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最大的油田和中东国家比怎么样?

2.最不缺油的国家都买什么车?

3.俄罗斯与中东、中亚产油国的利害关系

我国最大的油田和中东国家比怎么样?

中东油价最高的国家是_中东油价最高的国家

跟中东的?土豪国?没法比!我国的大油田大约只相当于?土豪国?产油量的零头。随着产油大户沙特阿拉伯的原油生产设施遭到不明来源的无人机空袭,沙特的原油产出立刻锐减一半,国际油价也因此?跟着抖三抖?,本周周一国际原油价格高开,最高涨幅接近20%。中东的海湾国家是真的?富得流油?,而作为他们发家致富的宝贝原油,我们国家的大油田一年可以产出多少呢?

根据2017年世界各国的原油日产量数据我们可以窥见一斑,美国虽然不是世界上原油储量最高的国家,但凭借其开技术先进和石油替代品产量大(生物乙醇、天然气和页岩气),高高占据原油日产量榜首,为每日1305万桶(7桶原油大约相当于一吨),沙特虽然这几年原油减产,但仍有每日1195万桶,而中国呢?

我国面积虽然广阔,高居世界第三,但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油国?,人均原油占有量世界倒数,虽然油田数量不少,但富田不多,开量每日仅350万桶,下面介绍我国的排名靠前的几大油田,通过沙特为例,来分析一下大约是?土豪国?沙特的多少零头。

第一:长庆油田提起中国的油田,很多人可能会首先想到大庆油田,但和大庆一字之差的大庆油田却是中国产油最多的油田。长庆油田位于陕甘宁盆地,著名的能源大市鄂尔多斯就位于这里,在10年长庆油田开始初步勘探,2007年产油仍不及大庆和胜利油田,但随着预计石油储量勘探结果的走好,2012年长庆油田的日油气储量达到历史最高点,超过大庆油田正式成为中国的第一油田。

长庆油田目前的油气日开量在86万桶左右,中国产油最高的油田油气面积横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宁夏五省区,仍然只相当于沙特阿拉伯油气日产量的7%不到。

第二:大庆油田大庆油田相信所有人都听过,位于黑龙江大庆市的大庆油田曾经是中国的第一油田,世界十大油田之一,彻底打破了?中国无油气?的谣言,大庆油田由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朝阳沟等48个规模不等的油气田组成,占地总面积超过6000平方千米。

大庆油田的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地质学家李四光通过近4年的地质考察,发现了黑吉辽地区拥有大油田的证据,在地质学家黄汲清的支持下,1955年地质部开始对松辽平原开战石油踏勘。大庆油田保持高产油量超过数十年,截止到21世纪初,仍然可以维持每日75万桶的产油量,但近年来产油量稍微下降至每日69万桶,大约相当于沙特日产量的5.7%,如今储油量较为乐观,还能维持10余年之久。

第三:胜利油田胜利油田曾经是中国的第二油田,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滨州市等8个市28个县内,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已经开发建设接近50年,陆续发现69个规模不等的油田,原油最高日产量发生在2004年,为每日52万桶,截止到2012年,胜利油田连续17年原油年产量在2500万吨以上,大约相当于每日产油47万桶,仅为沙特日产量的4%左右。胜利油田靠近渤海油田,油气储量较大,目前胜利油田已经逐渐开始向渤海的海底区域的钻探方向发展。

总体看来,我国原油产量较低,以探明的油田发展稳定期仅在10年至15年左右,近年来没有新的大型油田被发现,这一问题亟需得到解决,如加大进口、能源转型都是可行的解决方法。

最不缺油的国家都买什么车?

最不缺油的国家都买什么车?五个石油大国销量第一告诉你答案

土豪会选择什么车系的汽车呢?

世界上有三种东西是掩盖不住的:贫穷、咳嗽和爱,同样也有三金是永远不会被埋没的,它们就是:黄金美金和黑金。黑金是黑色液体黄金——石油的别称,作为“工业的血液”“百业之母”的石油与每个国家的发展和安全都密不可分,整个世界都为之疯狂。

提及石油,众所周知,坐拥石油就相当于拥有了足够多的财富,而中东地区有着巨大的石油储量,产油大国个个富的流油。那么在钱和油都不是问题的前提下,众多腰缠万贯的土豪会选择什么车系的汽车呢?

