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大跌对国内市场冲击_国际油价亏损怎么处理
1.紧急通知!国际油价再次暴跌,会有哪些影响?
2.两桶油和铁路公司每年巨额亏损,为什么不会倒闭?
3.石油暴跌,对汽车行业有哪些影响?
4.国际油价下跌对中国石油企业的影响
紧急通知!国际油价再次暴跌,会有哪些影响?
国际油价6月30日下跌。纽约商品8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4.02美元,收于每桶105.76美元,跌幅为3.66%;8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45美元,收于每桶114.81美元,跌幅为1.25%。
油价下跌对于普通民众与一般的企业来说,当然是好事了首先,对于有车一族来说,油价下跌当然是好事,截至到2018年6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3.19亿辆。中国目前企业所消耗能源巨大,油价的波动于民众也息息相关的,油价下降意味着燃油费支出减少,间接的减少了生活成本,可以略为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对于能源消耗型企业来说,油价下跌也是好事,目前中国经济中大部分行业属于能源消耗型的行业,所以当油价下跌时,意味着公司的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了公司的利润率。
第三。可以有效减少外汇损失,中国目前的原油进口量占总需求量的七成左右,对国外依存度高,如果过高的油价会导致外汇大量流失,使得国际贸易收支可能会产生失衡。
第四,当油价下跌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好处,由于油价下跌,普通民众生活成本降低,资金比以往充裕了许多,间接又可以带动消费、旅游等,可以提高普通人的生活质量。
油价下跌也是有着不好的地方首先,比如存在债务违约风险的产油国委内瑞拉,只要油价剧烈下跌并长时间维持在那里,该国未来可能还不得起债务,将会导致债务违约,委内瑞拉所欠中国的几百亿美元就会产生违约。
第二,对于国内一些原油开企业来说就是坏事了,油价下跌就代表了其主营业务收入的减少,油价下跌对于石油开企业来说就是意味着利润率的减少。
总结短期的油价下跌或者上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但是长期的一直上涨和下跌就不会是好事,产油国利润减少,造成持续的亏损,发达国家利益受损,就出现经济动荡。特别是美国控制的原油价格,不可能让石油价格一直跌下去,小幅度跌落之后肯定会迎来一波涨价潮。
两桶油和铁路公司每年巨额亏损,为什么不会倒闭?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必须要先知道,两桶油和铁路公司都属于央企,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为何有的央企,每年巨额亏损,但是却不会倒闭。
要回答为何央企每年巨额亏损,却不会倒闭,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央企。
从央企的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央企对于我们国家,已经不只是一个企业那么简单了,而是国家机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对于一部分央企,在国家 社会 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较为特殊,这些中央企业归院直属管理,属于正部级。
而两桶油和铁路公司就是属于那些在国家 社会 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较为特殊的央企。因此,对于它们的巨额亏损,是不能按照一般企业那样简单分析的。至于它们为何不会倒闭,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两桶油和铁路公司均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因此,它们的“幕后老板”实际上就是我们国家,所以,想要这些公司破产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们的背后是我们强大的祖国。
2、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为何两桶油和铁路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就会发现,如果只是作为企业,原本它们是不会有如此巨大的亏损的。因为一个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但是两桶油和铁路公司除了正常营业赚取利润以外,还要承担很大的 社会 责任以及保证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例如,两桶油和铁路公司都拥有着数以百万计的员工,并且还有不计其数的下游企业,因此,它们对于我国的就业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再如,两桶油除了支持民生以外,还担负着国家能源安全的任务,如开发我们自己的油田,虽然当像现在这样油价暴跌时是也许开发成本是远远高于国际油价的,但是即使巨额亏损,也不能放弃。因为如果我们的能源完全依赖进口,那么我们将无法掌控自己的能源安全。
而铁路公司则是为了祖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何我国的铁路事业能够发展的如此迅速,特别是我国的高铁里程能够在短时间内跃居世界第一,铁路公司功不可没。在其他国家,你根本无法想象,会有一个企业不计成本的将高铁在几年内铺设大中国的各个角落,然后中国人民能够感受到高铁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并且促进了我们的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在中国,如两桶油和铁路公司这样的央企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的。而我们能够在中国享受国家经济发展而带来的巨大也与它们密切相关。因此,即使它们连年亏损,国家和为了国家安全和 社会 稳定以及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都不会让它们倒闭,而且,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离不开这些央企。而拥有这些不为盈利,而是为了国家和人们而亏损的企业,正是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经济模式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吧。
国企,全民所有制企业,有国家兜底支撑,不会倒,也不能倒。国企承担国家战略,不是只有盈利没有亏钱,如果一亏钱就让他们倒下,以后还能依靠谁呢,大型国企背后是就业,平抑物价,稳定国家战略,不是随便放弃,也不能放弃。华为,民企,民族企业,代表国家高 科技 企业,国家也在支持。
他们都是特大型国企,央企,中石油 中石化都倒闭了,现在的油能这么便宜吗?私营油价得多贵?要是国家铁路倒闭了,物流运价能这么低吗?火车票几十年不涨价!公益性!
