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烃价格和原油价格对比_芳烃涨价
1.油源分析
2.原油涨沥青一定涨吗
3.对二甲苯期货即将上市!产品知识早知道(一)
油源分析
(一)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1.牛庄油田
(1)原油族组成与气相色谱特征
牛庄油田原油具有低密度(0.8523~0.86g/cm3)、低粘度(7.95~86.3mPa·s)及低硫(0.26%~0.55%)特征,与邻区王家岗、八面河油田的高硫特征有显著差异(Pang等,2003)。原油饱和烃含量较高(均值57.8%),次为芳烃(均值22.1%)、非烃(13.8%),沥青质含量较低(6.3%)。原油饱和烃气相色谱参数CPI、OEP分别为0.93~1.15、0.~1.07,奇偶优势不明显,多接近1(图2-1);正构烷烃(nC21+nC22)/(nC28+nC29)多数分布于1.1~1.89之间。上述原油物性、族组分与气相色谱特征反映牛庄原油为正常成熟油。
(2)原油甾萜类生物标志物特征
牛庄洼陷原油中甾、萜类生物标志物丰富。原油中甾类化合物具有相似的组成与分布特征,以C27-C29规则甾烷为主要成分,4-甲基甾烷、重排甾烷也相对发育,低分子量孕甾烷系列不发育。原油4-甲基甾烷/C29-规则甾烷值高达0.30~0.61(附表2-1),C29-重排/C29规则甾烷值为0.124~0.2。C27、C28、C29、ααα20(R)异构体呈“V”字形,反映母岩藻类等微生物生源的输入。甾类化合物异构化程度较高,C29甾烷ααα20S/(S+R)值分布范围为0.42~0.52,C29αββ/(ααα+αββ)甾烷20S/(S+R)值分布范围为0.41~0.55,反映原油为正常成熟油。
图2-1 牛庄洼陷部分原油饱和烃总离子流图
原油中的萜类化合物主要为五环三萜类(图2-2),三、四环萜类含量相对较低,C28-三环萜烷/C30-藿烷值为0.019~0.035。原油中伽马蜡烷相对较为发育,伽马蜡烷/C30藿烷值分布范围为0.12~0.53(均值0.30)。该特征与同层段源岩有较大差异。除少数样品外,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中伽马蜡烷总体不太发育(Pang等,2003;Li等,2003;庞雄奇等,2004),其中,沙三段中亚段烃源岩伽马蜡烷/C30藿烷值多数小于0.05。原油中甾烷/藿烷值为0.32~1.06(均值0.69),高于沙三段中亚段、下烃源岩(0.23)。上述参数反映,原油与沙三段中亚段烃源岩相关性差,与沙三段下亚段相关性亦不甚好。
图2-2 牛庄洼陷部分原油饱和烃m/z191质量色谱图
牛庄洼陷原油中芳烃化合物主要为萘(8.1%~36.9%,均值22.4%)、菲(8.8%~48.4%,均值22.7%)、屈(1.8%~13.5%,均值4.15%)、联苯、三芴系列即芴(0.46%~5.18%)、氧芴(1.07%~3.48%)、硫芴(1.2%~6.46%),以及三芳甾烷(9.3%~70.6%,均值38.08%)(图2-3),其他芳烃化合物如芘、苯并芘、苯并芴、苯并[a]蒽、荧蒽、苯并荧蒽及北、脱羟基维生素E、惹烯、卡达烯、苯并藿烷等芳烃的含量较低(图2-3)。
图2-3 牛庄洼陷原油中多环芳烃PAHs组成与分布特征
2.中央隆起带
(1)原油族组成与气相色谱特征
中央隆起带原油物性与族组成接近牛庄洼陷,原油中饱和烃为主要成分(32.2%~71.3%),其次为芳烃(12.9%~27.0%)和非烃(4.9%~26.4%),沥青质含量(0.24%~1.77%)最低,多数原油小于1%。原油总体具有饱/芳比相对较高(1.53%~4.07%)、非/沥比相对较低(0.24%~1.77%)的特征,反映原油相对较高的成熟度。
原油饱和烃中正构烷烃既有单峰型,也有不太明显的双峰型(图2-4),体现母源岩多种生源输入的特征。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较宽,一般为nC11-nC38(图2-4)。正构烷烃奇偶优势不太明显,CPl值为0.82~1.20、OEP为0.98~1.17,接近平衡终点值1,反映其为正常成熟度原油。中央隆起带绝大部分原油具有植烷优势(图2-4),Pr/Ph值小于1,分布范围为0.36~0.87,指示烃源岩偏还原性原始沉积环境。但是,中央隆起带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具有明显的姥鲛烷优势。Pr/Ph值小于1是东营凹陷沙四段烃源岩及相关原油的普遍特征,Pr/Ph值大于1则是沙三段烃源岩及相关原油的典型特征(Pang Xiongqi等,2003;Li Sumei等,2003)。原油的Pr/nC17值分布范围为0.41~2.0,Ph/nC18值分布范围为0.43~4.29,差异较为明显。
