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油价暴跌_15年前油价和原油价格
1.2015年国际油价受哪些因素影响
2.请问哪里可以找到70年代至今的国际原油价格表
3.沥青、原油和燃料油期间的套利关系究竟如何?
4.为什么国内成品油价和国际油价不同步?
2015年国际油价受哪些因素影响
2015年油价一路下行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市场供求关系失衡。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导致国际原油市场的需求疲软。欧佩克为了维护其市场份额,自2014年年中起维持较高的产量配额,拒绝通过减产调控国际油价。与此同时,美国页岩油产业发展迅速,美国原油产量和原油储备不断增加,给整个原油市场带来更大利空。
随着价格的下跌,过去一年对国际石油行业而言也充满了艰辛。油价持续走低,迫使各大石油巨头开始“节衣缩食”,投资大幅减少、裁员潮频现,上游开行业的生存压力骤然提升。对于美国页岩油产业而言,受到欧佩克的打压,其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今年10月份,美国页岩油开钻机数已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将近一半,这一趋势在年末仍在持续。
价格战与市场份额
从2014年6月欧佩克部长会议开始,国际原油市场份额大战拉开序幕。随之而来的便是已经持续将近一年半的价格单边下跌。欧佩克为了维持自身的市场份额,打压美国页岩油产业,不惜牺牲自身利益,将产量维持在高位,以压低油价。虽然这一“招数”在外界看来算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自杀式”策略,但在维护市场份额方面,欧佩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美国页岩油产业迅速发展的势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这给了欧佩克一个喘息之机。
目前,欧佩克成员国的原油产量占到全球原油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仍处于主导地位。但近两年非欧佩克产油国特别是美国原油产量的不断增加,使国际原油市场格局正在改变,其特点是欧佩克对国际油价和国际原油市场的主导能力逐渐减弱,市场正在逐步脱离欧佩克对油价的绝对掌控,转而在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之间寻找平衡。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虽然目前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都在为过低的油价“埋单”,但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近两年所取的策略显然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数据显示,2014年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增量基本维持在240万桶/天的水平,但最新的预测显示,明年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产量将开始逐步缩减。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显示,明年美国原油产量也将减少至1240万桶/天左右的水平。
分析指出,明年欧佩克“牺牲价格换份额”的策略将开始逐步见效。但是全球需求增长乏力却是欧佩克无法改变的一个现实。
供需关系平衡难
供需关系始终是决定市场和价格的重要因素。在国际原油市场中,近两年一个平衡的供需关系始终没有出现。这也是导致国际油价在过去一年半中一路下跌的重要原因。供大于求始终主导着国际原油市场。在这种供求关系下,油价除了下跌没有别的选择。
12月,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展望报告指出,2016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将维持在120万桶/天,增速较此前日增130万桶的预测有所放缓。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表示,明年国际油价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
数据显示,欧佩克成员国11月份的产量已经上涨到了3173万桶/天的高位,略高于该组织对外公布的产量上限。明年伊朗将随时回归国际原油市场,这部分产能无疑将给已经失衡的供需天平再添一个沉重的砝码。
2016年充满挑战
近来,一项牵动市场神经的预测来自高盛集团,其公布的报告指出,明年国际油价将有可能跌至20美元/桶。虽然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高盛的预测过于极端,且市场也希望能够在明年迎来油价的缓慢回升,但近两周来市场的表现却大有验证高盛预期之势。欧佩克最后一次部长会议结束后,市场分析人士对明年国际原油市场最普遍的预期是“充满挑战”。
最大的挑战可能莫过于国际社会对伊朗的制裁将逐步取消,伊朗的原油产能将在明年回归国际市场。这部分产能对国际市场的供需平衡是相当大的压力。