我们所说的两桶油一般是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石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石油)。
铁路公司是指: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两桶油和中铁公司基本情况。
中石化:成立于1998年7月,前身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是国有大型公司。注册资本2316亿,总部设在北京。
中石油:成立于1999年11月,是中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最大油气生产和销售商,国营特大型企业,注册资本1830亿。总部设在北京。
中铁:成立于2019年6月,前身是“中国铁路总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17395亿元。总部设在北京。
可见,两桶油和中铁都是国有大型企业,中央直属企业,国家代表全民持有。
其次,做为央企,常年亏损的情况下,国家必然会做一定程度的扶持,来保证企业正常运转。补贴是最经常的扶持方式。
那么,我们来看下两桶油2003-2017年的补贴情况。
从2003年—2017年,中石油获得补贴超过759亿,中石化获得补贴超过985亿。
另外,暂时未获得中铁每年接受的补贴金额数据,不过预测为100亿左右/年。
可见,中央每年会根据企业的运营情况,在亏损的情况下进行补贴,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
最后,我们来说下作为央企的 社会 责任。
不管是两桶油还是中铁,都承担着维护 社会 经济稳定的责任。比如,在国际油价上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两桶油依旧要按照规定价格售油,不得涨价。在过年过节、铁路运力紧张的情况下,中铁也不得涨价,必须保证民众的出行费用合理。
综上所述,两桶油和铁路公司作为央企,承担着一定的 社会 责任,国家会根据企业实际运营情况进行干预,在亏损的情况下进行财政补贴。所以,即使每年巨额亏损也不会倒闭。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得上你。
我是 @麦兜de志愿 ,每天分享 财经 知识。
他们都是栋梁针对题主说的两桶油和铁路公司每年巨额亏损,为什么不会倒闭?的问题,他们都是国家的栋梁企业,涉及到国家安全的问题,就是哭着也要坚持做下去的。
核心产业
因为两桶油和铁路系统,是属于国家的核心业务,所以都是由国家企业掌控。这样当遭遇市场波动或者各种外界压力的时候,他们还是会按照国家的统筹安排进行正常工作。也就可以维护市场和运力的稳定安全。
国家安全
如果他们亏损,就让民营介入的话。毕竟民营都是以效益优先,不赚钱的事肯定不干。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国际油价波动较大,民营的话肯定水涨船高,最后受累的是我们加油者。铁路系统更是,如果是民营的话,他们不赚钱的线路肯定不开通。那么很多地方的人出行就很麻烦了。
最后总结:
两桶油和铁路系统,虽然亏损,但是国家为了大家的能够平稳生活,只能花钱让他们继续维持运行,确保大家少吃亏,多受益。
两个原因,
1,这些是国企,有国家担保,银行不会去催款。
2,造成他们亏损的原因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并且这些投资期限长,建成前,不会有任何产出。
三家企业,都是国家运行所必须的,同时,这些企业的投资项目都是极其耗钱的。高铁建设,投资万亿计,但是带动的沿线周边经济增长不可估量,带动给高铁建设提供物料的相关企业经济收益也是不可估量的。油气勘探,油井建设,输油管道建设 ,油气储备设施的建设,这些代表什么不用我说吧!还有很多的根本不会有收益的建设,这些建设直接影响国家安全,影响人民生活,但是投资的收益可能永远收不回来,这种投资谁愿意去?谁有能力去?只有央企,只有国家层面不计成本,不计回报的投资,才有这个能力。
中石油为什么亏损不知道。铁路本身就是半公益性质的,是要兼顾国计民生的,不可能像医院一样去谋取暴利,亏损实属正常。
有国家扶持啊,而且这个关乎国计民生,必须国家出面,由于基础投资大,会出现亏损,随着市场化不断完善,相信未来会改善的
不管是石油还是铁路都是国家经济大动脉,虽然表面上看都是有亏损,但存在的问题都涉及民生民用。所以不论在国家战略上看,还是稳定经济上看,石油和铁路保持持续性发展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铁路的建设,更是国家基础建设之一,是快速保证老百姓出行和货物运输的首要条件。
这些是国家战略物资和基础建设工程,不以盈利为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及各市场主体服务,降低成本,是经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油暴跌,对汽车行业有哪些影响?
