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失事跟涨油价有关系吗-飞机失事跟涨油价有关系吗
1."灰犀牛"是什么?
2.还有比中国油价更高的地方吗?
3.局里有人看过马航MH370写给2014年的一封信么
"灰犀牛"是什么?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闭幕后,提出“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引起社会各界对“灰犀牛”的关注和热议。相比大名鼎鼎的“黑天鹅”,“灰犀牛”这一相对陌生的概念究竟指的是什么?有哪些典型的此类事件发生过?研究“灰犀牛”问题,对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将带来怎样的启示?本报记者走访相关专家,试着为您作出最新解读。
“灰犀牛”与人们熟知的“黑天鹅”概念一样,“灰犀牛”是一个舶来品,它在国外被提出并应用也是近几年的事。
2013年1月,美国学者米歇尔·渥克在达沃斯论坛上,针对大概率、影响巨大的事件,首次提出“灰犀牛”概念,这个大胆而新颖的观点立刻触发社会学界尤其是人类决策与判断研究领域的极大兴趣。2015年,伦敦商学院知名教授迈克尔·雅可比基于渥克的提法,首次发表了系统阐释“黑天鹅”到“灰犀牛”趋势演变的论文,该文在国外刊载后被翻译引进,这也是“灰犀牛”首次出现在中国大众视野。
随后的2016年,渥克经过整理和研究,出版了一本颠覆人们既往认知的著作《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渥克提出,“灰犀牛”主要指明显的、高概率的却又屡屡被人忽视、最终有可能酿成大危机的事件。她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那些会对我们心理和情感造成冲击但发生概率极低的事情上,因此没能注意到那些发生概率极高、应该提早预防的事情。如果我们正在寻找的是“黑天鹅”,那么我们就不可能看到“灰犀牛”。
“黑天鹅”可怕,“灰犀牛”也可怕被大多数人选择性忽视,错失最好时机,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也许很多人会好奇,为啥米歇尔·渥克偏偏选中“灰犀牛”这个概念呢?
“灰犀牛并非严谨的学术概念,而是对概率大、冲击力强的风险的贴切比喻,代指没能及时阻止本来有能力、有机会阻止的灾难。”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介绍,灰犀牛体型巨大,本不该被忽视,但正因为其貌似愚笨粗拙,才让我们低估了它的风险,疏于防范。
生长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灰犀牛,身躯庞大,给人一种行动迟缓、安全无害的错觉,从而时常忽略了危险的存在——当灰犀牛被触怒发起攻击时,却会体现出惊人的爆发力,阻止它的概率接近于零,最终引发破坏性极强的灾难。
“概率大、破坏力强是‘灰犀牛’事件最重要的特征。”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指出,“灰犀牛”事件的风险其实很容易被发现,却被大多数人选择性地忽视,或者将其当作一种正常的现象来认可或接受,以至于错失了最好的处理或控制风险的时机,最后可能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曾刚指出,从国外经验看,“灰犀牛”事件往往都是破坏力极强,一旦发生,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很大。这一方面是因为“灰犀牛”风险的形成往往牵连甚广,要有效防范,从整体上进行统筹和推动,在制度惯性之下,这显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主观意识存在偏向性,容易低估风险,对即将到来的祸患视而不见,贻误了最好的危机处理时机。
“黑天鹅”很多,“灰犀牛”也很多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不如说更像是“灰犀牛”
“灰犀牛”的提出,给原本为人们熟知的“黑天鹅”概念带来强烈冲击。在渥克看来,我们这个社会的绝大多数危机,并非发端于不可预测的小概率事件(“黑天鹅”),而是大概率、高风险事件(“灰犀牛”)不断演化的结果,这些风险的存在早就广为人知,却由于体制或认识的局限,没有得到积极防范和应对,最终升级为全面的系统性危机。
“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其实不如说更像是‘灰犀牛’。”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认为,“灰犀牛”与“黑天鹅”事件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实际上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区分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互相转化。“黑天鹅”与“灰犀牛”犹如一对双生子,提醒人们对可能因为发生一些不寻常事件造成大震荡的大概率风险和小概率风险都应保持足够警惕。
2008年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至今余波未平,在很多人看来,这场以雷曼兄弟突然倒闭为标志的风险事件是不可预测的“黑天鹅”,而现有的很多证据表明,源于美国“两房”(房地美、房利美)危机的风险,早已被频频预警,却被大多数人忽视。
