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下跌吗?-油价下跌还有出路吗今天
1.新能源车兴起,燃油车还有出路吗?为什么还有车企在磕内燃机呢?
2.油价和股票的关系
3.中国东三省经济沦陷的出路在哪
4.油价三连跌即将来临,如果重回7元时代,新能源还香不香?
5.钱怎么会这么难赚 老天爷 给点出路 遇个伯乐吧
新能源车兴起,燃油车还有出路吗?为什么还有车企在磕内燃机呢?
新能源车兴起,燃油车还有出路吗?为什么还有车企在磕内燃机呢?
汽车产业的变化可谓是十分的强烈,许多车企已经陆续朝着新能源技术的跑道开展转型发展,便于在未来的市场变化之中把握主动权。但是很值得留意的是新能源汽车早已盛行,传统式汽柴油汽车基本上没了发展方向,但为何也有车企在坚持燃气轮机呢?下面我们也来看一下详尽的状况。
新能源汽车盛行新能源技术汽车是指应用新能源技术的汽车商品,有别于传统汽柴油汽车,新能源汽,一般以更加清洁的电力能源作为主要动力,比如好像氢能,电磁能等。近些年至今,我们国家的全部车企也是在面对新能源技术方向开展快速地转型发展,全力资金投入技术研发,打造出相对应的商品,新能源技术的确变成了时下销售市场的一条十分火爆的跑道。
促进新能源技术汽车产业链盛行的重要原因也是有着两方面。最先是因为我们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规定。依照我国的政策看来,我国要在未来的两年当中完成所说碳达峰和碳排放交易的目标,而我国为数众多的传统汽柴油汽车乃是变成了完成这一目标的主要阻拦。为了能生态环境保护层面的目标,汽车产业链朝着新能源转型也是必然的。
又从第二个方面来看,传统式能源产业关键应用的基本都是化石能源,并且这都是不可再生的电力能源。时间推移推动这种电力能源最终也必定会被消失殆尽。由此来看我们必须要变更以往能源结构。开发设计一些新型能源,而新能源项目毫无疑问是一个很好的方位。正是由于这两个方面缘故,诸多车企才陆续进行着产业模式的转型发展。
为什么也有车企在坚持燃气轮机但是很值得留意的是,就在新能源这般火爆的今日,仍然也有车企在坚持燃气轮机,大众汽车集团就是其中之一。根据相关的新闻媒体看来,大众汽车集团现阶段就在那全力资金投入燃气轮机的研发。目前已有确切的销售市场信息强调,大家目前已开发设计出1.5T的EA211,EVO汽车发动机这一汽车发动机在驱动力能耗等级以上具备着更加出色的特性。
去除大众汽车集团以外,马自达汽车也是在纯汽柴油驱动力以上坚持。根据相关的新闻媒体看来,最近一段时间马自达汽车已经将与众不同的汽车火花塞操纵压缩技术的热效上升到了50个百分点之上,这相当于完成了更加高效的机械增压,能帮助汽车商品降低耗油量,提高性能。这也让多数人觉得极其疑惑。
油价和股票的关系
原油价格上涨股市会涨的.
因为原油属于大宗商口期货中的代表.它上涨说明美元在贬值.而美元的贬值正说明经济复苏.因为如果经济处于困境,许多热钱会去购买美元以求得安身,因为全世界范围来看,美元仍是世界最重要的安全储备币种.
所以上面的结论向回推,基本面改善了,经济复苏了,美股自然会向上.这几乎是必然的.这里面有个区别要提,就是有人或许会问那么中国现在上市公司业绩还不是太好为什么股市涨的这么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脱离基本面的支持.但是美股不一样,它有作空机制,即如果你悲观,可看空后市并作空股市,如果你的判断是对的,你仍将赚到钱.而在中国这样一个新兴的市场,由于没有作空机制.而大家又急迫地想找到赚钱的方式,那就只能不断地推高股市.
所以在这其中总结出人性的一点,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不管经济好还是坏,人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追逐利益,其他的只是其谋求利益的工具和手断罢了.
农产品价格上涨个人认为对股市影响要大大弱于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农产品公司股票一般会涨的.
金属类的也是大宗商口,它基本上和原油是一样的.
但是金属类属于工业的味精.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它价格的上涨会提高企业生产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负担,降低非金属类公司的产品利润.会对企业业绩造成影响.所以这里有一对矛盾,需要找到平衡点,金属类价格过份上涨其实对实体经济而言并不是好事.
