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超声波焊接技术论文

2.太阳能电池与太阳能组件的区别

3.急求数控技术毕业论文,1.5W字,谢谢

4.有关镀锡技术的配方资料

5.现在的生态环境遭到什么破坏?

南京封装合金价格走势_南京封装合金价格走势分析

首先BS一下1楼的 Ctrl+C 太污染环境了

1 , 18200肯定是买亏了, A1229一来不是行货,绝对的水货,因为国内没有这个型号,而且还不是新款的Macbook Pro , 很容易判断, 因为 最新的17寸Macbook Pro的标配硬盘是320G,型号是MB766和MB604 , 上一代的17寸Macbook Pro型号是 MB166 标配硬盘是250G ,再上代的 也就是第一代的intel架构的Macbook Pro 就是 MA897 ,配置完全符合的A1229

也就是说 目前 17寸的Macbook pro的性能和生产顺序是(从高到低,从晚到早)

MB604>MB766>MB166>MA897 , 而你的正是MA897!

这是在google上查到的信息, 这个连google都不好找,费了老大的劲

* Apple MacBook Pro MB076LL/A A1229

Product Specifications:

* MacBook Pro 17" Intel Core 2 Duo T7700 at 2.4 GHz

* 2GB DDR2 667Mhz Memory

* 160GB Serial ATA Hard Drive 5400 Rpm

* Mac OS 10.4 Tiger

* Matte 17" 1680x1050

* NVIDIA GeForce 8600M GT with 256MB of GDDR3

再对比MA897的配置

苹果 MacBook Pro(MA897CH/A)

# 产品系列 :MacBook Pro

# 处理器主频(GHz):2.4

# 处理器编号:Intel Core 2 Duo T7700

# 标准内存容量(MB):2048

# 硬盘容量(GB):160

# 显示屏尺寸(英寸):17

# 最大分辨率(dpi):1680×1050

# 显示芯片:NVIDIA GeForce 8600M GT

完全一样!!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 因为 MB766已经算是老的了 MB604是最新的, 这A1229最多也就1W出头 ,预装系统都不是Leopard ,实在太老了 因为18200可以买水货MB766了 MB604大概是19200 ,在老的新货都不好买 , 全新MA897存货价格 1W2左右

2 1里面已经回答了

3 电池没有糊弄你,那个接口是电源适配器的要求 电源要能提供18.5v 4.6A的输出能力, 电池电压一般都是10-12V之间的

4 这个被骗了很难处理 ,除非你在本地有地头蛇之类的朋友去他的店子里交涉,否则, 希望渺茫 ,如果7天以内你可以去试着要求退货

或者找315,工商的报案投诉 总之有办法就去试一下 , 另外吸取教训, 谋定后动

超声波焊接技术论文

引进后,应该能满足你吗?

的基本指标OUTDOORPRODUCTS phoenix4201u。

背包式小背包

品牌OUTDOORPRODUCTS

产品名称OUTDOORPRODUCTS的phoenix4201u

产品编号phoenix4201u

颜色红色+黑色

OUTDOORPRODUCTS phoenix4201u产品参数

的面料TT420D HDRS PU DWR

P600D HD PU DWR

OUTDOORPRODUCTS phoenix4201u其他指令

其它专用文具部门可调侧拉绳件垫后,“S”型肩带可调整的胸带价格:299元

的基本指标OUTDOORPRODUCTS nebula4202u。

背包式小背包

品牌OUTDOORPRODUCTS

产品名称OUTDOORPRODUCTS的nebula4202u

产品编号nebula4202u

紫色+黑色

OUTDOORPRODUCTS nebula4202u产品参数

HDRS PU面料N420D DWR

P600D HD PU DWR

OUTDOORPRODUCTS nebula4202u其他说明

其他内沙包,软垫片,S-型肩带价格:338元

山狼TA-418 45L登山包基本指标

背包类型中型背包

山狼品牌形象

产品编号45L登山包TA-418的

绿色。蓝宝石的蓝色。橙色。红色

重量1600克

山狼TA-418 45L登山包产品参数

容量为45升

结构的450D Ripstop/450D尼龙聚酯

鞍冷却系统-III系统MW

山狼TA-418 45L登山包说明

尺寸:28x24x58cm价格:478元

山狼TA-8012 55L登山包基本指标

背包类型中型背包

山狼品牌形象

产品编号TA-8012 55L

重量2.26KGg

原产地加拿大

山狼TA-8012 55L登山包产品参数

容量55升

布600D YOLY三胶尼龙,840D ANTI-DOBBY

山狼TA-8012 55L登山包说明

尺寸:34X16X67CM价格:575元

LE MONT SD-2145 50L背包基本指标

背包类型中型背包

品牌LE MONT

产品编号SD-2145

用于远足,旅游,露营,远足

LE MONT SD-2145 50L背包参数

容量为50升

(CORDURA面料杜邦格子布)

CI悬挂系统立体声飓风带背负系统

LE MONT SD-2145 50L背包其他说明

其他规格:30X12.5X7CM价格:650元

LE MONT SD-2416 70L背包基本指标

背包类型大型背包

品牌LE MONT

产品编号:SD-2416

目的登山,旅游,露营

颜色蓝/黑,红/黑,绿/黑

原产地中国

LE MONT SD-2416 70L背包参数

容量70升

帮助CORDURA/1000D尼龙的面料DU

LE MONT SD-2416 70L背包其他说明

其他规格:32X21X68CM价格:785元

的基本指标OUTDOORPRODUCTS zenith4124u。

背包类型大型背包

品牌OUTDOORPRODUCTS

产品名称OUTDOORPRODUCTS的zenith4124u

产品编号zenith4124u

彩色玫?瑰粉+黑

OUTDOORPRODUCTS zenith4124u产品参数

容量95升

面料N840D HD PU DWR

P600D HD PU DWR

K1000D PU DWR

OUTDOORPRODUCTS zenith4124u其他说明

内置可调节的铝合金悬挂系统划分,以确保负载均匀;超级可调幅度收紧的设计,非常大的旧址多功能波段;侧围长的开口拉链设计,方便地访问项目,内置独立的热水袋网袋,人字通气后件系统,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肩带和腰部的保护;底袋设置承担睡袋的功能。价格:$ 800

户外ZENITH 4124U背包基本指标

背包类型的豪华长途登山包

品牌户外

产品名称ZENITH

产品编号OP4124U

用途户外运动,城市休闲

颜色NVY GLD RBY

原产地中国

户外ZENITH 4124U背包产品参数

容量95升

设计特点全长开口拉链设计,方便取放物品

内置独立的水袋独立隔间

内置可调节的铝合金悬挂系统,以确保负载均匀

超级可调幅度收紧的设计,前

多功能波段旧址

侧壁超大的网眼袋

人字形通风的包裹系统

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线束和护腰

底部包组熊睡袋功能

内置可调式铝条背负系统背包系统,以确保负载均匀

户外ZENITH 4124U背包其他说明

全长开拉链设计,方便取放物品

尺寸:24“H×15”W×8.25“D价格:800元

karrimor胜利25运动型背包6301基本指标

背包式小背包

品牌karrimor

产品名karrimor胜利25运动型背包

编号6301

使用户外运动,等等。

颜色蓝色/**/灰色/红色

重量1150g

原产地中国

karrimor胜利25运动型背包6301产品参数

容量25升

织物K.S-NP420DRS + K.S P600RS + K.S-N50?0e的

设计具有超强防腐缝线

背负系统Coolmat材料通风管道悬挂系统

karrimor胜利25运动型背包6301说明

以放置物品更方便YKK拉链,拉链长拉链的设计,

紧固件可用的锁匙扣

其他两侧配有网状水壶袋,收紧胸带价格:870元

基本指标上BIGPACK NANDA 65背包BPSC62101。

背包类型大型背包

“BIGPACK佩奇品牌

命名NANDA 65

产品编号BPSC62101

徒步旅行回来

颜色红/海军蓝

重量3200克

产地南京

BIGPACK NANDA 65背包BPSC62101产品参数

容量6510升

CORDURA450D的防撕裂POLYESTER600D聚酯面料500D

豪华的设计特点徒步旅行的背BIGPACK专利的可调式腰带系统BIGPACK专用头枕积极的双向全开放式拉链设计在前面的系统,可以很方便的存储项目斜侧纱布口袋两个手杖,冰镐固定装置头的盖被删除时,悬挂的背包独立开来的睡姿包最高容量10升水袋装置两侧有拉链吗?

悬挂系统掀背

BIGPACK NANDA 65的背包BPSC62101的其他指令

其他PU防水:1500MM长:85CM价格:1447元

命名为美洲狮60 - 85

项目1SS06C22

重量2800克

保修终身

配置:

SA网干式悬挂系统

一提的拉环

加厚包销

秸秆饮水系统

并可以自由拆卸防雨罩

的内部空间的两个层

侧翼勒紧裤腰带

超强防腐缝线和增强缝纫工艺

背包可扩展

带两翼口袋

侧翼伸缩橡皮绳

前地图袋

网格的隐藏袋

在双方方便的收缩背包容量增加

侧翼配备伸缩式皮带

菊花环

弹性杆行李架

基本负载

胸部收紧带

终身保修

市场价格:1790

命名彪马50 - 75

项目1SS06C23

重量2800克

保修终身

配置:

SA排汗,透气的悬挂系统

内部分层

顶盖,两个口袋,里面口袋里的钥匙链

用条带的底部

可用的胸带的前面

返回与挂点

登山杖挂点

相关双层加厚面料

车顶配备收缩绳

加升设计

顶盖上的超长拉链,取放东西更方便

移动压缩带

地图袋

大拉手

隐藏的网眼袋

后面板结构

带防雨罩

超强抗腐蚀缝合的

压缩带的两侧的

双冰镐挂点

配备顶盖下的压缩带

市场价格:1840

60-90新的名称耐力

项目1SS06N1

重量3750克

配置:

第二代SA超级干式悬挂系统

一提的拉环

加厚包销

并可以自由拆卸防雨罩

的内部空间的两个层

YKK挡泥板拉链

内置的钥匙链

内置吸管饮水系统

背包可扩展

带两翼口袋

内置的网眼袋

顶配拉链口袋

在双方方便的收缩背包容量增加

带两翼辅助挂点

松紧带胸带

金星服务保证

冰镐带

前伸缩式皮带

市场价格:4560

1,参加什么活动

购买前一个背包,以确定要参加的活动。因为即使是同一品牌,有很多种类型。减步的安置包和登山包(我喜欢把它称为一个轻量级封装和重型包)将被分成多个子冲顶包,滑雪背包,旅行度假,城市休闲,攀岩包。一般情况下,轻巧的机型背包远足,野营,和一个短的时间内通过活动,注意重量轻,简单的设计,如BP CR背负系列,CERROTORRE(以下简称为CT)GECKO系列,OSPERY ATHER系列,等等。这种类型的背包时,重量不超过4,510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沉重的背包正好相反,适合高海拔登山,长途的所有活动,在外观设计上更多地考虑下承载性能,但往往更大的自我。例如,BP的TCS背负系列,:CT DETAL系列。当然,如果资金不紧张,是买几个背包以适合不同的活动(我在五个不同的户外包用于不同的环境)。如果你只想买一个背包,它必须弄清楚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必须参加的活动,然后再决定。

资本投资

确定自己参与的活动,认为自己准备多少资金。必须尽可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买了你的背包(不提倡购买昂贵的商品,户外装备确实是一分价钱一分货)。通常国内背包分几个档次的价格:始祖鸟,DD,OSPERY,花岗岩,背包,这些品牌的价格比2000年增加,材料的质量,做工和设计都是一流的,丰富的首选。 CT,SALEWA,BP,DUTER,VADUE,LOWE等等,下面是几个品牌主流或部分机型是1000-2000元之间,质量高和低的选择是正确的,如果是追求性价比的最佳选择。最后,ACME,LE MONT,K2,山狼,“垂直极限”,PUERLAND,探路者1000元的价格,这些品牌基本上没有自己的设计师,风格,或模仿其他品牌在国内生产,以降低成本,质量的细化,高,低,高品质的产品,依靠在你的眼睛,那就是这些品牌。

材料,做工精细,设计

在品牌或款式已经选定的情况下,看到它的材料,工艺和设计。在材料上。人们可能会问户外店的店员,有两个依靠他们的经验。背包的基本材料为面料(主要是尼龙或聚酯,与杜邦公司卡杜拉),拉链(最好的YKK拉链),扣件(多耐福也有好多种,多向店员咨询),织带(香港胜记现在有更多的)用腰带或肩带的衬垫(各种EVA及设计不同的方式,在自己的角度来看的工作会有很大的不同),国内封装好的,如果一个背包走线是不完整的,更多的线程,将很难说强烈的信心,再有就是设计,良好的包装设计更加人性化,仔细看看你的你想购买一包是不是能够让你满意。例如,最让我喜?欢的CT GECKO55L的这种睡姿上翻盖采用弹性材料可以很容易地解压缩。色带可以是固定的紧固件扣上演,现场将不挂科和飞舞的防止钻树林。可以很容易地在任何位置完全打开拉链的两侧包货。带设计更妙的是,类似的A-形凹陷设计可以包住臀部的位置葛,掏空了一小片,以减轻重量,避免髋关节和透气的压力。使用拉链熊调整系统,可以非常迅速的调整...所有的设计体现了人性化,几乎任何你能想到的,你这样做,这是一个很好的设计。

