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的经济问题

2.石油上涨利空哪个板块

3.中国的油价算贵吗?

4.以经济危机写一篇稿子!

香港的经济问题

香港油价调整原因_香港油价多少钱一升

中国香港的经济问题

结构性失业:

中国香港经济转型, 有好多低技术工人因为无新技能而失业。

人口老化:

未来数十年会系一个好大的问题。因为 老人: 年轻人的比例愈来愈大, 咁样好少人打工但系要养好多人, 对中国香港经济发展唔好。

经济转型:

本来系一件好事, 但系而家中国香港揾唔到定位, 而深圳又愈来愈追得快, 到底可唔可以保持自己优势都系一个好大的问题。

HOPE

2007-06-01 22:25:03 补充:

贫富悬殊都系一个好大问题。贫富悬殊用坚尼系数黎度嫁, 正常的话应该系 0.2 - 0.4 左右, 有 0.52, 比正常的国家多好多, 呢个又系经济转型的一个问题~,参考: my little opinion~,今年以来,受经济急剧转坏和内部结构性问题的影响,中国香港尽管有减息和加薪等利好因素的支持,但经济增长速度仍大幅滑落,总体经济表现远逊预期。展望下半年,中国香港经济仍将受到世界经济放缓和内部结构性问题的制约,增长放缓和通缩并存的局面仍难迅速扭转,全年GDP升幅料为2.6%。

一.环境﹕全球经济大调整

当前影响中国香港经济的主要因素是全球经济出现大调整。原因是近几年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经济突然“熄火”,并严重影响其他经济体,一时间全球市场愁云笼罩,烽火四起,主要国际机构纷纷调低经济预测,英美权威经济杂志还不约而同地警告全球经济存在衰退的风险,几乎把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与亚洲金融风暴甚至石油危机的时代相提并论,短期内的发展前景殊不乐观。

(一)主要经济体相继陷入困境

今年以来,占全球经济总量约七成的三大经济体---美国、日本和欧盟相继陷入困境。美国去年12月起公布的一系列数据都显示经济出现险象,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仅1%,今年首季也只有1.2%,已不可能如预期般“软着陆”,而是徘徊在衰退的边缘,且不排除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日本经济再次恶化,首季GDP下跌0.2%,已陷入技术性衰退,失业率则升至三十年新高。欧盟经济表现也远逊预期,特别是作为欧盟经济火车头的德国和法国,今年以来的表现并不理想。欧委会已把其增长预期从3.1%下调至2.8%,IMF则调低至2.4%。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对美日出口占其总出口的32%-42%不等,受美日经济不景的影响,今年以来出口下降,货币再次大幅贬值,从而影响经济表现,首季东亚及东南亚经济体的GDP增长率无不大幅下降。中国经济在 *** 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其他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首季GDP仍上升8.1%,经济表现可谓一枝独秀,并成为支撑中国香港经济的主要力量。但在不利的外部环境下,经济增长的外部动力也正在减弱,出口升幅逐步放缓,预计下半年将进一步扩大内需,以抵消影响及维持经济平稳发展。

(二)全球经济大调整的诱因

美国是全球经济大调整的“肇事者”。近几年美国经济快速增长,无疑有实质因素支持。然而,十年持续发展也出现了严重泡沫,过度消费和过度投资虽然创造了经济繁荣,但也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和过度负债等严重问题。美国工业设备利用率已下降到1983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大量网站废弃。去年第3季度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公司的负债比率由八十年代的55%上升到110%,第4季家庭消费信贷的还债负担相当于可支配收入的14.3%,是八十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为了重整债务,企业减少投资,私人则收缩消费开支,导致制造业陷入衰退,到今年5月止,衡量制造业活动的购经理指数已连续10个月低于50,非制造业指数也从去年12月的61.6急降至46.6,是1999年有这项调查以来的最低水平,这意味着占美国经济约八成的产业在未来数月将会持续疲弱,总体经济仍未走出困境。需求减弱使企业盈利在今年首季出现八年来的最大跌幅,为了控制成本,企业纷纷裁减员工,这使得失业率从去年的3.9%升至目前的4.5%,6月上旬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升至八年来的最高水平。失业率上升影响消费意欲,令本已险象环生的经济更加百上加斤。

