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康星州的油价_威斯康星州16
1.美国所有洲的历史和移民史
2.美国等民主国家怎么限制三公消费
3.在美国读大学,一个月需要多少生活费
4.美国为什么没有高铁
美国所有洲的历史和移民史
1776年7月4日,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脱离英国独立。此时,美国领土只有大西洋沿岸13个州的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并先后把13个州以外大西洋沿岸的大部分土地划归美国,美国领土达到230万平方公里,约占现在美国本土面积的30%。1789年,美国联邦成立。刚刚成立的美国很快就走上了领土扩张的道路,除了用战争,金钱成了获得领土最常用的方式。
拿破仑的盘算便宜美国
1800年,法国刚刚上台执政的拿破仑凭借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从西班牙手中夺得北美路易斯安那地区。路易斯安那地区在密西西比河和落基山脉之间,北起加拿大,南到墨西哥湾,相当于现在美国中西部的13个州。强大法国的存在使刚刚独立不久的美国感到非常不安,因为拿破仑极有可能会盘算北边的加拿大,然后还会让美洲印第安土著人骚扰美国边境。1802年,当时的杰斐逊与法国谈判,希望以高价买到这一大片土地。美国也作了最坏打算,如果谈判失败,就伙同英国孤立法国。
结果,谈判出乎意料的顺利和迅速,拿破仑竟以8000万法郎(当时约合1500万美元)的价格把如此大片的土地卖给美国,连美国都感到不可思议。其实,拿破仑有难言的苦衷。当时,拿破仑派2万人入侵海地全军覆没,急需要资金来重整旗鼓。另外,拿破仑盘算过,如果美国和英国结盟,与法国开战,英国必将进攻路易斯安那地区,与其让它们落入宿敌英国之手,不如卖给美国,而且卖了这个地区,法国可解除后顾之忧,全力以赴控制欧洲。1803年4月,美法签订和约,美国轻而易举地获得了26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每平方公里不到5美元。
低价购买路易斯安那的成功勾起了美国扩张领土的欲望。毗邻路易斯安那的佛罗里达便成了下一个目标,因为,那里是发展种植园经济的理想区域。美国一度曾提出路易斯安那的购买也包括佛罗里达,但遭到了佛罗里达的拥有者西班牙的严词拒绝。
美国正在考虑是否要对西班牙动武时,1808年,西班牙本土被法国拿破仑占领。趁此机会,大批美国人迁入佛罗里达。1809年,当地效忠于美国的居民已占总人口的90%,西班牙在佛罗里达的统治摇摇欲坠。1814年,美国人大规模进军佛罗里达。终于,西班牙意识到对这一区域的统治已力不从心。1819年2月22日,美西签订条约,美国仅花了500万美元就获得15万多平方公里的佛罗里达。美法、美西这两项交易使美国在不到20年之内,领土面积一下子扩大了1倍多。
“买”走墨西哥一半的土地
路易斯安那和佛罗里达的扩张使美国尝到了甜头,接着,美国又相继通过策反与威胁的方式从墨西哥和英国手中得到了得克萨斯和俄勒冈地区,美国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
此时,加利福尼亚又勾起了美国的兴趣。1542年,西班牙雇用的葡萄牙探险家首先发现加利福尼亚。之后,墨西哥从西班牙殖民者统治下独立时,将其变为一个省。1841年,美国陆续向加利福尼亚移民。这些移民以农为生,成为墨西哥人在经济上的竞争对手,一直不受当地人欢迎。但是,美国人还是源源不断地进入加利福尼亚。为了得到这块土地,美国政要屡屡出高价购买。当时的美国卿韦伯斯特甚至在一封信件中说,为了得到加利福尼亚,美国愿意付出高于得克萨斯州20倍的价钱。不过,墨西哥断然拒绝了这一无礼的要求。
