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油价查询在哪

2.乡土作家高晓声在中描写人物心理时,有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3.按现在的国际油价算 合人民币2元/升,为什么中国油价还这么高?

历史油价查询在哪

中国油价怎么回事_中国油价这么无耻

1998年-2006年北京市93号汽油价格变动表 (单位:元/升)

调价次数 调价日期 油价(元) 变动幅度(元) 变动幅度(%)

1 1998年6月1日 2.32 ----

2 1999年11月5日 2.38 0.06 2.59%

3 2000年2月20日 2.47 0.09 3.78%

4 2000年5月5日 2.67 0.20 8.10%

5 2000年6月5日 2.92 0.25 9.36%

6 2000年7月14日 3.06 0.14 4.79%

7 2000年8月17日 3.19 0.13 4.25%

8 2000年9月19日 3.28 0.09 2.82%

9 2000年10月20日 3.13 -0.15 -4.57%

10 2000年11月17日 3.08 -0.05 -1.60%

11 2000年12月20日 3.06 -0.02 -0.65%

12 2001年1月13日 2.96 -0.10 -3.27%

13 2001年2月5日 2.82 -0.14 -4.73%

14 2001年3月6日 3.00 0.18 6.38%

15 2001年4月8日 3.02 0.02 0.67%

16 2001年5月14日 3.10 0.08 2.65%

17 2001年6月5日 3.24 0.14 4.52%

18 2001年7月4日 2.80 -0.44 -13.58%

19 2001年8月12日 2.61 -0.19 -6.79%

20 2001年10月17日 2.91 0.30 11.49%

21 2001年11月24日 2.40 -0.51 -17.53%

22 2002年3月4日 2.50 0.10 4.17%

23 2002年4月4日 2.73 0.23 9.20%

24 2002年5月4日 2.94 0.21 7.69%

25 2002年10月1日 3.12 0.18 6.12%

26 2003年2月1日 3.29 0.17 5.45%

27 2003年5月10日 3.03 -0.26 -7.90%

28 2003年7月1日 3.02 -0.01 -0.33%

29 2003年12月6日 3.20 0.18 5.96%

30 2004年3月31日 3.46 0.26 8.12%

31 2004年8月25日 3.66 0.20 5.78%

32 2005年3月23日 3.92 0.26 7.10%

33 2005年5月23日 3.79 -0.13 -3.32%

34 2005年6月25日 3.96 0.17 4.49%

35 2005年7月23日 4.26 0.30 7.58%

36 2006年3月26日 4.65 0.39 9.15%

37 2006年5月24日 5.09 0.44 9.46%

乡土作家高晓声在中描写人物心理时,有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高晓声擅长描写乡村生活,善于在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 社会 问题。他也是一位善于剖析人物心理的作家,他把心理描写作为塑造人物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以多样的手法和深刻的剖析塑造了各种人物形象而独树一帜。他的心理描写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展现人物错综复杂、丰富而独特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细微的心理变化、稍纵即逝的思维轨迹以及奇妙、怪诞的幻觉等,深入人物的灵魂;

2、把 历史 和现实、物质和精神结合起来进行考虑,找出人物思维活动的规律,显现出生活在人物心灵上的印记,从而使人物性格具有了时代感;

3、通过潜意识显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我将从这三方面出发,结合具体的作品回答问题

心理描写对于显示人物灵魂的深度,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显著的效果。高晓声特别重视和善运此法, 他的着力点是用于人物的个性化上。

人物的内心是一个大千世界,是一个门关户闭的神秘之地。心理描写应该是对于人物灵魂的一种 探索 ,对于独特个性的一种发现。善于捕捉特殊环境中人物特殊的心理活动,充分显示它深刻的含义,由此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挺立起来,是高晓声塑造形象的一个显著特点

各种心理活动都和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处理事情的顺逆或所受的刺激密切相关。在何种场合表现出来的心理最具有鲜明性和独特性,是作家所特别关注并竭力去抓住的。