图2-4 中央隆起带代表性原油饱和烃总离子流图
(2)原油甾萜类生物标志物特征
中央隆起带原油中甾类化合物主要包括C27-C29-规则甾烷及4-甲基甾烷系列,低分子量孕甾烷、重排甾烷系列含量相对不高。多数原油具有相似的甾烷指纹分布特征,指示其原始生物先质相同或相似。原油C29甾烷ααα20S/(S+R)值分布范围为0.328~0.605,绝大部分大于0.4;C29甾烷αββ/(ααα+αββ)值分布范围为0.276~0.533。甾烷异构化参数反映原油以正常成熟油为主,少数原油成熟度偏低,如东辛油田东部辛镇构造带。
原油中发育丰富的各类萜类化合物。不同原油饱合烃m/z191质量色谱图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伽马蜡烷相对丰度不同(图2-5)。原油伽马蜡烷/C30藿烷值分布范围为0.06~0.54,史南油田、东辛油田营11 块岩性油气藏区等原油中伽马蜡烷含量相对较低,与牛庄、民丰洼陷相邻近的边界大断裂带附件原油相对较高。伽马蜡烷相对含量反映母源岩原始沉积环境和/或水体分层的差异,是区分东营凹陷不同层系烃源岩及相关原油的重要生物标志物。众所周知,东营凹陷沙四段上亚段烃源岩形成于咸水相环境,相关原油具有较高的伽马蜡烷含量,如南部缓坡带八面河、北部陡坡带郑家-王庄等油田的原油(Li Sumei等,2003,2005;Pang Xiongqi等,2003,2004;李素梅等;2004,2005;邱桂强等,2004);沙三段烃源岩形成于相对淡水环境,相关成因原油中伽马蜡烷含量相对较低(Pang Xiongqi等,2003,2004)。与原地沙三段烃源岩相比,中央隆起带不少原油中的伽马蜡烷含量相对偏高,反映沙四段烃源岩程度不等的贡献,其与原油Pr/Ph值偏低相吻合。需要提出的是,位于营11 块大型沙三段岩性油气藏区带的营68井、营101井、营11×58井等井原油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如Pr/Ph<1等)与牛庄油田沙三段中亚段岩性油气藏原油的特征相似。
中央隆起带原油中的芳烃化合物的组成与牛庄洼陷原油相似。主要为萘、菲、三芳甾烷化合物系列,其次为三芴系列,个别原油中脱羟基维生素E的含量也较高,反映其成熟度低于其他原油。
图2-5 中央隆起带部分原油饱合烃m/z191质量色谱图
(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1.可溶有机质族组成特征
烃源岩可溶有机质族组成,一般可提供原始母质生源构成、成熟度和沉积环境方面的信息,是可溶有机质宏观性质的反映。一般情况下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增加,饱和烃馏分含量增加,非烃、沥青质含量降低。牛庄洼陷沙三段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以饱和烃为主,含量为31.5%~61.5%,其次为芳烃(8.5%~31.3%,均值18.96%)、非烃(16%~43.3%,均值26.06%),沥青质含量相对最低(0.5%~25.9%,均值8.62%),多数显示正常烃源岩特征。中央隆起带沙三段烃源岩可溶有机质族组成与牛庄洼陷相似,饱和烃含量分布范围33.4%~67.9%,有随成熟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芳烃和非烃含量分别为15.9%~27.5%、13.1%~33.5%,沥青质含量为1.2%~13%。沙三段中亚段与沙三段下亚段烃源岩的族组成无显著差异。
2.烃类组成与分布特征
