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几何C冰雪测试谍照曝光;油价重回5元时代;广汽下调销量目标

2.疫情下的车市:相比产不出来,更糟糕的是卖不出去|汽车产经

3.美联储加息会导致什么

几何C冰雪测试谍照曝光;油价重回5元时代;广汽下调销量目标

3月份油价调整最新消息_预测三月份油价下跌

《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发布,广汽本田多款车型上榜

日前,由J.D.?Power(君迪)、58汽车和优信联合制作的《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20年首期正式发布。

《报告》对轿车、SUV和MPV三大品类的十个车型级别分别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日系品牌车型在各品类的主要细分市场均表现突出,其中,广汽本田旗下多款车型入选细分市场保值率TOP?10且均位于榜单前列。凭借着旗下各车型的优异表现,广汽本田以61.5%的保值率位列厂商保值率榜第一名。

报告显示,虽然2019年七成汽车品牌销量下跌,但保值率排名前五的品牌销量反而逆势上扬;由此可见,在存量市场下,保值率对新车销售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具体车型来看,广汽本田雅阁三年保值率为60.7%,飞度三年保值率为64.2%,两款车型分别位列中型车和小型车保值率榜单第一。

一汽丰田首款纯电SUV奕泽E擎:NEDC续航400KM,最高车速160KM/h

近日,工信部流出了奕泽E擎更多的参数信息。奕泽E擎是基于燃油版奕泽IZOA打造的一款小型纯电动SUV,续航里程也达到了400公里,同市场上其它对手车型相比,该车也具有不错的竞争优势。这也是一汽丰田的首款纯电SUV,定位于小型SUV级别。

从新车申报信息来看,奕泽E擎搭载了系统能量密度为131Wh/kg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容量为54kWh,新车百公里能耗为13.1kWh,NEDC续航里程为400km,最高车速可达160km/h。底盘方面,奕泽IZOA?EV用了和燃油版一样的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悬架结构。

零下30度的极寒考验,几何C冰雪测试谍照曝光

近日,我们收到了一组几何C的冰雪测试谍照投稿。虽然车身经过重度伪装,仍可以看出几何C流畅、灵动的车身线条,以及时下流行的悬浮式车顶设计。据了解,几何C是几何汽车旗下首款纯电SUV,内部代号为GE13。

谍照显示,几何C?用了“一字型”LED大灯设计,尾部造型层次感丰富,在广袤的雪原里十分惹人注目。据投稿人透露,几何C的冰雪测试地点为内蒙古海拉尔,当时室外温度低至零下30℃。几何C能够在极寒条件下畅行无忧,得益于其搭载的ITCS3.0电池智能温控系统。该系统可将电池单体温差控制在±2℃以内,电池在最佳温度下保持高效运行,有效提升车辆的冬季续航能力及安全性。

此前曝光的信息显示,几何C将搭载吉利控股旗下的最新智能网联技术,或将成为全球首款量产无人驾驶纯电SUV。随着几何C的加入,几何汽车也将拥有更全面的产品矩阵。关于几何C更多的消息我们将持续关注。

年产440套总成,奇瑞打造燃料电池新项目

据近日芜湖生态环境局发布的环评公告显示,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报了一个名为“奇瑞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系统开发及产业化”项目。

据上述项目报告显示,奇瑞新能源拟在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建上述项目。奇瑞新能源已购置土地共37464平米,总投资额达到3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氢燃料电池总成440套的“小目标”。

实际上,奇瑞汽车是较早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中国汽车品牌之一。据可考的信息显示,早在2005年时,奇瑞便开始联合同济大学对氢燃料电池进行相关研究;2010年时,以东方之子为基础,奇瑞汽车开发了一辆代号为SQR7000的燃料电池轿车,且成功上榜国家工信部《第210批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而在2016年、2018年及2019年时,奇瑞汽车相继展出了基于艾瑞泽3、艾瑞泽5开发的增程式燃料电池汽车。

国内油价暴跌创12年之最,重回5元时代

3月17日是国内成品油调价的窗口,受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影响,国内汽柴油价格也随之大幅下调,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大单次降幅,汽柴油每吨下调1015元和5元,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每升下调0.80元,95号汽油每升下调0.84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0.83元。

