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基金价值分析_美元基金收益
1.美元泡沫指的是什么?
2.对冲基金的前生今世
3.汇率的技术面分析因素
美元泡沫指的是什么?
9月18日美联储降息50基点后,高风险资产价格高涨。新兴市场、大宗商品和小市值股票的市场表现都出奇地好。甚至道琼斯和标准普尔500看起来都摆脱了次级危机的阴影,创出新高。
50基点的降息,真是治愈一个月前还病魔缠身的全球金融市场的万能药?我不能苟同。现在的繁荣只是将结构性问题掩饰得更长久些的另一个泡沫。出路没有大到所有人一起逃生对通货膨胀的担心,正在驱动人们把货币资产转换成实物资产。如果说过去四年资产价格的上涨是受对未来乐观预期的推动,那么,现在的资产价格牛市则是货币资产价值蒸发带来的恐惧所推动的。这一切都肇端于弱势美元政策。
美国可能会为了减轻房地产泡沫破灭的痛苦而容忍通胀。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通胀就是一场财富分配上的零和博弈。但是,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金融资产超过美国GDP的100%。如果海外投资者能够被哄住,在通胀时继续持有美国的金融资产,美国就可以得益。高通胀和低利率导致了美元疲软。美元的贬值则把外国投资者的财富转移给美国人。
例如,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固定收益资产价值超过10万亿美元。如果美元贬值10%,他们将损失1万亿美元,相当于整个次级抵押市场的余额。美元指数自美联储减息之后已经贬值了3%。广义美元指数在10月1日跌至77.657,为其13年3月创始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美元还要贬值多少?我们难以知晓。这要看外国投资者对美国的政策如何反应。
外国投资者应当抛售美国国债,从而推动美国债市收益率上升,同时把现金暂时投资在货币市场。外国持有大约一半的美国国债,如果他们只售出其中的10%,十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就能升至6%,而且美元汇率也会保持稳定。由于美国债台高筑,上升的收益率会迫使美联储遏制通货膨胀并保护外国投资者的金融资产。美国一定会指责这种办法是金融恐怖主义。但是,外国投资者有权保卫他们的财富,否则美联储不会先出手。
外国投资者间的合作似乎不大可能。主权性投资者如中央银行、国家投资公司占外国持有美国国债的至少一半。多数国家的都不想得罪美国,尤其是富有的中东石油出口国。因此,每个都更可能被动地和单独地行动。最简单的办法 就是抢在别人之前抛售。当然,出路并没有大到让所有人都一起逃生。一旦有人希望出逃,美元就进一步贬值,所有持有美国金融资产的外国投资者也将集体亏损。
全球通胀
美国的弱势美元政策会引发其它国家的一系列反应,从而加剧全球通胀。多数国家都希望本币保持低估以保护本国产业。随着美国通过弱势美元政策来化解债务,外国投资者则通过增加货币供应来继续维持他们低估的汇率。这种全球性的贬值政策可能给世界带来10年那样的通货膨胀,让纸面财富缩水。欧洲央行现在也开始抱怨欧元升值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这场弱势货币游戏中,全球通胀就会加速。人们会再度质疑纸币的价值。
没有实际价值基础的纸币的历史并不悠久。二战以后,1944年,45个国家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由于当时美国经济占全球GDP的一半,美元成为当然的价值准绳。其他货币对美元挂钩,美元则与金价挂钩。同时,设立国际货币基金以向这一体系中出现流动性问题的国家提供流动性援助。这一体系的信用,是构建在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其对金本位的承诺上的。
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体系受到两股力量的冲击。首先,欧洲和日本重建后,相对美国的竞争力在上升,到20世纪70年代,这股力量已经不能被忽视。其次,12个石油出口国组成卡特尔——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通过减产的方式迫使石油涨价超过200%。由于美国当时已是主要的石油进口国,油价暴涨当然降低了美国的生活水平,其效果相当于美元贬值或工资水平下降。
尼克松选择了简单的出路,结束了美元的金本位制,即美国不再承诺将美元兑换成一定数量的黄金。马克和日元重估了大约三分之一。这激起了通货膨胀的大波澜,尤其是在美国。直到强硬的美联储保罗沃克尔上任后,通胀才得到遏制,不过此时利率已经升到两位数,触发了经济衰退。沃克尔的休克政策使美国开始了长达20年的低通胀周期。当然,支持这个低通胀周期除了货币政策,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