以上为个人观点.
补充:谢谢 FBIGLB 朋友的观点.
你是从想当然的理论来分析的,但是大家打开K线走势图看看就一目了然了,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就以01年开始至现在,随着美元的逐渐贬值,以美元计价的石油等大宗商品走出了一轮长期的牛市,只是由于08次贷危机,石油价格大辐跳水,原因也是这一阶段美元暂时性的再度走强.再来看看美股走势,美股也基本是牛市的走势.直到07年末次贷危机开始跳水.上面是数据事实.
从中可以推出,适度的膨胀,即货币的适当贬值是有利于经济的增长,我谈到的经济复苏是个相对楼主所提问题来专门解释的.可以更正为适当贬值,适度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
还有美国不怕印货币的,他们也不过于担心美元贬值,因为美元早已成为世界头号货币,各种大宗商品全都以美元计价.大宗商品的上涨加重了新兴国家经济增长的负担,减缓他们的经济增长速度.以中国为例,可以推出美国的深谋远虑.想想美国,它是金融业的笔主.这就是金融站,经济战.所以可以推出一个几乎肯定的结论,随着美国经济的再次起飞,美元还将持续地贬下去,这样同时可以增加中国对美国所重仓持有的美元储备的损失,使中国蒙受损失.同样附合美国国家利益.因为道理很简单,中国是世界的工厂,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产品成本必将上升,因为大宗商品定价权不在中国,而在美国.这样中国唯一一条出路只能是降低利润出口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美国坐享其成.印着贬值的票子换来的是中国等新兴国家人民的血汗.从这点来分析,难道不利益美国经济的增长吗?美国连工厂都无需设立了,因为廉价的产品会源源不断地运往国内,满足美国人民的生活.他们在干什么呢,高科技,新能源,金融创新,信息战.美国衷情于这些东西,他们从来不对"怎么做"感觉兴趣.他们感兴趣的一向是"做什么",即创新.
有点跑题了.
想想07,08年美股,07年A股的大牛市,想想07,08油价的一路飞涨,在08年7月创下每桶147美元.其后美股与油价双双暴跌.同时他们又在09年3月份企稳反弹.而美国经济也显出复苏迹象.而美元呢,现在又在持续贬值,因为以保持增值的热钱会重新寻救投资品种以赚取更好的收益,现在国际热钱大量涌入中国,二季度已有1000多亿美元外汇消消流进,设想下半年更会多.
中国东三省经济沦陷的出路在哪
东三省经济沦陷后出路在哪?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前三个季度GDP增速,东三省是节节败退,黑龙江依次分别是12.3%、10%、8%、5.2%,辽宁相应是12.2%、9.5%、8.7%、6.2%,吉林相应是13.8%、12%、8.3%、6.5%。从连续三年的经济下跌缺口估计,东三省2015年经济平均下跌1.5个百分点左右,但是,去年东三省经济均下跌2.2个百分点以上,而且黑龙江、辽宁下跌点位在扩大,笔者预测,东三省今年经济下跌2.2个百分点是有可能的。那么东三省经济就全面进入奔4时代了,黑龙江将是3%、辽宁将是4%、吉林将是4.3%。问题是,这个数据未必是东三省的底部,东三省经济沦陷了。那么,出路在哪?
黑龙江经济2015年趋势如何?
黑龙江经济60%来自石油和煤炭,现在,石油价格下跌,煤炭价格也是下跌,这让黑龙江经济被拖垮。问题是,黑龙江不仅能源崩溃,而且大豆、玉米、大米也是崩溃,而大兴安岭的木材从2014年开始被禁止采伐,面临每年21亿元的损失。国有企业比重过高,而国有企业里面60%是央企,地方政府管不了,而且对地方经济反哺不了,但是,对地方粮食价格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问题是,大庆油田从原来年产原油5000吨下降到4000吨后,2015年将下降150万吨,因为开采越来越困难,很明显这是4%的产量减少,而去年的石油价格平均在90美元,而今年的价格估计是63美元,下降30%的收益,两项相加,就表明黑龙江今年石油收益下降三分之一。问题是,今年油价平均比去年下跌27美元,那么,今年美国的生物燃料就没办法上马,那么美国大量转基因的大豆、玉米将大量进口中国,黑龙江今年的粮食面临的冲击比去年还要大。现在上海超市大豆油每桶已经从60多元下降到30多元了,预计今年还要下降价格。
很明显,黑龙江今年在能源和粮食的双层打击下,会面临沦陷。
笔者建议,黑龙江不仅是通过深加工、科技化角度来丰富经济,还要从别的方面来进一步开发粮食,把粮食开发通过各种创新做深做透,这才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另外,从周边国家的需求上有征对性的发展刚需产品,这是巨大的机会这是第二个出路。第三个出路是利用笔者的第四驾马车和综合创新给黑龙江各行各业、各大产业区、商业街、产业集聚区等改造,能够带来这些被改造产业增长5倍以上的业绩。
辽宁经济2015年趋势如何?
