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我国油气勘探史

2.库存高企是什么意思

3.四川农村客运补贴标准

4.可乐十几年前卖3块,现在还是3块,难道它的成本十几年都不涨吗?

简述我国油气勘探史

南充油价查询_南充现在最新油价

我国在世界上是最早开发气田的国家,四川自流井气田的开约有两千年历史。

从汉朝末年开始,在自流井大规模开天然气煮盐以来,共钻井数万口,出了几百亿立方米天然气和一些石油。十三世纪,已大规模开自流井的浅层天然气。1840年钻成磨子井,在1200米深处钻达今三叠系嘉陵江统石灰岩第三组深部主气层,强烈井喷,估计日产气量超过40万立方米。“经二十余年犹旺也” 。

战争之后,在世界石油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同其他工业一样,油气工业落后。建国前全国只有几个地质调查队,几十个地质勘探人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面积没有进行过石油地质调查。石油产量从1904~1949年四十五年间,全国只有几个小油田,石油累计产量不超过310万吨 。

中国近代石油勘探从1878年台湾省钻探第一口油井开始,已有近130年的历史。

1878年清在台湾省苗粟打了中国第一口油井,1907年在陕西延长打了第一口油井(延1井),1909年在新山子开凿油井。1913年美国美某公司组成调查团到我国陕西、山东、河南、河北、甘肃、东北等地进行首次石油地质调查,并于1914年在陕北打井7口,均未获工业油流。

1922年2月美国地质家斯坦福大学教授E.Blackwelder撰写论文“中国和西伯利亚石油”指出:“中国没有中、新生代海相沉积,古生代沉积也大部分不生油,除了中国西部、西北部某些地区外,所有各个年代的岩层都已剧烈褶皱、断裂,并或多或少被火成岩侵入。因此,中国决不会生产大量石油”。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石油来源断绝,国民党不得不自已抓紧勘探、开发石油。1938年冬孙健初等一行9人骑骆驼顶寒风,在戈壁滩上开始石油勘探,地质人员在酒泉盆地和河西走廊地区进行地质普查、构造细测,于1939年8月1日1号井钻至88.18m获工业油流日产油10t,发现了老君庙油田。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在石油勘探和开发方面基础极其薄弱。到1949年,除台湾外,全国只有玉门老君庙、陕北延长和新山子3个小油田,以及四川自流井、圣灯山、石油沟3个小气田。

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石油人的艰苦奋斗,石油工业创造了辉煌业绩,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50年代—重点西部,发现一批中小油田

50年代末战略东移,发现松辽和渤海湾油区

60年代中-70年代,高速发展,78年年产1亿吨。

80年代以来,缓慢发展阶段(新增储量缓慢,老油田进入衰减期)。

建国初至大庆油田发现的10年是我国为石油勘探的初期发展时期。

重点在中西部地区的四川、陕甘宁、酒泉、准噶尔、柴达木、吐鲁番等盆地,这些地区地表油气显示较多,已有少数油气田,地层出露较好,构造比较明显。除原有的老君庙、延长、圣灯山等油气田继续详探开发外,又陆续发现克拉玛依、冷湖、油砂山、鸭儿峡、蓬莱镇、南充等油田和川南一批气田,石油工业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大油田的发现,是新中国从1959年大庆油田的发现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石油勘探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59年9月26日,松辽盆地松基3井获得了工业油流,发现了大庆油田,实现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历史性的重大突破,也标志着我国石油勘探进入了第二个大的阶段,由此中国石油勘探开始战略转移,即重点由中西部地区转向东部地区。大庆油田发现的理论意义在于突破了惟海相生油论,从实践上证明了陆相盆地,尤其是大型湖泊沉积物不仅能够生油,而且可以形成大型油田。这极大地解放了中国油气地质学家的思想,开创了在陆相盆地寻找大油田的新篇章。

石油勘探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突破。但还没有根本改变进口石油的局面。

1961年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的华8井喷油,1962年在营2井获高产油流,发现和证实了胜利油田。1964年勘探主力从松辽盆地转移到渤海湾盆地,相继发现和建成了胜利、大港、辽河、华北、中原等石油生产基地。特别是15年华北任丘古潜山油田的发现,打开了石油勘探的新领域。在松辽、渤海湾盆地勘探和开发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全国其他地区石油勘探工作也蓬蓬勃勃展开。相继在四川、江汉、陕甘宁、苏北等盆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石油勘探,发现了一大批油气田。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现在,我国石油勘探进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油气并举、大力发展海洋勘探和积极开拓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市场的新阶段。