柏林墙拆除后,前经济国家投身世界资本主义阵营,给世界经济注入了大量的劳动力,这奠定了美国大规模外包导致通货紧缩的基础。同时,由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也遏制了这些国家的需求,这令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进口的原材料价格处在低谷。格林斯潘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使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刺激需求。这带来了一段高需求而低通胀的黄金时期。这一繁荣的副产品是美国家庭债务高启。本质上说,前经济国家就是利用对美国的出口来拉动自身的需求。当美国向世界的其他部分举债时,吸收他们的剩余产品,世界经济就上满了发条。
1985年到2005年堪称中央银行的黄金时代。人们把经济繁荣和物价稳定归功于央行行长们的能力。格林斯潘就是超级央行行长的象征。行长们的知名度可以和好莱坞明星媲美。亚洲金融危机中,格林斯潘和克林顿时期的财长鲍勃鲁宾和劳伦斯 萨默斯被视作世界经济的顾问。他们的工作如此轻松,原因有二:其一,全球化以及前苏东国家融入资本世界带来的抵御通胀的力量。其二,美国负债消费的倾向。稳定的物价和经济的繁荣使纸币的价格大大抬升。所有人都喜欢货币资产,特别是美元。
由于两个原因,各国央行将面临一段艰难的历程。
首先,过去抵御通胀的力量已经耗尽。前经济国家取得了可观的收益,特别是在过去五年中,以至于他们可以在不用担心硬通货不足的情况下,刺激国内需求。因此,他们的劳动和其他也会更多地向国内需求配置,这会加剧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通胀压力。
其次,各国央行特别是美联储,在过去多年中利用那些抵御通胀的因素,给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流动性,从而使资产价格膨胀。但在面对资产价格下跌和消费物价上涨这两种选择时,如我前面所说的和美联储所表现出的那样,央行总是被迫选择后者。为了使现在的资产价格水平合理化,将需要大幅度的通货膨胀。房地产相对于收入的价格在很多国家都出现了相当的泡沫,如英国、中国和印度。
如何终结
当金融市场看到通胀的前景时,就会开始寻求任何可以保值的东西。例如黄金,其价格就在美联储降息后上涨。其价格与美元的相关性可能变得更高。黄金作为抵御通货膨胀的工具是最受欢迎的。这种相关性显示,美元的疲软和美联储对通胀的纵容是不可分的。
除了黄金,投资者开始再度追逐新兴市场。美元的跌势正将资本带离美国。由于美国金融市场的容量是所有新兴市场之和的两倍,这种转移对新兴市场影响显著。例如,香港恒生指数在美联储减息后已经上涨了约20%。
甚至美国股市也依然强势上攻,道琼斯和标准普尔500指数都创出新高,这完全不顾对衰退的恐惧和次级危机带来的损失。华尔街金融机构最近公布了损失。但他们的股价在坏消息下依旧上涨。借口是利空消息终于出尽,这对未来意味着利好。这几乎可以肯定是错的。
在通货膨胀时期,股票可能不是最好的避风港。理论上说,企业都是净负债的,从而会在通胀中受益。但是,通胀会推高债券收益率,从而提高融资成本。20世纪70年代,全球股市都表现疲软。目前,由于债市还不相信高通胀的故事,债券收益率仍然不高。股市两边讨好:担心通胀导致资金转移到股市,而这些资金的成本又不高。但这种情况不会延续太久。
美元疲软和对通胀的恐惧,正在驱动投资者的冒险行为。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投机资本一般抢先进场,然后制造剧烈的波动,掏空其他投资者的钱袋。美联储9月18日降息后股市的凌厉涨势,很可能就是投机资本推动的。随着美元疲软和通货膨胀的加剧,一般的投资者也会取行动。不过,他们现在不得不面对比几周前更高的价格。投机资本就像流动的收费员。不管嗅到哪里的投资者的动向,他们都抢先建仓,然后赚得盆满钵满再离开。
观察风险或投机偏好的最好指标是欧元/日元汇率。因为欧洲央行的基准利率为4%,而日本为0.5%。只要两种货币的汇率保持稳定,投资者就可以通过借入日元买入欧元获利。当大家都这么做时,就推高了欧元/日元的汇率。因此,者可以从利差和汇差上同时赚钱。这种所谓的套息交易吸引了大量资本。欧元和日元都是高流动性的货币。如果欧元/日元汇率大幅波动,就意味着大规模资本的出没。
美国减息以来,欧元对日元汇率上涨超过10%至16%。仅仅两年之前,自从弱势美元进入投资者的脑海,欧元/日元交易便创造了外汇市场中大部分的利润。市场对分析师普遍对日元的乐观预期置若罔闻。看好日元的人认为日元便宜,实际上日元还是不够便宜。套息交易要到日本的利率赶上欧元区时才告终。这是因为日本正经历人口负增长,需要通过弱势货币来进口通货膨胀。当日元足够便宜时(如160日元兑1美元),日本可能会出现2%的通胀,而日本央行则加息到3%,这将阻止套息交易。只要主要经济体如美国、欧元区、日本存在较大的通胀差距,套息交易的空间就会存在。