低油价对消费者的利好是暂时,伤害却是长期的。
成品油价格终于进入了「5元时代」,上一次国际油价滑落到30美元以下还是在2016年,美国大力发展的页岩气有了巨大实质性进展,沙特为了打击美国页岩气立即增加产能,将油价控制在60美元左右,而这一价格被认为是页岩气开发成本价。
2020年,时隔四年,全球经济增速减缓,这回是沙特、俄罗斯两大产油国希望达成协议共同减产以便维持石油价格,但显然面对来势汹汹的低迷经济,俄罗斯拒绝了这一提议,于是沙特再次动用石油武器,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石油价格战。
正常来说,石油暴跌让我们用更低的价格享受成品油,是所有老百姓乐此不疲见到的景象。可,石油暴跌的背后,却对你我、汽车行业造成难以磨灭的负面影响,到底是哪些影响呢?
经济危机下,石油常年维持低位
如果担心石油暴跌只是昙花一现,倒大可以放心,以沙特和俄罗斯目前不断紧张的局势,两国在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价格战,因此在沙特、俄罗斯谈判崩盘之后,两国相继提高产量。石油供需开始由全球平衡转向抢占市场份额。
对此,沙特以25美元/桶的价格向欧洲、亚洲那些使用俄罗斯原油的国家提供低廉优质的原油。俄罗斯不甘示弱,日前表态,俄罗斯能够承受石油价格在6到10年内维持在25美元至30美元的水平,同时可以承受极限价位15美元/桶。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减速,沙特和俄罗斯国内纷纷陷入危机。沙特等欧佩克国家经济滞涨,经济社会矛盾增多,而俄罗斯经济“发展不佳”,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说俄罗斯今年预算将会出现赤字,加上疫情影响,经济减速已经严重影响了航空运输、旅游业、小企业在内的经济部门,包括汽车在内的大宗商品的购买正在减少。
两个国家都希望通过抢占石油份额获得更多收入,取得更高的政治地位。即便不以沙特、俄罗斯两国争斗为依据,按照往年经济低迷时石油价格走势,石油也终将在短时间内维持低位。
在疫情影响下,人们对于因疫情导致的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周期的担忧加大,而一旦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原油的需求量首先会锐减,而这也会导致石油价格出现一波连续下跌。对比2008年经济危机,全球石油价格维持在低位超过一年,接近两年,也就是说这个短时间至少也会超过一年。
如此低廉的石油价格,却对消费者并非利好,对汽车行业更是弊大于利,又是怎么回事呢?
