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下跌书籍_国际油价跌至四年来低点
1.读书读三遍,从大往小看
2.企业为什么需要战略转型与升级
3.为什么《化书成课》是一门无法复制的课程?
4.怎样做一个出色的物流管理者
读书读三遍,从大往小看
我们很多人拿到一本新书,就准备从头到尾一遍把它读完,这其实不是最有效的方式。
对于非虚构类的书籍,需要很强的主动性,我们是为了提升认知而阅读,这时,阅读的方法和效率就很重要。
当我们带着问题和好奇心去书里找答案,那就是不同的效率了。
就像给你一本新华字典,你能读完吗?但是让你查一些字,你总是可以很快就找到。
从如何选书,到快速阅读、精读、再到有效阅读的全部过程,用一句话总结就是:
听起来是要读三遍,好像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其实这样会大大提高你的阅读效率。
具体如何做呢?
阅读三步法:评测、速读和精读
第一遍,评测
看主题,看口碑,确定自己是不是要花时间在上面。这是从一本书的价值角度来看,视野要放大,离书的距离要远一些。
第二遍,速读
用快进的方式整体浏览一遍,看看作者是如何设置这本书的结构的,脉络是什么,哪里是铺垫,哪里是重点。这是从内部的整体结构来看,走的就离书近了一些。
第三遍,精读
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或有价值的部分反复看,仔细琢磨,最后输出成自己的东西,这就是进入书中,从小处着手来阅读。
并不是每本书都值得花时间从头到尾精读的,毕竟好书那么多。
所以,我们要掌握阅读的方法,用更少的时间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变成自己的认知。
阅读时,我们可以特别注意寻找这三类重点信息:
一、你不认识的新概念 。
其实我们从小到大就是通过不断地学习这些新概念来成长的。
二、你不够重视的旧概念。
作者把一个你认识的概念的重要性提升了一个高度。之前你可能经常遇见这个概念,但是没有重视,或理解不够深。
三、等待替换的概念。
就是作者通过他的论证来说服你,让你知道原来你自己以前的认知是错的,或具有片面性的,是需要重新理解的。
让我们一起多读书、读好书!
企业为什么需要战略转型与升级
新常态下,去泡沫、去产能、去污染、去杠杆,都是为了全局和长远而主动做减法,而进一步开放,发展自由贸易,则是为全局和万世发展做能力储备。企业为谋求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自主转型,自我革新,做出战略性调整。
主动实现发展战略转型
新常态下,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格局将逐步演变,企业要深入分析市场、技术、、政治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根据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有针对性地细化分解实施。战略发展方向的确定必须适应新常态,发展目标应以有质量、有效益为目标,发展动力应优先考虑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赢得战略上的主动。
比如,高污染的企业在新常态下,就要将以往所忽视的环境治理成本纳入战略规划,结合管理创新及技术创新等方式,重新评估,以确定能否实现和如何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从而形成战略转型目标。
1、由成本推动型发展,向市场倒逼式发展转变
新常态下,企业都有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企业的竞争对手也在调整发展方向,市场格局将出现一轮结构性调整。同时,新常态下,市场在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使得市场弹性增大,企业经营风险加大。
这要求企业要由单向的成本推动型发展向双向市场倒逼式发展转变。这里所说的单向的成本推动型发展就是说企业根据终端市场需求,组织各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忽视上游生产资料的变化,这种方式很容易因为上游情况的变化影响下游市场的开拓,造成效率低下、风险增大。
而市场倒逼式发展就是企业要看上下游双向市场的变化,寻求两个市场之间的动态盈利空间,根据整体市场格局和市场配置的情况,灵活调整生产经营活动。
可以看出两种发展模式的本质区别。成本推动型发展模式是单向决策,可能在短缺经济周期、下游市场有利的情况下获得较好的收益,但是在过剩经济周期下,将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市场倒逼式发展是一种区间决策,在一个时期内区间发展,可能会丧失上行突破区间的超预期发展机会,同时回避了突破下行区间的发展失速风险和隐患,以持续性、稳定性发展为核心,积少成多,避免大起大落,总体受控,是区间发展的本质追求,也就是抱着平常心实现常态化发展,这更符合新常态的环境。
比如,纺织服装企业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时,不仅要了解产品市场需求情况,研究什么款式类型的服装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承受能力水平,还要了解上游棉纱市场情况,掌握组织生产所消耗的主要原材料成本波动情况,同时也要了解化纤市场情况,考量原料替代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做好必选方案。掌握了几个市场动态信息,有效规避经营风险、有效益发展的基础和目标就有了依据,企业在市场中就能做出稳、准的决策。
2、由横向联盟发展,向纵向产业链协同发展转变
企业横向联盟发展有助于形成价格联盟,获得竞争优势。新常态下,自由贸易程度提高,市场参与者增加,市场将更加公开、透明,充分市场环境下价格联盟将不可持续,因此,企业间横向联盟发展格局在新常态下将会打破,联盟间企业反过来会成为竞争对手。
