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紧急通知!国际油价再次暴跌,会有哪些影响?

2.国际油价正在上涨,未来还会继续上涨吗?

3.国际原油暴跌对谁最有利

4.国际石油价格

紧急通知!国际油价再次暴跌,会有哪些影响?

查询国际最新油价的网站_查询国际最新油价

国际油价6月30日下跌。纽约商品8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4.02美元,收于每桶105.76美元,跌幅为3.66%;8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45美元,收于每桶114.81美元,跌幅为1.25%。

油价下跌对于普通民众与一般的企业来说,当然是好事了

首先,对于有车一族来说,油价下跌当然是好事,截至到2018年6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3.19亿辆。中国目前企业所消耗能源巨大,油价的波动于民众也息息相关的,油价下降意味着燃油费支出减少,间接的减少了生活成本,可以略为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对于能源消耗型企业来说,油价下跌也是好事,目前中国经济中大部分行业属于能源消耗型的行业,所以当油价下跌时,意味着公司的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了公司的利润率。

第三。可以有效减少外汇损失,中国目前的原油进口量占总需求量的七成左右,对国外依存度高,如果过高的油价会导致外汇大量流失,使得国际贸易收支可能会产生失衡。

第四,当油价下跌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好处,由于油价下跌,普通民众生活成本降低,资金比以往充裕了许多,间接又可以带动消费、旅游等,可以提高普通人的生活质量。

油价下跌也是有着不好的地方

首先,比如存在债务违约风险的产油国委内瑞拉,只要油价剧烈下跌并长时间维持在那里,该国未来可能还不得起债务,将会导致债务违约,委内瑞拉所欠中国的几百亿美元就会产生违约。

第二,对于国内一些原油开企业来说就是坏事了,油价下跌就代表了其主营业务收入的减少,油价下跌对于石油开企业来说就是意味着利润率的减少。

总结

短期的油价下跌或者上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但是长期的一直上涨和下跌就不会是好事,产油国利润减少,造成持续的亏损,发达国家利益受损,就出现经济动荡。特别是美国控制的原油价格,不可能让石油价格一直跌下去,小幅度跌落之后肯定会迎来一波涨价潮。

国际油价正在上涨,未来还会继续上涨吗?

油价的涨跌是都不同因素的影响,因素如下:

1、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影响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当全球原油生产跟不上需求时,即供不应求时,会导致油价出现上涨的情况。

2、美元指数

美元指数与石油价格呈反相关,即美元指数走弱时,资金会从美元市场流入原油市场,刺激原油上涨,从而带动油价上涨。

3、经济发展情况

当经济复苏,或者快速发展时,会增加对原油的消耗、需求,刺激油价上涨。

4、战争的影响

当战争发生时,会增加对原油的需求,也会影响原油的生产,以及避险资金流入原油市场,导致石油价格的上涨。

5、政策影响

生产原油的主产地,出台相关政策,减少或者限制原油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油价上涨。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1-0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公布为准。

国际原油暴跌对谁最有利

随着最近的美元持续走强、美国页岩气全面开发利用、及美国对全球石油的需求减弱,即使地缘政治纷争不断,但国际油价的下跌估计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在当前国际市场的买方需求不足、卖方竞争加剧、原油市场供给趋于过剩的情况下,如果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油价也看跌,那么这更容易推低国际油价未来趋势。国际油价是否会在80美元这个水平,就在于各方利益关系的激烈博弈。对此,国内市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与国际市场那些主张高油价的国家瞎起哄。

最近国际油价大跌,可能是各国及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事情。因为,从今年6月20日起至今,不仅国际原油价格在4个月内跌去了25%左右,而且在10月15日,国际原油的价格跌到80美元以下的水平。

由于原油价格的暴跌触及到全球各国重大的利益关系变化,由此对原油价格暴跌的解释与言论也就风起云涌。有“阴谋论”认为,原油价格暴跌是美国及沙特阿拉伯联合起来对付俄罗斯的阴谋。因为,按照俄罗斯的原油开成本及经济状况,原油的价格只要跌到80美元以下,就会对俄罗斯经济造成重大打击。这也是对俄罗斯的经济最大的制裁。所以,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扬言,国际原油的价格跌到80美元以下,对世界经济是一次最大的灾难。

而国际能源(IEA)最近发表的一份月报指出,国际原油价格保持在80美元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根据IEA的估算,油价处于80美元,全球约2.8%的生产将不合乎经济原则(即生产者无利可图),涉及的原油达每天260万桶,受影响的国家和单位包括加拿大、俄罗斯、英国、中国(在岸),以至尼日利亚(离岸)。美国、巴西和墨西哥的深海钻探,面对80美元油价也难独善其身。IEA也认为国际油价应该保持在80美元水平上。

现在我们要问的是,难道80美元就是国际原油价格的底线吗?那么这个底线是由什么决定的?或者说,当前的国际原油价格又是如何决定的,是成本定价,还是金融定价?如果国际原油价格在80美元以上,对谁有利?谁的利益会受损;如果国际原油价格跌在80美元以下,对谁有利?谁的利益又会受损?