辽宁经济历史上主要依靠工业拉动,主要是偏重型工业。发展投资密集型经济,但是不利于消费。依靠产能扩展,技术投入较少。主要通过钢铁、水泥、造船工业反复投资,结果,现在产能过剩,价格一年比一年低,利润率越来越差,加上今年国家限制三成钢铁出口,辽宁钢铁面临新一轮的打击。
辽宁国企比重大,负担重,央企有1751户,地方国企数量很少。央企不改革、改革不到位,辽宁没有权利过问,问题是,央企是独立的,没有很好地融入地方。
沈阳抚顺本来想同城化发展,现在沈抚新城融资难度大,建设资金不足,对企业管理不够,人气不够,2014年80%的土地没有人来买导致出让金80%没有完成指标,而土地虽然规划好了,但是企业没有用户,也就没有能力来买地了。问题是,今年地方政府在融资上的能力进一步下降,全国缺口将达到一万亿元左右。沈阳市政府演变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不仅新城如此,就是老城的沈阳步行街中街,也面临客流量增加而销售额这是跟不上的局面,因为消费层次降低了、数量下降了。比如中街某大型购物中心,2014年客流量增加23%,但是销售额至增加了15%。过去一铺难求,现在空出铺面没人要了。毕竟大量央企雇用的是辽宁省本地人就业,那么,工资上就会被拖累,自然就影响消费了,能省就省,能降低要求的就尽量降低要求。
很明显,央企的产能过剩影响了辽宁经济发展,问题是央企是辽宁没办法过问的,所以,今年央企在辽宁到底能够带来多少反哺经济呢?这是听天由命了,辽宁经济的命运在央企手中。可是,对于产能过剩,辽宁乃至中国各省各市并没有找到好办法。如果依靠技术创新,没有5年以上是没有效果的。
很明显,产能过剩、央企扎堆没有能力反哺经济,也没有投资能力,产能过剩影响企业税收、利润率和工资,进一步影响消费。这是恶性循环,沈阳乃至辽宁并没有能力化解这种恶性循环,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承受经济硬着陆了。
笔者建议,加强从商业、刚需产品与技术结合,这才是突破口。抛开央企,把其他产业区、开发区、商业街、民企等纳入系列整合和综合创新的范围,然后等待与央企混合制打成一片,顺势借力打力,这才是有效对策之道。
吉林经济2015年趋势如何?
虽然珲春已经在2012年4月就是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但是,港口太浅,大船进不了,而且港口之外15公里遭遇日本主权大桥的阻挡,一直开花不结果。2012年吉林省进出口总量占全国的0.64%,出口仅占全国出口总量的0.29%,而GDP却占全国的2.3%。吉林省外贸依存度只有1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
现在,珲春借助70公里外的俄罗斯扎鲁比诺万能海港,预计2018年一期工程完工,很明显,这是远水救不了2015年的经济。问题是,黑龙江要打造输欧列车,从广州深圳起步途径福建沿海城市和上海、苏锡常,进一步到达南京、济南、石家庄、天津、唐山、沈阳、抚顺、长春、哈尔滨,直通俄罗斯西部,再进入欧洲各国。如果是这样,那么,珲春的借助俄罗斯港口的意义不大了。
很明显,吉林省经济发展前景是空洞的,没有给人振奋的东西,没有激情。
笔者认为,吉林依托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珲春出口加工区来发展自贸区形式,不是理想的方法。笔者建议,还是从发展出口俄罗斯、朝鲜、日本、加拿大、韩国特色产品为突破口,才是正确之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2015年东三省经济有可能只有4%左右的增速,要想摆脱沦陷的命运,把责任归结于央企是地方政府掌控不了的,是不理智的。实际上只要通过笔者的第四驾马车和综合创新先整合、创新来改造好管辖范围内各行各业企业、产业区、商业街、购物中心,然后等待央企混改方案出台,进行配套发展,借力打力,就能化被动、孤立的央企为地方政府所用了。另外,发展出口周边国家的特色产品刚需产品,发展国内销售的东北特色产品、刚需产品、名牌产品。这才是东三省经济沦陷后的出路。
油价三连跌即将来临,如果重回7元时代,新能源还香不香?
