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接下来,国际大宗商品将陷入高位波动!4类产品大涨,重点关注

2.缺油就“烧粮”,29国已烧3亿吨粮食,国际四大粮商借机高额盈利

3.小麦再次大涨,玉米正在酝酿、大豆蓄势待涨,今年粮价有“谱”了

4.错过春播?乌克兰种地面积减少50%,将影响全球?对我国有何影响

5.如何选购好的食用油?

接下来,国际大宗商品将陷入高位波动!4类产品大涨,重点关注

乌克兰油菜籽油价格_乌克兰菜籽油产量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自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随之飙升,虽然全球各国在去年都想办法恢复经济,但近日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预测,接下来国际大宗商品在高位波动的可能性较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全球市场来看,影响及助推国际大宗商品的因素不仅没有变少,反而增加了。

一是当前全球通胀仍然高企,虽然美联储已经开始加息甚至缩表想缓解过去由于美元大肆放水引发的严重通胀,但是无疑在当前复杂的经济格局下,这一举措的风险陡增。

再加上俄乌冲突的持续,对全球市场来说充满了不确定性。

二是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以及一系列的制裁与反制裁,国际市场的供需结构和金融结构已发生较大转变,这两个结构一旦发生变化,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冲击因素涌向大宗商品市场。

三是全球大宗商品的供需平衡已被打破,然而新的平衡却还未建立。

这也意味着当前的市场正在陷入混乱,从旧平衡破坏到新平衡建立,这一过程势必要经历动荡格局。

如此看来,在这个大局势下,国际大宗商品想要平静下来几乎很难。

而在众多品类中,哪些品类产品会波动剧烈呢?不妨收藏以下4类:

1、能源

能源是百业之基,而无论是石油、天然气还是煤炭,在去年时就已经出现了较大涨幅。

到今年随着地缘政治冲突的持续,能源市场已陷入混乱。

虽然当前能源市场似乎已变得平稳,但其背后的波动因素仍然在互相较量,因此后续来看,仍存在很大变数。

以原油市场为例,近期原油价格在百美元附近波动,主要受2个因素影响:

一是美国及国际能源署宣布将从5月起释放总量为2.4亿桶的战略原油储备,这使得原油市场的供需一度有所缓和;

二是俄罗斯原油供给的缺失量还并不大,尚未形成明显缺口。

但是随着一系列制裁与反制裁的实施,原油市场的供需缺口将逐渐显现。

毕竟以俄罗斯原油生产量及出口量来看,想要补足这一缺口基本很难。

天然气与煤炭也同样面临着很大不确定性,尤其欧洲对俄天然气的依赖较大,短期内想要完全替代的可能性很小。

因此,综合来看,能源市场虽然当前暂时呈现出暂时的平稳,但鉴于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后续市场的波动性仍然较大。

2、化肥

在众多市场中,化肥市场的波动引发了各国的收藏。

当前化肥市场呈现明显的供需紧张,主要有2个因素:

一是成本高企导致的产量下滑。

能源市场波动导致价格大幅上涨,这种影响不断向下传导,就波及到了化肥领域。

去年,由于国际天然气、煤炭等价格大涨使得全球化肥企业压力高企,不少化肥生产企业被迫减产甚至停产,使得总体产量下滑。

而另一方面,也使得全球化肥库存不断下降,到今年年初时,已几乎见底。

二是俄罗斯作为全球重要的化肥出口大国,由于冲突及制裁原因导致化肥出口明显减少。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2021年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氮肥出口国,也是钾肥和磷肥的第二大供应国。

欧洲多国和中亚多个国家超过50%的肥料供应均来自俄罗斯。

产量下滑与出口下降使得全球化肥市场供需高度紧张,价格自然更加水涨船高。

数据显示,俄乌冲突发生以来,全球化肥价格涨幅一度达到约40%。

后续来看,化肥市场的这一缺口并不容易缓解,而且随着农业种植季的到来,供需紧张的趋势将会被放大。

3、粮食

化肥短缺与价格高企,直接影响的就是粮食。

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在谷物的种植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今年粮食市场的波动也不容忽视。

波动因素主要来自2方面:

一是供需偏紧。

供需偏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种植面积下滑。

例如,乌克兰被称作是“欧洲的粮仓”,当前正值春耕、春播时节,但因战事乌克兰粮食贸易几乎停摆,不仅运输被切断,而且因、化肥及农资用燃油的严重短缺,使得乌克兰的种植陷入了困境。