在东部深化勘探的同时,重点加强了西部地区,特别是塔里木、准噶尔、吐哈、柴达木和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发现了一大批新油田,保证了我国原油产量的稳定增长,西部盆地探明石油储量较快速增长的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天然气勘探获得了重大进展,相继发现了南海莺-琼盆地的崖13-1、鄂尔多斯盆地发现的靖边、塔里木盆地的克拉2等一大批大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我国海洋石油勘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产量迅速增长,1996年超过1500万吨,2003年中国海洋石油产量3336万吨,目前已成为保持我国石油产量增长的主要领域。积极开拓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市场,在南美、中亚、非洲、中东等地区已取得重要成果或有了良好的开端。

库存高企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库存高企是什么意思 5分 “高企”一词源出于广东话,乃香港人创作,“企”等于“站”的意思。“高企”即是指价位持续停留在较高的位置不落,且有再升高的可能,中性词。此词常用于金融、股票业、物价类。部分报刊杂志也将“高企”写作“高启”。

例如: 油价高企、PPI高企、CPI高企、通胀高企、房价高企、粮食价格高企、股票高企等都是指价位处于高位,并且有可能继续上升。

问题二:库存高企是什么意思 就是库存居高不下。

问题三:房地产市场库存高企是什么意思 也就说全国来说房地产库存(即没有卖出去的房子)数量太多了。

问题四:库存高企,导致过多库存常见的原因,降低库存具体怎么做 国法庄严国法尊严应该是,前提里,计算到,完全:及时供应链,衔接的。

如果,出现库存,则,应看是那个部份和哪个部门的问题,由部门经理,立即解开这个环节的问题。

国法

问题五:库存高企是什么意思 库存就是库存居高不下。

“高企”一词源出于广东话,乃香港人创作,“企”等于“站”的意思。“高企”即是指价位持续停留在较高的位置不落,且有再升高的可能,中性词。此词常用于金融、股票业、物价类。部分报刊杂志也将“高企”写作“高启”。

例如: 油价高企、PPI高企、CPI高企、通胀高企、房价高企、粮食价格高企、股票高企等都是指价位处于高位,并且有可能继续上升。

问题六:原材料库存过高对企业的影响有哪些 1,原材料库存过高,可能会全使资金占用量较大,对企业资金周转有影响,会造成资金周转不开

2、原材料库存过高,如果管理不善,增加库存成本。同时因存放时间过久可能会变质、短缺、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3、原材料库存过高,不便于月末郸点,尤其是不可准确计量的原材料,不仅仅盘点数据误差较大,同时也给月末盘点人员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

问题七:2016年中国房地产库存有多大大 您好,希望点点租可以帮到您,望纳,谢谢!

2015年房地产市场的住房形势超出预期。一方面投资增速呈俯冲式下降,对经济增长直接贡献几乎为零;另一方面,库存高企,去化压力增大,商品住房过剩总库存高达21亿平方米,仅现房库存去化就需23至24个月。与此同时,住房市场步入“结构性过剩”时代,内部结构失衡,“一线城市供求矛盾突出”与“三四线城市供过于求”并存。目前现房方面,去化超过18个月以上的过剩1亿平方米,期房方面,去化超过2年的过剩面积达19.96亿平方米。以2015年商品住房总库存计算,总库存预计达39.96亿平方米,其中,期房库存即在建房待售面积35.7亿平方米,去化周期达4.5年,现房待售面积方面,库存4.26亿平方米,去化周期为23个月。从城市层面来看,截止到11月,青岛商品住房存量达到2017万平米,上海、北京的商品住房存量也都超过千万平米。即使是苏州、宁波、南充等二线城市,库存也超过五百万平米,库存总量水位很高,去化一波动就会影响去化周期。

问题八:怎样降低库存积压,造成库存过高的六个原因与八大对策 从会计和财务的角度看,库存是一种资产,一定周期时间需求的安全库存是必要的,但是,过高的库存和较低的库存周转率,占用大量的资金,增加了仓储费用、产品拣选时间和大量的劳动力成本,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也会占用更多的时间,最严重的是,高库存会对企业的现金流会造成巨大的压力。

