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历史油价的标准有哪些?

2.中石油上半年巨亏300亿,这么大的坑主要是谁的责任?

3.未来中国石油需求预测

4.石油投资的优势有哪些?

2020历史油价的标准有哪些?

石油价格现状_2020石油价格与需求

2020年标准油价历史调整时间表:

1月油价调整时间:1月14日24时

2月油价调整时间:2月4日24时、2月18日24时

3月油价调整时间:3月3日24时、3日17日24时3日31日24时

4月油价调整时间:4月15月24时、4月29日24时

5月油价调整时间:5月18日24时

6月油价调整时间:6月1日24时6月15日24时

7月油价调整时间:7月1日24时7月15日24时7月29日24时

8月油价调整时间:8月12日24时8月26日24时

9月油价调整时间:9月9日24时9月23日24时

10月油价调整时间:10月15日24时10月29日24时

11月油价调整时间:11月12日24时11月26日24时

12月油价调整时间:12月10日24时12月24日24时

因受疫情的影响,2月初的第一轮油价调整表时间推迟了三天,由之前的2月1日24时推迟到2月4日24时,因此最新全年油价调整时间表全年发生以上变动。

扩展资料:

2020年油价调整表,最近油价趋势一览:

由于沙特与俄罗斯两国之间的原油贸易协议“破碎”,在3月9日沙特单方面大幅度提产并宣布将原油向欧美地区降价倾销原油,从而导致各国原油价格的不断暴跌;受此影响截止今天,今年全国油价总价已经开启了六次成品油价格调整窗口。

而最近一次国内油价也将于6月11日24时进行调整,届时由负责制定国内油价的国家发改委将会宣布最终的油价调整方案;根据最近一段时间的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变化情况,预计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可能要下调至100元/吨,部分省份地区已经从汽油价格回到五元时代的同时向四元时代靠近了。

中石油上半年巨亏300亿,这么大的坑主要是谁的责任?

根据新闻报道,中石油在2020年上半年,亏损达到了300亿。当然这只是中石油的中下游业务,其他业务都有盈利。不过这个亏损,也是不可忽视的。从社会形势来看的话,主要责任应该是疫情蔓延导致石油需求减少,而需求减少则直接导致油价大幅下跌,让石油产业的中下游出现了问题。从人为来判断的话,应该是有关领导没有做好决策,没能及时止损。

1、疫情的蔓延

2020年最大的问题,就是疫情。很多人认为只要天气一热,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可是现在已经进入秋天,疫情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上半年就不用说了,很多地区上半年连出入小区都要仔细登记检查。人连家门都不想出,更别说是开车出去了。也只有一些公共车辆,才有用到石油的地方。而普通的用户,在上半年对石油的需求,是很低很低的。虽然石油的利用面很广,但大部分还是家用车,用户需求减少直接导致石油无法售出,成品石油过剩。

2、石油价格大跌

无论是什么产品,价格都是根据需求来定的。当一件东西需要的人多,而它的量又是固定的,此时它的价格就会慢慢上涨。可当人们不需要的时候,无论它多么稀有,价格也无法上去。石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疫情导致全世界对石油需求减少,而石油价格只能选择一降再降。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降低,石油的销售业务影响很大,价格低还卖不出去,自然就容易亏本了。

3、人为原因

石油亏损也有人为的原因,当疫情出现的时候,石油的相关工作就应该减缓。如果不减缓的话,肯定会导致产品过剩。好在影响的只是中下游板块,中石油在其他版块的业务,还是赚了几百亿的。而且亏损也是相对性的,实际上并没有说的那么严重。

未来中国石油需求预测

目前的石油需求预测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宏观预测法,是以宏观经济分析预测为基础,研究石油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人口及石油价格等的关系,并根据石油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发展趋势,预测未来石油消费。这类方法包括石油消费弹性系数法、能源消费强度法和人均石油消费法等。另一类是部门分析法,就是分析每一个石油消费部门的石油消费与本部门消耗石油的机具、产品等的相互关系,如汽油消费与汽车保有量的关系、化工产品产量与石油消费量的关系等,根据这种关系预测本部门未来石油消费的增长趋势,所有部门预测值的综合就是全国未来石油消费量。