在油价下跌之后,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又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
过去两年时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是非常火爆的,比如2021年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是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仍然非常火爆,全年销量超过350万辆,同比增长157.8%。而且这已经是连续几年新能源汽车取得快速增长,过去几年时间新能源汽车平均增速至少达到70%以上。那为什么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发展这么迅猛呢?很多人都可能将原因归结于油价太高。进入2020年3月份以来,在疫情影响之下,全球油价持续上涨,最高峰时期,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飙到130美元,对应的国内92号汽油也曾经进入9元时代。
在油价持续飙涨的背景之下,大家的加油成本越来越高,比如在2020年最低时期,92号汽油只有5.5元左右每升,到了2022年最高时期,很多地方92号汽油都飙到9.2元以上,相当于两年多时间92号汽油涨幅超过67%,加满一箱50升的汽油要多180块钱以上。在加油成本不断上涨的背景之下,很多人都开始转向购买新能源汽车,这也是直接拉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在美联储加息以及全球经济增速不太乐观等因素影响之下,国际原油开始下跌。如果7月26日国内成品油继续下跌,这意味着原油已经迎来三连跌,累计跌幅至少达到950元以上每吨。在成品油下跌之后,加油的成本对应的也跟着下跌了,所以很多人在买车的时候有可能会重新考虑燃油车。
毕竟相比于燃油车来说,新能源汽有很多劣势目前是没法改变的。第一、充电效率低。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快充,大多数都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而慢充更是需要10个小时以上,这种充电效率非常慢。
第二、续航里程焦虑。虽然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已经有了明显的上升,但是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都低于6百公里,用于市区通行还可以,但是出远门就容易让人产生焦虑。而燃油车就不会存在这种焦虑,燃油车只要加满油就可以继续行驶,这是新能源汽车所没法相比的。
第三、充电设施不完善。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一些小城市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农村更是没有多少充电设施,如果开到这些小地方去,新能源汽车就可能找不到地方充电,这是非常麻烦的。也正因为出于各种方面的考虑,所以目前并非所有人都能够接受新能源汽车,如果油价回落,我相信很多人更倾向于购买燃油汽车,尤其是对那些经常出远门的人来说,燃油车仍然是首选。不过,尽管新能源汽车有很多弊端,但不可否认的是,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这是很难避免的,这种发展趋势不会因为油价的下跌而改变。
而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够成为未来汽车发展趋势,这里面主要有几点原因。第一、新能源汽车会不断取得进步。尽管目前新能源汽车存在续航里程短,充电效率慢,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各种问题,但是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肯定会逐渐得到解决的。比如目前已经有一些电尺厂家研究出续航里程能够达到1000公里以上的电池,另外有一些汽车厂家已经研发出充电效率很快的充技术,充电时间只需要20分钟左右。未来随着研发的不断推进,我相信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以及充电效率都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到时困扰新能源汽车的一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第二、未来汽车将不是简单的通行工具,而是一个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之所以新,不仅仅体现在它的动力结构是以电作为驱动,更关键的是,新能源汽车将作为一个智能终端,未来它将成为连接工作生活的一个智能终端。未来汽车将不是简单用来通行,还会连接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这是传统燃料车没法相比的。所以按照新能源汽车的这种发展趋势来看,传统燃料车被取代将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就像当年的手机一样,手机刚出来的时候也是仅仅用来打电话发短信,但后来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不是简单用来打电话,而是成为集沟通、娱乐、社交、购物、出行等各种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终端,未来汽车也很有可能朝着这种趋势发展。
第三、全球碳中和需求。按照全球碳排放目标,预计到2060年全球要实现碳中和目标。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减少汽车碳排放将是一个重要的出路,目前汽车仍然是全球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如果未来能够减少燃油车,将可以有效降低空气污染。所以综合各种因素中,无论是从汽车本身的发展趋势,还是从全球碳排放的目标来看,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都是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
钱怎么会这么难赚 老天爷 给点出路 遇个伯乐吧
已故里根曾经这样形容通胀:“它比鳄鱼更暴戾,比强盗更可怕,比杀手更危险!”在八十年代被里根视为美国头号敌人的这头猛兽(当时美国的通胀率达到11.8%),今天也步步紧逼,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肆虐。上星期的“Economist”(《经济学人》)杂志就以“通胀回来了”作封面标题,忧心忡忡地指出:“价格双位数字上升,正折磨着全世界的三分之二人口!”