更多关于美国经济的坏消息,可能动摇但不会毁灭目前的泡沫。投机者总觉得廉价易得的资本站在自己一边。流行的说法是,廉价易得的资本可以防止美国陷入衰退。我不同意。美国的住宅市场高估了8万亿美元。价值的回归可能一半需要通货膨胀,一半需要房价下跌来实现。大量纸面财富的蒸发会严重打击美国的消费,更多债务问题也会爆发。美国的债务也在上升,而这目前正支持着美国消费。由于的利率是住房按揭的至少两倍,这种趋势是难以为继的。当信用泡沫最终爆破,债务危机来临,一直以来支撑美国消费的资金来源将被切断。
如果人们普遍接受了美国经济将在2008年出现衰退的预期,市场的风险偏好将会降低,大多数风险资产将发生调整。但是,通货膨胀和美元弱势并不会结束。在美国经济衰退的冲击之后,金融市场将更加关注那些“通胀避风港”,例如黄金。
很明显,当美元恢复强劲走势的时候,弱势美元泡沫就将结束。只有当美国国债的收益率足以反映通货膨胀预期,并迫使美联储再次提高利率的时候,这种情况才会发生。所以,如果投资者在市场中冒着很大风险,例如投资于股票、商品和房地产等,一定要密切关注美国国债,注意其释放的离场信号
对冲基金的前生今世
对冲基金很神秘,给人深不可测、回报丰厚、起坎很高、富人游戏的感觉。如今,全球有1万多家对冲基金,管理资产3.6万亿,鱼龙混杂。笔者在2004-2014年在一家美国对冲基金任职交易执行总监,对该行业算是略知一二。
笔者当时所在的对冲基金规模不大,一共6杆枪,资产4亿美元,主要策略是全球宏观、趋势追踪和大宗商品的组合体。那个时期,对冲基金行业竞争很激烈,有的机构拼技术做高频交易,笔者所在的基金则用传统策略,在全球范围内交易75个流动性好的期货市场。
能持续走在金融行业的最前线,业绩好的经理人往往有三气:胆气、运气、财气;还得有三性:个性、品性、习性;再加三识:知识、见识,意识。都说对冲基金能赚好多好多钱,其实不然,不具备这些素质的基金经理通常长久不了。
在这个世界上,风险和回报是成正比的。一只对冲基金,短期效益很好,你就要注意它的风险。最近10年,对冲基金整体的表现不尽人意,很多基金争名夺利、野心膨胀、人为杠杆、忽略风险、暗箱操做,为何还能照收那么高的费用?对冲基金门槛高是有原因的,并不是意味着他们有多NB,N不NB得看业绩。一个明智的投资人,在选择投资的时候,要用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辨识度和判断力,不要人云亦云。
下面我们来看看美国对冲基金在各个时期的特点。谈到对冲基金,必须从美国19世纪20年代的大萧条讲起。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经过短暂的经济调整,从1920年到1929年,在和平社会的滋润下经历了空前繁荣,美国的工业和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国富民强,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大国。这个年代被称之为 “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 。1921年到1929年,仅8年, 道琼斯指数 从 63.9 点(1921年8月24日)飙升到 381.17 (1929年9月3日),将近5倍,创造了许多新晋的 “百万富翁” 。在那个年代,股票交易成为美国人最喜欢的消遣。这叫时代造人,运气好。
■ ? 借钱都敢炒股
这个阶段,投资者大举购入股票。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股票投资是非常安全的。股市一路飙升,大量投资者还不满足,利用杠杆借钱购买股票,保证金股民出现了。每投入一美元,保证金股民从交易商借九块钱美元。使用杠杆意味着,如果一只股票上涨1%,投资者能挣10%。股价上升的时候,杠杆的风险没人理会,当股价下猛烈跌,很多股民不仅损失了本金,还欠了一屁股债。
■ ? 站得高跌得狠——空前股市崩盘
1929年10月,美国股市瞬间掉头南下 一路崩溃 ,结束了二十年代美国经济“ 泡沫繁荣” 的局面。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大量股民抛售股票,当日最大跌幅12.9%;10月29日,黑色星期一,股市急跌12.8%;10月30日,黑色星期二,随之而至,又跌了11.7%。股市如同机枪扫射,两天跌幅23.1%,这个历史上叫做 1929年崩盘(1929 Crash) 。
还没完,股市下跌有如洪水泛滥,一泻千里。进入了11月,道琼斯指数下跌至145,11月11日到13日天天都是黑色的。短短的三天内,超过50亿美元($5 billion)的股票市场资本蒸发了;11月13日道指跌倒198.69。1932年7月8日,没人能预见到这一天,股市最低点41.22,股票如烂纸,无人问津。 从1921年9月3日最高点381.17,11年后,下跌89.19%。
