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期菜价缘何持续走高?

2.猪粮预警!猪价塌方“又来利空”,玉米变脸,蛋、油价“跌翻天”

3.最近全国很多地方菜价都上涨,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4.MLF利率下调能让债市重拾上涨吗?兼论19年债市两波调整的不同

近期菜价缘何持续走高?

油价调整最新消息山东-油价调整最新信息寿光

每年的冬季,菜的价格会持续飙升,尤其是当春节来临的时候,价格会达到最高值,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冬季很多蔬菜一般都是在大棚种植的,随着时间推移,种植成本会越来越高,从而导致菜的价格攀升

第二,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物质价格都涨了不少,这也是市场规律,无法避免

第三,当春节来临,菜的需求量大增,商家会趁这个时机适当涨价,这也在所难免

总之,虽然菜的价格不断上涨,但是我们还是要保证最基本的生活质量,切不可因小失大!

猪粮预警!猪价塌方“又来利空”,玉米变脸,蛋、油价“跌翻天”

转眼进入12月中旬,农产品市场又刮过一阵飓风,玉米突然行情大起,猪市屋漏偏遇连阴雨,蛋价连续大跌“揪心不已”,油价大跌之后又跌4毛,一箱油又掉20元。

市场到底啥情况?后市涨跌咋预期?一起了解一下:

一、猪价暴跌,又来三大利空

进入12月份,本以为猪价会沾点年末大消费的利好,没想到却上演了“跌中跌”,猪价接连跳水之下,目前全国跌破10元大关,东北、华北、西北的多个省份,惊现8字头猪价,市场市场跌声一片。

12月12日,全国猪价跌幅较大,部分地区达到1元以上,华东地区主流猪价降到9.0-10.3元/斤,华中地区主流价9.0-10.4元/斤,华南地区9.8-11.9元/斤,华北地区8.8-10.0元/斤,东北地区8.6-9.8元/斤,西北地区8.8-9.8元/斤,西南地区9.3-10.2元/斤。

从上面的下跌情况看,市场“恐慌”、“踩踏”、“加速下跌”的迹象十分明显,也许是很多市场人士所始料不及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猪价塌方式下跌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是“需求不达预期”、心理恐慌、叠加“重磅利空”共振导致的猪价暴跌。

一是从需求角度分析,每年的12月份,受传统消费旺季、南方腊肉、北方年猪三个因素影响,猪价都会有一波上涨行情,可是今年受经济影响,传统消费不及预期,肉价偏高,导致南方腊肉预计减少3成左右,年猪宰杀数量也不如往年,消费方面比较疲软。

二是从心理因素分析,最近一段时间,猪价没有起色,一些前期压栏大猪、二次育肥猪在饲料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出栏愿意上升,争相出栏,导致猪价下跌。

三是除了上述因素,近日利空消息不断,即有近期有关部门表示继续投放冷冻猪肉的消息,猪肉供给持续增加;又有大型猪企12月份增加出栏量的消息,出栏生猪体重增加等消费,导致12月份出栏压力山大;还有上午牧原生猪标价突然下调2元/公斤,一些屠宰企业也跟着下调收购价格,导致猪价大范围大幅度下跌。

分析完猪价下跌的几个重点原因,那么接下来行情怎么走?个人认为,目前部分地区猪价已经在接近成本价,继续大幅度下跌的可能性已经不大,12月下半月或将迎来一个报复性上涨的过程。

原因:一是年终消费不可小觑,对猪价会有拉升;二是猪价砸出深坑,大量恐慌盘已经抛售殆尽,接下来的生猪供给会偏紧一些,再叠加猪价低,一些人的惜售压栏的情绪又会上升。

从上述情况看,猪价春节前大概率会有一涨,个人认为目前是购买猪肉的好时机,部分北方地区的猪肉价格已经跌到了17、18块钱一斤,可以出手了。

二、玉米涨了,全线大涨

进入12月份,受玉米持续上量、东北地区玉米进入山东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全国玉米价格出现连续下行的走势,平均价格大约降了80-100元/吨左右,导致农民卖粮积极性受挫,贸易商采购不积极。

各地玉米企业门前到车数量锐减,从昨天开始,山东地区玉米企业陆续开始提价收购,今天上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市场有20多家企业上调收购价格。

其中:寿光金玉米上调1分,1.485元/斤;诸城兴贸涨1分,1.51元/斤;昌乐英轩涨1.5分,1.555元/斤;诸城源发涨1分,1.51元/斤;天力药业涨1.2分,1.485元/斤;邹平西王涨1分,1.520元/斤;