另外,美国页岩油产业虽然暂时受到了一定冲击,但相关企业正在通过技术升级努力降低开成本,一部分有实力的页岩油开企业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能够在冲击之下继续发展,随着本轮产业冲击的结束,美国页岩油开中长期仍将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一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剧全球市场供需失衡的局面。
在持续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国际油价明年迅速回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在2016年中,油价可能会触底并开始回稳,年末油价将有可能稳定在60美元左右的区间内,但此前国际油价仍将继续在低位徘徊相当长一段时间。
当然,对于全球经济复苏而言,低油价将会帮助企业有效降低成本,将更多投资用于其他业务领域,从而间接助力经济复苏。对消费者而言,能源开支降低和低油价将会进一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
请问哪里可以找到70年代至今的国际原油价格表
12年原油价格大约为$3.00/桶,但是到了14年,原油价格上涨了四倍之多达到$12.00。中东战争始于13年10月5日叙利亚和埃及对以色列的袭击。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表达了对以色列的支持。因为这个原因,一些阿拉伯出口国对那些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了禁运。阿拉伯国家削减了500万桶/天的产量。其中100桶由其他国家增加的产量所抵消。削减的400万桶/天的产量一直延续到14年3月,代表了世界产量的7%。
如果还有对石油价格控制权从美国转移到OPEC的怀疑,那么在阿拉伯实施了石油禁运后便彻底消除了。原油价格在短短六个月之间上涨了400%,油价对石油供应的敏感程度是显而易见的。
从14年-18年世界原油价格相对变动得比较平缓,价格从$12.21上涨到$13.55/桶。经过通涨调整的原油价格在这段时期保持稳定。
两伊危机:
伊朗和伊拉克危机导致了19-1980新一轮的原油价格上涨。18年11月-19年6月伊朗革命导致了了每天200万-250万桶原油产量的减少。1980年两伊战争直接导致了伊拉克原油生产削减了270万桶/天、伊朗减少了60万桶/天。与这两次相联系,原油价格从18年的$14/桶上涨到1981年的$35/桶。
美国油价控制-失败的政策?
如果不是因为美国在战后的能源政策,这一时期的油价上涨幅度可能会小很多。美国对在国内生产的原油实施价格控制以期减轻13-14期间油价上涨的冲击。一个显然的结果是美国消费者对进口原油比对国内生产的原油多支付48美分。而美国国内的生产商则减少了相应的收入。
政策达到目的了吗?短期内由13-14原油价格高涨所造成的衰退减轻了。然而,它造成了其他影响。如果美国没有实施价格控制,那么国内的勘探和生产会大幅度地提高。并且原油高价将会抑制消费者的需求:汽车将会提高单位油耗的英里数,房子和商业建筑会降低对用油的依靠,工业生产将会提高它们的能源利用率。如果是这样,在19-1980,美国会降低对原油进口的依赖,由两伊战争引起的原油供应的短缺对价格的影响也会大大减轻。
OPEC调控原油价格的失败
OPEC很少能够对价格实施有效控制。经常出现某一OPEC成员国违反协议的情况,而协议的基本要求是执行成员国的生产限额。19-1980,面对不断高涨的原油价格,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不断对其他OPEC成员国提出警告,高油价将抑制对原油的需求。他的警告被当成了耳边风。日益高涨的油价在消费者中导致了若干反应:油绝缘装置在新房子中的应用、旧式房子提高了对油的绝缘、许多工业生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以及汽车提高了单位油耗的英里数。这些因素加上全球经济衰退对需求的影响导致了原油价格的下跌。对OPEC不幸的是,衰退是暂时的,但是当石油价格降低,没有人匆忙地去移除房屋中的绝缘装置、没有人去替换高利用率的装备,许多对原油价格上涨的应对措施都是永久性的。
1986年12月OPEC设置的$18/桶的目标价格马上就在1987年1月被打破了。油价继续保持疲弱。随着1990年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油价曾出现上涨,但是在战争结束后,油价进入了稳定的下降期,直到1994年以通涨调整的油价到达了自13年以来的最低点。
价格循环出现了,随着美国经济的强劲和亚太地区经济的繁荣,从1990-19世界对原油的消费增长了620万桶/天,亚洲几乎增长了30万桶/天,从而推动了原油价格的恢复。
原油价格的上涨因为OPEC对亚洲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冲击的低估和忽视而突然停止。19年12月开始,OPEC逐渐把它们的限额从提高250万桶/天到1998年1月1日的275万桶/天。亚洲经济出现停滞,1998年亚太地区石油消费量自1982年以来首度出现下降。低消费量和OPEC的高产量促使价格呈螺旋型回落。作为回应,4月,OPEC削减了125万桶/天的限额,7月继续削减了133.5万桶/天。然而至1998年12月,价格继续回落。OPEC于1999年4月继续削减171.9万桶/天的限额,才使得价格出现回升。
沥青、原油和燃料油期间的套利关系究竟如何?