其实,近几十年来,尽管国际上石油开的成本一直在上升,但国际油价从来就不是成本定价的,而是金融定价,其价格波幅相当巨大。比如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油价当时从每桶145美元狂跌至36美元。后来几年,油价一直却维持在100美元以上的水平。当油价暴跌到36美元时,没有看到哪个国家的石油企业而破产,但是当前油价维持在100美元之上的水平时,一些产油国家则成了暴发户。而国际油价之所以会长期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与产油企业成本及市场供求关系不是太大,而更多的是国际石油输出国垄断定价的结果,再加上有石油期货来左右,但是让这种石油的垄断性定价如鱼得水。在这种情况下,石油输出国可大获其利,如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朗、委内瑞拉等国,而中国、美国、欧洲及日本石油需求国的利益则大幅受损害,买同样多的油,付出成本更高。这不仅不利这些国国家的消费者,也会严重损害这些国家及全球的经济增长。

但是俄罗斯及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在高油价下,这些国家不仅赚得盘满盆满,也让这些国家的政策治理就扩张得心应手。所以,当油价下跌时,特别是暴跌时,他们就说不干了,就对全球市场放出狠话。因为这个油价市场是由预期来决定,并希望以此来左右预期。有人分析,如果油价维持在每桶100美元以上的水平,俄罗斯政策的财政就能够高枕无忧。但是如果油价低于100美元,俄罗斯便不可能在财政基本平衡的前提下,维持原有的开支规模;要么节衣缩食,要么财政赤字激增,两个结果对俄罗斯经济民生都会造成沉重打击。委内瑞拉的情况也是如此。所以油价暴跌,类似这类国家叫得最凶。但是油价维持如此高的水平,对石油需求国来说,就得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尤其是中国更为如此。因为,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除美国之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大国之一,对外依存度也在58%以上。如果中国的人均石油消费最提高,中国石油消费的对依存率更是会高。所以,国际油价的暴跌,中国应该是最大受益者(因为,随着美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美国也可能石油出口,由消费国转向为出口国)。它不仅可能全面降低企业成本,也直接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这些对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是相当有利的事情。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决不要受各种无端言论所影响,特别是不要用阴谋论来解释油价的下跌。

可以说,随着最近的美元持续走强、美国页岩气全面开发利用、及美国对全球石油的需求减弱,即使地缘政治纷争不断,但国际油价的下跌估计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在当前国际市场的买方需求不足、卖方竞争加剧、原油市场供给趋于过剩的情况下,如果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油价也看跌,那么这更容易推低国际油价未来趋势。国际油价是否会在80美元这个水平,就在于各方利益关系的激烈博弈。对此,国内市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与国际市场那些主张高油价的国家瞎起哄。

国际石油价格

国内石油价格上涨的真正原因

5月23日,在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再次提高成品油销售价格。北京地区93号汽油再创历史最高价位。有关方面对此的解释是,上次涨价没有调整到位,我们成品油销售价格仍旧低于国际市场,今后将考虑国际市场情况和社会承受能力继续推进价格调整。谎言是多么的的圆满,但是,我们早就有各种手段来论证,这是明目张胆的欺骗。

一、中国进口的石油没有达到60美圆的。国际市场达到60美圆的是北海清质石油,其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东地区、南美、俄罗斯出口的石油是无法达到60美圆的。而中国大量进口的是低质高含硫石油。据著名的经济情报杂志分析,国际油价在54美圆时,中国进口的石油价格大多在30美圆左右。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质石油买家。

二、美国与中国石油价格比较。美国的汽油是按每加仑多少钱出售的,换算一下大概是平均每升93号油是人民币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税,并且人家公路没有收费,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费或者收费很低。而北京的类似汽油销售价格已达4.24元,实际价格高于美国。如果有关方面说,中国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更将被下面的例子驳斥的体无完肤。海关宣布上半年查获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烟等位居前三名。既然中国成品油便宜,那应该是从中国向国外走私才对,为什么要从国外向中国走私?过去查获的特大走私案件,都与走私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有关,可见内外差价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险。