根据乌克兰国家预测,今年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将从1692万公顷下调至1344万公顷。

而如果冲突一直持续到五六月份的话,那么乌克兰可能将错过整个播种季。

另一方面是产量下滑。

乌克兰作为小麦及玉米的主要出口国,2021年冬小麦播种面积为650万公顷,而根据该国农业部预计,今年能够收割的冬小麦面积仅为在400万公顷左右。

再以巴西、阿根廷等为例,南美诸国受严重干旱天气影响,大豆的产量明显下降,也加剧了全球大豆供需的博弈。

二是出口下滑。

俄乌两国出口最多的谷物就是小麦,两国出口的小麦加在一起约占全球的29%,随着两国小麦出口双双下滑,全球小麦市场必然风波再起。

另一方面,随着粮食供需紧张,各国开始加强粮食储备,出口国开始实施各种配额,减少出口以优先保障本国供给;而进口国则正在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囤粮,以备不时之需。

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同样也增加了粮食市场的供需紧张。

而粮食作为生存的基础,尤其是动荡时期,往往成为重要的战略武器。

因此,粮食市场的影响可能将更为深远。

4、植物油

化肥市场的波动影响粮食市场,而粮食市场的波动影响植物油市场。

当前,全球豆油、棕榈油、菜籽油以及葵花籽油等几大油脂均出现了较大涨幅。

豆油由于南美大豆产量下滑,以及豆价上涨,使得压榨成本增加;而印尼等国因为劳动力缺失使得棕榈油价格也在高位徘徊;加拿大由于天气影响,菜籽产量下降;而俄乌两国作为最大的葵花籽油出口国也纷纷收紧出口。

后续来看,植物油的利空因素几乎没有,这也就意味着,植物油的涨幅可能持续处于高位。

而从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3月份的食品价格指数中,也印证了这一点,植物油环比涨幅达到了23.2%,创历史新高。

结语

从供给方面看,能源、化肥、粮食及植物油等各大品类供给均呈现偏紧状态,而随着后续可能会出现的不断加码,供给可能将进一步收缩。

而从需求方面看,高企的价格已对一些需求形成了破坏,再加上地缘政治导致的供需结构的改变,供需失衡可能也会进一步加剧。

在整体供需大格局下,国际大宗商品即将进入高位动荡时期。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缺油就“烧粮”,29国已烧3亿吨粮食,国际四大粮商借机高额盈利

导读:粮食的稳定供应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而能源的稳定供应则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

疫情发生之后,西方人炮制了“中国需求”的论调来误导市场,国际贸易商和供应商纷纷抬高粮价,叠加大宗商品涨价、各国粮食储备不均、极端天气等的影响,国际粮价被持续推高。

而世界两大粮食出口国发生冲突,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国际粮食贸易,进一步推动国际粮价的上涨。

据报道,从2020年到2022年3月,全球谷物价格指数涨幅超过65%,达到170.1,创历史新高。

虽然粮价持续上涨,但实际上国际上并不缺粮,最近几年,世界粮食产量是逐年增加,从2018年的26.5亿吨增加到2021年的28亿吨,央视财经报道,全球人均可支配粮食为710斤。

为什么国际粮价会大涨呢?

这就要从决定国家发展的石油说起了。

为了声援乌克兰,欧美国家同俄罗斯结下了梁子,两方面的能源战也成了俄乌冲突的一部分。

俄罗斯主动切断对几个欧洲国家的能源供给,而欧美国家为了摆脱对俄罗斯的限制,德国及其他欧盟成员国极有可能对俄罗斯石油实施禁运,而美国已经禁止国内企业进口原产自俄罗斯的原油。

多方因素影响之下,全球原油供应进一步收紧,目前,NYMEX原油期货上涨4.48%至106.31美元/桶;ICE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2.36%至108.71美元/桶。

缺油就“烧粮”,29国已烧3亿吨粮食

为了将原油价格上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降至最低,在4月中旬,就宣布取紧急措施,扩大生物燃料的销售,允许在美国各地销售使用更多的含有乙醇的E15汽油。

生物燃料有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其中生物乙醇主要是用玉米或者甘蔗加工而成的,而生物柴油主要是由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等加工而成的。