■ ? 有人欢喜有人愁——做空股市
乱世枭雄,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崩溃造就了一批神级人物。 杰西·利弗莫尔 正确预测到股市的崩溃,他一路短线,从下跌中获利,赢得了超过1亿美元($100 million)。 约瑟夫·肯尼迪,约翰·肯尼迪总统的父亲, 在1929年股市暴跌前卖掉了所有股票,保护了数百万美元的利润。肯尼迪决定卖掉自己的股票,是因为他听到了擦皮鞋的男孩和其他新手都开始投机股票市场。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 “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 开始了。从1929年10月持续到30年代末期。美国人口大规模贫困,许多工人失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整26年,约半个世纪,到1955年, 道琼斯才恢复到1929年的高点。
■ ? 风控至上——对冲基金诞生
在这个恐慌的年代,股市神话以是过往烟云,谈股变色,谁还敢炒。于是,对冲基金诞生了。它的目的就是:
1)手痒不能闲着;
2)谨慎谨慎再谨慎,控制风险,防止 黑天鹅 发生。
1949年,澳大利亚投资者 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Alfred Winslow Jones) 创建了第一只“对冲基金”,被誉为“对冲之父”。他自己投资4万美元,募集了60万,管理资产100万,主要是买卖股票。他的基金 与众不同在:
第一,原理清晰透明。 结合至少两种投资方式,降低投资风险。
1)利用杠杆来购买股票;
2)卖空来规避风险。
琼斯的基金买入的股票数量和卖出的数量一样多,市场性的上涨或下跌都不太会影响到这种投资组合的总价值。这也是“对冲(Hedge)”,也就是冲掉风险,有的也称“避险基金”或“套利基金”。
第二:结构简单合规。 基金是有限合伙制,小于99个投资人,就不用遵循1940年投资公司法的规定。
第三:激励政策高级。 琼斯选择将基金盈利的20%作为经理人收入。基金如果不盈利,经理人不能收费。显然比单纯收管理费的共同基金技高一筹。
对冲基金的设计有几个高明之处:杠杆、对冲(降低风险)、人数限制、经理和投资人利益一致。这些要素是对冲基金的核心要素。
早期的对冲基金的这三个特点一直沿用至今。从1962-1966年,琼斯的对冲基金回报超过共同基金85%。所以,不违初衷,简单就是美,今天,投资人在选择投资的时候,养成审视这三点的习惯。
60年代,对冲基金还是小股部队,不为人所知,那个时候股市稳定,汇率稳定,简单持股收益最好,对冲没什么意义, 巴菲特 就是在那个时候发家的,还创立了价值投资理论。这个理论的基础就是长期持有,本质上是在对冲时间。60年代末到70年代,受到越战影响,美国经济较差,通货膨胀厉害,所以产生了大宗商品基金。那个时代,是做宏观趋势追踪的大好时机。索罗斯也是在那个时期获得的第一桶金。
1966-1968年,一共140家对冲基金成立,但是这里面很多基金经理又忘记了控制风险的初衷,多数是用杠杆,来放大回报。1968年股市下跌,两年之内,这些基金损失70%。
▲ 巴菲特的基金十年来也是干巴巴,早无往日辉煌
对冲基金不断进步, 70-80年代达到高潮, 出现了各种知名基金,不仅是股票的对冲,还有加入了各类金融衍生品(期权、期货等等)。有的早已失去风险“对冲”的内涵。 现代化的对冲基金实际是基于革新的投资理论和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
13-14年的股市风暴,又清盘了一大批贪婪的所谓的“对冲基金”。很多投资人清醒的意识到,这些对冲基金打着风控的幌子,挂羊头卖狗肉。到年,对冲基金仅存68家。
■ ? 对冲崛起:再创辉煌
20世纪80年代后期,包括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迈克尔·斯坦哈特(Michael Steinhart)和朱利安·罗伯逊(Julian Robertson)在内的一 小批极具天赋 的基金经理又把对冲基金拉到了聚光灯下,给对冲基金恢复信誉。尽管市场条件艰难,这些管理人员的年回报率超过了50%。
笔者的前老板Peter Matthews就是在这个阶段发家的,他的MINT基金成为第一支超过管理10亿($1billion)资产的系统性全球宏观基金。
由于对冲基金的收费和盈利模式,很多资金管理者纷纷抛弃了传统的共同基金行业,争名夺利进入对冲基金行业。到1990年,全球有500多家对冲基金,资产约为380亿美元。不幸的是,历史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重新上演,到21世纪初,包括老虎基金创始人朱利安·罗伯逊在内的许多知名对冲基金都以惊人的速度失败。