于是,美国萌生了以武力满足领土欲望的念头。美国先在舆论造势,一会宣传英国企图来争夺这块土地,一会又宣传墨西哥正在秘密策划反美运动,目的就要把美国民众引上战争之路。两国关系骤然紧张。同时,美国又开始了军事挑衅行为。1846年,波尔克派军队进入两国边境有争议地区。墨方提出强烈抗议,却没有任何效果。4月24日,墨西哥军队与美军发生小规模冲突,打死3名美国人。这一正好给美国以开战的借口。5月,美国正式向墨西哥宣战,派出5万军队从陆地和海上侵入墨西哥。墨西哥军队缺乏训练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很快就败下阵来,加利福尼亚顺理成章地归并美国。
1848年2月2日,美国与墨西哥签订条约,美国只象征性地支付1500万美元,就得到了包括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地区在内的近140万平方公里土地。接着,在1853年,美国驻墨西哥公使加兹登又以1000万美元购得美墨边境近10万平方公里土地(后以“加兹登”命名此地)。在这次美墨战争中,墨西哥丧失了大半领土。墨西哥战争之后,美国本土已经比1783年刚刚被承认独立时的领土扩大了两倍。不过,美国扩张道路并没有停止。
卿的远见使美国受益无穷
阿拉斯加成为美国领土的过程非常滑稽。19世纪初,世世代代居住在阿拉斯加南部的特林基特印第安人部落同入侵的俄国人接连进行了两次战争,最终被火力强大的俄国人征服。但是,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元气大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决心卖掉这块不挣钱的土地。他把买主锁定在美国人的身上。
由于担心美国对购买阿拉斯加不感兴趣,俄国花了10万美元收买美国一些新闻记者和政客,试图通过他们来游说美国。1867年3月,俄国派官员到美国洽谈出售阿拉斯加问题。当时,美国卿威廉·西沃德是个狂热的扩张主义者。他在同俄国谈判时,开始出价500万美元,后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同俄国在一夜之间达成了购买协议,并且急不可待地于第二天凌晨在协议书上正式签字。终于,美国以绝对低廉的价格买到了面积达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巨大半岛及其周边的阿留申群岛。
当时在美国,只有少数渔民希望得到出入阿拉斯加海港的权利,一部分加利福尼亚商人谋求在那里从事毛皮贸易的特权,而多数人对阿拉斯加一无所知。西沃德签订购买阿拉斯加协议后,立即在国内引起一阵反对声,说阿拉斯加是“西沃德的冰箱”,批评这是“一笔糟糕的交易”,“一个异乎寻常的错误。”西沃德被国内舆论骂得躲在家里许多天。
精明的西沃德还是坚持不懈地争取到了国会的支持。1867年4月和7月,参众两院分别以多数票通过了这项协议。现在看来,美国人的确应该感谢西沃德这位政治家的远见。据估计,阿拉斯加地下埋藏着5.7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和300亿桶原油,现在价值超过2万亿美元!随着国际油价不断升高,它的身价肯定不止这个数字。俄国人一定为当初这个鲁莽的决定悔断了肠。
19世纪末,美国还通过战争等许多方式获得了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如夏威夷。这样,美国在100多年中,只用5000多万美元,却夺取了相当于独立初期3倍多的领土。领土扩张对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和今天“超级大国”地位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美国等民主国家怎么限制三公消费
出门坐经济舱,吃“79元总统套餐”,这就是美国高官在中国的“三公消费”。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带来的这股节俭风显得是那么刺眼,甚至让人怀疑美国的公务员是不是都如此“寒酸”。事实上,美国公务员的“三公消费”的确受到严格限制,想乱花纳税人的钱门儿都没有。
