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黎恐怖袭击会对原油带来什么影响

2.巴黎为什么车都疯狂了

3.油价与经济的关系?

4.石油美元的产生影响

5.对于法国黄背心运动,大家都有什么看法?

巴黎恐怖袭击会对原油带来什么影响

巴黎油价为什么涨_巴黎气候协定对油价的影响

西方分析人士认为,上周五法国发生的恐怖袭击不会明显改变全球市场大方向,短期内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面临新的下行压力,中期油价可能因地缘政治关系紧张而反弹。

稍早华尔街见闻文章提到,当地时间上周五发生的巴黎恐怖袭击已致132人死亡,这是美国“9·11”以来西方大都会城市死亡人数最多的恐怖主义暴行之一。恐怖袭击使投资者涌入避险资产市场,今日亚洲市场早盘,日元、黄金与美国国债期货大涨,美股期货和澳洲股市下跌,日韩股市大幅低开。

能源业顾问公司Energy Aspects的首席原油分析师Amrita Sen评价,目前市场情绪确实看空,所以可能看到需求受害,油价可能进一步下跌。但如果市场预计,恐怖袭击会导致中东紧张局势升级,那么在短期的抛售之后,中期油价可能迎来反弹。

路透报道指出,巴黎恐怖袭击引起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的担忧,可以预计到,今天全球股市会普遍出现短期抛售,不过很少有分析师预计,巴黎恐怖袭击会对持续影响全球经济、改变全球市场主流方向。

报道还提到,一位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波斯湾地区产油国代表也认为,油价中期可能因为地缘政治关系更加紧张而得到上行支持,当国际社会增加措施打击原油走私和恐怖组织“伊斯兰国”控制的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石油设施时,更会如此。

该代表预计,短期内,油价可能持续面临下行压力。全球市场如何反应取决于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限制措施多严格、持续多久。

去年国际油价跌近50%,今年一度创六年新低,目前还在每桶50美元下方的近六年来低位。

巴黎恐怖袭击发生之后,法国总统奥朗德发表电视讲话称,“伊斯兰国”组织策划了这起法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袭击,誓言将作出反击。奥朗德还宣布法国全国戒严,关闭边境取消赴G20峰会。

《华尔街日报》昨日援引知情人士称,巴黎恐怖袭击中一名袭击者不久前以叙利亚移民身份进入欧洲。在欧洲应对几十年来规模最大的难民危机之际,这暴露出欧洲的安全漏洞。

发生后,波兰宣布,停止执行欧盟的决议, 不再接受难民。波兰方面称:“在巴黎的袭击案发生后,我们看不到任何让人尊重这些难民的政治可能性。”

这个上一些相关的平台网站 上面说的很详细的 一般 汇金 汇通 这些网 名气都还不错的

巴黎为什么车都疯狂了

巴黎为什么车都疯狂了:分类: 社会民生

解析:

骚乱起因

10月27日,法国巴黎北郊克利希苏布瓦镇的两名男孩在躲避警察时不幸触电身亡,该市数百名青少年因此走上街头 *** ,焚烧汽车和垃圾桶,打砸店铺和 *** 机关,并与警方发生冲突。骚乱由此蔓延开来。

骚乱时间表

10月27日,巴黎北郊克利希苏布瓦镇两名非洲裔 *** 少年为躲避警察追捕,慌不择路,跑入一所变电站,触电丧生。该镇数百名青少年走上街头 *** ,与警方发生冲突,随后引发骚乱。