日系车

答案是日系车。尽管日系车最为人称道的便是省油,但是在石油大国油价较低的背景下,众多人的选择仍旧是日系车,主要是由于省油之外,日系车还有着稳定的质量和极高的耐用性。

作为中东国家最大石油生产国的沙特阿拉伯,挥金如土的消费者在购车时更是随心所欲。在**作品和多数人的印象中,豪车超跑一定是土豪日常出行的标配,但是实际生活中,人们购车选择最多的还是日系车。

丰田旗下的皮卡

这款丰田旗下的皮卡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但是在沙特却是销量榜首。主要原因是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导致,沙特位于沙漠地带,一般的汽车行动起来较为不便,在此等特定的环境下,丰田的这款海拉克斯就显示出了超强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为日系车占据沙特车市助了一臂之力。

同样自然环境下的另一个产油大国阿联酋,汽车市场销量前三的品牌也是日系品牌:丰田、日产、三菱,总占市场份额高达60%!日系车霸主地位无人能敌。

日产途乐

日产途乐是日产旗下收款全尺寸的SUV,我国市场也有出售,在硬派越野的外观之下,添加了众多流行时尚的因素和人性化高科技配置,使它能够完美应对越野途中的各种路况。

因此面对阿联酋的道路自然不在话下。于是顺利拿下了阿联酋前四个月汽车销量的冠军。

在另一个石油大国科威特的销量榜单中,占据第一的也是丰田旗下的普拉多。普拉多对于大多数国人也不陌生,强悍越野性能的榜单标配。作为陆地巡洋舰系列最新款,普拉多有着强劲的动力,高度坚固的车架和强悍的悬架系统,以及良好的涉水性能,轻松完美应对崎岖的旅途。

三菱帕杰罗

另一个石油大国卡塔尔的销量冠军也是日系车——三菱帕杰罗。三菱这个品牌曾经在我国认可度非常高,我国众多自主品牌的发动机都深受其影响。

在国外也因耐用性和动力等多方面因素表现相当不错,一度包揽卡塔尔销量榜前三,帕杰罗长度将近5米,宽度也近2米,霸气又不失稳重,一度被称为“卡塔尔之王”。

汽车销量

在不是中东地区的石油大国美国的汽车销量榜中,日系车总销量稳居第一。今年7月丰田拿下美国销量榜首,丰田的RAV4在17年7个月总销量为222057辆,在美国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仍有大幅度的增长,竞争力极强。

日系车在最受欢迎车型评比、IIHS防撞测试等众多榜单中占比远超5成。尽管本土的通用集团销量和影响力也不低,但是日系车作为外来品牌能够在美国这个贸易保护森严的地方,到达如此高的地位,足以可见日系车在市场的受欢迎程度。

日系车地位不可小觑

综上所述,日系车不止拿下了美国市场的榜首,在中东各个国家也是霸主般的存在之一。

虽然上述众多车型的油耗较家用车而言有些颇高,但是在这些石油大国中,油价低于我国十倍的前提下,车又便宜油又便宜的同时,省油又省心的日系车地位也不可小觑。

俄罗斯与中东、中亚产油国的利害关系

一、俄罗斯与中东产油国

世界上有五个主要石油开区:中东、非洲、北美、欧洲(北海和俄罗斯)、亚太。里海有望成为第六大石油开中心和净出口地区。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的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的75%,从而可以控制能源进口国的石油供应。中东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5.4%,石油输出组织成员国占世界石油储量的77.6%,上述以外的石油输出国占16.0%。因此,非石油输出组织国家,原苏联境内的石油蕴藏量,特别是里海地区对石油进口国来说,具重要意义。

近几年,由于环保及石油价格等因素,天然气成为人们关注青睐的对象。70%以上的天然气集中在原苏联和中东,已探明的最大的天然气矿区分布于俄罗斯与独联体,伊朗和卡塔尔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在管道运输方面,卡塔尔、阿尔及利亚、伊朗和俄罗斯仍然是传统的四强。在液化天然气方面,埃及、阿曼、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也都列入出口大国。目前,中东地区国家每年出口液化天然气在400亿立方米以上,占全球贸易总量的23%。

俄罗斯无论历史上还是今天都非常善于与周边国家组成联盟。俄罗斯与石油输出国组织在协调价格、增减产等方面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力求与中东、北非等能源出产国展开全面合作。俄罗斯公司已进入沙特市场并已与沙特签署一项石油和天然气合作的框架协议。两国达成协议:共同控制石油供应,以维持油价。

俄罗斯与卡塔尔这个中东天然气大国也保持紧密联系,卡塔尔的石油储量为152亿桶,天然气储量为11.2万亿立方米,并且在石油输出组织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双方也已确认了加强双边能源合作的意愿。

