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

2.李嘉诚“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 是什么?

3.油价迎来“连降”,95号重回7时代,是时候抄底燃油车了?

4.巴菲特再次抄底石油股 透露哪些信号

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及其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

抄底油价风险太大怎么办_抄底油价风险太大

美国次贷危机始于2007年下半年,到现在已过一年有余,其效应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短期效应;第二阶段为中期效应;第三阶段为长期效应。按照次贷危机阶段划分,全球经济目前正处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围绕这一问题,讲一讲次贷危机各阶段的主要特征,穿插分析全球经济的现状及前景,以及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短期内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和严重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不大

(一)次贷危机在短期内显现出的主要特征

1.干预使金融市场恐慌得到初步遏制

次贷危机发生之初的主要表现是在金融市场上出现严重的流动性短缺。为了遏制流动性短缺波及到整个金融市场,造成金融危机,发达国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干预。首先是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其次是降息,再次是减税。美国甚至进行了二战以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系列行政干预。的一揽子干预,基本上把次贷危机最初阶段的流动性危机化解。

2.防止金融危机成为优先目标

货币管理当局在控制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物价稳定等目标时,首要的应是遏制通货膨胀,维护物价稳定。但是,在次贷危机第一阶段,遏制通货膨胀成为次要目标,防止整个经济滑入金融危机成为首要目标。

3.房地产市场持续恶化

2005年,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调整,到2007 年下半年诱发了次贷危机。截至今年7月,房屋开工率在继续下降,房屋的销售情况继续恶化。国内国际对于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判断分歧非常大,大多数国际机构和私人商业机构认为,今年底或明年初有可能触底,但触底不一定反弹。

4. 短期内发生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不大

次贷危机第一阶段对实物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金融渠道向实体经济的传递,最直接表现为金融市场上的信贷紧缩。衡量市场信贷紧缩的诸多指标中,重要的是公司债券收益率和债券收益率之间的差别。差别越大,表明公司债券风险越高;公司债券的收益率和债券收益率继续扩大,表明金融市场紧缩趋势仍然在继续恶化。但去年10月作出 “短期内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和严重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不大”的结论,现在来看仍可坚持。

(二)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短期影响

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出现了负增长。今年,继第一季度出现0.9%的低速增长后,二季度又出现3.3%的高增长。这主要是美联储在背后干预的结果,其中减税是最主要的促进因素。减税使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刺激了消费,这是美国私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短期的经济刺激,尤其像减税,一般持续6~8个月,如果这一点成立的话,到第三季度减税效应有可能消失,私人消费投资在第三、第四季度会进一步下降。

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家庭可支配实际收入急剧上升。7月份开始有下滑趋势。实际上美国通过金融渠道投资为经济增长的贡献,1~3季度一直为负数。而促进美国经济在第二季度高速增长主要基于两个因素:一是出口高速增长,达到3.1%;二是消费。鉴于减税效应将逐步消失,美元汇率出现了触底,对欧元、对日元汇率正在回升,因此美国经常账户贡献度会减少。今年三四季度和明年初,仍然不排除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可能。

与实物经济相比,在虚拟经济方面,首先表现为金融流动性短缺、信贷紧缩,现已波及到证券市场出现下降,但和我国股市相比幅度不大。

二、次贷危机将使通货膨胀风险加大

次贷危机中期,突出特征是通货膨胀的风险加大。今年7月,美国消费价格指数达到5.5%,核心消费物价指数扣除能源、农产品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并没有出现大幅度下降,说明美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来自外部的传递,包括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引发的。其他国家的通货膨胀也是这样,欧洲中央银行认可的欧元区核心消费物价指数是2%,超过2%就会危害整个经济的发展。

日本经济受长期以来通货紧缩的困扰,最近也出现了上涨,虽然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刚刚过零,但截止到今年6月,名义消费物价指数已接近1.9%。因此,目前和下一阶段全球通货膨胀趋势将会继续加强。原因有多种,一是经济自身,更主要的是和全球农产品、大宗商品以及能源价格上涨紧密联系。因此,防止通货膨胀将是发达国家的首要政策目标,有可能提高利率。

究竟是经济衰退的风险大、还是通货膨胀的风险大。如果能确认经济衰退的风险不大,治理通货膨胀也就是维持物价稳定。在过去20年间,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首要政策目标是维护物价稳定。正是基于这一点,才使低物价保持下来。如果各国中央银行把通货膨胀目标放在次要地位,便有可能出现成本上升,由此,就会像上世纪70年代能源价格上涨或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时,公众为保证利益要求提高工资。各国中央银行决不会冒此风险把过去20年来所建立的信誉毁于一旦,当实物经济处在稳定状态,治理通货膨胀就会是优先目标。