公款出差:以省钱为第一原则
头等舱:除残疾,赶时间等特殊理由外不批准
美国各个联邦部门对公款出差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公款出差必须遵循两个基本标准:确实出于公务;花费最少。按照《联邦旅行守则》的规定,美国公务员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才可以乘坐头等舱。第一,出差者是残疾人,在经济舱内无法方便的活动。第二,有重要会议或活动参加,须在24小时内赶到,在此时间段内无法订到经济舱。第三,随身携带重要机密文件,或有特工随从,飞往对美国不友好的国家。其中,乘坐头等舱的公务员需提供书面的医院证明且每两年必须复查一次。如果是无法订到经济舱的情况,须提供各大主要航空公司的票务信息。
商务舱:旅行时间少于14小时不批准
正如新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所说,美国公务员出行,时间在14小时以内的,一般只乘坐经济舱(不包括部长等特殊人物)。按照美国院规定,这14小时包括飞行时间和在机场的等候时间(国内航班2小时,国际航班3小时)。公务员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乘坐商务舱,且需事先申请并得到上级和旅行审核部门的批准。可以乘坐商务舱的特殊情况与头等舱大体相同,但额外增加了数种特殊情况。例如,外国航空公司的经济舱如果不能提供卫生的旅行设备时可以乘坐商务舱;陪同重要人物一起出行时,如果对方选择商务舱则自己也可乘坐。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超过14小时的因公旅行都可乘坐商务舱。按照美国院《报销手册》的规定,只有出行时间在14小时以上,且第二天需要工作的公务员才可乘坐商务舱,如果第二天无需工作,飞行时间再长也不会被批准乘坐商务舱。此外,美国各部门还对因公旅行所获得的里程积分有不同规定,农业部允许其雇员使用公款旅行获得的里程积分用于私人目的;商务部和院只允许积分用于公务旅行,其中商务部允许用积分升舱;国防部则不允许任何形式的积分使用。
住宿标准:每年根据目的地物价指数调整,北京每天257美元
美国公务员出差的住宿标准分为两种,国内出差和国际出差。每年美国各驻外使领馆会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出美国公务员的国际出差标准,经过联邦总务管理局的批准后成为正式标准。该标准极其详细,会规定某个国家的具体城市的标准,并每年根据物价指数调准。例如在中国的住宿标准分为29类,每个城市之间的差异很大。如果在北京出差,住宿的标准高达257美元(1644元人民币),如果在重庆出差,住宿标准就只有99美元。此外,美国公务员在出差时每天还可得到数额不等的杂费。杂费的标准和住宿标准一样,也是因城市而异。例如在北京出差时,每天的杂费是23美元,在重庆出差时,杂费为19美元。除了杂费,公职人员还享受其他一些补贴,例如电话费等,但此类补贴也有着较严格的规定。给家里打电话的补贴标准是每天5美元,超过部分需自己买单。
省钱指南:只报销签约公司的机票,提供免费停车场位置图
由于存在严格的出行规范存在,各部门会提前为员工提供“省钱绝招”。例如美国会跟航空公司或租车公司合作,签订长期的优惠合同,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的开支。财政部和院都规定自己的雇员必须选择与签有合同的航空公司,否则不能报销。商务部会建议租车的员工在长途旅行前在租车公司处加满油,因为租车公司为长途旅行的客户提供优惠油价。农业部还会提供出差时当地免费停车场的具体位置,以减少停车费的报销。
公款用车:粥少僧多,严格受限
联邦公务车总数65.2万,公车私用上司也要遭“连坐”停职