尽管很多企业把降低库存或是零库存提升到了战略高度,但是库存总是反复,不是缺料,就是库存高企;不是无法交付,就是库存积压报废。库存过量有很多原因,归结起来,导致过多库存常见的原因有:

1、只考虑直接购成本

如果一个零部件的年度需求量为200件,供应商的报价提供三种方案:A方案MOQ 200 pcs,单价90美元;B方案MOQ 100 pcs,单价95美元;C方案MOQ 50 pcs,单价100美元。A方案全年直接购成本为18000美元,B方案全年直接购成本为19000美元,C方案全年直接购成本为20000美元。很多企业会选择A方案,理所当然地认为买来的库存作为资产,根本不考虑库存管理费用和资金成本,也没考虑零部件切换和升级的风险,低价格购最终可能导致高运营成本。

2、担心潜在的销售损失

生产的制定,源于销售部门的销售预测,销售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整个供应链的成本。销售往往不是卖不出去产品,而是害怕有市场需求时没有产品卖,同时,销售预测在大多数的情况想可能过于乐观,他们更希望有丰富的产品种类和数量来获取更多的销售机会。很多工程机械企业在今年年初对国家新型城镇化的预期过高,害怕失去争夺市场的机会,第一季度备了大量了整机和零部件库存,结果第二季度国内整个行业非常悲观,库存也相当“壮观”,各大企业纷纷减产或是停产。

3、客户取消订单

在现有的信用体系不完善的商业环境里,尽管违约的风险在逐年降低,但是客户取消订单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尤其是一些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口头约定、合作意向或是备忘录。另外由于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导致订单取消,都会造成整个供应链环节的库存积压。

4、需求和库存管理体系不完善

很多企业的需求不是基于客观的需求,而是一种感性的决定:原材料价格便宜,多买点;零部件交期较长,多买点;运输风险大,多买点……订货周期没有滚动需求预测的支持,也不取不积极措施管理库存,对库存周转率、老库存消化意识度不高,对质保期较短的产品也不实施先进先出(FIFO),甚至不为产品和零部件进行ABC分类。

5、供应商的表现不良

供应商交货周期长,购方不得不备足安全库存来弥补供应商交货问题,以应对缺料风险;供应商提供的MOQ过高,尤其是独家强势供应商,购方不得不以MOQ数量订货;供应商的质量、交付不稳定,购方不得不提高库存数量来承担供应商的责任。

6、产品设计变更或废止

库存不仅仅包括成品库存,也包括半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存、委外加工库存以及经销商(代理商)库存。很多产品由于功能缺陷、政策变化或是市场需求变化而不得不进行设计变更、产品升级或是产品废止,都会在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环节产生库存。

除了上面常见的原因外,一个企业库存过高,往往不是某一个单一的因素导致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库存高企的背后,更多的是流程、制度、体系不完善造成的。过多的库存对企业没有太多好处(投机性低价购除外),消除多余的库存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那么,如何有效地降低库存?下面总结减少库存的八大对策:

1、把库存管理提高到战略高度

建立完善的流程和体系来管理库存,从前端的销售预测、销售需求,到中间的生产、组装,到后端的购,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流程管......>>

问题九:购租并举的含义 2016年伊始,多地打响房地产“去库存”攻坚战。《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多地将推出包括降税、补贴、公积金、租售并举等在内的去库存一揽子政策,住房保障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或成为去库存的有力支撑。  从目前中央和地方提出的措施看,去库存的方向一个是要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另一方面,则要挖掘原住民的购房潜力。对此,多地正在酝酿房地产去库存一揽子政策。以内蒙古为例,该自治区正在研究制定去库存的具体政策措施,将在简政放权、减税降费、金融扶持、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等方面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  记者从住建部获悉,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表示,2016年要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的住房体制改革,把去库存作为房地产工作的重点。其中,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动住房租赁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并进一步用足用好住房公积金。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系列房地产去库存举措中,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减少建设量,将成为今年地方“去库存”的主要手段。  据了解,自2014年年底以来,从取消限购、取消限贷,到降息、降首付,再到补贴,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去库存成效甚微。业内人士指出,其原因在于新建及待建住房库存高企,难以达到理想的去化速度。  陈政高指出,2015年,棚户区改造开工580万套,创造了历史新高,货币化安置比例达到28%,对去库存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2016年将继续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努力提高安置比例,明年新安排600万套棚户区改造任务。实现公租房货币化,通过市场筹集房源, *** 给予租金补贴。