本周期货市场最大热点莫过于沥青期货的行情,沥青市场从8月底开始了此轮上涨,时间进入9月沥青期货更是突然发力连续三天放量大涨一度冲至3800,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与原油套利价差迅速拉回至年初高位,炼厂沥青生产装置也终于实现盈利避免了连续亏损的被动局面。然而9月11日随着“环保限产措施上有所放松,或取消限产比例”的传言进一步发酵,黑色系率先大幅下跌,随后前期领涨龙头PTA也出现了大幅下跌,恐慌情绪蔓延到整个市场,沥青期货也从高位深幅回落,那么沥青的上涨行情结束了吗?
在沥青大幅上涨单边操作迎来主升段同时,沥青与上游原油、燃料油之间的价差同样也带来大幅的波动,这期间的套利关系究竟如何呢?
燃料油、沥青生产流程
燃料油生产流程:原油在加工过程中,会先依次产生 “汽油”、煤油、柴油这三种较轻的油,这三种燃烧性能比较高的油统称为燃油,最后剩下的较重的剩余物叫重油。因其广泛用于船舶锅炉燃料、加热炉燃料、冶金炉和其它工业炉燃料等的原因,所以平时主要称其为燃料油。
沥青生产流程:通常原油经常压蒸馏分出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馏分,剩余重油进催化裂化装置再加工提炼之后,余下的残渣符合道路沥青规格时就可以直接生产出沥青产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沥青是重油提练过程中最后剩下的渣滓,可以说是燃料油的一种产品,
从沥青与原油、燃料油的产业链流程来看,其价格传导关系密切。沥青既可以是原油的产品(譬如马瑞油、海洋油等品质偏重的原油都可以作为沥青原料),也可以由燃料油直接加工而来。2015年前未放开地炼原油使用权之前,地炼普遍以加工燃料油为主,多家地炼长期以来就具备生产沥青基础,目前也有多家地方炼厂是上期所沥青期货的交割库。因此从价格逻辑上看沥青作为终端产品与原油、燃料油都具有高度相关性;沥青在原油的加工序列里属于副产品,其价格变动与原油关系虽然不如成品油、汽柴油与原油关系密切,但也同样具有高度相关性。而燃料油本身属于原油加工提出轻油之后的重油,包含沥青成分,其价格与沥青的关系反而更为密切,逻辑上存在与沥青价格相关度更高的可能。
沥青与原油套利分析
1、 沥青与原油长期价格走势具有高度相关性。经测算,上海原油期货SC上市以来与沥青期货价格相关性高达0.93;
2、 价差结构近半年周期看相对稳定0-450之间,数据有限仍需进一步观察。
燃料油与原油套利机会分析
而燃料油作为原油加工提出汽柴煤等轻油组分之后的产物,其价格波动与原油价格直接相关,因此燃料油素来被称为“小原油”。我国7月16日新推出的380船用燃料油期货,因其船用特性,价格变动还受到航运景气度影响。由于380燃料油上市不足2月,但从上市以来运行态势来看,燃料油的价格波动与SC之间相关度还是非常高。如下图所示,二者价格运行节奏一致,幅度略有差异,总体表现运行平稳8月中旬以来燃料油走势略弱于原油,后期燃料油与原油之间将存在较多的套利机会,适合套利交易者长期跟踪。
产业连上下游套利机会分析
尽管沥青已经走出了此轮上涨,也修复了沥青原油的套利价差,但仍不妨碍我们去总结如何把握核心因素以更好的捕捉接下来市场中的套利机会。
首先我们先回溯一下此轮行情启动的过程。早前从跟多家炼厂沟通反馈情况来看沥青装置上半年普遍亏损,沥青涨幅远远落后于上游原油的上涨,这种现象也不仅仅出现在沥青环节,上半年成品油端的汽柴油价格涨幅也均落后于原油的上涨,炼厂没办法只能是降低开工率,调整装置产出,相应地减少沥青产量,这为后期沥青供需结构改变出现市场低库存的情况埋下了诱因,适逢9月进入沥青消费旺季,低库存以及上游马瑞油供应国委内瑞拉供应的稳定性堪忧引爆市场从而形成了沥青期货的一轮爆发。
总结
从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
1、对于同一产业链上各品种的价格因受成本和利润的约束必然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尤其是在原油产业链中与各品种的裂解关系较为稳定,除非出现特殊的历史背景(譬如近年来钢铁产业的供给侧改革赋予了钢厂丰厚利润),其裂解差必然形成相应的价差区间。而沥青原油的套利正是因为裂解差处于持续低位,抑制了炼厂的沥青供应动力,进而后续改善了供需结构,为接下来沥青走强埋下伏笔,而此时原油价格正处于调整阶段,裂解差从低位修复就在预期之中。