我们认为,次贷危机中期对实物经济的影响将逐渐从投资领域,即金融领域扩展到私人消费。因为,次贷危机的影响在第一阶段更多是流动性短缺,到第二阶段随着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下跌,个人的消费支出,个人的收入,证券市场的下跌,通过财富效应将会影响到个人收入,以及个人预期的收入,进而将使个人的消费欲望降低,私人消费放慢,进而通过这个渠道影响到实体经济。美国经济是由70%私人消费拉动的,因此,一旦私人消费出现了问题,美国经济放慢或者衰退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今年7月,美元汇率走强,人们似乎看到美元触底,但又很难判断美元已经由此出现上升周期。这种情况与美国、日本、欧元区三大经济体走势相关。美国经济在第二季度高达3.3%的情况下,欧元区经济和日本经济出现了负增长。经济增长率的差异以及美国次贷危机风险初步遏制的预期,使得人们开始看好美元。但是,由于美国发生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所以美元走强的趋势能否顺利出现V字形反转,现在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次贷危机中期效应,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会向这方面发展。

总体来看,在未来一年到一年多中期阶段中,整个发达国家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实体经济的走势不容乐观,最直接的逻辑是说,发达国家要治理通货膨胀就必然提高利率、紧缩货币,这对实物经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三、影响未来全球经济走势的主要因素

次贷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泡沫经济所不同的是,基于市场经济自身发展,次贷危机亦逐步地发展、演变形成。从房地产市场的最初繁荣诱发信贷紧缩,信贷紧缩逐渐波及到证券市场,再波及到实物经济,这是典型的、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因此,它的恢复必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导致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是和20年前发达国家放松金融业管制密切相关的。由于放松管制,使得银行以所谓金融创新作为在国际金融市场赚钱的主要手段,从而使得银行通过资产的证券化,人为地把风险压低。相应的信用评级机构把房地产发行风险级别提高,显然是和该机构行为无人监管或是监管不利联系在一起的。

做企业的都知道,风险在金融市场上和价格连在一起,风险降低了,也就是风险定价低了,如果回到正常的价格水平上,风险定价上融资成本就会上升。过去20年来,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之所以能够实现通过负债消费,很重要的原因是全球金融市场融资成本非常低。目前,全球的融资成本正在上升,如果使金融自由化风险回归到正常水平,由此有可能会影响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负债消费模式。过去20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就是美国强劲的国内需求。我国的大量出口就是靠美国经济需求拉动的,即使出现微小的变化,对全球经济增长,对中国的经济出口增长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未来全球经济的走势,除了受次贷危机影响外,还有几个因素值得高度关注。

第一,房地产与次贷危机向欧洲国家蔓延。近年来,欧洲国家最具有增长活力的英国、冰岛、爱尔兰、西班牙,背后的支撑都是靠房地产。今年第二季度以后,原来房地产价格上涨特别疯狂的欧洲国家,已经出现了调整的趋势,会不会重蹈美国次贷危机覆辙?这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如果重蹈美国次贷危机覆辙,欧洲经济就有可能出问题。然而,这些国家的房地产并不像美国靠资产证券化发展,更主要的是欧洲国家,如德国没有太严重的房地产泡沫问题。所以,只要德国经济不出大问题,欧洲经济、房地产和次贷危机蔓延的风险就不会太大。

第二,全球利率呈缓慢上升趋势。次贷危机中期后,发达国家将会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的目标,为此,将会提高或至少不再降低利率,紧缩型的货币政策将会是全球性的金融利率走势。到现在为止,一切新兴市场经济体,包括印度、韩国,已经开始进入体系过程中,欧洲中央银行已经提高一次利率,只有美联储在观望。总体来说,全球利率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呈缓慢上升趋势。

第三,未来高油价走势仍呈常态。目前,国际上对于油价走势的看法分为两大阵营,且分歧很大。油价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出现了从100美元以下上升到147美元的疯狂上涨。对此,发达国家成员将其归结为供求失衡。从供给方来看,欧佩克供给不足,因此国际能源组织一直让欧佩克增加产量;从需求方来看,中国、印度等国家需求过于旺盛,正是由于供求失衡,导致这一轮油价的上涨。而发展中国家和欧佩克成员认为,主要是由于金融市场投机造成的。7月份,油价从147美元跌到110多美元,跌幅高达20%,全球供给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显然金融市场投机论更有说服力。

