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价格历年走势图表_石油价格历年走势
1.谁知道历年来石油开量?是基本没变 还是减少?
2.油气供应量变化趋势预测
3.石油期货市场怎样?
谁知道历年来石油开量?是基本没变 还是减少?
近日,国土部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和地方油气公司所属油气田的储量进行初步统计。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石油剩余经济可储量20.43亿吨,天然气剩余经济可储量24490亿立方米。 有关专家表示,当前我国石油需要加强勘探工作,提高保障程度。 2006年,我国石油新增探明经济可储量1.72亿吨,天然气2935.71亿立方米。这一数字是我国油气储量套改后首次公布的数字。有六大盆地石油新增探明经济可储量大于1000万吨,分别是: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渤海海域盆地。全国天然气新增探明经济可储量大于100亿立方米的盆地有3个,依次为: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 去年全国石油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9.49亿吨,同比下降1.6%,新增探明技术可储量1.95亿吨,同比增长10.8%;全国天然气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5815.亿立方米,同比下降6.2%。 简单来说,按照新的国家标准,可储量包括技术可储量和经济可储量。技术可储量是指现有技术条件下所能获取的最大油气产量,强调的重点是产量最大化;后者是指在一定的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油田开发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时的油气产量,强调的重点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剩余经济可储量则是指一国或一公司探明的已开发石油经济可储量与扣除累计产量后的差值,反映出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国家或公司未来可能得到的实际经济利益,目前国际石油界通行“证实储量”概念,可与此对比。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重视这一概念,因为价格变化会影响到相同地区的储量评价结果。 中信建投石油分析师张剑指出,目前我国的石油开期按照探明可开量和年消耗量来看只有11年,而中东地区有40年,我国目前的石油可开储备还是不足的。其他业内人士也提到,从储量替代率和储比来看,2006年中国出的石油量为1.84亿吨,储量替代率大于1,说明新增的石油储量可以弥补储量的消耗;但去年石油储比为11,较1990年来的14-15有所下降,说明我国石油需要加强勘查工作,提高保障程度。
油气供应量变化趋势预测
(一)预测模型选择及可行性分析
用于预测研究的模型有很多,如指数平滑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灰色预测模型等。使用不同的预测模型需要满足不同的条件,因此,对中国石油或天然气的储量、生产量、消费量和进口量值进行预测,首先要根据数据变化的基本规律选择相关预测模型。
1.石油供应量预测模型选择
根据BP公司2013年的能源统计报告,可以得到从1980年至2012年间中国石油储量和生产量(表4-5)。
表4-5 中国石油历年储产量统计 单位:106t
续表
数据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和中国国土综合统计。
注:储量数据换算系数吨桶7.3(中石油)。
将表4-5数据做散点图(图4-4)后可见,1980年至2010年间,中国石油储量值的变化规律略显特殊,需要分段研究。石油生产量数据规律性较强,可以用回归分析法。将表4-4数据做散点图(图4-5)可见,进口量的数据变化规律性较强,也可用回归分析法。如果预测用回归分析,其模型的选择需根据计算出的可决系数(R2)来决定。
2.天然气供应量预测模型选择
根据BP公司2013年的能源统计报告,可以得到从1980年至2012年间中国天然气储量和生产量(表4-6)。
表4-6 中国天然气历年储产量统计 单位:108m3
数据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将表4-6数据做散点图(图4-6)。散点图趋势显示,中国天然气储量和生产量的数据变化规律性较强,可用回归分析法。
图4-4 中国历年石油储产量数据散点图
图4-5 中国历年石油进口量数据散点图
图4-6 中国历年天然气储产量数据散点图
(二)储量预测
1.石油储量预测
对表4-5中的储量数据进行初步观察,发现数据分布呈现的规律分为两时段(图4-5显示)。并且因勘查条件的影响,石油储藏量与当年是否发现新的更大的油田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数据呈现不太规则的周期性变化。为了提高预测的准确度和可信度,对中国石油储量的预测分为两段进行:第一时段,1980年至1998年间,散布图具有周期波动状变化特征,但起伏较大;用1998年以前的数据,预测1999年至2020年的储备量,时间跨度为22年。第二时段,1999年至2012年间,散布图基本呈现单调上升趋势;用1999年至2012年的数据,预测2013年至2020年间8年的储量值。这样可讨论在两种经济、技术环境背景下的中国石油储量可能的变化规律。
