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降价原因分析报告范文_油价降价原因分析报告
1.影响原油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2.石油市场系统风险因素分析
3.油价今日下调,油价是如何得出的?
4.油价或迎大幅下调,92号汽油重返“6元时代”,这种价格会持续多久?
5.2015年国际油价受哪些因素影响
6.国际原油价格下跌都造成哪些影响
7.国际油价为什么连续下跌 阴谋论
影响原油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对于原油价格的分析上,主要需要关注来自于三个方面的信息:供给、需求及库存。下面的列表列出了来自于分析中一般需要关注的一些具体要素:
(一)需求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1.经济增速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全球经济的增长会通过改变石油市场的需求量影响石油价格,经济增长和石油需求的增长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2.天气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气候状况会影响到原油的供给和需求,比如异常的天气可能会对石油生产设施造成破坏,导致供给中断,从而影响国际油价,但它对整个国际油价的影响作用是短期的。
(二)供应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1.产量变化的原油价格的影响
石油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非OPEC国家的供给对油价的作用原理有所不同,产量与价格的关系有着主动与被动的区别。OPEC拥有世界上绝大部份探明原油储量,其产量和价格政策对世界原油供给和价格具有重大影响,惯用的方法是通过增加产量来抑制油价。
2.地缘政治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突发事件与气候状况——使油价波动更加不确定? 石油除了具有一般商品属性外,还具有战略物资的属性,其价格和供应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势力和政治局势的影响。
(三)库存与原油的相关性
原油库存分为战略原油库存与商业原油库存。战略原油库存是国家为战略考虑,防备石油短缺而储备的石油库存。这是因为原油具有战略物资的属性,其价格和供应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势力和政治局势的影响。除了战略属性外,原油同时具有其商业属性。商业属性方面需要关注商业原油库存,它是高于安全义务库存量的部分,原动力来自于经济的需要,因此与价格紧密相关。
每周三EIA(Energy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美国能源情报署)会在美国东部时间早10:00公布库存报告,市场的关注重点在商业库存上,通过商业库存量来预测原油的价格走势。
(四)金融市场对原油价格的影响
1、投机持仓变化与NYMEX原油价格
目前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上,国际投机资本的操作是影响国际油价不可忽略的因素。原油市场的投机与市场预期往往加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国际原油市场中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有着10%-20%的影响力。
2、相关商品对原油价格判断的参照
众所周知,商品走势总体和美元走势呈反向相关关系。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商品以美元计价,美元升值,商品的相对价格自然下降;另一方面,美元升值往往代表了避险情绪的上升,从而减少对商品等风险资产的需求,从而商品价格下降。
影响原油价格的因素汇总表
石油市场系统风险因素分析
国际油价波动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使得油价呈现复杂性运动,同时这些因素也是石油市场系统风险的主要来源。我们将从影响油价波动的几个主要方面来阐述它们对油价的风险作用。
4.2.1.1 市场需求
近些年来由于国际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导致国际石油市场需求总体上持续上升,这给油价迅猛上扬产生了长期的巨大的支撑。从2003年的30美元/桶左右震荡上涨,2008年初突破100美元/桶,并一路保持,到2008年7月中旬冲高至147美元/桶的历史纪录。2008年7月中旬开始,持续整个下半年,有关国际经济发展放缓、石油需求增速降低,甚至绝对下挫的预期屡屡出现,导致国际油价震荡下滑,从历史最高点跌破2008年底的30美元/桶。
展望未来,由于新兴经济体发展势头仍然强劲,石油需求增长仍存在动力(图4.1),而石油替代能源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阴影短期内难以恢复。因此,石油需求风险将是国际石油市场的长期压力。
图4.1 国际石油消费量增长态势
(据EIA)
4.2.1.2 市场供应
国际经济发展带动石油需求不断走高,而石油市场供应能力增长缓慢,调整空间有限。尤其是自2003年以来,作为国际石油供应市场主力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OPEC),剩余产能由维持在200万桶/天左右跃升至2009年的433万桶/天,并预计在2010年和2011年超过500万桶/天。给石油市场交易者尤其是对冲基金提供了很多炒作的题材,如地缘政治、飓风影响、军事冲突等,都通过石油供应情况影响油价的波动,给保证石油投资者的收益带来了明显的不确定性。
2007年,OPEC国家石油产量占全球石油产量的43%,非OPEC国家占57%。由近几年的世界石油产量增速发现,OPEC国家最近几年的产量增长缓慢,增速不断下挫,2007年甚至出现同比减产1.2%的迹象(图4.2)。
图4.2 世界石油产量增速比较
(据BP统计报告,2008)
如图4.3所示,到2009年,根据美国EIA在2008年8月公布的SEO预测报告,OPEC的石油产量将降至3160万桶/天;而OPEC的整体生产能力会呈现上升势头,结果导致O PEC剩余产能在2009年将有所上扬,达到433万桶/天。但是,相对高位平稳增长的石油需求,剩余产能的力量显得很薄弱,国际石油市场还将长期维持脆弱的平衡态势(图4.4)。