伊拉克战后许多俄罗斯石油公司迁移到约旦,约旦是通往以色列、叙利亚、伊拉克和沙特北部的通道,两国希望合作开发伊拉克项目以及建设连接伊拉克和约旦的新管道。

此外,俄罗斯与阿尔及利亚也保持紧密的联系,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天然气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进行了会谈,同意近期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一个集团,占据液化天然气市场上的老大的地位。阿尔及利亚天然气储量4.5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八位,最新数据显示该储量可增至8万亿立方米,阿尔及利亚天然气产量有望位居世界第四。阿尔及利亚是向欧洲出口天然气的第二大出口商,俄罗斯则位居第一,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几乎全部依靠俄罗斯、阿尔及利亚和挪威三国。阿尔及利亚与俄罗斯有望组建天然气集团,形成一个与石油输出国组织类似的天然气输出组织。俄罗斯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这个石油卡特尔正密切合作着。

综上所述,俄罗斯在中东有重大利益,俄罗斯除了与传统国家伊朗外,还与沙特、卡塔尔、阿尔及利亚等国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保持紧密联系,保持互动,并与一些国家结盟。美国借反恐之机进入伊拉克,无外乎是为了海湾地区的石油,这严重威胁到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利益。恢复起来的俄罗斯正在与美国展开能源争霸。

二、中亚与美国能源合作的俄罗斯因素

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为东西方较量的前沿,俄罗斯视中亚为传统的后院,不容其他国家染指。“9·11”后,美国进入中亚,改变了该地区的战略格局,随即美国支持的“颜色革命”席卷了大部分独联体地区。俄罗斯利用手中的石油天然气与美国展开了新一轮能源争霸,中亚成为能源争霸的前沿,为此俄罗斯将加大对中亚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的投资。

中亚与独联体其他国家一样,正在形成自己的能源利益。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是该地区的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中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又是过境运输国,俄罗斯为中亚能源出口国提供油气过境运输服务,围绕管道铺设权和利用海上终端站出口油气形成了激烈争夺。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介入其中,与俄罗斯展开了新一轮能源争霸。美国为削弱俄罗斯中亚能源老大地位,修建了世界上最长且“最具政治意义”的油管巴—第—杰石油管道。它连接里海和地中海的巴库(阿塞拜疆)—第比利斯(格鲁吉亚)—杰伊汉(土耳其),该管道的建设目的主要是把阿塞拜疆生产的里海石油通过管道直接运到土耳其的地中海城市杰伊汉,然后直接用船只装运到欧洲和美国。首先,它将成为里海深处的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两国重要的一条石油出口路线。巴—第—杰石油管道对于位于管道终点的土耳其来说,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通过巴—第—杰石油管道的投入运营,土耳其将成为东西石油运输的大通道,控制过境管道会加强其在外高加索和中亚的影响力,在里海石油的外运上成为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巴—第—杰石油管道的最大受益者是美国,它的修建使得美国在中亚获得了一条能够避开俄罗斯的能源输出线路。美国、土耳其、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均强调该管道的地缘政治意义,它能加强里海国家的独立性,削弱俄罗斯在中亚和外高加索的影响。美国一直积极实施其欧洲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美国提出的跨里海天然气管道旨在把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绕过俄罗斯,直接输入欧洲。

据哈萨克斯坦天然气运输公司称,2008年俄罗斯过境哈萨克斯坦运输本国天然气的总量将超过470亿立方米,中亚国家天然气总量将超过540亿立方米。哈萨克斯坦天然气运输公司成立于2000年,现有输气管超过1.1万千米,年输气量达到1900亿立方米。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表示,哈俄两国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具有战略意义,这种合作包括哈萨克斯坦石油通过俄罗斯石油管道向国际市场出口以及两国联合加工石油原料。哈萨克斯坦完全赞同过境俄罗斯领土将哈大部分,甚至全部石油输送到海外。2008年哈萨克斯坦共出口石油5230万吨,其中有4200万吨石油是过境俄罗斯领土出口的。两国同时签署了包括共同建立国际铀浓缩中心在内的一系列间协议。俄哈石油核子能源合作上台阶,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有关共同建立全球首个国际铀浓缩中心的间协议。同时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指出,哈萨克斯坦致力于实现油气出口多向性。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罕默多夫也表示,土库曼斯坦将根据协议按时足量地保证沿里海管道项目所需天然气供应,但这并不意味着土库曼斯坦将放弃参加跨里海管道的建设。