问题十:我看财经新闻说我国现在面临三大经济问题:产能过剩、楼市库存、债务高企。前面两个我懂,但是债务高企是 债务高企就是赛跑时,有个选手却是准备武装越野能赢才怪。

企业进行债务筹资时,要考虑适当的债务比例。企业债务比例过高使得公司资产负债率过高,企业利息支出过大的话,可能会导致财务风险,同时企业也很难再进行新的债务融资。过低的话,主要依靠股权融资,会稀释股东股权,同时不能很好的利用财务杠杆作用。

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的变动来影响和调节总需求,是但当地方 *** 、企业都债务高企,银行为防止债务危机的引爆就必定会减少借贷,令到 *** 投入的升数效应减低。

四川农村客运补贴标准

四川农村客运补贴标准是1500元每车每年。根据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调整全省农村客运出租车等行业油价补贴政策的通知》(川财建〔2016〕178号)规定,我省对农村客运、出租汽车行业油价补贴时间为2015年至2019年。2022年1月,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调整农村客运出租车油价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22﹞1号),明确2020年农村客运、出租车油价补贴政策延用2015-2019年的补贴政策,即每车每年补贴1500元。

可乐十几年前卖3块,现在还是3块,难道它的成本十几年都不涨吗?

这个不难回答,我解答一下。一瓶可乐十几年前卖三元,如今还卖三元,它的成本不涨吗?当然要上涨,不过成本上涨的幅度远远小于利润空间。

第一,一瓶可乐的成本。看可乐瓶标签,成份是水,二氧化碳,白砂糖,焦糖色,磷酸,果葡糖浆,,还有香料等等。水,居民水价是一吨两元。一吨水1000升,可以灌2000瓶。这样一算,一瓶可乐的水的成本才0.001元!优质白砂糖就算五元一斤,一瓶可乐用10克,费用是0.1元。至于其他配料用的更少,总费用能超过五分钱就不容易。这样一看,一瓶可乐最值钱的不是饮料,而是瓶子。一支可乐瓶子就算三角钱,总成本也不会超过五角钱。加上税,管理费用,营销成本,总成本也不会超过八角钱。可乐说白了就是糖水加点二氧化碳,最值钱的是成份里占比不足0.5%的配方。相对于果汁饮料,它还是很有竞争力的,至少不用添加防腐剂,罐头食品更和它没法比。

第二,压缩成本。如果你去过可口可乐生产工厂,你就会发现它全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一个车间里,工人很少,甚至不足品控部人员的十分之一。即便劳动力成本上涨了,由于人员太少,上涨的成本对于一瓶可乐来说不足一分钱。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定价的人高明,早期三元一瓶有点小贵,但是 时尚 有面子。现在,三元的价格相对于果汁饮料等高成本的饮料同样具有竞争力。卖果汁的从成本上来说,不大可能打得过卖糖水的。不比别的,就比降价一半,果汁厂家就会死掉百分之八十。

说句心里话,咱们喝的可乐不能叫做可口可乐,应该就是白糖水。稍微上一点档次,能称得上可口可乐的应该是玻璃瓶装的。你看北冰洋汽水,玻璃瓶装的产品配料表不含防腐剂,而易拉罐的就有防腐剂。不过北冰洋绝对不会生产塑料瓶装的产品,为什么呢?大家思考一下。

可乐十几年前卖3块,现在还是3块,难道它的成本十几年都不涨吗?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好好反思的问题。

除可乐之外,还有香烟,也基本处于这样的格局。如万宝路、三五等,几十年前是十多元一包,到了现在,还是十多元一包。不像国产烟,动辄几十、大几十、百元一包。要不是有控价要求,一万、几万一条的烟也就早在市面上风行了。即便如此,一条烟1000元,也比外烟贵多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道理很简单,炒作,有钱人炒作,没钱人跟着起哄。实际上,所谓的高档烟与低档烟又有多大的区别呢?而饮料也是有明显不同的,可乐几十年价格变化很小,而我们有些饮料,味道不怎么样,甚至可能还藏有某些不可告人的东西,价格就没有了边界。但是,市场却做得很差,甚至不要多长时间就退出市场了。

