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悬赏:如何能够查到国际原油价格不同年月的历史数据?,最好同时能有曲线图。

2.石油消费强度对比

悬赏:如何能够查到国际原油价格不同年月的历史数据?,最好同时能有曲线图。

美国油价历史曲线变化图_美国油价历史曲线变化

期货行情软件的数据不够全面.

1986年1月2日-2008年3月7日 每日WTI原油价格:

://tonto.eia.doe.gov/dn/pet/hist/rwtcd.htm

1987年5月20日-2008年3月 每日布伦特原油价格

://tonto.eia.doe.gov/dn/pet/hist/rbrted.htm

要的话给你一个EXCEL格式的,里面有数据 自己可以做图.

://tonto.eia.doe.gov/dn/pet/xls/pet_pri_spt_s1_d.xls

如还需要其他原油相关数据请联系021-68401015

石油消费强度对比

1980~2004年,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国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也驱动着石油消费的高速增长。石油消费量的增长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保持着线性增长关系,这种线性关系有着比较大的斜率(图6.22)。比较大的斜率不仅代表着工业化的经济,也代表着中国石油利用效率的低下。与美国石油消费量与GDP增长关系对比(图6.13),中国的这段线段类似于美国18年以前的线段,中国似乎正在重复美国20世纪50、60年代走过的石油消费之路,这也是正在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能避免的。

从中国石油消费强度历史变化来看,20世纪70年代中国石油利用效率最低。造成这一异常低效率的原因是错误的能源政策。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后,60年代又先后发现了辽河、胜利、华北和大港等油田,中国石油产量急剧增长,国家提出了以油气为主的能源政策。1966年电力工业决定将烧煤电厂改烧油,提出了“煤改油”政策。到17年,全国火电厂烧油量达到1800万吨。另外,全国各地工矿企业也争相改烧煤为烧油,全国石油消费量急剧增加,石油消费强度急剧上升,在18年达到每1000美圆GDP需要消耗0.6吨石油。18年以后,由于世界原油价格高涨,国家用石油出口换取外汇,减少了对国内市场石油的供应,许多电场和工业锅炉也改烧油为烧煤,国内石油消费量下降,石油消费强度也随着下降,1986年下降到每1000美圆GDP需要消费0.3吨石油,在8年的时间里下降了50%。90年代以来,中国石油消费强度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到1994年下降到每1000美圆GDP需要消费0.21吨石油,达到了美国70年代的水平。2000年下降到了每1000美圆GDP需要消费0.18吨石油,相当于美国80年代初的水平。

图6.22 中国石油消费与GDP增长的关系(1980~2004)

图6.23 中国和美国石油消费强度变化历史

(资料来源:剑桥能源)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石油消费强度长期维持在0.21吨/1000美圆GDP(图6.23)。18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以后,美国取消油价管制,国内油价上升到国际市场水平,美国国内石油消费急剧下降,石油消费强度也随之下降,1986年下降到0.14吨/1000美圆GDP。此后,美国石油消费强度继续保持下降,但下降速度减缓,到2000年下降到0.10吨/1000美圆GDP。中国与美国对比,中国目前的石油消费强度应该处在美国80年代初期的水平,未来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特别是目前的高油价,是18年以来油价的最高峰,也可能像18年的高油价使美国石油消费强度下降一样,促使中国节约和替代石油,使石油消费增长速度下降,消费强度也将随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