另外,为了使预测更加准确并可信,使用GM(1,1)、GM(2,1)模型预测实验,其结果无法通过检验。所以最终使用回归方法预测。
石油储量第一时段预测利用SPSS 19.0 软件,将表4-5 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不同回归模型的可决系数(R2)和拟合度结果状态值,包括线性、二次、三次和幂函数的回归模型。而三次回归的可决系数R2=0.780,其他模型的可决系数值远远小于该值。单因素方差分析时,F>F0.05(r-1,n-r)或p<0.05,表现出因素具有显著影响力特征。因此,中国石油储量1980年至1998年间的回归预测模型见公式(4—1)。
y=0.746x3-25.049x2+257.055x+1451.431(4—1)
而且, =3.29。
所以可以使用预测模型公式(4—1)进行中国石油储量的回归预测。预测结果见表4-7。
表4-7 中国石油储量1999-2020预测值 单位:106t
石油储量第二时段预测,依上步骤,出局处理后结果显示,三次回归的可决系数R2=0.915,其他模型的可决系数值都远小于该值。单因素方差分析时,F>F0.05(r-1,n-r)或p<0.05,也表现出因素具有显著影响力特征。因此,中国石油储量1999年至2012年间的回归预测模型见公式(4—2)。
y=0.452x3-7.414x2+42.734x+2033.524(4—2)
而且, =3.71。
所以可以使用预测模型公式(4—2)进行中国石油储量的回归预测。预测结果见表4-8。
表4-8 中国石油储量2013-2020预测值 单位:106t
比较2011-2020年间数据,显示两个模型预测的结果差别很大,这与预测的时间跨度有很大关系。一般情况下,回归预测方法预测3年内的变化趋势较为准确,8年内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以,本次研究将使用第二时段的预测数据。
另外,两个时段的预测模型也可能代表两种不同的技术条件下的环境情况。第一种模型说明,如果石油勘查技术有所突破而使石油勘查成果显著,那么中国石油储量的变化走势趋近于该模型。第二种情况显示,如果中国石油勘查技术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与目前情况大致相当,则随着开量的迅速上升储量的增加值变化不大。
2.天然气储量预测
将表4-6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不同回归模型的可决系数(R2)和拟合度结果状态值,包括二次、三次、复合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回归模型。而三次回归的可决系数R2=0.890,其他模型的可决系数值小于该值。单因素方差分析时,F>F0.05(r-1,n-r)或p<0.05,表现出因素具有显著影响力特征。因此,中国天然气储量1980年至2012年间的回归预测模型见公式(4—3)。
y=0.0003x3-0.011x2+0.161x+0.394 (4—3)
而且, =2.9223。
所以可以使用预测模型公式(4—3)进行中国天然气储量的回归预测。预测结果见表4-9。
表4-9 中国天然气储量预测值统计 单位:1012m3
从预测结果可见,中国天然气储量到2015年可达近6×1012m3,2020年升至近10×1012m3。
(三)产量预测
1.石油生产量预测
将表4-5 中的年份作为自变量,产量作为因变量。利用SPSS 19.0 版本软件,处理储量数据,得到不同的回归模型的可决系数(R2)和拟合度结果状态值,包括线性、二次、三次、幂和复合等函数的回归模型。单因素方差分析,F>F0.05(r-1,n-r)或p<0.05,表现出因素具有显著的影响力。但综合拟合分析结果显示,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度最高。因此,中国石油生产量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见公式(4—4)。
y=3.068x+101.714 (4—4)
而且,F储量(1980—2012)= =1282.343>F0.05(1,31)储量(1980—2012)=4.1709。
所以可以使用预测模型公式(4—4)进行中国石油生产量的回归预测。预测结果见表4-10。
使用灰色预测方法,中国石油的生产量符合“灰因白果律”的灰色预测。本次预测的X(0)即为1980年的产量值,即 (1)=106.0;t从1取到33的整数。可得GM(1,1)预测模型公式(4—5)。
中国油气战略储备研究
检验计算,平均相对残差值为0.0048,小于0.05。
后验差检验计算结果显示C生产量=0.0365<0.35。
小误差概率检验计算 =0.9952>0.95。
则说明中国石油生产量的G M(1,1)模型公式(4—4)精度为一级。用此模型进行预测计算结果见表4-10。
表4-10 中国石油生产量预测值统计 单位:1010t
使用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和G M(1,1)模型计算出中国石油生产量2013年以后8年间的变化趋势情况(表4-10)显示,历年的变化趋势水平线性回归预测小于灰色预测的增量值,但都是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所以按照目前的开技术等条件,到2015年中国石油生产量将达到(212.16~220.45)×106t,2020年会升至(227.50~243.51)×106t。
