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调整中美博弈-油价调整机制没有人反对吗
1.求详细点的
2.世界能源消费重心呈现什么趋势
3.为什么有的国家可以在大国博弈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强国
4.美国债务危机的影响中国
5.世界秩序重塑有四个动向,谈谈中国如何掌握国际秩序变革博弈的战略主动权
求详细点的
探索战争的规律,研究武装力量的建设和使用
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和安全
国防强大的基础是经济实力的强大,坚持党的领导和建立一支忠于国家、人民的现代化军队是建立强大国防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建设强大国防的前提与关键
传统安全威胁严重存在,全球地缘战略竞争呈现新的态势;主要国家积极调整安全和军事战略,新一轮全球强军浪潮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产生的影响日益深刻,非传统安全问题更显突出。特征:信息技术主导武器装备,?资源信息化,信息化战争的理论处于军事理论的主流地位,智能化,目标控制。信息化部队。 趋势:信息力量的竞争将愈演愈烈,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将不断变化,人类的战争能力将持续提升,战场反应速度持续加快,精确打击能力持续增强,战场效能持续提高,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战争的不对称表现日趋多样
同第一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1)祖国统一面临复杂形势
(2)海洋权益存在复杂纠纷
(3)辩解争端尚未全部解决
(4)影响边疆地区安全的其他不稳定因素
2015年 世界秩序步入深刻复杂变动期
发展势头分化引发国际秩序深刻变化
大国失和、热点失控、治理失据
各方展开战略博弈与发展道路探索
2015年中国外交更加奋发有为
世界经济增长分化加剧
温和复苏,分化明显
市场震荡,走势分化
政经共振,新兴市场承压大
竞合交织,抢抓增长先机
2015国际金融动荡中酝酿变革
市场异常活跃,国际金融风险淤积
各国政策分化,全球金融治理僵滞
外围调整加速,国际金融体系谋变
2015全球贸易在调整中缓步回升
全球贸易仍处在结构调整阵痛期
国际贸易力量结构呈现历史性变化
国际贸易规则重构框架初显
中国在全球贸易中角色升级
2015国际能源调整中出现转折
供需格局逆转引发油价下跌
国际能源地缘政治博弈升温
非传统能源开发在争议中推进
主要国家能源战略顺势调整
2015国际反恐聚焦“”
“”催生国际暴恐新生态
“”全面渗透国际暴恐动荡弧
美国牵头组建国际反恐新阵线
2015核军控领域大国竞合更趋复杂
美俄角力,《中导条约》岌岌可危
大国博弈,核不扩散挑战重重
国际协作,核安保机制建设提上日程
2015网络空间步入新一轮调整
威胁升级,从严控网成趋势
多方博弈,网络空间格局呈新态
竞相追逐,进攻性网络能力有提升
积极作为,中国多重举措促合作
20105海洋领域“竞合”态势加剧
印度洋:中美印同步拓展影响力
北极:博弈加剧使“寒地”变“热土”
中国:“海上丝路”建设稳中有进地区篇
2015东北亚:博弈加剧,酝酿变局
朝鲜半岛局势相对平稳,各方博弈加剧
美国继续强化同盟体系
政治安全矛盾迟滞地区合作进程
2015南亚:寻求变革,彷徨前行
政治舞台乱花迷眼
经济发展东西迥异
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
大国强力介入南亚事务
2015东南亚:治理整合,稳中有忧
政治转型艰难前行
经济增幅下滑,但前景看好
安全困境加深,危机管控凸显
外交借力用势,维护亚太“中心”地位
中国东盟关系克艰前行
2015中亚:增速放缓,风险上升
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各国努力应对
大国对中亚政策呈现新变化
?安全风险上升
2015中东:困境持续,乱局发酵
中东版图面临改写,地缘格局酝酿微妙变革
阿拉伯“民主试验”失败,国家治理深陷迷途
经济改革举步维艰,新一轮危机暗流涌动
美被迫调整中东战略,打恐重回政策重心
2015非洲:经济增长,安全堪忧
埃博拉疫情搅动大国竞争
内生动力助推经济持续增长
“动荡弧”持续发酵
“四六一框架”推动中非关系升级
2015欧洲:内忧外患,应对艰难
内外环境恶化、经济复苏脆弱
对外关系:努力应对现实挑战
安全挑战日趋严峻
中欧关系再上新台阶
2015拉丁美洲:发展受阻,加速转型
经济遭遇“寒流”,调整步伐加快
左翼主政“大半江山”,执政难度普遍加大
外交亮点频现,堪称“拉美外交年”
非传统安全风险上升,域内安全合作加强
中拉关系进入转型、升级期大国篇
2015美国:实力悄然重振影响相对下滑
经济:温和增长态势持续稳固
政治:施政选举两线受挫
外交安全:推进既定部署,勉力应对危机
中美关系:在竞争中寻求战略稳定
2015俄罗斯:在内忧外困中“蛮拼”
外部环境恶化,积极谋求突围
西方制裁加剧俄经济困境
加强国内管控,力保政局稳定
2015欧盟:一体化艰难推进
选举换届呈现新特点
艰难维护一体化成果
努力“用一个声音说话”
扩大受阻
一体化面临更大阻力
2015日本:“安倍体制”蹒跚前行
脱战后体制”实现历史性突破
“安倍经济学”面临困境
“俯瞰地球仪”外交难左右逢源
2015印度:莫迪新政全面铺开
“莫迪旋风”重塑印度政治生态