在美国,所谓的公车消费其实包括三种:开公家的车,开自己的车办公事以及租车办公事。这其中,第一种情况非常少见。根据有“联邦管家”之称的联邦总务管理局统计,美国联邦各部门公务车数量的总和仅为65.2万辆。这一数据不仅包括了轿车、巴士等载人机动车,而且涵盖卡车、救护车、邮政车等。州一级,公务车往往不足万辆。例如,新泽西州仅7600辆,北卡罗来纳州为8500辆。美国公车不仅数量少,申请使用也极其麻烦,申请人需提前说明理由并经过上级批准。比如在美国农业部,只有部长,授权的保安和执法人员以及一天内需要到不同地点工作的雇员才可申请使用公车。
对“公车私用”者,处罚相当严厉。联邦规定,公务员若“不当”使用公务车将被停职一个月以上。如果“不当”使用行为是受到其上司批准的,上司也将遭“连坐”停职。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威斯康星州公务员西蒙·勒尔斯因让太太搭乘自己的车去上班,结果被他人举报,随即被州府办公室扣去6个月的油耗津贴,停止6个月行使州经济法高级咨询师权力的资格,并作为“丑闻”记录在本人的信用档案里。
私车公用可报销0.55美元/英里,办公产生罚款不能报销
当公务员使用私家车执行公务时,汽车的报销标准是0.55美元/英里,摩托车为0.52美元/英里,每天封顶91美元。各部门在自己的公车使用手册上都会着重强调,该标准是以车为单位,而不是以人为单位。比如4名公务员同乘一车时,4个人的报销标准总共也只有0.55美元/英里。此外,各部门对私车公用的报销还有着种种额外的限制。比如报销的里程只包括当前所在地到目的地的距离,如果公务员在办事途中办了私事,报销距离中将扣除这部分距离。开私车办公时产生的罚款也不能报销。
比打的便宜才可租车办公事,商务部租车停车费每天限报销8美元
没有公车的情况下,美国一般鼓励公务员乘坐出租车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美国商务部的员工手册强调,只有在确认比出租车便宜的情况下,公务员才可租车办公事。会报销租车的费用,但不会报销交通罚单和超时停车等其他费用。对于租车公干产生的停车费,商务部规定的费用标准时每天8美元,院为12美元。
此外,美国的各部门不仅可以向私营的租赁公司租车,还可向美国联邦总务管理局租车。该局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各机关租车,每辆用于给公务员租赁的汽车都有专用的用于加油、日常维修等业务以防滥用。北卡罗来纳州还要求每辆公务车每月行驶里程必须达到1700公里的下限。如果需要使用公务车又达不到里程要求的部门,可以向州车队管理部门申请租车。
公款吃喝:吃面太过“寒酸”
北京饮食报销标准一天113美元,分早中晚三顿
美国公务员的公款吃喝分为出差时和非出差时。就像住宿标准一样,当公务人员因公出差时,可报销的饭钱也因地而异。还拿中国的城市来说,北京的饮食标准是每天90美元,重庆的标准是80美元,丽江的标准则为62美元。客观来说,美国公务员在外出差时的饮食标准并不低。
尽管每人一天饮食标准是113美元,但这并不代表公务人员可以一顿吃掉113美元,这113美元中分别包括早餐,午餐和晚餐。按照美国院的规定,113美元中早餐为17美元,午餐28美元,晚餐45美元。参照此标准,早前美国副总统一行5人在北京姚记炒肝吃炸酱面才花79元实在是太过“寒酸”。5人的午餐报销额加起来共有140美元,约合896元人民币。
“牙签法案”严控游说者摆宴席请官员吃饭
相比较在国外出差时的高标准,美国公务员在没有出差任务时基本没有公款吃喝的机会。国会和地方议会为了控制公款吃喝不仅严格监管,还制订了很多相关法律,其中以“牙签法案”(toothpick rule)最为著名。根据这条法律,企业或者行业的游说者不得摆宴席请官员吃饭,只可以请他们参加酒会。酒会上所有的食品都只能用牙签或者手指头拿着吃(是以也有人称做“指头食品立法”),不得有正式的饭菜。法案一经通过,华盛顿各种经营甜点和下午茶的餐厅立马火爆了起来,而那些只提供传统正餐的餐厅则生意惨淡,门可罗雀。