为了解决缺油的问题,欧美国家已经开始“烧粮”了,因为原油价格超过70美元/桶时,烧粮就更加经济实惠。

据报道,美国在2021年生产乙醇约4500万吨,这需要消耗1.35亿吨玉米,而为了生产生物柴油美国还消耗了485万吨的豆油。

今年能源方面粮食的需求量更大,国际谷物理事会数据显示,2021/22年度,美国用于生产生物燃料所消耗的粮食约1.7亿吨,用于食用的仅3290万吨,相差5倍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美国、欧盟和巴西在生产生物燃料方面就消耗了3亿吨粮食。

一边是烧粮,一边则是抢粮,近日联合国方面表示,全球将有17亿人陷入贫饿困境,无粮可吃。

位于非洲之角的肯尼亚、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已经拉响了“饥饿警报”。

与此同时,美国则放开了夏季高比例乙醇汽油的销售禁令,在国际油价大幅下降之前,这一禁令恐怕都不会恢复,也就意味着美国将会烧掉更多的粮食,而且其他国家也有可能会跟进。

国际四大粮商借机疯狂盈利

如果仅仅以为烧粮是为了解决缺油问题,那就太天真了,因为有人借机在背后封控盈利,他们就是国际四大粮商。

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四大国际粮食贸易商2021年的财报显示,其营业额与利润额均有大幅提升,其中邦吉和路易达孚全年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81.5%和82.5%,嘉吉利润增幅较小也达到了64%,四大国际粮商在2021年的收入总计约3300亿美元。

由此就牵扯出一个很大的资本链条,美国煽动俄乌冲突,影响粮食出口和石油出口,石油供应紧张后就可以正大光明地“烧粮”,进一步加剧国际粮食供应紧张的局势,四大粮商借机炒作价格。

实际上华尔街资本早在预期粮价上涨之前,就已经大量买入粮食期货,现在正是他们抬高价格后赚取差价的时间。

可笑的是他们还将粮价上涨的原因归结到全球缺粮,归结到“中国需求”上。

虽然我国2021年进口了1.65亿吨,但我国自己的粮食产量6.8亿吨,除了大豆之外,可以说我们的“饭碗”牢牢得把握在自己手里,没有过度依赖进口粮食,更没有给国际粮价添乱。

小麦再次大涨,玉米正在酝酿、大豆蓄势待涨,今年粮价有“谱”了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今年国际粮食价格走势已然飞起,虽然国内市场相对独立,但主要也受2方面影响而波动:一是国内的市场供需情况,二是国际市场的情绪以及间接影响。

国际粮食市场的走势比较明朗,受前两年疫情对市场供需的扰乱以及俄乌纷争等影响,利多明显大于利空,于是国际粮食基本都在高位震荡,甚至有些机构认为,后期仍有继续上涨的空间。

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波动,国内市场也渐渐地走出了些“趋势”来。

1、小麦刚跌又涨,“顶”“底”已现?

前两年是玉米带头疯涨,今年风水轮流转,转到了小麦的身上。

从去年底开始,小麦就显露出了强劲上涨的势头。

在去年时就一度跨上了1.5元/斤的大关,结果到了今年,更是“箭”步如飞,相继跨越1.5元、1.6元甚至1.7元,虽然后来有所回调,但当前来看,麦价也在1.5元以上。

前几天小麦突然全面下跌,引发了市场短期的恐慌,不过对于小麦来说,市场支撑还是比较明显的。

首先就是“量”的问题。

去年替代消耗了不少小麦,而冬播延迟部分新小麦长势偏弱,于是这个“量”就受到了不少人的收藏。

“量”的问题远不至于影响到口粮,我们的口粮一直充足,但是会影响替代。

其次,市场消费今年应该是有所增长的。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转变,对于面包、蛋糕等食品需求增长较快,面粉消费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人们开始有了囤货的意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面粉的需求量。

第三,俄乌两国的小麦出口占到全球的29%,而乌克兰受港口关闭以及冲突影响,小麦的出口量以及种植大概率都会下降,且降幅可能不小。

另一方面,俄罗斯因为制裁等原因,小麦出口受阻,已使得哈萨克斯坦近一半的面粉厂因原料不足而停产,这无疑又将加剧全球小麦价格的波动。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小麦在下跌了几日后于近日再次大幅反弹上涨,那么可以预见,至少在新麦上市之前,小麦价格的底部基本已筑。

而同样,小麦想要继续突破之前的高点也有较大难度,除非另有新的刺激因素,所以基本上小麦的价格顶部也依稀可见。

2、玉米不急不徐,蓄势待涨

玉米的情况要比小麦复杂,主要复杂在3个方面:

一是玉米产需缺口虽然存在,但需求不强劲。

尤其是生猪市场依旧低迷,养殖业持续亏损的情况下,对饲料需求大幅减弱。

另一方面,淀粉等也走势偏弱。

二是替代悬而未定。

在小麦退出替代以后,谁来“接棒”,这将直接影响玉米的市场需求。

三是虽然今年进口玉米价格高企,国际市场动荡,进口数量明显下降。

截至3月底,我国累计从美国购了1210万吨玉米,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

但是去年玉米的进口量惊人,所以两相对冲,使得缺口也不那么大了。

不过,即便如此,我们认为今年的玉米总体仍是上涨趋势,主要原因也有3个:

一是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抑或是需求量,玉米都是佼佼者,其产需结构基本已固定,并不会轻易发生改变。

而且今年玉米在产量上没有明显地增加,所以玉米大跌的几率也就不大。

二是国际玉米方面,尤其是乌克兰玉米减产已是大概率。

根据摩根大通分析,乌克兰今年的玉米产量可能会下降40%之多,还有一些机构预计得更多,可能产量下降会达到50%。

这就更加加剧了全球玉米的供给,所以国际玉米价格易涨难跌。

三是今年化肥价格一路上涨,种植成本明显增加,尤其玉米对于化肥的需求量较大,全国来看,种植玉米的农民也最多,所以在保障农民收益的大前提下,玉米也很难大跌。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玉米可能与小麦不同,在小麦大踏步上涨的时候,玉米可能更多的是继续在震荡中缓缓抬高,就像玉米已在不知不觉中接近了购销尾声一样。

3、大豆难跌

大豆的走势其实也挺扑朔迷离的,毕竟当前豆价正在下跌,再加上今年要“扩大豆”,意味着产量将增加。

而另一方面,美国的种植意向报告也显示了,美国农民对于大豆的种植意愿明显增强,这也使得国际大豆价格陷入阴跌。

虽然如此,但是有2个消息对大豆来说却是强有力的支撑:

一是大豆一直是我们的短板,与小麦、玉米不同,我们的大豆对外依赖度一直在85%以上,这意味着即便扩种,也很难大幅度弥补这个缺口。

而在南美各国纷纷减产后,进口来源开始向美豆倾向,而美豆的天气炒作是惯用伎俩,在后续的生长季中大概率是不会一帆风顺的,这就使得全球豆价难跌。

二是今年植物油价格纷纷大涨,从葵花籽油到棕榈油,到菜籽油再到豆油,全线上涨。

豆油的主要原料就是大豆,试想豆油价格大幅上涨,大豆价格又能跌到哪去呢?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错过春播?乌克兰种地面积减少50%,将影响全球?对我国有何影响

粮食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础,对每个国家都十分重要,而粮食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经济是否能稳定发展。

不过受环境限制,并非每个国家都可以自给自足,只能从国外进口满足食用需求。

然而,作为粮食出口大国的乌克兰,却因部分地区错过了春播,以至于播种面积减少,这引发了国际上的担忧,那么对我国将有什么影响?

01、春耕面积减少50%

近日,乌克兰农业部长表示,粮食春耕面积原定为1500万公顷,但受特殊的影响,预估春耕面积将减少至700万公顷。

众所皆知,乌克兰拥有着让人羡慕的黑土地,其黑土地面积为190万平方千米,为全球最大的黑土分布区。

而黑土地的有机质成分更高,更利于粮食的生长,其单位产量明显更高一些。

而乌克兰种植的多为小麦、玉米、大麦、甜菜,拥有欧洲粮仓之称。

农业生产需要遵守农时,一旦错过了最佳时机,那将无法继续种植,错过了粮食收成。

而如今已是春播时间,乌克兰种植的主要是玉米、大麦、甜菜、大豆、向日葵等,但部分地区已无法种植下去。

此外,小麦尽管早已播种,但部分区域却无法进行浇水、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其小麦产量恐怕将会受限。

正因如此,乌克兰春播面积将减少50%左右,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将从540万公顷降至330万公顷。

