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油价为什么连续下跌 阴谋论

2.为什么说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息息相关?

3.油价暴跌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4.国际油价跌至8个月来新低,油价是否能回到5元时代?

国际油价为什么连续下跌 阴谋论

油价最高的一年_每年油价最低的时候

  主要是为了打击俄罗斯经济,以惩罚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强硬立场!

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国际油价大跌,美国汽油0.73美元/L,而水1美元/L,油比水贱。美国大妈的幸福时刻似乎到来了。

从今年夏天开始,国际原油价格狂泻30%至4年来最低点。截至北京时间17日晚21时,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每桶78.4美元上下徘徊,较前日继续下跌。分析师们仍在喊: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甚至有专家预测,此轮下跌将探至50美元/桶。

当地时间11月13日,纽约商品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4.21美元,跌破每桶75美元关口,为2010年9月以来最低。1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7.92美元,也跌至四年来最低。

国际油价的“跌跌不休”传导至美国国内,美国成品油自2010年以来首次跌破每加仑(约3.8升)3美元。

经济学家们分析,本来这轮美国经济增长已经几乎走到了顶点,海外需求的放缓拖累了出口,可能会让经济转而向下;但突如其来的汽油大降价却可能是刺激国内消费的一个大利好。《纽约时报》预计,过去几周内汽油价格的陡降,会在马上开始的消费季给美国带来数十亿的额外零售收入。

分析称,对于那些中低收入的美国消费者来说,汽油价格的下降尤为重要。这部分人群还没有从过去几年的经济复苏中恢复元气。虽然近年来就业市场有所改善,但大部分工人在这几年获得的工资增长简直微乎其微。至于那些经济上最为拮据的群体,更是能从此次汽油降价中稍微松一口气,并将花费转移到其他日常生活或者服务开支上。

目前美国人每天花在汽油上的开支是10亿美元。汽油降价将让美国消费者们在今年11月和12月比去年同期总共省下84亿美元。按照一户典型的美国家庭每年购买1200加仑(约4542升)汽油计算,现在的汽油价格将让他们每年至少省下400美元。同时家用燃油的价格也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5%,这是另一笔会因为油价下调而带来的额外节省。

事实上,美国并不缺油。上周四美国能源部出具的当周库存报告显示,美国原油产量已经上升到了29年来的最高水平:每日900万桶。按照这个产量计算,美国已经快要追平日产量960万桶的沙特阿拉伯。

报道称,美国石油产量的攀升和新型能源科技的应用密不可分:页岩层中抽出了成百上千万吨的油气;几条关键输油管更新升级,重新布流了从美国中部平原向墨西哥湾的石油输送,这个变化让现在墨西哥湾附近冶炼厂们仓库里几乎塞满了原油库存。美国已经终结了从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进口原油的时代。

但火上浇油的是,面对此轮油价下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并未减产,利比亚石油产量的恢复加剧了供过于求;同时,虽然伊拉克局势依然动荡,但该国的石油出口已经创下了自伊拉克战争之后的最高纪录。

欧佩克成员国甚至趁机大打价格战,沙特阿拉伯日前就下调了向美国出口原油的官方售价,这一举动触动了争夺市场份额的敏感神经。但曾经“呼风唤雨”的OPEC正在丧失对原油的定价能力。约翰·科尔德福认为,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伊朗都把希望押在了中国和亚洲其他的原油大客户身上,但亚洲同样竞争激烈,今年9月,美国阿拉斯加北坡油田所产原油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往韩国。

一边是供应超预期增长,另一边却是需求却越发疲软。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国际能源署10月份发布的报告将2014年和2015年的全球原油需求日均增长预测值分别下调了25万桶和9万桶。此外,美联储10月底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美元新一轮走强,美元指数已于近期刷新5年高位,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受到打压。

而到了明年3月,美国石油产量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到950万桶/日甚至更高,随着届时寒冬逝去,全球石油消费市场亦会陷入萎靡,随之而来的是油价继续探底。上周五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俄罗斯已经准备好面对油价“灾难性”下跌。

油价的底在哪儿?左右油价的因素是哪些?

据华夏能源网的分析,目前能够左右国际油价的因素不外乎五个:

1、欧佩克的产量

自6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开始步入下行通道。其中具体来源有三:第一,OPEC增产约60万桶/天,其中主要来自于利比亚,其余国家大体增减相抵;第二,美国原油增产近30万桶/天;第三,三大能源机构持续下调需求预期,下调幅度约30万桶/天。而供应过剩造成的油价下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出口国,尤其是欧佩克。

因此,近段时间原油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消息层面均指向于欧佩克的产量动向。11月27日欧佩克会议将召开,但目前市场言论不一,最终是否会减产尚无定论。

而目前国际油价已经导致欧佩克大多成员国财政出现问题,因此,分析认为欧佩克最终限产保价可能性偏高。即使欧佩克不对3000万桶/天的产量配额进行下调,只需要求成员国严格遵守该配额同样也可达到减产效果。因为目前欧佩克整体产量约为3080万桶/天,超出配额近百万桶。

