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石油进口量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分析

2.如果国际原油再涨到147美元一桶的话,国内油价将达到多少?

油价140美元_油价147美元时间

相信广大车主对2008年7月11日的记忆尤为深刻,因为这一天原油的价格突破历史新高,达到了近147美元一桶。那么2008年我国的92#汽油价格是否跟随国家原油价格一路飙升呢?其实并没有,我国那时的汽油价格与国际恰恰相反!

2008年国内的92#汽油价格只有6.22元。而近期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与发展,国际原油价格下降到了120美元,我国的汽油却没有随着国际原油的变化而改变,反而是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近期我国的汽油价格上涨到9元,相比以往直接上涨了近3元。

部分朋友对这3元的概念并没有清晰的认知。我们可以举例来看,普通汽车加满一箱92#汽油在60L左右,上涨3元则代表每次加满油箱需要比以往多交出180元人民币。如果一个月用车的时间较多,一个月加2-4次汽油,一年下来就将近有7000多元!

这7000多元对中低端收入人群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甚至是一些三四线城市人员两个月的工资。那么一年少收入两个月的工资,去填满汽车的油箱,大家能忍住不心疼吗?所以现在许多车主将目光注视到了新能源汽车上,因为新能源汽车不用加油,只需要充满电就好。

在这一系列的社会反应当中,最困扰我们的问题便是,为什么国际原油的价格逐渐下降,而我们的汽油价格却呈现上升趋势呢?国内汽油涨价的依据到底有哪些?为什么08年国际原油价格147美元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到6元每升,现在却不可以了呢?难道是汽油桶涨价了?

二、汽油连涨3元

其实大家在看待这类事情的时候需要保持理性的心理进行分析与思考,其实汽油的发展与调控一直是处于平稳的状态。我国92#汽油的涨价也并不是因为“油桶涨价”这一玩笑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对汽油的价格调控机制正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在2008年我国的经济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在同年7月11日,国际原油突破历史新高为147美元一桶。如果按照这一国际价格进行换算,我国当时的92#汽油价格应该上涨到10元一升。对比如今2022年的汽油价格还要再高出一元。那么为什么08年的汽油那么便宜呢?

其实是因为当时国家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是经济韧性无法与2022年的经济发展相比较。

那时汽油若是超出10元一桶,每家每户的汽车可以说是直接“报废”在了家里的停车场内。大部分的家庭都难以承受10元一升的价格,势必会对我们的生活、工作造成较大的实质性伤害。

因此,在这一情况下,国家经过不断的研讨与商榷

中国石油进口量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分析

最近这样一则帖子在网友间热烈转发。“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七年前,2008年的今天,国际原油每桶147美元,中国油价每升6.3元。2015年的今天,国际油价每桶43美元,中国油价仍然是6.3元人民币。”

中石化官方微博上用中国和欧盟的油价对比回应“喊冤”,以此阐述无论国际油价高低,中国的油价始终比欧盟低得多。“今天,国际原油每桶43美元,欧盟每升约9.1元,中国每升6.3元。七年前,因中国经济形势及各方压力,压缩国内成品油调价幅度,国际原油每桶147美元,欧盟每升约14.8元,而中国每升仅为6.3元。谁是‘冤大头’,你懂的。”

中石化官微再次发布微博,展示了全世界多个国家的本月油价。其中,石油出产国委内瑞拉0.02美元/升,美国0.71美元/升,日本1.13美元/升,英国1.67美元/升,中国香港1.92美元/升。与此同时,中国的价格为1.08美元/升,处于中间值。

到底谁是冤大头?

七年前的2008年,因中国经济形势及各方压力,国家压缩了国内成品油调价幅度,同时中国石化也于当年获得了503.42亿元的政府补助。中石化在该年报中称,该等政府补助是为了弥补有关境内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倒挂,以及本集团采取措施满足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而于相应年度中产生的亏损。

从中石化官微的数据分析,中国油价并不算“贵”。但有业内人士立刻撰文指出,挪威一加仑汽油的价格只占挪威人一天工资的3%,而中国一加仑汽油价格约占其人日均收入的30%。该观点认为,如果按照人均购买力,中国油价就是贵。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对记者表示,七年之间,针对油品的税费有过多次变动,无法就七年前的油价跟现在的油价直接进行对比。特别是去年到目前,连续上涨三次的消费税,对油价的影响很大。

林伯强认为,成品油的成本包括三个环节,上游生产或进口、炼化以及销售。现在进口原油时的成本大幅减少,其他的生产及销售环节的成本并没有减少,甚至有所上涨。

如果国际原油再涨到147美元一桶的话,国内油价将达到多少?