而小麦栽种面积为650万公顷,但受特殊原因,可能将有250万公顷将荒废。

乌克兰的粮食一旦减产,那对依赖乌克兰粮食进口的国家必然是一烦。

据悉,对乌粮食进口超30%的国家有50多个,主要包括中东、北非、西亚以及欧洲国家。

如突尼斯、黎巴嫩、埃及、叙利亚、利比亚高度依赖其小麦,埃及70%的小麦源于俄乌两国。

有机构预测,今年乌克兰粮食收成或将减少54%。

而去年乌克兰粮食产量为8700万吨,其中6500万吨出口国外,且主要是玉米、小麦,但受粮食减产,预计出口将少3000万吨。

02、对全球的影响

本身从2021年开始,粮食供应就偏紧,全球粮食上涨30%左右,如果今年乌克兰出口量减少,那对全球粮食安全影响是非常大的,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发布了粮食出口禁令,为的是保证国内粮食供应,避免物价受其影响而走高。

如匈牙利、阿根廷已宣布进行出口限制,减少出口量,以此稳定粮价。

而面粉出口大国土耳其,目前也已加大出口管制。

哈萨克斯坦宣布小麦、面粉、土豆、胡萝卜、糖禁止出口。

塞尔维亚已宣布葵花籽油禁止出口,越南暂停大米出口合同,保加利亚表示要增加粮食出口限制出口。

而乌克兰也是全球最大的葵花籽油出口国,占比达80%,因其出口受限,西班牙葵花籽油库存将在20天内耗尽,该国已选择用橄榄油替代。

而德国面粉、食用油等也已供应偏紧。

可见,粮食对每个国家都十分重要,各国都会高度重视,但受特殊局势影响,这波粮食供应偏紧问题或将持续至明年。

美国部分官员已提出增加玉米种植面积,新增400万英亩农田种植玉米,以出口更多的玉米;欧洲不少国家也做出反应,准许在休耕区耕作。

03、对我国的影响

那么,作为最大的粮食进口大国,我国是否会受乌克兰春耕面积减少的影响呢?其实,我国进口的粮食尽管占总量的20%,但主要是饲料、油料粮食,反而小麦、水稻早已自给自足。

不过,这两年玉米进口量有所增加,从往年的400-500万吨增至2800万吨,其中29%的玉米是从乌克兰进口的,但大家也不要担心,我国仍可从美国、阿根廷等国进口。

当然,我国也从乌克兰进口不少葵花籽油,但葵花籽油在我国的食用油消费体系中占比为10%以下,影响不是太大。

不过受国际食用油价格走高所致,目前大豆油、菜籽油等价格上涨。

同时,我国的粮食价格也受国际粮价走高影响而上涨,如山东玉米从1.35元涨至1.5元以上,小麦价格从1.3元涨至1.65元左右,大豆也涨至1.33元左右,豆粕从3000元涨至5100元/吨。

不过,大家要看到的是,我国的粮食价格上涨是可控的,目前的水稻、小麦存储量可满足国人一年食用需求,因此大家不需要担心口粮出现问题。

只是,我国粮食的结构性短缺是丞待解决的难题,大豆依赖程度过高,食用油、饲料价格涨幅波动较大,因此接下来还要鼓励农民多种植大豆、玉米,不能靠国际市场。

总的来看,国际粮价上涨以及乌克兰春耕面积减少,我国都有应对措施,大家不必担心。

如何选购好的食用油?

1看包装。在选购食用油的时候要认真检查其商标,特别是要注意保质期和出厂日期。如果食用油桶上无厂名、无厂址、无质量标准代号的话,一定不要购买,这样的食用油一定是劣质油。2看色泽。一般优质的食用油颜色浅,而劣质食用油颜色很深。油的色泽深浅也是因其品种不同而使同品味油的颜色略有差异,加工出来的劣质油比合格食用油颜色要深,所以在选购的时候注意观察色泽。3看透明度。购买食用油的时候还要看看其透明度,一般优质食用油透明度高,摇晃没有浑浊现象。而劣质食用油因为颜色较深,所以透明度不是很高。4看有无沉淀物。优质的食用油其中没沉淀和悬浮物,而且粘度较小,而有些劣质食用油则会出现沉淀物或者悬浮物。5看有无分层。如果食用油出现分层现象的话,那么这种食用油很可能是掺杂的混杂油,所以最好不要购买。6闻气味。不同品种的食用油有其独特的气味,我们在闻气味时主要是闻一下有没有酸味或者其他异味,如果有的话就一定不要选择了。7看油状。我们先取个干燥洁净细小的玻璃管,然后插入油中堵好上口慢慢抽起,并仔细观察,油若呈乳白状,表明内中有水,面且越白越说明水分越多。8看杂质。我们可以将油加热到150℃再倒出,如果是优质食用油则无沉淀,不然的话就是有杂质的劣质食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