2.天然气生产量预测
依据以上的方法,将表4-6的数据处理后得到不同的回归模型的可决系数(R2)和拟合度结果状态值,包括二次、三次、复合函数和指数函数等的回归模型。其中三次回归预测的R2=0.992为最大。
单因素方差分析时,F>F0.05(r-1,n-r)或p<0.05,表现出因素具有显著的影响力。因此,中国天然气生产量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见公式(4—6)。
y=0.005x3-0.244x2+3.678x+3.875 (4—6)
而且, =2.8387。
所以,可以使用模型公式(4—6)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见表4-11。
表4-11 中国天然气生产量预测值统计 单位:109m3
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的天然气生产量将达到约178×109m3,2020年可能会升至约264×109m3。
(四)进口量预测
利用SPSS 19.0软件,将表4-4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不同回归模型的可决系数(R2)和拟合度结果状态值,包括线性、二次、三次和幂函数的回归模型。单因素方差分析时,F>F0.05(r-1,n-r)或p<0.05,也表现出因素具有显著影响力特征。综合拟合分析结果显示,二次回归模型拟合度最高。因此,中国石油进口量的二次回归预测模型见公式(4—7)。
y=0.5482x2+4.1546x-0.8693 (4—7)
而且, =3.5219。
所以,可以使用预测模型公式(4—7)进行中国石油进口量预测。预测结果见表4-12。
表4-12 中国石油进口量预测值统计 单位:106t
预测结果显示,在目前的生产量水平和消费需求增长趋势下,中国石油进口量在2015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3.5×108t和5.1×108t左右。如果中国的能源消耗结构变化不大,新型能源开发利用速度不太快,那么中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将会长期处于一个高的水平。
石油期货市场怎样?
石油期货市场是在石油现货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石油贸易量不断扩大。当时一直沿用的即期石油现货交易,虽然价格是现实的、明确的,但用户所需的量没有保障。中远期现货交易合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可以进行有限转让,从而具有一定的避险功能。但由于其转手仍不方便,不能进行现金结算,并不能完全解决价格风险问题,于是石油期货交易应运而生。
石油期货自18年产生以来,至今已有28年的发展历程。在这段时间,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跌宕起伏,石油期货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期货市场最大的商品期货品种。与其他商品相比,石油期货交易的历史虽然较短,但由于石油工业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及其特征,石油期货价格已经同黄金价格、利率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一起,成为衡量世界经济变化的晴雨表。
早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的14年,美国纽约棉花和商品就推出了一个原油合约、C级船用燃料油合约和一个粗柴油合约,但由于交割地选在远离美国本土的阿姆斯特丹,再加上当时油价比较平稳,这些合约上市失败。后又经精心策划,在18年11月,美国纽约商品推出2号取暖油、6号重质燃料油合约,把交割地选在美国本土——纽约港,一举成功,开创了石油期货的先河。1983年3月30日,纽约商品又推出了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油期货交易合约,也获得很大成功。自此以后,石油期货贸易迅速发展。
石油期货市场的优势在于:一是期货克服了即期现货和远期合约量不稳、价格不准的弊端;二是期货的发现价格、套期保值、转移风险和优化配置的功能广受欢迎;三是期货市场管理严格,“游戏规则”透明,市场流动性大,给参与者留有很大的经营运作空间。
目前,美国纽约商品(NYMEX)、英国国际石油(IPE)、新加坡(SGX)、日本东京工业品(TOCOM)等都是石油期货运作比较成功的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充分,得到各国现货商和投资者的广泛认同,在国际现货贸易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纽约商品 纽约商品成立于1827年,是世界上经营金融商品、白金系列金属产品和石油产品期货交易的最大的。18年,纽约商品首次成功地上市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份能源期货合约——加热油期货合约,此后它成为世界能源期货期权交易的最主要场所。