2000年起美国房地产市场高度繁荣,房价持续上涨,住房抵押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在2007年达到总贷款的50%。2004年起美联储连续加息17次,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1%升到5.25%,房价终于在2006年底止升回落,刺破了房市泡沫,并触发了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风险。而早在2004年,一份联邦调查局的报告警醒人们提防抵押欺诈的大范围爆发;2007年开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不断发出警告;2008年1月,达沃斯论坛的风险报告指出,预期的房地产市场衰退、流动性资金紧缩和居高不下的油价都实实在在地发生着,推高了经济崩溃的风险性。这期间的先知先觉者并不在少数,圣路易联邦银行总裁威廉·普尔和路易斯安那州的议员理查德·贝克都曾预言房利美和房地美将出现大问题,但直到2008年“雷曼时刻”,人们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类似的还有卡特里娜飓风事件。2005年8月25日,卡特里娜飓风首次从美国佛罗里达登陆,29日再次登陆墨西哥湾沿岸新奥尔良外海岸,给新奥尔良市造成了极大破坏,是美国历史上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而当年1月,市政高官就已看到了一份详尽的灾难预防计划书,飓风到来前一个月还召开了关于飓风准备工作的研讨会,但政府推迟了飓风防御工作并拒绝采纳相关建议,最终飓风狂扫,造成巨灾。
渥克还认为,类似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这种突发事件,其实也是“灰犀牛”。从1977年起,航天飞机制造商就发现火箭推进器中存在一个设计缺陷,在外部环境温度较低时进行发射,可能导致严重的风险,就在发射航天飞机那个早晨,几位工程师还提出警告。但美国国家航天局没有理会这些警告,结果酿成悲剧。事后调查表明,只需要将发射调整到一个相对温暖的天气,所有损失都可以避免。
“风险总是被提起,却又总是被忽略。”董希淼指出,从国外这些“灰犀牛”事件来看,发生的关键在于大多数人对于可预见的危机熟视无睹,不及时采取行动,终致重大危机。
我们身边有没有正在发生的“灰犀牛”?当然也有,比如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们已经指出,二氧化碳浓度如果超过350ppm(百万分率)就非常危险,而2015年已经达到了400ppm。气候变化导致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尽管危害显而易见,但全球气候谈判举步维艰,近期美国更是一意孤行地退出了《巴黎协定》,让气候变化这一“灰犀牛”事件仍在不断向我们逼近。
“黑天鹅”要防,“灰犀牛”也要防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研究‘灰犀牛’,最终是要防范类似风险发生。”胡怡建说,“灰犀牛”事件是可防可控的,对这些风险要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化未来的大震为今天的小震,一点点去处理,不要让其最后引发大的系统性风险,否则对经济会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事实上,作为不同的风险事件类型,“灰犀牛”和“黑天鹅”有区别更有联系,不能将两种事件完全割裂,要从偶然发生的小概率“黑天鹅”事件背后,发现和防控必然发生的大概率“灰犀牛”系统性风险。防范当前金融风险,必须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
“非常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始终要求守住底线,特别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济一局局长王志军表示,“黑天鹅”和“灰犀牛”都有可能冲击金融风险的底线,要以不同的思路和办法应对防范。
“黑天鹅”是没有预料到的突发事件,王志军认为,对这类事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敏感性,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运行基础尚不牢固的情况下,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跟踪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测,及时发现一些经济运行中的趋势性、苗头性问题,未雨绸缪,做好预案,防患于未然,不打无准备之仗。
“对于‘灰犀牛’事件,因为问题已经存在了,也有征兆,所以对这类问题要增加危机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王志军说,对“灰犀牛”风险隐患,如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国有企业高杠杆、地方债务、违法违规集资等问题,应当摸清情况,区分轻重缓急和影响程度,突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
“‘灰犀牛’是大概率、可感知的风险事件,应该成为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的重点。”曾刚认为,防范“灰犀牛”风险,首先要正视“灰犀牛”的存在,全面提高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风险意识。同时要统筹全局,制定防范和化解方案,特别是由于“灰犀牛”事件天然具有一定的公共性特征,政府要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曾刚指出,“灰犀牛”事件的形成往往与制度缺陷或激励约束不当有关,在既有框架之下,难以阻止风险的进一步升级,必须诉诸体制改革和完善。“目前看,继续推进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都是防范此类风险的应有之义。”
还有比中国油价更高的地方吗?