在未来很长时期内油价有可能下降,但绝不可能回到最初状态,高油价仍然是常态。只要跌破100美元,欧佩克国家有可能出现限产措施,考虑到目前欧佩克全球能源价格控制越来越强、供求差额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如果出现限产,完全可以主导未来油价的走势。所以,有可能在未来还维持在100美元,或在100美元上下继续波动。

四、次贷危机对中国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1. 出口增速放慢

使出口增速放慢的因素有国际与国内两种。国际因素与美国、欧洲、日本经济增长率放慢有关系。但是,还要关注国内因素。最新海关统计,前不久中国在一些主要贸易市场上的份额出现下降趋势,这是值得高度关注的现象。因为,仅仅是周期性的下降不用担心,待走出低谷,增长率自然就回升了,这是无法干预的。但是,份额下降说明出口竞争力出了问题,而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出口退税率在降低,《最低工资法》使工资水平上升,治理污染、降低能耗等措施叠加在一起正在对中国企业出口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围绕出口增速问题,更需要关注国内问题,即国际外部需求变化出现下降,是我们控制范围之外的事,但企业如何应对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竞争力,这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在全球经济低速增长的情况下,出口竞争力出现下降,即使在未来经济复苏过程中,仍然有可能面临非常被动的局面。

2.通货膨胀输入压力加大

过去几个月,中国通货膨胀在迅速上涨,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国际因素。这对西方国家来说,他们不太担心,因为他们更关注的是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在经济学中,只有核心消费物价指数过高,才真正体现经济过热,如果仅仅是名义上的CPI过高,只是外部冲击,待周期性的回落之后就正常了;但是中国不一样,因为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不管是什么样的因素造成的,只要涨价老百姓就反对。因此,中国面对CPI和国外面对CPI的困境完全不一样。我们面对的通货膨胀,即使是输入型的,压力亦非常大。未来一段时期内,如果再考虑到国际经济过热的双重压力,宏观经济政策的压力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3.对资本市场的心理冲击

中国的资本项目、资本流动没有和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股票市场在过去几个月中出现股灾式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股票市场的跌幅,美国不到15%,而我国是60%多,全球第一,很显然这和心理冲击是有关系的。之所以造成心理冲击,这和改革开放30年期间经济没有遇到大的冲击有关系。19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由于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很低,我们很容易应对过去了;而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波动在全球经济互动的格局下,使人们突然间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因此对中国的冲击更多地是心理上反映过度的现象。

4.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与热钱流动

在早期,我们更多的担心是源源不断地热钱流入,而近期开始担心热钱流出怎么办?如果热钱大量流出,要看是持续性的还是短期的,如果是持续性的,短期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比热钱流入还要可怕,如日本经济当初就是因为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出,即以热钱流出为导火线,导致资本泡沫崩溃,形成长达15年的经济衰退。

在美元汇率和热钱流出的大环境下,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仍然存在。尽管国际上认为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大致已经接近均衡汇率,人民币兑日元、欧元,尤其兑欧元升值的幅度并不大,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了百分之二十几,这对欧盟压力越来越大。未来一段时期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不大,兑欧元不排除继续升值的可能。

5.外汇储备保值和升值的风险在加大

目前,有10余万亿人民币投资的保值和升值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过去两年中,很多人提出面对全球资产价格泡沫的崩溃以及全球经济衰退低迷的状况,可以利用有利时机把资产投出去赚大钱、抄底,实际运行的结果,抄底的风险仍然非常大。最明显的是两房投资,美国公布了中国在两房债券投资中高达3000多亿元,但到现在说不清是在美国房地产调整前进入的,还是2007年次贷危机前后进入的,这反映出我们对全球经济以及全球经济金融风险估计还有很大问题。更重要的是,像对黑石的投资,以及正在进行中的投资,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必须有充足的风险意识。

换句话说,即使在全球经济低迷、全球经济泡沫崩溃的情况下,投资海外也并非遍地是黄金,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这是外汇储备增值和保值的重要内容。此外,在运用外汇储备进行大规模对外投资时,我们还可能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的制度约束。虽然他们在喊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但真正到中国大规模主权基金对外投资进入时,他们将有各种各样的限制,且不说金融领域会限制,即使进入实物领域,仍然会有非常多的限制,如何应对保值升值的风险,这是新时期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考虑的问题。

(本文摘编自作者在2008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上的讲话)

李嘉诚“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 是什么?