20世纪70年代,油价的剧烈波动给西方国家经济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急需相关衍生工具予以避险。18年11月14日,纽约商品推出了加热油期货交易,该合约在上市两年后交易量迅速上升,取得了巨大成功。1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和1980年的两伊战争使世界石油价格波动异常剧烈,大量现货企业认识到期货市场的保值作用,纷纷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而NYMEX的加热油期货无论在合约设计还是规则制订方面都较为科学,吸引了大量套期保值者的参与。同时,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也为市场投机者提供了较好的获利空间。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后,NYMEX的石油期货取得了巨大成功,交易量逐年递增,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期货品种。
NYMEX的加热油期货历年交易量1982年,NYMEX又推出了世界第一个原油期货合约——轻原油期货合约,由于它是以美国著名的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为主要交易标的,因此又被广泛地称为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期货合约。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与英国布伦特原油、中东原油并称为全球三大基准原油,在美国已经形成比较发达的现货市场体系,中远期贸易十分活跃。因此,NYMEX的轻原油期货(WTI)的推出立即吸引了广大石油现货商的参与,交易规模迅速上升,其价格也成为全球原油现货贸易的重要定价依据。2004年,NYMEX的WTI原油交易量为5288万张,
NYMEX的轻原油(WTI)期货历年交易量是全球交易规模最大的商品期货品种。
1986年,NYMEX在能源期货方面继续拓展,又推出了无铅汽油期货合约。无铅汽油在经历上市初期的沉寂之后,于近几年开始活跃,交易规模迅速上升。2004年,该合约的年成交量分别为1278万手,日均成交量为51315张左右,与加热油期货合约交易量比较相近。1990年,NYMEX又推出天然气期货交易,也获得了较大成功,2004年成交量为1744万张,成为NYMEX中仅次于WTI原油期货的重要能源品种。近年来,NYMEX又推出了以英国布伦特原油为交易标的期货合约,用现金交割方式,进一步丰富了NYMEX的能源品种结构。
国际石油 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成立于1980年,是继美国之后发展起来的。由于伦敦是欧洲石油贸易的中心之一,以及伦敦的期货交易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等原因,使得国际石油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能源。1981年4月,伦敦国际石油推出重柴油期货交易,合约规格为每手100吨,最小变动价位为25美分/吨。重柴油在质量标准上与美国取暖油十分相似。该合约是欧洲第一个能源期货合约,上市后比较成功,交易量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的走势,2004年交易量达到936万手。1988年6月23日,IPE推出国际三种基准原油之一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IPE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上市后取得了巨大成功,迅速超过轻柴油期货成为该最活跃的合约。2004年,IPE的布伦特原油期货达到2546万手,位居全球能源期货品种的第二位,布伦特期货价格已成为国际石油现货贸易价格的重要参考。
IPE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历年交易量新加坡 新加坡国际金融前身为新加坡黄金,成立于18年。1989年,新加坡国际金融的第一份能源期货合约——高硫燃料油期货合约上市,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新加坡是世界主要的石油转运和炼油中心,其独特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庞大的炼油能力,使它成为世界石油交易的一个热点。新加坡国际金融迅速成为亚洲地区和世界上重要的能源交易中心之一。
东京商品 日本的石油期货起步较晚,迟至1999年才推出第一张石油期货合约。1999年,东京工业品(TOCOM)推出了汽油、煤油期货,当年成交量分别达到1065万手和362万手。2001年又推出了中东石油期货合约。该合约以中东石油为交易标的,合约规格为1000桶/手,用现金交割方式,交割结算价为国际权威机构P1atts报出的当月迪拜和阿曼的日原油贸易价格的平均价。
中东作为世界石油的主产区,中东原油也是与北海布伦特、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油齐名的全球三大基准原油之一,亚太地区使用的原油约70%来自中东。在良好的现货背景下,TOCOM的中东石油期货取得了初步成功,2004年,TOCOM的汽油期货交易量为2365万手,煤油期货交易量为1304万手,中东原油期货交易量为228万手。石油期货上市前,日本的石油现货市场已基本放开,各石油公司都可以进口和经营石油,为石油期货的运作打下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