1.中国和俄罗斯在美国战略上为什么地位不同

2.刚问过美国的朋友,美国加油单位是“加仑” 换算成“升”再折合人民币大约是6元左右,单比油价就比国内

3.中国特供车是什么意思

4.什么时候我国能赶上现在的美国收入水平

中国和俄罗斯在美国战略上为什么地位不同

美国人评论中国_美国人评中国国产油价

我国著名军事战略研究者姚有志将军曾对中美两国战略文化的差异做过如下精彩点评:

中国重柔,美国重刚;

中国重道,美国重器;

中国重义,美国重法;

中国重内聚,美国重外张;

中国重守势,美国重攻势。

那么二者在实践中的效果又是如何呢?

美国对中国大战略的解读和应对,反映出其注重实效、看重权势、我行我素的战略文化思维模式。美国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定位,直接决定了其对华政策选择。

无论是华盛顿的“鹰派”还是“鸽派”,都选择将中国的崛起放在同美国对立的位置上,认为中国若兴起,美国必然衰落。这种认知坚信,“无论中国今后变成什么性质的国家,崛起的中国对现存国际体系,对中国在现存国际秩序中的地位都是不满足的,中国必然有改变现状的要求,因此必然对现存的国际体系构成挑战和威胁”。

这种理念中既包含了像米尔斯海默那样从历史发展规律角度出发,“客观”审视世界格局变迁的观点,也不乏糅合了意识形态、强权政治甚至个人情感的“冷战思维”。

中国的崛起被美国视为体系内一个新霸权的诞生,这种发展趋势必将会导致中国对美国的霸权地位发起挑战。

一些美国人根本不相信中国的崛起能够以和平方式完成,偏执地认为在“和平崛起”这一宣传口号的后面,隐藏的是中国“谋求世界霸权的野心”。

米尔斯海默之所以拒绝将中国的崛起看作是能够进行自我约束的,倒不见得是他自身对中国存在多大的偏见和敌意,更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笃信所谓的“历史必然规律”,他警告世人:“只有当一国获得霸权后,它才会停止追求权力。

那种认为大国只需拥有‘适量’的权力而无需支配体系就可以高枕无忧的观点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因为“在完全控制体系之前,国家是不会成为维持现状的国家的”。而阴魂不散的新保守主义势力更是将中国看作现实的敌人。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专家、新保守派代表人物罗伯特·卡根坚称:“中国的外交目的毫不含糊,它实际上就是在强健体魄,利用其日益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影响力要求其邻国屈从。”

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在国会听证会上将中国称为“专政体制”和“尚未进入文明世界”的国家,并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大肆渲染。这些都折射出部分美国人对于中国崛起前景的极端定位。

而美国2007年出台的《2007年中国军力报告》,更是完全反映出了美国的心态。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强调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潜在军事对手”。

除了对中国军事发展速度感到吃惊,报告还称中国发展的战略核力量和远程攻击武器已对核平衡和地区军事平衡构成威胁。

另外,该报告还担忧中国开发高端武器系统技术的能力,特别强调,中国具备与美国军力抗衡的“最大潜力”,拥有“破坏性军事技术”,俨然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冷战风格的敌对国家。

有鉴于此,美国人认为,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压制中国的发展。为此,美国加大了针对中国的战略部署:调整日美同盟体系的战略目标,制定指向性更加明确的军事方针;向台湾提供高技术武器,提升台湾军事实力;在西方世界和亚太地区努力营造氛围,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宣传等领域开展全面攻势,试图在中国尚不具备挑战实力时,通过内外施压,对其崛起设置障碍,甚至使其如同前苏联那样从内部崩溃。

中国和美国的敌对关系在理论上还存在着意识形态上的问题,但为什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继承了前苏联大部分遗产已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美国还要遏制俄罗斯呢?

首先、美国是否遏制一个国家,与该国是否“民主”没有必然联系。只看这个国家现在或是将来是否对美国奉行的世界霸权的国家战略构成威胁,何况美国扶植下的“非民主国家”着实不少!