图4.3 0PEC剩余产能
(据EIA)
图4.4 世界石油产量和消费量
(据BP统计报告,2009)
此外,未来石油资源地质条件越来越严峻,而石油开发的技术创新进展缓慢、开采成本提高明显,造成显著提高石油供应能力的愿望短期内难以达成,国际石油市场还将长期承受供应方面的风险。
4.2.1.3 投机冲击
回顾上一轮油价上涨,最突出的特点是投机资金大肆炒作。2007年,美国股市和楼市受次贷危机影响陷入持续低迷,作为国际原油期货交易货币的美元不断贬值,大量投机资金转入商品期货市场,导致全球商品期货价格全面大幅上涨,其中以原油价格首当其冲。
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剩余产能的不足是投机资金炒作油价的主要理由。当人们预期剩余产能无法满足未来的需求增长时,大家都会做多油价,用套期保值回避油价高涨的风险,这样油价自然就上涨了。2008年6月份,来自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报告显示,当时囤积在期货市场中的资金高达2600亿美元,而2003年这个数字仅是它的1/20。这其中,纯投机的资金比例占71%。
如图4.5所示,从石油期货持仓量角度看,在美国NYMEX交易所,2003年,石油期货总持仓量为54.2万手/天;此后,持仓量持续上扬,到2007年,总持仓量达138.1万手/天,增长1.5倍,年均增长率为23.1%。在此期间,NY M EX 原油期货价格震荡上扬,连创历史新高,由2003年的31.0美元/桶上升至2007年的88.9美元/桶,增长1.9倍,年均增长率达到30.2%。2008年,更是出现了140.97美元/桶的历史高价。
图4.5 NYMEX油价与未平仓合约数
(据EIA和CFTC)
根据CFTC提供的历史数据,NYMEX交易所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如图4.6所示。我们发现,一方面,在NYMEX石油期货市场上,尽管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仍然高于非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但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正在不断收缩,而非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持续上扬,使得它们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可见,近些年来,投机力量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迹象明显;另一方面,油价与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的总体趋势负向相关,而与非商业交易商的持仓比例的总体趋势正向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2003年以来的油价上扬中,投机交易活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支撑。
图4.6 NYMEX交易所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
(据EIA和CFTC)
在石油期货市场,投机商的交易分为头寸投机和套利投机(指跨期套利)。从头寸投机交易情况看,近几年来,一般而言,多头与油价呈现正相关,而空头往往与油价呈现负相关关系。总体而言,多头和空头都在震荡上行,与油价保持一致态势(图4.7)。
图4.7 国际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的头寸
(据EIA和CFTC)
从油价与套利投机交易的关系发现,套利持仓量与油价咬合紧密,步调相当一致。近几年,两者都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图4.8)。
图4.8 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的套利持仓情况
(据EIA和CFTC)
4.2.1.4 汇率影响
国际石油交易主要以美元计价和结算,因此美元汇率波动对油价起伏存在显著的影响。为考察国际石油市场与美元汇率市场交易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采用名义价格,即市场交易价格。
从市场交易的角度看,国际石油市场方面,WTI油价是国际原油价格的最主要代表之一。我们采用WTI原油现货日价格数据,单位是美元/桶,来源于EIA。美元汇率市场方面,由于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交易是美元汇率交易乃至整个国际汇率交易的最大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选取欧元对美元名义即期汇率作为研究对象,该汇率也是日数据,来源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即美联储)。
考虑到2005年夏天以来国际油价波动受地缘政治和游资投机炒作等非市场性因素影响巨大,因此为了尽量避开非市场因素的干扰,更准确地从市场角度定量分析油价波动和美元汇率起伏的互动关系,我们选择区间2000年1月4日到2005年5月31日共1342个样本,价格走势如图4.9所示。
图4.9 国际油价与美元汇率走势
(据EIA和美联储)
总体而言,2000年至2002年,油价整体下挫,美元持续升值;而2002年以来,情况出现转变,油价持续攀升,美元一路贬值,可见,国际油价与美元汇率之间基本上具有一致的走势,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为0.78。
为了进一步计算欧元对美元汇率对油价的冲击,分别以美元和欧元计价,计算了2000年初至2008年6月底的WTI国际油价(图4.10)。结果显示,如果油价以欧元计价,自2003年以来,整体应该下挫。可见,这些年美元持续贬值对油价高升具有明显的助推力。
图4.10 油价与美元汇率的关系
(据EIA和美联储)
4.2.1.5 石油市场重大突发事件
国际石油市场上重大事件往往会影响石油供需,进而引起油价波动,因此分析国际油价的波动规律及市场风险时,重大事件的考虑不容忽视。自1970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的重大事件如图4.11所示,图中油价为名义价格,具体事件情况请见附录。
图4.11 国际石油市场自1970年以来的重大事件
(据EIA)
油价今日下调,油价是如何得出的?