如果欧佩克11月会议上宣布限产,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状况将得到极大改善,长期压制原油的一座大山将移除,国际油价将会迅速反弹,有望重返90美元/桶上方。

2、美国页岩油的产量

从原油生产成本角度来看,非常规油气资产属高成本之列。其中美国页岩油开的平均成本约为65美元/桶。但对于一些中小型页岩油公司而言,成本可高至75-80美元左右。因此,美原油价格跌破80美元/桶,将会令部分生产公司面临经济性考验,随之而来的则是减产问题。

3、欧美对伊朗的制裁

11月24日将迎来伊朗核谈的最后期限,双方将继续围绕核问题展开交锋,以决定双方是否相互作出让步。但近日表示“分歧依然很大,恐怕达不成目标”。此前,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实施四轮制裁,欧美也单方面对伊深化制裁,目前欧美允许伊朗日均出口不多于100万桶的石油。而谈判结果达成最终成果的可能性不大。

4、期货市场的动作

近五个月来,由于原油市场利空消息不断释放,期货市场看空氛围也随之不断升温,并出现了罕见的做空浪潮。以美原油期货为例,自7月份开始,交易商在美原油期货和期权中持有的净多头寸减少53%,其中多头头寸减少32%,而同期空头头寸暴增111%!虽然目前原油期货市场看空氛围仍未有得到实质改观,但有一现象需要警惕。

5、产油国的局势

俄乌军事冲突,ISIS中东暴力行径以及利比亚内部等地缘紧张局势依旧活跃于石油市场。俄乌双方关系陷入拉锯战,而且随着冬季来临,天然气供应问题将为俄罗斯增加谈判筹码,领土及能源贸易争端预计仍难以根除;近来,虽然中东紧张气氛有所缓和,但ISIS仍在间断性的挑动市场神经,其潜在的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利比亚内乱问题趋于长期化,内部分裂势力干扰下该国油田及港口频繁开与关,致使产量增长仍面临较大挑战。

油价大跌、领土纠纷、内乱等因素存在令上述地缘风险大范围升级的可能。一旦局势升级,原油期货价格将会迅速反应。不过,由于市场供应整体相对过剩,将弱化地缘局势紧张所造成的供应紧张的担忧,所以,其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阴谋论流行:美国和沙特要把俄罗斯“弄死”

石油行业内发生的任何事情,很多都可以用阴谋论来解释。最近油价暴跌也不例外。

据凤凰财经的报道,最近《纽约时报》社论刊登了汤玛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讨论阴谋论的文章。这位前中东记者最近一篇专栏中发问:“这是我的幻想?还是一场全球石油战真的已经爆发?一方是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另一方是俄罗斯和伊朗。”接着他自问自答:“是的”,并认为美国和沙特阿拉伯正试图将主要依赖石油收入的对手伊朗和俄罗斯置于死地。与此同时,阴谋论这一观点在俄罗斯也很流行。

俄罗斯《真理报》的重要新闻就是:《希望沙特摧毁我们的经济》。

事实上,沙特是剩余产能最多的产油国,历来都是左右石油市场的力量。油价出现泡沫,沙特就增产遏制价格升势,价格下跌就减产支撑市场。今年夏天结束时油价开始暴跌,市场普遍预期沙特如往常一样减产。但事与愿违,沙特上月宣布将致力“维持市场份额”,不会减产支持油价。

虽然人们不禁会从政治角度去解读沙特的做法,但它这个战略也可以多个经济理由去解释。最明显的理由就是,对沙特来说,美国不再是一个极度尴尬的政治盟友了。以往,美国一直大量进口沙特原油,但现在出现“叶岩油革命”了,美国从沙特的大客户变成了主要竞争对手。

由于叶岩油的生产成本高于沙特油成本,应对竞争的战略之一就是压低油价,迫使叶岩油生产商退出市场。目前,沙特一直不能使用这一战术,因为基于许多供应和政治因素,油价一直高于叶岩油生产成本。就在最近几个月,全球石油市场供应意外大增,但需求锐减。从6月份以来,油价已经下跌大约25%,上周更跌破每桶80美元。

如沙特现在减产支撑价格,美国就可以扩大叶岩油生产攻其要害,阿拉伯半岛势必落得原油收入减少的下场。沙特目前可以用的战略,就只有迫使美国成为另一个原油供应国。若这个说法是对的,它的意义将非常重大。这意味着油价下跌不会是昙花一现的现象,而全球两大原油供应国之间将爆发频繁的价格战,成为全球石油市场的基本格局。

当然,也有人表示所谓的阴谋论之说有些牵强附会。

据网易财经的报道称,很多人自然相信金融与政治格局的关系深厚,但供求关系的变化才是所有因素的最终落脚点,经济复苏不力以及世界对原油能源的依赖度下滑才是其步步跌向80美元/桶的推手。