10月28日,骚乱继续,克利希苏布瓦街道多辆汽车遭到焚毁。两天的骚乱造成23名警察受伤,13人被捕。

10月29日,克利希苏布瓦镇数百名居民在市政厅和事发变电站间举行默哀 *** 。

10月30日,警方向克利希苏布瓦镇一座 *** 寺投放催泪弹,骚乱进一步升级。

10月31日,内政部长萨尔科齐到巴黎市郊的阿尔让特耶视察,遭 *** 人群 *** 。

11月1日,骚乱从克利希苏布瓦镇蔓延到欧奈苏布瓦镇,造成该地区30多人受伤。

11月2日,法国总统希拉克首次就骚乱发表讲话,呼吁民众保持冷静。

11月3日,骚乱进入第7天,冲突愈演愈烈。参与骚乱人员向警察和消防人员开枪,焚烧了约40辆汽车、两辆公共汽车、多个垃圾箱和一些巴士站。

法国巴黎骚乱暴露出错综复杂的政治纷争

发生在法国巴黎周边的骚乱3日出现新的不祥之兆,骚乱中有人向警察与消防员开枪。法国人担心,“40个夜晚”的宣言可能成为现实。

骚乱暴露出法国社会在移民与同化政策上的积弊,也带来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

骚乱升级

3日晚上,骚乱中响起了枪声。在巴黎北部的塞纳-圣但尼省,3处骚乱现场传出4声枪响,开枪者的目标是警察与消防员。所幸无人受伤。骚乱升级的苗头还表现在暴力方式与规模的扩大。骚乱参与者已不满足于纵火焚车、烧店、投掷石块。3日早上,两辆连接巴黎与戴高乐机场的通勤列车遭到石头袭击,一条线路被迫中止运行。袭击者威逼列车停下来,并打破了列车车窗,其中一名女性乘客被玻璃划伤。在骚乱破坏最严重地区的欧奈苏布瓦镇,青年们围攻了一所警察局,纵火点着一家雷诺车行、一家超市与当地的体育馆。仅在塞纳-圣但尼省,一周来的骚乱已造成9人受伤,315辆车遭到焚毁。

社会代价

此次骚乱的导火索看起来微不足道。10月27日,巴黎东北郊克利希苏布瓦镇的两名少年在躲避警察追赶时触电身亡。愤怒的当地青年开始纵火发泄不满,骚乱在一周内,迅速蔓延到巴黎周边十多个城镇。一些人把骚乱的扩大归咎于法国内政部长尼古拉·萨尔科奇的“暴言”。骚乱刚起时,这位内政部长声称要用高压水枪“清除”郊区的“乌合之众”。

但更多的人把骚乱归结到两个原因。其一是法国大城市与周边郊区贫富、治安、就业上的强烈落差;其二是法国一直以来寻求的种族、民族、文化同化政策反而加深了对立。这次发生骚乱的巴黎周边地区主要聚居着非洲与 *** 人移民。他们大多居住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房子里。法国 *** 当年为缓和巴黎城区住房压力,在郊区及周边省份集中兴建了大批住宅楼。

高人口密度,移民众多,高失业率,使这些地区逐渐成为贫困、犯罪、、被遗忘者与被损害者的代名词。尤其在 *** 提供的公共住宅区,15岁至25岁青年人的失业率甚至高达40%。

巴黎郊区埃夫里市曼努埃尔·瓦尔斯对德新社记者说:“我们正在为30多年来的社会、地域、种族隔离付出代价。”

政治纷争

欧洲媒体认为,作为法国2007年总统大选的有力候选人,法国内政部长萨尔科奇开始为他的强硬发言付出代价。英国《每日电讯报》说,“清除”郊区“乌合之众”的说法简直是极右翼的口气,“他毁了自己的机会”。

萨尔科奇的最大竞争对手、总理德维尔潘也因为其政策未能消除郊区的被边缘化趋势遭到抨击。

捷克《人民报》说,萨尔科奇与德维尔潘都想利用这次骚乱打击对手,并为自己的总统竞选捞取政治资本,“法国政治家视其为捞分的良机”。

一些欧洲右翼党人则把巴黎的骚乱视为“对欧洲的一个警告”,因为许多欧洲国家面临同样的移民与文化融合、经济差异问题。

冯武勇(新华社特稿)

巴黎骚乱折射欧洲移民政策缺失

虽然法国 *** 取断然措施来平息骚乱,相信骚乱过后社会秩序很快会得到恢复,但如果我们以理性的眼光来深究这场骚乱的缘由,可以说是法国的移民政策和“共和同化”原则激化的结果。

———赵俊杰

肇起于10月27日的法国巴黎郊区骚乱持续至今,引起欧洲国家的高度重视,也折射出西欧国家近年来移民政策的缺失。

虽然法国 *** 取断然措施来平息骚乱,相信骚乱过后社会秩序很快会得到恢复,但如果我们以理性的眼光来深究这场骚乱的缘由,可以说是法国的移民政策和“共和同化”原则激化的结果。

众所周知,法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新一代本土法国人出生比例偏低,为给社会注入新的活力,并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近年来法国 *** 吸纳了一大批北非国家及土耳其移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信仰 *** 教,无论是在宗教信仰、价值观,还是在日常生活习俗方面,都同法兰西民族有明显的差别。新生的法国移民由于缺少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更因为得不到良好的教育,逐渐形成了城市边缘化的“社会弱势群体”。以这次骚乱为例,巴黎北郊的非洲裔移民居住环境恶劣,失业率为巴黎市的两倍以上,贫富悬殊大,犯罪率高,本来新生的一代移民就对法国 *** 的移民政策深为不满,如今,遇到他们的同胞遇害这样的悲剧,自然会产生社会群体发泄不满的骚乱现象。