这两种预测方法各有优缺点。部门预测法的优点是充分应用了各部门对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包括未来产品的市场需求、节能和能源替代等大量技术和经济分析,以及油价和行业技术发展对各部门未来石油需求的影响。这种预测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预测涉及各部门各环节的石油消费预测,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预测的误差都会出现在总体预测中,预测的综合误差就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预测的误差的综合,因此增加了误差的概率;另一方面,这种预测也不能考虑不可预见的对石油需求的影响,特别是对长期预测可能会造成更大误差。宏观预测法是以国民经济发展为依据进行预测,是以国民经济综合数据为基础,消除了部门之间预测可能造成的误差加和,过去曾发生过的不可预见的影响,替代能源、节油技术进步和油价变化的综合影响,适合于长期趋势的预测。

本次的中国石油需求预测是建立在中国和美国石油消费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的宏观预测。设现在的高油价将使中国石油需求明显下降,石油利用效率不断改善;设未来2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强度沿着美国过去20年走过的道路不断改善,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赖显著地降低。在此设下,使用石油消费强度和石油消费弹性系数两种宏观预测方法,取美国1980~2000年的石油消费强度值和石油消费弹性系数作为中国2000~2020年的石油消费强度和石油消费弹性系数进行预测。

(1)根据石油消费强度法预测石油消费量。近20年来,虽然中国石油消费总量逐年增加,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石油消耗却在逐年降低,石油利用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石油消耗从18年的0.6吨/1000 美圆左右下降到了2000年的0.18吨/1000 美圆,在22年里下降了70%。预测随着石油利用效率的提高,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石油消耗也降持续降低。对照美国石油消费强度演化趋势和中国石油消费强度演化趋势发现,目前中国正处于美国1980年的石油消费强度水平,如果将美国的石油消费强度演化趋势整体向后移20年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趋势(图6.26),到2010年中国石油消费强度将降到0.12吨/1000美圆左右,预计比2000年下降33%左右;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强度将降到0.10吨/1000美圆左右,预计比2000年下降44%左右。根据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和石油消费强度演化趋势预测,2010年中国石油需求为3.92亿吨,2020年为5.99亿吨(表6.1)。

利用石油消费弹性系数预测中使用的GDP数据来自国家权威数据,石油消费强度数据借用美国数据,数据可靠性是相当高的。但是,预测的石油消费强度目标是202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强度达到美国2000年的水平,美国目前并不是世界上石油利用效率最好的国家。目前美国的石油消费强度几乎比西欧国家平均高60%左右,更比日本高出1倍以上。如果以西欧国家作为目标,或者以日本作为目标,预测的中国未来石油需求量将大大减少。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强度下降到西欧、甚至日本2020年的水平的可能是存在的,也有可能实现。因为未来节能技术、新能源开发和替代都将更先进、有效。

图6.26 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石油消耗预测

表6.1 中国未来石油需求预测(石油消费强度法预测)

①2005年GDP来自国家统计局,2010年GDP来自《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20年GDP按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2010~2020年间6.50%的增长速度预测。

②GDP以2005年平均8.19汇率折算。

③来自国家统计局简报。

(2)石油消费弹性系数法预测。石油消费弹性系数是石油消费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比值,代表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需的石油消费增长率。这是能源预测中最常见的方法,预测公式如下:

En=E0·(1+Tn·Gn)n

式中,En为第n年石油需求量;E0为起始年石油消费量;Tn为第n年石油消费弹性指数;Gn为第n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石油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石油价格、节油技术进步和其他能源替代水平等因素有关,其中石油价格影响因素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来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就业人员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各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也随之发生变化,石油消费较少的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逐渐增加,石油消费弹性系数随之降低。石油价格的增长导致替代能源发展和节油技术进步,使石油消费下降,石油消费弹性系数随之降低。美国在1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前,世界石油价格较低时,石油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47%,石油消费弹性系数在0.5~1.0 之间。13~18年石油消费出现负增长,石油消费弹性系数为负值。18年以后,美国石油消费重新增长,但石油在美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下降到了40%左右,石油消费弹性系数相应的下降到了0.43左右。自“九五”以来,中国石油消费弹性系数一直处在0.5~1.0之间,2000~2005年,石油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0.71。在经历了2004年的高油价和能源短缺以后,中国加快了替代能源的开发和节油技术进步。根据前面分析,2010年以后中国石油消费增长速度将明显回落。预计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弹性指数依次为0.62,0.55和0.43,相应的石油需求量为3.70,4.36和4.亿吨(表6.2)。