2、需求旺季到来,却发现市场上沥青处于低库存状态,而炼厂今年普遍资金链较为紧张,开工率偏低,沥青供应一时又难以及时跟上,进一步加大了市场对供应的紧张情绪。
3、之前委内瑞拉的原油产量持续下滑一直是推升油价的一个重要因素,此时市场意识到委内瑞拉主供中国的马瑞油恰恰是生产沥青的原料,原料缺货进一步放大了市场做多热情。
通过汇总可以发现,像沥青、原油这种产业链套利操作的机会需要有扎实的产业现状做基础,了解了该商品的供需变化后方能把握住这种操作机会,因此对于熟悉本产业的产业客户、专业期现公司和专业机构投资者来说这类套利机会通常是参与期货市场把握的重点机会。而且在基本面的配合下,市场恐慌心理往往让投资者形成非理性行为进而推动市场出现极端行情,在顺势操作的背景下,资金合力往往能够取得超额收益。
为什么国内成品油价和国际油价不同步?
中国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颇为复杂。主要是以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成品油交易价格为基础,参考运杂费、保险费及国内关税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最终形成由发展改革委颁布的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中石油与中石化再在此基准价的基础上上下浮动8%的范围,最终制定出终端的零售价格。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价格机制存在两大弊端:首先是滞后定价。由于此定价机制是和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的成品油而非原油市场价格挂钩,考虑到原油加工成成品油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即使国际原油价格平稳,一般而言国内成品油价格也会滞后于国际油价一个月的时间。
另一个弊端是油价倒挂。所谓油价倒挂,是指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中国原油价格已经与国际市场接轨,而成品油价格仍然受到国家调控,取的是区间定价。即只有当国际成品油价格波动大于一定幅度时,发展改革委才会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这个机制在国际市场油价大幅度波动、国内50%左右的原油依靠进口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原成油价倒挂”现象。
这种定价机制的弊端造成经常发生的一种情况是,发展改革委出于调节通货膨胀的考虑,即使国际成品油价格上涨超过了这一既定区间,国内成品油价格也未必会上调,即使上调,幅度也较小。另一种情况是,当国际成品油价格随着原油价格回落时,出于保护国内炼油企业的目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并不随之回落。这就造成了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及成品油价格相关性较弱的情况。
能源专家、上海科学院研究员沈跃栋认为,由于原油与成品油价格接轨的不对称,不论是生产者还是经销商,往往不看市场而紧盯调价,既不利于产销衔接,也不利于成品油生产经营的正常安排,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行。因此,目前要求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
另一方面,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关系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改革要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必须统筹规划,配套推行。无论取哪一种接轨方式,都要有步骤地出台限制高耗能的约束性政策,如开征燃油税,调整税率,改进税的征收管理办法等。同时还需完善市场,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