在此情况下,企业有必要尽早向纵向产业链协同发展转变,扩大与产业链条间的企业合作,为企业发展赢得空间。新常态下,企业纵向产业链之间的信息渠道、物流通道更为高效、便捷,为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产业链衔接环节存在提升效率的增值空间,可以通过产业链无缝衔接共同挖掘,实现多赢。而且产业链企业间相互协同,优势互补,扩展了市场环境下的腾挪空间,可以增强各自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可以说,企业向纵向产业链协同发展转型,具有长期稳定发展的功效。
3、构建动态价格传导机制,向运营创新转变
新常态下,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活力增强,促进了商品弹性的增加,引发价格变动的因素不断增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完善价格分析和预警机制,提高对价格波动的分析决策能力,科学预见并指导生产经营活动,避免价格不合理波动给企业带来的外在损失。
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密切关注上下游产品的变化和传导,深入分析国内外市场相关商品的供求、进出口、成本和价格情况,做好主要相关商品的价格监测分析和预警分析工作,及时发现影响价格变化的苗头、倾向和趋势问题,取有效措施调整生产经营活动,顺畅传导上下游的价格。
在价格传导迟滞、扭曲和不确定的情况下,要积极运用货币市场、商品市场的一些金融工具,制定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方案,对冲价格传导失灵情况下企业经营的部分风险。
例如,国际油价自今年7月以来出现了连续五个月的下跌,WTI 由107美元/桶跌至目前的75美元/桶,跌幅30%,BTENT由112美元/桶跌至目前的79美元/桶,跌幅29%,而国内市场是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波动十个交易日后跟随调整。这里就存在着价格传导滞后的问题,如果经营油品的企业仅仅根据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终端产品价格进行决策,可以想象,市场消费者都预期到了价格下调,油品销售企业按照发改委定价销售将无法得到市场认可,造成库存积压,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但是,如果企业建立了国际和国内油品价格联动传导机制,在国际市场开始出现下跌的同时,卖空油品期货,待油品现货价格出现调整后,按市场接受的价格销售油品,同时平仓卖空期货头寸,现货价格损失部分将能通过期货市场盈利部分有效实现对冲,就能规避油品价格大幅下跌的风险。在市场不利的情况下,实现稳定发展就能产生竞争力,在竞争环境下胜出。
4、增强产品科技含量向技术创新转型
新常态下,企业有了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时机。
总体上看,在去产能化、去污染化的外部政策环境下,高耗能、低价格倾销式恶劣竞争态势将得到遏制,追求有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生存环境将得到改善,有了技术革新、管理创新难得的清静环境。
同时,目前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及新材料领域的蓬勃发展,为企业技术革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企业应积极研究并运用这些新领域技术,激励企业内自主创新行为和科技人员的创新,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发展智能化信息、生产工艺流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新技术,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大力提升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技术创新能力,就能够响应市场需求,甚至创造市场需求,企业创新发展就有了立身之本。
5、旧常态转变为新常态,必然会遇到一些阻力,因此,企业要实现转型和发展,必须在管理机制上进行转型。
一是要重塑与新常态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统一高效的决策机制。新常态下,企业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但是企业的发展目标始终统一在有质量有效益发展上,当质量发展和效益发展不能兼顾时,要从源头寻找原因,理清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保持定力,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集中解决主要矛盾问题,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是要构建灵活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和保护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制定具有弹性空间的考核目标,留有余地,业绩考核时,要分清楚企业业绩构成的原因,区别市场环境因素和主观努力业绩之间的关系,避免刚性约束机制影响员工努力的积极性,为企业在新常态下转型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为什么《化书成课》是一门无法复制的课程?
