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油价上涨的新闻_关于油价涨跌的争论
1.中国油价是要加税吗?
2.日系车与德国车的区别在哪?
3.涨价预警:鸡价大涨!猪价超13元!小麦、油价涨势反扑!玉米有事
中国油价是要加税吗?
预计在12月1日开征的燃油税新方案正逐渐浮出水面。
本报记者获悉,酝酿开征中的燃油税,将取代包括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
另据国家发改委网站20日公布的消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部等部门举行会议,在研究同步取消上述六项收费的同时,还研究决定撤销还贷二级以下公路收费站点,高速公路收费显然也不在考虑之列。
这意味着,过路费、过桥费最终没有进入燃油税“费改税”范围之中。
“这是为了防止出现海南试点中产生的‘反弹效应’。” 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室主任姜克隽分析道。
将养路费等相关收费转变为燃油税,是燃油税开征的初衷。然而,究竟将哪些收费纳入转变范围,一直是燃油税开征方案争论的焦点之一。
最初的改革方案曾一度提出,要以海南经验为基础,将养路费、过路费、过桥费、运输管理费等诸多交通费用全部纳入其中。
通过燃油税实现节能减排的原理,就是要加大使用汽车的费用。然而,海南试点中出现了“反弹效应”——即人们在买了小排量的汽车之后,开车的机会更多,因为过路和过桥不用再加收费用。“这实际上是相悖于节能减排的。”姜克隽说。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也指出,路桥收费问题非常复杂。从效率角度讲,路桥收费应该是越少越好,但另外一种理念认为,如果高速路不收费,大家很可能会选择都往高速路跑,高速就可能变成低速,所以高速路收费是有偿服务。“将过路、过桥费与燃油税分开是合理的。”刘桓说。
另一方面,这一最终的选择,也是妥协的结果。因为如果过路、过桥费全部并入燃油税中,意味着有大量交通收费将转换成税收,并进入国库,而此前,这些收费主要由交通部门来征收和使用。
另外,这意味着大量收取养路费、过路过桥费人员的身份转换问题,处理不好,就可能造成大批人员下岗。
事实上,围绕燃油税开征的争论不止于此。税率的确定是另一个很关键的内容。
关于燃油税税率,一度有30%、50%乃至100%三种方案,三种税率对于纳税人的负担显然明显不同。
对此,姜克隽指出,出台燃油税的最根本目的是节能减排,从这个角度来说,税率越高,效果就越好,但是这也不能不考虑到中国的现实情况和对一些行业的影响。
“因此我们的建议是在刚刚开始的时候,用费改税的形式,以一个比较低的税率推出燃油税,如20%左右。从而将信号传递给公众,通过税收改变大家的消费方式。在经过5-6年的车辆更新之后,逐渐将税率提高到60%、70%甚至100%,才能更好的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姜克隽说。
一度成为讨论焦点的中央地方利益分配问题,目前也在逐步明朗。
“公路交通收费,一直都主要归属地方。然而,燃油税一旦开征,中央地方如何分配?燃油税的优势是可以流动,但中国地方经济发展的显著差距就决定了,燃油税本身可能会造成各地税收的偏斜和向东部集中,这里面又存在一个利益分配问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有关人士如此分析。
据悉,酝酿中的燃油税开征方案中,已经基本确定由地方国税部门征收,进入中央国库,然后中央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返还给地方,从而更好平衡中央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同时,据本报记者了解,国际油价大跌情势下,中国成品油价格迟迟没有调整,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决策层正在考虑将调低油价、理顺成品油定价机制与推出燃油税同步推进。“在酝酿一个总的改革方案。”有知情人士透露。
事实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部等部门的上述会议,便不仅讨论了燃油税费改革,还同时讨论了完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适当降低成品油价格的问题。会议同时约请了税务总局、中编办、人力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等部门参加。
“这个税一旦铺开,很多问题都将考虑进来,决不单纯是一个税种的问题。”湖北省财政厅有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日系车与德国车的区别在哪?