4,测试。

看到这些,你可能会发现你想要买的背包。一个,或几个,好了,现在的审判回。无论你是想购买背包让你更满意,如果携带不舒服,所有的话,那么我建议:在购买之前,一定要尝试的后面,这是最好的尝试以上几个,配有一个重物尝试一下。如果你有时间,回来一小时,让你回去告诉你,这是不适合你的背包。

5,售后服务。

包挑好了,尝试背面也很舒服,离开了最好的工作是要付出。 ,收费,不要忘记获得的销售文件,因为在你的价格,售后保修服务。

6,背包和包装。

背包买了,您也可以咨询业务员关于背包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使用的背包,至少我没有看到人们出行的驴友正确的背包和包装的90%以上。第一回背包,将其调整到适合你的背包高度,甚至有时还需要拿出在悬挂系统的支撑条弯曲到最适合你的身体弯曲(每包将这样做,创建自己的背包)。与它的电平,和肩带的角度约为20-30度适当调整中心的重心调整。是为业务员教你正确的姿势,一个背包,一个背包(以便正确使用将有助于延长你的背包生活)。再次另一个包,当然最好让店员给你详细解释,我会让你知道尽可能重的物品靠近你的身体和背包上,这样的重量的背包,可以共享同样通过执行系统,你的肩膀,背,腰,臀上,使你更舒适的携带。此外,尽量不要堵塞,项目将无法变形(你可以尝试先放,然后换件衣服塞在背包,帐篷将被填充的差距),保持重心的做不偏袒任何一方。你会发现,你的背包漂亮舒适的。

登山包,顾名思义登山者用来装载物资和设备的背包。

由于其设计结构科学合理,便于装载的货物,后面的舒适和放松,有利于长途跋涉,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意义的登山包登山者从有限的,一些旅游,探险或野外作业的人也喜欢用这样的背包。登山包的结构可以被划分成三个部分,悬挂系统,装载系统和插件系统。永恒的支点,背负系统的登山包的背负系统包括:双背肩,腰带,胸带,受力调整带,背负支撑机构和调整装置。

登山包的优点和缺点的悬挂系统,在设计的背负系统性能的登山包,最大的不同是,不仅要考虑力传递的难易程度的通风也应该考虑,同时也考虑到了携带时的舒适感和承重强度。

登山包支持最常见的早期机械支持U型管或双铝,后来改进,以提高稳定性的背包,背包里有一个“T”形支持。最近,Performic系列背包的法国BIGPACK用合金管框架上的辅助材料选择系统,具有高强度,高弹性铝合金管定型,不仅是为了减少支撑材料的重量,同时使受力更均匀。超过55升的品种,但也有额外的腰部支撑,承重力更加浑然一体。肩部支点处理,柔和的光线通风材料隆起形成很好地解决通风的背后的performic系列。

登山包进行调整机制可分为向上和向下,提出了一般被安装在中央调整皮带装置的角度调整,位于在肩带根部向下。虽然这两种类型的调整靠背高度调整到背包的大小,但受到一定的限制。 Performic系列是连接无极调整肩部和腰部,完全克服的局限性,前两个调整回来的路上可以调整到最佳位置,随心所欲的个性化需求。专业登山包带,安全带束力设置一组或两组调整支点,其作用是调整背包的距离与肩同熊背包上部的重力;慷慨的登山包带,让背包的重力均匀地作用于腰部;胸部开距,增强背包的肩带可调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呼吸。合理的空间,装载系统登山包的装载系统的背包装载物品,主袋,顶包和侧包构成主袋设计,使用多了起来,上下分层,即设立,旨在大幅增加中的每一个在一个活跃的隔室的中间的上部和下部的开口,可连接为断开连接,以及,它的优点是,用户可以根据文章的需要,容易地除去。德国佩奇今年新推出的四门背包,新的吝啬开启装置口外和上下两侧,这样取放物品(如背包小气拉链开口,背包雨更方便下降,应加用特殊的防雨罩)。某些的背包设计侧的包,也称为耳包,类似的背包的两侧上的耳朵。插件方便使用的包装设计,只要加载了积极的一面,有些包,可以在不使用时或使用插件时,删除。艺术,捆绑的插件系统,专业的登山包,系统是必不可少的。背包可分为塞顶部挂,侧挂挂,底挂等待,直到通常是固定的在固定或文章的形式。点悬挂一般有两个或四个对应的挂载点,可以使用两个或四点捆绑固定,条挂通常前装在背包里有两排带,每一套固定数量的点,固定项目更多的随机性,较少受形态的影响。

登山包的设计点,但最不值得用户使用柔软的尼龙绳固定登山装备店买一个系统的标准插头,插头。背包的品牌概念登山包在我国上市很快,市场最早的登山包无疑是当天在香港(Niikko)之一,有登山包的性能,已经成为许多背包客的愿望。近年来,不少商家看好登山装备市场,并逐步涉足这一领域,现在市场上可以看到的品牌有:德国VAUDE BIG PACK瑞士ONARK的,韩国的GIANT国内,爱丽和蓝色的特殊性。背包形状没有太大的差异,由于不同的设计,面料,工艺,质量也有较大差异。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背包吗?可以考虑从以下五个方面:

A.根据装载货物选择背包容积的数量,如果出行时间较短,不准备在户外宿营,很少随身携带物品,应选择体积小的背包,和一般说明25-45升就足够了。这个背包一般结构比较简单,无插件或设立的插件,除了主要的包装袋,通常设3-5个附袋容易加载,如果旅行时间较长的分类项目,或需要进行野营装备选择一个大包,最好是50升,70升。对于装载物品奇多或体积,可选8020升背包,背包或插件。

B.登山包,取决于类型的背包使用选择背包,它的使用是不一样的。如专门为攀岩活动设计的登山包,一般不设计硬件支持的歌曲便于携带和点,以方便下拉式挂装,有的机型还配备了特殊的后整理设备台布。系列包装设计,骑自行车,更专注于骑特征,具体可分为背线盒,包装袋。一般意义的登山包,也被称为野营背包,设计考虑了各种运动形式的特点和需求的长征适合登山,探险,风险和林地穿越活动的。还有专门设计为长途旅行背包,作为多用途的产品的“或”“称为包,类似的子结构的形式基本登山包,双肩背,上层和下层,和类似的手提箱中,揭盖开口单肩背,以及垂直交叉开始一个新的生产线,包装的大小,连体结构,易于使用,并且可以结合起来,深受商务旅客的欢迎。总之,各类背包都有其独特的最好的办法是设计专用的份额包范围。

C.根据特定的适用范围的选择背负系统的大小背包的背负系统,可调式背包范围,也不是没有限制的,所以身体选举的背包背负系统选择大小是非常重要的。什么样的规模,权宜它吗?一般来说背包的腰部受力点的尾骨以上的侧翼,肩带的支点应大致与肩平略低于肩部,这样才能方便的调整和受力的力量与备份和舒适的。返回的大小是太下坠感,否则就会有垂感,腰部用力不均的地方。大小合适的调整,背包自然贴在背上,很舒服。

D.没有多少人忽视质量的材料选择背包时,往往比较注重颜色和形状的背包,其实背包,是否关键是持久的制造材料。从色带的角度来看,普通的色带和优质织带价格差异是3到5倍以上的BIG PACK可选的碳带装载能力为200公斤。材料的角度来看差别很大42D的普通织物面料280克每码,而高密度织物重量为410克每码,因此两种面料从强度和耐磨度的无损检测摩擦有很大的不同500D织物,织物损坏的普通尼龙布1075转,杜邦尼龙布损坏3605转时,其耐磨性是普通尼龙的三倍。涂料,低档背包使用的PVC涂层的角度来看,冷会变硬,而高档背包PU涂层面料,没有显着变化的情况下,冷硬度,PU涂层织物防水可达1500mm。市场名牌背在用料上都比较复杂,具有更好的性能和质量。

E.良好的结构和设计背包优越的性能保证。登山包都有不错的表现,最重要的因素是,它是设计科学,结构合理。良好的设计不仅让你的整体之美,更重要的是,让你享受优越的性能在使用中,从BIG PACK TOP育的背包的设计结构,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它。尼泊尔背包的背负系统结构吸收原理,用双“V”形设计。一是内衬铝框是一个“V”形,在肩膀上的横梁设置的位置,根据人体曲线定型处理的铝框,用户还可以微调,根据个人体形的背包装载部分“V”形,上宽下窄,上厚下薄,装材料的篮式结构容易迫使通行证。 TOP系列背负着一个ETA-3调整装置,调整装置有三个孔,孔设备中的一个结构衬垫调整配备,你可以改变大小的不堪重负。改变结构衬垫的位置向上和向下移动,可以使中心的背包的重心。 TOP系列背包,旨在提高该设备的体积由垂直增容型顶包拉链,发布拉链背包增容10升左右,横调型背包在主袋配有两个垂直打开拉链,让开放后,较厚的背包从而扩大了容量,特别适合装载大件物品。用户可以自行调整需要的高,宽,这个背包设定小气很多方便您的旅行。至于使用的背包,背包的使用您了解登山包的结构原理,没有到其使用的话。的一段文字在这种情况下,聪明的策略,我们会发送格鲁门公司搬运重物推荐给读者,为背包客参考。

- 我们建议,在有利地形,该中心的背包的重心应转移到上层,在一个不太有利的地形背包重心应该转移到中央。一般的加载项的顺序从上到下用品,饮料,重型设备,打火机设备,睡袋和服装行者可以品尝。

太阳能电池与太阳能组件的区别

 超声波焊接是利用超声波频率(超过20000赫兹)的机械振动能量,连接同种或异种金属、半导体、塑料及金属陶瓷等材料的特殊焊接方法。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超声波焊接技术论文,仅供参考!

超声波焊接技术论文篇一

 超声波焊接的研究与展望

 摘要:超声波焊接的节能、环保、操作方便等突出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超声波焊接已广泛应用在众多领域。本文简单介绍了超声波焊接的基本原理。概述了超声波焊接的国内发展现状,并对超声波焊接的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超声波 焊接 研究现状

 0 引言

 1950年美国人发明了超声波焊接技术,该技术作为特种连接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另外,超声波焊接技术还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电器制造、新材料的装备、航空航天及核能工业、食品包装盒、高级零件的密封技术等方面。超声波焊接的优点主要表现为:节能、环保、操作方便,这种技术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 超声波焊接原理及特点[1]

 超声波焊接作为一种特殊焊接方法,通常情况下是指利用超声波频率(大于16KHZ)的机械振动能量,将同种或异种金属、半导体、塑料及金属陶瓷等进行连接。通过超声波对金属进行焊接时,一方面不需要向工件输送电流,另一方面没有将高温热源引入工件,在焊接过程中,在静压力的作用下,将弹性震动能量转变为工件间的摩擦功、形变能,以及有限的温升等。在母材不发生熔化的情况下,实现接头间的冶金结合,因此,超声波焊接属于固态焊接。

 工频电流在超声波发生器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变为超声波频率(15~16KHZ)d的振荡电流。通过磁致收缩效应,换能器将电磁能转换成弹性机械振动能。放大器的作用是对振幅进行放大,同时借助耦合杆和上声极与并工件进行耦合。如果换能器、放大器、耦合杆和上声极的自振频率相互一致,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将会产生谐振,从而将弹性振动能传递给静压力F的工件。两种薄材工件通过此种能量之间的转换被粘接在一起。

 2 国内研究现状

 2.1 超声波金属焊接的研究现状

 崔岩[2]研究超声波焊在坦克铝件焊修中的应用,对铝及铝合金的焊接性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认为保证焊点质量稳定的重要因素是谐振频率的精度。在超声波焊接过程中,由于机械负荷是多变的,失谐现象会随机出现,进而使得焊点质量不稳定。根据超声波焊的特点,制订相应的焊接规范。大量实验证明:通过超声波对铝及铝合金进行焊接,金属表面致密的氧化膜可以有效地去除,进而保证了焊接质量。

 华南理工大学杨圣文等人[3]推导了铜片-铜管太阳能集热板超声波焊接接头区域理论区域温度公式,并利用人工热电偶法测得焊接区域温度,分析了实测温度偏差产生的原因,结合焊接接头的扫描电镜(SEW)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铜片-铜管超声波焊接接头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超声波焊接是基于接头区域微齿顶端处高温、纯净金属发生塑性变形后表面充分贴合两个因素基础上的金属键合和机械嵌合而形成接头的物理冶金过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的张秋峰[4]研究了1Cr18Ni9Ti与TC4异种金属的固态扩散焊接工艺,在现有的基础上采用超声波加载固态扩散焊的工艺。金相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加载扩散焊接工艺,使不锈钢和钛形成了良好的连接。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闫久春、孙小磊[5]等,在敞开环境下研究了一种适合复杂结构,并且能够进行可靠连接的?超声波振动辅助钎焊技术?原理,同时对铝基复合材料、铝合金、陶瓷/铝、玻璃/铝焊接的初步试验结果进行了描述。焊接结果表明:在钎焊过程中,通过施加适当的超声波振动,母材表面氧化膜可以有效地去除,进一步促进了母材与钎料的润湿。在低温、大气环境下,获得了具备微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良好的连接接头。