因此,这场社会骚乱绝非偶然,它充分表明法国 *** 的移民及社会政策存在诸多弊端。

据法国内政部统计,目前在法国类似克利希苏布瓦市这样潜藏社会的敏感郊区多达751个,这类地区人口密度大,移民数量多,就业机会少,贫困和犯罪面广,存在暴力及种族歧视现象。法国 *** 对这类地区虽有一定的政策扶持,但往往把这类地区的移民视为对法国社会体制的一种威胁,特别是法国内政部长萨尔科齐一贯主张“选择性移民”和“清洗”郊区移民群体,他在处理这次骚乱中更发表一些强硬的言词,声称对骚乱者实行“零容忍”,自然引发众怒。

由于法国 *** 推行的移民政策存在诸多问题,加之城郊贫富差别过大,才引发了这场大规模的骚乱。骚乱过后,法国 *** 该认真坐下来想想,为什么“共和同化”原则得不到认可?为什么强硬的移民政策引起社会的反弹?法国社会党发言人对此声称,“对富人区实施安全政策,失去了普通大众。”此话言之有理,法国虽然一贯强调自由、平等、、博爱,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难以做到本土法国人与新生移民的平等,种族歧视及警察暴力现象的确存在,这一点美国也不例外。

痛定思痛,法国当局应以此为戒,高度重视法国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和贫富悬殊问题,而不应收紧移民政策,制造更多的社会不稳定。同样,其他欧洲国家也存在移民社会问题,也当以巴黎骚乱为戒。

□赵俊杰(社科院欧洲所研究员)

油价与经济的关系?

高油价会导致经济增长的降低、引起通货膨胀、带来失业率的增加。

在相关行业中,交通运输业、石油产业链相关行业及化纤行业等受油价波动的影响较为显著,油价的走高或降低将直接影响着这些行业的运营及经济效益。另外,农业、纺织业以及一些替代行业也间接的受到油价波动的影响。

但是,近年来油价一直往下走,世界经济形势并未因此而好转。从中国当前经济形势来看,仍旧面临下行风险。

油价的下降虽然会利好一定产业。当前世界增速放缓,生产需求下降,对原材料的需求下降,导致石油需求量急剧减少,石油需求量减少,石油价格就会下降。

扩展资料

石油经济学:石油经济学是研究石油产业的部门经济学科。在本质上,石油经济学首先是一门经济学科,其次才是关于石油产业活动的学科;前者是石油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后者阐述的是石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国内石油经济学目前还存在诸多困惑与迷茫,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百度百科-石油经济学

石油美元的产生影响

西方经济专家非常关注巨额石油美元将如何在世界经济中进行周转。专家表示,石油美元要么消费掉,要么存起来。如果石油出口国使用石油美元,那它们就会扩大从其他国家的进口,从而维持全球的需求。但是,看来它们不会花费很多钱,而是倾向于保持比石油进口国更高的储蓄率。阿联酋和科威特储蓄率高达GDP的40%。因此,石油消费国收入向产油国的转移,将导致全球总需求的趋缓,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石油出口国将大量石油美元用于储蓄,投资全球资本市场,它们能为石油进口国的经常账户逆差提供资金,事实上等于是借钱让进口国消费高价石油。但这样增加了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会提高资产价格,压低石油进口国的债券收益率,有助于刺激石油进口国的经济活力。经验表明,大量石油美元对石油生产国的经济既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问题在于如何使用和储蓄这些美元。有专家认为,靠石油发横财会延缓产油国的经济改革。当前石油输出国的花费要比过去少,保留大量盈余,用以偿付债务,增持资产。

石油美元出现之后,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为产油国提供了丰富的资金,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它们长期存在的单一经济结构,逐步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第二,使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收支发生了新的不平衡,国际储备力量的对比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比如石油大国俄罗斯由于油价上涨,赚到了更多的石油美元。预计2005年俄石油出口收入大约为900亿美元。截至2005年9月18日,俄不仅提前偿还了欠巴黎俱乐部的巨额外债,而且将黄金和外汇储备提高到了 14.54亿美元。第三,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石油美元投放到国际市场之后,一方面充实了国际信贷力量,满足了许多国家对长、短信贷资金的需要;另一方面又造成大量游资在各国之间流动。时而投资于股票,时而投资于黄金和各国货币,导致股票、黄金和外汇市场更加动荡不定。 美国要惩罚伊朗,军事打击或经济制裁似乎迫在眉睫。但是,伊朗的态度非但没有软化,反而变得更为强硬。除了拒绝停止铀浓缩活动外,伊朗还宣布将于2008年3月20日成立石油,并将以欧元作为石油定价和交易的货币单位。

