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元贬值为什么会导致原油价格上涨

2.什么是国际金融炒家?

3.为什么搞期货还会倒贴钱?

美元贬值为什么会导致原油价格上涨

期货国际油价卖空_期货油价格行情

美元和石油相关性

现在让我们来聊聊另一种金……黑色的那种。

你也许知道,原油又被称为“黑金”或我们喜欢的称谓“黑可卡因”。

一个人可以没有金子,但是如果你有毒瘾,你就离不开可卡因。

石油是一种作为全球经济主要能量来源,在全球经济静脉中流动的药物。

世界产油大国之一的加拿大每天向美国出口约200万桶石油。这使得它成为美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商。

这意味着加拿大是美国最主要的黑可卡因经销商。

由于总量巨大,美国需要大量加元用以购买。

同样,要注意加拿大的经济是依靠出口的,其出口总量的85%是向它的南方兄弟美国的,因此美元/加元走势可能会受到美国消费者因油价变化而做出反应的强烈影响(详细了解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全球外汇之声”)。

如果美国的需求上升,制造商要订购更多的石油来满足需求。这将导致油价上升,美元/加元走低。

如果美国的需求下降,制造商将会减少需求,因为他们不用生产更多的产品。石油需求可能会下降,同时可能会打击对加元的需求。

因此,下次你给车加油时,若看见油价上升,你可以好好利用这条信息。它可能意味着你要卖空美元/加元。

什么是国际金融炒家?

“他们是非常非常非常聪明的一群人,他们的操控手段之复杂是你无法想象的,动用资金能力之强大更是你不可想象的。更可怕的是,他们与关系之暧昧,也是你不可想象的。”通过3个“非常”和3个“不可想象”,郎咸平(博客)进一步将“他们”的特征具化为,他们要么“是犹太人,或者是通通的白种人(英文叫WASP,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即白种盎格鲁—撒克逊清教徒),通常在美国沃顿商学院金融系学习,非常讲究门第出身,就像我们魏晋南北朝一样讲究门派。”郎口中的“他们”,正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国际金融炒家”。“国际金融炒家通过对定价权的操控,大幅拉抬能源价格,而中国企业误判能源价格的上升源于需求上升,以为是常态。为了确保原料来源,避免进一步损失,从而被国际金融炒家误导进行国际收购以及签订各种形式的套期保值合同,最后,能源价格大跌,中国一家伙就被算计了几千亿美元。”郎咸平说。 日本的教训和亚洲金融危机为了说明国际金融炒家有多“大鳄”,郎咸平用了日本的教训和亚洲金融危机举例。20世纪80年代亚洲经济强国是日本。1982、1983和年,日本贸易盈余已经迅速从69亿美元剧增至205.3亿美元,之后又飙升至336.1亿美元,这其中绝大部分来自美国。当时,通过出口汽车、家电到美国,日本给美国创造了大量的贸易赤字;更让美国人感受到巨大经济压力的是,日本三菱公司还收购了洛克菲勒中心。如同国会山、自由女神像和麦当劳、肯德基一样,洛克菲勒中心也代表着美国精神。在这个时候,一场精心策划的“金融超限战”(超越传统限度的战争,本报注)发生了,即国际金融炒家和美国合谋攻击日本。1985年9月22日,美、日、英、德、法五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在美国的强烈要求下,由于上述4国均对日本存有贸易逆差,因此,在会后签署的联合声明——“广场协议”中约定,五国将联手实现主要货币对美元的有序升至,以矫正美元估值过高的局面。按照当时的普遍认识,广场协议主要是为了减缓日本对外收支盈余的急剧上升。而后来之所以将该协议称作阴谋,主要原因在于,只要日本一旦签字确认了协议条款,那无疑给国际金融炒家一个明确的信号——日元要大幅升值了。于是,大量国际热钱涌入日本炒日元,而日元则越炒越升值。 果不其然,在广场协议发布几小时后,美元开始了对日元的疯狂贬值,进而持续两年未见止跌迹象,高峰时期,美元兑日元一度贬值50%。更重要的是,美国财政部还对日本央行施压,要求其降低利率放宽信贷。 由此带来的后果非常可怕。由于利率降低、信贷放宽,日本信贷泛滥,日本各大商社都在借钱做大做强;日本老百姓则借钱炒楼炒股、买产品。于是,当这些钱流入什么市场就造成该市场的泡沫:炒楼,楼市泡沫;炒股,股市泡沫;买产品,通货膨胀。 在国际金融炒家和美国的合谋下,日本汇率上升、股市泡沫、楼市泡沫、通货膨胀,十分相似于我国2007年经济过热、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后来,当国际金融炒家将热钱撤离日本,负债率甚至高达四五百倍的日本企业财务风险泡沫随之破裂,日本经济的“虚繁荣”在随后的20年内都未能完全走出萧条。 与此相似,19年之前,亚洲“四小龙”、“四小虎”再次重蹈覆辙。从索罗斯19年狙击泰铢开始,亚洲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中国香港为例,股指从危机前的18000点暴跌至6000点,房价平均下跌了6成。一直到2004年后,通过中央的自由行政策,香港才慢慢恢复过来。不止于此,2008年4月,外资非常有秩序、有规律地撤出越南,同样引起了越南经济泡沫的破灭。 做局关键:操控定价权统览中国企业的亏损案例,不难发现,这些合同几乎无一例外是在油价147美元/桶前签订的。难道中国的企业在做套期保值时都不知道风险而如此“大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据郎咸平的研究,上述亏损多数情况发生在如下情形。当油价从70美元/桶开始上涨时,一些国际金融资本,譬如雷曼兄弟、高盛等国际金融“马前卒”,开始找到这些公司游说,你是否要买矿产,要不要签订远期石油合同,因为油价很快就会上涨到90美元/桶,所以要赶快。当时,这些中国公司肯定都是不信的。但没过几个月,油价果真90美元/桶了。于是没有签订合同的中国公司开始心痒,虽然还是不敢签。于是马前卒们再次前来,赶快签吧,接下来会到100美元/桶。中国公司还是不敢签。于是国际金融资本再次把油价拉至100美元/桶。如此反复数次,未签的中国公司无不懊悔,毕竟,要签了的话,自己现在已经赚个盆满钵满了。而及至油价达到130美元/桶时,中国公司纷纷开始出手签约。郎咸平发现,就在此时,国际金融资本的“马前卒”罗杰斯等人开始站出来喊油价会达到200美元/桶。中计签约的中国公司越来越多。然而,当油价高至147美元/桶时,美国宣布要举行国会听证会,调查为何油价如此飙升;并将一些所谓美籍国际金融炒家喊过来进行一些所谓“处罚”。郎咸平将此称为“二人转”,也即美国和国际金融炒家唱的“双簧”,毕竟,没有见哪个国际金融炒家被判刑。于是,国际油价开始暴跌。事实上,中国企业并非完全做多,对于可能的下跌他们也并非完全没有准备。据郎咸平的研究,深圳南方电力公司(下称“深南电”)曾在油价80~90美元/桶时与高盛对赌,如果油价低于62美元/桶,高盛赢;否则深南电赢。结果,就在如此局中,国际油价一度跌至35美元/桶。“30多美元一桶的油价是什么概念?30多美元一桶是1980年的价格。从1980年到2009年,这30年期间,难道没有通货膨胀吗?”但事实摆在面前,郎咸平据此指出,“国际金融炒家的最高战略指导思想就是取得定价权”,以后可以不要用供需关系原理来判断国际大宗货物的价格,因为这些价格往往都为国际金融炒家所操纵。事实上,国际金融资本通过操纵定价权大赚其利的例子数不胜数。以成为 建设银行(行情 股吧)最大外资股东的美国银行来说,通过压低价格获得股权、并在建设银行上市后获利,美国银行一举获利1300亿元。“每一位读者都亏了100元,乘以13亿人口,刚好等于1300亿元人民币。”