由于对冲基金失败案例太多,2004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SEC)开始对其取监控管制,增加保护投资者的重要举措。对冲基金行业仍然蓬勃发展,特别是母基金(FOF)“基金的基金”的发展为投资者的投资组合提供更多样化,将最低投资要求降低至25,000美元。基金的引入不仅吸引了对冲基金投资中的部分风险,而且使普通投资者更容易获得产品。
▲ 如今最靠近原始对冲策略的长短仓股票基金只占不到整个行业的1/3
对冲基金1万只,至少有14种。通常归为以下四大类:
长短仓股票(Long-Short Funds): 一般是在股票做多和做空之间转换。占整个对冲基金领域的三分之一。这类基金风险中等,收益中等。运作的业绩高低不一。
股票市场中性(Market-Neutral Funds): 就是同时买进卖出价格变动相似的不同股票。
驱动(Event-Driven Funds): 这个类别也包含风险套利基金。基金参与兼并、收购、资产剥离、清算、破产、重组等公司重大。
全球宏观(Macro Funds): 根据国际宏观经济因素指定投资策略。投资于股票、债券、外汇、以及大宗商品期货。
■ ? 业绩落后,食之无味
有钱人已经回归房地产投资。富人们自2017年加大了对房地产投资,远离对冲基金和股票。美国老虎21网(Tiger21)追踪的注册成员资产1000万到10亿美元,合计资产510亿美元。调查显示,2017年第2季度末,他们投资组合对房地产及相关类别的投资已经增加到33%。自2007年开始统计高净值投资者的资产分配以来,这是新高。
他们参与冲基金投资的平均分配降至4%,创下历史新低。相比,2008金融危机期间约为5%。显然富人对对冲基金业绩差很不满意,也不愿意支付那么高的费用。
数据显示,投资者已经从对冲基金和股票中陆续撤出,增加房地产投资是控制风险的一个必然措施,投资人对房地产资产有更直接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而不是命悬人手,尤其是在牛市的尾声阶段。他们可以拥有一栋大楼或成立一家公司投资开发建设项目,许多老虎21的会员都在在房地产和私募投资中赚了钱。
▲ 在2018年初股市大跌的时候对冲基金效益也不是特好
■ ? 尾随市场,而非领导
对冲基金被普遍认为是走在金融阵地最前线、嗅觉最灵敏。对冲基金长期以来已经与其本意脱节,所谓风险对冲,无惧市场波动,实际不然。2018年2月美国股市爆跌,对冲基金表现还凑合。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3.7%,对冲基金平均只下降了一半。但是,省出来的1.8个百分点还不足以弥补对冲基金2017年相对标普500的15个百分点的差距。2018年截至2月份,对冲基金上涨仅0.6%,而标准普尔500指数为1.8%。
▲ 八年了,在牛市的时候表现不尽人意
▲ 2013年至今,没有一年强过标普500,2015年居然是负的回报
■ ? 对冲基金不对冲
原则上,股市下跌,如果是“对冲”的话,基金的表现应该强于股市。但是,数据显示,大部分对冲基金已经失去了这个效力,跟整体股市的方向是一致,甚至更差。对冲基金实际上没有它们吹嘘的那么炫:无论市场涨跌,都能盈利。
实际上它们在某种程度上越来越中立。对冲基金在2017年比普尔指数少了15个百分点。截至今年2月份的一年中,对冲基金上涨0.6%,而标准普尔500指数为1.8%。所以干嘛要投资对冲基金?当然这个行业,鱼龙混杂,不是打着一个“对冲基金”的标签,就表示他能怎么怎么样。
▲ 2018年2月份,每个对冲基金类别都在跌
最后的结论就是,选择投资,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用知识武装,用数据调研,深入分析,增加投资人自己的判断力,揭开投资标的神秘的外皮。
汇率的技术面分析因素
不要想用技术面分析汇率,原来有公募基金经理和私募基金经理分析过,失败了看不懂没法研究,与其研究这玩意不如研究手头上股票,比如基本面,营收,对于未来公司股票的预估等等,主要还是公司nb,垃圾公司只会越来越垃圾,nb的公司只会越来越nb
外汇市场的分析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基本面分析,一种是技术分析。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基本面分析。
基本面分析是一种典型的市场分析,一般基于对宏观基本因素的状况、发生的变化及其对汇率走势造成的影响加以研究,然后得出货币间供求关系的结论,并以此判断汇率走势的分析方法。如美国的非农就业数据就是外汇市场每月重点关注的经济数据之一,该数据一公布可能会成为汇市方向的一个转折,甚至带给汇市激烈的波动。