“二次改革”粉墨登场
对外政策平衡务实
10.
AP PHOTO/ VADIM GHIRDA
US Should Provide Kiev with East Ukraine Situational Analysis - Former NATO Commander
Heavy investments in programs like the Joint Tactical Radio System (JTRS), Warfighter Information Network-Tactical (WIN-T) and Nett Warrior haven't smoothed out all the bumps in Army tactical communications systems.
“Just to talk air to ground, ground to air, to talk with adjacent units, we have a network that is incomplete and we have a network that is very complex,”said Lt. Gen. H.R. McMaster, director of the Army Capabilities Integration Center at the same conference. “Because of that complexity, it’s vulnerable — it’s vulnerable to failure, it’s vulnerable to enemy actions.”
Lt. Col. John Davis gave an example of a trouble spot — from Afghanistan, not Ukraine — describing the difficulty the AH-64E Apache has had viewing live video streams because it uses a more advanced secure communications system than the drone doing surveillance.
Hodges also added that making sure that all these complex systems can talk to each other while operating among distinct forces within an international coalition is yet another goal for the systems' improvement.
从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美国支持乌克兰军方花费的12亿美元建设的武器网络系统被俄军黑客一夜之间黑掉在战场上听从俄军指挥。
军事高技术2015年世界主流排名为,电子战和伪装反伪装,自动化指挥系统,生物战,侦查监控,航天系统,物理(量子,纳米,核分析等等),精确制导(例如电波画像-可对雷达上不存在的目标进行精确制导)。
世界能源消费重心呈现什么趋势
1.是国际能源消费重心东移。2.是国际油气生产供应呈现多中心化。3.国际能源发展正在加速转型。4.是国际能源价格波动成常态。
国际能源格局变革呈现四大趋势:一是国际能源消费重心东移。
从煤炭时代进入油气时代,全球能源消费的重心一直处在西方发达国家。然而进入本世纪后,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需求明显提高,并超过了发达国家能源消费量。据数据显示,2018年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量达81.95亿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59%,增量贡献更超过80%,而驱动这一增长的关键因素源于能源消费重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50年,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80%,增量贡献率达96.5%,亚太地区将稳居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区域。
二是国际油气生产供应呈现多中心化。本世纪以来,中东的油气供应中心受到内外因素的持续冲击,石油出口量受到抑制,占世界比重逐年下降。在页岩气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天然气产量在2009年首次超过俄罗斯跃居全球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美国能源情报署在今年4月发布的《短期能源展望报告》中预测,2022年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将达到日均122亿立方英尺,这意味着美国将超过澳大利亚和卡塔尔,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与此同时,美国原油产量在2018年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而加拿大也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四大产油国。