 南昌大学的朱政强等人[6]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方法来研究超声波焊接下铝合金AA6061的微观组织变化,从微观角度里加深对超声波金属焊接的理解。通过实验,得到原始铝箔和焊接后铝箔的品粒取向差分布图。通过分析品粒取向、晶粒结构和晶界特征了解超声波焊接对铝合金组织和结构的影响。

 2.2 超声波非金属焊接的研究现状

 郭毓峰[7]对12?m聚对笨二甲酸乙二醇酯(PET)/30?m聚乙烯(PE)薄膜超声波焊接工艺进行了研究,发现焊接振幅在2-10?m,对焊接接头热合强度的影响不大;在焊接振幅4-7?m出现了焊接接头的热合强度最大值。焊接接头的热合强度随着焊接时间的延长和焊接压力的增大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不同工艺参数下焊接区域的结晶程度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接头的结晶程度影响着PET/PE薄膜焊接接头热合强度,焊接区域试样的结晶程度随着焊接时间、焊接振幅、焊接压力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焊接接头的热合强度先升高后降低。

 赵钢[8]等人研究超声波焊接在汽车传感器封装中的应用。讲述了通过对材料、焊接方法的选择和焊口及工装设计与制造过程设计,来实现汽车传感器封装的方法。

 赵仕彬[9]研究了超声波焊接在连接器中的应用。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超声波焊接的原理,结合面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点,以及在连接器中的具体应用和使用范围。

 西北工业大学的聂中明[10]研究了高电阻CdZnTe半导体(简称CZT)接触电极与引线的超声波焊接。认为:CZT晶片经机械抛光表面处理后,通过离子溅射法制备的金电极与外引线间具有较高的超声波焊合率,能获得最佳焊点质量的电极厚度为180nm。此外,确定CZT接触电极制备工艺后,楔入压力成为影响CZT接触电极与引线超声波焊接质量的主要因素,焊接功率则为次要因素。

 3 总结

 目前,对超声波金属的焊接机理认识不足,超声金属焊接作为一种固相焊接方法,或者说是金属间的?键合?过程,在焊接过程中,是否无金属熔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还有在材料焊接中应用超声波,虽然焊接效果比较好,但是对于由超声波发生器、声学系统与机械系统相结合的整个系统来说,在稳定性、可操作性、可靠性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所以声学系统的设计,以及声学系统与试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等都非常重要。另外,从微观力学的角度研究超声波振动对晶粒和织构的影响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小明,李彦生,韩景芸.基于超声波焊接技术的快速成型方法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7,35(3):4-6.

 [2]崔岩.超声波焊在坦克铝件维修中的应用[J].工业技术经济,2000,19(3):114-116.

 [3]杨圣文,吴泽群,陈平池.铜片-铜管太阳能集热板超声波焊接试验研究[J].焊接,2005(9):32-35.

 [4]张秋峰.钛与不锈钢的超声波扩散焊接[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8(1):125-127.

 [5]闫久春,孙小磊.超声波振动辅助钎焊技术[J].焊接,2009(3):6-12.

 [6]朱政强,马国红,E.Ghassemieh.铝合金AA6061超声波焊接下组织演变分析[A].第七届中国机器人焊接学术与技术交流会议文集[C],2008:107-110.

 [7]郭毓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薄膜的超声波焊接[J].宇航材料工艺,2010(4):53-55.

 [8]赵钢,曹智,董双辉.超声波焊接在汽车传感器封装中的应用[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7(4):25-28.

 [9]赵仕彬.超声波焊接在连接器中的应用[J].机电元件,2006(4):36-39.

 [10]聂中明,傅莉,任洁,查钢强.CdZnTe接触电极与引线的超声波焊接[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9,19(5):919-923.

超声波焊接技术论文篇二

 超声波焊接技术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摘 要本文通过对超声波焊接技术原理的阐述及对超声波影响因素的探究,分析超声波焊接技术的优劣,结合笔者的设计实践,探索超声波焊接技术的发展,抛砖引玉,就基于超声波焊接技术未来的应用领域进行探索。

 关键词超声波;焊接技术;工业产品

 Ultra-sonic Welding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Product Design?s Exploration

 HE Jun-hua1 MA Wen-juan2 LV Shuang-shuang3 WENG Mao-hong1 GUAN Jun1 GONG Yun1

 (1.School of Engineering, Zhejiang A&F University, Lin?an Zhejiang, 311300, China;

 2.Schoo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Science, Zhejiang A&F University, Lin?an Zhejiang, 311300, China;

 3.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rchitecture, Zhejiang A&F University, Lin?an Zhejiang, 311300, 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through to the illustr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ultra-sonic welding and the affecting factors of ultra-sonic probe, analyse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ultra-sonic welding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design practice,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ultrasonic welding technology, topic and is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on the application felid of ultra-sonic welding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Ultra-sonic; Welding technology; Industrial product

 在工业产品制作中,经常会用到一些工业材料,像塑料、金属、木材等一些其他工业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件产品不只用一种材料来制作;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件产品由多个部分组成、并且各部分之间还会产生空隙,这不仅会影响产品的质量,还会影响产品的美观度。这就要求把它们彼此之间焊接起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焊接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传统的焊接技术不但成本较高,而且焊接的质量不高,往往会产生细小的缝隙。因此人们希望运用新的焊接技术来提高产品的质量。

 1943年,在总结前人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美国的Behl发明了超声波焊,从此推动了超声波焊接技术的发展。由于超声波焊接技术具有节能、无须装配散烟散热装置、焊接时无须焊接附件、成本低、效率高、密封性好、易实现自动化生产等优点,超声波焊接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

 1 超声波焊接技术在工业产品中的应用现状

 像在航空航天、核能工业、电子工业等这样一些精度要求很高的工业产品领域中,使用传统的焊接技术很难达到技术要求,而且成本高、效率低。目前,超声波焊接技术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像医疗机械、包装、五金等行业;能焊接的产品也很多,像汽车零部件、光学镜头、U盘等。

 2 超声波焊接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因此能量大。超声波焊接是利用超声波频率(超过20000赫兹)的机械振动能量,连接同种或异种金属、半导体、塑料及金属陶瓷等材料的特殊焊接方法[1]。超声波作用于热塑性的塑胶表面时,会产生每秒上万次的高频振动,这种达到一定振幅的高频振动,通过上焊件把超声波能量传到焊区,又由于焊区即两个焊接的交界面处声阻比较大,因此会产生局部高温。又由于塑料制品导热性差,一时还不能及时散发出聚集的能量,因此能量就会聚集在焊区,致使两个塑料的接触面迅速熔化,加上一定的压力后,就会使其融合成为一体。当超声波停止作用后,让压力再持续几秒钟,使其凝固成型,这样就形成一个坚固的分子链,从而达到焊接的目的。在对金属进行超声波焊接时,既不向工件输送电流也不向工件施以高温热源,只是在静压力作用之下,将弹性振动能量转变为工件界面间的摩擦功、形变能及有限的温升,使得焊接区域的金属原子被瞬间激活,两相界面处的分子相互渗透,最终实现金属焊件的固态连接。其焊接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2]。

 2.1 超声波焊接技术的优点

 与传统焊接技术相比较,超声波焊接技术有如下优点:(1)焊接速度快、焊接精度高、焊接焊点强度高;(2)焊接范围广、稳定性好、被焊接后的工件变形很小;(3)焊接物表面清洁美观、平整光滑;(4)焊接时,不需添加焊接剂,对被加工物不产生污染、不产生有害气体,因此是一种环保的焊接方法;(5)焊接时,只需提供较小的动力即可进行焊接,耗能低;(6)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密封性好。

 图1 超声波金属焊接原理示意图

 2.2 超声波焊接技术的缺点

 尽管超声波焊接技术有很多的优点,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因此不得不加以重视。超声波焊接技术有如下缺点:(1)对超声波焊接机理的认识还不够全面;(2)对金属进行焊接时,焊件不能太厚;(3)对超声波焊接技术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不易进行把握分析和总结;(4)制造一些大功率的超声波焊接机成本高、而且比较困难;(5)对焊接好后的工件进行焊接处质量检测比较困难,因此给大批量生产带来阻碍。 3 影响超声波焊接质量的因素

 虽然超声波焊接技术有众多优点,但其焊接质量与熔融量、材料的材质等因素有关,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如图2所示。

 图2 影响超声波焊接质量的因素

 (1)焊接材料的材质:一般来说焊接质量与材料的物性和材料的改性有关。材料的物性包括材料的弹性模量、摩擦系数、热导率、熔点等。物件的焊接质量与材料的弹性模量、摩擦系数、热导率成正比,与其密度、熔点成反比。材料的改性指的是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加入一些填料以改善材料的原有性能,使其满足客户的使用要求。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加入一些性能相近的材料,可以提高焊接接头强度。

 (2)焊头与焊件的接触面:焊接面的清洁度、材料表面的粗糙度会影响焊件的焊接质量。增加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可以提高焊接质量;焊接面的清洁度越高,焊接质量也越高。

 (3)其他因素:焊接技术的工艺参数、焊接件的结构、连接形式、焊接时的熔融量、超声波的功率等。为达到最佳的焊接效果,在产品研发阶段,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4 超声波焊接技术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正如以上所述,基于超声波焊接技术的产品研发,先要进行综合考虑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然后结合产品的市场前景,产品的成本,生产技术要求等条件,合理生产设计要素。

 下面仅就一个设计案例――美国苹果公司发明的超声波塑料与金属焊接专利技术进行解读,从实践的角度来理解超声波焊接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原有技术的不足:在还没有发明这项专利技术之前,所有的便携式设备(如手机)不能将金属与塑料进行融合,因此某些部件不能用塑料部件来代替,这样生产出来的手机不仅厚重、外形呆板而且缺少个性,设计上也不够自由、缺少灵活性。并且制作成本高、操作复杂、使用不方便,按键操作过多时,会接触不灵。解决案例:采用全新的超声波塑料与金属焊接技术,在手机内部某些部件使用塑料材质,减轻了手机的重量的同时也减少了金属的使用量。在壳体方面采用一次成型工艺,使外壳更加简约、流畅,操作简单,设计灵活,给人一种高端、大气的感觉。先进的超声波焊接技术一般还要使用多种材料融合的技术工艺,设计更加的自由和灵活,设计线条采用极简主义的风格,色彩上运用浅色,给人轻松、愉悦的感觉。在结构上更符合超声波焊接工作原理,使焊接质量更佳。

 5 针对超声波焊接技术应用的案例得出的结论和展望

 通过这次调研,作者通过对超声波焊接技术的了解,对超声波焊接技术应用进行研究,由于条件有限,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还有不足之处,在此将在调研过程中涉及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总结一下,为后面进一步研究做铺垫。针对焊接质量的问题,我们得出在焊接时应保持接触面清洁和材料表面的粗糙度。要了解用户需求,针对特定的用户进行设计,设计出多种不同的外观形态,为不同的客户量身打造;在设计时还应该考虑情趣化的问题,设计出更加有情趣化的产品,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针对超声波焊接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展望,作者经过探索发现可以在工作时增加音乐播放功能,使焊接过程轻松、愉快。未来的超声波焊接技术也将更加的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关长石,费玉石.超声波焊接原理与实践[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4(6).

 [2]朱政强,吴宗辉,范静辉.超声波金属焊接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焊接技术,2010,39(12).