(三)调整需时 谨防反复

今次全球经济大调整何时才能结束,关键要看美国经济何时复苏。为了防止经济陷入衰退,美国取了不少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减息和减税。今年以来美联储局已连续6次共减息2.75厘,联邦基金利率从6.5厘降至3.75厘。不过,美国目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却可能使减息效应大打折扣,原因是一方面企业和个人需要时间进行财务重整,尽快降低负债,另一方面银行因不良资产急剧增加,正在收缩信贷,从而影响信贷扩张。可见,过度负债问题正侵蚀减息的成果。减税理论上可以提高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能力,但因企业和个人正在进行财务重整,退税将大部份用于还债,对经济的即时 *** 作用将有限。换言之,美国需要时间去消化过去10年繁荣期不断累积的经济泡沫,化解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减息和减税无疑将有助于矛盾和问题的解决,但无法使经济即时迅速反弹,因此经济将会持续低迷一段时间,预计或要到第四季度才能喘定。由于经济基本面尚好,美国经济应不会陷入日本式的长期衰退和萧条,预计明年可望逐步复苏,长远经济前景仍可审慎乐观。不过,如果美国经济调整不到位,或因油价急升使美国通胀上升而形成滞胀以及强势美元急剧逆转,则今后美国经济走势将会完全改观。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市场应会更加密切注意美国通胀和美元汇率的发展变化。

二.内部因素︰经济结构性问题

目前中国香港内部存在的经济结构性问题也严重制约中国香港经济的复元和发展。近年来,中国香港经济复苏主要由因素推动,内部需求则一直低迷不振,过去三年间GDP年均增长2.5%,但内部需求却平均每年下跌2%,下滑幅度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是中国香港半个世纪以来所绝无仅有的,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香港经济面对结构性缺陷,即原有以房地产业为中心的经济结构体系随着房地产业的过快衰落而陷入困境、新的经济体系尚未建立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具体地说﹕

(一)财务结构与财务重整

九十年代初始,资产升值游戏 *** 了投资和消费,内需非常旺盛,形成高楼价带动的泡沫型经济结构。然而,一场史无前例的亚洲金融风暴使房地产泡沫破灭,投资者和市民损失惨重(据粗略估计,仅私人住宅市场价值剔除未偿还的净值就减少了1.9万亿港元,平均每户贬值200万元左右),企业负债率急剧上升,就业者收入下降,失业率上升两倍以上。资产贬值的直接结果是不少企业和市民陷入债务困境,被迫进行痛苦的财务重整,严重影响消费和投资的信心与能力。内需不足加上资产贬值,中国香港遂陷入严重通货收缩,反过来又抑制了投资和消费。由于损失十分惨重,财务重整所需时间就特别长,这也是近几年中国香港内需持续不振的主要原因。

中国香港这场史无前例的财务重整还未结束,因为要抚平资产大贬值遗下的创伤,估计还需要数年时间。首先,现有约20万户的负资产家庭要完全脱离负资产的行列,至少还需要3-4年;如果楼价进一步下跌,需要的时间就会更长。其次,目前房地产供应量仍大,最新发表的《物业检讨报告》预测今明两年平均私人住宅落成量为28700个单位,比过去五年平均落成量高出18%,属偏高水平,加上去年底高达54590套的空置单位,显然需要时间去逐步消化。第三,虽然目前市民的供楼能力处于九十年初以来的最高位,但由于楼价大跌,换楼能力却处在九十年初以来的最低位,严重影响换楼需求。第四,经济前景未明朗,市民收入水平难以有效提升,从而难以通过增加收入去摆脱资产大贬值造成的困境。最后,珠三角仍将继续吸引港人前往置业,影响港人在本地的置业兴趣。不过,由于现时置业条件已相当宽松,买楼无论对用家或长线投资者均有一定吸引力,预计下半年楼宇买卖交易将会有所增加,这将有利于改善楼市的气氛,使楼市保持相对平稳发展,但楼价缺乏大幅攀升的动力。

