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的油价现在多少一升_1993一15油价
1.如何看待国际油价上涨?
2.原油储量增长
3.中国石油进口量与国际油价变化关系
4.国际油价中的每桶是多少升啊?
如何看待国际油价上涨?
国内油价迎来开年“四连涨”。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以及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月28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70元和260元。在此之前,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连续上调三次,这是两个月来的第四次上调。分析人士指出,国内油价上调主要原因在于近期国际油价触底反弹。未来,如果油价冲高回落,国内成品油价格也将随之调整。总体上看,近期油价调整对消费和民生影响并不大。
国际油价变动是主因
根据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际油价变动超过一定幅度便会带来国内油价的调整。纽约商品数据显示,原油期货价格在2018年12月底触及42.36美元/桶的阶段性低点后,便开始一波反弹,截至目前已经上涨超过35%。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际油价的上涨直接导致了今年以来国内油价的“四连涨”。
“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规定,国际油价10个工作日内单向波动超过4%就要进行相应调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郭海涛在接受本报记者访时说,之前国际油价42.36美元其实是处于一个相对低位,国际油价在从75美元附近跌至这一位置后,市场自身也有着内在反弹需要。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董秀成表示,影响国际油价涨跌的因素非常多,包括政治、经济等在内多种因素相互叠加,也可能在某一个特定时段某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此次油价上涨受众多因素影响,也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民生影响相对有限
具体到生活中,本次油价上调后,折合每升89号汽油涨价0.20元、92号汽油涨价0.21元、95号汽油涨价0.22元,0号柴油则涨价0.22元。
隆众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徐雯雯说,以油箱容量50升的普通私家车计算,这次调价后,车主们加满一箱油将多花10元左右;按市区百公里耗油7至8升的车型计算,平均每行驶1000公里,费用增加16元左右。而对满载50吨的大型物流运输车辆而言,平均每行驶1000公里,燃油费用则增加88元左右。
专家指出,油价“四连涨”肯定会带来消费者负担一定程度上的增加,但这对于民生的综合影响仍需要辩证看待。
“虽然国内成品油价格较前一阶段低点出现了一定上涨,但也要看到目前国际油价在历史上依然处于基本适中甚至略微偏低的水平。在全球经济出现明显而强劲的复苏之前,全球原油需求也不会出现太大增长。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公共交通的日益完善以及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油作为常用消费能源的重要性正在降低,居民对油价波动的敏感性也会有所下降。”郭海涛表示。
那么,国内油价是否存在“涨多跌少”呢?业内人士指出,2018年全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4.4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升,因此受国际油价影响较大。2018年,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共进行了25次调整,呈现出“13涨11跌1搁浅”的格局。
波动难免但整体稳定
针对未来油价的走势,专家认为,国际油价在多空博弈下有可能宽幅震荡。在不爆发宏观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来自经济运行方面的积极变化可能带动油价继续上行;倘若经济增长逊于预期,抑或贸易 摩擦升温,则会遏制油价上涨。
“长期来看,国际油价的走势关键还是要看供求关系。未来几年之内,原油市场供大于求的关系是很难撼动的。油价走势将不会突破现有预期,重回100美元附近的可能性很小。”董秀成预计,预计2019年国际油价仍然将呈震荡的状态,总体上全年的价格水平将与2018年基本持平。
郭海涛表示,油价走势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短期内,世界经济既不可能大幅衰退,也不可能一下子让需求大幅扩张,因此油价很可能在一定区间内宽幅波动。“近年来,各种类型的新能源应用发展迅速。对产油国来说,油价过高会加速替代能源的发展,过低则会影响出口原油所获得的收益,因此过高过低都不利。未来,产油国也将更加精准地调节原油供应节奏,确保油价总体稳定。”郭海涛说。