可乐并不是不考虑成本,关键在于,可乐需要使用的原材料,原本就没有多大的成本,且因为其全球市场销量太大,原材料供应商不敢擅自涨价。否则,就会失去最大的买主。这也无形中给了可乐更大的市场竞争空间,给了可乐几十年价格不变的基础。

这也意味着,能不能在其他同类产品都涨价的情况下,自己保持定力,还是要看产品的质量,看产品的品质,看产品的市场接受度。这项工作做好了,就不怕别人涨价。搞不好,别人的涨价会成为自寻死路的条件,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市场空间,带来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涨价,绝对是把双刃剑,刺死自己的概率远高于刺死对手。

我说个我亲身体会的事:我是做装修刮灰的漆匠,一般都是包工为主,我2012年到南充这个地方开始,那个时候刮灰家块钱一个平方,建筑面积乘3也就是说一百个平方建筑面积乘3就是300平然后乘单价13块,那就是一套一百平面积的房子工钱是3900块钱,那个时候人工工资是130一天,那个时候质量要求没有现在高,不需要单独找角的工天,一套家装一般8个工天可以做完,130 8=1040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做一套家装除开所有一切还是纯利2700左右的样子,然后我们来算算现在的家装利润,现在一百平建筑面积只能乘2.6,单价14块左右.人工工资230一天:100X2.6x14=3640块,现在的标准比以前要高一点,一套家装最少10个工天,工钱要2300,现在生活消费都慢慢提高偶尔还得给工人买水,中午还得买个快餐,一套家装的纯利润不会超过一千块了,这个对比账是不是非常明显了……不知你们看了有何感慨

答:可乐十几年前卖3块,现在还是3块,难道它的成本十几年都不涨吗?我认为,这十几年它的成本肯定是变化的。

首先说原料,这十几年是呈上涨趋势的。可乐的原料,包括水、糖、香料等,都上涨了,有的甚至已涨了一倍。

其次是人工,这十几年也是上涨明显。现在的人工工资比十几年前起码涨了一倍。

原料、人工都涨,那可乐为啥维持十几年前3元的价格不变?主要以下原因:

一、新品推出时,其价格含研发成本,定价本身较高;

二、 科技 进步降低了单位成本,比如人工灌装改为机械化流水线,降低了单位成本;

三、销量增加,生产商在保证利润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原料涨价也能销售价不变,薄利多销。

可乐十几年价格不变不算个例,还有十几年价格逐年降低的产品, 汽车 及电视机都是,大家认为是不是这样?

可乐,作为一种经久不衰的经典饮料,在中国畅销了近40年,然而有人不禁会发问,十几年前可乐就卖3块钱,十几年来它的成本不涨吗?其实道理很简单。

首先,关于成本,十几年不涨价的可乐,最直接原因其所需原材料本就成本不高,而且由于其全球市场的巨大需求量,导致原材料的供应商不敢轻易涨价,生怕一旦涨价失去巨大的市场,这无形之中给可乐在市场竞争中增加了砝码,夯实了其十几年价格不变的基础。

其次,我们还记得的话,可以发现有的可乐从最早的600ML不声不响的变成了550ML,易拉罐从起初的350ML变成了330ML,而起价格并未发生变化,价不变而量减少,此消彼长之中,变成了潜在的“涨价”,而并非我们所以为的十几年不涨价。

最后,就是关于经营手段了。可以说,我们经历了很多的饮料商家,从刚开始的大卖大火,慢慢转入平淡无奇,最后就无声无息的自生自灭了,这其中原因,我想大家也能了解一二。中国很多商家有一个陋习,一旦效益好了,需求量多了,自己就开始剑走边锋,一点点把自己玩没了,而可乐的两大生产商,始终坚持品质保障,只在创新上下功夫,最终成就了经典。

所以,不管到什么时候,只有做好自己,才是经久不衰的资本,也只有保证品质,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才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市场空间和更强大的竞争力。

非也,其实仔细对比过可乐外包装和封装瓶子就不难发现,可乐越来越“苗条”了。

这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物价转嫁。例如樱桃罐头,只要每个罐头里少一个樱桃,成本能节约上万甚至百万。