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于2003年4月10日签署了25年的天然气领域合作协议。在该协议框架下,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出口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全资子公司)和土库曼斯坦石油天然气公司签署了相应期限的土库曼斯坦天然气长期买卖合同。俄罗斯打算对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基础设施进行大的投资,在2007年前完成跨越哈萨克斯坦领土运输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管道,该管道的工程造价为10亿美元。俄罗斯还准备投资改造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和建设到哈萨克斯坦边境的天然气管道,估计其工程的造价将在7亿~8亿美元。土库曼斯坦天然气通过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中亚—中央”天然气管道运输。根据间协议,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保证通过俄罗斯领土向乌克兰运送土库曼斯坦天然气。除此以外,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还承担经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运输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的任务。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合作关系有着良好的基础,双方就位于伊朗相邻的陆架油田达成协议,在德黑兰举行的里海国家首脑峰会上土库曼斯坦表示不允许单方面开里海石油,与俄罗斯立场一致。另外,俄罗斯还投资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天然气领域。

围绕里海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建设问题,两场“能源峰会”同时落幕: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四国就共建中亚规模最大的天然气输送设施达成一致;波兰、乌克兰、立陶宛、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五国首脑和哈萨克斯坦总统代表在波兰举行的非正式能源峰会,宣布成立能源问题国际工作组。两场“能源峰会”的背后是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较量。一方面,俄罗斯力图继续掌控中亚能源的流向。中亚-里海地区是极具潜力的能源基地,石油储量高达328亿吨,天然气为18万亿立方米。

推进中亚及独联体国家能源工业的一体化是俄罗斯能源政策中的战略方针,因此俄罗斯利用能源外交紧紧将中亚控制在手里。2007年12月20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在莫斯科签署了铺设里海沿岸天然气管道间协议,向俄罗斯输送天然气,将进一步增强俄罗斯对中亚天然气出口的控制。这条名为“Pricaspiysky”的新管道将沿里海东岸铺设,把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北上输送至俄罗斯的萨拉托夫地区,年输送能力为200亿立方米。管道使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直送俄罗斯,之后进入俄罗斯向欧洲运输网络的输气管道。媒体评论称,这是俄罗斯在该地区能源控制权争夺战中取得的又一胜利,并且再一次确定了欧洲能源出口大国的地位。中亚能源争夺战俄罗斯胜出,俄罗斯期望掌控中亚能源流向达到了目的。

三、中亚与中国能源合作的俄罗斯因素

按能源生产总量计算,中国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但清洁能源及进口集中于波斯湾地区是中国能源的主要问题。推进石油天然气供应来源的多元化,保证中国能源安全是中国能源外交的主要方向。

中国与中亚有地缘政治关系,环里海大中亚丰富的油气为中国石油天然气供应来源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中国非常重视同中亚国家的关系,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通过中哈原油管道已累计进口原油653.74万吨,实现贸易值32.25亿美元。2006年中国通过阿拉山口进口原油量首次突破300万吨。

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的主要买主是俄罗斯、乌克兰和伊朗等。但中国被认为是土库曼斯坦最重要的潜在消费者。2006年4月中土签订了在天然气领域合作的框架性协议。根据协议,从2009年起,在未来的30年内,土库曼斯坦每年将向中国供应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这一天然气协议实际上仍处在纸面协议阶段,由于价格等问题尚未谈妥,以及管道必借道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所以要进入实施阶段还很困难。乌兹别克斯坦支持土库曼斯坦—中国天然气管道项目,这一项协议已于2006年签署。根据协议,土库曼斯坦自2009年起在30年内每年将向中国提供3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为向中国输送天然气,建设管道将途经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在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天然气管道建设原则协议。从土库曼斯坦通向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应该在2009年1月1日之前竣工,这意味着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项目会比俄罗斯提早两年登陆中国市场,从而在客观上形成土俄天然气争夺中国市场的局面。俄罗斯专家认为:鉴于俄土的传统关系和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在土库曼斯坦的实际影响力,中国要参与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的开发,必须是在俄罗斯的默许之下才能实现。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油气合作,会冲击到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利益,鉴于俄在该地区能源垄断局面,必须走中俄战略伙伴下的中亚合作。中国不宜过多依赖中亚能源,应在周旋的同时,坚持石油天然气供应来源的多元化。

四、中亚油气国的能源外交

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是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同时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又是过境运输国家,各国经济政治利益不同,导致对外政策不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组建了欧亚经济共同体,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组建了中亚经济共同体,而乌兹别克斯坦则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摩尔多瓦建立了古阿姆集团,可谓中亚地区各国既有合作又有冲突。

中亚内陆地区没有出海口,历史上乃至今天都摆脱不了依附于某一大国的命运,中亚作为连接东西方交通乃至能源管道的通道,自身又拥有丰富的油气,备受世界瞩目,更是各大国争夺的焦点。中亚各国目前还没有能力奉行独立自主的能源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