在美国读大学,一个月需要多少生活费
去美国留学生活一般而言,可以把美国城市按照生活指数(不包括买车、外出旅行、电话和等额外消费)分为四级:
1级指美国特大城市,如旧金山、纽约、费城、洛杉矶、波士顿、芝加哥、华盛顿等,其美国留学生活费为1000-2000美元/月;
2级指美国大城市,如匹兹堡、西雅图、拉达斯、亚特兰大等,其生活费为800-1000美元/月;
3级指美国南部、中西部、东南部一些州,如得州、威斯康星州,依利诺州、密歇根州、乔治亚州等,其生活费为600-800美元/月;
4级包括俄克拉荷马州、密苏里州、路易斯安纳州、南卡罗来纳州等,其生活费为450-600美元/月。
美国留学月生活费具体开支一览
●住宿费
在美国,有几种住宿方式可供选择。
1. 学校宿舍:大约为每学期2000-7500美金。部分学校会要求学生住在学校宿舍至少一年。
2. 租房:每月约为500-3500美金(可能更高)。为了省钱,不少留学生都会选择和好友合租,但可能距离学校有一定距离,通勤费用就会高一些。
3. 寄宿家庭:每月500-900美金(价格视美国家庭情况而定)。
1.第一级别
主要是指那些美国特大的城市,比如说美国旧金山、洛杉矶、迈阿密、芝加哥、夏威夷、纽约市等,生活费是1000美元到2000美元之间。
2.第二级别
美国的一些大城市,比如说匹兹堡、达拉斯、奥斯丁、西雅图等一些城市,每个月的住宿费大约是800到1000美元之间。
3.第别
美国南部、中西部以及东南部的一些州和城市,包括德州、密西根州、威斯康辛州等等,每个月的住宿费大约是500到800美元之间。
4.第四个级别
美国其他的一些州城市,包括俄克拉荷马州、南卡罗来纳州、密苏里州等等,每个月的住宿费用大约是在450美元到600美元之间。从这里我们也就可以看出,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那么每个月的寄宿费用也就会高一点,
●食物费
吃这个部分可以说是影响宝宝们生活费用最大的变量了。有些宝宝出国前就早早地练就了一手好厨艺,到了美国,就开始自己下厨。这样一来,不但吃得健康,省钱,绝对也是为自己积累人脉的捷径。
就“吃”这一块,看一下日常生活中大家最常接触到的一些食材或者食物,体验一下旧金山的物价~
√ 面包,3.41 刀;
√ 一打鸡蛋,3.83 刀;
√牛奶,2.83 刀;
√12寸的必胜客披萨,11 刀;
√麦当劳奶酪,4.68 刀;
√星巴克一杯拿铁,3.55 刀;
√一打 6 瓶装喜力啤酒,9.72 刀;
早餐吃的简单点,面包+牛奶搞定,平均下来差不多每天 5 刀左右;
午餐吃好一点,可以按照必胜客披萨的 level 来,平均下来大概 11 刀左右;
晚餐吃的普通点,可以自己买来食材做点喜欢吃的家常菜,参照鸡蛋的价格估量,晚餐定在每天 8 刀左右差不多;
一天下来在正常的早中午餐上的花费大概在 25 刀左右。一个月下来大约在 750 刀左右。
●交通费
作为“车轮上的国家”,美帝的大学大多在距离市内有一定距离的“大农村”。因此,免不了要开车出出进进。
美国的大型超市很多都在市郊,就油价来说,在旧金山每加仑 2.84 刀;如果初到美国,不开车,那么每个月的公交卡大概需要 64 刀。
●其他杂费
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比如日用品啊,电话费啊之类的。男生不讲究的话,日用品牙刷、牙膏、洗衣粉、洗发水等加起来大概100刀?考虑到妹纸们有不同牌子的护肤品,所以也不太好估算。
还有一定要说的一个杂费就是理发费用!在美国,理发其实还蛮贵的,只是洗头剪短也得至少30刀,没事同学们可以自己练练,到了美国朋友之间相互帮忙剪头发,都是Tony老师~
电话费可以稍稍估算一下,T-Mobile无限数据流量价格是95刀一个月,很好使,在全国无限数据流量,电话,短信全免,LTE速度快得飞起!你可以选择其他套餐,或者和朋友合用family plan,差不多都得50刀左右。
重要提醒:坚决不生病不吃药!看病难,看病贵!