? ? 国际油价指的是国际上原油的价格,并不是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国内油价指的是成品油的价格。国际上原油转换成成品油的比例大约为1:0.9,加上加工损耗、原油进口、加工成本,比例大约为1:0.8,以美国前几年的数据为例,当时原油18美圆/桶,美国商人卖22美圆/桶,比例大约为1:0.82。美国的成品油质量是高于国内#97油的。(这个数字是根据国际上的平均水平算出,中石油的数据找不到,按理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更低,但是也可能中石油的加工成本特别高,也未可知)
? ?自2月28日24点起,新一轮油价窗口将开启,油价将迎来“二连降”,日前,国家发改委宣布,2月28日24时起,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每吨汽油下调190元、柴油下调185元,其中89号汽油每升下调0.14元,92号汽油每升下调0.15元,95号汽油每升下调0.15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0.16元。按一般家用汽车油箱50L容量估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少花费约7.5元。
下一次调价窗口将在2018年3月14日24时开启。有分析师认为,目前来看国际油价底部支撑气氛有所增强,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上调或搁浅的可能性较大。
? ? 总结:油价下调对于普通驾驶员来说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了,但是还是要提醒广大车友出行一定要注意安全!
油价或迎大幅下调,92号汽油重返“6元时代”,这种价格会持续多久?
国内成品油下调窗口再次开启,在本轮计价周期内,国际疫情继续蔓延,国际油价连续下跌,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在负值内不断加深,8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8月23日24时,国内汽油、柴油零售限价迎年内第三次下调,其中汽油、柴油将分别下调250元/吨、245元/吨,折升价,92号汽油及0号柴油分别下调0.2元、0.21元,为年内最大跌幅。记者采访获悉,青岛92号汽油每升降为6.83元,进入6元时代,0号柴油每升降为6.48元。
根据油价调整规则,国内成品油下调随着国际油价下调幅度而变化。“本计价周期内,国际疫情继续蔓延。在市场担忧需求将会降低的大背景下,美联储释放悲观预期,不仅担忧通胀走高,而且增强了缩紧货币的预期。大宗商品与股市承压调整,欧美原油价格持续下行。”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徐娜分析,由此,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负值内不断加深。中宇资讯分析师胡雪介绍,国际油价连续七日走跌,创年内5月24日以来新低
调价周期内,市场对原油需求下降、供应增加的担忧情绪加剧,油价持续下跌。需求方面,新冠肺炎变异病毒德尔塔加速扩散,为防控疫情,多国重启出行限制措施,交通燃料需求疲软。供应方面,“欧佩克+”本月起放松减产力度,每日增产40万桶,美国能源情报署预计,9月美国页岩油产量将增至去年5月以来最高。供需两端均为利空,投资机构忧虑情绪升温,市场出现抛售,纽约WTI原油非商业多头持仓量已降至今年最低,油价因此承压。美元指数涨至去年11月以来最高,也对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造成打压
多重因素叠加,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8月9日至8月20日)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平均来看,伦敦布伦特、纽约WTI油价比上轮调价周期下降5.98%。受此影响,国内汽油、柴油零售价格随之下调。本轮国内成品油调价也创下今年以来最大跌幅,对应汽、柴油零售限价每吨分别下调250元、245元,折升价92号汽油及0号柴油分别下调0.2元、0.21元。
国际油价走势不济,打压国内成品油操作积极性,叠加主营持续下调集采指导价,成品油市场交投面被悲观氛围持续笼罩。尤其是汽油市场,虽然8月份国内汽油仍处于消费旺季,但因部分地区公共卫生事件直接影响,加油站及中间用户多保持谨慎观望心态,市场投机操作氛围持续低迷,此外北油南下资源量增加,尤其是高标号汽油下海量增加明显,市场供应充裕情况下,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数据显示,当前山东地区92号汽油下海价在7100元/吨附近,95号汽油下海价在7250元/吨附近。卓创资讯分析师告诉风口财经记者,低价冲击+贸易商抛货,南方汽油价格震荡回调,当前华东主营92号车单成交价多在7500元/吨及下方,按照资源流入情况看,后期华东主营单位汽油价格仍有继续回调空间。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预计,总体来看全球经济及原油需求复苏进程较为确定,“欧佩克+”近日报告上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值,同时维持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测不变。但新冠变异病毒的持续蔓延,将对油价运行带来扰动,短期内油价将呈现震荡
“后市来看,原油在经历了持续大幅度的下挫后,油价或寻求支撑,预计原油将有一个筑底的过程,短期或逐渐趋稳震荡。”金联创分析师王延婷分析,但新一轮变化率仍以负向开端,且幅度较大,对后期行情打压依然较为明
“尽管国际油价已处三个月低点位置,但短期仍然难言乐观,避险情绪蔓延将促使油价继续下行探底,但短线来看60美元附近仍存支撑。”中宇资讯分析师胡雪分析,单就目前的国际油价来看的话,下一轮调价周期内,成品油零售限价仍为下调预期,零售端有望迎年内首次连跌,目前下调幅度暂为240元/吨左右。