(二)产业结构与经济转型

中国香港产业结构方面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转型尚未找到出路。新一轮经济转型的难度,似乎比过去两次转型要大得多,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国香港缺乏前两次转型所具备的有利条件。发展高增值服务业,包括资讯科技和金融服务,中国香港或具有优势,但已不像以前那样处于独一无二的地位,而且在发展过程仍面对不少困难︰一是服务市场问题。例如互联网的市场空间受限;电讯和金融等服务业仍受到内地市场准入、资金流动和外债控制等方面的限制,不像制造业北移那样简单方便。二是竞争压力问题。中国香港资讯科技产业落后于美国、新加坡和台湾,在电子商贸、物流中心等领域无疑具有较大潜力,但因起步晚,因而一开始就直接面对竞争压力。三是中国香港科研基础一向比较薄弱,科技人才短缺,使新一轮经济转型缺乏科技基础。四是传统框框和理念仍未突破。例如 *** 即使认清转型方向,仍未见加大支持力度;传统投资理念和方式也尚未改变,迄今仍未见大财团在高新科技产业方面作出实质性投资,要成功推动新一轮转型难度较大。

在新的主导产业尚未形成的情况下,传统产业却面对加快分流的压力﹕内地生产的发展替代了进口,使中国香港的出口转口受到一定影响;内地消费市场正在吸收中国香港的购买力;内地服务业的崛起正在逐步替代中国香港的传统服务业,如航运业正在分流中国香港的航运业务,港商寻求内地融资分流了中国香港银行业的信贷业务,中国香港上市公司利用内地股市集资,中国香港服务行业也正在把部份工序北移,等等。经济转型受挫削弱了人们的经济信心,从而不利于投资和消费。

(三)财政结构与就业结构

中国香港财政收入结构和支出结构均存在问题。从收入看,一是财政过多地依赖非税收入,特别是房地产及有关收入。二是税基过窄。薪俸税是 *** 税收的主要税种之一,但目前只有不到40%的受薪人士交纳薪俸税。从支出看,财政把更多的放在社会方面,影响了财政对科研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不利于中国香港长远经济发展。目前中国香港经济正在向高增值产业转型,一般低技术劳工较难转向高增值产业,加上每年都有大批低技术移民进入中国香港,市场难以全部吸纳,这就形成了就业结构性问题︰一方面是有人没工做,失业率高居不下,另一方面是有工没人做,需要从外地引进专才。由于经济转型加速及会有更多的低技术劳工进入劳动市场,未来中国香港就业结构性失衡问题将会更加突出。目前 *** 正在努力增加低技能职位,这有助于缓和就业结构性矛盾,但要彻底解决问题则是力有不逮。,参考: bocgroup/content/chi/fina/m7_2001a,贫富差距实在太大...,

石油上涨利空哪个板块

石油价格上涨,最直接的收益股肯定是石油板块的个股。

2021年初,上台后下令空袭叙利亚,导致当时石油价格上涨,与石油相关的个股也有不错的涨幅。如:石油开、炼油、油服等个股。

除此之外,石油价格上涨,还可能会带动燃气、煤炭、黄金、新能源、交通运输等板块价格上涨。

一、利好燃气板块,因为燃气价格也会随着石油价格上涨而上涨;

二、利好黄金板块,因为黄金和石油几乎都是以美元标价,都属于稀缺;

三、利好新能源板块,因为油价上涨后,但需求没有减少,所以会刺激新能源公司研发;

四、利好煤炭板块,因为传统的石油开需要炼油,炼油需要煤炭,加上石油价格上涨后会对煤炭的需求增加;

五、利好交通运输,因为石油价格上涨,交通运输也会跟随涨价。

国内石油价格上涨的真正原因如下:

一、中国进口的石油没有达到60美圆的。国际市场达到60美圆的是北海清质石油,其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东地区、南美、俄罗斯出口的石油是无法达到60美圆的。而中国大量进口的是低质高含硫石油。

二、美国与中国石油价格比较。美国的汽油是按每加仑多少钱出售的,换算一下大概是平均每升93号油是人民币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税,并且人家公路没有收费,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费或者收费很低。而北京的类似汽油销售价格已达4.24元,实际价格高于美国。