原油储量增长
3.1.2.1 新增可储量
20世纪20年代之前,在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油田;20世纪20年代之后,俄克拉何马州、得克萨斯州陆续发现了大油田(图3.3),如1928年发现的俄克拉何马城油田,1930年发现的东得克萨斯油田,以及1937年发现的Wasson油田和Slaughter油田。但是由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美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油价甚至一度跌至1美圆以下,勘探活动锐减,新增可储量急剧下滑。在经济危机最严重的1932年,原油新增可储量跌至最低点,仅为0.12亿吨,只相当于经济危机之前1929年新增可储量的2.74%。在经济危机之后,石油工业也开始复苏,新增可储量不仅恢复到原有的水平,而且在1937年达到历史第二高峰。1967年,美国发现了国内最大的油田——阿拉斯加的普拉德霍湾油田。到10年,美国原油剩余储量达到最高峰,同时也是美国新增可储量的最高峰。10年获得的新增可储量达到17.31亿吨。但随后陆上发现的大型油田越来越少,仅在阿拉斯加有所发现。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美国加强了对油气的勘探开发力度,开始重视海上油气的开发,70年代以后在海上发现了许多大型的油田,特别是80年代以后在墨西哥湾的联邦海域陆续发现了King/Horn、Mars-URSA、Kepler、Atlantis、Thunder Horse、Mad Dog、Holstein、Tihiti等储量较大的油田。
图3.3 全美原油新增可储量历史与大油田发现
注:本图所标明的油田均为2004年的剩余探明储量在全美排名前50位的油田。
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在2004年的报告中列出了全美100个原油剩余探明储量最大的油田[28]。这些油田中,1980年以后发现的大油田有34个,其中有22个位于美国本土48州的外大陆架,10个大油田位于阿拉斯加,本土48州陆上则只发现了2个大油田。
从美国本土48州来看,新增可储量也经历了增长—高峰—衰减的阶段。1919年,本土48州的新增可储量首次超过1亿吨,1925年超过2亿吨,1927年超过3亿吨,1929年超过4亿吨。到1951年,本土48州新增可储量达到高峰,当年新增可储量6.02亿吨(图3.4)。如果不计入深水区域对近20年原油储量增长的贡献,本土48州的陆上和浅水区域的新增可储量在1951年的高峰之后开始递减的趋势更为明显。11年,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新增可储量降至3.16亿吨,之后新增可储量呈现出明显的递减趋势。美国在1981之后已经不再对油价进行管制,1986年之前的高油价刺激了新增可储量回升,但这仍无法阻止新增可储量递减的趋势。到2004年,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新增可储量已降至1.43亿吨。11~2004年,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新增可储量年均递减速度为1.6%。
从美国本土48州原油新增可储量的区域构成情况来看,1989年深水区域的原油新增可储量已经占本土48州新增可储量的8.8%,到1993年,这个比例达到22.5%。从1993~2003年,深水区域的新增可储量平均占本土48州的24%,其中以2000和2001年所占的比例最大,平均分别达到40.3%和69.4%。
图3.4 美国本土48州新增可储量区域构成
3.1.2.2 探明率
探明率的概念可分为年度探明率和累计探明率。年度探明率是指当年的新增可储量占总可量的百分比;累计探明率则指累计可储量(到某一年的剩余可储量与累计产量之和)占总可量的百分比。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1995年发布的《石油评价》,美国本土48州陆上和浅水区域原油可量333.4亿吨[78];阿拉斯加原油可量53.27亿吨。在USGS于2000年发布的《世界石油评价》中,将美国全国的原油可量调整为494亿吨。
将可量与3.1.2.1 小节中提到的年度新增可储量结合,可分别得到全美和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年度探明率(图3.5、图3.6)。年度探明率的变化趋势与年度新增可储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全美原油年度探明率峰值为10年的3.5%,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年度探明率峰值为1951年的1.81%。
图3.5 美国原油年度探明率
图3.6 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原油年度探明率
3.1.2.3 新增可储量构成