石油和天然气市场是一个最典型的全球化市场。虽然V.I.Vysotskii和A.N.Dmitrievskii乐观地估计,目前全球可开采油气资源为5547×108t石油和634.3×1012m3天然气[42]。但是,因为油气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禀赋的不均衡性,以及卖方市场的特殊性,致使石油和天然气产品被国家垄断,其销售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因此使得世界油气市场的价格受控于这些国家或其组织。那么,价格变化规律也不例外。而油气价格的波动将会给石油进口的成本管理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导致经济风险增加。

另外,石油价格与国家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据IMF公布的数据显示,原油价格每上升10%,全球的GDP会减少0.10%~0.15%[47]。2005年原油国际价格较2004年上涨42.1%,世界经济因此减缓了0.8%[48]。因此,说明油价的波动将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战略油气储备的价值。另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是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变化趋势,这将关系到中国石油进口的经济安全性。

1.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变化分析

近30年来,世界油气市场的价格变化波动很大且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80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的交易价格总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的同时,还具有明显的其他特征。

一是不同地方的石油交易价格差别较大的同时又具有地域代表性。就BP公司2010年的世界能源报告中公布的数据来看,4个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石油交易价格,即迪拜(Dubai)、布伦特(Brendt)、福卡斯(Nigerian Forcados)和西德克萨斯(West Texas Intermdiate,W T I)。它们分别代表着中东、欧洲、非洲和美洲地区的石油交易价格。基本呈现前者的石油交易价格最低,西德克萨斯价位较高的规律。但是,2005年以后福卡斯取代了高油价地位,2011年和2012年西德克萨斯取代了低价位地位(图6-3)。这与该地区的石油需求状况和油质水平挂钩,2007年后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世界各地石油交易价格差从7.09美元/桶(2008年)降到1.96美元/桶(2009年)。同时,也应该看到美国的页岩气的开发利用,这个石油资源替代品对其价格的影响非常明显。

图6-3 1980-2010年世界石油交易价格变化趋势图(数据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二是不同地域的石油交易价格差在不断地加大,同时显示价格差与价格水平有一定关系。1980年到1989年间平均价格差为2.10美元/桶、1990年到1999年为3.09美元/桶,而到了2000年至2009年间就上升为4.91美元/桶。利用1980年至2011年间迪拜(Dubai)、布伦特(Brendt)、福卡斯(Nigerian Forcados)和西德克萨斯(WTI)的石油交易价格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一年的石油交易价格极差值(图6-4),其也显示世界石油价格地区差别不断加大的趋势,尤其是21世纪以来更加明显。

图6-4 1980-2010年间世界石油交易价格极差变化趋势图

三是世界石油价格在2008年达到有史以来创纪录的油价147美元/桶。虽然2007年以后至今欧洲和美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呈现负增长,能源消费随之下降,但是经济发展受人关注地从西方转向了东方,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不容置疑在该时期对整个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由此也带来了对石油需求量的提高,石油使用量的增长也就从西方转向亚洲,世界对石油的总需求量增长还是基本没变,致使石油价格在该时期下降程度超出估计。

里卡多战略咨询公司在2011年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影响世界市场油价的主要因素分为供给因素、需求因素等。包括OPEC的产能、配产政策,以及石油公司在石油期货市场上的投机行为等[49]。

2.中国石油进口量与国际油价变化关系分析

世界石油交易价格的大起大落对中国产生影响的最直接途径就是中国进口石油资源量(表6-6)。

表6-6 中国石油进口量与油价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1990—2008,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8-2013,中石油网,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中国的石油生产与消费需求的关系从1993年开始出现不平衡以来,就不得不依靠石油的进口来弥补其差额。因此从1994年至2012年间,表6-6数据就显示随着中国年需求量的迅速提高则从国外进口石油的量逐年攀升。1996年比1994年增加了近7倍,而2004年比1994年增长了60多倍。从2000年以来,中国年进口量比20世纪90年代增长速度加快,尤其是2008年以后(图6-5)。2000年5.1294×108桶到2007年的11.9109×108桶,8年时间增长了1.32倍(表6-6)。中国石油进口量变化有3个较为明显的增长台阶,2000年、2004年和2008年(图6-5)。中国有如此强劲的石油进口需求,那么国际油价与其关系非常值得研究。

