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收金价格查询-灵宝金价现在多少钱
1.灵宝黄金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大事记
2.河南省灵宝市大湖金矿床
3.中国有没有金矿,在什么地方?
灵宝黄金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大事记
2002年
9月27日,灵宝黄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3年
9月28日,黄金冶炼分公司150吨/日冶炼工程竣工投产。
12月18日,崟鑫金矿分公司选厂改造竣工投产。
2004年
1月7日,被河南省黄金局评为2003年度“经营管理”、“结构调整”先进单位。
3月9日,被三门峡市人民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先进集体。
4月29日,公司董事长许高明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10月10日,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综合类会员单位
11月3日,成立灵宝鸿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
1月17日,被河南省黄金管理局评为“生产经营管理”、“地质探矿”及“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1月18日,灵宝市被中国黄金协会授予”中国金城”的称号。
4月18日,成立江西明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5月19日,冶炼分公司100吨/日难处理金精矿冶炼工程技改投产,自此,公司日冶炼能力达到700吨。
6月29日,完成新疆哈巴河华泰黄金有限责任公司的收购。
7月15日,完成河南桐柏兴源矿业有限公司的增资。
7月15日,公司被中国黄金协会授予全国黄金行业“明星企业”称号,董事长许高明被评为优秀企业家金质奖章获得者。
7月27日,黄金冶炼分公司含氰污水处理岗位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
8月25日,河南黄金协会评定2000年以来,黄金行业科学技术成果,冶炼分公司《焙烧加药工艺研究与应用》获一等奖。许高明董事长获科技工作管理先进个人。
11月23日,被上海黄金交易所认定为可提供标准金锭的企业。
2006年
2006年1月12日,灵宝黄金股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发行上市。
2006年6月,完成收购江西上饶县金田实业有限公司。
2006年10月,在香港成立灵宝黄金国际有限公司。
2006年10月,完成收购内蒙赤峰市正基矿业有限公司。
2006年7月12日,公司董事长许高明被授予“河南省优秀专家”称号。
2006年12月,完成收购江西婺源县金成矿业有限公司。
2007年
2007年3月27日,完成收购内蒙赤峰矿业有限公司。
2007年4月2日,设立了赤峰灵金矿业有限公司。
2007年6月29日,完成了灵宝一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收购。
2007年8月31日,收购了河南桐柏兴源其余20%的股权,使其成为了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
2007年10月24日,收购了天水宏武矿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公司增加了6个探矿权。
2007年11月27日,收购了北京富盛达投资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使新疆地区的哈巴河华泰黄金有限责任公司和阿克苏新地矿业有限公司成为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
2008年
2008年2月27日,设立了富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为公司增加了一个采矿权和一个探矿权。
2008年3月19日,完成对灵宝华鑫铜箔有限责任公司的收购,其年产18微米电解铜箔3000吨。
