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罗斯在北冰洋发现大量石油,这是否会影响到国际的油价?

2.俄罗斯被限制,导致美国油价上涨,为何我国油价也跟着暴涨?

3.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国际能源背景

4.如果俄罗斯成功掌握了海湾地区国家石油,对美国会有何影响?

俄罗斯在北冰洋发现大量石油,这是否会影响到国际的油价?

俄罗斯控制全球油价_俄罗斯油价下跌

引言:俄罗斯在北冰洋内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对于国际的油价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国际的油价目前不会受到这个石油库的影响。如果说从石油上的储存量来说,那么是完全足够去应付全世界的,为什么石油价格是会受到一定的上涨,是因为石油的开并不是一下全部放出,而是会一点一点的进行放出。

价格的上涨是因为俄乌战争之间,导致了全球的供需关系出现了问题,欧盟那边因为俄罗斯断供了天然气,从而导致了相应的对于石油的需求量增大,而那个俄罗斯同时又减少了对欧盟天然气等石油等能源的出口,因此降低了供给,同时又提高了需求,这样就导致了国际油价的上涨。正是因此才是导致国际油价上涨的真实原因,而并非是因为全世界的石油量有着降低,而在北冰洋底下发生大量的石油的开问题技术也是一个难题,因为中国在冰下开一定的可燃冰,同时也受到了一定困难。

诸如此类在冰下开一定的东西也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的,俄罗斯目前对于开海底的石油也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的,因此对于未来国际油价的影响,短期内是不会进行一定影响的。但是如果说在更远长远地来看,还是对国际油价会有一定的影响的,因为对于未来在国际油价上,供给供供应关系更大的话,那么国际油价还是整体会下降的。

真正影响国际油价的原因是俄乌战争以及俄罗斯对外出口的石油,如果说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战争很快那么就结束了,那么会结束物价的上涨,物价肯定会进行一定的下跌。而如果说俄罗斯放开对于石油的供应的话,那么俄罗斯的石油会大于市场的需求,那么市场自然就会进行一定的降价处理,因此国际的石油还是看供需关系以及俄乌战争的影响。

俄罗斯被限制,导致美国油价上涨,为何我国油价也跟着暴涨?

因为美国开始限制俄罗斯,已经不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导致世界油价暴涨,而我国已经加入了国际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组织是主张,把整个世界的国家经济联系在一起。当油价需要和世界接轨的情况下,我国的油价自然而然也就跟着涨起来了。

同时国外的任何国家的商品,也可以进入国内进行自主交易,其中所产生的利润,也让我国的经济取得飞速发展。而我们也可以在国际社会上,购买自己国内紧缺的各种商品,也提高了我们国内的科技水平,也让国内经济体系学习到了更好的经验。

虽然出售的商品是自己国内最常见的商品,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这类商品的国家而言,却是非常紧缺的。在几个国家之内,双方互赢的状态一直让全球的经济持续上涨,而就在我们还享受着地球村的时。既然国际上的原油进货价格已经在增长,那么相应的国内原油的进货金额也会相继提高,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也是使用美元作为交付手段。

而这就是为什么眼看着大漂亮国内的石油价格越来越高,我们国内也逐渐同步增长的原因,这也让我们产生了没有限制俄罗斯,但是依然躺枪的感觉!

写在最后:

所以这就是所谓的全球经济,严格说起来只要是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任何国家,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我们会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这就是大漂亮国的目的,只有了全世界的经济,才可以维持他们世界警察的地位,当然目前我们已经在和俄罗斯进行谈判。如果以后可以从俄罗斯直接进货,直接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手段,不再使用美元作为支付手段,那么我们的石油价格将会回归到平稳地段。

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国际能源背景

在全球经济增长的刺激下,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也快速增加,并纷纷制订了各自的能源战略,全球能源争夺日趋激烈,新的国际能源格局即将形成。中俄两国分别作为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和需求国,都致力于重塑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国际能源新格局。加强双边的石油天然气合作,不仅有利于增强各自的能源安全,还可提升双方在国际能源市场的话语权,在即将形成的国际能源新格局中争取到更为有利的地位。