三、石油企业报表显示利润巨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挣钱的,报道说利润接近千亿元,而其年经营额在5000亿元左右,利润空间已相当可观,利润率非常可观。以净资产收益来分析,即使是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其优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为5%到10%为主,而中国石化的净资产收益,根据其2004年年报为17.32,其加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为20.32%。大家说这是不是很惊人!是房地产行业优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这才是惊人的暴利证明!我不久前与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触,他们去年的利润超过40亿元,总结因素是价格高、市场好。可见,中国石油企业是很不错的业绩,怎么还有长期亏损的说法,这不是欺负老百姓没头脑么?

四、上游垄断掠夺下游竞争性行业,扭曲经济结构 肆无忌惮的涨价,使中国经济和宏观调空的复杂局面加剧。可怕。成品油涨价,因为你是垄断,但下游产业却是竞争性行业,不能涨价。比如公交和出租车,关系群众生活,其价格调整要经过严格审批,油价从2元涨到4元多,公交价格和出租车价格并没有什么提高,可见,油价上涨只能消化在成本和补贴中。汽车制造业是国家寄希望的产业,但消费环境不良,加上油价上涨,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近两年的工资并没有显著增长,翻倍上涨的油价让大家很难受。 可见,这是赤裸裸的掠夺,扭曲中国经济结构,增加了所谓的膨胀压力。尽管,中石油的滚滚暴利,让国家,同时也让某些不可明说的利益群体欢欣鼓舞,但是,这种危害中国经济的掠夺经济思路,将贻害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观察大家对油价上涨虽然知道是中石油/中石化捣鬼,但是不知道要点!

我在这里澄清一下:

石油是战略物资,国内的油田都是这两个集团垄断的。只有他们有开和销售权利。近几年国家进口石油越来越多,今年会达到1.5亿吨。进口石油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大,岂不是两大集团就没有话语权了放心。关键的石油进口权还是只有两大集团所有。国内的炼油企业就算是油价再便宜,也无法自主进口,只能从两大集团买他们加价进口的原油。

这样两大集团对内把持油田,对外把持原油进口权。国内原油价还不是他们说得算?国内的炼厂,包括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是在亏损,那是因为原料石油(无论国产还是进口)的价格是两大集团定的!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亏损无所谓,反正在贸易/开环节已经有足够惊人的利润了!!

而且炼厂亏损的情况可以成为汽油涨价的借口,掩人耳目。于是我们就这样因为所谓的炼厂亏损,口袋的钱被淘空!!!!

石油是工业血液,现代基础工业的王道!!两大集团在上游敲骨吸髓,危害的是整个国家竞争力甚至国家安全!!90#油从今年3月份的3.18上涨到7月份的4.06,快一块钱了,还不到半年!!

到底有多少物流企业破产阿?到底有多少企业背上沉重的运费成本阿?无耻的抢劫!!2004年两大集团净利润2000亿,咱们国家gdp才多少?11万亿,各行业综合净利润最多按照5%算,也就5000亿。可见40%的国家利润都是两大集团的!大家伙都在给两大集团打工呢!!有人会问,油田是国家人民共有的,这两大集团虽然垄断,毕竟是中国自己的企业,为什么这样丧心病狂的掠夺财富不顾危害国民生机?其实这两大集团都是海外上市企业!!所有权和资本不是纯粹国家的了。资本是贪婪的,对利润的追求是永远也不会满足的。看到这里,国内油价未来的走势相信每个看过帖子的人已经很清楚了。

我很担心国外投资者利用两大集团的垄断地位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从这个角度讲,两大集团已经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上了!!有时候看到纺织厂的女工虽然一天12小时的拼命干活,居然连500块钱的工资都得不到,原因是有的工厂因为纺织原料涨价(非棉的纺织品大部分是石油变得)或者停产/或者破产。心情真是无法描述。前一阵子还听说北京有的哥为了多跑出点钱过劳死...真不知道中石化/中石油有2000亿的纯利还叫嚣亏损要求涨价的嘴脸是什么麽样那2000亿人民的血汗钱又有多少进了原本已经很富裕的老外口袋里!!