其次, 美国继续遏制俄罗斯原因主要有几个:

1. 俄罗斯拥有大量且先进的核武器,对美国本土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全球,目前也只有俄罗斯对美国才能有如此大的威慑力。美国的TMD,主要针对目标就是俄罗斯,中国只是附带。

2. 俄罗斯是真正意义上的“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潜力。尽管目前状态和前苏联有很大差距,但后劲足,基础好,真要发展起来也很快,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不利于美国保持世界霸主的地位;

3. 俄罗斯民族在传统意识上有浓厚的“大国”和“霸权”情节,很多俄罗斯民众还沉湎于前苏联的光辉岁月。并且俄罗斯与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有许多观念上的分歧;俄罗斯的东正教,也与西方教派不同。甚至可以说俄罗斯在本质上和美国有些类似的。

4. 美国为了自身的持续发展,需要树立一个或多个有力的“设敌”。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美国看不起俄罗斯,但也忌惮俄罗斯潜在的实力,所以在各方面进行遏制,是把俄罗斯当成一个现实意义上的战略敌人。而美国对中国则是警惕,把中国作为潜在的敌人,即中国目前构不成对美国的威胁,但是一个将来的对等的敌人。

刚问过美国的朋友,美国加油单位是“加仑” 换算成“升”再折合人民币大约是6元左右,单比油价就比国内

这样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想象一下,一个富翁有五百万,吃一碗盖饭也要十块,一个穷人只有五百块,吃一晚盖饭也要十块,这有什么奇怪的。我谈的不是人均,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还是达到中国的很多倍,这就相当于全部美国人总共挣得钱比中国人总共的多,那买一样的东西,中国人花的钱占收入比例更大是正常的。我们要承认差距,但也要看到,中国依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如果你想要让油价降下来(事实上油价绝对数值不可能降下来,但是你的工资可以升上去),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投入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你的每一点贡献,都是中国前进的一份力量。

中国特供车是什么意思

中国特供车是指国外汽车厂商根据中国消费者需开发生产的车型。所谓的特供,更多的是在跨国企业针对中国市场所进行的本地化杰作,这些车型通常是跨国车企针对中国市场研发、只在中国销售、其他国家没有或发展中国家专有的车型。

在汽车市场,国外汽车厂商生产的东西更适合自己,到了中国难免水土不服,而他们在中国汽车市场“混”了十几年,也都懂了入乡随俗因地制宜:德国人懂了中国的道路条件要比德国颠簸很多,就把卖到中国的汽车的悬架舒适性做的越来越好;日本人懂了中国的传统观念是以大为美而不是追求小而精,就把自己产品里最大个的卖到中国;美国人懂了中国并不全是美国那样的直路而且油价很贵,就把自己卖到中国的汽车做的操控好、排量小,但是尺寸依旧大。

附:中国特供车的优势:

1、拥有更丰富的配置,国人喜欢大面积的镀铬饰条来提升车的,那么就在外观和内饰上多增添一些装饰。喜欢超大中控屏幕和全景天窗的就在设计上多增添此类设计,国人更愿意为这些更加实用的配置买单。

2、加长的车身轴距。相对于标准的轴距车型,在很多的车友眼中,后排优越的乘坐感是加长车型的法宝,可惬意地翘起二郎腿享受宽裕的空间。越长、越大的汽车越给自己面子有优越感。

3、更高的离地间隙和更软的底盘设计更有利于俘获人心,适当的对于车辆性能的放弃而换来更为舒适的乘坐体验,国人的爱好总是要更为细心的揣摩,才能获得更多消费者的亲睐和支持。

百万购车补贴

什么时候我国能赶上现在的美国收入水平

那要看汇率的变化。现在人民币被严重低估,未来还要大幅升值。

要是指生活水平的话,现在中国很多大城市生活水平和美国老百姓没什么区别。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还要更好一些。就是偏远地区比较落后,美国地区差异没那么大,中国偏远农村就比美国差远了。

美国人虽然合人民币看起来赚得多,但是花的也多、大学学费、医疗保险、看病、人工费、版权费都贵的要死,要是不是住在纽约,就必须开车,车险、修车钱,虽然油价便宜,可挡不住天天开老远啊,这些花费加在一块基本上存不上什么钱,要是买房还要交房产税、房屋保险,压力很大。很多美国人就是靠倒过活。而且有工作还可以维持,现在美国经济不好,那么多人失业,失业救济金只能领1年,最多2年,过了就只能靠领食品券过活了。只能说普通老百姓到哪都不易活,要不然怎么那么多外国人赖在中国一线城市不走呢,不要把美国想成天堂,否则你会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