此外,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里海中亚地区、非洲西部深海及巴西等若干油气产量也在迅速提升。据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美洲石油产量全球占比为34%,中东占比为31%,东欧及俄罗斯占比15%。因此,美洲尤其是北美“新中东”的供应中心加速成型后,全球能源供应多中心化趋势将愈加明显。三是国际能源发展正在加速转型。转型主要体现在非化石能源电力为代表的清洁电气化,生物质能和氢能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加速脱碳化,推进节能技术改造、产业结构优化、循环经济利用模式推广的能源高效化,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等新技术带动下的智慧能源化,以及建立全球性碳排放总量控制与市场化的交易机制共同推动下的全球能源一体化。四是国际能源价格波动成常态。能源价格围绕地缘政治博弈越来越激烈,也越来越明显。地域冲突、中美贸易战、军事打击叙利亚、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沙特卡舒吉被杀、美国重启对伊石油制裁等各类事件一再带动国际油价剧烈震动。油价呈现敏感而脆弱特点,并在历史上上演了一次油价跌到负数的情况。
为什么有的国家可以在大国博弈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强国
这应该是个课题,而不是简单的一个问题。
我个人观点(非专业研究人员,局限性很大,仅供参考):
所谓世界强国应该是综合国力名列前茅,也就是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很强。
之所以有些国家能够脱颖而出,主要从他的经济、军事、文化方面进行分析,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国家战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具体的我说几点吧(还是那句话,个人水平有限,仅供参阅)。
第一,国家稳定,经济民生稳定中高速发展。
第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或者文化共识凝聚国内思想。
第三,有明确的国家战略。
第四,军事上要有能够产生威慑效应的攻击或者反击能力。
第五,大国博弈中不犯下重大错误。
第六,面对当今世界,要有金融战争的能力。
第七,机遇。
---------------------------------------------------------------------------------
下面的可以不看了。
以当下的大国博弈来说,主要的参与方有美国、俄罗斯、(英、法、德)、中国,这些是一线国家,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巴西、韩国等这些是二线参与国家,有民族报复的国家还有伊朗、土耳其、沙特、以色列等国家,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但是很多情况下都是大国博弈的棋子,处于风尖浪口的国家,只能左右寻找平衡,大国夹缝中求生存。
就目前情况,俄罗斯与欧美的博弈最为激烈,其次是美国拉拢日本等国和中国的较量,当然博弈中互相包含,中国也多多少少参与到了俄罗斯与欧美的博弈,同样其他国家多少也参与到了中美博弈。俄罗斯情况不大乐观,最近美国拉着欧盟在乌克兰上搞俄罗斯,又拉着沙特在油价上搞俄罗斯,然后叙利亚(这里有俄罗斯的核心利益)也被isis和反对派搞的不不活的,的反击手段有限,也就是博弈中手牌太少,导致现在形势对俄罗斯非常不利。还好,巴黎的恐怖袭击事件给了一点契机,不过,整体劣势太大,短期内只能招架。个人认为,按照现在的发展形势,俄罗斯会在一线国家中掉队,沦为二线国家,除非有其他影响世界格局的事情发生俄罗斯才有可能保住一线国家的位置,比如:中日冲突,南海问题激化,中东问题全面爆发等。俄罗斯的根本问题是国家经济依赖资源出口,经济命脉受制于人,也是基于此,个人认为,油价2年内也就是拖垮俄罗斯之前,不会大涨,当然如果沙特或者美国先跨了,那情况又不一样了,可能性太小。俄罗斯现在的应对是:背靠中国,以主动出击来换更多的话语权。
中国的形势目前正在脱颖而出阶段,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也名列前茅,但是还没有完全脱出去,能算上强国。我国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东海南海问题,台湾问题,周边的半岛问题,日本二战清算问题,等等。中国的战略是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先共存,再追赶,最后超越的路线,应该说是一个比较稳的大国崛起战略。我还是相信国运的,国运来了,就好好好把握。(新中国成立时,有美苏争霸,中国在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下成长;苏联解体时,各国都去收割苏联遗产,没人管中国,中国继续发展;消化苏联用了将近10年,发现中国发展太快了,西方担忧了,突然出来个911,美国被恐怖袭击了,于是在美国的反恐战争中,中国又发展了十年;08年奥运会的完美变现,让西方坐不住了,这时候又出现了伊朗核问题以及所谓的阿拉伯之春,然后乌克兰也出乱子了……中国好好把握吧)
我是不是啰嗦了一大推,也没有说到正点上?