三、石油企业报表显示利润巨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挣钱的,报道说利润接近千亿元,而其年经营额在5000亿元左右,利润空间已相当可观,利润率非常可观。以净资产收益来分析,即使是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其优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为5%到10%为主,而中国石化的净资产收益,根据其2004年年报为17.32,其加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为20.32%。

四、上游垄断掠夺下游竞争性行业,扭曲经济结构 肆无忌惮的涨价,使中国经济和宏观调空的复杂局面加剧。可怕。成品油涨价,因为你是垄断,但下游产业却是竞争性行业,不能涨价。比如公交和出租车,关系群众生活,其价格调整要经过严格审批,油价从2元涨到4元多,公交价格和出租车价格并没有什么提高,可见,油价上涨只能消化在成本和补贴中。

中国的油价算贵吗?

其实从全球来看,中国的油价大致处于中等水平。

全球石油价格网数据显示,以6月6日的价格为标准,全球汽油价格最贵的地方是香港,一升汽油接近20元;最便宜的是委内瑞拉,一升汽油还不到0.15元。

一般来说,富裕国家的汽油价格相对较高,而汽油价格低廉的地方大都是产油国。比如:挪威、丹麦、芬兰等北欧国家油价是全球最高的区域之一,仅次于香港,一升油大约在17元至19元(6月6日)。荷兰、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油价也相对较高,每升油价在14-16元左右。而中东国家油价相对较低。

美国虽是发达国家,但一直以来油价低廉。不过,因为近期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美国每升汽油价格也升至8.85元。

根据全球石油价格网数据,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汽油价格从高到低排,中国大约排在70多位。近些年,中国70%以上的石油依靠进口,油价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油价再次上涨的可能性仍较大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杨霞认为,下个周期,国际原油方面,夏季不仅是需求旺季,且处于墨西哥湾地区飓风的高发期,或将油价进一步推高,预计短期内国际油价易涨难跌。

受此影响,重新计算后的变化率或仍处正值范围,新一轮调价周期初始为上调预期,这意味着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存“五连涨”可能。马建彩也认为,当前原油供需结构仍然紧张,短期内原油价格走势仍有支撑,新一轮零售价上调概率仍存。

不过隆众资讯原油分析师李彦表示,下轮成品油调价仍存变数。以当前的国际原油价格水平计算,下一轮成品油调价开局将呈现小幅上行的趋势。

目前来看,虽然俄乌冲突和美国夏季出行高峰依然带来利好推动,但市场对美联储增强加息力度以及经济的担忧存在,空好对峙之下,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搁浅的概率较大。

以上内容参考 封面新闻-年内油价“第十涨”落地 中国油价算贵

以经济危机写一篇稿子!

越南经济面临空前危机:越共总书记到北京恳求中国拉一把

越南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定向"改革后发展速度很快。2006年越共十大通过政治体制改革的报告后,越南更是获得了广大西方社会的一致"赞誉"。

一时间,越南仿佛成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典范,"抢中国制造业的饭碗"之类的报道铺天盖地、屡见不鲜,媒体的集中轰炸使得许多中国居民也认为"中国很多方面应该向越南学习"。

但从2008年开始,这类报道仿佛突然间就销声匿迹了。

越南股市从去年的超过1000点,跌到了5月30日的414点,跌幅超过了一半。

越南CPI指数最近一年走势

越南通胀率水平进入了不可接受的地步,越南居民抢兑美元,越南银行拒绝兑换,他们就抢购黄金!

胡志明市的房价也出现暴跌,银行坏账已不可避免。摩根士丹利认为,放贷标准不严格可能导致越南出现银行业危机。

伴随越南经济乱象的是,越南社会也出现了不稳定的迹象。

越南经济泡沫破灭引发的种种问题开始引发了全球、特别是亚洲各国的担忧。

农德孟想抓哪根稻草

在越南经济进入最危险时刻之际,越共书记农德孟来到了北京。

农德孟在与总书记会见时强调了中越"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好关系。

农德孟认为,中越关系是"胡志明、亲自缔造,两党两国历代***精心培育,是越中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无价之宝。"