原油新增可储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新发现的原油储量,它包括:发现新油田、老油田扩边,以及老油田中发现新油藏三种方式带来的储量增长;新增可储量的另一部分是通过对已发现油田或油藏进行重新评价,对以前评价得到的储量进行复算和调整所得到的新增可储量[79,80]。
从1946~2004年美国全国的新增可储量构成来看,如果以10年阿拉斯加现引起的储量增长高峰为分界,1946~10年,老油田扩边带来的新增可储量占总新增可储量的39.72%,年均1.75亿吨;新发现油田和老油田中发现新油藏分别占17.99%和6.80%,这三项由于新发现带来的储量增长之和约占总新增可储量的64.51%(图3.7,图3.8)。因此,10年之前的储量增长以新发现的原油储量为主。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并且在石油危机中实行了严格的价格管制政策,美国的原油新增可储量有所降低。虽然从1981年起,解除油价控制,但是美国原油储量的增长对老油田的依赖程度加大,11~2004年间,通过复算与调整带来的新增可储量占了美国总新增可储量的57.53%,比1946~10年的比例上升了22%(图3.9)。由新发现带来的储量增长虽然仍然占有42.47%的比例,但其中80年代之后的新发现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墨西哥湾深水区域。
图3.7 美国原油新增可储量构成
美国本土48州1946~2004年的新增可储量构成见图3.10。从图3.10中可以发现三类由新发现带来的新增可储量在经历了1951年的增长高峰后大体上呈现出明显的递减趋势。到11年,本土48州新增可储量降至3.16亿吨,比前5年(1966~10年)的平均水平(3.69亿吨)降低了14.4%。如果以11年作为储量增长的转折点,那么1946~10年间,美国本土48州的老油田扩边带来的新增可储量为年均1.75亿吨,它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45%。三类由新发现带来的新增可储量之和占总新增可储量的59.68%(图3.11)。11~2004年间,复算和调整在新增可储量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达到54.52%(图3.12)。新发现带来的储量增长中包含了墨西哥湾深水区的贡献。进入90年代后,墨西哥湾深水区域的贡献逐渐增加,特别是2000~2003年间,墨西哥湾深水区域的新增可储量占本土48州新增可储量的47.6%。
图3.8 1946~10年美国新增可储量构成比例
图3.9 11~2004年美国新增可储量构成比例
图3.10 1946~2004年美国本土48州原油新增可储量构成
图3.11 1946~10年美国本土48州新增可储量构成比例
图3.12 11~2004年美国本土48州新增可储量构成比例
总之,无论从新增可储量的增长历史,还是从新增可储量的构成情况来看,美国新增可储量已经处于递减阶段,现越来越少,储量增长对老油田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这个趋势在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表现得更为明显。
中国石油进口量与国际油价变化关系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9月,中国原油净进口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净进口国;中国原油日均消费量为1076×104桶,日均产量为446×104桶,净进口量为日均630×104桶;美国原油日均消费量为1852×104桶,日均产量为1228×104桶,净进口量为日均624×104桶。并且预测,从2013年9月份以后,直到2014年年底,未来中国原油净进口量超过美国将成为常态。而世界石油交易价格的大起大落对中国产生影响最直接的,就是中国进口石油成本不定,风险增加。
中国的石油生产与消费需求的关系从1993年开始出现不平衡以来,就不得不依靠石油的进口来弥补其差额。因此从1994年至2011年间,表2-10数据显示,随着中国年需求量的迅速提高则从国外进口石油的量逐年攀升。1996年比1994年增加了近7倍,而2004年比1994年增长了60多倍。从2000年以来,中国年进口量比20世纪90年代增长速度加快,尤其是2008年以后(图2-3)。
表2-10 中国石油进口量与油价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国土综合统计年报1990—2008,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中石油网,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2000年进口量由5.1294×108桶提高到2007年的11.9109×108桶,8年时间增长了1.32倍。中国石油进口量变化有3个较为明显的增长台阶,2000年、2004年和2006年。中国有如此强劲的石油进口需求,那么国际油价与其关系非常值得研究。