牛庄洼陷沙三段烃源岩饱和烃总离子流图显示,正构烷烃一般为单峰型,个别为双峰(图2-6)。分析的沙三段多数烃源岩正构烷烃奇、偶优势较为明显,C PI值显示大于1,OEP值则显示一定的偶数碳优势(图2-6)。牛庄洼陷沙三段烃源岩的Pr/nC17、Ph/nC18值具有一定的差异,一般小于1。Pr/nC17和Ph/nC18值有随埋深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牛庄洼陷沙三段烃源岩饱和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具有较高的Pr/Ph值(图2-6),除个别烃源岩样品小于1外,多数都大于1,Pr/Ph值分布范围为1.11~10.13,这与该洼陷沙三段的原油普遍小于1形成鲜明的对比。
图2-6 牛庄洼陷沙三段烃源岩饱和烃总离子流图
中央隆起带沙三段烃源岩特征与牛庄洼陷较为相似。例如,中央隆起带沙三段中亚段、下亚段烃源岩也有相对较高的Pr/Ph值(一般大于1),仅个别样品小于1,可能侵染了沙四段成因的油气(泥岩裂隙输导),如营691井(2864m)。利津洼陷沙三段烃源岩也具有姥鲛烷优势,Pr/Ph值一般大于1;而沙四段烃源岩具有植烷优势,Pr/Ph值一般小于1,该特征与牛庄洼陷相似,牛庄洼陷沙四段烃源岩Pr/Ph值分布范围一般为0.09~0.89(Pang等,2003)。
图2-7反映东营凹陷沙三段中亚段烃源岩CPI值在埋深小于3200m时普遍较为离散,超过这一埋深后才逐渐接近1,表明至少部分沙三段中亚段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相对不高。但是,东营凹陷沙三段、沙四段烃源岩CPI值特征可能不仅反映烃源岩的热演化特征,也与母源岩生源性质有关。
图2-7 东营凹陷烃源岩饱和烃CPI、OEP值与埋深的关系
牛庄洼陷烃源岩中的甾类化合物包括C27-C29-规则甾烷、重排甾烷、C20-C21-孕甾烷系列及4-甲基甾烷系列。埋藏较浅的样品的甾烷异构化程度相对较低,对沙三段中亚段烃源岩而言,一般埋深大于3100m的烃源岩才接近成熟的起始门限(C29αααα甾烷20S/(S+R)≥0.3)。此后的烃源岩重排甾烷丰度开始增加。
牛庄洼陷烃源岩中的萜类化合物包括倍半萜、三环萜烷、藿烷系列等,以五环三萜中的藿烷系列为主(图2-8),其中又以C30-αβ藿烷占绝对优势,其次为C29-αβ藿烷。牛庄洼陷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藿烷系列的显著特征是伽马蜡烷含量较低,除牛87、牛872井外,牛庄洼陷沙三段中亚段烃源岩的伽马蜡烷/C30藿烷值为0.034~0.049;沙三段下亚段烃源岩的对应值为0.036~0.119。沙三段下亚段烃源岩的丰度稍高于沙三段中亚段。牛87井3132m 层段烃源岩伽马蜡烷/C30藿烷值为0.296、牛872井2989.1m 和3147.12m 烃源岩则分别为0.127和0.118,该两井伽马蜡烷值相对偏高。因牛庄沙三段中、下亚段源岩伽马蜡烷含量低具有普遍性,且牛872井有些层段(3074m,3202.6m)所测得的伽马蜡烷含量并不高。综合分析认为,井位很近的牛87、牛872井个别层段所测样品的偏高可能是与断裂、裂隙有关的油气运移污染所致。两井相对高值的样品一般灰质含量较高,此类岩性脆性较泥岩强,易发现断裂并产生裂隙。
图2-8 牛庄洼陷烃源岩饱和烃m/z191质量色谱图
中央隆起带沙三段烃源岩甾萜类化合物分布特征与牛庄洼陷相似。中央带沙三段中、下亚段源岩同样显示较低的伽马蜡烷含量,伽马蜡烷/C30藿烷值为0.02~0.07,烃源岩中三环萜烷的含量相对较高。从甾烷异构化参数看,分析的绝大部分岩样已进入生油窗。
分析沙三段源岩中芳烃化合物的组成与分布与原油总体相似,即主要化合物为萘、菲、三芳甾烷系列,其次为屈、联苯、三芴(芴、氧芴、硫芴),其他芳烃化合物含量较低。其中,不同烃源岩萘、菲、三芳甾系列丰度相差较大,主要反映烃源岩成熟度的差异。
(三)油源对比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牛庄洼陷是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最为发育的洼陷,油气主要为沙三段成因(张春荣,1989)。但原油烃类组成与分布的剖析表明,牛庄油田油气成因较复杂。
1.牛庄洼陷