可乐有全球工厂,他们“霸占”市场多年,从原材料到生产工艺都极其合理和便宜,而且供货商也愿意用低廉的价格薄利多销。

其实可乐这样维持低价格的目的无非是:制霸饮料界。价格战可乐几乎压榨出了很不错的业绩。但可乐也有烦忧的时候,销量上不去,那么赔钱就非常厉害,可乐也曾经关闭过可乐某些工厂的。

但是你知道吗?终端供应价格一直再涨,只能说终端零售利润没有以前那么好了,一般来说饮料利润大部分再50%左右,但是可口却越来越低。去年5月,浙江区域要求500ml版本零售价涨到3.5元,但是地下食杂店却不动销了,都去买3元600ml的百事了,无奈大部分地区依旧3元在卖。而且现在竞争越来越大,大的商超都把这些东西不赚钱的卖,其他人只能跟着卖!~~

我记得我第一次喝可乐应该是在1995年左右,那个时候我们县城才开始出现可乐。那会儿就是3块钱一瓶。

但销量不是很大,那时候的健力宝才是主力军。

我个人认为,当时3块钱算是很贵了,但是有理由的。

为了全面的、无死角的占领中国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前期的各种投入是不菲的。

比如,想进入中国,那得摆平相关的高管部门。想要完全普及,就得投入大量的广告宣传费用,以及给各个级别代理商和经销商足够的利润。这些钱都得从消费者身上出。

而现在市场已经完全占领,已经成熟了,相对以前的成本也就降低了。

再加上现在市场上饮料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一旦涨价必定影响可乐的销量和市场份额。

再说的明白点儿,再怎么好喝也不过是一瓶水加了点儿料罢了。

只要保持销量,利润还是杠杠的。

我以前开饭店的时候,可乐那时候刚刚兴起,可以说是非常好卖和赚钱的饮料。当时安一个可乐售卖机,还需要排队和托人才能安上,可见当年可乐的售卖是多么的火爆!

其实可乐做为风靡全球的饮料,它主要卖的还是它的品牌和配方,其实可乐本身不论 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的制造成本并不高。

可乐十几年前卖3块,现在还是3块,难道它的成本十几年都不涨吗?

一,可乐生产厂家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

二,其实可乐价格有所上涨,只不过消费者很少觉察出来

可乐十几年前在饮料市场上可以说是“一枝独秀”,现在各种品牌的饮料琳琅满目,可乐的竞争对手太多,贸然涨价只会使自己失去市场,所以可乐选择了变通。 可乐的营销手段,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可以说已经做到了极致,它看似没有涨价,其实是消费者没有觉察到罢了!

可乐成本非常低,低到最贵组成部分是易拉罐,不然自助餐里边的可乐怎么会随便喝。尽管口碑不及可口可乐或者百事,但制作成本没多大区别。以前可乐厂的员工喝可乐都是“我干了,你随意……”

言归正传,相比于十年前,水费几乎没涨。2.5元涨至3.15元,每吨贵了6毛钱,就算是商业用水,每吨也就4块上涨到5块,每吨成本成本增加一元。听装可乐330ml一瓶,一吨水可以做3030听,分摊到每听等于没有成本变化。

可乐瓶,举个直观的例子就明白了。90年代,不论听装还是瓶装,一个可乐瓶能卖1毛钱,那时候的钱可比现在值钱。而最近十年,价格最低的时候1毛钱3个。哪怕还是1毛钱1个,实际也等于瓶子的成本比十年前降低了,因为同样价值的购买力在变化。

物流成本。在大家看来运费上涨,一定物流成本也高。其实不然,十年前,网商敢包邮的只有江浙沪,而现在多数包邮产品都是全国包邮。尤其大客户大流量的,运费成本远低于十年前。何况这还包括取件、派件等人工。而可乐公司都是自己的运输车辆,员工是赚工资的,不是计件,因此物流成本远低于快递公司。就连油价都比2010年同期要低。所以可乐的物流成本实际也等于降低了。

综上所述,食材成本、物料成本、物流成本都没上涨甚至还降低了,叠加员工工资进去,每瓶也就增加几分钱而已,有什么涨价的必要呢?何况过去十年是国产可乐井喷期,大品牌想要保持竞争力,价格优势必须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