2015年国际油价受哪些因素影响
2015年油价一路下行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市场供求关系失衡。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导致国际原油市场的需求疲软。欧佩克为了维护其市场份额,自2014年年中起维持较高的产量配额,拒绝通过减产调控国际油价。与此同时,美国页岩油产业发展迅速,美国原油产量和原油储备不断增加,给整个原油市场带来更大利空。
随着价格的下跌,过去一年对国际石油行业而言也充满了艰辛。油价持续走低,迫使各大石油巨头开始“节衣缩食”,投资大幅减少、裁员潮频现,上游开采行业的生存压力骤然提升。对于美国页岩油产业而言,受到欧佩克的打压,其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今年10月份,美国页岩油开采钻机数已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将近一半,这一趋势在年末仍在持续。
价格战与市场份额
从2014年6月欧佩克部长会议开始,国际原油市场份额大战拉开序幕。随之而来的便是已经持续将近一年半的价格单边下跌。欧佩克为了维持自身的市场份额,打压美国页岩油产业,不惜牺牲自身利益,将产量维持在高位,以压低油价。虽然这一“招数”在外界看来算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自杀式”策略,但在维护市场份额方面,欧佩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美国页岩油产业迅速发展的势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这给了欧佩克一个喘息之机。
目前,欧佩克成员国的原油产量占到全球原油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仍处于主导地位。但近两年非欧佩克产油国特别是美国原油产量的不断增加,使国际原油市场格局正在改变,其特点是欧佩克对国际油价和国际原油市场的主导能力逐渐减弱,市场正在逐步脱离欧佩克对油价的绝对掌控,转而在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之间寻找平衡。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虽然目前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都在为过低的油价“埋单”,但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近两年所采取的策略显然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数据显示,2014年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增量基本维持在240万桶/天的水平,但最新的预测显示,明年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产量将开始逐步缩减。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显示,明年美国原油产量也将减少至1240万桶/天左右的水平。
分析指出,明年欧佩克“牺牲价格换份额”的策略将开始逐步见效。但是全球需求增长乏力却是欧佩克无法改变的一个现实。
供需关系平衡难
供需关系始终是决定市场和价格的重要因素。在国际原油市场中,近两年一个平衡的供需关系始终没有出现。这也是导致国际油价在过去一年半中一路下跌的重要原因。供大于求始终主导着国际原油市场。在这种供求关系下,油价除了下跌没有别的选择。
12月,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展望报告指出,2016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将维持在120万桶/天,增速较此前日增130万桶的预测有所放缓。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表示,明年国际油价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
数据显示,欧佩克成员国11月份的产量已经上涨到了3173万桶/天的高位,略高于该组织对外公布的产量上限。明年伊朗将随时回归国际原油市场,这部分产能无疑将给已经失衡的供需天平再添一个沉重的砝码。
2016年充满挑战
近来,一项牵动市场神经的预测来自高盛集团,其公布的报告指出,明年国际油价将有可能跌至20美元/桶。虽然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高盛的预测过于极端,且市场也希望能够在明年迎来油价的缓慢回升,但近两周来市场的表现却大有验证高盛预期之势。欧佩克最后一次部长会议结束后,市场分析人士对明年国际原油市场最普遍的预期是“充满挑战”。
最大的挑战可能莫过于国际社会对伊朗的制裁将逐步取消,伊朗的原油产能将在明年回归国际市场。这部分产能对国际市场的供需平衡是相当大的压力。
另外,美国页岩油产业虽然暂时受到了一定冲击,但相关企业正在通过技术升级努力降低开采成本,一部分有实力的页岩油开采企业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能够在冲击之下继续发展,随着本轮产业冲击的结束,美国页岩油开采中长期仍将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一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剧全球市场供需失衡的局面。