在《化书成课》课堂上,袁茹锦老师主要取了 建构主义教学法 。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认知和学习的理论。它认为:老师无法控制学员成为什么样,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 独立的意识和价值观 ;老师在课堂上能做的只是给学员信息和场景,引导学员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对这些信息和场景进行 意义建构 ,形成新的认知。
它进行了3个 转变 :从内容变为问题,从讲授变为研讨,从答案变为共识。
在历时2天的《化书成课》训练中,每位学员带着一本书,一步步地进行 课程转化 ,亲身感受到建构式培训的独特魅力。
《化书成课》体现了建构主义教学的 五大要素 。
1、以学员为主体 。传统讲授法以讲师为主,学员为辅。建构式培训则以学员为主体, 讲师为主导 ,学员,促进其知识转化与加深理解。
在刚开始的一个练习中,当与某位学员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时,袁老师觉察到一个典型误区,然后马上向所有学员讲述了这个“ 知识的诅咒 ”。
培训师经常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却不站在学员的角度,例如讲师使用了很多专业术语,或者讲师自认为某些知识点很简单,然后决定不在课程中提及。
“ 知识的诅咒 ”确实形影不离,在此后的练习中,它经常重复地出现在不同学员身上,得益于袁老师的提前忠告,学员们很快察觉到它的光临。
在这堂课上,“ 知识的诅咒 ”成为了袁老师与学员们 共同建构 的一个特有名词与笑柄,今后“ 以学员为本 ”将铬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其次是 “生-生”对话 ,本堂课取了讨论、练习及呈现等方式,学员们交换各自的看法。
尤其是 “作-读”对话 ,《化书成课》是把一本或几本书籍变成培训师自己的课程,所以袁老师引导学员们在读书时要思考( GEEAT ):作者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有哪些?这些方法/观点适用于什么样的场景/范围?在应用它们时应注意些什么?
在这堂课上,通过多种对话方式,袁老师与学员们(还有作者) 构建 了丰富多彩的内容。
在各小组中,学员们完成一个个 学习任务 ,在每次活动后获得各种及时反馈(如讲师点评;学员互评;学员自评等)。
在这堂课上,通过 合作式对话 与练习,每个学员听到了其他学员的见解与方法,拓展了各自的视野与思路。
最后,不同类型的知识适合取不同的 活动形式 ,例如:对于反思型知识,应取 角色扮演 及解释等方式,让学员全方位地看清现状,跳出自己思维的局限。
在这堂课上,袁老师本人也使用了这些情境教学方法,让学员们再次亲身体验与内化了 建构式培训 的精髓。
每本书只是作者本人的思维模式与结构方式等,讲师在进行“化书成课”时应根据自己(尤其是学员)的思维方式, 横向/纵向/深入 地拓展知识。
在这堂课上,根据不同的自身经验与知识结构,每位学员取自己的特有方式对课堂上的学习内容进行了 转化 。
如这门课程的PPT等教学材料被别人拷贝去讲课,但是面对这些“食材”,只有袁老师这样的“大厨”才能调制出如此鲜美可口的“佳肴”。
即使照着它的录音/录像,其他任何人也无法模仿,因为袁老师在教学中频繁地与单个/多个学员进行个性化的交流、引导与反馈。
每次教学过程也是 独一无二 的,在此时此地的独特情境中,袁老师与学员间,学员之间,相互碰撞出思想火花, 共同建构 出只属于彼此的精彩(例如“ 知识的诅咒 ”),离开这个地点、这个时间以及这些人,此过程永远不可能再现。
我属于C型性格(思考型),擅长客观全方位综合分析;我从事了多年心理咨询工作,具备并掌握了心理咨询素质(如同理心与倾听等)。因此我很适合取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未来,我将努力提升建构培训师的素质与能力,练习多种 建构教学方法 ,并且对其进行改进与 重构 。
今后,我也会报名参加袁老师的其它课程,期待再次与她互动, 共同创造 一个又一个独特的建构式学习经历。
怎样做一个出色的物流管理者
物流这个行当是个很危险的,先别说做的钱多钱少的问题,能把运费收下来就是好,而且物流得注意以下事项:
1、货物的运输、存放及收运,这些都是导致货物赔偿的主要原因
2、仓库的安全意识:比如叉车的行驶安全、消防安全、货物存放安全等等,避免因这等原因导致赔偿
3、货物分区存放:不同的地点、危险性、时间等等进行分类
4、时常关心国际运价、油价的变化
最后送你一句话“做物流的不要怕花钱,多和客户和其他运输公司交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