表6.2 中国未来石油需求预测(弹性系数法)

弹性系数预测需要使用基础年石油消费量、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石油消费弹性系数等参数,这些参数由于来源不同差距很大。本次预测用的2005年中国石油消费量3亿吨是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经济增长速度数据也来自国家“十一五”规划,弹性系数取自美国历史数据,这些数据基本上排除了作者的个人因素,预测结果应该更为可信。

石油投资的优势有哪些?

做石油投资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市场需求强劲根据路透测算,预估2012年的石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4.7%至4.9

亿吨。中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研究所所长单卫国并在报告发布会上称,预计

2013年石油需求增长4.8%至5.14亿吨,这一增速将高过去年。根据需求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综合考虑能源发展情况,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料在5.88亿吨,2030年则将达到7.0亿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大国,供给减少的速度快于新的原油注入市场的速度。这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普通常识:如需求上升,价格会随之上升;但是如供应量增加,价格就下跌!当需求不断增加,供应却持续减少时,就预示了价格一定会上升!石油输出国组织认为很强的作为向上调整的主要驱动力在中国的需求。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强劲的GDP推高了较去年同期80万桶的需求。如果中国的经济保持了持续的增长,石油需求应该继续扩大。

二、新兴市场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虽然中国的经济扩张吸引了世界的眼球,但其他几个亚洲市场增长速度同样出色。预计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自2000年第一季度以来,工业生产已加强,海外需求激增。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年率增长速度也是出现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巴西和印度的原油需求也迅速扩大,目前已成为显著增长的新兴市场之一。这些新兴市场对原材料保持旺盛的需求,包括对石油贪得无厌的渴望。由于发达的市场需求仍然不活跃,发展中国家似乎准备好接棒。

三、原油不只是燃料,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石油被视为一种能源,日常生活所需的动力源泉。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原油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作为投资性资产。石油多头认为,石油不仅是燃料,作为另一种资产,在对冲美元进一步疲软具备很强的意义。虽然欧元和新兴市场近期的疲软也对美元需求有所增加,许多投资者仍对美元汇率长期命运表示担忧,仍然对通货膨胀率上扬的影响表示关注。由于石油是一个更受欢迎的避险方式,它不是简单地被汽车使用了。这种“投资状况”可以增加波动,同时也增加了对潜在买家的吸引力,大多数人很可能考虑在石油上开始投资。

四、国际能源署的乐观看法,金融时报2013年12月11日报道,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报告将今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预期上调13万桶至9120万桶,同时预测明年日需求量将较2013年增加120万桶至9240万桶。此次上调的主要原因是经合组织(OECD)中的发达国家对石油需求强劲,超过该组织此前预期。较为强劲的全球经济复苏的期望支持更高的价格预测,特别是在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继续控制全球原油的供应的情况下,原油未来的上升空间可能更大。

五、供应中断阴魂不散。除了传统的供应和需求因素,对石油价格的分析还需要一定的地缘政治风险的考虑。在一些石油丰富的地区时常发生一些不愉快的冲突,其中许多紧张局势加剧也普遍发生在政治上不稳定的地区,这将直接冲击石油价格,因为该地区供应中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近期乌克兰局势动荡就是例子,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在几大重要的石油输出国,影响会更大。这显然很难预测,但重要的是要考虑其带来的影响,这些有可能对石油价格产生影响。谁也不敢保证,这样的将来不会发生,特别是近期地区摩擦次数越来越频繁,其风险明显呈现上升态势。

基于以上原因,原油在不改变其稀缺性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加强对石油的了解,提前布局,早日参与原油产品的投资,规避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风险。建议石油的话,目前是期货类型的投资的比较多。国内现货石油的投资比较少,而且不是很规范,建议谨慎投资,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