为什么搞期货还会倒贴钱?

从交易这块儿来说,大多数人的亏损是必然的,这一点无法改变。即便是期货市场上有对冲风险一说,但这也只不过是转移了风险,而不是消灭了风险。

期货的功能是发现价格,稳定市场价格,一些生产、加工、销售型的企业可能会用到期货来做套期保值,以求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但这种套期保值的做法,只不过是把风险转移到了期货投机者的身上而已。

毕竟这个市场不生产资本,它只是资本的搬运工,通过期货这一工具,让资金到它应该去的地方,这就是资本运作。

很多人说到这一点,总是觉得他们是赌的,运气使然而已,自己亏钱是运气不好。如果你坚持这么看,我不再多做反驳,下面的包括以后的什么东西也不必看了,对于靠运气为生的人来说,这些东西都是虚的。

对于认为有一定技巧和策略的来说,这些盈利的必然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在里面,他们用这些方式和策略为自己赢得了投机市场的一席之地。

这些人里面,有技术做的好的,每天赚个小钱,常年累积下来获得了巨大的收益;有做基本面的,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跟踪一个品种的趋势,扛住压力和亏损,最终赢得了大的行情。

扩展资料:

交易特征

双向性

期货交易与股市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期货可以双向交易,期货可以买多也可卖空。价格上涨时可以低买高卖,价格下跌时可以高卖低买。做多可以赚钱,而做空也可以赚钱,所以说期货无熊市。(在熊市中,股市会萧条而期货市场却风光依旧,机会依然。)

费用低

对期货交易国家不征收印花税等税费,唯一费用就是交易手续费。国内三家手续在万分之二、三左右,加上经纪公司的附加费用,单边手续费亦不易额的千分之一。(低廉的费用是成功的一个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