急求数控技术毕业论文,1.5W字,谢谢

什么是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编辑本段]太阳能电池的原理

太阳光照在半导体p-n结上,形成新的空穴-电子对,在p-n结电场的作用下,空穴由n区流向p区,电子由p区流向n区,接通电路后就形成电流。这就是光电效应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一、太阳能发电方式太阳能发电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光—热—电转换方式,另一种是光—电直接转换方式。

(1) 光—热—电转换方式通过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的热能发电,一般是由太阳能集热器将所吸收的热能转换成工质的蒸气,再驱动汽轮机发电。前一个过程是光—热转换过程;后一个过程是热—电转换过程,与普通的火力发电一样.太阳能热发电的缺点是效率很低而成本很高,估计它的投资至少要比普通火电站贵5~10倍.一座1000MW的太阳能热电站需要投资20~25亿美元,平均1kW的投资为2000~2500美元。因此,目前只能小规模地应用于特殊的场合,而大规模利用在经济上很不合算,还不能与普通的火电站或核电站相竞争。

(2) 光—电直接转换方式该方式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光—电转换的基本装置就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是一种由于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器件,是一个半导体光电二极管,当太阳光照到光电二极管上时,光电二极管就会把太阳的光能变成电能,产生电流。当许多个电池串联或并联起来就可以成为有比较大的输出功率的太阳能电池方阵了。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大有前途的新型电源,具有永久性、清洁性和灵活性三大优点.太阳能电池寿命长,只要太阳存在,太阳能电池就可以一次投资而长期使用;与火力发电、核能发电相比,太阳能电池不会引起环境污染;太阳能电池可以大中小并举,大到百万千瓦的中型电站,小到只供一户用的太阳能电池组,这是其它电源无法比拟的

[编辑本段]太阳能电池产业现状

现阶段以光电效应工作的薄膜式太阳能电池为主流,而以光化学效应工作的湿式太阳能电池则还处于萌芽阶段。

全球太阳能电池产业现状

据Dataquest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共有136 个国家投入普及应用太阳能电池的热潮中,其中有95 个国家正在大规模地进行太阳能电池的研制开发,积极生产各种相关的节能新产品。1998年,全世界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其总的发电量达1000兆瓦,1999年达 2850兆瓦。2000年,全球有将近4600 家厂商向市场提供光电池和以光电池为电源的产品。

目前,许多国家正在制订中长期太阳能开发计划,准备在21世纪大规模开发太阳能,美国能源部推出的是国家光伏计划, 日本推出的是阳光计划。NREL光伏计划是美国国家光伏计划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该计划在单晶硅和高级器件、薄膜光伏技术、PVMaT、光伏组件以及系统性能和工程、 光伏应用和市场开发等5个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美国还推出了"太阳能路灯计划",旨在让美国一部分城市的路灯都改为由太阳能供电,根据计划,每盏路灯每年可节电 800 度。日本也正在实施太阳能"7万套工程计划", 日本准备普及的太阳能住宅发电系统,主要是装设在住宅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发电设备,家庭用剩余的电量还可以卖给电力公司。一个标准家庭可安装一部发电3000瓦的系统。欧洲则将研究开发太阳能电池列入著名的"尤里卡"高科技计划,推出了"10万套工程计划"。 这些以普及应用光电池为主要内容的"太阳能工程"计划是目前推动太阳能光电池产业大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日本、韩国以及欧洲地区总共8个国家最近决定携手合作,在亚洲内陆及非洲沙漠地区建设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他们的目标是将占全球陆地面积约1/4的沙漠地区的长时间日照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为30万用户提供100万千瓦的电能。计划将从2001年开始,花4年时间完成。

目前,美国和日本在世界光伏市场上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发电厂,其功率为7MW,日本也建成了发电功率达1MW的光伏发电厂。全世界总共有23万座光伏发电设备,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居于领先地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太阳能电池行业以每年15%的增幅持续不断地发展。据Dataquest发布的最新统计和预测报告显示,美国、日本和西欧工业发达国家在研究开发太阳能方面的总投资, 1998年达570亿美元;1999年646亿美元;2000年700亿美元;2001年将达820亿美元;2002年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

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现状

我国对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开发工作高度重视,早在七五期间,非晶硅半导体的研究工作已经列入国家重大课题;八五和九五期间,我国把研究开发的重点放在大面积太阳能电池等方面。2003年10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制定出未来5年太阳能资源开发计划,发改委"光明工程"将筹资100亿元用于推进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应用,计划到2005年全国太阳能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达到300兆瓦。

2002年,国家有关部委启动了"西部省区无电乡通电计划",通过太阳能和小型风力发电解决西部七省区无电乡的用电问题。这一项目的启动大大刺激了太阳能发电产业,国内建起了几条太阳能电池的封装线,使太阳能电池的年生产量迅速增加。我国目前已有10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年生产能力约为4.5MW,其中8条生产线是从国外引进的,在这8条生产线当中,有6条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2条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据专家预测,目前我国光伏市场需求量为每年5MW,2001~2010年,年需求量将达10MW,从2011年开始,我国光伏市场年需求量将大于20MW。

目前国内太阳能硅生产企业主要有洛阳单晶硅厂、河北宁晋单晶硅基地和四川峨眉半导体材料厂等厂商,其中河北宁晋单晶硅基地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占世界太阳能单晶硅市场份额的25%左右。

在太阳能电池材料下游市场,目前国内生产太阳能电池的企业主要有无锡尚德、南京中电、保定英利、河北晶澳、林洋新能源、苏州阿特斯、常州天合、云南天达光伏科技、宁波太阳能电源、京瓷(天津)太阳能等公司,总计年产能在800MW以上。

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发电前景简析

目前,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已从军事领域、航天领域进入工业、商业、农业、 通信、家用电器以及公用设施等部门,尤其可以分散地在边远地区、高山、沙漠、海岛和农村使用,以节省造价很贵的输电线路。但是在目前阶段,它的成本还很高,发出1kW电需要投资上万美元,因此大规模使用仍然受到经济上的限制。

但是,从长远来看,随着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的改进以及新的光—电转换装置的发明,各国对环境的保护和对再生清洁能源的巨大需求,太阳能电池仍将是利用太阳辐射能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可为人类未来大规模地利用太阳能开辟广阔的前景。

[编辑本段]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太阳能电池按结晶状态可分为结晶系薄膜式和非结晶系薄膜式(以下表示为a-)两大类,而前者又分为单结晶形和多结晶形。

按材料可分为硅薄膜形、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形和有机膜形,而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形又分为非结晶形(a-Si:H,a-Si:H:F,a-SixGel-x:H等)、ⅢV族(GaAs,InP等)、ⅡⅥ族(Cds系)和磷化锌 (Zn 3 p 2 )等。

太阳能电池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还可分为:硅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多层修饰电极型太阳能电池、纳米晶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其中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发展最成熟的,在应用中居主导地位。

(1) 硅太阳能电池

硅太阳能电池分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三种。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在实验室里最高的转换效率为24.7%,规模生产时的效率为15%。在大规模应用和工业生产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单晶硅成本价格高,大幅度降低其成本很困难,为了节省硅材料,发展了多晶硅薄膜和非晶硅薄膜做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替代产品。

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与单晶硅比较,成本低廉,而效率高于非晶硅薄膜电池,其实验室最高转换效率为18%,工业规模生产的转换效率为10%。因此,多晶硅薄膜电池不久将会在太阳能电地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成本低重量轻,转换效率较高,便于大规模生产,有极大的潜力。但受制于其材料引发的光电效率衰退效应,稳定性不高,直接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如果能进一步解决稳定性问题及提高转换率问题,那么,非晶硅大阳能电池无疑是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发展产品之一。

(2) 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

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为无机盐,其主要包括砷化镓III-V族化合物、硫化镉、硫化镉及铜锢硒薄膜电池等。

硫化镉、碲化镉多晶薄膜电池的效率较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效率高,成本较单晶硅电池低,并且也易于大规模生产,但由于镉有剧毒,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并不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最理想的替代产品。

砷化镓(GaAs)III-V化合物电池的转换效率可达28%,GaAs化合物材料具有十分理想的光学带隙以及较高的吸收效率,抗辐照能力强,对热不敏感,适合于制造高效单结电池。但是GaAs材料的价格不菲,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用GaAs电池的普及。

铜铟硒薄膜电池(简称CIS)适合光电转换,不存在光致衰退问题,转换效率和多晶硅一样。具有价格低廉、性能良好和工艺简单等优点,将成为今后发展太阳能电池的一个重要方向。唯一的问题是材料的来源,由于铟和硒都是比较稀有的元素,因此,这类电池的发展又必然受到限制。

(3) 聚合物多层修饰电极型太阳能电池

以有机聚合物代替无机材料是刚刚开始的一个太阳能电池制造的研究方向。由于有机材料柔性好,制作容易,材料来源广泛,成本底等优势,从而对大规模利用太阳能,提供廉价电能具有重要意义。但以有机材料制备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仅仅刚开始,不论是使用寿命,还是电池效率都不能和无机材料特别是硅电池相比。能否发展成为具有实用意义的产品,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

(4) 纳米晶太阳能电池

纳米TiO2晶体化学能太阳能电池是新近发展的,优点在于它廉价的成本和简单的工艺及稳定的性能。其光电效率稳定在10%以上,制作成本仅为硅太阳电池的1/5~1/10.寿命能达到2O年以上。

但由于此类电池的研究和开发刚刚起步,估计不久的将来会逐步走上市场。

(5) ?有机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顾名思义,就是由有机材料构成核心部分的太阳能电池。大家对有机太阳能电池不熟悉,这是情理中的事。如今量产的太阳能电池里,95%以上是硅基的,而剩下的不到5%也是由其它无机材料制成的。

[编辑本段]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

组件线又叫封装线,封装是太阳能电池生产中的关键步骤,没有良好的封装工艺,多好的电池也生产不出好的组件板。电池的封装不仅可以使电池的寿命得到保证,而且还增强了电池的抗击强度。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寿命是赢得可客户满意的关键,所以组件板的封装质量非常重要。

流程:

1、电池检测——2、正面焊接—检验—3、背面串接—检验—4、敷设(玻璃清洗、材料切割、玻璃预处理、敷设)——5、层压——6、去毛边(去边、清洗)——7、装边框(涂胶、装角键、冲孔、装框、擦洗余胶)——8、焊接接线盒——9、高压测试——10、组件测试—外观检验—11、包装入库

组件高效和高寿命如何保证:

1、高转换效率、高质量的电池片 ;

2、高质量的原材料,例如:高的交联度的EVA、高粘结强度的封装剂(中性硅酮树脂胶)、高透光率高强度的钢化玻璃等;

3、合理的封装工艺

4、员工严谨的工作作风;

由于太阳电池属于高科技产品,生产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一些不起眼问题如应该戴手套而不戴、应该均匀的涂刷试剂而潦草完事等都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大敌,所以除了制定合理的制作工艺外,员工的认真和严谨是非常重要的。

太阳电池组装工艺简介:

工艺简介:在这里只简单的介绍一下工艺的作用,给大家一个感性的认识.

1、 电池测试:由于电池片制作条件的随机性,生产出来的电池性能不尽相同,所以为了有效的将性能一致或相近的电池组合在一起,所以应根据其性能参数进行分类;电池测试即通过测试电池的输出参数(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以提高电池的利用率,做出质量合格的电池组件。

2、 正面焊接:是将汇流带焊接到电池正面(负极)的主栅线上,汇流带为镀锡的铜带,我们使用的焊接机可以将焊带以多点的形式点焊在主栅线上。焊接用的热源为一个红外灯(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焊带的长度约为电池边长的2倍。多出的焊带在背面焊接时与后面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相连

3、 背面串接:背面焊接是将36片电池串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组件串,我们目前采用的工艺是手动的,电池的定位主要靠一个膜具板,上面有36个放置电池片的凹槽,槽的大小和电池的大小相对应,槽的位置已经设计好,不同规格的组件使用不同的模板,操作者使用电烙铁和焊锡丝将“前面电池”的正面电极(负极)焊接到“后面电池”的背面电极(正极)上,这样依次将36片串接在一起并在组件串的正负极焊接出引线。

4、 层压敷设:背面串接好且经过检验合格后,将组件串、玻璃和切割好的EVA 、玻璃纤维、背板按照一定的层次敷设好,准备层压。玻璃事先涂一层试剂(primer)以增加玻璃和EVA的粘接强度。敷设时保证电池串与玻璃等材料的相对位置,调整好电池间的距离,为层压打好基础。(敷设层次:由下向上:玻璃、EVA、电池、EVA、玻璃纤维、背板)。

5、 组件层压:将敷设好的电池放入层压机内,通过抽真空将组件内的空气抽出,然后加热使EVA熔化将电池、玻璃和背板粘接在一起;最后冷却取出组件。层压工艺是组件生产的关键一步,层压温度层压时间根据EVA的性质决定。我们使用快速固化EVA时,层压循环时间约为25分钟。固化温度为150℃。

6、 修边:层压时EVA熔化后由于压力而向外延伸固化形成毛边,所以层压完毕应将其切除。

7、 装框:类似与给玻璃装一个镜框;给玻璃组件装铝框,增加组件的强度,进一步的密封电池组件,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边框和玻璃组件的缝隙用硅酮树脂填充。各边框间用角键连接。