由基本面分析未来的汇率长期发展的趋势较为可靠,且具有提前性。但缺点是无法提供汇率涨跌的起点重点和发生变化的时间。此外,有时汇率不是严格遵守基本面的变化。因此,对于基本面的分析要结合技术面以及市场心理等因素进行研究。
分析立场
由于汇率的变化是两个国家之间整体经济状况变化的结果,所以在对汇市进行分析时,投资者要从整体上即宏观上去分析国家的政治经济局势,而舍弃微观的经济状况分析。
分析经济数据
投资者对外汇走势的基本面分析,就是对国家一系列经济数据的分析。不同的国家与外汇汇率变化相联系的经济数据是不一样的。应该掌握各个国家基本面的数据名称和这些数据的变化对汇率的影响。投资者面对众多的数据,不是每一个都要求对其进行分析,投资者要学会根据当前的世界政治经济局势,从零碎的消息和数据中找到市场的热点。在对基本面进行分析时, 主要分析这些市场的热点就可以了。但投资者要注意,市场的热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政治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热点也会随着发生变化。
基本面分析所需要的重要因素
经济因素
(1) 宏观经济状况:从长期和根本上看,汇率的走势和变化是由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景气状况所决定的,这也是影响汇率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汇市直接受经济状况的影响,必然也会呈现一种周期性的波动。其中主要考虑经济增长水平,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水平,利率水平。
(2) 利率水平:在影响汇率走势的诸多因素中,利率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因素。当利率上调时,信用紧缩,减少,投资和消费减少,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进口,促进出口,减少外汇需求,增加外汇供给,促使外汇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同时,当一国利率上升时,就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和外汇的供给,使本币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下降;当利率下降时,信用扩张,货币供应量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促使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会加大对外汇需求,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同时,当利率下调时,可能导致国际资本流出,增加对外汇的需求,减少国际收支顺差,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础。如果一国的货币发行过多,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因为汇率是两国币值的对比,发行货币过多的国家,其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减少,因此在该国货币折算成外国货币时,就要付出比原来多的该国货币。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将改变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量以及对债券收益、外币价值的预期。通货膨胀造成国内物价上涨,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出口亏损,进口有利。在外汇市场上,外国货币需求增加,本国货币需要减少,从而引起外汇汇率上升,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相反,如果一国通货膨胀率降低,外汇汇率一般会下跌。
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如国际的政治形势,政治,国家之间的关系,重要的政治***的变换,国家间发生战事,某些国家发生劳资纠纷甚至罢工风潮等等,这些都会对一国汇率产生巨大的、突发性的影响。这也是基本面中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市场因素