李嘉诚“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 是1986年12月,李嘉诚通过当时的和记黄埔以32亿港元(约合4.13亿美元)收购的赫斯基能源52%的股权,当时国际油价只有每桶11美元左右

10月26日消息,加拿大油砂生产商Cenovus能源周日宣布,将通过一次全股票交易以大约38亿加元(约2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由李嘉诚家族企业控股的赫斯基能源公司。

若交易完成,李嘉诚和他的长和实业将持有合并后公司约27%的股份。

合并后的公司将成为加拿大第三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以及加拿大第二大炼油商。

此项交易已获得Cenovus和赫斯基董事会的一致批准,预计将于2021年第一季度完成。

扩展资料:

李嘉诚把“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卖了或许是为了一座城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10月14日《2020年能源展望》,与30多年前国际石油需求处于高速增长期不同,2020年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阶段可能已经结束。当前,需求端就仅剩中国旺盛的市场需求,能够提振国际石油市场。没有旺盛的市场需求支撑,抄底很可能将自己套进去。

有分析认为,在疫情以及油价暴跌等多因素冲击下,已经在油市抄底30年的李嘉诚也决定收手了。近几个月以来,北美油气行业损失惨重,李嘉诚出售油气资产,只是北美石油交易的一个缩影。就在4天前,2020年最大型的页岩油交易刚刚达成。康菲石油公司10月19日宣布,全股票交易收购钻探公司康乔,收购股票价值高达亿美元。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李嘉诚决定收手,也可能因为其要在英国“建一座城”,需要大量资金。

凤凰网-李嘉诚38亿加元出售“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

油价迎来“连降”,95号重回7时代,是时候抄底燃油车了?

随着近期国际油价震荡下行的影响,国内新一轮的成品油调价窗口于3月31日24时正式开启,根据最新的全国平均价来看,92号汽油下调0.26元,95号汽油下调0.28元,0号柴油下调0.27元,95号汽油再度进入“7时代”。伴随着油价降低,许多朋友又很好奇当前是否又进入了新一轮超低燃油车的时间点呢?今天我们就综合多个维度一起来探讨一下,当前是否值得选购燃油车。

新标准下油价升级不涨价

从2023年1月1日起,国六B标准的汽油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标志着国内已经进入了汽油国六B时代。由于新标准下油品具有更高的清洁性和环保性,也引发了消费者对油价上涨的担忧,毕竟升级涨价是一般商品的固有规律,但实际的情况确是石化企业将承担质量升级带来的成本上涨,因此终端价格不会因品质上升而涨价,实际价格依然会跟随国际油价进行波动。

其实早在2月6日院常委会议便确定好了油品质量提升的具体时间表,并强调要按照合理的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确定油价,根据经验来看,此前国内升级到国四和国五标准时,汽油价格的确出现了提高,这也让很多消费者认为此轮升级也将导致油价上调。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而,在此前升级到国六阶段时,油品的主要指标的改进并没有大幅增加炼油企业的加工成本,因此不会带来油品质量升级后的价格上调。

既然油价并不会因为油品质量提升而出现提高,因此大家也不用担心用车成本会出现提升。另外还有部分朋友担心油品质量升级会带来爱车的损坏,根据相关专家的讲解,国六B和国六A的油门在短期混用后不会对车辆造成影响,反而由于国六B油品烯烃含量进一步降低,长期使用还不容易产生积碳和胶质沉淀,反而有利于发动机长期正常运作。

综合来看,虽然当前国内油品质量逐步升级,但油价并不会在相应提高,同时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抬升,对于传统石油的需求也会进入长期下降的趋势中,在此影响下,未来油价正常情况下不太可能会出现大幅走高,因此用车成本也会相应维持区间震荡,由此来看,在油价偏低位置抄底燃油车是个不错的打算。

燃油车降价潮开启

同样是受到国六B标准升级的影响,当前燃油车也开启了降价周期,车企将在7月1日起正式执行国六B的标准,但由于此前三年疫情的冲击而积累了大量的国六A车型的库存,为了赶在7月1日新规推出前完成降库,以东风系品牌为首的车企开启了大幅降价的序幕,随后更是多达56款车型跟随降价,部分车型的降幅甚至超过10万,无论是力度还是规模都是国内极为罕见的场景。