牛庄油田多数原油埋深超过3000m,原油成熟度相对较高,反映烃源岩已达到较高的热演化程度。本研究集的2906~3324m沙三段中亚段烃源岩具有较高的CPI、OEP值,甾烷异构化参数与原油相关性较差(图2-9)。沙三段下亚段烃源岩的热演化特征与沙三段中亚段有一定相似性,与沙四段上亚段差异明显。埋深>2700m的沙四段上亚段烃源岩开始接近成熟,但沙三段下亚段热演化相对滞后,C29甾烷αββ/(ααα+αββ)表现得最为明显(图2-9d),这可能与生源及成烃环境有关。与邻近王家岗、八面河原油相比,牛庄原油成熟偏高。对比CPI、OEP与甾烷异构化参数,初步判断本区原油甾烷异构化参数受初次运移分馏效应的影响较小。成熟度对比显示,埋深大于2700m的沙四段烃源岩、埋深超过3000m甚至更深的沙三段下亚段烃源岩为牛庄原油可能的主力烃源岩。
图2-9 牛庄油田及邻区原油及烃源岩的热成熟度对比
Pr/nC17与Ph/nC18相关图显示(图2-10a),牛庄洼陷、王家岗及八面河油田原油聚类相关,上述原油与沙四段烃源岩似乎更有密切关系。Pr/Ph与DPT/P(二苯并噻吩/菲)相关图揭示(图2-10b),牛庄油田原油与沙四段烃源岩具有无可置疑的成因联系,而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因具有较高的Pr/Ph值(>1)与牛庄等原油几乎无相关性。以上对比至少表明,牛庄油田原油饱和烃中相当量组分特别是链烷烃,主要来自沙四段烃源岩。
反映烃源岩原始沉积环境的另一重要参数三芴系列的相对含量进一步显示,沙三段中亚段烃源岩非牛庄油田原油的有效烃源岩,其具有较高的氧芴含量,反映偏氧化性原始沉积环境。牛庄油田原油与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烃源岩成因联系。
图2-10 牛庄洼陷油—岩对比图
正如前文所指出,牛庄原油中检测到相当量的伽马蜡烷,除个别岩样外(不排除靠近断层的裂缝运移烃侵染),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中该化合物含量甚微(图2-11b)。沙四段上亚段烃源岩中伽马蜡烷相对含量较高,特别是埋藏相对浅、成熟度不太高的烃源岩(Li等,2004;李素梅等,2005)。与之相对应,位于牛庄洼陷南斜坡构造高部位的八面河油田原油具有较高的伽马蜡烷含量,伽马蜡烷/C30藿烷值为0.656~1.042,反映一定量未熟—低熟沙四段成因烃类的贡献(Pang等,2003;Li等,2003;庞雄奇等,2004)。处于牛庄洼陷与其斜坡带过渡地带的王家岗油田原油中伽马蜡烷丰度变化范围较大,但仍远高于沙三段烃源岩(图2-11b),反映深层沙四段烃源岩的贡献。
图2-11 牛庄洼陷原油、烃源岩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
甾烷、藿烷相对比值是一与成熟度及生源相关的参数,图12a显示不同成熟度原油及沙四段烃源岩C29甾烷/C30藿烷分布范围较宽,但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变化不大,反映甾类化合物的生物先质如藻类微生物输入不及沙四段。较之于沙四段烃源岩,牛庄原油中相对较高的甾类化合物表明沙四段烃源岩有所贡献。此外,参数2XC24-四环/C26-三环萜烷清楚地反映牛庄原油与沙四段烃源岩较好的相关性(图2-11b)。
研究区具有层位标定意义的生物标志物或参数(如Pr/Ph等)几乎一致显示,牛庄油田原油中沙四段烃源岩的贡献,而预测可能为主力烃源岩的沙三段的成烃贡献标志物反而不太突出。从牛庄与部分王家岗原油中4-甲基甾烷/C29-规则甾烷稍有优势(图2-11a),与沙三段下亚段烃源岩相对较高的4-甲基甾烷含量较为吻合,可判断沙三段下亚段烃源岩也是有成烃贡献的。另外,从牛庄原油的低硫而八面河、王家岗原油的相对高硫特性来看,似乎不能排除牛庄原油中沙三段烃源岩的贡献。
2.中央隆起带
中央隆起带原油可能的油气来源,包括相邻生油洼陷——利津洼陷、牛庄洼陷、民丰洼陷及其原地烃源岩,烃源岩层位可为沙三段中、下亚段和沙四段上亚段。关键问题是,原地烃源岩供烃的可能性、主要的供油层位与部位以及隐蔽油气藏的油气来源等。
