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反击是什么节目_复旦教授谈油价后续
1.医改对医药板块的影响
2.黄有光提议效仿古人,让青楼重现社会,能减少犯罪还是有伤风化?
3.中国十大臭名昭著教授
医改对医药板块的影响
医改的具体内容已经有人作了详细的阐述,介绍一点对医药板块的影响:
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国内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明朗化,已经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要着眼于实现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在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卫生保障方面,着力建设四项基本制度--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医疗保障体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管理制度。
医疗体制的改革是最直接影响整个医药行业发展和结构改变的催化剂。医改的核心“全民医保”,覆盖面及方式分:城镇职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非从业居民(中小学生、儿童及其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人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总体趋势是将加大对社区医疗和农村医疗市场的投入,全民医保将带来未来约1000亿元以上的药品市场扩容。2008年国内医药市场将面临重大变革。医疗体制的改革已箭在弦上,医疗机构的运行模式将发生深刻改变,制药企业必须适时调整策略,以适应这种改变。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体制将日趋成熟,为制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市场空间。价格调整、流通体制改革等立体化的行政组合将取代单纯的反商业贿赂行动。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也将逐步改变企业研发的模式。近年来,国内主要制药企业纷纷改变发展模式,试图跟上或者创造性地适应医药市场的变革。市场营销的竞争、产品研发的竞争以及成本和人才的竞争将在2008年形成新的格局,外部环境正在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中意的股票有一只,沃华医药(002107)。
沃华医药的发展战略是长期专注于心脑血管中成药领域,持续开发预防、治疗、康复相关产品,搭建一流服务平台,以产品经营为主,资本运营为辅,坚持做实、做专、做强、做大,提升核心竞争力,满足心脑血管医生和患者多样化需求,建立起可盈利可持续发展的营运模式,打造成为中国心脑血管中成药领域最受专家、医生和患者尊重的企业。为有效实施公司的发展战略,沃华医药先后设立山东沃华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山东沃华中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山东沃华医药经营有限公司,正在筹建山东沃华心脑血管健康网有限公司。上述四家公司将成为实施战略的主要载体和支撑点。
短期来看,沃华医药除了股本小、收益高、土地出让金丰厚、定向增发价格高、产品市场空间大等因素外。最主要的是产品属于传统的中医中药,具有成本低、疗效好、有专利的优势。
长期来看,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以我国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还得依靠百姓信赖的传统中医中药,而不能只依靠专利费用高、毒副作用大的西药,这也是在《中国基本药典》里中药占有半壁江山的原因。
个人甚至认为医药的回归,绿色用药可能会走上大量使用草药的路,能与化学西药并驾齐驱。当然这是中国足够强大、影响足够深远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事情。
2008-7-12 11:47:1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7月12日专电(记者季明)瑞银证券日前发表分析报告称,对国内中成药行业发展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预计今后中国中成药行业将加速向药用消费品领域延伸,向现代化中药方向发展。
数字显示,去年国内中成药行业销售收入达1300亿元,2003年至2007年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达22.5%,高于整体医药产业和化学成药行业。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研究部分析师邹敏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一是因为中成药的销售渠道以药店为主,受到医院系统波动的影响较小;二是在过去24次药品降价中仅涉及5次。
瑞银证券分析,由于国家继续对重要行业取扶持的政策导向,而随着正在酝酿中的新医改方案对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强调,中成药行业的发展空间存在扩大的可能。同时,中成药行业仍将面临在医院销售比例偏低、原材料中药材价格上升、发展前景不明等现实问题。
邹敏预测,未来国内中成药行业将进一步向药用消费品领域延伸,例如云南白药开始生产白药牙膏,广东凉茶也做成了功能性饮料。“向消费品领域延伸,既可以抵御原材料涨价压力,同时可以提升药企的品牌运作能力和营销水平。”
另一方面,中成药行业也将加速向现代化中药方向的发展。邹敏说,现代化中药具有化学药的特点,在医院具备一定的认可度,只有做大现代化中药产业,才能增加中成药在医院销售中的比例。而研发水平和医院销售队伍,将是现代化中药领域竞争的关键。
黄有光提议效仿古人,让青楼重现社会,能减少犯罪还是有伤风化?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别离的思绪涌上心头,多情的才子忍不住为佳人倾心,作为中国词史中的第一位专业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我们在中学时就已倒背如流,还没别离,就想到离别后的凄楚,整首词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让人不由感同身受。
古代从不缺风流才子,在青楼寻花问柳,都不过寻常事,而众所周知柳永的这首《雨霖铃》便是为歌伶乐妓所写。
青楼是古代很多男人的温柔乡,可何尝不是很多身世凄凉的女子不幸的摇篮?
可德高望重的华裔经济学家黄有光,为何要提出效仿古人,让青楼合法化呢?