8、 焊接接线盒:在组件背面引线处焊接一个盒子,以利于电池与其他设备或电池间的连接。

9、 高压测试:高压测试是指在组件边框和电极引线间施加一定的电压,测试组件的耐压性和绝缘强度,以保证组件在恶劣的自然条件(雷击等)下不被损坏。

10、 组件测试:测试的目的是对电池的输出功率进行标定,测试其输出特性,确定组件的质量等级。

太阳能电池阵列设计步骤 1.计算负载24h消耗容量P。

P=H/V

V——负载额定电源

2.选定每天日照时数T(H)。

3.计算太阳能阵列工作电流。

IP=P(1+Q)/T

Q——按阴雨期富余系数,Q=0.21~1.00

4.确定蓄电池浮充电压VF。

镉镍(GN)和铅酸(CS)蓄电池的单体浮充电压分别为1.4~1.6V和2.2V。

5.太阳能电池温度补偿电压VT。

VT=2.1/430(T-25)VF

6.计算太阳能电池阵列工作电压VP。

VP=VF+VD+VT

其中VD=0.5~0.7

约等于VF

7.太阳电池阵列输出功率WP?平板式太阳能电板。

WP=IP×UP

8.根据VP、WP在硅电池平板组合系列表格,确定标准规格的串联块数和并联组数。

太阳能组件 是指太阳能电池的一部分零件,这里主要指产生电力的光伏板。

有关镀锡技术的配方资料

前言

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如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产业)的使能技术和最基本的装备。马克思曾经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制造技术和装备就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数控技术又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此外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还将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资,不仅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而且在“高精尖”数控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和限制政策。总之,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即所谓的数字化装备,其技术范围覆盖很多领域:(1)机械制造技术;(2)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4)伺服驱动技术;(5)传感器技术;(6)软件技术等。

1, 国内外数控技术发展状况

世界制造业在20世纪末的十几年中经历了几次反复,曾一度几乎快成为夕阳工业,所以美国人首先提出了要振兴现代制造业。90年代的全世界数控机床制造业都经过重大改组。如美国、德国等几大制造商都经过较大变动,从90年代初开始已出现明显的回升,在全世界制造业形成新的技术更新浪潮。如德国机床行业从2000年至今已接受3个月以后的订货合同,生产任务饱满。

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科技成果是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计算机及控制技术在机械制造设备中的应用是世纪内制造业发展的最重大的技术进步。自从1952年美国第1台数控铣床问世至今已经历了50个年头。数控设备包括:车、铣、加工中心、镗、磨、冲压、电加工以及各类专机,形成庞大的数控制造设备家族,每年全世界的产量有10~20万台,产值上百亿美元。

世界制造业在20世纪末的十几年中经历了几次反复,曾一度几乎快成为夕阳工业,所以美国人首先提出了要振兴现代制造业。90年代的全世界数控机床制造业都经过重大改组。如美国、德国等几大制造商都经过较大变动,从90年代初开始已出现明显的回升,在全世界制造业形成新的技术更新浪潮。如德国机床行业从2000年至今已接受3个月以后的订货合同,生产任务饱满。

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在80年代曾有过高速发展的阶段,许多机床厂从传统产品实现向数控化产品的转型。但总的来说,技术水平不高,质量不佳,所以在90年代初期面临国家经济由计划性经济向市场经济转移调整,经历了几年最困难的萧条时期,那时生产能力降到50%,库存超过4个月。从1995年“九五”以后国家从扩大内需启动机床市场,加强限制进口数控设备的审批,投资重点支持关键数控系统、设备、技术攻关,对数控设备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1999年以后,国家向国防工业及关键民用工业部门投入大量技改资金,使数控设备制造市场一派繁荣。从2000年8月份的上海数控机床展览会和2001年4月北京国际机床展览会上,也可以看到多品种产品的繁荣景象。但也反映了下列问题:

(1) 低技术水平的产品竞争激烈,互相靠压价促销;

(2) 高技术水平、全功能产品主要靠进口;

(3) 配套的高质量功能部件、数控系统附件主要靠进口;

(4) 应用技术水平较低,联网技术没有完全推广使用;

(5) 自行开发能力较差,相对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产品主要靠引进图纸、合资生产或进口件组装。

当今世界工业国家数控机床的拥有量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经济能力和国防实力。目前我国是全世界机床拥有量最多的国家(近300万台),但我们的机床数控化率仅达到1.9%左右,这与西方工业国家一般能达到20%的差距太大。日本不到80万台的机床却有近10倍于我国的制造能力。数控化率低,已有数控机床利用率、开动率低,这是发展我国21世纪制造业必须首先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每年我们国产全功能数控机床3000~4000台,日本1年产5万多台数控机床,每年我们花十几亿美元进口7000~9000台数控机床,即使这样我国制造业也很难把行业中数控化率大幅度提上去。因此,国家计委、经贸委从“八五”、“九五”就提出数控化改造的方针,在“九五”期间,我协会也曾做过调研。当时提出数控化改造的设备可达8~10万台,需投入80~100亿资金,但得到的经济效益将是投入的5~10倍以上。因此,这两年来承担数控化改造的企业公司大量涌现,甚至还有美国公司加入。“十五”刚刚开始,国防科工委就明确提出了在军工企业中投入6.8亿元,用于对1.2~1.8万台机床的数控化改造。

数控技术经过50年的2个阶段和6代的发展:

第1阶段:硬件数控(NC)

第1代:1952年的电子管

第2代:1959年晶体管分离元件

第3代:1965年的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2阶段:软件数控(CNC)

第4代:1970年的小型计算机

第5代:1974年的微处理器

第6代:1990年基于个人PC机(PC-BASEO)

第6代的系统优点主要有:

(1) 元器件集成度高,可靠性好,性能高,可靠性已可达到5万小时以上;

(2) 基于PC平台,技术进步快,升级换代容易;

(3) 提供了开放式基础,可供利用的软、硬件资源丰富,使数控功能扩展到很宽的领域(如CAD、CAM、CAPP,连接网卡、声卡、打印机、摄影机等);

(4) 对数控系统生产厂来说,提供了优良的开发环境,简化了硬件。

目前,国际上最大的数控系统生产厂是日本FANUC公司,1年生产5万套以上系统,占世界市场约40%左右,其次是德国的西门子公司约占15%以上,再次是德海德汉尔,西班牙发格,意大利菲地亚,法国的NUM,日本的三菱、安川。

国产数控系统厂家主要有华中数控、北京航天机床数控集团、北京凯恩帝、北京凯奇、沈阳艺天、广州数控、南京新方达、成都广泰等,国产数控生产厂家规模都较小,年产都还没有超过300~400套。

近10年数控机床为适应加工技术发展,在以下几个技术领域都有巨大进步。

(1) 高速化

由于高速加工技术普及,机床普遍提高各方面速度,车床主轴转速由3000~4000r/min提高到8000~10000r/min,铣床和加工中心主轴转速由4000~8000r/min提高到12000r/min、24000r/min、40000r/min以上?快速移动速度由过去的10~20m/min提高到48m/min、60m/min、80m/min、120m/min在提高速度的同时要求提高运动部件起动的加速度,其已由过去一般机床的0.5G(重力加速度)提高到1.5~2G,最高可达15G,直线电机在机床上开始使用,主轴上大量采用内装式主轴电机。

(2) 高精度化

数控机床的定位精度已由一般的0.01~0.02mm提高到0.008mm左右,亚微米级机床达到0.0005mm左右,纳米级机床达到0.005~0.01μm,最小分辨率为1nm(0.000001mm)的数控系统和机床已有产品。

数控中两轴以上插补技术大大提高,纳米级插补使两轴联动出的圆弧都可以达到1μ的圆度,插补前多程序段预读,大大提高插补质量,并可进行自动拐角处理等。

(3) 复合加工、新结构机床大量出现

如5轴5面体复合加工机床,5轴5联动加工各类异形零件。也派生出各新颖的机床结构,包括6轴虚拟轴机床,串并联铰链机床等。采用特殊机械结构,数控的特殊运算方式,特殊编程要求。

(4) 使用各种高效特殊功能的刀具使数控机床“如虎添翼”。如内冷钻头由于使高压冷却液直接冷却钻头切削刃和排除切屑,在钻深孔时大大提高效率。加工钢件切削速度能达1000m/min,加工铝件能达5000m/min。

(5) 数控机床的开放性和联网管理,已是使用数控机床的基本要求,它不仅是提高数控机床开动率、生产率的必要手段,而且是企业合理化、最佳化利用这些制造手段的方法。因此,计算机集成制造、网络制造、异地诊断、虚拟制造、异行工程等等各种新技术都在数控机床基础上发展起来,这必然成为21世纪制造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潮流。

2, 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的趋势来看,其主要研究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8〕。

2.1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

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从EMO2001展会情况来看,高速加工中心进给速度可达80m/min,甚至更高,空运行速度可达100m/min左右。目前世界上许多汽车厂,包括我国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已经采用以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生产线部分替代组合机床。美国CINCINNATI公司的HyperMach机床进给速度最大达60m/min,快速为100m/min,加速度达2g,主轴转速已达60 000r/min。加工一薄壁飞机零件,只用30min,而同样的零件在一般高速铣床加工需3h,在普通铣床加工需8h;德国DMG公司的双主轴车床的主轴速度及加速度分别达12*!000r/mm和1g。

在加工精度方面,近10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5μm,提高到1~1.5μ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0.01μm)。

在可靠性方面,国外数控装置的MTBF值已达6 000h以上,伺服系统的MTBF值达到30000h以上,表现出非常高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高速、高精加工,与之配套的功能部件如电主轴、直线电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2.2 5轴联动加工bsp;

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

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在EMO2001展会上,新日本工机的5面加工机床采用复合主轴头,可实现4个垂直平面的加工和任意角度的加工,使得5面加工和5轴加工可在同一台机床上实现,还可实现倾斜面和倒锥孔的加工。德国DMG公司展出DMUVoution系列加工中心,可在一次装夹下5面加工和5轴联动加工,可由CNC系统控制或CAD/CAM直接或间接控制。

2.3 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如美国的NGC(The Next Generation Work-Station/Machine Control)、欧共体的OSACA(Op

和复合加工机床en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Control within Automation Systems)、日本的OSEC(Open System Environment for Controller),中国的ONC(Open Numerical Control System)等。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

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如在EMO2001展中,日本山崎马扎克(Mazak)公司展出的“CyberProduction Center”(智能生产控制中心,简称CPC);日本大隈(Okuma)机床公司展出“IT plaza”(信息技术广场,简称IT广场);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展出的Open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开放制造环境,简称OME)等,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2.4 重视新技术标准、规范的建立

2.4.1 关于数控系统设计开发规范

如前所述,开放式数控系统有更好的通用性、柔性、适应国纷纷实施战略发展计划,并进行开放式体系结构数控系统规范(OMAC、OSACA、OSEC)的研究和制定,世界3个最大的经济体在短期内进行了几乎相同的科学计划和规范的制定,预示了数控技术的一个新的变革时期的来临。我国在2000年也开始进行中国的ONC数控系统的规范框架的研究和制定。

2.4.2 关于数控标准

数控标准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数控技术诞生后的50年间的信息交换都是基于ISO6983标准,即采用G,M代码描述如何(how)加工,其本质特征是面向加工过程,显然,他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数控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国际上正在研究和制定一种新的CNC系统标准ISO14649(STEP-NC),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系统的中性机制,能够描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统一数据模型,从而实现整个制造过程,乃至各个工业领域产品信息的标准化。

STEP-NC的出现可能是数控技术领域的一次革命,对于数控技术的发展乃至整个制造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STEP-NC提出一种崭新的制造理念,传统的制造理念中,NC加工程序都集中在单个计算机上。而在新标准下,NC程序可以分散在互联网上,这正是数控技术开放式、网络化发展的方向。其次,STEP-NC数控系统还可大大减少加工图纸(约75%)、加工程序编制时间(约35%)和加工时间(约50%)。

目前,欧美国家非常重视STEP-NC的研究,欧洲发起了STEP-NC的IMS计划(1999.1.1~2001.12.31)。参加这项计划的有来自欧洲和日本的20个CAD/CAM/CAPP/CNC用户、厂商和学术机构。美国的STEP Tools公司是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数据交换软件的开发者,他已经开发了用作数控机床加工信息交换的超级模型(Super Model),其目标是用统一的规范描述所有加工过程。目前这种新的数据交换格式已经在配备了SIEMENS、FIDIA以及欧洲OSACA-NC数控系统的原型样机上进行了验证。

2. 5 柔性化 包含两方面:数控系统本身的柔性,数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功能覆盖面大,可裁剪性强,便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群控系统的柔性,同一群控系统能依据不同生产流程的要求,使物料流和信息流自动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控系统的效能。

2. 6 工艺复合性和多轴化 以减少工序、辅助时间为主要目的的复合加工,正朝着多轴、多系列控制功能方向发展。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是指工件在一台机床上一次装夹后,通过自动换刀、旋转主轴头或转台等各种措施,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数控技术轴,西门子880系统控制轴数可达24轴。(4)实时智能化 早期的实时系统通常针对相对简单的理想环境,其作用是如何调度任务,以确保任务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而人工智能则试图用计算模型实现人类的各种智能行为。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实时系统和人工智能相互结合,人工智能正向着具有实时响应的、更现实的领域发展,而实时系统也朝着具有智能行为的、更加复杂的应用发展,由此产生了实时智能控制这一新的领域。在数控技术领域,实时智能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正沿着几个主要分支发展: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学习控制、前馈控制等。例如在数控系统中配备编程专家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参数自动设定和刀具自动管理及补偿等自适应调节系统,在高速加工时的综合运动控制中引入提前预测和预算功能、动态前馈功能,在压力、温度、位置、速度控制等方面采用模糊控制,使数控系统的控制性能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最佳控制的目的。