在持续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国际油价明年迅速回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在2016年中,油价可能会触底并开始回稳,年末油价将有可能稳定在60美元左右的区间内,但此前国际油价仍将继续在低位徘徊相当长一段时间。
当然,对于全球经济复苏而言,低油价将会帮助企业有效降低成本,将更多投资用于其他业务领域,从而间接助力经济复苏。对消费者而言,能源开支降低和低油价将会进一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
国际原油价格下跌都造成哪些影响
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国际油价近期大幅下挫。分析人士认为,对全球经济而言,油价下跌恐将是一把双刃剑。油价下挫有助于原油消费国降低成本,刺激消费和经济增长;但对于原油输出国而言,油价下跌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和财政面临巨大风险。
油价缘何下挫
国际油价近期大幅下挫,市场普遍观点是由全球原油供过于求导致。一方面,全球主要产油国加紧生产;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压制原油需求。
供应方面,受益于页岩油气技术的发展,美国原油产量持续上升。美国能源信息局数据显示,截至10月3日的一周内,美国日均生产原油高达888万桶,为1986年以来最高水平。
石油输出国组织发布的月度原油市场报告指出,9月份欧佩克原油日产量达到3047万桶,比前一个月上升40.2万桶,为2013年8月以来最高水平。目前,欧佩克原油产量约占全球石油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
需求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预期打压了原油市场需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布报告,下调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警告经济下行风险加剧。报告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速调低至3.3%,将2015年全球增长预测小幅下调至3.8%。
此外,分析人士认为,伊拉克、伊朗、利比亚的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均有所增加,也推动国际油价下跌。同时,全球经济尚未完全走出2008年经济危机阴影,美国和欧盟在经济发展领域面临一系列困难,限制了国际油价走高。
利好还是利空
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油价下跌恐怕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低油价有助于原油消费国降低成本,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是一种利好。以美国为例,消费是美国最重要的经济推动力之一,汽油价格下降有利于美国家庭增加在其他商品方面的消费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对于中国而言,国际油价下跌将减少原油进口支出,有利于减轻通胀压力,相关制造业也将受惠于成本的降低。
过去,石油价格高企令不少产油国受益,并积累了巨额财富。但这些国家的经济与油价息息相关。油价大跌后,原油输出国的经济和财政恐面临较大风险。
对于俄罗斯而言,由于其财政预算按照原有油价制定,油价持续下跌可能导致财政收入锐减。另外,油价下跌还会导致股票市场混乱,引发资本外逃。其结果可能是国内通货膨胀率上升,物价上涨,居民消费需求受到遏制。
近期看,在油价下跌和西方制裁的背景下,俄罗斯经济运行风险增加,而这也是多家国际金融机构下调俄罗斯经济增长预期的主要原因。也有包括俄罗斯专家在内的一些观察人士认为,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推动油价下跌意在拖垮俄罗斯经济,引发俄罗斯政治社会动荡。
原油输出国何以应对
为应对油价下跌,俄罗斯采取的重要手段是使卢布贬值。今年,俄罗斯卢布贬值幅度基本与油价下降幅度持平。
由于国际石油交易采用美元结算,因而保证了俄罗斯出口石油所得的卢布收益基本不变。不过,卢布大幅贬值也可能导致俄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和大量资本外逃。
此外,俄罗斯政府认识到,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国家能源安全的保护力度。俄总理梅德韦杰夫指出,油气工业是俄罗斯经济的基础,当前应尤其注意在勘探和开发油气资源中采用新技术,保证俄罗斯油气工业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俄罗斯有大约5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每年财政预算都预留出储备基金,应对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此外,俄罗斯也认识到过度依赖能源出口不可靠,改变经济增长结构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作为中东产油大国之一,沙特阿拉伯不希望油价进一步下滑,但也不愿意单方面减产,希望与欧佩克其他成员国一道减产。分析人士认为,沙特想通过低价手段,迫使西方石油公司减产以达到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尤其是低价可以抑制美国等其他产油国通过页岩油气技术等手段增加产量的进程。
国际油价为什么连续下跌 阴谋论
主要是为了打击俄罗斯经济,以惩罚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强硬立场!