图6-5 中国石油进口量与国际石油价格变化趋势图(数据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世界石油交易价格相对较高地区代表为西德克萨斯和布伦特价格。以此为代表,与中国石油进口量的变化规律总体趋势比较。由此(图6-4)显示,总体趋势是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上升,中国的石油进口量不断提高。但是2000年至2002年,随着布伦特石油价格降低,中国石油进口量却有所减少;2009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石油价格下跌,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却一直快速增加。这可能与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完工进入注油期有关。中国石油进口量变化趋势和世界油价相对较低的地区代表价格迪拜和福卡斯的变化规律与前基本相同。

从中国石油进口价格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走势比较来看,2000年至2003年间,中国进口石油的平均价格基本与国际油价的最高值持平,以后该问题有所缓和(表6-7,图6-6)。但是这个平均价格是由不同品质的原油进口金额平均而得,若低质低价的原油进口的多,那么平均价格就会下来。所以这还不能说明中国原油的进口完全抓住了国际原油市场最低价格机会了,只是已有这种倾向。

表6-7 中国石油进口平均价格与油价变化趋势 单位:美元/桶

续表

数据来源:中国国土资源年鉴2001-2009;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9-2013;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注:平均进价由进口量与金额计算而得。

图6-6 中国进口原油平均价格与国际油价比较(数据来源:中国国土资源年鉴2001-2009,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09-2013,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中国石油进口量增加时国际油价就上升,当然这本身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这个现象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只要中国石油进口需求加大,国际市场就会提价;另一个方面也可以认为中国的石油需求对国际油价已经有了影响的力量。前者对于中国发展经济,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地位等都为威胁因素,后者则说明已有了影响市场的机会。所以应该想办法采取措施,抓住该机会,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际名声的提高。

国际油价再次迎来大涨。创下2018年11月以来新高,美原油的涨幅同样超过9%,最高接近77美元/桶,逼近6年多来的高点。尽管如此,油价的上涨之路或许还并没有结束。

国内成品油已经历经20次调价窗口,其中14次上调,3次下调,3次搁浅。汽油总计上调了1700元/吨,折算为1.23元/升;柴油总计上调了1635元/吨。按照此涨幅计算,目前加满一箱50升汽油已经比年初要至少多花66.5元,油价已经刷下今年新高!

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而在40-130美元之间,则按照国际原油的变动价格来调整。

汽油的原材料是原油,而我们国家虽然也开采原油但还不太够,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原油,故价格受到国际原油价格涨跌的影响。其实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均需要大量原油,而本国的生产量远远不足,有些国家甚至根本没有原油,完全依赖进口。

全球最大的独立石油交易商表示,OPEC+将在未来几个月推动油价上涨。而另一家机构也表示,未来布伦特原油的价格或再次涨到100美元/桶。目前华尔街的主流机构普遍认为,短期内原油的牛市行情将重现。

天然气价格大涨,促使人们转而用原油来代替天然气作为燃料,这使得原油的需求量可能增加100万—200万桶/日。其次,就是由于北半球的天气开始转凉,对能源需求会增加,寒冷的冬季会使得原油的需求量增加50万桶/日。

虽然我国也开采原油,但远远不够供给,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原油,所以国内油价会跟着国际油价而变动。但同时,国内油价还设置了40美元一桶的地板价格和130美元一桶的天花板价格。

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全球开启了货币放水模式(比如美国),仅在2020年就全球货币的流动性就增加了百万亿规模。这部分货币流动性进入能源材料市场,使得原油等能源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原油期货和价格指数不断突破新高。

对于原油的需求大幅下降,这也就是为何去年油价大跌,那个时候这些产油国们亏了不少(其实应该用少赚了不少来形容更加贴切,因为他们的生产成本非常低)。

从石油需求端来看,经济复苏和流动性推动了全球石油需求,但石油市场的供应一直跟不上需求速度,带来了石油消费需求的修复性增长,价格开始上涨。综合所有原因,石油等全球原材料大涨背后根本原因是限产和供应链危机引发的供需失衡,而直接原因是全球通胀的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