今年的调价窗口总共出现过5次,三次下调,两次搁浅,汽柴油每升总共下调了1.45元和1.52元,汽柴油价格也重新回到了5元时代。北京某加油站负责人表示,目前92号汽油每升6.32元,95号汽油每升6.73元,这次调价以后,价格会回落到2016年的每升五元多。按一般家用汽车油箱50L容量估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少花40元。

索赔1.2亿元,宁德时代起诉塔菲尔侵权

3月17日,媒体报道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起诉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利侵权一案,已由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该案件诉讼标的金额1.2亿元。有媒体透露,由于尚未开庭,专利具体信息目前不便透露,但和防爆阀有关。

据宁德时代介绍,防爆阀主要是为了解决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的排放问题。传统防爆片在气压低于设计值时会提前爆开,缩短电池使用寿命。宁德时代为此研制了自己的防爆阀并申请了专利。

在国家专利局网站上,以宁德时代和防爆阀为关键词能查到相关专利144项。宁德时代认为塔菲尔制造和销售多款电池产品,与宁德时代的设计相同或类似。严重干扰了正常市场秩序,侵犯了宁德时代知识产权。除了1.2亿元赔偿,宁德时代还希望塔菲尔停止制造、销售和许诺销售侵害宁德时代专利权的电池产品。

不考虑削减员工薪金,广汽下调销量目标

3月16日,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广州通过网络发布会表示,由于新型肺炎疫情爆发,导致上月生产停滞,公司将下调今年汽车销量预期目标,由原来增长8%降至增长3%左右;同时强调,集团不会通过减薪渡过难关。

不过在公开表示不会对员工减薪之外,广汽集团也取了系列措施控制成本,包括压缩管理费用,降低出差住宿和交通标准、设计开销等更加务实的举措。同时,在确保员工加班费用的前提下,加班加点生产弥补人员缺乏造成的产能不足,未来员工将加班加点,每周六日工作。

乘联会:2020年Q1零售量同比或下降四成

近日,乘联会发布预测称,2020年第一季度狭义零售或为299万辆,同比下滑约四成左右。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自3月份新型冠状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呈现出一些复苏迹象,预计在4-5月份会逐渐回暖。

据乘联会数据统计,1-2月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仅为1万辆,同比下滑41%,创近几年同期历史新低。其中,1月份零售辆为171万辆,同比下滑21%,2月由于疫情的爆发使得零售量仅为25万辆,同比跌副80%,单月销量不及往年正常一周的销量。

而在3月份,第一周的零售量为12.7万辆,同比下降54%;第二周预计为16.6万辆,同比下降43%;第三周预计为18.7万辆,同比下降38%;第四周预计为55万辆,同比下降30%。整个三月份,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量预计为103万辆,同比下降41%。尽管下降的幅度仍十分明显,但从趋势上能够发现,自3月份第二周开始,零售量周度趋势呈现大幅增长,而同比下滑态势也呈现缩窄迹象。

工信部:推动公共交通领域全面电动化

3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会议,听取行业机构、企业代表对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的意见建议,深入研究分领域、分区域、分车型电动化的目标、方式及政策措施。

装备工业一司表示,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率先实现电动化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拟会同相关部门,组织行业力量开展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行动编制工作,积极推动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等车辆电动化水平提高。

参加此次会议的单位和企业代表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北汽集团、比亚迪汽车以及宁德时代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疫情下的车市:相比产不出来,更糟糕的是卖不出去|汽车产经

“原本挺热闹的车展。”——4月20日,一位汽车从业者在朋友圈感慨。

如果不是最近两天BBA的新车密集发布,大多数汽车人可能都快忘记,原本的4月21日,是北京车展正式开幕的日子。

充满人类对未来出行美好愿景的“高大上”的新车也许可以刷屏,但却无法掩盖在汽车行业最终端从业者们,对于客户加速流失,市场需求萎缩的焦虑。

一位宝马品牌的销售经理对汽车产经说:“坦白来讲,其实终端价格是在走低的,整体市场是供大于求。”