分析表明,中央隆起带原油普遍具有混源特征。饱和烃总离子流图显示,原油一般都具有植烷优势(即Pr/Ph<1),而中央隆起带原地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一般都具有姥鲛烷优势(即Pr/Ph>1),此系东营凹陷沙三段烃源岩的普遍特征。东营凹陷沙四段上亚段烃源岩一般具有Pr/Ph<1的特征。迄今为止,尚未有油气运移分馏效应导致Pr/Ph值显著变化的报道,且姥鲛烷、植烷仅相差一个碳,为分子量十分接近的同系物,油气运移不太可能导致化合物丰度产生倒置的变化。显然,中央隆起带原油中普遍混有沙四段成因原油。伽马蜡烷/C30藿烷值也反映原油中不同程度地混合了沙四段烃源岩所生烃,特别是靠近边界大断裂带附近的原油。中央隆起带沙三段烃源岩的伽马蜡烷/C30藿烷值分布范围为0.02~0.07,反映伽马蜡烷不甚发育;原油的对应参数值为0.06~0.54(均值0.21),变化范围较宽,部分原油丰度远高于烃源岩。提出重视的是,位于营11块大型岩性油气藏发育区的营101井、营11斜58井、营77井原油和史南油田史106井等井沙三段中亚段具有自生自储性质的原油的Pr/Ph<1,都反映了沙四段烃源岩的贡献,说明地下油气可能无所不通,即使是隐蔽的岩性油气藏,其自生自储也是相对的概念。
中央隆起带原油正构烷烃奇偶优势不明显,显示正常油特征,而本研究分析的中央隆起带沙三段烃源岩的正构烷烃普遍具有一定的奇偶/偶奇优势,多数样品偏离平衡值1较远。例如,史南地区3200~3300m 沙三段中亚段泥岩CPI值为1.20~1.27。该特征一方面与母源岩热演化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母源岩特定的性质有关。中央隆起带2700m附近沙三段中亚段烃源岩甾烷异构化程度较低,C29甾烷ααα20S/(S+R)值为0.13~0.16(附表2-3),属未熟烃源岩,而牛庄洼陷沙四段烃源岩在该埋深时已进入大量生烃的门限阶段(庞雄庞等,2001)。中隆隆起带烃源岩埋深3000m后,C29甾烷αββ/(ααα+αββ)值(大于0.3)开始与原油接近。其中,营691井两个岩样例外,C29甾烷αββ/(ααα+αββ)值高于同区埋深更高的烃源岩,其Pr/Ph(<1)等其他参数也出现反常,因本研究中所分析的所有沙三段样品及先前分析的同区大量样品中,沙三段烃源岩一般都以Pr/Ph>1为特征,认为营691井烃源岩已为运移烃所侵染。这从另一角度提供了该区原油具有混源特性的依据。多项成熟度参数对比表明,中央隆起带原油与原地埋深大于3000~3150m的烃源岩成熟度相当,与牛庄、利津洼陷埋深大于3100~3150m的沙三段中亚段烃源岩(大量生烃起始阶段)成熟度开始接近。
东营凹陷沙三段中亚段与沙三段下亚段烃源岩虽然总体为淡水环境,但生物标志物显示,古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仍有差异。三芴系列相对分布揭示,中央隆起带及相邻的牛庄洼陷与利津洼陷沙三段中亚段烃源岩一般具有较高的氧芴含量,仅少数样品点例外,揭示沙三段中亚段烃源岩原始沉积环境氧化性较强。中央隆起带原油与沙三段中亚段烃源岩相关性总体较差,与沙三段下亚段及沙四段烃源岩聚类相对较好(图2-12),反映前者不可能为主力烃源岩。
图2-12 中央隆起带原油、东营凹陷烃源岩三芴系列相对分布
将中央隆起带原油与原地沙三段烃源岩(原地沙四段受取样所限)及相邻的牛庄洼陷、利津洼陷的沙三段与沙四段烃源岩进行了进一步的对比。参数伽马蜡烷/C30藿烷、Pr/Ph、2xC24四环/C26-三环萜烷及甾烷/藿烷等值显示,多数原油与原地沙三段烃源岩的聚类效果不及与相邻生油洼陷中的沙四段烃源岩(图2-13),中央隆起带不同部位的原油几乎程度不等地全部混有沙四段成因的油气,局部地区沙四段成因的油气贡献量较大。
油源对比结果表明,中央隆起带原油主要源自埋深超过3000~3100m的沙三段中亚段、下亚段与沙四段上亚段烃源岩,营ll块、史南等原油中沙三段成因的油气相对较多,边界断裂带附近原油中沙四段上亚段烃源岩的贡献量相对较大。由于原油、烃源岩可溶物中烃类化学成分种类多样,同种烃类在不同样品中的丰度可有很大差异(庞雄奇等,2001;Li等,2003),在出现不同成因或相同成因不同成熟度的原油的混源聚集时,利用生物标志物进行油源对比时要避免出现片面性错误,应注意多项指标综合运用及结合实际地质条件。图2-14中,中央隆起带多数原油显示与沙三段烃源岩相关性不及沙四段,并不意味沙三段(主要是沙三段下亚段)非主力烃源岩之一,有些指标只是放大了与其相关的母源岩的某些特性。
图2-13 中央隆起带原油、烃源岩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对比
原油涨沥青一定涨吗