美国债务危机的影响中国
美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中心的位置,自1917年以来固若金汤的美国主权信用破天荒地被全球市场动摇后,引发全球股市暴跌,原油及大宗商品价格连续走低,美元汇率大幅波动。美债危机的危害,除了降低美元地位,动摇世界对美国的信心外,也使得全球市场变得更加不明朗与不确定。它将对当前脆弱的全球金融造成沉重的打击,甚至有引发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
1.美国债务危机将给国际市场增加不确定性及风险,将冲击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对外投资决策与现有经济政策。因为美国债务危机引发的全球性危机,可能导致美欧经济出现第二次衰退。为应对这种不确定性,我国可能不得不重新评估国际经济形势,相应地调整政策。美债危机是一个时间特征点,标志着西方社会经济复苏的努力再次失败。我们必须警惕,对于占中国出口比重59%以上的欧美市场来说,如果其经济衰落,那么将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出口,国内出口型产业面临洗牌,继而影响我国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淘汰掉一些没有技术含量和生存能力的企业,而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产业,由于较低的需求价格弹性和较高的产品附加值将得以生存并占有一席之地。此外,以往和内陆出口企业比起来拥有对比优势的沿海出口企业,他们的优势将会下降,这就对内陆出口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同时将导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但科技导向型企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2.美国债务危机可能导致中国的房地产崩溃,进而银行坏账急剧增加,金融系统崩溃。
3.面对欧美各国经济衰退的风险,中国货币政策也到了是否要调整的十字路口。一旦美国债务危机爆发,国际货币美元必然大幅贬值。由于人民币的汇率和美元长期绑定在一起,所以人民币必然对美元大幅升值,同时对所有的非美元货币(由于货易,国际油价,金价都是以美元结算)将会贬值。这还只是其一,而且之前美国的救市计划的一大举措就是打开印钞机,开始印钞票,又开始实施零利率政策,这必然使人民币对美元更进一步升值,而对其他货币进一步贬值。随着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还会造成的是人民币对内的大幅贬值,这将使中国国内产生通货膨胀。中国人民将会继续忍受低工资,高物价之苦。
当然了美债危机对中国也不是没有积极的方面。
人民币升值迫使中国改变现有的货币特别是汇率政策。另外经济政策也必须有所调整,在重视出口的同时,必须要扩大内需,增加消费和对外投资。此外,由于美元是国际贸易中的主要结算货币,国际市场主要的投资工具及不少国家的储备货币,就必然造成世界上利益格局重大调整,其对国际市场造成的影响与冲击也是巨大的。由于美元不仅是本币也是国际货币,如果美国国家信用出现任何问题或下调,都容易对国际市场造成巨大震荡及其他国家对美国的不满,甚至于冲击当前国际货币运行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重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当然重要,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在新利益架构下,可能有必要重构中国经济对外发展战略并加强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
可以说,美国债务危机,无论是从短期来看,还是从长期来看,都将会对政府的经济决策产生巨大的影响。市场必须密切关注这种影响所导致的经济政策调整。
世界秩序重塑有四个动向,谈谈中国如何掌握国际秩序变革博弈的战略主动权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变幻莫测、危机不断,其背后则是世界步入动荡多变的秩序重塑期,国际及地区秩序更替复杂、重塑艰难,各种矛盾亦随之叠加爆发。在此背景下,中国“战略机遇期”中的风险面有所上升。
第一,秩序之基呈现力量对比新分化。世界力量对比是国际秩序的基础,大国间实力消长必然引发国际秩序重塑,当今国际战略格局演进呈现新分化。