高晓声善于发现人物看似平凡的意念中所深蕴的意义,把隐蔽的东西加以照亮,他巧于描绘人物的染上某种色彩的、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从而使他笔下的人物显示出个性特点。

例如《陈奂生转业》中的陈奂生,当他靠吴楚书记的一点交情,外出购得胜回乡时在火车上产生了一种极其愉悦、满意和幸福的心境,一切所见所闻,都着上了这种情绪的颜色。

他悠哉悠哉,甜美地咀嚼着购过程中生活给予的种种快意,在这种心境影响下,陈奂生产生了饱含深情的广泛联想。其中有这么一段精彩的描写:

这是利用人物的特定的情绪,通过极其平凡的生活现象,从“移情”的角度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按照常规,通过对比会使美者愈显其美,丑者则愈丑。高晓声的发现在于:对比规律和感情因素相较时,却使后者盖过了前者,显示了陈免生的与众不同之处,把他令人刮目相视的人性美与人情美描写出来了,曲折而真实地表达了他对爱情的忠贞和诚笃,使人物性格放出了异彩。

高晓声在进行心理描写时,常常推己及人,把自己的深刻体验和独特感受经过改造、移植,溶化到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中去,以此来真实地刻画人物性格。

如《系心带》中的李稼夫,作为被极左运动打到基层去的知识分子,他的经历、遭遇和作者有不少相似之处。因此,李稼夫的种种思绪或明或暗地打上了作者内心活动的印痕。例如李稼夫想:

这些富有哲理性的人生经验,是作者研究自己所获得的“深邃知识”。作者把自己思考、 探索 的结果化为李稼夫的意识。这样,这个形象就显得浑厚而有深度,从而凸现了人物性格。

又如在《周华英求职》中,待业市民周华英全身心沉浸在欣赏“天然图画”里的心理描写就是一例。

这幅所谓的“图画”,仅是在一块块网砖上经过成年累月风化、潮解后出现的斑斑渍痕。但是,它在特定的人眼中却如万花筒一般光怪陆离、高深莫测,可以任人想象,成了心急如焚的周华英在求职过程中消磨时光的最有吸引力的“新大陆”。

这就突出了这一人物的悲剧性的处境,她的忍气吞声、无可奈何的心情,得到了强有力的表现。当品尝一幅酷似婆婆头像的图画时,“她就象坐在婆婆身边”。

婆婆是她生活中强有力的神精支柱和依靠力量。在难熬的精神折磨——一年又一年的等候中,年迈的婆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为她分担忧愁。当这幅画被雨水破坏时,她从心底里发出了大声的颤叫:

这令人心灵战栗的呼救,使这篇的调子由低沉转为昂扬,使人物的性格由单纯转向复杂,发出了光华。这些神来之笔,完全出自作者的体验。高晓声说:

高晓声创作的一组风格独具的寓言式的哲理,如《鱼钓》、《钱包》、《山中》、《绳子》等,在人物塑造上特别加重了心理描写的分量,尤其是突出了心理分析,把人物的心灵置于可以从多种角度审视、观察和剖析的的地位,从而活现了人物的性格。

比如《鱼钓》中,作者通过大量可感触的内心独白和细致深刻的心理分析,刻画了贼王刘才宝肮脏的灵魂,把这一人物的奇特性格,浮雕似地突现出来。刘才宝的特殊经历决定着他有着特殊的思维方式。他对自己被誉为“状元”,既愤然又欣欣然:

这就把那个具有出众的才能又配上一顺“贼心”,走上邪道的无耻之徒的形象刻画得活龙活现。刘才宝的独特之处,他还有一套似乎是自成体系的哲学。他认为:

他做贼做到振振有词,可见他不是一个普通的“贼”。本领、理论、野心三者结合,就名副其实地成为地方上的大害。

在刻画刘才宝这个形象时,作者主要不是在外形上加以丑化,而更着力地诛其心,如此,就比一般的描写更显得深沉、有力,并富有幽默感,使人物活了起来。

心理活动是物质世界的投影与反映。高晓声懂得物质生活和精神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在心理描写时,总是把 历史 和现实、物质和精神结合起来进行考虑,找出人物思维活动的规律,显现出生活在人物心灵上的印记,从而使人物性格具有了时代感。这在他的“陈奂生”系列有着极为典型的表现。

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岁月里,本来就拙于言辞的陈奂生,当然更不敢轻易表白自己的意见,但却可以产生“腹诽”。

《“漏斗户”主》中的陈奂生就处于这种情况。他年复一年拼命劳动以求温饱,然而年复一年地揭不开锅,而且“漏斗”的底越来越大,亏空越来越多。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他直觉地感到当时政策的失当和一些措施的违情悖理,于是产生了种种怀疑。生活逼着他思索,结果使得如此老实巴巴、安分守己的人,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感情,请人写信向报社反映情况,以求摆脱困境。

如果把陈奂生前后苦苦思索的问题联系起来看,就不难发现在这个劳动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他所思考的、急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正是当时农村政策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也正是全国人民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他准备告状,这是对党的信任和企求恢复主人地位的尝试,也是 历史 主动性在他身上的表现。

陈奂生从困于食而一跃为余粮户之后,现实生活为他提供了萌生新的欲望的条件和基础。他吃饱肚皮之后,会想些什么呢?

几千年来,农民被剥夺了学习文化的权利,农村中充斥着文盲。解放后,许多农民忙于求食,也无暇顾及文化。因此,陈奂生“总觉得比别人矮一头”,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生活”就被提到日程上来了。他产生了一个迫切的愿望:“渴望过精神生活”。

哪里有听的、演的,他爱去听,去看,否则他就觉得没趣。他还想:

这一发现,表现了作者的真知灼见,类似题材的还没有如此真实、深刻地描写过处于文盲状态的农民的这种心理要求。农民由对温饱的渴求到对精神生活的向往,这是我们的时代向前跨进了一步的一个醒目标志,也是陈奂生随着时代潮流的前进,思想意识上有了进一步觉醒的标志。

他要求过上一种符合国家主人身份的合理生活,要求扫除长期以来的重压造成的“自卑感”,与他的同伴们平起平坐,要求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大家的尊重,在“精神生活”中也能扬眉吐气,在他的性格中充满了这种时代感。

后来,他喜剧性地被推上了购员的岗位,发了一笔为数不算小的财。这时,竟产生了一连串的疑问,弄得辗转反侧睡不着觉,他反反复复地想:“难道这是应该的”:

作为一个普通农民对这样一些问题能作如此认真、深入的出于公心的思考,很不容易。这是他由要求做主人的愿望,发展到显示出做主人的积极态度的一个可喜的飞跃。

他面对金钱不乱方寸,他不愿不明不白沾便宜而使别人受损失,他想寻求一个对个人、对集体都公平合理的按劳付酬的方法。因而,他的思考已初步显示出了要求掌握自己的命运,做生活的主人的 历史 主动性,使他的性格打了时代的记印。

高晓声就是用这样的心理描写去精心刻画人物性格,成功地塑造了新旧交替时期的一代农民的典型。

潜意识,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自然流露出来的意识,它是物质世界刺激人脑所引起的一种特殊反映。准确、形象地表现潜意识,就好似从一个新的角度打开了一扇窥视心灵秘密的窗户,可以真切地看到人物心理活动的“实况”。

运用这种心理描写手法,能集中地多侧面多层次展示人物性格。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一个有力手段。

如《柳塘镇猪市》中张炳生做的一个奇特而有趣的梦,就有这种效果。他走进停产多时的乡办机床厂时,高晓声写道:

这段描写,手法新颖,充满浪漫主义气息。这虽是梦,然而又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它是张炳生的内心独白。梦境中出现的奇异荒诞的事物,是张炳生所思所虑的一种曲折、反常的反映。