一、全球能源争夺愈演愈烈

近些年,尤其是伊拉克战争后,各大国以及跨国石油公司之间对油气的争夺愈演愈烈。首先,油气管道争夺成为焦点。争夺的焦点主要在里海和中亚地区。中亚-里海地区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俄罗斯为达到控制里海和中亚地区油气运输大动脉,坚持北向方案;美国则为达到争夺该地区油气、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抑制中国崛起、防范伊朗的战略目标,力主南向方案。日本从石油安全和争夺远东石油主动权进而实现遏制中国、争取俄罗斯的战略目的出发,与中国激烈争夺俄罗斯远东石油输出管道。其次,油气争夺激烈。在中亚、西非、中东,各大跨国公司对油气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目前,在中亚-里海地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跨国公司不仅已基本掌控了该地区的勘探开发权。还通过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活动等,削弱俄罗斯的影响力,力阻中国同伊朗和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而俄罗斯则借助于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不断强化对该地区的影响和控制。在非洲,美国、欧盟和日本纷纷调整对非战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同非洲主要国家的控制与合作,争夺油气开发的主导权,排挤中国、印度等新兴发展中国家进军非洲石油市场。第三,市场争夺残酷。俄罗斯-环里海石油圈的崛起、几内亚湾新油田的开发以及伊拉克重返国际石油市场,打破了原有油气市场格局,引发欧佩克内部、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之间、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对市场的激烈争夺。

二、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和冲击

美国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霸主地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石油美元的霸主地位。15年美国与欧佩克达成用美元为石油定价的协议,将美元与石油绑定在一起,世界石油交易大多以美元计价和结算。二是石油价格的制定权。20世纪80年代以来,纽约商品和伦敦国际石油几乎垄断了全球范围的主要石油期货交易,主导了世界石油价格的话语权。三是石油的控制权。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其石油消耗量占全球消耗总量的42%。作为国际能源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长期以来美国将其能源政策置于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位置,美国的资金几乎涉足全世界所有产油气的地区和国家。目前,美国通过军事打击、经济合作、投资、协商对话等手段实际控制着中亚、中东、西非和北美地区将近70%的石油。

伊拉克战争后,尤其是进入2006年,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一些产油国基于自身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和中国、印度等重要的原油进口国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双边石油勘探、开和贸易合作,成立了一系列以欧元或本国货币计价的石油,并在石油交易中越来越多地考虑使用欧元定价,以稳定提高自己的收入和增强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话语权,减弱美国的控制与掠夺。2007年美国次级债市场危机的爆发,更进一步削弱了美元的地位,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和冲击。

三、欧佩克的地位有所削弱,但仍将是世界石油市场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美国、欧盟和日本通过建立西方石油战略储备,试图操纵和替代欧佩克并促使欧佩克内部分化,使欧佩克成员国和其他油气生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深,欧佩克对国际市场油价的控制力大不如前。从13年至2006年,欧佩克对世界石油出口的控制已由53%下降到41.7%,今后还可能继续下降。现在的欧佩克不仅要面对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欧佩克石油出口国的挑战和冲击,还须面对伊拉克石油生产能力恢复后所构成的更大威胁。欧佩克对国际市场油价的控制能力将会大大降低,国际油价将有可能出现以市场供需为基本面,由美国和欧佩克为主、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主要产油国参与共同调控油价的新局面。尽管欧佩克影响有所下降,但影响仍非常大。欧佩克(除伊拉克外)石油储量仍占世界总量的65.4%,多年的市场化运作也使其内部形成了休戚相关的利益关系。无论如何,欧佩克仍将是未来国际石油市场的一支中坚力量。

四、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欧佩克产油国地位逐渐上升

如今,俄罗斯、墨西哥、非洲等非欧佩克产油国利用伊拉克战争所导致的伊拉克石油产量大幅下降、国际原油价格飙升的有利契机,大幅增产,从欧佩克手中夺取了不少市场份额,影响大增。“9·11”后,俄罗斯利用世界能源市场的新变化,以“突破北美、稳定西欧、争夺里海、开拓东方、挑战欧佩克”的总思路全面拓展能源外交,在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和地位迅速攀升,已成为世界重要的油气生产和出口国。自2000年以来,俄罗斯石油产量以年均6.83%的速度增长,2006年俄罗斯的石油产量为4.8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2.3%,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同年其天然气产量为6121亿立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21.3%。作为能源供应大国,却被剥夺定价权,这是地位日益上升的俄罗斯所不能接受的,它正积极取措施,通过在纽约塑造PEBCO品牌和筹划建立俄罗斯石油来试图打破现有国际石油定价体制。