邹平容海涨1分,1.520元/斤;乐陵中谷涨1分,1.475元/斤;禹城保龄宝涨1分,1.460元/斤;临清金玉米涨1分,1.455元/斤;聊城希杰涨1分,1.495元/斤;鲁洲山东涨1.5分,1.520元/斤;沂水大地涨1分,1.500元/斤;七星柠檬涨3分,1.540元/斤;沂水青援涨2.5分,1.505元/斤。

其他企业上涨情况见附表:

玉米价格由跌转涨,返身向上,对于农民朋友无疑是个好事,希望上涨延续,一举全线拿下1.5元大关。

分析原因:

一是企业门前到车数量少,企业收粮只能提价收购,据了解今天山东企业门前到车数量只有79台。

二是农民持粮心态稳定,很多地方农民坐家卖,都会要到1.5元一斤,价低收甭想谈价,再加上种粮成本上升,农民低价根本就不想卖,导致贸易商收粮困难。

三是从贸易商角度讲,虽然10月、11月份收购的玉米价格不高,多在1.35-1.40元区间,由于12月上旬掉价,贸易商也是捂粮不卖,不能赔本赚吆喝。

玉米行情由跌转涨,农民又可以多收入一些,但是在个人看来,春节前这段时间,玉米大涨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受资金压力、年终决算、市场情绪等影响,上涨空间有限,如果打算春节前卖粮的,应择机出售,如果是嘎嘎干的好粮,不缺钱有存储条件的,可以留到年后的3、4月份,或许能卖个好价钱。

三、鸡蛋行情还是“太揪心”

说起鸡蛋市场,在前几天双12备货的情况下,略有反弹,不过利好已基本消费,近日鸡蛋价格又出现回落走势,最新鸡蛋报价表明,全国鸡蛋平均报价在5.65元/斤左右。

最新蛋价显示,又有黑龙江、河北、山西等6、7个省份蛋价回落,目前东北地区鸡蛋主流报价5.10-5.62元/斤,华北地区5.10-5.60元/斤,华东地区主流价5.25-6.50元/斤,华中地区5.30-6.18元/斤,西北地区4.75-6.50元/斤。

目前看,鸡蛋市场处于一种上涨困难,下跌也难的境地,即有存栏量偏低、产能下滑的有利因素,也有口罩问题的逐渐淡化,消费量上升有利因素,所以接下来的行情,鸡蛋市场大概率是一种震荡偏弱的行情,预计春节前鸡蛋价格难有大涨,部分地区的阶段性价格回到5元以下也是极有可能的。

往再远一点时间看,鸡蛋价格虽然处于震荡下行的行情当中,但是5.6元左右一斤的蛋价,养殖户的利润还会有1块多一点的利润,但是对于消费者仍然感觉到价格有点小贵,所以往远一点说,2023年5月份之前,鸡蛋都将维持一种震荡偏弱的行情当中。

四、油价两次跌“7毛”

有车的朋友,又有好消息来了,就是油价又降了,而且降幅不小。

新新国际油价数据显示:当前原油变化率为-10.94%,预计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510元/吨,据升计算,每升下调0.39-0.44元/升,到下次油价调整时间12月19日24时,有望实现本年度第10次下跌。

以92号汽油为例,上次下调0.34元/升,如果加上本次下调的幅度,届时至少会下调0.75元/升,短短的20个工作日时间,加满一箱50升汽油,会节省37.5元。

下图是全国最新成品油报价:

据业内人士分析,导致油价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全球经济衰退,导致成品油消耗下降。

通俗地讲,就是各行各业都比较萧条,对原油、成品油的消耗量降低,需求疲软,供大于求,势必会引来降价。

二是美元处于高位,导致国际油价承压下行,再叠加12月美联储加息概率较高,也对国际原油价格构成影响。

三是国际形势比较动荡,市场不确定性上升,对未来油价走势预期不佳,观望气氛较浓,也对原油市场不利。

综合来看,油价继续下行的概率较大,有车一族又可以任性驰骋了。

最后和大家通报一下最新的农产品价格信息,农业农村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32.12元/公斤,比昨天上升1.7%;牛肉78.00元/公斤,比昨天下降0.2%;羊肉67.51元/公斤,比昨天下降0.4%;鸡蛋12.01元/公斤,比昨天下降0.2%;白条鸡18.79元/公斤,比昨天下降0.5%。

各位朋友,你那里的猪肉、牛羊肉、鸡蛋价格如何?多少钱一斤?欢迎分享一下,供全国网友对比参考。

最近全国很多地方菜价都上涨,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近期,全国蔬菜市场两个情况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第一个是全国菜价连续上涨,涨幅较为明显;第二个是山东潍坊遭遇两次台风影响,尤其是寿光蔬菜生产受损严重。”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对此,农业农村部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跟踪分析。总体来看,近期蔬菜价格上涨属于正常的季节性波动,预计后期全国菜价将趋稳回落。