无论如何,两大集团正在挤垮国内非自有的炼厂,同时也正在挤垮社会上的非自有的加油站。如果现在的情况不得到改变,两大集团的目的很快就会完全实现。

可能有人问,目前发改委已经批了19个非国营的公司可以进口石油。其实私营企业进口石油除了要有进口权,还要有配额,2005年非国有进口配额一共才0.1亿吨,根本没有影响市场!而且两大集团除了因为自己是国有公司,进口不受限制之外,还注册了非国有企业,也在这19家里面混,用他们的实力抢占绝大部分配额!!太狠了!!关于私有企业石油进口权/配额具体详情大家可以查询国家商务部网站看看!!

我有一个朋友是业内人士,所以知道两大集团的要害!注意到很多人误解油品涨价的原因,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发言的。可惜我不是记者,否则早就揭他们的老底了!

不要让整个社会被两大集团\"炼油厂亏损

法报分析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未引起全球经济动荡的原因

新华社信息北京5月23日电法国《费加罗报》5日刊登伊夫·德凯德雷尔的一篇文章,题为《石油价格上涨并未影响投资者信心》,摘要如下:

今年以来,石油价格上涨了将近20%。最近4年来,油价上涨了250%。其它原材料价格2005年上涨了29%,今年以来又平均上涨了12%。通常,这些变化将足以引起全球经济不稳,减少企业利润,破坏投资者信心。这正是第一次石油冲击和第二次石油冲击时曾发生的情况。

这次,情况完全不同。金融市场运转良好,这很少见。最近4个月,法国股市CAC指数涨幅超过了10%。在大西洋彼岸,纳斯达克指数上升了5%,道琼斯指数上升了6%。今年以来,日本股市和英国股市也上涨了7%。德国股票价格指数上涨了11%。这些变化似乎反常,首先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所造成的无法预料的前景不能使投资者放心,其次因为这些不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一些金融家离开股市转向原材料市场进行投资。

然而,这一现象的产生既有经济结构上的原因,也有经济形势方面的原因。首要原因之一是,最近30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已寻求减少对石油价格变化的依赖。如今,要创造等量的国家财富,所需石油已比20年前减少2/3。上个世纪80年代初,石油消费开支约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如今,它只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3%。让—马克·让科维奇和阿兰·格朗让在他们合著的《请加满油!》一书中指出,“19年,买1升汽油需要花费半个小时的最低工资。2005年,买1升汽油却只需要花费10分钟的最低工资”。

从两方面可以看出经济对石油价格变化的敏感性在下降。一方面,是因为1/4世纪以来人们在节约能源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利用石油和天然气以外的其它能源,发挥核能在电力生产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重视通过发展服务业来创造财富,服务业在国家财富中所占比重已接近3/4,而服务业消耗的石油则明显低于工业乃至农业。

此外,也有经济形势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在中国和印度的带动下,全球经济3年来取得了难以置信的增长。当然,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每桶石油价格上涨10美元,就会对全球经济产生0.5%的负面影响。但是,2003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动机一直处于高速运转,从而使能源价格上涨的负面影响得以被吸收。

对西方金融市场产生积极影响的另一个经济现象是:石油公司在股市交易指数中处于强有力地位。在巴黎,道达尔公司在CAC40指数中所占比重超过13%。油价越涨,对石油公司越有利,石油公司的股票也越受益,从而使更多的股市基金大亨加强其在石油公司股票中的地位。这进一步刺激巴黎股市的指导性指数,同样也刺激其它股市。因此,石油公司在欧洲STOXX50指数中所占比重已达到16%。

除此之外,还有美联储本·伯南克强调的“全球储蓄过剩”因素。这些剩余资金约达14万亿美元,并在流入世界金融市场。这有助于使金融市场免受原材料价格变化的影响。

最后,还有回流的石油美元因素。去年,油价上涨可能使石油生产国获得了8000多亿美元的额外收入。这些资金中有一部分用于向西方国家订购设备,但主要部分又投入资本市场。由于美国货币存在结构性缺陷,这部分资金主要投在欧洲市场。因此,尽管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但是这些资金仍流入欧洲市场,造成少许泡沫影响。

当然,全球经济、金融和股市的这种美满结合并不意味着目前的乐观主义将延续。一旦伊朗危机爆发,油价就会达到甚至超过100美元,并将严重破坏经济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经济增长受影响的程度将可能达到1.5%乃至更多,这相当于今年预期经济增长率的1/3。特别是在此情况下,金融市场将不再能演奏同样的乐章。与“泰坦尼克”号邮轮的管弦乐队(它曾在邮轮失事时尽量长时间地演奏以安抚遇难者)不同,金融市场应提前打开救生艇,防患风险,以免为时过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