而当我们向他求证,不久之前宝马部分车型上调官方指导价后,在终端反馈如何时,他似乎又有些迫不及待地解释:“其实我们看的都是终端实际成交价的,指导价只是一个参考而已。”言外之意,是这一轮官方调价,其实并未传导至终端市场。

如果说半个月前,还有不少人对车价上涨将从新能源车市场蔓延到燃油车市场抱有预期,那这半个月车市终端的数据,或许彻底打破了这种可能。

乘联会最新发布的4月第二周车市数据显示,乘用车零售18.7万辆,同比下降39%,而前两周日均零售2.5万辆,同比下降35%,终端需求比想象中更差。

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同样显示,3月完成当月任务指标的经销商不足10%,有近50%的经销商仅完成了任务指标的七成。事实上,在3、4月份,很多车企已经放宽或取消了对经销商任务的考核。

当行业还在讨论上海复工复产能否顺利推进的时候,也许另一个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即便复工了,车还卖得出去吗?

一位经销商集团的老总这样回复我们:“很难…”

省略号背后,是一种无奈和对未来预期的不乐观。

NO.1

[?奔驰宝马,涨了个“寂寞”]

“4月份,奔驰、宝马的进店量环比下跌了40%,奥迪跌了60%。”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向汽车产经透露。

尽管在过去两年,新势力和电动车的分流,已经使得豪华品牌受到了不小的挑战,但在疫情过后的车市里,豪华车细分市场一直都是一片欣欣向荣,市场占有率从2019年的大约15%,提升到去年的18%,甚至在一线城市能超过30%。

或许是这种自信,让豪华品牌燃油车率先迈出了涨价的步子。4月2日,奔驰宣布调整多款车型的指导价,涵盖众多进口车型和国产E级、GLC级,少则千元,多则如迈巴赫GLS,最高上涨12.1万元。

随后,宝马也跟进调价,部分车款以恢复和增加配置的名义,调整了官方指导价。

理由无非都是原材料上涨。其实在海外市场,BBA已经完成了一轮涨价,比如宝马在欧洲全系车型涨价3%,奔驰在印度调价3%。

的确,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不仅是电池所需的锂、钴,还包括钢材、芯片,甚至是海运物流成本的上涨。

但和电动车涨价的“一呼百应”不同,燃油车市场似乎无人跟牌。甚至,就连奔驰和宝马本身的涨价,也是“涨了个寂寞”。

宝马品牌的销售经理告诉汽车产经,除去像国产X5L这样的供需紧俏的产品外,大部分车型的价格都有所下降,而终端价格的波动基本也都取决于当下的供需关系。

这位经理还表示:“高端车型的需求其实是下滑的,比如7系、X7等等。” 这些车型原本的购买人群偏向于企业主、生意人,如今疫情对这部分人的收入影响较大,于是购车需求也出现了降级的情况。除此之外,“一些制造业从业者、需要买车的人,也会放弃购车的。”

而我们走访的多位奔驰品牌的销售也同样表示,除去E级因为供应链问题产量下滑导致终端优惠减少外,其他主销车型的优惠幅度其实更大了。

比如C级,不仅官方指导价并未调整,而且终端价格进一步松动,一位销售顾问表示:“更好谈优惠了。”

而普遍官宣涨价的进口车型,尤其是高端车型,其本身终端的成交价就高于原先的指导价,此次官方调价后,实际上也并未推高成交价格,“现在基本上是平价在卖了,甚至还能多送些东西。”

一位销售认为,奔驰的此番涨价其实只是为了迎合总部在全球的涨价要求,实际终端畅销车型的价格都并未变化,甚至他还向我们表达了担心:“好多客户都有点被媒体带节奏了,以为真的涨价了。”

显然,终端需求的疲软让涨价变得有名无实,成本上涨的压力的确存在,但相比亏钱,车企更担心的,是涨价会让原本就敏感的客户进一步流失。

孙少军向我们分享了车fans的另一个调研结果,他说:“不要高估普通用户对于油价的承受力,油价对于豪华车用户的杀伤力甚至要高于普通用户。”