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我国蔬菜价格季节性波动特征明显。从多年历史价格数据看,冬春季往往是全年菜价高点,之后随着天气转暖、露地菜上市增加,价格持续下跌至年内低点,暑期随着全国进入大范围高温多雨天气,菜价止跌回升,至9月份、10月份将有所回落。从今年以来的蔬菜市场运行情况看,也基本符合这个规律,7月份菜价开始季节性反弹,8月份保持上涨走势。

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信息系统监测,8月20日至26日全国批发市场28种蔬菜均价为每公斤4.19元,环比涨8.0%,涨幅比前一周增大5.4个百分点,同比高10.8%。与近5年同期平均水平比,当周均价要高9.1%。

MLF利率下调能让债市重拾上涨吗?兼论19年债市两波调整的不同

 国君固收 | 报告导读:

  年内两波债市调整有何不同? 9月份以来,长端利率进入震荡上行通道,在持续阴跌后,10月份以来债市进入加速下跌阶段,直到近期才出现企稳。总结来看,“猪”只是触发剂,市场情绪是催化剂,在两者共同作用下,潜在的利空因不能被证伪而被市场所反应;微观交易层面,机构兑现收益,市场在下跌过程中欠缺配置盘的承接力量。

 回顾年初以来债市走势,4月份也出现过一波较大幅度的调整。从调整的力量来说,4月份的强度较9月份以来更大。形成这样的差异的原因在于,4月份的调整主要因为经济基本面预期发生较大上修,而本轮调整中市场经历过一段时间阴跌后,情绪较为脆弱,成为驱动利率上行的催化剂,在基本面,乃至流动性方面得到的支撑并不多。

  MLF 利率下调能让债市重拾上涨吗? 结合与4月份行情对比来看,当前尚未看到一致预期反转。我们认为,不出现一致预期的反转,就很难看到熊牛拐点切换。此外,后续可能会存在一些新的利空因素导致市场再出现一波调整,比如,CPI可能会突破5,并且将较长时间维持在3%以上;在CPI持续上升期间,经济企稳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9月份以来债市累计调整幅度不小,伴随着MLF降息,市场明显企稳。但我们认为后续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新一轮下跌出现。至少在一致预期还没有切换的时候,债市难言会有拐点性的大行情。建议投资者当下更多重视边际变化而非长逻辑,维持谨慎操作。

  正文

  1、年内两波债市调整有何不同?

  2019 9 月份以来,长端利率进入震荡上行阶段,在持续阴跌后, 10 月份以来进入加速下跌阶段。 具体来说:

 9月份的阴跌主要因为预期中的货币政策放松迟迟未出现(比如MLF未降息、LPR5Y未降低),而中美贸易谈判回暖导致风险偏好回升。从实际感受来看,9月初降准落地,其后整体流动性较为充裕。

 数据方面,社融略超预期,但并未改变市场对经济趋势性走弱的判断。然而,9月18日关于公募基金免税取消的事件冲击刺激了市场神经,应该可以理解为通胀压力上升的背景下,市场情绪已经悄然走弱。

 进入10月债市走势持续偏弱,10中旬开始的加速下跌,主要触发因素为CPI同比提前于预期触及3%,高频数据则显示猪肉价格涨幅惊人,对CPI连续突破4%、5%的预期有所强化。在此情形下,“猪”通胀不会导致货币政策转向的主流认知出现动摇。

 然而,仅仅是以上认知的转变无法解释市场短期内几乎毫无抵抗的下跌。总结来看,“猪”只是触发剂,市场情绪是催化剂,在两者共同作用下,潜在的利空因不能被证伪而被市场所反应,比如四季度经济数据未必如预料中差。

 此外,微观交易层面,不少机构前三季度累积了浮盈,有兑现收益,上交年度“成绩单”的诉求,这也导致了年末博弈的动力是下降的。而银行负债压力大,贷款、地方债挤压了利率债的配置空间,也导致了市场再下跌过程中欠缺承接力量。

  回顾 2019 年以来债市走势, 4 月份也出现过一波较大幅度的调整。 从调整的力量来说, 4 月份的强度较 9 月份以来更大。 表现在4月份形成了两个期债的跳空低开缺口:

 跳空缺口一:4月1日公布的中国3月官方制造业PMI录得50.5,重回荣枯线上方(前值49.2,预期49.5)。金融数据企稳传导到经济底出现可能提前实现,当日股市大涨也助推了利率上行。当日活跃券利率上行7-8bp。另外,3月25日(因美债收益率倒挂)和4月1日的两个跳空缺口形成了岛形反转,也开启了4月份一波较大的调整。