2.7 功能发展方向

(1)用户界面图形化 用户界面是数控系统与使用者之间的对话接口。由于不同用户对界面的要求不同,因而开发用户界面的工作量极大,用户界面成为计算机软件研制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当前INTERNET、虚拟现实、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多媒体等技术也对用户界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图形用户界面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人们可以通过窗口和菜单进行操作,便于蓝图编程和快速编程、三维彩色立体动态图形显示、图形模拟、图形动态跟踪和仿真、不同方向的视图和局部显示比例缩放功能的实现。

(2)科学计算可视化 科学计算可视化可用于高效处理数据和解释数据,使信息交流不再局限于用文字和语言表达,而可以直接使用图形、图像、动画等可视信息。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环境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了应用领域,如无图纸设计、虚拟样机技术等,这对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在数控技术领域,可视化技术可用于CAD/CAM,如自动编程设计、参数自动设定、刀具补偿和刀具管理数据的动态处理和显示以及加工过程的可视化仿真演示等。

(3)插补和补偿方式多样化 多种插补方式如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圆柱插补、空间椭圆曲面插补、螺纹插补、极坐标插补、2D+2螺旋插补、NANO插补、NURBS插补(非均匀有理B样条插补)、样条插补(A、B、C样条)、多项式插补等。多种补偿功能如间隙补偿、垂直度补偿、象限误差补偿、螺距和测量系统误差补偿、与速度相关的前馈补偿、温度补偿、带平滑接近和退出以及相反点计算的刀具半径补偿等。

(4)内装高性能PLC 数控系统内装高性能PLC控制模块,可直接用梯形图或高级语言编程,具有直观的在线调试和在线帮助功能。编程工具中包含用于车床铣床的标准PLC用户程序实例,用户可在标准PLC用户程序基础上进行编辑修改,从而方便地建立自己的应用程序。

(5)多媒体技术应用 多媒体技术集计算机、声像和通信技术于一体,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在数控技术领域,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信息处理综合化、智能化,在实时监控系统和生产现场设备的故障诊断、生产过程参数监测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

2 .8 体系结构的发展

(1)集成化 采用高度集成化CPU、RISC芯片和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FPGA、EPLD、CPLD以及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可提高数控系统的集成度和软硬件运行速度。应用FPD平板显示技术,可提高显示器性能。平板显示器具有科技含量高、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便于携带等优点,可实现超大尺寸显示,成为和CRT抗衡的新兴显示技术,是21世纪显示技术的主流。应用先进封装和互连技术,将半导体和表面安装技术融为一体。通过提高集成电路密度、减少互连长度和数量来降低产品价格,改进性能,减小组件尺寸,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2)模块化 硬件模块化易于实现数控系统的集成化和标准化。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基本模块,如CPU、存储器、位置伺服、PLC、输入输出接口、通讯等模块,作成标准的系列化产品,通过积木方式进行功能裁剪和模块数量的增减,构成不同档次的数控系统。

(3)网络化 机床联网可进行远程控制和无人化操作。通过机床联网,可在任何一台机床上对其它机床进行编程、设定、操作、运行,不同机床的画面可同时显示在每一台机床的屏幕上。

(4)通用型开放式闭环控制模式 采用通用计算机组成总线式、模块化、开放式、嵌入式体系结构,便于裁剪、扩展和升级,可组成不同档次、不同类型、不同集成程度的数控系统。闭环控制模式是针对传统的数控系统仅有的专用型单机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提出的。由于制造过程是一个具有多变量控制和加工工艺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包含诸如加工尺寸、形状、振动、噪声、温度和热变形等各种变化因素,因此,要实现加工过程的多目标优化,必须采用多变量的闭环控制,在实时加工过程中动态调整加工过程变量。加工过程中采用开放式通用型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易于将计算机实时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CAD/CAM、伺服控制、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构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从而实现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

3, 智能化数控系统

3. 1 国内外数控系统发展概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在现代制造

现在的生态环境遭到什么破坏?

我国古代铜镜的几种常见缺陷、缺损,以及古人的部分补救措施。在这缺陷缺损中,组织疏松是由金属自身属性决定的,是不可避免的;既不能消除,也不能减少,只能使之移动位置;稍有疏忽,它便会一磨即现,虽细如针尖,却密密麻麻,乌乌蒙蒙。刮削、研磨道纹应可消除,但由于古代的刮削研磨条件较差,实际上它又是不可避免、不可以消除的。从传统工艺调查来看,一些小型工厂即许利用了现代机械加工手段,加工道纹依然是经常可见;古时更是这样。所以,组织疏松和刮磨道痕实际上普遍地存在于所有的镜中,正常生产之镜也不得例外。气泡、砂眼、发气残痕、夹杂也应当是可以避免的,但因受多种复杂工艺因素的影响,实际上也很难完全消除;夹杂和发气残痕在古镜表面上都经常可见。为了消除或减少这些缺陷和缺损对铜镜映照效果的影响,人们采取了许多补救措施,上述部分缺陷和缺损的修整处理仅仅是第一步,之后皆需进行一道表面镀锡。组织疏松、细小夹杂、轻微发气,一般不作上述第一步修整。

我们曾对一些带有气泡、砂眼、断裂遗痕的试样进行过许多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现,该处的表面颜色和光泽,与同一枚镜的其他部分基本上是一致的;其表面成份,则与颜色相当的同一枚镜,或不同的镜,都是基本一致的。如鄂州半圆方枚神兽镜E30,我们在试样断口附近的正面作过多处取样分析,其中一处的成份为:铜7.713%、锡51.857%、铅12.513%、铁5.571%、硅6.410、铝3.385%、磷2.414%、银4.493%(灰绿而泛白处)。另一处的成份为:铜12.906、锡61.164%、铅11.423%、铁6.149%、硅4.954%、硅2.133%,银1.268%。这两处成份大体一致,与一般的绿漆古镜表面皆属同一成份范围。鄂州直列重铭神兽镜E14各部的表面成份,不管补块部分还是非补块部分,都基本一致。其正表面成份为:铜13.39%、锡69.98%、铅6.284%、铁0.603%、硅5.681%、铝2.521%、银1.536%。这表明,缺陷处的表面处理工艺,与铜镜正常部位的表面处理工艺基本一致,都是使用粉涂锡汞齐的方式来实现表面镀锡的。一旦外镀,所有缺陷、缺损,所有不光洁的、粗糙的表面,都将被洁白光净的镀锡层掩盖,整个镜面便光洁如一起来。《淮南子·修务训》云:“明镜之始下型,朦然未见形容,及其粉以玄锡,摩以白旃,鬓眉微毫可得而察。”玄,即黑,玄锡即黑锡,即是以汞处理过了的、颜色灰黑之“锡”,也即是锡汞齐④。这段文字是对铜镜表面处理工艺最为确切而简明的写照。对四神镜E3、直铭重列神兽镜E14等而言,其缺陷修补步骤是:(1)用软质合金填充气孔和砂眼;(2)表面镀锡并打光。对半圆方枚神兽镜E30言,其修补工艺程序当是:(1)清理破镜的断口和镜面。(2)用某粘结剂将破镜粘合,并在镜面一侧的断裂处粘上一层强度较高的白纸。(3)整个镜面均匀镀锡。最后,破镜重圆。

另外一面还有一些专利及参考资料 记住 只是一部分 更多的你得到专利网站及下面网址上查:

镀锡 发明专利(33条)

记录号 申请号 专利名称

1 86100716 以软带包装的电子元件导线之自动镀锡设备

2 88108443.3 电子元件的镀锡方法和装置

3 88105472.0 铜或铜合金室温镀锡工艺

4 89104464.7 一种光亮镀锡-锌合金电镀溶液

5 91110903.X 锌基合金镀锡轴瓦生产工艺

6 93104326.3 清洗镀锡钢板料的组合物和方法

7 94102842.9 一种酸性镀锡的方法

8 94103333.3 镀锡液的回收再生方法

9 95111809.9 一种镀锡铜线废料和锡铝废渣的再生工艺及用装置

10 95116356.6 调整镀锡丝拉伸强度的方法

11 95112787.X 镀锡钢板电镀用锡粒的制备方法

12 95116357.4 镀锡丝表面处理溶液及涂覆该溶液的装置

13 95110442.X 铜线镀锡工艺

14 96107997.5 用含水蒸汽气氛在焊接或镀锡前干软制金属表面的方法

15 97109800.X 波动钎焊或镀锡的方法和机器

16 97193376.6 镀锡的方法和最佳电流密度范围宽的镀锡液

17 00118740.6 用合金锡焊或镀锡时封闭室内气氛的分析系统

18 00107220.X 工作物热浸镀锡的加工方法

19 00107221.8 冲板式组合件的板片接合缝的热浸镀锡填补方法

20 00806441.5 耐蚀性好的镀锡系或镀铝系表面处理钢材

21 01105413.1 从镀锡、浸锡和焊锡的金属废料回收锡的方法及其装置

22 02105649.8 镀锡钢板

23 02115956.4 镀锡板酸浸时滞值的电化学测定装置及方法

24 00815462.7 铜或铜合金非电镀镀锡的方法

25 01126771.2 镀锡拉丝模镶套的生产工艺

26 02105651.X 镀锡

27 01806287.3 表面处理镀锡钢板及化成处理液

28 02120377.6 镀锡用组合物及镀锡方法

29 03138461.7 镀锡方法

30 02157959.8 无铅合金镀锡铜线

31 03164817.7 镀锡的方法

32 01823668.5 电解镀锡溶液和用于电镀的方法

33 200410044517.7 改良镀锡方法

镀锡文献280篇

镀锡

1 原板内应力对镀锡板耐蚀性的影响 黄兴桥 李宁... 上海金属-2005-1

2 酸性光亮镀锡镍合金镀液中镍的快速测定 罗序燕 材料保护-2005-1

3 铬酸盐钝化膜对低锡量镀锡板性能的影响 柳长福 涂元强... 材料保护-2004-12

4 镀锡——堵漏的重要手段 侯荣阶 宋勇... 材料保护-2004-12

5 镀锡铜线表面锡的回收 雷勇强 喻阳海...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4-6

6 2004-10月份镀锡板分国别(地区)进口情况表 无 中国钢铁业-2004-12

7 电镀锡机组软熔导电辊粘锡失效模拟研究 符寒光 上海金属-2004-6

8 原板酸洗失重性能对镀锡板耐蚀性的影响 黄兴桥 韩家军... 电镀与环保-2004-4

9 2004-9月份镀锡板分国别(地区)进口情况表 无 中国钢铁业-2004-11

10 湿膜镀锡板的圈状渗镀问题 苑玉明 印制电路资讯-2004-5

11 镀锡板生产线 M.Righini M.Bianco 钢铁-2004-9

12 电镀锡工艺产生露铜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范德发 电线电缆-2004-5

13 镀锡电解液 无 电镀与精饰-2004-5

14 2004-7月份镀锡板分国别(地区)进口情况表 无 中国钢铁业-2004-9

15 2004-8月份镀锡板分国别(地区)进口情况表 无 中国钢铁业-2004-10

16 镀锡板性能影响因素的分析 卢笙 宝钢技术-2004-5

17 超声电镀锡铋合金研究 陈华茂 吴华强 表面技术-2004-5

18 2004-6月份镀锡板分国别(地区)进口情况表 无 中国钢铁业-2004-8

19 高速镀锡电解液中油污的形成及其防治 宋强[1] 蔡兰坤[1]... 材料保护-2004-10

20 电镀锡及其合金电解液 无 电镀与精饰-2004-4

21 电镀锡及锡合金光亮剂的制备方法 无 电镀与精饰-2004-4

22 镀锡板表面黑点缺陷分析 季思凯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4-8

23 原板结晶取向对镀锡板耐蚀性的影响 黄兴桥 李宁... 材料保护-2004-9

24 宝钢1420电镀锡机组中央段张力控制分析及改进 李东江 黄正芳... 宝钢技术-2004-3

25 海字卤素法电镀锡板生产技术开发研究——200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无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4-2