吃钱的机器、奇怪的甲虫、妖艳的女人、活泼鲜跳的猪群,都是张炳生近些年生活中碰到的一些棘手问题。

这梦,表现了张炳生对极左路线的愤怒和对劳动人民的血汗徒遭糟踏的痛心。机器既吞人民币又吐出甲虫,这种怪物是形象化了的歪风邪气。

对于女人的态度,高晓声颇有分寸地写出了张炳生作为一个常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和不谙内情产生的偏见。但他严格控制自己,绝不放荡。这就表现了他对人格的庄重和行为的端正。

他对猪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他同猪打交道几十年,当然最了解“老朋友”的价值。猪多猪少关系着农业的发展;卖得出去与否,关系着农民的切身利益。它们兴高彩烈冲进张炳生的梦境,为他解围,这也是曲折地反映了他想发挥当地的优势,从猪上打破缺口,找到一条新路,以解决常常苦恼着他的机器和女购员的安排等问题的迫切心情。

这段描写,是按照人物心理活动的规律,将外物变形、组合,移入人物的内心,使心理描写具有可感性,使之在读者头脑中很快构成视觉形象。这一个梦,有着很大的容量,从不同角度一层又一层地精心刻画了人物性格,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王蒙曾称高晓声的作品是“寓洋于土”,用心理来刻画人物性格是西方文学的一个传统手法。高晓声有意识地用外国的良规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而又富有中国特色,这是一种创造。

回答完毕。

按现在的国际油价算 合人民币2元/升,为什么中国油价还这么高?

中国汽油猛涨的真正原因

月23日,在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再次提高成品油销售价格。北京地区93号汽油再创历史最高价位。有关方面对此的解释是,上次涨价没有调整到位,我们成品油销售价格仍旧低于国际市场,今后将考虑国际市场情况和社会承受能力继续推进价格调整。谎言是多么的的圆满,但是,我们早就有各种手段来论证,这是明目张胆的欺骗。

一、中国进口的石油没有达到60美圆的(2005年发改委公布大是51美元)。国际市场达到60美圆的是北海清质石油,其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东地区、南美、俄罗斯出口的石油是无法达到60美圆的。而中国大量进口的是低质高含硫石油。据著名的经济情报杂志分析,国际油价在54美圆时,中国进口的石油价格大多在30美圆左右。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质石油买家。

二、美国与中国石油价格比较。美国平均每升93号油大概是人民币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税,并且人家公路没有收费,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费或者收费很低。而北京的类似汽油销售价格已达4.24元,实际价格高于美国。如果有关方面说,中国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更将被下面的例子驳斥的体无完肤。海关宣布上半年查获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烟等位居前三名。既然中国成品油便宜,那应该是从中国向国外走私才对,为什么要从国外向中国走私?过去查获的特大走私案件,都与走私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有关,可见内外差价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险。

三、石油企业报表显示利润巨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挣钱的,报道说利润接近千亿元,而其年经营额在5000亿元左右,利润空间已相当可观,利润率非常可观。以净资产收益来分析,即使是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其优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为5%到10%为主,而中国石化的净资产收益,根据其2004年年报为17.32,其加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为20.32%。大家说这是不是很惊人!是房地产行业优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这才是惊人的暴利证明!我不久前与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触,他们去年的利润超过40亿元,总结因素是价格高、市场好。可见,中国石油企业是很不错的业绩,怎么还有长期亏损的说法,这不是欺负老百姓没头脑么?