伊朗想用“石油欧元”取代“石油美元”的决定,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广泛关注。因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与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达成一项“不可动摇”的协议,双方确定把美元作为石油的唯一定价货币,并得到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其他成员国的同意。从那时起,美元与石油紧密挂钩,二者之间被画上了无形的等号,任何想进行石油交易的国家必须要有足够的美元储备。如果“石油欧元”果真在国际石油市场出现,无疑会对“一家独大”的“石油美元”构成挑战。

另一方面,“石油欧元”也绝非天马行空的臆想。这是石油出口国的进口和出口结构所决定的。例如,1998~2002年间,OPEC国家的石油出口中,22.4%出口到了美国,21.1%出口到了欧盟,其中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伊朗出口到欧盟的比例分别比出口到美国的比例高55、和36个百分点,而印度尼西亚、科威特、卡塔尔和阿联酋的石油则主要出口到了日本。与之对应,同期OPEC国家有37.2%的进口来自于欧盟,仅有13.6%的进口来自于美国。既然如此,石油出口国就有更灵活多样地取进出口计价货币,规避货币错配的经济冲动。从长期趋势看,全球石油定价和结算中的美元垄断地位除了对美国有利,对美国以外的各国几乎都未必有利,这决定了石油出口国集团必然存在用符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货币定价和结算的基本战略。因此,除了美国,各国对石油欧元的构想也并不排斥。 类似于金本位,但是不同于金本位的货币时代,黄金作为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任何人都可以向国家造币厂申请将其所有的黄金铸造成金币或将金币溶成金属块。黄金的输入和输出在国与国之间可以自由进行转移。它的权利义务是对等的,欠债还钱是无法逃脱的。唯一就是黄金本身价值波动罢了。

但是石油美元不对称性导致其权利和义务分离,美国制造权利(美元),维护美元信用和威慑力(美元武力),石油生产国提供义务(石油),只要美国的武力仍然可以征服世界,你持有美元就可以兑换任何人的石油。

通过锁定石油,美国人享受欠债填写美元支票的权利,负有维护美元信用和美元武力的义务。

只要世界的原油还在用美元交易,石油本位的美元就不会垮。

一旦美元换石油的权利受到侵害,美国有义务维护美元武力(震慑力)。所以尽管科威特、伊拉克战争让美国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但是凡事挑战石油本位的活动必须严厉打击,所以美国不是无缘无故打击他们。

美元要么因为美国武力不足以保护石油本位失败,要么美元信用不足失败,在实际国际活动中,武力失败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只要有石油本位,美国有集合全球的力量打击任何挑战石油本位的一切活动。

所以美元很难迅速崩盘,最可能是长期风化,美元信用不断挑战大家容忍的极限,但是任何人都没有能力动用全球力量,但是逐渐走弱是可以预期的后果,所有的美元都不会有人对其作最后的偿付义务。美元走完全弱之后,几乎不大可能再出现统治世界的虚信用支票。世元是人们普遍期望的一种构想而已,如何下一步实践,我们拭目以待。 正常关系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净进口国,石油价格上涨无疑会给美国的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并导致美元实际汇率的波动。从历史情况来看,历次石油危机都造成了美国经济的衰退,并且是导致美元实际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但是对美元实际汇率走势的分析将不同于前述对一般石油进口国的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国际石油交易都是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油价的上涨意味着对美元支付需求的上升,因而美元仍有可能继续保持强势货币的地位,从而使分析变得复杂。

学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均表明石油价格的波动是导致美元实际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概括而言,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对美元名义汇率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美元实际汇率水平的波动。

首先,油价的上涨会全面提高生产资料成本和生活成本,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水平的上升,而通货膨胀又会提高名义货币需求从而导致国内信贷需求水平的上升,进而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美国。国外资本的流入将导致美元汇率的上升。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货币政策又常常会加强美元的升值过程,联储往往在石油价格上升的初期取提高利率等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这样利率水平的升高会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流入从而导致美元名义汇率的上升。