图2-3 中国石油进口量与国际石油价格变化趋势图(数据来源:中国国土综合统计年报,中国海关网海关统计,中石油网,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表2-11 中国石油进口平均价格与油价变化趋势 单位:美元/桶
数据来源:中国国土年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注:平均进价由进口量与金额计算而得。
从中国石油进口平均价格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走势比较来看,2000年至2003年间,中国进口石油的平均价格基本与国际油价的最高值持平,以后该问题有所缓和(表2-11)。但是这个平均价格是由不同品质的原油进口金额平均而得,若低质低价的原油进口的多,那么平均价格就会下来。所以这还不能说明中国原油的进口完全抓住了国际原油市场最低价格的机会,只是已有这种倾向。
世界石油交易价格相对较高地区代表为西德克萨斯和布伦特价格(图2-4)。以此为代表,与中国石油进口量的变化规律总体趋势比较(图2-3)。由此显示,总体趋势是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上升,中国的石油进口量不断提高的规律。但是又有一些特殊点:2000至2002年间随着布伦特石油价格降低,中国石油进口量有所减少;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世界石油价格下跌,但中国的石油进口量一直快速增加。这是因为2009年中国进入了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完工的注油期,因此石油进口量只会升不会降。中国石油进口量变化趋势与世界油价相对较低的地区代表价格迪拜和福卡斯的变化规律与前基本相同(图2-4)。
图2-4 中国进口原油平均价格与国际油价比较(数据来源:中国国土年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中国石油进口量增加时国际油价就上升,当然这本身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这个现象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只要中国石油进口需求加大,国际市场就会提价;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中国的石油需求对国际油价已经有了影响的力量。前者对于中国发展经济,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地位等都为威胁因素,后者则说明已有了影响市场的机会。所以,应该想办法取措施抓住该机会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际名声的提高。
总之,从全球范围来看,常规石油产量在下降,而能源消费需求在上升,油价将会不断地上涨。有人认为“未来10年,全球需要增加相当于4个沙特阿拉伯或10个北海的产量才能维持目前的供给水平”[41]。埃克森美孚公司在其2013年度长期能源预测报告中预测,天然气消费在2025年前后成为仅次于石油的全球第二大常用燃料,到2040年将增长65%[50]。这对于石油能源产品市场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国际油价中的每桶是多少升啊?
159升。
国际石油桶以世界平均比重阿拉伯34度轻原油为基准计算,每一原油桶容积约等于159升,每吨原油为7.33桶。桶是容量单位,不是重量单位,1桶相当于159升(0.159立方米),或者1吨原油相当于6.29桶。
原油不同产地不同种类的密度(吨/立方米,或者公斤/升)不一样,这就造成重量不一样。国际原油界在进行原油重量、容积折算时,通常以世界平均比重的沙特阿拉伯34度轻原油为准。
这种原油每吨折合7.33桶,每桶又折合42美加仑(0.159立方米),每加仑(美)相关于3.785升。所以计算1桶=42×3.785=158. 升。
扩展资料:
开石油注意事项:
1、开石油企业应对油生产之前的钻井和油生产中的各种油井作业的相关方提出的管理要求,在各种设计中应了解施工中的基本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并在预以充分的注意,取事先预防。
2、由于开石油涉及地面环境和地下地质情况,从钻井到油,井下作业,外输都存在泥浆处理、油品泄漏、原油落地。
3、原油脱后水回注、烃类挥发,化学品药剂使用,有害固废处理、井喷、火灾等重要环境因素,如果逢值讯期控制不好,一旦事故发生就会导致大气、水体、土地、养殖业等的污染。因此在开石油过程中应特别强调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遵守法律法规等。
4、对有毒有害化学品等,在钻井、油、井下、集输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使用,要求按照MSDS的要求分类存放,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尽量用危害小的化学品,以免造成对人员损害和环境的污染。
百度百科-原油
百度百科-BBL
百度百科-石油桶数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