26 镀锡钢板耐蚀性与恒电流阳极溶解电位-时间曲线的关系 王焜[1] 钱钢[2]... 金属学报-2004-7

27 电镀锡及锡-铅合金电解液 覃奇贤 电镀与精饰-2004-3

28 软熔条件对镀锡板合金层组织及其耐蚀性的影响 黄久贵 李宁... 上海金属-2004-3

29 日本试销超薄镀锡板啤酒罐反响强烈 牟发章 包装与食品机械-2004-2

30 无污染适用于焊接的HKFe—Sn铁(或铜)内电解镀锡 无 表面技术-2004-2

31 铈盐对电镀锡参数和性能的影响 于锦 郭春光... 表面技术-2004-2

32 新型光亮镀锡铅钴合金镀液中微量钴的快速测定 罗序燕 钟洪鸣 表面技术-2004-2

33 印制板的表面终饰工艺系列讲座——第三讲 TI-1新型印制板用置换镀锡工艺 方景礼 电镀与涂饰-2004-2

34 光亮硫酸盐镀锡工艺及生产实践 何祚明 曾领才... 电镀与涂饰-2004-2

35 高速镀锡液中油污的形成机理 宋强[1] 蔡兰坤[1]... 电镀与环保-2004-2

36 库仑-称重法及其测量电镀锡板镀层厚度的研究 董秀文[1] 李岩[1]... 电化学-2004-1

37 镀锡板无铬钝化 无 材料保护-2004-3

38 新型酸性光亮镀锡铜合金液中微量铜的快速测定 罗序燕 材料保护-2004-3

39 宝钢镀锡板翘曲原因分析与对策 何建锋 宝钢技术-2004-1

40 镀锡板基板结晶取向与合金层形貌及ATC值的关系 黄久贵 李宁... 上海金属-2004-2

41 聚乙二醇苯基辛基醚对甲磺酸镀锡层织构的影响 杜小光[1] 牛振江[2]... 电镀与精饰-2004-2

42 印制板的表面终饰工艺系列讲座:第二讲超薄型超高密度挠性印制板的置换镀锡工艺 方景礼 电镀与涂饰-2004-1

43 镀锡铜线脱锡工艺 郎庆成 再生资源研究-2004-1

44 浅谈提高热镀锡细铜线质量的几个问题 买利伟 电线电缆-2004-1

45 SMD可焊性电镀锡及锡—铅合金 陆金龙 电镀与环保-2004-1

46 镀锡工艺参数对合金层形貌及耐蚀性的影响 黄久贵 李宁... 电镀与环保-2004-1

47 智能型镀锡量测量仪的研制 董秀文[1] 李岩[1]... 材料保护-2003-5

48 MR—TH57电镀锡薄钢板的研制与应用 涂元强 苏维嘉... 武钢技术-2003-3

49 薄钢板镀锡含铬废水处理 袁安政[1] 李肖雄[2] 电镀与环保-2003-6

50 焦磷酸盐电镀锡—锌合金 巢发荣 电镀与环保-2003-6

51 镀锡板耐蚀性研究及进展 黄久贵 李宁... 电镀与环保-2003-6

52 怎样防治和减少酸性镀锡液的混浊现象 罗耀宗 电镀与涂饰-2003-6

53 镀锡层重熔处理 郑瑞庭 电镀与涂饰-2003-4

54 宝钢电镀锡机组2#软熔导电辊粘锡失效模拟研究 戴明山 冶金设备-2003-5

55 原板夹杂引起的镀锡板表面缺陷分析 季思凯 王林 物理测试-2003-5

56 合金层白点的产生及其对镀锡板耐蚀性的影响 黄久贵[1] 李宁[1]...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3-5

57 镀锡板的无铬钝化 柳长福 涂元强... 武钢技术-2003-5

58 酸性光亮镀锡铈合金工艺 屈战民 材料保护-2003-9

59 极限规格电镀锡板折皱分析及对策 王劲 周耀 轧钢-2003-4

60 具有铜基中间镀层的镀锡层 无 电镀与精饰-2003-4

61 镀锡方法对无汞碱锰电池用铜钉的性能影响 黎学明[1] 刘飞[1]... 电池-2003-3

62 工艺因素对化学镀锡层成分的影响 徐瑞东 薛方勤... 新技术新工艺-2003-6

63 电镀锡薄钢板的镀后处理 戴杭杰 广东有色金属学报-2003-1

64 PCB的化学镀锡应用技术 张志祥 印制电路信息-2003-4

65 酸性镀锡液不稳定性研究 龙有前 肖鑫... 材料保护-2003-3

66 甲磺酸盐光亮镀锡铅合金工艺研究 王爱荣 荆瑞俊... 表面技术-2003-3

67 薄镀锡板用高性能冷轧油的开发和应用 曹长娥 材料保护-2003-3

68 用非自耗阳极进行镀锡作业 兰若 钢铁-2003-4

69 一种新的镀锡量测试设备 田伟 武钢技术-2003-2

70 得兴技术公司开发出镀锡新技术 陆岩 轧钢-2003-2

71 锌合金压铸件滚镀锡—钴合金 马忠信 电镀与精饰-2003-3

72 高速镀锡电解液 无 电镀与精饰-2003-3

73 镀锡钢带镀锡量的测定 邱月梅 金属制品-2003-2

74 酸性镀锡中过量硫酸根的去除 罗耀宗 电镀与涂饰-2003-2

76 钢带镀锡前表面清洗质量的改善 范宏义 材料保护-2003-4

77 过氧化氢法处理镀锡含氰废水 曹学增 陈爱英 常熟高专学报-2003-2

78 化学镀锡层孔隙率研究 徐瑞东 郭忠诚... 电镀与精饰-2003-2

79 改进的热浸镀锡工件夹制具 蔡振发 表面技术-2003-1

80 钢管内表面镀锡工艺探讨 罗耀宗 电镀与环保-2003-1

81 电镀锡合金电解液 覃奇贤 电镀与精饰-2003-1

82 由食用镀锡罐装淡奶引起食物中毒的样品分析 董桂芬 许计...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6

83 装饰性和功能性的电镀锡合金(下) 无 国际表面处理-2002-1

84 青-在行动——记宝钢股份有限公司冷轧厂镀锡分厂“青-安全示范岗”活动 刘燕 上海安全生产-2002-12

85 胎圈钢丝化镀锡青铜工艺研究 仝奎[1] 窦光聚[2] 金属制品-2002-6

86 用于印刷线路板的无氟无铅酸性镀锡 刘仁志 电子电路与贴装-2002-6

87 化学镀锡层成分与表面形貌及结构分析 徐瑞东 郭忠诚... 表面技术-2002-6

88 SS系列酸性光亮镀锡添加剂的研究 刘飞[1] 迟洪训[2] 电镀与环保-2002-6

89 电镀锡—锌合金的水溶液 无 电镀与涂饰-2002-5

90 电镀锡板表面抗划伤性的研究Ⅱ.软熔工艺对电镀锡板表面抗划伤性的影响 刘小兵[1] 王徐承[2]... 电镀与精饰-2002-6

91 化学镀锡—银合金 王丽丽 电镀与精饰-2002-6

92 酸性镀锡溶液除铁杂质方法 谭奇贤 电镀与精饰-2002-6

93 化学镀锡工艺条件的优化 王军丽 徐瑞东... 电镀与环保-2002-5

94 铜基上化学镀锡工艺研究 陈春成 电镀与精饰-2002-5

95 电镀锡板表面抗划伤性的研究 Ⅰ.关于测试方法 刘小兵[1] 王徐承[2]... 电镀与精饰-2002-5

96 酸性光亮镀锡工艺的研究 欧阳双 谭强 电镀与环保-2002-4

97 一炼钢镀锡板连铸板坯夹杂物分布试验研究 王军文[1] 唐海波[2]... 宝钢技术-2002-4

98 罩式炉退火T4级上限硬度镀锡原板生产工艺优化 吴迪[1] 周正元[2]... 钢铁-2002-7

99 罐装食品用电镀锡板的耐蚀性及其试验方法 李岩[1] 刘晓鹏[2]... 材料保护-2002-8

100 大件镀锡故障的排除 陈怀超 材料保护-2002-8

101 镀锡青铜回火胎圈钢丝生产线 滕留芝 轮胎工业-2002-8

102 大件镀锡故障的排除 陈怀超 电镀与精饰-2002-4

103 采用催化剂的化学镀锡新工艺的研究 梅天庆[1] 冯辉[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3

104 电镀锡渣制备氯化亚锡和锡酸钠 曹学增 陈爱英 应用化工-2002-3

105 化镀锡青铜回火胎圈钢丝生产工艺技术 宋为 王宝玉 金属制品-2002-2

106 铝铸件电镀锡的研究 邓小民 电镀与环保-2002-3

107 化学镀锡层可焊性研究 徐瑞东 郭忠诚... 电子工艺技术-2002-3

108 旋耐德Quantum自动化平台在武钢电镀锡线的应用 谈靖 张旭东 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2002-2

109 离子色谱法测定电镀锡溶液中的SO4^2— 朱子平 化学分析计量-2002-2

110 微电子管电镀锡、锡—铅技术 陆金龙 电镀与精饰-2002-2

111 滚镀锡—钴—锌代铬工艺在小五金件的应用 胡卓明 电镀与精饰-2002-1

112 印制电路故障排除手册选登电镀锡铅合金镀层工艺 源明 印制电路与贴装-2002-1

113 国内镀锡板生产企业应提高竞争力 无 中小企业信息-2001-4

114 世界镀锡板工业的回顾与展望 罗德先 世界有色金属-2001-9

115 未来5-镀锡板供求展望 无 重庆经济信息-2001-16

116 一种多功能镀锡添加剂镀液性能的研究 陈华茂 吴华强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

117 铝排局部刷镀锡溶液及工艺的研究 欧阳晟 夏光明 电刷镀技术-2001-4

118 电镀锡合金 蔡积庆 电镀与环保-2001-5

119 装饰性和功能性的电镀锡合金(上) 无 国际表面处理-2001-6

120 镀锡薄板厂工业废水处理 曹益宁 有色冶金节能-2001-3

121 镀锡防锈材料的改进 程喜[1] 张惠萍[2] 湖北造纸-2001-4

122 新型酸性镀锡光亮剂的表征及其性能 罗序燕[1] 罗国添[2]... 材料保护-2001-10

123 铜基上化学镀锡新工艺初探 徐瑞东 郭忠诚... 材料保护-2001-10

124 甲磺酸电镀锡铅合金工艺研究 池建明[1] 康京冬[2] 材料保护-2001-10

125 化学镀锡层结构及性能研究 徐瑞东 郭忠诚... 电镀与涂饰-2001-5

126 稀土催化剂抗酸性镀锡液氧化变质的研究 肖友军 电镀与涂饰-2001-4

127 铜基上化学镀锡新工艺初探 徐瑞东[1] 郭忠诚[2]... 电镀与涂饰-2001-4

128 酸性光亮镀锡 赵复荣 电镀与涂饰-2001-4

129 镀锡电解液的再生 覃奇贤 电镀与精饰-2001-6

130 从镀锡泥渣中回收金属锡 覃奇贤 电镀与精饰-2001-4

131 高稳定性酸性光亮镀锡工艺研究 肖鑫 龙有前... 腐蚀与防护-2001-9

132 酸性光亮镀锡 和海燕 赵复荣 机械管理开发-2001-4

133 用于PWB的高分散能力光亮酸性镀锡 刘仁志 印制电路信息-2001-11

134 黑瓷封装IC外引线镀锡后连锡短路的故障处理 杨建功 吴彩霞 电镀与涂饰-2001-5

135 D—T52冷轧电镀锡薄钢板的研制及应用 涂元强 苏维嘉.

。。。。。。

一.塑料的分类、成分及特性与制造过程

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塑料制品比比皆是。从我们起床后使用的洗漱用品、早餐时用的餐具,到工作学习时用的文具、休息时用的座垫、床垫,以及电视机、洗衣机、计算机的外壳,还有夜晚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各种造型的灯具……塑料以它优异的性能逐步地代替了许多已经使用了几十年、几百年的材料和器皿,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塑料集金属的坚硬性、木材的轻便性、玻璃的透明性、陶瓷的耐腐蚀性,橡胶的弹性和韧性于一身,因此除了日常用品外,塑料更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国防、建筑等各行各业。

一、塑料的分类

塑料种类很多,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投入生产的塑料大约有三百多种。塑料的分类方法较多,常用的有两种:

1、根据塑料受热后的性质不同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热塑性塑料分子结构都是线型结构,在受热时发生软化或熔化,可塑制成一定的形状,冷却后又变硬。在受热到一定程度又重新软化,冷却后又变硬,这种过程能够反复进行多次。如聚氯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等。热塑性塑料成型过程比较简单,能够连续化生产,并且具有相当高的机械强度,因此发展很快。

热固性塑料的分子结构是体型结构,在受热时也发生软化,可以塑制成一定的形状,但受热到一定的程度或加入少量固化剂后,就硬化定型,再加热也不会变软和改变形状了。热固性塑料加工成型后,受热不再软化,因此不能回收再用,如酚醛塑料、氨基塑料、环氧树脂等都属于此类塑料。热固性塑料成型工艺过程比较复杂,所以连续化生产有一定的困难,但其耐热性好、不容易变形,而且价格比较低廉。

2、根据塑料的用途不同分为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

通用塑料是指产量大、价格低、应用范围广的塑料,主要包括聚烯烃、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酚醛塑料和氨基塑料五大品种。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许多制品都是由这些通用塑料制成。

工程塑料是可作为工程结构材料和代替金属制造机器零部件等的塑料。例如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ABS树脂、聚四氟乙烯、聚酯、聚砜、聚酰亚胺等。工程塑料具有密度小、化学稳定性高、机械性能良好、电绝缘性优越、加工成型容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器、化工、机械、仪器、仪表等工业,也应用于宇宙航行、火箭、导弹等方面。