事实似乎也的确如此。由于油价上涨,去年买了宝马5系的车主Sigel向我们表示,他最近有点羡慕开特斯拉Model Y的同事了。

“现在一箱油600来块钱,人家充一次电才几十块钱。就目前这个油价,真的快开不起车了,为啥不买新能源的,我真有点后悔。”而在此之前,他还经常“嘲笑”那个不时需要中午去充电的同事。

“新能源车与大排量豪车之间的对比是非常强烈的,从终端门店已经看到了这种趋势。”据孙少军介绍,4月以来,传统BBA用户卖车置换的数量明显增加,很多人因为用车成本的上涨而转投新能源。

一位小鹏汽车店长印证了这种说法,他说:“来换车的有奥迪Q5、宝马5系的客户,不一定是真还不起了,但压力小一点总是好的。而且5系换3系,客户面子是过不去的,换中端品牌更不好意思,但换小鹏可以。”

原先很多买或正在还的BBA用户,因为收入的剧烈变动转而考虑新势力品牌,“花BBA一半的钱买小鹏,里子有,面子也不跌。卖了BBA再买小鹏,养车压力小很多,很多客户还能倒找一笔钱救急。”

就像宝马销售经理所讲,这一轮车市调整,刚需基本盘仍在,但是疫情带来的衍生影响,会导致刚需用户之外的购车需求萎缩。原先买车,可能现在就放弃购车,原先买豪华车,现在就买个合资车。除去那些真正的富人和经济适用的刚需,车市中层需求受到了很大的挤压。

NO.2

[ 库存不多,进店量却更少?]

如果说,在供求转换之下,奔驰、宝马的这轮涨价略显尴尬。那么其他车企没有跟进,显然也是相同的原因。

甚至与奔驰、宝马相比,一些普通合资品牌的处境可能还要更艰难。

“豪华品牌相对抗风险能力还是强的,比如原来赚30万,现在赚10万,还是有得赚,但前两天去隔壁本田店跟他们聊,他们压力特别大。”,那名宝马销售经理说道。

而按照车fans的统计,在4月初,大众和日产的终端进店量较3月底下降了70%,本田的进店量则下跌了60%。一位二线合资品牌的4S店负责人则告诉我们,他们“也差不多是这个数据”。

当生存已经存在挑战时,涨价和利润,显然已经不再是最紧要的事情。

在奔驰、宝马涨价之初,汽车产经曾向多家合资及自主品牌的营销负责人询问接下来是否有涨价,但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不会”。

“最近的信号很不好,现在很多人都不买车了。”一位自主品牌的营销负责人补充道。

不久前,网络上一条“当代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换手机了”的话题引发了热烈讨论,而在话题下方的评论中,不少人表示“年轻人不仅不愿意换手机了,也不愿意买车了”。

而之所以不愿意买车,“油价太高”、“没钱”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原因。

“本来三月份买车的我,知道油价上涨后果断放弃了。中午和同事闲聊,同事说现在都不敢踩油门,都得靠外力停车。”有网友说道。

而另一位在美容院上班的姑娘小何则是因为疫情导致的收入波动,放弃了原本的购车。“我们这里疫情反反复复,尤其是最近两个月,正常上班的时间不过20天。门店经常开不了门,即使开门也没多少人,收入影响太大了。深思熟虑之后我打算今年先不买车了,疫情期间太多不可能的可能了。”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变化也在侧面反映着购买需求的下降。

从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1-3月,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659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5%。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2020年8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当市场需求下降,终端价格自然也就失去了上涨的有利支撑。汽车产经走访了北京地区的多家4S店,几乎所有的销售人员都表示,优惠政策较之前差别不大,暂时也还没有涨价的。

事实上,在终端市场,销量的压力甚至在呈蔓延之势,即便是过去表现最好的日系品牌,即便是曾经风头无两的新势力。

比如在去年一度没有优惠的<a class="baikekeyl

美联储加息会导致什么

美联储9月份的议息会议进一步强化了其“鹰派”基调,大大超出市场预期。因为加息并没有放缓,位图显示利率还会进一步上升,而且还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的高位。不排除2023年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

事实上,美联储今年频繁加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其国内经济的本质问题。“加息”的手段更像是解渴的“猛药”,也会带来更多的痛苦。美国经济可能在2023年初进入衰退,美国股市和债市距离“市场底部”还很远。

2023年3月前,美国联邦基本利率仍为零,但3月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5月加息50个基点;6月加息75个基点,7月加息75个基点,9月加息75个基点。目前,利率已上调至3%。截至目前,今年以来累计加息300个基点,创下美联储40多年来最快加息纪录。

一、9月议息会议,美联储加强“鹰派”基调,美股三大股指高开低走!