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国际油价大跌,美国汽油0.73美元/L,而水1美元/L,油比水贱。美国大妈的幸福时刻似乎到来了。
从今年夏天开始,国际原油价格狂泻30%至4年来最低点。截至北京时间17日晚21时,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每桶78.4美元上下徘徊,较前日继续下跌。分析师们仍在喊: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甚至有专家预测,此轮下跌将探至50美元/桶。
当地时间11月1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4.21美元,跌破每桶75美元关口,为2010年9月以来最低。1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7.92美元,也跌至四年来最低。
国际油价的“跌跌不休”传导至美国国内,美国成品油自2010年以来首次跌破每加仑(约3.8升)3美元。
经济学家们分析,本来这轮美国经济增长已经几乎走到了顶点,海外需求的放缓拖累了出口,可能会让经济转而向下;但突如其来的汽油大降价却可能是刺激国内消费的一个大利好。《纽约时报》预计,过去几周内汽油价格的陡降,会在马上开始的消费季给美国带来数十亿的额外零售收入。
分析称,对于那些中低收入的美国消费者来说,汽油价格的下降尤为重要。这部分人群还没有从过去几年的经济复苏中恢复元气。虽然近年来就业市场有所改善,但大部分工人在这几年获得的工资增长简直微乎其微。至于那些经济上最为拮据的群体,更是能从此次汽油降价中稍微松一口气,并将花费转移到其他日常生活或者服务开支上。
目前美国人每天花在汽油上的开支是10亿美元。汽油降价将让美国消费者们在今年11月和12月比去年同期总共省下84亿美元。按照一户典型的美国家庭每年购买1200加仑(约4542升)汽油计算,现在的汽油价格将让他们每年至少省下400美元。同时家用燃油的价格也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5%,这是另一笔会因为油价下调而带来的额外节省。
事实上,美国并不缺油。上周四美国能源部出具的当周库存报告显示,美国原油产量已经上升到了29年来的最高水平:每日900万桶。按照这个产量计算,美国已经快要追平日产量960万桶的沙特阿拉伯。
报道称,美国石油产量的攀升和新型能源科技的应用密不可分:页岩层中抽出了成百上千万吨的油气;几条关键输油管更新升级,重新布流了从美国中部平原向墨西哥湾的石油输送,这个变化让现在墨西哥湾附近冶炼厂们仓库里几乎塞满了原油库存。美国已经终结了从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进口原油的时代。
但火上浇油的是,面对此轮油价下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并未减产,利比亚石油产量的恢复加剧了供过于求;同时,虽然伊拉克局势依然动荡,但该国的石油出口已经创下了自伊拉克战争之后的最高纪录。
欧佩克成员国甚至趁机大打价格战,沙特阿拉伯日前就下调了向美国出口原油的官方售价,这一举动触动了争夺市场份额的敏感神经。但曾经“呼风唤雨”的OPEC正在丧失对原油的定价能力。约翰·科尔德福认为,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伊朗都把希望押在了中国和亚洲其他的原油大客户身上,但亚洲同样竞争激烈,今年9月,美国阿拉斯加北坡油田所产原油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往韩国。
一边是供应超预期增长,另一边却是需求却越发疲软。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国际能源署10月份发布的报告将2014年和2015年的全球原油需求日均增长预测值分别下调了25万桶和9万桶。此外,美联储10月底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美元新一轮走强,美元指数已于近期刷新5年高位,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受到打压。
而到了明年3月,美国石油产量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到950万桶/日甚至更高,随着届时寒冬逝去,全球石油消费市场亦会陷入萎靡,随之而来的是油价继续探底。上周五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俄罗斯已经准备好面对油价“灾难性”下跌。
油价的底在哪儿?左右油价的因素是哪些?