四、上游垄断掠夺下游竞争性行业,扭曲经济结构肆无忌惮的涨价,使中国经济和宏观调空的复杂局面加剧。可怕。成品油涨价,因为你是垄断,但下游产业却是竞争性行业,不能涨价。比如公交和出租车,关系群众生活,其价格调整要经过严格审批,油价从2元涨到4元多,公交价格和出租车价格并没有什么提高,可见,油价上涨只能消化在成本和补贴中。汽车制造业是国家寄希望的产业,但消费环境不良,加上油价上涨,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近两年的工资并没有显著增长,翻倍上涨的油价让大家很难受。可见,这是赤裸裸的掠夺,扭曲中国经济结构,增加了所谓的膨胀压力。尽管,中石油的滚滚暴利,让国家,同时也让某些不可明说的利益群体欢欣鼓舞,但是,这种危害中国经济的掠夺经济思路,将贻害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观察大家对油价上涨虽然知道是中石油/中石化捣鬼,但是不知道要点!我在这里澄清一下!

石油是战略物资,国内的油田都是这两个集团垄断的。只有他们有开和销售权利。近几年国家进口石油越来越多,今年会达到1.5亿吨。进口石油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大,岂不是两大集团就没有话语权了放心。关键的石油进口权还是只有两大集团所有。国内的炼油企业就算是油价再便宜,也无法自主进口,只能从两大集团买他们加价进口的原油。

这样两大集团对内把持油田,对外把持原油进口权。国内原油价还不是他们说得算?国内的炼厂,包括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是在亏损,那是因为原料石油(无论国产还是进口)的价格是两大集团定的!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亏损无所谓,反正在贸易/开环节已经有足够惊人的利润了!!

而且炼厂亏损的情况可以成为汽油涨价的借口,掩人耳目。于是我们就这样因为所谓的炼厂亏损,口袋的钱被淘空!!!!

石油是工业血液,现代基础工业的王道!!两大集团在上游敲骨吸髓,危害的是整个国家竞争力甚至国家安全!!90#油从今年3月份的3.18上涨到7月份的4.06,快一块钱了,还不到半年!!

到底有多少物流企业破产阿?到底有多少企业背上沉重的运费成本阿?无耻的抢劫!!2004年两大集团净利润2000亿,咱们国家gdp才多少?11万亿,各行业综合净利润最多按照5%算,也就5000亿。可见40%的国家利润都是两大集团的!大家伙都在给两大集团打工呢!!

有人会问,油田是国家人民共有的,这两大集团虽然垄断,毕竟是中国自己的企业,为什么这样丧心病狂的掠夺财富不顾危害国民生机?其实这两大集团都是海外上市企业!!所有权和资本不是纯粹国家的了。资本是贪婪的,对利润的追求是永远也不会满足的。看到这里,国内油价未来的走势相信每个看过帖子的人已经很清楚了。

我很担心国外投资者利用两大集团的垄断地位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从这个角度讲,两大集团已经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上了!!有时候看到纺织厂的女工虽然一天12小时的拼命干活,居然连500块钱的工资都得不到,原因是有的工厂因为纺织原料涨价(非棉的纺织品大部分是石油变得)或者停产/或者破产。心情真是无法描述。前一阵子还听说北京有的哥为了多跑出点钱过劳死...真不知道中石化/中石油有2000亿的纯利还叫嚣亏损要求涨价的嘴脸是什么麽样那2000亿人民的血汗钱又有多少进了原本已经很富裕的老外口袋里!!

无论如何,两大集团正在挤垮国内非自有的炼厂,同时也正在挤垮社会上的非自有的加油站。如果现在的情况不得到改变,两大集团的目的很快就会完全实现。

可能有人问,目前发改委已经批了19个非国营的公司可以进口石油。其实私营企业进口石油除了要有进口权,还要有配额,2005年非国有进口配额一共才0.1亿吨,根本没有影响市场!而且两大集团除了因为自己是国有公司,进口不受限制之外,还注册了非国有企业,也在这19家里面混,用他们的实力抢占绝大部分配额!!太狠了!!关于私有企业石油进口权/配额具体详情大家可以查询国家商务部网站看看!!

谢谢大家帮顶,大家有工夫就转贴,不要让整个社会被两大集团“炼油厂亏损/加油站亏损”的幌子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