北京时间9月22日周四凌晨2: 00,美联储如期公布9月利率决议,再次加息7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年内第五次加息,也是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已升至3%-3.25%。今年,它已将利率提高了300个基点,创下了美联储40多年来最快的加息纪录。

在美联储宣布加息75个基点后,美联储鲍尔在议息会议后的记者会上表示,他坚定地致力于降低通胀,并承诺将其保持在2%的水平。他还表示,价格稳定是经济的基石。没有价格稳定,经济就无法运行。

与此同时,鲍威尔引用FOMC利率位图分化,称美联储将在2023年加息100-125个基点。但他同时强调,在某个时间点放缓加息步伐将是合适的,加息时间将取决于未来的数据。

鲍威尔表示,无法预测这一过程是否会导致经济衰退,以及衰退会有多严重,这将取决于工资和通胀压力下降的速度,预期是否保持稳定,以及我们能否获得更多的劳动力供应。

随着美联储加息,虽然加息符合市场预期,但美股一度直线上涨翻红。不过,美联储董事长鲍尔在记者会上表示,为了让通胀率回到2%并保持稳定,他将致力于提高利率,并保持在高水平,直到通胀率下降。

根据历史记载,政策不能过早放松。最后一个小时,美股开始全面下跌,最终三大股指均大幅下跌超过1.7%。

截至收盘,Wind行情显示,纳斯达克指数跌幅最大,率先从高位跳水,暴跌1.79%。本周以来,跌幅再次扩大至1.99%。然后是标普。P 500指数下跌1.71%,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略强,下跌1.70%。

在刘清谈到9月21日美国今晚的议息会议之前,市场普遍预期会加息75个基点,也有人说会加息100个基点。今晚涨多少不重要,关键是未来会不会继续大幅加息。美国通货膨胀,市场暴跌!

如果美联储的利率达到4.5%以上,或者可怕的5-6%,就会带来两个最严重的问题:

1.放水(降息)有多爽,收水(加息)有多痛。加息就是把之前放出的水收回来,对经济发展非常不利。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经济将继续下滑,然后进入通缩;

2.其他非美元货币继续贬值,如人民币、欧元和日元,这将加速其d

简单来说,美联储加息意味着美联储提高联邦基本利率。联邦基金利率是美国银行间市场的利率。最重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

这种利率的变化可以敏感地反映银行间的资金余缺。美联储定向调整同业拆借利率,可以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转移到工商企业,从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

大家可以把美联储理解为美国的中央银行,联邦基础利率是指银行向美联储借款的利率。提高美联储的基本利率,意味着银行之间相互的利率更高,银行的利率更高,因此银行存的利率也会更高。

这样,市场上的流动性就会回流到银行,从而减少市场上的流动性。既然加息是为了减少市场上流动的美元数量,那么其原因一定是现在市场上的美元太多了。

为了便于后续理解,这里对美元和美国国债的知识做一个延伸:

2.美元

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成立后,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逐渐取代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11年,时任尼克松宣布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全球货币体系进入主权信用货币时代。

尽管如此,美元仍然是世界第一储备货币,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货币网络,全球贸易结算和国际信贷的40 %- 50%都使用美元。

有了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国可以在货币政策上逍遥法外,把债务增加到对其他国家来说是灾难性的水平。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以来,美国每年都出现贸易逆差。但这只是计算美元‘出口’以外的贸易差额。

为世界提供交换媒体和价值存储是一项利润丰厚的垄断业务。世界贸易每年都在扩大。中国对美元的需求也是如此。每个人都需要它来购买石油和东西,并发行自己的债务。

3.美国国债

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当美元成为储备货币,美国国债也具有了国际公共品属性,美国又是全球经济的领头羊,在国家信用背书下,全球中央银行储蓄美元并投资美债,美债成为全球储蓄的延伸,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因此10年期美债收益率通常被视为无风险收益率,这使得它具备广泛的影响力,也被称为全球资产定价之锚。