发达国家有升有降、分化加剧。美国经济复苏“一枝独秀”,“一超”地位回稳。以页岩气、3D打印、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动力释放,加之力度空前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奏效,美国2014年经济增长2.4%并向3%以上高位迈进,在2015年国情咨文中强调“美国业已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对外,美汲取“盲目开战”教训,注重施展“巧实力”,避免直接卷入军事冲突,而是强调借助盟友伙伴、利用与制造地区矛盾、假手多边规则、“制人”而非“制于人”等。与美国“走强”形成鲜明反差:欧元区复苏严重乏力,乌克兰危机与中东大乱局严重恶化其安全环境,可谓内外交困、影响力下降;日本“安倍经济学”穷途末路,外交上坚持顽固右倾、挟美自重、与邻为恶,方向性错误加剧实力下滑。
新兴大国有喜有忧、分化明显。中印继续领衔新兴经济体增长,2014年分别增长7.4%和6.9%,当前中国改革正挺进纵深,印度改革步伐也显著提速。俄罗斯与巴西因遭遇内外困境,经济增速大幅下挫:俄因乌克兰危机几番受西方制裁,国际油价持续下跌更是令其雪上加霜,预计2015年俄经济将萎缩3%;巴西受制于外需低迷,陷入了衰退滞胀。
国际格局渐呈中、美“两枝竞秀”与“双引擎”态势。金融危机引发大国力量对比重新洗牌,中美成为GDP总量在10万亿美元之上的仅有的两国,世界多极化格局渐入中美齐头并进与各自引领的新阶段。
第二,秩序之争凸显三对大国矛盾。大国是国际秩序博弈的主体,大国关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国际及地区秩序,当前大国博弈凸显三对矛盾。
新兴与西方大国两大“集群”竞逐国际秩序主导权。新兴大国联合自强继续发展,“金砖国家”成立开发银行,共同扩大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中俄共同致力于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另一方面,美国利用欧亚大陆两端地缘矛盾强化美欧、美日同盟,借助推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整合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把持国际体系主导权。
俄西矛盾激化,俄与美欧在乌克兰问题上激烈角逐。美欧与俄围绕乌克兰危机爆发冷战后颇为罕见的大国对抗,俄西矛盾骤然升级被指形同“新冷战”。在此较量中美成为操控矛盾的实际受益者,欧盟与俄则是“双输”。与此同时尽管美欧总体一致对俄,但也存在分歧,尤其是在美德之间。
中美“竞合博弈”更趋复杂。随着中美实力差距缩小,双方战略竞争更趋激烈。政府不甘受制于乌克兰危机与“”,执着在亚太方向加大投入,继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重点介入亚太海洋争端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强化同盟体系及美印合作,力求“限制”中国崛起、维持其亚太主导权。
第三,三大地区秩序艰难重组。地区秩序是国际秩序重要组成部分,地区秩序变革也是国际秩序重塑的重要内容,当前东欧、中东、亚太三大地缘战略正经历“板块”裂变重构。
乌克兰危机冲击冷战后欧洲秩序。乌克兰危机折射出西方与俄激烈角逐东欧及“后苏联空间”。由于西方一再挤压俄战略空间,美在2014年初再度导演乌“”颠覆亚努科维奇政权,招致俄强烈反击,俄趁机兼并乌克里米亚,俄乌在乌东部问题上对抗加剧。
大乱局瓦解中东旧秩序。2011年中东大变局以来形势复杂严峻,诸多矛盾交织发酵,尤其是“”趁乱崛起、跨境库尔德人走向联合等挑战中东国家间既有边界,地区秩序及“变天国家”的内部秩序重建艰难。
三方互动博弈加剧亚太秩序“代谢紊乱”。美国多管齐下竭力攫取地区主导权。中国主动塑造稳步扩大自身主动权。区内一些国家或“脚踩两条船”,或傍美制华,努力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第四,非传统安全新挑战多发高发,凸显全球治理缺位失序。当前,非传统安全新挑战层出不穷、危害增大,彰显全球治理低效乏力及机制滞后。表现在:埃博拉等重大疫情挑战全球公共卫生防控机制;国际恐怖活动新的高峰期考问全球反恐合作,“”、“基地”分支、“博科圣地”等一再制造血腥惨剧;气候变化危害呼唤全球集体行动;网络空间无序竞争折射规则主导权角力。
面对动荡多变的国际秩序重塑期,中国当以出台《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为契机,统筹内外,兼顾发展与安全,稳扎稳打、稳中求进、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牢牢掌握国际秩序变革博弈的战略主动权。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