一般来说,原油是沥青的上游产品,原油价格与沥青价格呈现正相关关系,即原油涨、沥青涨,原油跌沥青跌。但是,也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导致原油涨,沥青跌,比如,当原油上涨时,沥青存在大资金控盘,进行大量的做空操作,导致其价格下跌。
习惯上把未经加工处理的石油称为原油。一种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荧光,具有特殊气味的粘稠性油状液体。是烷烃、环烷烃、 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
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两种元素,分别占83~87%和 11~14%;还有少量的硫、氧、氮和微量的 磷、砷、钾、钠、钙、镁、镍、铁、钒等元素。比重0.78~0.,分子量280~300,凝固点-50~24℃。原油经炼制加工可以获得各种燃料油、溶剂油、润滑油、润滑脂、石 蜡、沥青以及液化气、芳烃等产品,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燃料、原料和化工产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应用石油的国家,宋代著名学者沈括,对中国古代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知识方面提出了极其卓越的见解。他的见解比西欧学者最初认识到化石是生物遗迹要早。有一次沈括奉命察访河北西路时,发现太行山山崖间有很多螺蚌壳及如鸟卵之石,从而推断这里原来是太古时代的海滨,是由于海滨的介壳和淤泥堆积而形成的,并根据古生物的遗迹正确地推断出海陆的变迁。
沈括出知延州(今延安)。在任上他发现和考察了鹿延境内石油矿藏与用途。他说:“鹿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恫恫而出。土人以雉尾囊之,乃入罐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 道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州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从上面记载来看,沈括不仅发现了石油并且也知道了他的用途。虽然他当时所谓用途着重于烟墨制造,但他确预料到“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这一远见为今天所验证。而今天我们所说“石油”二字也是他创始使用的,并写了我国最早的一首“石油诗”——《延州诗》: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洛阳尘。
对二甲苯期货即将上市!产品知识早知道(一)
导语对二甲苯(PX)是重要的聚酯生产原料,广泛应用于化纤、建筑、电子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8月4日,郑商所就对二甲苯期货、期权合约及相关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这一举措标志着对二甲苯期货的上市又迈进了一步,对于市场和产业链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征求意见稿,对二甲苯期货合约交易代码为PX,交易单位为5吨/手,最小变动价位为2元/吨,每日价格波动限制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4%,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5%,合约月份为1-12月,最后交易日和最后交割日分别为合约月份第10个交易日和第13个交易日。其余详细信息见表1所示。
什么是对二甲苯?目前行业内的供需格局以及影响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跟随以下问题带你了解有关PX的基本知识。
(一)对二甲苯行业简介
1.对二甲苯是什么?