1)、全球很多衍生产品都是以十年美债的收益率作为基础产品进行设计的。因此,十年美债收益率的变动会影响到全球资金的流动。 2)、尤其是十年美债的收益率作为抵押以及国家和地方债券的基准利率。收益率持续升高,意味着企业的借贷成本的增加,会影响到美国企业的经验活动。 3)、理论上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常被作为股票资产估值的无风险贴现率,美债利率上行意味着估值要向下降,这也是近期美债收益率上行引发股票市场恐慌的原因之一。

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指标,反映了市场对美国经济基本面,通胀预期和风险偏好的预期,不同时期这三个因子的变动或高度相关或分化发展。

三、美联储加息的原因?

今年美联储的连续加息,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美国现在的通货膨胀太严重了,关于通货膨胀的起因,就要追回到2020年了。

相信大家现在印象还非常深刻,受疫情和油价大跌影响,2020年3月,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美股经历了四次熔断。要知道,美股历史上一共才经历过5次熔断,其中第一次还是在19年。

熔断机制就是当股市跌到一定幅度之后,市场自动停止交易一段时间,可能是几分钟,也可能是全天交易就此终止。主要目的就是,防范恐慌情绪进一步扩散,给市场带来更大的冲击。

随之而来的,美国2020年一季度GDP大跌5%,二季度大跌31.4%,全年-3.5%,创下二战以来的最大跌幅,同时也是2009年之后第一次出现负值。

在此经济状况下,为了活跃市场经济,美联储在2020年3月15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区间降至0-0.25%,基本上就是零利率。这还不算完,更重要的是,3月23日,美联储宣开启无限量、无底线QE。

QE就是量化宽松,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如果说普通的QE是“开闸放水”,那么无限QE就基本可以看做是“凿坝泄洪”了,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这几年美国通货膨胀这么严重了。因为零利率 无限QE,市场中的热钱太多了。

看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主要看一个指数:CPI,这是是衡量消费品价格变化的指标,从消费者的角度衡量价格变化。同时,CPI也是衡量购买趋势和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方法。一般来说,当CPI>3%的增幅时,会被认定有通货膨胀的风险。

今年三月份美国CPI增幅为8.5%,四月份CPI为8.3%,市场本来以为美国高通胀问题迎来拐点,却不料5月份CPI再冲高,达到8.6%,创出1981年以来最高值,令“拐点论”彻底破产。

高通胀率体现在普通民众身上就是物价上涨。尤其在叠加俄乌战争影响之后,由于俄罗斯与乌克兰处于战争状态,西方国家施加了制裁,导致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飙升。

因为石油价格高涨,汽油和能源价格快速上涨,天然气价格上涨了56%。高油价推升了全社会运行成本,运输成本上涨了20%。

同时今年粮食减产,小麦等粮食价格也水涨船高。美国在过去的12个月中,家庭食物指数上升了11.9%,是自19年4月以来最大的12个月涨幅。5月份,家庭食品指数上升了1.4%,这是连续第五次上升超过1.0%。

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使得美国普通人的生活水平降低,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激化。而且相应的,美元的开闸放水,使美元贬值,美国联邦债务也爆发式增长。

根据美国财政部9月9日公布的数据,美国国债正稳步接近31万亿美元,美国未偿公共债务总额中约有24.3万亿美元由公众持有的债务组成,6.6万亿美元为内部持有的债务。

财政部在其上表示,内部持有的资产包括联邦信托基金、循环基金和特别基金,以及联邦融资银行证券。

公众持有的债务包括“非美国联邦机构的任何个人或实体持有的”所有国债。这包括公司、国内个人投资者、地方或州、联邦储备银行、外国投资者、外国和其他实体,公众持有的债务约有三分之一由外国持有人持有。

与最近一年来的高点7.73万亿美元相比,各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债减少了2300亿美元左右,占比降至24.3%。换言之,美国人自己持有的美债总额已攀升至23.4万亿美元的高位,占比75.7%。