除了车企自身的库存压力之外,为了在疫情过后实现经济的恢复,促进居民消费并推动经济循环成为了管理层最为关切的事情,因此部分地区也配合车企开启了大额补贴,这也是带来燃油车价格崩塌的主要原因,此时选择购买燃油车,不仅会遇上油价的阶段低点,还能享受到更大的优惠力度,可谓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抄底时点。

新能源车的发展还需完善

与燃油车相对,当前全球新能源车都正在经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与发展近100年的燃油车相比仍然有一些不足,首先是消费者的里程焦虑问题,虽然当前主流的纯电车型续航里程已经能达到600甚至700km,但是在冬季用车或者夏季空调全开的情况下会碰到明显的里程衰减,在用车便利度上不及传统燃油车型。

另一方面,当前“充电自由”也并非容易的事,随着最近几年国家加快了公共充电桩的建设,但家用充电桩数量依然不足,使得许多用户在半夜为了充电都开始出现抢充电桩的情况,同时随着充电桩数量的提升,对于电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老旧小区可能面临安装难的局面,相比之下燃油车的加油更显轻松。

写在最后

对于想要购买燃油车的消费者而言,当前所遇到的局面可谓“千载难逢”,伴随排放新标准的推出和油价阶段低点,都会减少整体的用车成本和保养成本,同时燃油车当前正在经历快速去库带来的价格跳水期,当前购买燃油车的性价比可谓历史罕见,如果你也对新能源车还心存顾虑的话,当前正是抄底燃油车的最佳时间。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火星说车新媒体,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巴菲特再次抄底石油股 透露哪些信号

在坚定的市场派看来,大多数人是认可市场没有神这一说的,但从某些超级大佬多次神乎其神的出手时间和获利丰厚程度来看,又不得不承认,他们对市场确实有着超乎常人的判断力,如国际公认“股神”巴菲特。股神的动向,时刻受到市场关注,如他近期再次出手抄底石油股。

据悉,巴菲特旗下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在26、27、28日连续十次大举增持美股炼油企业菲利普斯66公司股份,合计近318万股,截至8月28日,伯克希尔哈撒韦持菲利普斯66近5800万股,市值高达45亿美元。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低迷,近日虽出现反弹,但有分析称,因全球经济发展减缓导致对原油需求的减少,以及美国能源消费高峰即将过去,全球原油供过于求的状况仍将维持,国际油价还不具备反转走强的条件。在油价曙光未现之际,股神再次出手,这其中有何?是一贯的反向压注风格,还是极其看好炼油行业长期前景。让我们来回顾下股神前几次投资石油股的情形,或许能发现一些股神的“抄底”秘诀。

众所周知,巴菲特旗下公司在2003年4月在2港元附近买入23.39亿股中石油H股,成为中石油第二大股东。2002年国际原油价格大涨,中石油股价相应开始震荡攀升,在07年11月1日最高达20.25港元。而在03年4月底,恒生指数已跌至8331点的阶段大底,随后,恒生指数反转上扬,在2007年10月30日达到31958的历史高点。即便有着中石油A股上市的利好,但股神自7月即开始抛售中石油,到10月中旬,已宣布全部抛售完,期间获利35.5亿美元。

2014年6月以来,国际油价持续走低,但股神对石油资产青睐有加。2014年12月,巴菲特旗下公司宣布,将从私募基金阿森纳资本伙伴出资收购Charter Brokerage。资料显示,Charter Brokerage是服务于石油和化工行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主要服务于北美的石油及相关行业。

不过股神也有失手的时候,他在能源公司的投资总体成绩成败参半。2008年,在油价处于高位时,巴菲特已大量购入康菲石油公司股票,而2008年金融危机致使能源价格大跌,原油价格跌破80美元/桶,这笔曾被他视为不赔的交易,结果没能达到预期。

此外,巴菲特旗下公司曾重仓美国最大上市油企埃克森美孚,最近的一次为2013年12月,股神斥资34.5亿美元购入埃克森美孚4010万股股份。随着油价走低,巴菲特在2015年2月清仓美孚,这笔交易也并未让他尝到什么甜头。

从以上巴菲特投资石油股的几项交易来看,股神多数还是倾向于在油价低位出手,本次或许也不例外。在市场预期悲观的情况下,也有些许利好油价走强的信号显现。如美国二季度经济增长数据好于预期,美联储加息概率增大,通胀率或将上升,油价继续上涨动力增强。而随着油价的反弹,石油股有望获得投资者青睐。

希望这笔投资能给巴菲特的能源股投资业绩扳回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