农德孟此前也多次来到中国,但这是其首次将中越"同志加兄弟"关系加以如此强调。

种种迹象表明,农德孟此行是不包括在中国原的外事日程范围内的。外交部网站截至目前为止无相关报道。中联部网站仅在首页有一篇不到100字的简要报道,中联部网站"来出访预报"栏目没有农德孟来访的相关预报。此外,农德孟的来访时间与李明博、吴伯雄等冲突,也显示出这极可能是临时的安排。

这些都表明,越方高层目前对越南国内经济形势心急如焚,越方试图抓住中国作救命稻草,要求中国提供帮助。

潘大认为,越南方面要求的援助方式,可能包括外汇支援。现在越南的主权信用评级已经是负面了,在国际上其它地方是借不到钱的,资本又在外流,外汇储备吃紧。其次,越方可能要求中方进行窗口指导,避免中资和港资的疯狂出逃。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是越南FDI的主要来源。

越南盾贬值会否引发新亚洲金融危机

越南目前的情况与亚洲金融危机前泰国的情况有一定的类似,包括资本出逃、贸易赤字、货币贬值压力等。

但越南的资本流出和越南盾贬值可能并不会引发新一轮亚洲金融危机。但越南本国的经济则不能逃脱冲击影响。

此次危机不同于年的泰国,年正是美国经济高速发展期,网络泡沫开始形成。由于泰国当局的财经政策失当,导致危机先于美国爆发。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三年后,美国网络泡沫才开始破灭。

越南的经济危机,则只是全球次级债危机下的一个缩影。由于越南市场经济转型还处在初期,经济体整体的弹性较差,当局的财经政策制定水平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前期越南经济政策有"超印赶中"的倾向,这为越南经济整体来说积累了风险。相比之下,中国较早就展开了针对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宏观调控政策,因此经济总体来讲,并未大起大落。

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Consensus)要求新兴经济体要以出口为导向,不必建立全面的国民经济体系(如重工业部门),这也为越南经济危机埋下了伏笔。

美国次级债危机大背景下的越南经济危机,可能难以导致全亚洲经济的震荡。

越南如能遏制资本流出趋势,并加大反通胀力量,则越南盾贬值的短期压力会减小。从公开报道我们知道,越南方面也正在这样努力。

另一个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越共十大制定的的政治导向,颇有我国80年代"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遗风。越南社会风波的苗头已经乍现,不能排除越南社会由于通货膨胀等经济问题引发较大风波的可能性。

综上,潘大认为,越南经济正面临空前的困局,但这难以导致全面的亚洲金融危机。不过,越南的通胀问题可能提醒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货币当局更加关注通胀控制,中国再次加息27个基点的可能性因此升高。此外,部分对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出口占收入比重较大的行业可能受到较大影响,如摩托车行业。潘大认为,美国次级债危机蕴含全球经济的深层次问题,而并非美国住房市场的单一问题。目前,以美国金融业危机为代表的次级债危机第一阶段已基本过去,投资者需更为关注次贷危机二三阶段的冲击。

越南恶性通胀为亚洲国家敲响警钟

越南的通货膨胀不断加剧,甚至有可能会演变成一场全面危机,这为正在努力控制物价暴涨的其他亚洲国家敲响了警钟。

经济学家表示,到目前为止,越南的问题对亚洲其他经济体的影响范围有限。不过在经济仍显示强劲增长的时候(这和美国及西欧的情况不同),如果亚洲国家的央行没能迅速行动、抑制不断上涨的价格,后果将不堪设想,越南就是前车之鉴。

越南实施的低利率引发了房地产热,而与美元挂钩的本地货币走软导致了出口大幅增长,但此后该国情况却急转直下。今年以来,越南股市主要指数已累计下跌了55%,而物价还在一路飙升。越南本周早些时候表示,5月份的通货膨胀折合成年率后略高于25%。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周三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发出警告,指出放贷标准不严格导致了银行业危机。该机构还预测说,越南本地货币越南盾兑美元汇率在未来一年中可能会大幅走低。

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周四将越南主权债券的评级从稳定下调至负面。该机构称,越南在应对通胀加速方面政策的反应速度太慢、力度太小。

近年来,亚洲很多国家的央行都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主要政策目标。不过相对来说只有极少国家的央行是真正独立的,它们在保持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政治压力。