2021年12月,美国已经提升过一次债务上限,才将偿债能力延长到2023年初,可以说连续的债务危机也在消耗着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

所以不管是为了缓解通货膨胀,还是维持美元的统治地位,今年的美联储加息都是可以预见的,并且接下来可能会持续加息,直到通胀结束。

我们回顾整场疫情爆发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美联储是如何应对危机的产生的,首先是通过印钞,创造通胀并进一步平衡掉通缩的倾向。因为疫情爆发的过程中美国有相当大的失业人口。

那么随着失业人口的飙升,倘若没有大规模的经济救助以及介入,可想而知美国的经济将提早走向通缩以及滞涨。

美联储通过“大撒币”挺过了最困难的时刻,然而问题在于,大撒币创造了大量的通胀,属于火上浇油,倘若美国承认大撒币创造了这些麻烦的通胀,那么老百姓就会归咎于。

财政性的大规模补助虽然救了实体经济,挽救了疲弱的经济需求,但是同样也助长了疫情下房屋以及股票,甚至是加密货币,比特币等资产价格进一步的泡沫化。

对于美联储来说,他们必须首先把泡沫从经济中逐步去掉,并且让就业率逐步回升,在不伤需求的前提下,复苏经济,并且再次进入宽松的经济环境。

同样的,俄乌战争的爆发,也同样导致了更加深化,剧烈的全球供应链扭曲的问题。全球被迫面对能源以及粮食安全的重大危机。

这也使得当美联储应对全球通胀,束手束_。首先加息是必须的,但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全球经济秩序的稳定性,对于现在的美联储来说,通胀并不是最棘手的问题,如何经济复苏才是,但是显然美联储有点病急乱投医了。

四、美联储加息的影响?

首先大家要明确的是,之所以美联储加息能对我们产生影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美元世界第一储备货币和美国国债世界公共品的霸权地位摆在这里。

1、历次美联储加息造成的后果,基本上都导致了金融危机

第一次是拉美债务危机,主要是拉美国家,如阿根廷贬值70%;第二次的标志件,是广场协议,把日本搞歇菜了;第三次是亚洲金融危机,把东南亚搞了个天翻地覆。第四次,是互联网泡沫,整个纳斯达克市值跌掉了5万亿美元。第五次,次贷危机,第六次,就是现在。

这里举一个栗子。美联储大量放水降息、QE后,因为经济全球化的缘故,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在金融上是开放的状态,美元可以轻松进入他国,一般美元进入他国并不是真实的搞实体经济,而且购买大量他国的股票、短期债券等进行金融薅羊毛。

1987年日本的广场协定短期日币从1:250升值到了1:200就是这样的下场,日元的大规模升值,美元热钱涌入日本推高日本的房价、物价等等,然后又遇到美国加息周期,加息周期为1988.3—1989.5,美联储基准利率从6.5%上调至9.8125%。

那么加息的结果是啥?那肯定是大量的美元回流美联储,那么大量日本的资产被卖出兑换成美元回流到了美国,导致日本股市和楼市崩盘,瞬间经济过热硬着陆,这就是美元潮汐,美元放水进入他国推升资产暴涨,然后美元缩水,逃离他国造成他国外汇大量流失,引发金融危机。

2、对于中国来讲,美国加息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民币贬值,二是资金外流,A股承压。

1)、人民币贬值

这点大家应该很好理解,清流之前讲过估计在7的关口会拉锯一段时间,考虑到美元后续还会有2-3次加息,所以未来半年人民币继续贬值是大概率的。

人民币贬值的原因,清流之前仔细分析过,这里再贴一下:人民币四个月贬值 7.5%,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看待人民币未来走势?