据华夏能源网的分析,目前能够左右国际油价的因素不外乎五个:
1、欧佩克的产量
自6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开始步入下行通道。其中具体来源有三:第一,OPEC增产约60万桶/天,其中主要来自于利比亚,其余国家大体增减相抵;第二,美国原油增产近30万桶/天;第三,三大能源机构持续下调需求预期,下调幅度约30万桶/天。而供应过剩造成的油价下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出口国,尤其是欧佩克。
因此,近段时间原油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消息层面均指向于欧佩克的产量动向。11月27日欧佩克会议将召开,但目前市场言论不一,最终是否会减产尚无定论。
而目前国际油价已经导致欧佩克大多成员国财政出现问题,因此,分析认为欧佩克最终限产保价可能性偏高。即使欧佩克不对3000万桶/天的产量配额进行下调,只需要求成员国严格遵守该配额同样也可达到减产效果。因为目前欧佩克整体产量约为3080万桶/天,超出配额近百万桶。
如果欧佩克11月会议上宣布限产,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状况将得到极大改善,长期压制原油的一座大山将移除,国际油价将会迅速反弹,有望重返90美元/桶上方。
2、美国页岩油的产量
从原油生产成本角度来看,非常规油气资产属高成本之列。其中美国页岩油开采的平均成本约为65美元/桶。但对于一些中小型页岩油公司而言,成本可高至75-80美元左右。因此,美原油价格跌破80美元/桶,将会令部分生产公司面临经济性考验,随之而来的则是减产问题。
3、欧美对伊朗的制裁
11月24日将迎来伊朗核谈的最后期限,双方将继续围绕核问题展开交锋,以决定双方是否相互作出让步。但近日表示“分歧依然很大,恐怕达不成目标”。此前,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实施四轮制裁,欧美也单方面对伊深化制裁,目前欧美允许伊朗日均出口不多于100万桶的石油。而谈判结果达成最终成果的可能性不大。
4、期货市场的动作
近五个月来,由于原油市场利空消息不断释放,期货市场看空氛围也随之不断升温,并出现了罕见的做空浪潮。以美原油期货为例,自7月份开始,交易商在美原油期货和期权中持有的净多头寸减少53%,其中多头头寸减少32%,而同期空头头寸暴增111%!虽然目前原油期货市场看空氛围仍未有得到实质改观,但有一现象需要警惕。
5、产油国的局势
俄乌军事冲突,ISIS中东暴力行径以及利比亚内部等地缘紧张局势依旧活跃于石油市场。俄乌双方关系陷入拉锯战,而且随着冬季来临,天然气供应问题将为俄罗斯增加谈判筹码,领土及能源贸易争端预计仍难以根除;近来,虽然中东紧张气氛有所缓和,但ISIS仍在间断性的挑动市场神经,其潜在的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利比亚内乱问题趋于长期化,内部分裂势力干扰下该国油田及港口频繁开与关,致使产量增长仍面临较大挑战。
油价大跌、领土纠纷、内乱等因素存在令上述地缘风险大范围升级的可能。一旦局势升级,原油期货价格将会迅速反应。不过,由于市场供应整体相对过剩,将弱化地缘局势紧张所造成的供应紧张的担忧,所以,其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阴谋论流行:美国和沙特要把俄罗斯“弄死”
石油行业内发生的任何事情,很多都可以用阴谋论来解释。最近油价暴跌也不例外。
据凤凰财经的报道,最近《纽约时报》社论刊登了汤玛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讨论阴谋论的文章。这位前中东记者最近一篇专栏中发问:“这是我的幻想?还是一场全球石油战真的已经爆发?一方是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另一方是俄罗斯和伊朗。”接着他自问自答:“是的”,并认为美国和沙特阿拉伯正试图将主要依赖石油收入的对手伊朗和俄罗斯置于死地。与此同时,阴谋论这一观点在俄罗斯也很流行。
俄罗斯《真理报》的重要新闻就是:《希望沙特摧毁我们的经济》。
事实上,沙特是剩余产能最多的产油国,历来都是左右石油市场的力量。油价出现泡沫,沙特就增产遏制价格升势,价格下跌就减产支撑市场。今年夏天结束时油价开始暴跌,市场普遍预期沙特如往常一样减产。但事与愿违,沙特上月宣布将致力“维持市场份额”,不会减产支持油价。
虽然人们不禁会从政治角度去解读沙特的做法,但它这个战略也可以多个经济理由去解释。最明显的理由就是,对沙特来说,美国不再是一个极度尴尬的政治盟友了。以往,美国一直大量进口沙特原油,但现在出现“叶岩油革命”了,美国从沙特的大客户变成了主要竞争对手。