印度和中国等一些国家则选择通过提高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而不是用上调利率的方法——来控制流动性过剩,虽然利率手段可能在遏制通胀上更加有效。也有些国家在静观以待,看看粮食丰收是否能缓解食品价格上涨。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食品支出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中的占比高达40%甚至更多。

越南的形势显示出,在遏制通货膨胀问题上优柔寡断将产生何等严重的后果。

胡志明市Than Viet Securities Co.的董事、策略师斯宾赛?怀特(Spencer White)说,越南现在的情况和十年、二十年前的亚洲一样;目前越南和其他亚洲市场没有太多的金融整合,但这可能会损害投资者对那些被视为风险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的投资热情。

一年前,越南还是全球投资者的宠儿。当时像汇丰控股(H***C Holdings PCL)这样的跨国银行都在收购当地银行的股份。来自韩国和台湾等地的开发商都开始着手大型卫星城开发项目,以便为河内和胡志明市主城区内新增的数千平方米的办公楼提供配套设施。

越南的大型国营企业纷纷开始实行多元化经营,目的是要成为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以便在越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和更多的外国公司竞争。

越南的一些高层领导对总理阮晋勇(Nguyen Tan Dung)成立大型企业集团的决心表示怀疑,这些企业的资金通常来自国营银行提供的低息。越南前总理武文杰(Vo Van Kiet)去年向阮晋勇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指出越南目前正在犯的错误和上个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前韩国、马来西亚等国所犯的错误一模一样。

2007年底石油和食品价格开始上涨的时候,越南央行没有迅速地作出反应、控制由此产生的通货膨胀压力。的一些经济学家表示,央行不想取消低息。

越南的一位经济学家说,央行的政策从很大程度上讲是意愿推动下的结果,希望尽可能地推动经济增长,同时还要保证今后国营企业能在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鉴于这个话题的敏感性,这位经济学家不愿具名。

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早些时候,随着物价上涨引发了抗议和罢工行动,阮晋勇指示央行行长阮文饶(Nguyen Van Giau)取更为积极的措施来遏制通货膨胀。

央行调宽了越南盾兑美元的汇率区间,目的是要把本地货币与不断走软的美元脱钩,并使越南能够更好地消化石油成本的上升。

结果却是事与愿违,在越南这个本地货币弹性较弱的国家,人们多年来一直把美元作为便利的替代货币,汇率的调整引起了公众的普遍恐慌。越南面值最大的纸币是50万越南盾,约合30美元,这样大面额的纸币在世界上很少见。

当地的一些银行拒绝兑换美元。因银行紧缩信贷,拒绝向客户发放越南盾用于购买股票,该国的股价暴跌。阮晋勇3月份将2008年越南经济增长目标从8.5%下调至相对较温和的7%,以便集中力量对抗通货膨胀。

自此之后,全球性的食品价格暴涨和水稻欠收使情况进一步恶化。越南央行预计今年该国的经常帐目赤字(即一国进口产品服务与出口的差额)将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2009年将达7.5%。19年泰国被迫让本地货币泰铢贬值,进而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当时该国的经常帐目赤字占GDP的6.5%。

与此同时,越南老百姓一直在把钱从银行帐户上取出来,转而买进黄金。一些人还开始囤积美元,以便防范通货膨胀。

据当地媒体报导,在越南的商业中心胡志明市,房价今年已下跌了一半。据摩根士丹利的估计,一直在以每年超过35%的速度增长,而房地产占总的大约10%。

越南倒下了,后面的战斗我们如何打?

从2008年开始,越南股市从去年的超过1000点,跌到了5月30日的414点,跌幅超过了一半。越南通胀率水平已进入了不可接受的地步,越南盾大幅贬值,越南居民抢兑美元,越南银行拒绝兑换,他们就抢购黄金!胡志明市的房价也出现暴跌,银行坏账已不可避免。摩根士丹利认为,放贷标准不严格,可能导致越南出现银行业危机。伴随越南经济乱象的是,越南社会已出现了不稳定的迹象!