刚刚调过油价,发改委专家就抱怨这油价调的太低,比国际上低一大截呢!说的那是心不甘情不愿,听着公众心里那个难受劲就别提了。发改委的专家韩文科说,之所以油价没有和国际同步,那是两桶油在咬牙为国家作贡献,为了最大程度地缓解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减轻用油行业成本增支压力,两桶油勒紧裤腰带节省成本,从牙里省出钱来自行消化高成本,没给国家添累没让百姓受罪。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两桶油。两桶油这么不容易,我们怎么忍心让其亏损经营?国家发改委更不该对两桶油刻薄寡恩,该涨多少价就是多少价,克扣农民工的工资要谴责,克扣两桶油的利润更要谴责,那可是我国经济命脉的根本资源企业!再说了,两桶油可没少给国家作贡献,就那世界五百强国内排第一的,还不是两桶油给挣来的?远的不说,就是最近日本地震,两桶油还捐了2万桶石油3000万人民币呢,替国家挣这么大个脸,发改委还要刻薄它们,不给两桶油应得的定价,老天爷也不会答应的! 咱们国家还有五成石油是自产的,价格却非要全部是和国际高油价接轨,那还不如将我国的石油全部封存,从国外进口石油使用,自己的石油留给子孙后代。全部进口石油不仅可以避免石油开采过程中对大自然的污染破坏,还能给子孙留下战略储备,更有一个好处是能够节省投资,还用到了质量相对来说更高的石油。国外的石油品质比咱国家好,这点发改委想必也知道的。还有一个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杜绝了那些国外的石油贩子拼命往我国走私石油,我们全部进口,开采石油的经费用个十分之一到海关上,也能为我国每年创造N多的海关税收,增强国库。 我们要是全部进口石油,价格保持和国际同步,还做了一件大好事,现在国外的地震和飞机失事,很多国家都归罪我国发改委的油价上涨通知,这要是一步长到位,保持和国际一个步调的价格,不用我们国家发改委再去伤脑筋找借口要提价,要好得多?更有一则就是,每次小步调的上调油价,都会折腾得百姓睡不着觉,连夜去加油站排队加油,就图省那点小钱。这要是和国际同步了,老百姓也就不会有投机心理,半夜都不睡觉跑加油站给两桶油的家将找麻烦了。 自来水都可以提前五年预收水费,这石油价格同步国际还不应该?一步涨到位,还少了公众埋怨,半夜给两桶油的属下找麻烦,还让公众少了钝刀割肉的痛苦,少了很多批评抱怨,社会都会和谐的多。超高的油价不但我们可以显摆我们是最有钱的国家,加点汽油费就没哪个国家敢与之比肩,这多神气? 一步涨到位,更能显示咱们两桶油的实力资本雄厚,威镇八方,往大了说,找我们国家借钱的都会多些的,求我们免除债务的也会多的,各个国家都会对我们高看一眼的,因为咱们口袋里有钱!往小了说,就是两桶油给自己加薪发福利都会更有底气的,10万元都不算钱,吊灯不是千万起,可能都会上亿的,吃个饭喝的酒都是上万的!有这么多好处,这油价不上调,还有天理么?为什么每一次油价上涨我们都抱怨,然后又都欣然接受呢?为什么?