打击新能源汽车产业
油价逐渐走低,会让人们在购买新车时不再过于关注燃油经济性,一旦这种情况发生,SUV等经济性并不占优的车型销量会得到提升。根据密歇根大学交通运输研究所(UMTRI)的数据,2018年,原油价格下跌时,美国新车的平均燃油经济性下降了0.2英里/加仑,达到25英里/加仑。
从具体产品销量上看,新车销量下降了5%,但轻型卡车和SUV的销量分别上升了5.8%和2.2%。总的来说,自从UMTRI在2007年开始研究平均燃油经济性以来,这个数字已经上涨了4.9英里/加仑。
在油价走低的趋势中,我们不应该只关注人们不在意经济性,同时更应该在意SUV销量上升是新车销量下滑5%的前提下,也就意味着油价走低,全球经济引擎对石油的依赖减弱,经济减速,消费欲望被打压,赚钱更加困难。
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油价上涨,新能源汽车优势增加,油价降低,新能源汽车优势不再,也就导致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下降。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之间的定位,在支出成本面前,片刻土崩瓦解。
以目前92#汽油5.5元/L为例,加注一箱40L的马自达3昂克赛拉,可以行使500公里,总成本200元,而一款行驶50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80度电版本,快充电价普遍在1.3元左右,则每次充电为100元。两者支出差距正在缩减,同时由于传统燃油车售价带来的优势,新能源车辆优势减弱。
5.5元,实际是两桶油成品油最低价。国家对于成品油售价的管控是在国际油价30美元~130美元区间浮动时,油价跟随国际油价调整而调整,一旦低于30美元,则成品油价不调整。对此,面对低廉的国际油价以及两桶油成品油的供给,许多民营加油站会倾向选择购买海外走私原油,从而提供更加低廉的汽油,更降低了消费者支出成本。
实际上,石油暴跌直接扭转了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逻辑,虽然中国推广新能源汽车主要希望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增加煤炭的利用(因为中国是个富煤少油的国家),但在低廉的石油面前,国内的煤化工企业基本上陷入全面亏损,整个行业的发展也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能源结构改革始终不能建立起强逻辑。
如果对消费者来说,油价走低只是不会选择新能源汽车,但对国家来说,意味着国家在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上的无所适从。
中国曾希望在2020年施行对传统燃油车二氧化碳排放要求,尽量提高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的销售比例。在此之前,不断对新能源汽车提供补贴,以帮助新能源汽车取得价格上的优势。
正当逐渐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时,国际原油暴跌,新能源汽车直接丧失了原本价格和使用成本上的优势,也就是说低油价正在考验是否继续针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维持新能源的顺利推进,否则将前功尽弃。
事实上,中国目前的经济现状,疫情对中国消费欲望打击严重,人们消费理念趋于保守,对汽车大宗消费是持鼓励态度的,无论汽油车和新能源车都不会加以限制,也就是说低油价使中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受到了阻碍。
对来说,继续补贴新能源汽车就是增加财政压力,而另一方面石油暴跌,短时间内中国将难以真正享受到国际低油价的红利。2014年,中国开始启动战略石油储备,分别在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4个地方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以保证国际能源署(IEA)建议的一国石油战略储备不低于90天消耗量。
作为主要依赖石油进口的中国,其自2005年以来,石油进口量不断攀高,并且在2019年创下新高,而相比之下美国由于大力发展页岩气,降低了对石油依赖,于是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中国高价战略储备的石油,在面对低油价时该如何处理?