投资者的动向,大户的意向和操纵,均可能对股价形成较大影响。在外汇市场上,人们买进还是卖出某种货币,同交易者对今后情况的看法有很大关系。当交易者预期某种货币的汇率在今后可能下跌时,他们为了避免损失或获取额外的好处,便会大量地抛出这种货币,而当他们预料某种货币今后可能上涨时,则会大量地买进这种货币。国际间一些外汇专家甚至认为,外汇交易者对某种货币的预期心理现在已是决定这种货币市场汇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因为在这种预期心理的支配下,转瞬之间就会诱发资金的大规模运动。
因素
汇率波动对一国经济会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各国(央行)为稳定外汇市场,维护经济的健康发展,经常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干预的途径主要有四种:
接在外汇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外汇;
调整国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在国际范围内发表表态性言论以影响市场心理;
与其他国家联合,进行直接干预或通过政策协调进行间接干预等。
这种干预有时规模和声势很大,往往几天内就有可能向市场投入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当然相比较目前交易规模超过1.2万亿的外汇市场来说,这还仅仅是杯水车薪,但在某种程度上,干预尤其是国际联合干预可影响整个市场的心理预期,进而使汇率走势发生逆转。因此,它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汇率的长期趋势,但在不少情况下,它对汇率的短期波动有很大影响。
出这几个主要的因素外,会影响汇率变动的同样还有军事因素,突发等。
外汇基本面分析的基本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关于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是当今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人们对外国货币的需求是由于用它可以购买外国的商品和劳务,外国人需要其本国货币也是因为用它可以购买其国内的商品和劳务。因此,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所以,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由于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因此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
利率平价理论(Rate Parity)
由凯恩斯和爱因齐格提出的远期汇率决定理论。他们认为均衡汇率是通过国际抛补套利所引起的外汇交易形成的。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谋取利润。但套利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时,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所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收益变动,即外汇风险。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业务相结合,以避免汇率风险,保证无亏损之虞。
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是国际金融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各国用以分析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适时调节政策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理论依据。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发展。该理论认为,外汇汇率必须处于其平衡水平,即能产生稳定经常账户余额的汇率。
资产市场模式
金融资产(股票和债券)贸易的迅速膨胀使分析家和交易商以新的视角来审视货币。诸如增长率、通货膨胀和生产率等经济变量已不再是货币变动仅有的驱动因素。源于跨国金融资产交易的外汇交易份额,已经使由商品和服务贸易产生的货币交易相形见绌。
资产市场模式将货币视为在高效金融市场中交易的资产价格。因此,货币越来越显示出其与资产市场,特别是与股票间的密切关联。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