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为什么降油价-巴菲特卖掉中国石油的原因
1.巴菲特投资的中国股票有哪些
2.智者千虑,终有一失
巴菲特投资的中国股票有哪些
1、中国石油:巴菲特在2002年至2003年期间购买了1.3%的中国石油港股,成为第二大股东,并在2007年以4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实现了700%的超额收益。
2、比亚迪:巴菲特在2008年以每股约8港元的价格购买了2.25亿股比亚迪H股,总耗资18亿港元,并在随后的十几年中持续持有,比亚迪的市值已近60亿美元,占伯克希尔的股本比例为8.2%,价值上涨了近25倍。
3、中石油:巴菲特在2003年以每股1.6港元买入中国石油H股,最终持有23.4亿股,成为第二大股东,共计花费4.88亿美元。
4、西方石油:巴菲特在2023年增持了西方石油公司的股票,并继续加仓。
5、康菲石油:巴菲特在低油价时买入康菲石油,并在投资康菲石油时两度“失利”。
6、菲利普66:巴菲特在低油价时买入菲利普66,并在投资康菲石油时两度“失利”。
智者千虑,终有一失
俗话说得好,智者千虑,终有一失。由于人的知识的局限性和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作决策的时候,因为考虑不周全而造成失败的现象并不少见,对于成功的人也是如此。所以,即使失策,也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另外,即使作为一个智者,也不能骄傲自大,必要的慎重可以减少失策的概率。
巴菲特这个名字对于炒股的人而言,如雷贯耳。就是这个被称为“股神”的人,在股市一片混乱,很多公司纷纷陷入水深火热中时,由他指挥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不但没有倒下,反而一笔。据统计,在2007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相比上年利润增长了20%,高达了130多亿美元。
巴菲特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做出了无数个正确的决策,才一步步有了今天的成绩。巴菲特在2002-2003年间共购买了1.3%的中石油股权,当时出价为4.88亿美元。巴菲特说,以此价格计算,当时中石油市值约为370亿美元,而他和搭档查理认为,中石油市值约为1000亿美元。他进而表示,随着国际油价飙升及中石油油气储备增加,其估值应更高一点。当2007年下半年中石油市值升至2750亿美元时,巴菲特和查理认为时机到了,他们果断卖出所有中石油股票,获利40亿美元。
巴菲特卖出中石油股票后,中石油股价仍在呈上涨趋势,很多人在后背议论他这次失算的商业行为,可是事实证明,巴菲特还是走对了一步,因为不久后股市大调整,中石油股价出人意料地下跌,巴菲特还是赢了。
然后,即使巴菲特,这个料事如神的股神,也有失策的时候。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曾如此提到:当年有人建议他以3500万美元购买得克萨斯的KXAS电视台,可惜他没有采纳,失去了一个大好的机会,实在是一个重大失策。
巴菲特回忆道:如果当时听取建议,购买得克萨斯的KXAS电视台,现在它的资产总值就可达8亿美元,而这么多年下来,它带来的利润完全可以达到10亿美元。对于当年的失策,巴菲特只能是遗憾地叹气:“我的大脑早就跑去度假了,根本就没想到通知自己”。
此外,巴菲特最耿耿于怀的一次投资失策,是发生在1993年的一次投资计划。当时他以价值4.33亿美元的伯克希尔股票换股收购了Dexter鞋业公司,因为巴菲特看准这个公司的发展前景,可令人失望的是,Dexter鞋业公司的竞争优势竟然在短短数年就烟消云散,最终不得不以倒闭画上句号。就是这次失策,让伯克希尔公司累计损失了35亿美元。
巴菲特认为,失误总是经常发生的,尽管有了Dexter鞋业公司这个最为深刻的教训,但自己还是无法保证未来肯定不会失策。人不能因为几次失策就对自己的判断力失去信心。失策主要是因为准备不足而引起的,所以在出现决策错误以后,后悔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分析这次失策的原因,尽量在未来的决策中不会再出现同样的错误。
胜败乃兵家常事。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不能因为一次两次的用兵不当,就把以前的功绩全部抹煞。智者尚有一失,更何况我们普通人。
当你因为某些准备不善而出现失策时,不要把自己否定掉。如果没有别人的支持,那么更要给自己支持,对着镜子朝自己露出一个鼓励的笑,有了这次的教训,以后的路将会走得更稳。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谁又会相信你呢?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