其次,油价的上涨使得石油输出国的贸易出现盈余,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增加,产生所谓的”石油美元”,这些石油美元出于逐利的需要会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大量购买美元资产,进而导致美元名义汇率的上升。

第三,油价的持续上升会导致世界经济的衰退,使得石油进口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不确定性,因而这些国家纷纷提高他们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比率来维持汇率的稳定,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对美元的需求,导致美元名义汇率的上升。在上述三方面影响机制的综合作用下,美元在面临石油价格上涨时出现名义汇率水平上升的情况。在名义汇率上升的情况下,实际汇率水平的变化取决于美国国内的物价水平与国外价格水平之比。由于美国的石油消耗比其他国家要大,因此油价上涨对美国一般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要比其他国家大。这样相对物价水平的上升与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化方向一致,因而在油价上涨时,美元的实际汇率水平将会上升。

当因为需求或者政治因素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时,由于高度依赖进口原油的美国经济会出现衰退。为了保护国内利益,作为世界货币,美金可以透过贬值促进出口以刺激国内经济增长。但专业的投资者为了避免美金贬值所带来的损失,会选择在期货市场上买进大宗商品,如原油,黄金或者农产品以抵消货币贬值所带来的价值损失。而这种投机又会进一步推高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而过高的期货原油价格又会加剧生产者的忧虑并进一步打压美国经济,造成投资者预期降低和经济环境恶化,反映在股市上就是股市下跌。而下跌的股市又会进一步加剧恶性循环,资金逃离,推高期货,最终导致通胀。为了避免这种恶性循环,各国央行往往要取行动已控制货币的供应来避免货币汇率过分波动。

非正常关系--美元走弱反向推高油价

美国经济下滑,用油减少,需求减少,油价下跌。但是另一方面,美国经济下滑,美元贬值,石油以美元计价,所以,美元跌,油价涨。

分析人士认为,油价涨势主要因美元走弱,而非供求关系变化。截至10月13日北京时间19:00,纽约商业(NYMEX)原油期货主力11月合约报82.62美元/桶,上涨0.95美元,涨幅为0.66%;伦敦布伦特(IPE)原油期货11月合约报84.30美元/桶,上涨0.78美元/桶。

美元持续贬值是幕后推动力量。分析人士认为,受益于美元走弱,大宗商品作为替代投资品的吸引力逐渐增加,国际油价与美元也越发明显地呈现负相关走势。

(拓展)

作为一种世界货币,美元的升值与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市场经济,即由货币的供应和需求所决定;而原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没有其它有效能源可以替代。那么,美元和石油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如果有的话,又是何种因素在潜意识地作出主导呢?

美元与原油关系的由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随着法国、德国、英国在战争中受到重创而走向崩溃的边缘。而与其相提并论的美国不仅毫发无伤,还在此次战争中受益匪浅。在布雷顿?林体系会议上,他以“雄霸天下”的姿态独裁地将传统抵御通货膨胀的贵金属——黄金的价格固定在了每盎司35美元,从而掌握了世界贸易体系。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经济危机的蔓延,美元开始大幅度地贬值,而美国在出现贸易赤字的时候却无法履行此前会议上的承诺——兑换黄金的业务。但各国和主要银行之间还是将黄金的结算货币定位在美元身上,这使得美元汇率与黄金价格的走势出现了负相关性——作为各国外汇储备的美元一旦贬值,就会使得各国抛出美元换回具有保值性的黄金,从而使得金价上扬。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汇率终于无法再实施下去了。15年,“以自我为中心”的美国又寻觅到了符合自己利益的关系——与原油挂钩,于是与欧佩克(包括伊拉克、伊朗、沙特、委内瑞拉等原油出口大国)进行多次磋商,终于达成了只以美元进行原油贸易的协定。也就是说,美元成了国际原油计价和结算的货币,原油价格的上涨会增加市场对美元的支付需求,从而使得美国的名义汇率上升。而与此同时,美国也同样是世界上的原油消耗大国,所以,美元的实际汇率也会跟着上涨。这就使得市场上产生了以下情况:买入美元→买原油→原油支付需求增加→汇率上扬。这本是一件利好美元的事情,可物极必反,事实上,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却为美元汇率的上涨带来了压力,即原油价格上涨→各行各业的运营成本增加→其它商品价格上涨→居民的消费成本加大→尽量减少消费需求→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美国经济呈现放缓乃至衰退迹象→汇率下降→美元贬值。