01惊世骇俗的提议
黄有光何许人也?1942年生于马来西亚,祖籍在广东潮汕,他生在一个大家庭中,有七个兄弟姐妹,不过他却是家中的老小。
少年时的他并不出色,甚至是学渣一枚,在小学时就曾两次留级,不过在一次考试中意外获得第一名后,成功的喜悦让他对学习的态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开始实现自己在学业上的逆袭,从学渣到学霸不过一念之间。
他成功考取悉尼大学成为一名经济学博士,之后加入澳大利亚国际,在1980年时,38岁的他获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在六年后,更是入选了"1700-1986年的十名澳大利亚学者与全球十名华裔学者之一"。
他在学术上的成就令人敬重,而且涉及领域甚广,不仅曾在莫纳什大学任教近12年,还曾在南洋理工大学、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暨南大学、西安大学担任教授,也是牛津大学全球优先研究所顾问委员会咨询委员。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身份显赫的学者教授,却提出一个惊世骇俗的"建议":效仿古人,让青楼合法化。
他这样的提议令人震惊不已,引得外界一片哗然,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证广大妇女同胞的权益,我国早已明令禁止卖*等非法行为,更不允许青楼等相似场所的出现。
青楼,可以说很多人避之不及的一个词,因为从很多古装剧中,我们得知这不是一个好场所。
不过,这个词最早并非污秽之地,而是指涂饰清漆的楼房,通常值得是帝王贵胄的居所,《南齐书》中记载:世祖兴光楼,上施青漆,世谓之青楼。
后来又用以形容女子的居所,曹植的诗中就曾写道: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后世便成为了妓院的代名词,《警世通言》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章中就曾是此含义:(孙富)生性风流,惯向青楼买笑,红粉追欢。
不过在古代青楼中的女子也十分好多种的,歌妓、舞妓等都是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那些高档的接待达官贵人、风流才子的青楼,其实多数都是附庸风雅之地,也因此古代才能走出那么多美貌和才华并存的名妓,如薛涛、李师师、柳如是、陈圆圆、鱼等。
因而早期的青楼或者说高档的青楼并没有那么不堪,只有那些档次不够的地方,才如我们想象的那般乌烟瘴气,那黄有光教授的青楼又是何所指呢?
02对症下药,还是伤风化?
显然黄有光教授指的青楼并非是附庸风雅之地,而他的提议无疑是与国家的政策唱反调,作为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他为何要提出这样引人非议的建议呢?
他表示出现现实情况考虑成年男子都有一定的生理需求,而在一直无法解决生理需求时,难免就会走上歧途,做出违法乱纪之事,让无辜女性遭殃。
他认为让青楼合法化,是符合如今男女比例失调的社会特性的,让那些无法找到伴侣的男性,有合法的排解生理需求的地方,便能大大降低犯罪率。
可是这真能解决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吗?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人更具有理智,能控制欲望,知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如果放纵人性,失去这份理智,人与畜生何异?
知法犯法,并非只是一份生理需求便能解决的问题,青楼合法化,也只能治标不治本,这与法不责众其实是类似的问题。
让人不由想到校园欺凌的问题,不能因为这个孩子被校霸带领小弟欺凌,被排挤孤立,这个错便成为被欺凌孩子的错,那又如何要让女性为男性的生理需求买单?
黄有光从男性的角度考虑市场需求,要促进社会和谐,却忘了如今是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如果青楼合法化,难道不会引发社会倒退吗?
"逼良为娼"、"拐卖妇女"都不算是陌生的词,虽然如今的女性也能扛起半边天,但男性与女性的社会分工不同,从某些角度讲,她们仍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如果放纵青楼合法化,那这些违法乱纪的事,就不会愈演愈烈吗?
社会问题应该从根本出发,而不只是表面一片和谐,实际上却暗潮汹涌,男多女少的社会现象,应该从改变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让保持生于男女婴儿的比例和谐,而不是我们终于从一夫多妻制的婚姻中走出,而再进入一妻多夫制的婚姻中。
女人不是解决男人生理需求和繁衍后代的工具,如果让青楼合法化,无疑又有进入父系社会之嫌,弱化女性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能力和成就。
"青楼合法化"的建议到底是对症下药,还是有伤风化?估计很多人都各持己见,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大家都有自己的足够充分的理由,但这何尝不是一个关于人性问题的思考?
如果因男性的生理需求增多,青楼就可以合法化,那难道犯罪人数突然剧增,放火也要被合法化?对于错误根本的态度应该是解决而不是纵容!
中国十大臭名昭著教授
01.许宪春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
著名言论:
低收入群体可以出租闲置房或者用私家车拉活来增加收入
02.张兴海
全国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
著名言论:
建议年轻人多进厂打工,鼓励支持年轻人争当产业工人,这样才有助于制造业的发展,不能只考虑个人收入
03.丁佐宏
月星集团董事长、全国工商联常委、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商会副会长
著名言论:
66岁至79岁仍是中年,要鼓励60岁以上初老群体再就业
,上班奉献千年
04.董藩
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著名言论:
坚决不能取消预售制,因为预售制可以减少烂尾楼
05.陈浩
经济学家
著名言论:
国内家庭平均总资产300万很正常,现在谁家没个50万现金呢
06.黄有光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特聘讲座教授
著名言论:
汽油税应该提高十倍,高油价、限制车辆使用,可以解决城市拥堵
07.某不知名专家
著名言论:
征收失业税,没工作的要交钱
08.王福重
北大博士
著名言论:
农民不要用收割机割麦子,会污染环境
09.赵燕菁
厦门大学教授
著名言论:
适当惩罚不生孩子的年轻人
10.李剑阁
经济学家
著名言论:
我们不能提高劳动者的工资,低工资是我们的优势,老百姓工资太高了,应该降到合理水平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