越共书记农德孟突访北京,将越南经济的危机状况暴露于世人面前,并请求中国拉他们一把。对于这么位邻国,其实不拉也罢。但是该国经济危机现象,我们不得不产生警觉。今年,我国的股市也下跌近一半;深圳的房价已腰斩,广州的跌幅也不少,现在全国的房屋空置率大增,房价大幅下跌趋势已是明显。;我国的出口也在下滑,更重要的是出口产品的利润出现大幅下降!

从越南目前的经济危机可看到,是美元贬值及石油价格上升点到该国经济的两个死穴。而我国此时也正受到这两个问题困扰,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重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并看清美国的祸心!

目前国际石油价格与我国石油价格是倒挂的!而石油价格上涨,获利最大的是美国,因为世界上几个主要的石油公司都是美国的。所以油价上涨,美国通过卖石油就可以获得暴利。

然而,我国为抑制通胀,用的是限制石油价格上涨政策,因而我国的石油价格与世界油价严重倒挂!为保证企业的生产运作,我国还通过补贴来弥补石油企业的部分损失,并由此惠及其他企业。此时,我们不得不注意到一点,我国出口到美国的石油衍生制品,如塑料制品、化纤制品等等,是按国内石油原料价格生产的!说得不好听,我国现在同时还给美国的消费者提供补贴!中国的经济正在大量失血!!!

今年发生的这么多,任何一件放在往年都是非同一般的,不影响经济是不可能的,为何不显现,众所周知。几天前,上海已出现油荒;而香港的油价已是是内地油价的一倍多,香港的货车现在都开到深圳加油……股市上有个专有名字叫“补跌”,那么,现有经济所遭遇的危机,是否也存在“补跌”? 越南的危机对我国影响不大,但击溃越南的力量正在向我国积聚,因为他们已从越南经济上获得巨大利益!不难想象,不久的将来我们需要应对更为猛烈地攻击。如果我们现在再果断取应对措施,那么我们有可能要支付更高的学费!

在此我们还要注意到一点,前段时间国际炒家想抬高粮价,并从中大赚一笔,一些国家因此而发生了内乱。但令人欣喜的是,国际高企的粮价并没有在中国兴起风浪,为何?因为我们有充足的储备!

如今,我国油价上涨压力已近极限,众所周知油价上涨,必然导致物价全面上涨,如控制不好,必将陷入通胀的恶性循环!值此特别时期,如何应对可能的经济危机?每一位国民都应肩负起使命,个人在此抛砖引玉,以其大家共献良策:

1、目前煤、电等能源的使用已近极限,并且短期内格局难以改变。所以,我们要发动全民从节能方面出发。呼吁“爱国节能”!如少开私家车出行,少用一次性塑料杯、餐盒、塑料袋等,少用甚至不用外国进品产品等等,打一场现代意义的“人民战争”!——或许这是打胜与美国经济战争的法宝! 一人节约一度电,不是什么大事,但十三亿人节约的汇集一起,就是相当大的数了。

2、提高石油及其制品的价格,减少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倒挂,同时增加对弱势群体(包括农民)进行补贴。许多人可能因此受损失,但是我们可减少更大的损失,特别是国家经济不会再失血。而且一旦我们在这场经济战争中取胜,相信所有国人睡着都会笑起来。

3、增大从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等国进口石油(不要用美元结算!),尽可能减少从美国控制的企业进口石油。与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等国家进行谈判,寻求支持,以共同对抗美国发动的经济战争。

4、减少进口的商品使用,尤其是减少从美国、日本及欧洲进口商品。

5、增大出口,现在越南倒了(这对我们是好事),原来从我国转移过去生产的产品,现在又要回到我国生产了,所以我们要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并扩大国际市场占有。

6、减少美国国债的持有,因为美元贬值太快,并且一旦我们打胜了,美元也不值钱了,减持甚至不持,那样我们就可放手一搏!

7、增大粮食等农产品生产,提倡节约,必要时用粮食等农产品与其它国家换石油及工业原料(一定不能用美元结算!)。

8、增加新能源的开发及利用,尤其是研发石油的可替代能源。

这些建议虽然比较粗糙,希望每一个人共同努力!天佑中国!中国必胜!打垮美国发起的这场经济战争!一旦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石油需求大量减少,石油的价格就可能会崩盘,届时,我们就可休闲地站在一旁向美元挥手说: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