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描金工艺_瓷器手绘描金价格
1.家用陶瓷餐具好坏怎么看
2.手绘釉下彩和釉下彩的区别
家用陶瓷餐具好坏怎么看
我们普遍认为瓷器和玻璃是安全无毒的是错误的。日用陶瓷的安全指标一般都是用铅和个的溶出量来表征,这当然是日用瓷标准的强制性指标。其实有毒就是重金属沉淀超标,陶瓷餐具易沉淀的重金属一般是铅、镉等。那么如何判断陶瓷餐具好坏是否有毒呢?如何辨别瓷器餐具是否有毒?
瓷器的有毒无毒主要还是看两方面,其一,陶瓷的原料,其二便是烧成。陶瓷的原料包含坯体的原料即泥料,釉面的原料即釉料和陶瓷的装饰原料即绘料。一般来说,瓷器的泥料一般来说是瓷泥(高岭土)或陶泥,这两项基本安全,因为是天然黏土或矿物质,一般无化工添加,只是有等级品质之差。问题主要就在釉料、绘料、烧成上。
泥料、釉料、绘料是否安全,看的也是烧成温度,高温瓷相比中温和低温瓷更好。有绘料情况下,釉下彩、釉中彩优于釉上彩。在某宝买的什么便宜的手绘花纹的瓷器,还是作装饰盘或水果盘较好,不宜用作食品盛放器具。所以选择陶瓷可尽量选择上述种类相对安全的器具。
当然种类并不代表安全了,例如英国礼瓷的釉上彩骨瓷就是绿色环保品,但有的釉上彩因为烧制时不通风使得铅镉溶出量超标或者上边安全瓷种但是使用不好的材料也是不好的,下面是判断瓷器餐具好坏是否有毒的一些方法。
1.选择餐具,尽量选择接触食物的是无花纹的或描金修饰的。当然超市什么的首选高温瓷釉下彩。
2.买回的餐具可先使用食醋水浸泡煮沸,去除部分有毒物质,如果接触食醋餐具颜色变化明显或直接接触餐具表面颜色掉色,建议直接放弃使用。
3.不要长期使用陶瓷盛放酸性饮料或食品,例如果汁、酒、咖啡或酸性菜品等,时间长会更瓷器产生反应,溶出较多的铅镉等有害物。
4.挑选瓷器,可以看起器型是否周正(没有变形),是否有破损、气泡、针孔、刺、裂纹等。瓷器表面玻璃质的釉层就是放置瓷器内层坯体、绘料等跟食物接触,有裂纹就会使其接触进而容易溶出铅镉等物质,所以有裂纹瓷器不宜使用。
5.金银纹饰的餐具,手擦不掉色,不褪色为好,偏好此类,可选择不会接触嘴唇和食物的器皿,不宜放入微波炉。
6.瓷器轻巧声音清脆,则为完全的烧成,此类瓷器较好,声音沉闷或暗哑说明瓷器没烧好,也许器型不正等,不宜选择。
7.修补过后的瓷器餐具,不宜在做餐具了。
8.选择成套的餐具时候,要根据上述,看器型、颜色等
手绘釉下彩和釉下彩的区别
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区别在于它们的产生年代、制作过程和烧成温度。
1、产生的年代不同。
釉下彩:最早雏形可以追溯到宋代,一直延续至今。
釉上彩:在明代从釉下青花彩绘的基础上所创造出来的。
从时间上来说,釉下彩的年代更为久远,从传承上来讲,可以说釉上彩源于釉下彩。
2、制作歩骤、过程不同。
釉下彩:在生坯或经过烘烤后的素坯上用色料从事彩画装饰,再经过上釉,最后窑烧而成,釉彩和彩绘的纹样是一次烧成,色料充分渗透在坯釉中。
釉上彩:先要烧成白瓷胎的瓷器之后,再在瓷器的表面用色料进行彩画装饰,然后窑烧而成的,彩绘的纹样与釉彩是分开烧的。
3、烧成的温度顺序不同。
釉下彩:在生坯上直接进行创作,只需要用色料画完后上釉,再经1200℃至1300℃左右的窑火烧成就可以了;如果是在素坯上画釉下彩绘的方法的话,则是先把泥坯用800℃烧成素坯,画完、上完釉之后再经1200℃至1300℃左右的窑火烧成。
釉上彩:先用1200℃至1300℃左右的窑火烧成白瓷坯,用色料画好彩画装饰后,再用800℃进行二次窑烧。
可以从绘画装饰上来区别釉上彩和釉下彩。
从绘画装饰来看,釉下彩的花纹图案,清雅素洁、亮丽可爱,又具中国传统水墨画的艺术效果,可雅俗共赏。
釉上彩瓷色彩绚烂、富丽堂皇,尤其是珐琅彩和粉彩器制作得精致、细腻,更引得文人雅士、收藏家、鉴赏家和爱好者极高的玩赏情趣。
釉下彩:
釉上彩:
扩展资料:
釉上加彩是陶瓷的主要装饰技法之一,它是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通常包括彩绘瓷、彩饰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珐琅彩等。
釉上彩绘瓷历史久远。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就曾出土相当精美的白彩绿彩器,在许多晋青器上也能看到赫彩点饰。其后宋代磁州窑又将这一工艺技术发扬光大,创作出许多不朽的旷世杰作。
金至元代磁州窑红绿彩开创了明代五彩瓷的先河,到了明中、晚期的成化、嘉靖、万历时期,五彩瓷的制作达到了极高水准。但是真正精细且又具有美感的彩器仍要数清代康、雍、乾三朝的五彩及粉彩器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釉上彩
百度百科-釉下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