简单讲因为美联储加息之后美元升值。美联储加息和缩表的同时,中国央行在持续降准,释放流动性,对我们第一个直接的影响就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会持续走低。

下图是最近3年来美元兑人民币的走势,曲线上涨表示人民币贬值,下跌表示人民币升值。从今年4月份以来,人民币已经从6.3附近贬值到了接近7:

人民币对美元走弱的背后,是美元指数9月5日拉升站稳110关口,续创20年新高。这次始于3月份的人民币汇率贬值,触发因素就是,美元指数一直持续上涨。

这对普通人而言意味着,持有的美元资产会越来越值钱,人民币资产会相对贬值,贬值会带来的物价上涨,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成本。

当然这里要分情况,比如人民币的贬值会通过美元结算进口的商品上,使消费者需要支出更多人民币。例如通过跨境电商购物,且最终消费是用美元计价,那么消费成本就是增加了。

从6.3到7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年初10万人民币可以购买1.5万多美金的物品,而现在只能购买1.4万多美金的东西,整整少了1000多美金。人民币对美元大概是贬值了8%左右,相反的,持有美金的人这半年多啥也不干就赚了小8%的收益。

尤其是对于生活在国外的留学群体来说,他们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所需要承担的经济压力变得更大。

2)资金外流、A股承压

资本具有逐利性,哪里吃香就去哪里。当美联储加息,美元升值,手握资金的人更愿意到美国去投资,也就是所谓的资金外流。对我们来说是资金外流,但是对美国来说是资金回流。

在外流之前,资金是以资产的形式存在的,比如股票,债券,房地产,实体企业等,所以加息对这些方面都会有有影响。

大家可能会问:接下来A股怎么办?其实压力还是有的,毕竟全球市场是一个整体,但是更重要的是看我们国内的情况。

就像今年5月、6月美联储那两波加息,我们A股其实反而还在上涨趋势中,走了一波独立行情。

原因就是国内降息,流动性始终保持宽松,并且出台了一些列稳增长刺激,以及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高景气凝聚了资金,带动了市场整体情绪。

A股市场仍然面临着内、外部很多不确定性,这个时候资金都相对谨慎,整体大的机会不多,很难有趋势性行情,大家心理上一定要做好准备!

最近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升级,全球市场的行情都不太好,世界变成现在的局面,应该是超出所有人预期的,大家没想到,今年会这样难,市场会这样惨。

回到一年前,谁也不会想到世界会像今天这样发展。《三体》里面有句话,总结的非常准确:

“这个世界是由一连串的巧合组成的。”无数事前无法预料的事,形成了今天的世界。无数事前无法预料的事,也形成了今天的股市。

不由得想起《涛动周期轮》中的一句话:万物皆有周期,万物皆有波动。

波动就是变化,对变化进行观察和总结,就形成了对波动的规律性总结。反过来,这些总结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指导着人们的经济生活。

相关问答:美联储加息是什么意思?美联储缩表又是什么意思?

美联储缩表简单地说就是缩减资产负债表,每个国家、每个企业、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资产负债表。

打个比方,如你有20万存款,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资产,那么你现在的总资产就是20万人民币。如你买一套100万的房子,首付20万,80万,在不考虑利息成本的情况下,你的总资产将会增加到100万。即:总资产(100万)=负债(80万)+所有者权益(20万)。

美联储加息是加速印钱。而缩表,就是在回收多印的钱。通常我们觉得,一般美联储的动作和我们的生活关系不大,而这次,尤其对于楼市,确实有不小的关系。其实美联储的动作,只有一个目的,减少市场中炒作的钱。

无论是老百姓的钱还是企业的钱,都是小钱。因为是自己一块钱一块钱挣出来的,用来炒房,分分钟就花光了,也没有人愿意用自己的钱去炒。

缩表

1、美联储扩表(购债)是金融危机时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现在美国经济变好了,理应退出。

2、美联储连续多年量化宽松使美股走牛,目前美股已经创出了历史新高,但是目前美国的负债率高达300%,这时美联储缩表有利于控制美股上涨的节奏。

3、近期美元指数连续走弱,已经逼近了90点的重要关口,美联储缩表可以减少市场上的美元数量,使美元变贵。

4、美联储多年的扩表已经使美联储资产增加到4.5万亿美元的天量,现在主动降低资产规模有利于为下一次可能来临的金融危机留有更多的应对工具。

5、加息和缩表被称为货币政策的利器,从2015年至今,美联储已经加息了4次,唯独没有缩表,如今缩表算是对紧缩货币政策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