局里有人看过马航MH370写给2014年的一封信么
我是MH370。不要问我是从哪里给你写信的,有些事情如果需要知道,人们早晚会知道。你也不用担心我是来谴责你的。是的,你已经把我忘了,这我知道。“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你并没有比别人做得更好,但也没有比别人做得更差。“尘归尘、土归土”,我们的命运均是如此。
我没有早一点给你写信,是因为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之中。事情过去这么久了,慢慢地,我已经可以玩味这场悲剧中的黑色幽默了。飞机出事故的概率大约是20万分之一,而出现多人亡的空难事故的概率只有三百万分之一。
我是一架波音777。在这种飞机二十多年的飞行历史上,只出现过9次事故,涉及的亡人数不过3人而已。马航在40多年的历史里只出过两次重大事故,其中一次还是因为劫机。2013年,马航才刚刚获得世界旅游奖的“亚洲最佳航空公司”奖项。出事的那一天,我是从吉隆坡起飞的,那是一个尽管有点浮夸,但再怎么浮夸也仍然被大家视为二流角色的国家的首都。我要飞往北京,那是一个尽管在迅速强大起来,但总是低调得唯恐不够低调的国家的首都。
再怎么说,“中大奖”的也不应该是我啊。
我最近变得有点像哲学家,因为总是在思考灾难这件事。灾难是个哲学问题。它复杂、痛苦,而且无解,特别适合喜欢自虐的哲学家。我是个生活流的哲学家,只能从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思考灾难问题。
飞机失事,往往都是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我还记得第一次起飞的感觉:兴奋、紧张、害怕,觉得有点失控。后来的每一次起飞,对我来说都是一个神圣的仪式,总会有那么点小激动。但降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每一次降落的时候,我已经是风尘仆仆、疲惫不堪。从高贵而洁净的天空回到嘈杂而混乱的地面,心中不免有些莫名的失落。我喜欢在空中平稳飞行的感觉,尽管我知道,油箱里的油总会用完的,飞得再高、飞得再远,总得要着陆。
你现在就正处在降落的过程中。我这么说你一定会不服气,因为这一路走来有惊无险,逢凶之处,总能化吉。全球经济增长是低落了,但还算平稳;世界油价突然下跌,但也没有触发连锁反应。我的一个兄弟MH17,也是一架波音777,好端端地在乌克兰上空飞着,竟然被打了下来。我本来以为这下糟糕了,可能会引发一场不大也不小的冲突,结果居然又是不了了之。看来,今年唯一倒霉的就是我们马航。
当然,我是有一点危言耸听,就算是我自己,也不是在降落过程中出事的,我是被欺骗、被劫持、被的。具体的故事我不愿意讲,我的痛苦是属于我自己的,你们的好奇不足以理解我的悲伤。你们和我不一样,你们仍然是踌躇满志的。
是的,我是被怨气和戾气所害,你并不是凶手,你甚至连凶手是谁都找不着,但是,这股怨气和戾气,难道就与你们的傲慢和偏见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看到,那个繁花似锦、人人快乐的镀金时代已经结束了——又或许,那个时代原本就是人们的一种幻觉。我看到了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熊熊黑烟,我看到了世界各地股票交易所的人们在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惊恐万状,我看到你的仪表盘上,油箱的指示已经快接近红线。我能听得到你久未修理的发动机发出沙哑的噪音,能预感到你航线前方即将出现空气湍流。
但是,没有人把前面的风险当成一件值得担忧的事情。我看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仍然自以为能够号令天下,其实它连自己国内的骚乱都束手无策。我看到,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笼罩在一片雾霾之中,失去了曾经夺人心魄的高速经济增长,我不知道它该怎么应付层出不穷的问题。我看到,有的国家变得越是衰弱,就越是强硬;我也看到,有的国家越是停滞,就越是破罐子破摔。
我看到,曾经得到的人们不愿意失去,哪怕他们曾经得到的都是特权;而没有得到的人们开始愤怒,尽管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去争取、以及该争取什么样的权利。我看到人们都很忙,假装在忙正经的事情:他们有眼睛,却看不到别人;有耳朵,却听不到别人;有心灵,却无法理解别人。
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人们变得更加乐观自信,而在经济低迷的时候,人们就变得更加悲观和自私。历史已经在降落了,尽管人们尚未察觉——但我察觉到了,因为我就是受害者之一。想想我真是够窝囊的。有人在街上吵架,那不是我;有人在街上打架,那也不是我;有人在街上掏出了手枪,我只是一个路过的,子弹却打偏了,恰恰打中了我。
我已经走了。街上愤怒的人们还在。冰山上已经有裂纹,断层线的地质活动比过去更加活跃,气候日益异常。从一个高歌凯进的繁荣时期,到一个长久低迷的萧条时代,发生变化的并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很多事情、很多意想不到的风险会等着你们。我祝你们的运气比我更好。
抱歉占用你这么多的时间。我知道你很忙,人们都要为你送行,各种庆典排都排不开。但我的话又能讲给谁听呢?讲给2015年听吗?他只会比你更志得意满。好歹,你在觥筹交错的盛宴之余,或许会有一丝曲终人散的惆怅。毕竟,你很快也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匆匆草就,巾短意长。告别的时候到了,送你一首歌德的诗。不长。
“一切的峰顶
沉静
一切的树尖
全不见
丝儿风影
小鸟们在林间无声。
等待吧:
俄顷
你也要安静。”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