而美元的贬值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美国的出口以及刺激市场的投资活动,但却降低了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生产国增产来抑制油价的意愿,并带高油价,即美元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下挫→原油生产国减少产量(市场需求不曾降低)→原油供不应求→油价上涨→刺激市场的投机活动→推高油价→美元汇率走强。为此,美元与原油的关系在不经意间开始了类似“跷跷板”似的负相关征程。

如今的美元与原油

对比以上欧元/美元与原油价格的走势图,我们可以发现:2008年2月初,原油价格和欧元/美元汇价双双出现下跌的行情;此后,当原油开始形成多头,且全力上冲的时候,欧元/美元也不甘落后,均线系统呈多头排列,汇价持续了一个多月的上扬行情;直至近4月份的时候,原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整理过程,而无独有偶,欧元/美元的汇率也跟着进入了休整期;但当原油整装待发、一飞冲天的时候,欧元/美元的汇率也开始蓄势前行,创下新高。一波又一波,一浪又一浪,原油价格和欧元/美元的汇率总是处在“如影随形”的状态中。

7月中旬,在原油价格冲高的带动下,美元的汇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而“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公司的巨额亏损,又给了深受伤害的美国经济重重一击,美元也再次沦落于被大幅抛售的境地。正当市场猜测美国经济是否能够“绝处逢生”之时,原油价格的冲高回落让美元汇率再次回归原有区间,兑欧元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斗,直至笔者截稿为止,这场战斗仍未分胜负。看来,在油价这匹“野马”还未脱缰之前,美元反弹或许还存在一线生机。 纵观当前的美元和原油,两者之间“此起彼伏”的关系已经相对固定,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原油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而与之相生相克的美元,是否会随着“对手”的消失而长居跷跷板的底座或是高峰?同样,如果美元持续贬值,使得原油生产商们不再受制于与美国的协议,取以欧元等货币来对原油进行计价的话,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将很可能被其它货币取代。为此,美元要想继续被万人所躬,就必须取有效措施,一方面让低迷的美国经济重振雄风,再展辉煌;另一方面,美国必须明白“先知先觉”的道理,在原油并未真正消耗殆尽之时,寻觅一种新的来取而代之,就像15年原油代替黄金那样。

对于法国黄背心运动,大家都有什么看法?

2018年11月24日,法国人民为了抗议法国调高燃油税,法国人民(也叫示威者)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放火并占据主干道。此后,由这群身着“黄背心”的示威者所引发的示威活动愈演愈烈。

穿黄背心的法国人示威者

原来是一群身着“黄背心”法国人民示威者,在抗议调高燃油税。事情很简单,过程也不复杂,就是处理起来很麻烦!

直到今日是愈发不可收拾,目前有12.5万法国人民示威者上街,跟之前几次一样,都演变成。法国内政部部长卡斯塔内表示,首都巴黎局势很危险。上周六的示威中,有1723人被捕,全国多处的冲突导致135人受伤,包括多名警员。看来示威者破坏力很厉害啊.....

示威开始蔓延到比利时与荷兰,日前比利时及荷兰已有为数不少的示威者上街,表达对施政的不满。比利时示威者要求2019年的大选提前举行以及抗议生活动本上升,甚至有示威者要求首相米歇尔辞职。

如今看小小的一个运动,影响确实有点出乎意料啊!一直以来法国在小编心中是烂漫、奢侈的国家。查查历史看看法国,其实你会发现法国这个国家真的很神奇、很的。

混乱的巴黎街头

比如,早在1789年就爆发了法国大革命,结束了1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开始了资本主义确立和发展时期。

再比如,一群法国人民在1871年3月18日到5月28日期间短暂地统治巴黎的,也叫巴黎公社,被人认为是社会主义的早期实验;更有被认为标志当代世界政治左翼运动崛起光辉起始里程碑,影响广大深远。马克思认为它是对他的共产主义理论的一个有力证明。

再到后来二战时,被德国进攻短短几个月,就举国投降,要知道德国跟法国是有世仇的。一战的时候,德国被法国整的快亲妈都不认识了!

这次的法国黄背心运动,虽说是为了燃油税发生的冲突,但是内在的东西,估计也很多。前不久,法国想联合欧洲各国组建欧洲军队,目的不言而喻想摆脱老美的束缚。也许在老美的心中,一个团结的欧洲不是好欧洲吧!这次的黄背心运动,肯定影响很坏,搞得不好又是一个阿拉伯之春,在此祝福欧洲各国人民,折腾多了不是好事!但是小编认为一个统一和平的中国是每个中国人的心声。。。。来自于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