全球平均通胀升至5.5%,是1999年以来最高的,其中新兴大国如中国、俄罗斯和印度都已接近或达到两位数字。世界银行在6月19日修改了对中国今年的通货膨胀率的预测,将二月份发布的4.6%调整到7.0%,这将是中国自1996年来最高的年度通胀率。回想九十年代中的时候,由于通货膨胀,央行紧缩银根,再加上证券市场刚刚起步,企业融资渠道非常狭窄有限,那时企业之间转贷的利息高达百分之二十几,加上中间人的好处费,可达百分之三十多。而房地产市场在96年达到高位后就一落千丈,一直低迷徘徊,直至2002年以后才开始逐渐回暖,期间周期长达五、六年。
不断飙升的石油与粮食价格被视为推动物价上涨而造成通胀的两大“元凶”。周日国际能源峰会在沙特阿拉伯举行,成效如何不容乐观。虽然沙特召集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在Jidda港举行这个不寻常的会议,欲向世界表明,它对于高油价造成的社会及经济并非无动于衷,但最大石油输出国的沙特和作为最大消费国的美国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沙特认为市场的投机活动令油价屡创新高,而美国则指责原油生产没有跟上需求成长,是生产不足导致油价暴涨。当然寄希望于一个会议就能解决全球油价问题是根本不现实的,产油国增加生产能力,投资发展替代燃料,消费者提高能源效率,尽可能减少对石油产品的使用和依赖等多管齐下,才能长期使这个矛盾得以缓解,但短期内,大家都不得不忍受高通胀带来的经济滞步不前甚至衰退的现状。中国终于掀开捂在油价和电价上的盖子一下子提升价格达到18%,虽然是预料之中但升幅之大也有些出人意料,但也表现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参与国际市场的责任。此消息公布第二天,欧美股市上能源股价格应声大跌,市场预期中国提升油价或会降低对石油的需求量。虽然美国政界对刚刚结束的中美经济战略对话上中方的主导者的姿态额有不满,但对中国政府此举还是表示受用。
正所谓地球是圆的,此消彼长。
在全球股市动荡之际,中东与北非基金(MENA)并军突起,成为投资者心目中的新“金砖四国”。今年来MENA基金每周都吸引资金涌入,累计流入总额达11亿美元。而相反,由于亚洲国家在经过了九十年代末以来的持续高增长后受困于目前的高通胀和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却有所滞缓,再加上最近一度被高盛誉为新兴市场“钻中之钻”的越南发生的金融危机,引发亚洲金融风暴可能重临的恐慌,今年以来亚洲基金却显现出撤离潮。在亚洲股市跌幅深达两位数的时候,中东许多股市则逆势上扬,阿曼上涨了12%,埃及上涨了7%,而科威特则涨了14%。油价不断创新高,坐拥油田的中东产油国收入水涨船高,估计海湾合作委员会(GCC)的六个成员国去年从出口石油赚取了4,000亿美元。巨额资金在握,中东国家不仅积极寻求海外投资机会以及大兴土木外,迪拜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例子,更是野心勃勃,希望在沙漠打造波斯湾的金融中心,与东京、香港、新加坡等亚太金融中心一较长短。
去过中东的人都知道,在中东等级森严,根本就没有什么市场经济,资源都控制在王室家族和少数财团手中,工业基础薄弱,专业人才缺乏,对于最讲究市场规则的金融市场而言单靠金钱硬砸也许能建出一些惊世骇俗的建筑物,但要打造真正的金融市场远非一日之功,而金矿总是要被开采完,石油也总是要有打完的一天的。
在通胀的阴影下,也许正是机会学会过更加环保的生活,不妨把SUV换成小排量的或混合型车,穿棉的或丝的衣服,吃有机食物,其实非常新潮。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