2008年4月28日,设立了哈密嘉昶矿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并收购了两个探矿权,面积共为55.82平方公里。
2009年
2009年1月7日,公司收购了吉尔吉斯斯坦帕拉得克斯有限责任公司70﹪股权,帕拉得克斯(PalladexKR)有限责任公司拥有的阿克苏尔、铁列克两个金矿。
2009年2月22日,公司收购了北京普悦投资(老挝)有限公司87%股权,灵宝黄金在老挝设立了资源基地。
2009年6月初,公司获得了由三门峡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2009年7月12日,公司荣获三门峡地方税务局颁发的“2008年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被灵宝市国税局授予“2008年度纳税先进单位”。公司在依法诚信纳税方面得到了税务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2009年10月份,公司荣获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颁发的“第八届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河南省灵宝市大湖金矿床
大湖金矿位于我国著名金矿基地小秦岭地区,为半隐伏石英脉型金矿床。经详查评价,探明为伴生银、铜、钼、铅、硫多金属大型金矿床。
1 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南缘小秦岭断隆,属秦岭EW向复杂构造北亚带。成矿带属华熊贵金属成矿带小秦岭金矿田,由北、中、南3个矿带组成,矿区位于北矿带东段。
1.1 地层
区域地层为新太古代太华群混合岩系。由下向上划分为焕池峪组、闾家峪组和观音堂组。南部有中元古代官道口群高山河组变质碎屑岩,呈角度不整合超覆其上。
矿区出露闾家峪组中上部,主要岩石类型为混合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条带状混合岩夹斜长角闪片麻岩。向北由老到新依次分布,为近EW走向单斜地层,产状向N倾斜,倾角20°~40°,东部略陡。原岩为粘土质泥砂岩及中基性火山岩,系由海相火山沉积岩变质而成。
1.2 岩浆岩
区域岩浆岩发育。按生成时代顺序划分为:太古宙嵩阳期贵家峪角闪黑云二长岩、正南沟黑云母花岗岩(γ1),古元古代中条期混合花岗伟晶岩,新元古代晋宁期张家崖闪长岩及小河花岗岩( ),早古生代加里东期辉长辉绿岩及晚古生代华力西期正长斑岩脉,中生代燕山期娘娘山、文峪花岗岩( )及辉绿岩脉,新生代喜马拉雅期云煌岩脉。其中,以燕山期岩浆岩最发育,岩体规模大,均呈岩基形式产出。
矿区位于娘娘山和文峪岩体之间,脉岩发育。按产状划分为EW,NW,NE向3组。
据穿切关系及同位素年龄资料,脉岩生成顺序:混合花岗伟晶岩→早期近EW向辉绿(玢)岩→中期NW向辉绿(玢)岩、花岗斑岩及NE向辉绿(玢)岩→晚期近EW向辉绿(玢)岩→长英岩脉→石英脉→含金石英脉→云煌岩脉。
1.3 构造
区域褶皱为老鸦岔不对称复式背斜,北翼宽缓,南翼陡峻。背斜轴线呈近EW向展布,中部呈弧形向S凸出。北翼向N由西阴向斜及五里村背斜组成。矿床位于五里村背斜北翼,紧邻山前太要基底断裂(F1)。
矿区断裂及韧性剪切带甚多,按产状可划分为近EW,NW—NW—NNW,NE向及近SN向4组。其中,以近EW向最发育。该组中的含脉(含金石英脉)断裂、韧性剪切带为金的控矿构造。向南排列为F1,F8,F7,F35,F5,F6。总体平行展布,偶有交会复合及斜接。F5与F6交会于2线,F1与F5在12线以东呈平行关系,F1与F8斜接于7线以西,F35在1线交会复合于F5,交会复合部位多有矿体存在(图1)。
控矿断裂规模巨大,一般长0.8~30km,宽数米至数十米,厚度14~80.5m。倾向N至NNW,倾角27°~50°,一般为30°~35°,以中缓倾斜为主。
F5,F1,F35为矿区主要控矿构造。F5含矿性最佳,控制矿区主要储量。三者均属厚度巨大的复脉型含金构造蚀变岩带。从构造岩的岩石组合、控矿特征以及构造活动期次演化等方面分析,具有韧性剪切带性质。
图1 大湖金矿区构造纲要图
(据冯建之,2011)
γπ—花岗斑岩;βμ—辉绿玢岩;β—辉绿岩;T—碎裂岩化;L—糜棱岩化;S—含金石英脉;HγP—混合花岗岩;Sh—蚀变;Tβ—碎裂岩化辉绿岩(其他类推)。1—岩脉产状;2—构造产状;3—张扭性结构面产状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体分布及赋存