从上到下,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生活开销,以下为出国留学网计算出美国留学每个月的花销:
美国东西海岸旧金山、洛杉矶、纽约、波士顿这种城市一个月1000-2000刀之间;
西雅图、匹兹堡、达拉斯、奥斯汀这样的城市大约1000-1500刀;
美国南部、中西部的伊利诺伊州、佐治亚州、弗吉尼亚州可以控制在1000刀;
像堪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爱荷华州差不多800刀。
美国为什么没有高铁
价值680亿美元的美国最大的单项公共交通工程,也是第一条名副其实的高铁,有望马上动工。高铁,即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1903年就在德国问世。当时创造的时速达到203公里。不过那是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的产品,难以投入到实际使用中去。到1964年,即在东京奥运会的时候,世界第一条常规的通勤高铁——连接东京和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正式通车,时速达210公里。如今,高铁已经遍布日本、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高铁也发展迅猛。美国在19世纪下半期靠着世界最大的铁路网扩张到西部,并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迄今为止仍无高铁。加州的高铁,在30多年前就开始研究,经过旷日持久的斗争,最近才算有了“零的突破”。这本身就是个奇观。美国在高铁建设上的落后,是由相当“例外”的“国情”所决定的。在进入20世纪之时,美国本来是世界头号铁路王国,但创新的脚步并没有停在铁路上,马上就率先进入汽车社会,随即民用航空也迅速崛起。高速公路体系和航空公司,在二战后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把铁路挤出交通客运的竞争圈。当时如蜘蛛网般的铁路,相当一部分被废弃。如今走到美国各地,都能看到由这些废弃铁路线改建的供自行车、跑步专用的非机动车道。克林顿1992年当选总统时,曾幻想着把美国各大城市用日本式的新干线连接起来,但八年下来一无所成。论者纷纷指出这种是多么不靠谱。如今各州的地方铁路通勤线,基本都处于赔钱状态。唯一赚钱的,是从波士顿到华盛顿沿线人口密集的东北部走廊。这条线已经用了高速列车。但是,许多部分的轨道还是旧式的,甚至有些属于19世纪的设施,列车在大部分路段无法跑到全速,很难算作高铁。直到今天,“高铁不适合美国”依然是主流意见。说“高铁不适合美国”,并非没有道理。铁路客运需要密集的人口、稳定的客流,而美国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靠几条铁路线很难把四散分布的人口连接起来。特别是汽车社会形成后,联邦在上世纪50年代斥巨资发展高速公路体系,城市以摊大饼的方式向郊区铺张发展,再加上油价低廉,美国人逐渐形成了短途靠汽车、长途靠飞机的出行模式,给铁路客运剩下的市场非常小。另外,铁路建设需要较大的先期投入,美国又是个以地方社会为中心的草根式国家,联邦和州的权力受到层层制约,每一项预算的通过都是一场战斗。这在加州的高铁之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大规模的铁路客运很难成为现实。当然,这并不是说美国的铁路运输落后。 《经济学人》不久前还专门报道,美国的铁路货运是世界一流的:不仅效率高,而且费用几乎比任何主要国家都低。这种高效率的货运,又全是私营,并不靠的资助。究其原因,在于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原材料和农产品大国之一。矿产和农产品的运输,地点集中固定(往往是从一个矿区到一个港口),货运量庞大,只有铁路才能有效地承担。特别是本世纪油价飞涨,铁路运输的节能效率比起公路和飞机来高很多。这使得美国的铁路成为运输业的一颗耀眼的明星。一些国家日益增强的贸易需求,也对美国的铁路货运有着非常直接的刺激,使得美国的铁路和海港生意兴隆。油价的高涨,同样影响到客运。汽车成为能源危机的罪魁祸首。环保意识的增强,也使人们为了减排而首先拿汽车开刀。建设高铁的呼声,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升温。比如,人口达千万的芝加哥,正在成为全美内陆高铁的中心:西北连接威斯康星,西南连接堪萨斯,东南连接印第安纳和俄亥俄。此外,得州、佛罗里达、纽约州等,也都酝酿着高铁。而海岸线被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等几个中心城市所主宰,并在政治上被喜欢公共工程的民主党所统治的加州,则条件最为成熟。然而,即使在这里,高铁建设仍然是一场激烈的战斗。(作者为美国萨福克大学副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