对二甲苯,英文名称:Paraxylene,简称:PX。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PTA再和乙二醇反应生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即聚酯。此外,PX还作为原料用于树脂、涂料、燃料及医药的生产中,广泛应用于化纤、建筑、电子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从生产工艺上来看,PX属于轻质芳烃,目前国内工业上一般通过芳烃联合以及二甲苯异构化工艺技术制备PX。根据卓创资讯统计,国内现存在产能装置中,94%的装置为芳烃联合生产,6%的装置为二甲苯异构化。
2.对二甲苯行业目前的供应格局如何?
近10年全球PX产能增长较为稳定,总体处于上行周期,主要集中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地区。2019年以来随着大量项目尤其是中国多个民营大炼化项目的投产建成,PX产能获得大幅度提升,2022年全球产能约为8015万吨。从全球PX产能装置的分布上来看,亚洲产能占比遥遥领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2年亚洲产能为6613万吨,占全球产能的比例为82.5%;亚洲内部来看,PX产能主要分布在中国、韩国、印度、日本等地区和国家。
国内来看,2022年中国PX产能约为3586万吨,约有26家生产厂商,产能较为集中,2022年中国PX的产能集中度(CR4)为66.21%。其中,民营企业所占比例最大,2022年民营、国有、合资及外资企业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4%、34%、7%、4%,主要的生产厂商有浙江石化、大连恒力、盛虹炼化、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
3.对二甲苯行业的需求情况如何?
近五年全球对二甲苯消费量逐年提升,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52%,至2022年全球对二甲苯总消费量达到6515.2万吨。从消费规模和结构来看,中国是PX的主要消费区域。以2022年的数据分析来看,中国消费占全球总消费的比例为54%,其他地区与中国的消费量相比,所占的比例均较小。
下游消费领域方面,PX的消费结构较为单一,中国市场中约有99.5%的PX用于生产PTA,仅有0.5%的产品生产DMT等产品。从下游消费结构上来看,PX作为聚酯行业的重要原料,其基本面及价格的变动对下游的影响程度较大。
4.影响对二甲苯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根据以往的经验,影响PX的价格的影响因素,除了其自身基本面的情况外,还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原油价格对PX价格的影响。原油是PX的源头,并且在产业链上与原油的距离较近。通过历史上原油与PX的价格对比发现,两者的趋势基本相同。部分阶段涨跌幅度有一定差异,主要自身基本面影响。
第二,调油需求对PX价格的影响。由于PX的直接原料混二甲苯还可用作调油,以增加汽、柴油的辛烷值。所以当汽、柴油的需求较好、利润较高时,混二甲苯更多用作调油需求,从而用以生产PX的部分减少,导致PX的产量下降。阶段性的供应不足使得PX供不及需,产品价格走高,在2022年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第三,季节性检修对PX价格的影响。PX行业的供应在年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原因为行业一般在二季度会有大范围的检修,因此供应预期下降会导致PX价格出现上涨。除以上主要因素,产业链的相关产品基本面变动也会对PX价格造成影响,例如其下游PTA的开工变动,对PX的需求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及整体宏观环境的变动,也会形成需求的反馈,进而影响PX的价格。
(二)期货上市的意义
从以上PX行业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PX行业整体呈现规模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特点,对于我国聚酯行业乃至下游纺织行业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目前进口依存度仍处于30%以上的较高位置,国内的定价权有所削弱,PX价格受到原油价格及宏观环境影响变动频繁,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大。
期货的上市对于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产品及行业角度而言,对二甲苯期货上市后,能够为现货市场提供更透明的价格发现工具,提升行业的价格透明度。并且可以降低价格变动风险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冲击,实现企业的风险管控。同时,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作为聚酯产业链的重要源头材料,可以与其下游PTA结合更好的实现风险对冲和套利,也利好其下游聚酯产品及纺织行业的平稳运行。
(卓创资讯张凤)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