由于叶岩油的生产成本高于沙特采油成本,应对竞争的战略之一就是压低油价,迫使叶岩油生产商退出市场。目前,沙特一直不能使用这一战术,因为基于许多供应和政治因素,油价一直高于叶岩油生产成本。就在最近几个月,全球石油市场供应意外大增,但需求锐减。从6月份以来,油价已经下跌大约25%,上周更跌破每桶80美元。
如沙特现在减产支撑价格,美国就可以扩大叶岩油生产攻其要害,阿拉伯半岛势必落得原油收入减少的下场。沙特目前可以采用的战略,就只有迫使美国成为另一个原油供应国。若这个说法是对的,它的意义将非常重大。这意味着油价下跌不会是昙花一现的现象,而全球两大原油供应国之间将爆发频繁的价格战,成为全球石油市场的基本格局。
当然,也有人表示所谓的阴谋论之说有些牵强附会。
据网易财经的报道称,很多人自然相信金融与政治格局的关系深厚,但供求关系的变化才是所有外围因素的最终落脚点,经济复苏不力以及世界对原油能源的依赖度下滑才是其步步跌向80美元/桶的推手。
报道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将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由3.4%调低到3.3%,经济疲软之势依然明显;国际能源署(IEA)10月14日将今年石油需求日增长预期由70万桶调低到20万桶,为五年来最低。但需要看到的是,较低的能源价格带来的不会仅是负面影响,在经济复苏困难期,能源成本的降低对工业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技术发展,目前世界对原油的依赖程度远没有上世纪石油危机时那么重要,加之各国开采能力的提升和替代能源的飞速发展,以及美国长期投资开发的页岩石油开始进入产量高速增长期,导致今年美国日均原油产量同比上涨13%至9月份的880万桶,即将超过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因此OPEC对全球油价的垄断控制能力早已大打折扣。数据显示,目前非OPEC国家生产的原油占世界原油贸易的比重超过50%,而在1970年代只有不到30%。此外,不仅是OPEC与非OPEC国家难以协调行动,OPEC内部成员也经常意见相左。
众所周知,俄罗斯财政对石油收入十分依赖,俄罗斯向国际市场出售原油720万桶/天,构成俄罗斯财政收入的45%,其财政盈利线约为102美元/桶。如果原油价格维持在90美元/桶,2015年俄罗斯财政收入将因此减少1.5%,油价下跌的伤害确有体现。但据85美元/桶的美国页岩石油成本来看,美国的页岩石油生产企业陷入亏损几乎是必然的,受到牵连的还有200万人的就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并不是政府愿意看到的。
油价八连跌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受国际油价持续大跌影响,发改委昨日再次宣布下调成品油价格。自今年7月22日起,国内油价实现罕见的“八连跌”。本次调价落实后,7月22日以来90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价格每升累计分别降低了1.11元和1.25元,国内汽柴油零售价格普遍回落至“6元时代”。
那么,“八连跌”能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1。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私家车油耗成本明显下降。以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8L为例,本次调价后私家车主每月将减少23元左右的用油成本。如果综合“八连跌”累计降幅计算,每月出行总油耗累计降低185元左右。
2。降低物价,刺激消费。低油价使出租车、航空、旅游等行业都深受其益,减少普通消费者的出行成本,间接刺激消费。
3。国家原油进口成本降低。纽约每桶油价创下2011年10月以来的收盘新低;伦敦布伦特每桶油价创下2010年9月以来新低。2013年10月,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据专家分析,国际原油年平均价格每下降10美元,中国就将节省200亿美元进口成本。
4。间接刺激经济增长。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际,油价下跌可以降低经济运行成本,进而刺激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