二、塑料的成分

我们通常所用的塑料并不是一种纯物质,它是由许多材料配制而成的。其中高分子聚合物(或称合成树脂)是塑料的主要成分,此外,为了改进塑料的性能,还要在聚合物中添加各种辅助材料,如填料、增塑剂、润滑剂、稳定剂、着色剂等,才能成为性能良好的塑料。

1、合成树脂

合成树脂是塑料的最主要成分,其在塑料中的含量一般在40%~100%。由于含量大,而且树脂的性质常常决定了塑料的性质,所以人们常把树脂看成是塑料的同义词。例如把聚氯乙烯树脂与聚氯乙烯塑料、酚醛树脂与酚醛塑料混为一谈。其实树脂与塑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树脂是一种未加工的原始聚合物,它不仅用于制造塑料,而且还是涂料、胶粘剂以及合成纤维的原料。而塑料除了极少一部分含100%的树脂外,绝大多数的塑料,除了主要组分树脂外,还需要加入其他物质。

2、填料

填料又叫填充剂,它可以提高塑料的强度和耐热性能,并降低成本。例如酚醛树脂中加入木粉后可大大降低成本,使酚醛塑料成为最廉价的塑料之一,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机械强度。填料可分为有机填料和无机填料两类,前者如木粉、碎布、纸张和各种织物纤维等,后者如玻璃纤维、硅藻土、石棉、炭黑等。

3、增塑剂

增塑剂可增加塑料的可塑性和柔软性,降低脆性,使塑料易于加工成型。增塑剂一般是能与树脂混溶,无毒、无臭,对光、热稳定的高沸点有机化合物,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例如生产聚氯乙烯塑料时,若加入较多的增塑剂便可得到软质聚氯乙烯塑料,若不加或少加增塑剂(用量<10%),则得硬质聚氯乙烯塑料。

4、稳定剂

为了防止合成树脂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受光和热的作用分解和破坏,延长使用寿命,要在塑料中加入稳定剂。常用的有硬脂酸盐、环氧树脂等。

5、着色剂

着色剂可使塑料具有各种鲜艳、美观的颜色。常用有机染料和无机颜料作为着色剂。

6、润滑剂

润滑剂的作用是防止塑料在成型时不粘在金属模具上,同时可使塑料的表面光滑美观。常用的润滑剂有硬脂酸及其钙镁盐等。

除了上述助剂外,塑料中还可加入阻燃剂、发泡剂、抗静电剂等,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三、塑料的特性

1、塑料具有可塑性

顾名思义,塑料就是可以塑造的材料。所谓塑料的可塑性就是可以通过加热的方法使固体的塑料变软,然后再把变软了的塑料放在模具中,让它冷却后又重新凝固成一定形状的固体。塑料的这种性质也有一定的缺陷,即遇热时容易软化变形,有的塑料甚至用温度较高的水烫一下就会变形,所以塑料制品一般不宜接触开水。

2、塑料具有弹性

有些塑料也像合成纤维一样,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它受到外力拉伸时,卷曲的分子就由柔韧性而被拉直,但一旦拉力取消后,它又会恢复原来的卷曲状态,这样就使得塑料具有弹性,例如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的薄膜制品。但是有些塑料是没有弹性的。

3、塑料具有较高的强度

塑料虽然没有金属那样坚硬,但与玻璃、陶瓷、木材等相比,还是具有比较高的强度及耐磨性。塑料可以制成机器上坚固的齿轮和轴承。

4、塑料具有耐腐蚀性

塑料既不像金属那样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也不像木材那样在潮湿的环境中会腐烂或被微生物侵蚀,另外塑料耐酸碱的腐蚀。因此塑料常常被用作化工厂的输水和输液管道,建筑物的门窗等。

5、塑料具有绝缘性

塑料的分子链是原子以共价键结合起来的,分子既不能电离,也不能在结构中传递电子,所以塑料具有绝缘性。塑料可用来制造电线的包皮、电插座、电器的外壳等。

6..塑料的制造过程

绝大多数塑料制造的第一步是合成树脂的生产(由单体聚合而得),然后根据需要,将树脂(有时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进一步加工成塑料制品。有少数品种(如有机玻璃)其树脂的合成和塑料的成型是同时进行的。

二.白色污染造成土地板结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塑料制品的用量与日俱增。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确实给人们带来不少方便,但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人们把它形象化地称为“白色污染”。

白色垃圾自然降解速度太慢,长期滞留在土壤中不能分解,使土壤透气性变差,水分不易下渗,减少微生物的生长,影响了热量的传递,致使土壤碱化,一系列的理化性质的变化,使土壤胶体破坏,造成土壤板结。由于塑料薄膜不易透气,且不易分解,因此被翻入土中,会影响土壤的透气度,从而影响作物根系生长。

三.塑料对人类发展的功绩

塑料是人类在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曾经在电子产品的外壳制造中立下汗马功劳。近年来,塑料已逐渐进入电子产品的内部,开始成为制造某些电子元器件产品的重要原料。环氧模塑料是集成电路用高难度的结构材料之一,用塑料封装方法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特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在国内外已广泛采用并已成为主流。我国环氧模塑料业虽起步较晚,1992年才开始真正大规模生产,但目前我国环氧模塑料的年生产规模已达1万吨左右,95%以上的集成电路产品都采用了塑料封装形式。同金属封装或陶瓷封装相比较,塑料封装仍是当前最主要的一种封装形式。目前,塑料封装产品的产量约占全球总封装产量的90%以上。为顺应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和工艺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塑封模具类型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我国是集成电路的消费大国(占国际市场的15%),然而却是集成电路的生产小国(占世界产量的0.8%),我国集成电路80%左右依赖进口。自1997以来,我国环氧模塑料需求一直呈持续高速增长态势,产品供不应求。特别是最近,国务院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大大带动了塑料封装产业的发展

有资料显示,目前塑封料市场总需求量约为7000~8000吨,预计2005年市场总需求量约为1.5万~2万吨,其中超大、特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环氧塑封料预计年需求量为4000吨左右。塑料成为新一代电子芯片的主角是在2000年导电塑料的崛起之后。多年以来,硅晶体一直在电子材料领域居于龙头老大的霸主地位,但实际上,采用硅晶体制造芯片工艺十分复杂,制造成本也非常昂贵,因此半导体芯片的售价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为此,科学家们千方百计寻找硅晶体的替代物来制造电子芯片,而塑料芯片的出现令电子业界为之一振。众所周知,塑料不是导体而是绝缘体。但科学家们发现,经特殊处理的有机聚合物也具有传输电流的功能,进而开发出新型塑料半导体。与硅芯片相比,塑料芯片价格非常低廉,仅为硅芯片价格的1%~10%,极具市场竞争力。据预测,到2004年,全球塑料芯片行业的平均销售额将达到100亿美元,塑料芯片将成为未来极有发展潜力的新一代芯片。目前,已有多家IT业巨头宣布成立塑料芯片的专门研究机构,他们已经研制出集成了几百只电子元器件的塑料芯片样品,探索出能够批量生产的集成度较低的塑料芯片。更引人关注的是,采用装有塑料芯片的微电脑控制的机器人,比采用硅芯片的机器人更灵活,更容易操纵。专家预计,随着集成度越来越高的塑料芯片的出现,塑料芯片在不久的将来能够与硅芯片平分秋色。属于高科技领域的现代电子通讯产业也缺少不了轻质、透明、坚韧又绝缘的塑料。塑料光纤的研制成功,给光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带来了新的希望。光纤是定向传输光的一种通道,也是电子通信传输系统中重要的器件。在塑料光纤未问世之前都是无机光纤,但随着电子通信业的发展,塑料光纤很快占据了一席之地。现在用作塑料光纤的材料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氟塑料、硅树脂等。这些材料决定了塑料光纤具有轻而柔软、抗挠曲、抗冲击强度高、价格便宜、抗辐照、易加工、形成光纤的能力强等优点,因而备受青睐。作为短距离通信网络的理想传输介质,塑料光纤在未来家庭智能化、办公自动化、工控网络化、车载机载通信网、军事通信网以及多媒体设备中的数据传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塑料光纤,我们可实现智能家电(家用PC、HDTV、电话、数字成像设备、家庭安全设备、空调、冰箱、音响等)的联网,达到家庭自动化和远程控制管理,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塑料光纤,我们还可以实现办公设备的联网,通过数据的高速传输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远程办公等;在感光探测器和指示器中用塑料光纤可使感光头易于达到测量点,塑料光纤的图像传输仪可传送明亮的彩色图像。以上种种使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塑料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其市场的发展会越来越广阔。行业链接工程塑料特别是专用工程塑料以其密度小、强度高、耐腐蚀、绝缘性好、抗震、耐磨、易加工、生产效率高和节能等优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过去20年间,消费型电子产品的发展推动了整个工程塑料工业的发展。其中最主要和产量最大的是尼龙和聚酯(PET和PBT),主要应用领域集中在电子电器行业,如各种连接件、开关、线圈盒、电力通讯器材等等。据统计数字表明,1998年亚太地区总的尼龙和聚酯消耗量为43.7万吨,而在2002年这一数字达到58.5万吨,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该地区平均GDP的增长速度。我国 十五 规划中明确了塑料领域的发展重点是为电子、通讯等行业配套使用的塑料材料或制品,规划中特别强调应重视塑料改性技术,使用塑料合金及其他改性塑料和具有独特性能的通用工程塑料与特种工程塑料。今后,随着工程塑料的研制、开发和专用化的进展,其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四.回收

为了适应保护地球环境的需要,世界塑料加工业研究出许多环保新技术。在节省资源方面,主要是提高产品耐老性能、延长寿命、多功能化、产品适量设计;在资源再利用方面,主要是研究塑料废弃物的高效分选,分离技术、高效熔融再生利用技术、化学回收利用技术、完全生物降解材料、水溶性材料、可食薄膜;在减量化技术方面,主要是研究废弃塑料压缩减容技术、薄膜袋装容器技术,在确保应用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将制品薄型化技术;在CFC代用品的开发方面,主要是研究二氧化碳发泡技术;在替代物的研究方面,主要是开发PVC和PVDC代用品。

在城市塑料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目前主要采用填埋、焚烧和回收再利用三种方法。因国情不同,各国有异,美国以填埋为主,欧洲、日本以焚烧为主。采用填埋处理,因塑料制品质大体轻,且不易腐烂,会导致填埋地成为软质地基,今后很难利用。采用焚烧处理,因塑料发热量大,易损伤炉子,加上焚烧后产生的气体会促使地球暖化,有些塑料在焚烧时还会释放出有害气体而污染大气。采用回收再用的方法,由于耗费人工,回收成本高,且缺乏相应的回收渠道,目前世界回收再用仅占全部塑料消费量的15%左右。但因世界石油资源有限,从节约地球资源的角度考虑,塑料的回收再用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目前世界各国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各种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的关键技术,致力于降低塑料回收再用的成本的开发其合适的应用领域。

一、回收热能法

大部分塑料以石油为原料,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可以燃烧,如聚苯乙烯燃烧的热量比染料油还高。有些专家认为,把塑料垃圾送入焚化炉燃烧,可以提供采暖或发电的热量,因为石油染料86%都直接烧掉了,其中只有4%制成了塑料制品,塑料用完以后再送去当热能烧掉是很正常的,热能使用是塑料回收的最后方法之一,不容轻视。但是许多环保团体反对焚烧塑料,他们认为,焚烧法把乱七八糟的化学品全部集中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如PVC成分中一半是氯,燃烧时放出的氯气有强烈的侵蚀破坏力,而且是引起恶英的元凶。

目前,德国每年有20万吨的PVC垃圾,其中30%在焚化炉里燃烧,烧得人心惶惶,法律不得不对此拟定对策。德国联邦环境局已规定所有的焚化炉都必须符合每立方米废气值低于0.1ng(纳克)的限量。德国的焚化炉空气污染标准虽然已经属于世界公认的高标准,但仍然没有敢说燃烧方法不会因机械故障放出有害物质,所以可以预见,各国环保团体仍将大力反对焚化法回收热能。

二、分类回收法

作为塑料回收,最重要的是进行分类。常见的塑料有聚苯乙烯、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酰胺、聚氨酯等,这些塑料的差别一般人很难分辨。现在的塑料分类工作大都由人工完成。最近机器分类有了新的研究进展,德国一家化学科技协会发明以红外线来辨认类别,既迅速又准确,只是分拣成本较高。

三、化学还原法

研究人员开始设法提炼出塑料内化学成分以便再利用。所采用的工艺方法是将聚合物的长链切断,恢复其原有的性质,裂解出的原料可用来制作新的塑料。有些方法是通过加入化学元素促使相结合的碳原子化学裂解,或是加入能源促成其热裂解。

德国拜尔公司开发出一种水解式化学还原法来裂解PUC海绵垫。试验证明,化学还原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它只能用来处理清洁的塑料,例如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边角粉末和其他塑料废料。而家庭里使用过的沾染上其他污物的塑料,就很难用化学分解法处理。这种还原法的应用,要到21世纪才会大量利用水解法处理废料。一些新的化学分解法还在研究过程中,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目前正在将酯解法运用于处理汽车废塑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