矿体赋存于F5,F1,F35等韧性剪切带中(单脉型构造除外),受其中缓于轴面的一组张性破裂面(断裂)控制,呈斜切韧性剪切带形式产出。矿体与剪切带产状一致,仅矿体倾角略缓。即倾向上,矿体由浅入深从剪切带底部逐渐斜切过渡至顶部,而两端并不超越剪切带边界。矿体呈平行排列,集中分布(图2)。全区共圈定20个工业矿体 及②号为主矿体。
号矿体储量最大,占全区总量的68%,是矿区主要开采对象。走向长1060m,平均斜宽950m,具大型规模。矿体厚度最大17.24m,最小0.38m,平均厚度2.82m,厚度变化系数为105,为不稳定类型。矿体品位最高18.39×10-6,最低1.01×10-6,平均品位6.70×10-6,品位变化系数为7700,属均匀变化类型。勘探类型划为Ⅱ-Ⅲ类。
2.2 矿石特征
矿石的矿物成分简单,无有害杂质,属易选类型。金矿物为单一自然金。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黄铜矿、方铅矿少量,闪锌矿、磁黄铁矿、斑铜矿、铜蓝、辉钼矿、辉铋矿、毒砂及磁铁矿等微量。次生矿物以赤铁矿、褐铁矿为主,孔雀石、蓝铜矿、辉铜矿、白铅矿及铅矾等微量。金属矿物占矿物总量的8.46%,非金属矿物占91.54%。非金属矿物以石英为主,微斜长石、斜长石和方解石次之,绢云母、黑云母、绿泥石、榍石及磷灰石少量。
矿石主要为自形—半自形晶、他形晶粒状结构,压碎、包含、浸染状、交代穿孔和包容交代结构。浸染状为本区矿石主要构造,其次为细脉—浸染状、角砾状构造及表生作用下形成的蜂窝状构造。
图2 大湖金矿区第2 勘探线剖面图
(据杨志民,1995)
1—黄土;2—构造带及编号;3—矿体及编号;4—钻孔及编号;5—坑道及编号
矿石中金矿物种类单一,主要为自然金。根据自然金的粒度及赋存状态,分为可见金和显微金2种。自然金成色甚高,含金达96.49%~99.23%,含银0.45%~2.01%。自然金为金**,他形晶不规则粒状(麦粒状、尖角粒状、浑圆状)、不规则脉状、网脉状及片状。粒度0.2~0.005mm。粗粒金(0.295~0.074mm)占14.76%,中粒金(0.037~0.01mm)占24.42%,微粒金(<0.01mm)占29.96%。以中—微粒金为主,粗粒金少量。金的嵌布形式为包裹金、裂隙金和粒间金3种。以包裹金为主,占61.01%,主要包于黄铁矿中,少量在石英中。裂隙金含量占27.43%,呈细脉嵌布于黄铁矿裂隙中。粒间金占11.55%,分布于黄铁矿、黄铜矿与石英接触面或石英颗粒之间。
矿石化学成分除硅酸盐基本成分外,主成矿元素为金,伴生元素30 余种,其中,银、铜、钼、铅、硫5种达工业指标,可以综合回收。
金矿石的矿物共生组合按成矿阶段划分为5种(表1)。
表1 矿物共生组合
注:矿物结构构造一般指分布最广泛的黄铁矿。据杨志民,1995。
2.3 成矿期次划分
成矿期次划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热液期进一步分为成矿早期、成矿期和成矿期后。
2.3.1 成矿早期
黄铁矿—石英阶段(Ⅰ),由早期无矿石英脉沿断裂贯入,规模大,矿化弱,含金性差。石英及黄铁矿粒度粗大,石英气液包裹体多。
2.3.2 成矿期
包括石英—黄铁矿阶段(Ⅱ)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Ⅱ阶段为硅质溶液沿早期石英脉及构造裂隙充填,以渗透交代为主,形成复合石英脉,生成较多半自形—他形细粒黄铁矿及自然金,是主要成矿阶段。Ⅲ阶段多金属硫化物含矿热液仍以裂隙充填交代为主叠加于Ⅰ、Ⅱ期石英脉复合体或构造岩中,除黄铁矿、自然金外,以出现多金属硫化物为特征,但范围局限,仅见于构造角砾岩胶结物和矿化围岩中。
2.3.3 成矿期后
碳酸盐阶段(Ⅳ),未形成独立的石英-碳酸盐脉体,仅以胶结物形式充填于前3个阶段形成的构造角砾岩之间,无金属矿物形成,含金性微弱。
2.3.4 表生期
见于浅部氧化带中,由于氧化淋滤作用,使铝硅酸盐矿物次生变化为粘土质矿物,黄铁矿、方铅矿和黄铜矿等分别次生变化为褐铁矿、白铅矿、铅矾、蓝铜矿和孔雀石等,对金矿化有次生富集作用。
2.4 矿石类型
2.4.1 自然类型
按矿物共生组合划分为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型、含金构造蚀变岩型及含金多金属硫化物角砾岩型。按氧化程度划分:氧化率>3.5%为氧化矿石,氧化率2.7%~3.5%为混合矿石,氧化率<2.7%为原生矿石。矿区仅发育原生矿与氧化矿2类。原生矿石包括含金石英脉型、含金构造蚀变岩型和含金多金属硫化物角砾岩型3类。氧化矿石由上述3类矿石氧化而成。