也就是说如今我们正在享受的成品油低价,正是建立在以往高油价时买入的大量石油,随着油价大幅下跌,从会计处理的角度来看,这些高价买入的石油面临着巨大的存货跌价损失,这种资产减值带来的杀伤力可能会远超预期。
根据澎湃新闻《中国84艘巨轮赴海湾抄底原油?抢购可以有,但这是条新闻》的报道,虽然中国有抢购低价油的动力,但商业库存处于高位,增量空间有限,而目前用的方法是要求VLCC(一种大型油轮)减缓航行速度,成为中国储油的「浮仓」。
油价虽低,却没有更多地方可以存储,中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享受低油价的。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油价走低,意味着经济引擎动能不足,各国都会减少石油进口量,所以低油价往往预示着经济低迷,消费者除了享受到低油价之外,也要经受赚钱更辛苦的煎熬。
打击替代能源产业
过低的石油价格是不健康的,过低的石油价格会鼓励石油过度消费,同时会打击国内油企业。沙特油品质量较高,购成本较低,如果不加价格管制无限制涌入中国,中国本土石油企业会面临竞争压力,甚至倒闭。中石化旗下,胜利油田就曾经关闭4个油田,以减少低油价带来的损失。
这是全球石油巨头常用的招数。
2014年国际油价暴跌,一定程度上就只针对美国页岩油革命。页岩油的实质性进步打击了传统产油国利益,为此,沙特为代表的OPEC破釜沉舟,在油价暴跌之际坚持不减产,成为油价暴跌的第二轮推手,使国际油价在2015年初迅速跌破60美元这一美国页岩油的成本线。美国的页岩油产区开始陷入亏损,随着油价持续下降,很多页岩油公司将被淘汰出局。当国际油价跌破30美元,美国开工的页岩油钻井平台数量急剧减少,资料显示,美国开工原油钻井平台数比一年前下降了64%。
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原油价格如果长期低位运行,对于中国经济的一大冲击在于,国内的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开发将遭受重挫,能源结构转型将会更加遥遥无期。
按照中国的能源消费,2020年非化石能源(水电、风电、核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等)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到2030年达到20%左右。2018年,我国非化石能源的消费占比达到了14.3%,当这一切循序渐进推动时,石油暴跌显然构成了极大挑战。
油价长期低迷,很多替代能源产业可能就会因为持续亏损而慢慢退出。中国目前正在全力推动的锂电池、氢能源战略,甚至日本的清洁能源混合动力车型,大量企业可能面临亏损,最终破产倒闭。
如果中国替代能源企业倒闭,国际油价又重回高位,中国的能源消费将再次陷入被动。作为世界上对进口原油依赖度达到70%以上的国家,中国经济即便增速下降,对石油的依赖也十分惊人,而此次石油暴跌恰恰是中国丧失了对替代能源的布局,未来中国能源改革之路将会更加困难。
研发新技术的企业赚不到钱,即便这项技术很有前途,但仅仅一项「当前成本较高」,便有可能被迫中止,无力维系。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包括美国90年代,正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时,丰田、本田、通用在美国、澳洲开展了大量的太阳能汽车、纯电动汽车甚至氢燃料汽车的项目,丰田在1996年推出普锐斯,通用在2008年推出沃蓝达,之所以不能大范围普及,恰恰是因为石油企业一旦将石油价格维持在低位,这些新能源技术不得不被搁浅。
如果石油价格始终维持高位,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包括新能源汽车都会取得极为快速的发展,但石油企业清楚的知道,一旦替代能源发展成熟,石油将失去利用价值,其定价权便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能否扛过这一轮低油价冲击?
在目前30美元的油价背景之下,仅仅依靠新能源产业自身已经很难抵御寒冬,必须加大对新能源的扶持力度,这事关新能源产业的生死,同时更事关未来中国能源改革的布局,如果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在这一轮低油价冲击下全军覆没,也就意味着未来几十年中国的能源消费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
目前中国许多新能源产业已经得到了长足进步,而且已经被定为国家战略,在这场低油价冲击之下,这个战略就有了更深层的意义。美国页岩油产业就是不断提升技术,增加防御能力得以生存,所以2005年之后,美国对海外石油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对于此次油价暴跌,美国人乐开了花,特朗普甚至发推说「油价降低对消费者有利」。
政策和汽车企业的双重考验
2020年是汽车大考的元年,中国在2020年之后,对汽车排放的要求不断严格,并在2025年成为世界上排放要求最苛刻的国家,而欧洲也对汽车企业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排放限制,这就要求汽车企业提高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推出更多的新能源车型。
不过,2020年,这项政策真能推行吗?