 跳空缺口二:4月12日公布的外贸、社融以及贷款数据(3月社融2.86万亿,贷款1.69万亿)均超市场预期,现券利率上行8bp左右。4月15日周一,期债大幅低开6毛钱。

  对比多个参考指标,也能得出本轮调整弱于 4 月份的判断:

 ①4月份的调整经历28个交易日,核心指标10Y国债利率上行32bp,观察国债几个关键期限,利率曲线整体大幅上行。而本轮至11月4日,共经历39个交易日,10Y国债利率上行28bp,曲线显著陡峭化,并且10Y国开跌幅大于10Y国债。

 形成这样的差异的原因在于,4月份的调整主要因为经济基本面预期发生较大上修,而正如前文所述,本轮调整中市场经历过一段时间阴跌后,情绪较为脆弱,成为驱动利率上行的催化剂,在基本面,乃至流动性方面得到的支撑并不多。

 ②9月份以来的调整中,国债30Y-10Y利差持平,3Y AA+信用利差走阔17bp;对比4月份,彼时国债30Y-10Y利差收窄,3Y AA+信用利差基本持平。以上两组数据侧面反映出,一方面,无论是利率还是信用的绝对水位已经相对较低,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债市欠缺配置资金承接,这也是10月中旬以来债市几乎“无抵抗”下跌的重要原因。

  2、MLF利率下调能让债市重拾上涨吗?

  MLF 利率下调,助推债市企稳,结合与 4 月份行情对比来看,当前尚未看到一致预期反转。 11月初市场情绪有所回暖,债市收复部分失地,而11月5日超预期下调MLF利率5bp至3.25%则刺激了市场神经,T主力合约收涨0.38%,指标券190210利率下行6bp。结合上文与4月份调整行情的对比,我们认为当前尚未出现一致预期的反转。主流观点仍从长逻辑出发,即看空经济,货币迟早会进一步宽松。

  不出现一致预期反转,就很难看到熊牛拐点切换。 4月份的调整快而急,关于债市走熊的言论开始出现,但在经济回暖被证伪的情况下,债市从熊市氛围中走出而重拾上涨,在8个交易日后,10Y国债回到3.3%以下(3.27%),T主力合约涨至97.38(从低点上涨1.58)。

 同样的案例,发生在18年8-9月份的调整中。2018年无疑是债券大牛市,然而进入7月份后,宽信用政策密集出台,从7月18日央行指导商业银行配置中低等级信用债开始,7月23日,国常会定调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预期地方债供给集中放量。直至7月下旬,市场的牛市思维仍旧持续,在月末流动性宽松的推动下,长端利率持续下行。

 进入8月份,油价的持续上涨,叠加国内猪瘟、寿光水灾、大宗商品价格走强,通胀压力阶段性加大。利率的调整显著加快,情绪持续悲观。然而,悲观的一致预期形成后,反而带来了市场转机。十一长假后,央行盘前意外降准,叠加经济维持疲弱状态,推动债市四季度的上涨行情。

 从近期债市走势来看,市场中的多头思维普遍存在,核心在于经济趋势性走弱的长逻辑根深蒂固:随着地产融资受限,宽信用欠缺合适载体,拿地等先行指标显示地产投资冲动降温,2020年一季度会见到CPI高点。然而,从上文对比18年下半年以及19年上半年两波调整行情中,不难发现,大级别行情的起点,一定是一致预期出现拐点的时候。

  未来一致预期如何演绎? 当前的情绪可以描述为:主流认知认为仍是牛市,或者说牛市必然继续,只是因为猪通胀的利空,导致不敢贸然做多,反应在行情上为大多数时候都在震荡下跌。然而,我们认为即便是阶段性利空解除,也不见得会有太大的行情出现。因为利空的缓解,最多带来调整速度的放缓,更何况,这个利空离真正解除时点还有几个月时间。

 后续有没有可能出现新的利空因素导致市场再出现一波调整?比如,投资者认可通胀会突破4,但高频数据显示CPI可能会突破5,并且将较长时间维持在3%以上。此外,有可能在CPI持续上升阶段,经济企稳的迹象越来越明显。类似于年初的市场行情,也是从金融数据好转开始,一开始市场并不买单,结果因PMI超预期直接触发暴跌,随后出现了市场下跌-利空出现-继续下跌的负向反馈。

  总的来说,一致预期不出现切换,债市难言拐点。 9月份以来债市累计调整幅度不小,伴随着MLF降息,市场明显企稳。但我们认为后续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新一轮下跌出现。至少在一致预期还没有切换的时候,债市难言会有拐点性的大行情。建议投资者当下更多重视边际变化而非长逻辑,维持谨慎操作。

(文章来源:债市覃谈)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