2.4.2 工业类型
按选矿工艺流程划分为2 类,中等硫化物金矿石,指原生矿石,矿石中金属矿物平均含量占8.46%,非金属矿物占91.54%,采用浮选流程处理矿石。伴生的银、铜、钼、铅、硫可综合回收。该类型矿石分布于640m标高以下,是主要工业类型。
氧化矿石分布于640m标高以上氧化带中,是次要工业类型。金属矿物除自然金外,主要是褐铁矿、赤铁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采用全泥氰化法或全泥氰化—炭浆法工艺提金,占矿区总矿量18.40%。
矿石的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在垂向上呈有规律的变化。
1)矿体浅部为单脉充填型矿化,深部为网脉状、浸染状交代型矿化。矿石类型由浅部的块状矿石向深部网脉状、浸染状矿石过渡。
2)矿石的矿物组成,浅部的石英脉型矿石以石英为主,金属硫化物含量为5%~15%,其中以黄铁矿为主,方铅矿、黄铜矿少量;而深部的蚀变岩型矿石以石英、斜长石和钾长石为主,绢云母、角闪石次之,金属硫化物含量低于5%。
3)矿体从浅部到深部,石英脉型矿石化学成分从富Si贫K,其他组分含量较低,到富K贫Si,其他组分含量高,发生规律性变化(表2)。
表2 不同类型矿石的化学成分 w(B)/%
4)从浅部到深部,从石英脉型到蚀变岩型矿石,金品位由高到低,矿石由富变贫,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表3)。
表3 主要矿体不同矿化类型矿石平均品位
围岩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等。其中,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和硅化与金的关系密切。
3 地球化学特征
3.1 成矿时代
1)辉绿岩脉年龄值为148~182 Ma,为燕山早期,被石英脉切穿,说明成矿时代最早不能超过早燕山期;
2)含金石英脉被年龄值为76 Ma的云煌岩脉切穿;
3)燕山期花岗岩时代为108~110 Ma,其中见有石英脉穿插。因此,将成矿时代定为晚燕山期。
3.2 成矿物质来源
本区太华群为太古宙绿岩系,原岩为镁铁质-硅铝质组成的双峰态火山岩夹沉积岩建造。各类岩石的平均金丰度为0.71×10-9,低于克拉克值。含金石英脉分布于各类片麻岩混合岩中,容矿围岩岩性不一,各类岩石金丰度不同,一是与原岩性质有关,斜长角闪岩、斜长片麻岩类为一套基性火山岩,本身携带了金等成矿物质;二是随着变质作用及混合岩化作用的进行,地层中一部分金等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出来参与成矿。
各期岩浆岩金的丰度值为0.71×10-9,0.76×10-9。燕山期花岗岩的金含量从中心相(1.02×10-9)—过渡相(0.62×10-9)—边缘相(0.73×10-9)降低。燕山期岩浆岩与金成矿关系密切。
硫同位素δ34S值稍具离散性,略向负偏离,与矿床氧化带发育、矿石遭受不同程度氧化、引起硫同位素发生均一化分馏效应有关。结合整个矿田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硫源仍来自上地幔或地壳深部。
铅同位素组成特征。206Pb/204Pb为17.090~17.257,变化百分数为0.97%;207Pb/204Pb为15.364~15.570,变化百分数为1.34%;208Pb/204Pb为37.379~38.014,变化百分数为1.70%。矿床的铅同位素模式年龄为708~719 Ma。铅同位素相对稳定,属于正常铅或单阶段演化铅。铅同位素比值变化百分数在0.97%~1.70%之间,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燕山期岩浆成因的多金属矿床十分相似(1.600)。
3.3 成矿温度
均一法测温变化范围为110~360℃,爆裂法测温范围为131~330℃。Ⅰ阶段(黄铁矿—石英脉):成矿温度为280~320℃;Ⅱ阶段(石英脉-黄铁矿):为主要成矿阶段,成矿温度为190~270℃,Ⅲ阶段(多金属硫化物):成矿温度为110~180℃(杨志民,1995)。
主要矿物石英与黄铁矿的形成温差大。石英形成的温度范围为110~360℃;黄铁矿形成的温度范围为131~330℃。对金矿形成最为有利的温度为190~270℃,属中低温矿床。
包裹体样测压值分为3组:4×107~5×107Pa,5×107~8×107Pa,15×107~20×107Pa。矿床形成的压力为1.52×108Pa(1500大气压),成矿深度应在3.5km以上。