日系车包含的品牌很多,中庸丰田,技术本田,舒适日产,以及个性的马自达,斯巴鲁,专门做校小车的铃木。德系在豪华品牌更有优势一点,豪华奔驰,运动宝马,科技奥迪,以及信仰大众。
任何一个品牌,如果想建立口碑,必然给自己加一个标签,凌志当年刚推出LS400,成功的绕开了豪华,运动,建立了自己的标签,品牌特性。
但是这个话题太大,并没有明确点出德日之间哪个品牌,所以,必须从两个国家的特性入手。
德国相对于日本,首先是工业历史悠久,这导致了德国车在满足了汽车使用这个需求后,有更多的精力去追逐工具以外的东西,比如运动,比如豪华,比如新技术。其次,德国有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所以,德国车对高速稳定性,感官上的稳定性,有较大的需求。再次,德国车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立了自己的产品体系,比如宝马3.5.7对应C.E.S,相对于日系,定位更加的清晰与精准。日本相对于德国,首先是岛国,决定了他们的车对高速的需求弱于弯道需求,你看,漂移文化就是日本一大标志,美国则是直线的傻快。同一级别的车型,德国车的高速感受往往好于日系车。大众朗逸,虽然是宝来的旧平台,但是高速感受相当不错,新宝来新桑塔纳拉皮车不在此列。其次,日本的劣势决定了他们必须在耐用上下功夫,在新技术和耐用面前,日系车往往选择耐用,这一点刚好与德系形成对比。再次,日本的海洋气候,导致金属腐蚀强于其他国家,因此必须在防腐蚀上下功夫。
综合这几个因素,日系车在我国东南沿海比较流行,而北方地区对德系认可程度较高。
当然,这个也有国内早期汽车走私,后来汽车国产后的区域优势等多个因素有关系。
这个回答基本不涉及品牌,其实讨论车,可以更多的聚焦于品牌,往往一个品牌一个调性,想更深入一点,则可以聚焦于车型,同一品牌的不同车型,也会有很多有意思的区别,如果能聚焦于年款,哪往往都是真爱粉。
1.高速稳定性,德系好于日系
2.品牌溢价,德系好于日系
3.耐用性,防腐蚀,日系好于德系
4.空间利用率,日系好于德系
5.人体工学,便利性,日系好于德系
当然,以上不是绝对的,只是一个大概的对比
涨价预警:鸡价大涨!猪价超13元!小麦、油价涨势反扑!玉米有事
近日,市场行情再度发出涨价预警,其中鸡价大涨,快大类、中速类和慢速类国鸡价格指数明显高于盈亏平衡点。
多地猪价超13元,最高涨至13.4元。
小麦和油价涨势反扑,小麦直逼1.6元,国际原油价格一天上涨2美元/桶。
玉米市场方面也有事发生。
一、鸡价大涨
据了解,截止到9月底,快大类国鸡行情价格指数为172.08%,中速类国鸡价格指数为140.19,慢速类国鸡价格指数为140.51,三类国鸡的价格指数均远超100这一盈亏平衡点,肉鸡养殖利润可观。
肉鸡价格的上涨,一是因为生猪价格上涨带来的价格共振。
二是因为饲料价格的上涨,使得成本挤压利润,肉鸡养殖量下降。
三是因为肉鸡国外引种受到疾病的影响。
四是因为今日节日增多,鸡肉消费驱动较多。
受二季度我国祖代鸡更新量明显下降的影响,四季度肉鸡出栏量预期保持偏低水平,鸡肉需求则处于高位,价格继续上涨趋势明朗。
但价格上涨后,养殖户压栏,叠加部分养殖户集中出栏,短期内鸡价可能缓慢下滑。
二、猪价超13元
经过最近几天猪价的上涨后,当前全国猪价在12-13.4元/斤之间,多个地区猪价超过13元。
虽然最近国家频繁调控猪价,但猪价不跌反涨,首先说明猪价调控力度不够,虽然9月投放了20万吨储备肉,相比于一年5000万吨,一个月4000多万吨的猪肉消费量而言,数量确实不多。
其次经过这么多次的收储、放储调整,养殖户面对放储可以更好地理性看待。
最后市场真的缺猪,出栏生猪体重的增加,猪肉涨价掣肘消费,都未能改变缺猪的现实。
接下来,猪价很有可能会出现先跌后涨的行情,10月中下旬之后随着消费需求的减弱猪价会高位回落,到11月、12月会随着需求端的回暖,猪价再度进入上涨行情,只是受消费擎肘和产能恢复的影响,猪价涨幅有限。
三、小麦涨势反扑
小麦价格窄幅震荡已经有很长时间了,10月5日,小麦涨势反扑,不少深加工企业小麦报价上调5厘-1分,小麦价格持续维稳突然上涨主要是因为市场发生了这么几件事:
1、上级发布了明年小麦托市收购价格,相比今年再度上涨,三等小麦的价格为1.17元。
2、小麦临储拍卖开启,且低价提高。
3、温度下降后,面粉需求回暖,深加工企业开机率增加。
4、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麦腾库陆续接近尾声,小麦上市量下降。
目前来看,小麦价格有涨至1.6元的希望,能否突破1.6元关键还是要看小麦市场需求、临储拍卖结果和国际小麦价格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四、油价涨势反扑
9月22日进入新一轮油价调整周期之后,国际油价虽然继续下行了几天,但最近几天国际油价涨势反扑,本周国际原油价格涨幅已经超过8%,截止到发稿前,WTI美国原油价格为86.3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为91.63美元/桶,按照当前的上涨趋势,10月10日油价很有可能会再次上调。
五、玉米有事发生
玉米的“事”不仅仅是国内的事,还有国外的事。
原本今年南旱北涝就给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结果最近几天华北地区的持续阴雨天气,给玉米再添事端,不仅影响了玉米市场上量,还影响了部分地区玉米的收获,一方面收获难度的增加带来成本的进一步上升,另一方面收获不及时可能会影响到玉米的质量。
原本关于玉米减产和增产的争论就很激烈,华北地区的这次降雨又为减产增产蒙上了一层阴影,增加了一丝不确定性。
国际玉米生产也不顺利,尤其是去年占我国进口玉米总量的美国,美国农业部在上个月的供需报告中将玉米收获面积下调了100万英亩,受此影响,预计2022-2023年度美国玉米产量将下降4%。
这会导致全球玉米产量同比下降2.7%。
另外,密西西比河水位的大幅下降还将会影响美国玉米的运输效率。
受新玉米上市的影响,玉米价格短期会承压下降,但在国际粮价支撑,国内玉米产量尚不确定的情况下,大概率仅会震荡偏弱。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