图7-1是1996~2006年俄罗斯石油的生产和消费量。

图7-1 1996~2006年俄罗斯石油的生产与消费量(资料来源: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June2007)

五、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石油需求强劲增长,成为重塑世界能源格局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石油消费量逐年快速增长。石油表观消费量(原油表观消费量+成品油净进口量)从1994年的1.495亿吨增加到2006年的3.498亿吨,年均增长7.34%,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与此同时,受制于国内石油储量和开水平的限制,石油产量增长缓慢,从19年以后,基本保持稳量生产。为满足国内石油消费需求,中国从1988年开始进口少量石油,从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净进口981万吨,到2006年进口量已高达1.91亿吨,对外依存度也从1994年的1.9%增加到2006年的54.66%,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进口国。国际能源机构(IEA)在《2030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称,如果各国坚持目前的政策,到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增幅的45%将来自中国和印度。中国和印度的石油进口量之和将从2006年的540万桶/日增长到2030年的1910万桶/日,这比日本和美国当前进口量之和还要多。其中,到2015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将增长至710万桶,到203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与欧盟持平,届时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达到每日1310万桶,对外依存度达到80%。而印度在2025年之前,将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和中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净进口国,到2030年每天的石油净进口量将稳步增长到600万桶/日,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90%以上。

为确保国内经济增长的需要,中国、印度等国也把石油安全确定为本国安全战略的主要目标,并相继加入到对热点地区的石油的争夺之中。中国在着力加强与伊拉克和沙特的关系的同时,大幅增加从伊朗进口原油和石油产品,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苏丹、委内瑞拉等国家建立了良好的能源合作关系,力图实现原油供应的多元化。印度不仅每年从沙特进口大量原油,还顶着美国的压力,同伊朗在多个层面展开合作。目前,印度在苏丹、越南、缅甸、利比亚等国获得的油气开或勘探项目的股份,总投资达30亿美元。印度还在2015年前,每年投资10亿美元用于中东、中亚、北非、东南亚和拉美等地区的油气项目。

图7-2为1994~2006年中国石油生产、消费及进口量。图7-3为1994~2006年中国石油消费的对外代依存度。

图7-2 1994~2006年中国石油生产、消费及进口量(资料来源:①石油生产和消费量数据来自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June2007②中国石油进口量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customs.gov.cn)

图 7 -3 1994 ~2006 年中国石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 资料来源: ①消费量数据来自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07②中国石油进口量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 /. customs. gov. cn)

如果俄罗斯成功掌握了海湾地区国家石油,对美国会有何影响?

如果俄罗斯成功掌握了海湾地区国家的石油,那么就会影响到美国在国际社会上面所取的战略斗争,俄罗斯危及到美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虽然美国对于石油的依赖性不是很高,但是其他国家对于石油的依赖程度还是很高的,如果能掌控石油那么也就意味着其他国家会受制于石油掌控国,如果俄罗斯掌握了海湾地区国家的石油那么也就意味着其他国家不会受制于美国了,这样的情况是美国非常不想看到的。

俄罗斯这个国家本来自己就有一定的石油,如果还掌握了海湾地区国家的石油,对于俄罗斯来讲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一方面可以在国际社会上立威,另外一方面有更多的力量和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抗衡。按照目前的状况来讲,很多国家还是比较惧怕美国的,所以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美国是控制一部分的国家。如果俄罗斯掌握了这些石油,那么美国的战略重点就会放到俄罗斯身上,美国会给俄罗斯以及被控制石油的国家找很多的麻烦。

但是对于美国的经济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纵观近年来美国主动发起的战争,一方面是为了抢夺石油的控制权,另外一方面更加是想要通过战争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因为美国是一个军工综合体的国家,它的核心产业是军工事业的生产,因为军工事业的生产带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如果是俄罗斯控制海湾地区国家的石油,那么美国有可能会找借口去攻打这一些国家,如果战争增加了,就会拉动美国的经济发展,反之,如果美国没有足够的能力和俄罗斯打架,那么美国经济就会衰退。

既然俄罗斯在石油上得到一定的控制权,那么美国肯定是会从其他的国家其他方面进行一个控制,来抵抗俄罗斯。但是我知道这样的影响对于美国来讲肯定是不好的,如果时间久了,美国有可能不再是现在那个横行霸道的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