3.4 流体成分
流体成分以H2O为主,占包裹体成分总量的60%~80%(杨志民,1995),说明成矿介质为热液流体,其次为CO2,CH4, ,Cl-,F-, ,K+,Na+,Mg2+和Fe2+。流体pH值为4.77~5.17,属弱酸性。
参考文献
杜子图.1998.豫西小秦岭金矿带找矿预测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237~249
李晓波,刘继顺.2004a.小秦岭大湖金矿床的矿化分带规律及其指示意义.地质找矿论丛,18(4):243~248
李晓波,刘继顺.2004b.小秦岭东段金矿化的垂向分带规律探讨——以大湖金矿床为例.黄金,25(1):8~10
杨志民.1995.灵宝大湖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初析.河南地质,13(2):102~108
(李杰美、王美娟编写)
中国有没有金矿,在什么地方?
中国的金矿
中国的地质科学工作者一直为探求金矿资源默默地耕耘。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金矿在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有一个成矿期,以元古代,中生代为主。金矿(岩金)最主要的类型是绿岩带型金矿床,时代较古老。
中国最有名的金矿是山东的胶东金矿,金矿90%以上集中分布在招远―莱州市地区,最主要矿区是玲珑金矿。该矿区有悠久的开采历史,建国以来引进现代采治技术,逐渐发展壮大,产金量一度居世界第五位。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河北迁西县金厂峪金矿、河南西部小秦岭金矿等。
金厂峪金矿在清朝未年就已成为全国的三大金矿之一,其含矿岩系属上太古界的迁西群,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是晚燕山期花岗岩,目前该矿已有日处理500吨矿石的选厂。小秦岭矿金矿主要采区是文峪上官,含矿岩系属上太古界太华群,赋矿层为一套斜长角闪片麻岩,科学家们发现金矿都产在脉岩中,称作含金石英脉。迄今小秦岭金矿田已发现含金石英脉1100多条,有30多条长度在千米以上,一般长达数百米,厚0.4-1.5米。吉林省的夹皮沟金矿主要产于晚太古代-早元古代的北西向构造挤压带中的含金石英脉。该矿从19世纪初开采。六十年代以来,又发现大中型金矿10余处。
中国第二大金矿类型是沉积岩型,即所谓“卡林型”或“微细浸染型”。这类矿虽然品位较低,金粒细小而且分散,但矿床的规模大,在当今采矿、选治技术发达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很高产量。我国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在滇、桂黔和川、陕、甘这两个“金三角”地区,前者尤以贵州为最重要,目前已发现板基、戈塘等7个较大矿床,其次为桂西北,也先后发现了金芽、高龙等矿床;后者以川西北地区最重要,已有松潘、南坪等5个较大金矿采区。科学家们认为,在沉积型金矿形成过程中,有机物成矿(即生物成矿)的机制不容忽视。在漫长的沉积期,许多海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以及干酪根等均能吸收或吸附并富集Au元素,形成富有机质的金源岩。以后,通过有机质的还原再使Au从各种搬运流体中沉淀富集,形成金矿床。
第三大金矿类型是火山岩型金矿。其中台湾基隆金瓜石金矿陆相火山岩型金矿最为典型。清光绪年间就已开采,最为鼎盛时期年产黄金2.6吨,铜7000吨。矿床主要分布在第三纪砂质岩所夹的安山岩中,为裂隙充填交代型。此外还有侵入岩及外接触带型金矿床,但重要意义不如前述三种。
中国是世界最早开采和利用黄金的国家之一,在告别20世纪、迎接新千年之际,我国的金矿科研更加深入,很多大型或超大型金矿的探明是我国金矿开发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近年来,我国黄金消费总量达420吨,占亚洲总消费量的65%,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5%左右。我国金矿地质找矿工作正处在历史上的最佳时期。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