据《福布斯》报道,?2020年西欧轿车和SUV的销量或因新型冠状疫情的影响下降19%,而总部位于英国的捷豹路虎、梅赛德斯的母公司戴姆勒和法国大众汽车制造商雷诺因财务状况最为脆弱,面临的风险最大。
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表示,由于新型肺炎疫情爆发,公司将下调今年汽车销量预期目标,由原来增长8%降至增长3%左右。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18日表示,疫情将对汽车行业一季度的运行影响巨大。如果疫情在3月底得到有效控制,预计一季度产销量下滑45%左右,上半年产销量下滑25%左右。
经济减速、消费欲望降低,汽车的生存压力空前。石油崩盘之后,美股率先表态,短短10天之内4次熔断,美联储降息,开始放水,保证流动性,但全球股票市场对未来依然是悲观的,尤其是汽车行业。
特斯拉距离顶部900美元股价,至今已经跌去一半,国内汽车龙头上汽集团重新回归2016年时的水平,吉利集团则从2017年的28元跌去三分之二,如今只有10元。全球市场对汽车行业的未来都一直悲观。
一方面是汽车行业营收出现问题,不断下调营业额和利润,另一方面,消费者正在捂紧自己的钱袋子。由于石油是最主要的原料之一,石油的低价会带动许多产品成本降低,人们预期未来商品价格比现在会更便宜,无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会选择延期生产或者消费,本就需要刺激消费的经济会更加低迷,中国经济开始有了「输入性通缩」。
于是,又要面临两难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是环保法规的考核期一到,对不满足要求的汽车企业进行处罚;另一方面,鼓励汽车消费,使消费回归正常,保证汽车企业正常维持。
那么,环保法规会在2020年对汽车企业开出罚单吗?
这个罚单会不会成为压垮汽车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无论中国还是欧洲。
在此之下,极有可能推迟环保法规的实施,重新制定相对宽松的汽车排放政策,待经济好转时,继续对汽车企业提出排放要求。我们乐观地估计,2020年的排放要求可能会推迟到2025年,这将大大缓解汽车企业在引擎研发、投入的压力,是汽车企业拥有一段喘息的时机。
表面上,石油暴跌对消费者是一件利好,实际上当下的利好和低成本,有可能是在透支我们的未来。它让我们在加油时少花20块,却可能让我们多花500块购买空气净化器,50块买衣服、10块买食物,以及未来把少花的这20块还回给更高的油价….
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际油价下跌对中国石油企业的影响
国际油价暴跌确实对中石油的利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致命的。尤其是在“地板价”的保护下,国际油价暴跌对中石油的影响微乎其微,甚至可能赚得更多。 中国原油供应构成 目前我国原油供应由进口和自产两部分组成,其中进口部分约占70%,自产部分约占30%。受我国地形和油品质量的影响,国内石油开成本较高,目前每桶开仓成本在43-55美元之间。中国国内成品油定价是以国际原油价格为基础的。所以,一旦国际原油价格暴跌,比如目前20美元左右一桶,国内自主开部分也以此价格定价出售,那么自产部分就会亏损。国际油价跌得越多,自产部分亏损越多。 为了保护国产部分,中国对原油设置了“地板价”,即无论国际油价跌多少,国内成品油统一按最低原油成本40美元/桶定价。按照这个规定,虽然国产的部分还是有亏损的,但是亏损不大,也就是一桶最多亏10美元,但是对于进口的部分,就有可能大赚一笔,因为进口的部分可能是20美元/桶,但是定价40美元/桶。更何况中国进口比重高于出口比重,所以国际油价暴跌更厉害。对于中石油和中石化来说,反而会赚更多的钱,根本不会有所谓的生存。 当然,如果国际油价长期在35-40美元范围内徘徊,两桶油确实会亏损,但只要时间不是长期的,其他时期的利润还是可以弥补这一时期的亏损的。这一点从2016年三桶油的利润数据就可以看出来。2016年国际油价持续走低,最低达到26美元/桶。也是在这一年,中国推出了“地板价”保护措施。当年三桶油受低油价影响,营收和利润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全年没有亏损。这主要是因为2016年的油价起初跌破了40美元。 摘要 在国际油价暴跌的情况下,中石油和中石化还没有到生死存亡的临界点。最多就是少赚钱。再者,就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地位来说,你以为他们真的经营到生死存亡的时候,国家不会出手相救吗?s://pics0.baidu/feed/342ac65c10385343f3339c0b0b782478cb808889.jpeg?token=542cac3211d2d3dc6c1a695804a02e5c&s=FF187081CC8578DA061145C20300E0B2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