报道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将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由3.4%调低到3.3%,经济疲软之势依然明显;国际能源署(IEA)10月14日将今年石油需求日增长预期由70万桶调低到20万桶,为五年来最低。但需要看到的是,较低的能源价格带来的不会仅是负面影响,在经济复苏困难期,能源成本的降低对工业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技术发展,目前世界对原油的依赖程度远没有上世纪石油危机时那么重要,加之各国开能力的提升和替代能源的飞速发展,以及美国长期投资开发的页岩石油开始进入产量高速增长期,导致今年美国日均原油产量同比上涨13%至9月份的880万桶,即将超过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因此OPEC对全球油价的垄断控制能力早已大打折扣。数据显示,目前非OPEC国家生产的原油占世界原油贸易的比重超过50%,而在10年代只有不到30%。此外,不仅是OPEC与非OPEC国家难以协调行动,OPEC内部成员也经常意见相左。

众所周知,俄罗斯财政对石油收入十分依赖,俄罗斯向国际市场出售原油720万桶/天,构成俄罗斯财政收入的45%,其财政盈利线约为102美元/桶。如果原油价格维持在90美元/桶,2015年俄罗斯财政收入将因此减少1.5%,油价下跌的伤害确有体现。但据85美元/桶的美国页岩石油成本来看,美国的页岩石油生产企业陷入亏损几乎是必然的,受到牵连的还有200万人的就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并不是愿意看到的。

油价八连跌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受国际油价持续大跌影响,发改委昨日再次宣布下调成品油价格。自今年7月22日起,国内油价实现罕见的“八连跌”。本次调价落实后,7月22日以来90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价格每升累计分别降低了1.11元和1.25元,国内汽柴油零售价格普遍回落至“6元时代”。

那么,“八连跌”能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1。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私家车油耗成本明显下降。以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8L为例,本次调价后私家车主每月将减少23元左右的用油成本。如果综合“八连跌”累计降幅计算,每月出行总油耗累计降低185元左右。

2。降低物价,刺激消费。低油价使出租车、航空、旅游等行业都深受其益,减少普通消费者的出行成本,间接刺激消费。

3。国家原油进口成本降低。纽约每桶油价创下2011年10月以来的收盘新低;伦敦布伦特每桶油价创下2010年9月以来新低。2013年10月,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据专家分析,国际原油年平均价格每下降10美元,中国就将节省200亿美元进口成本。

4。间接刺激经济增长。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际,油价下跌可以降低经济运行成本,进而刺激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

为什么说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息息相关?

黄金和石油价格联动的原因分析

金价与油价的正相关关系主要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美元汇率的波动(特别是贬值),通货膨胀,石油出产国的黄金运作,国际大的发生。

1.美元汇率波动,特别是美元的连年贬值引发了金价和油价的同向波动

由于黄金和石油在世界交易市场上都是以美元报价,而美元又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媒介,所以每当美元升值或贬值时,都会带动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的同向变化。当美元升值时,金价和油价降低;而当美元贬值时,金价和油价又往往升高。近年来,美国大量发行美元,造成美元连连贬值,人们纷纷转向其他风险小、可保值的资产,例如黄金。黄金是公认的硬通货,是保值避险的最佳资产之一,人们为避险而将更多资金转移到黄金上来,推动了黄金价格的上涨。与此同时,由于人们预计美元贬值,石油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上涨,而石油又是当今工业社会必不可少的,人们大量购进石油,又推动了石油价格的上涨。

近年来,在美元连连贬值的情况下,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节节攀升。研究者们认为,美国的双赤字是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鉴于美国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双双创下新高,短时间内难以消除,这影响了人们对美元价值的信心,美元因此仍处于疲势中。根据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报告,美国2005年贸易赤字连续第四年上升,达到725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时,美国贸易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创纪录的5.8%,高于2004年的5.1%。不仅如此,2005年美国的财政赤字达到4270亿美元,打破了2004财年4120亿美元的赤字纪录。这意味着美国的财政赤字连续4年上升,并再次创下新高。到2005年底,美国的双赤字已经超过1.15万亿美元。美国国会预算局估计,在今后10年里,美国的财政赤字总额将达2.58万亿美元,每年的赤字额均将超过2000亿美元。

实际上,2002年初到2004年底,美元指数由116.82下跌到80.57,下跌幅度达31%。尽管格林斯潘连连提高美元利率,2005年美元又有所反弹,但是由于提高幅度有限,远未达到人们的心理预期,在短期内刺激了市场后,美元又开始继续贬值。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以及庞大的军事支出,小布什取了放任美元贬值的政策,从而把美国国内的风险和压力转移给了国际上其他的国家。也就是说,无论是客观上的市场压力还是主观上布什的政策手段,美元一直处于巨大的贬值压力中,因此带动这几年金价和油价的飙升。

2.高油价加剧通货膨胀,剧烈的通货膨胀引发金价上升

温和的长期通货膨胀,对石油和黄金的价格影响不大。但是遇到短期内程度剧烈的通货膨胀,物价普遍大幅度上升,货币购买力下降,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恐慌,引起市场激烈的反应,带动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的上升。

高油价常被视为通货膨胀的先兆。石油价格的上涨通常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高油价影响了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中的能源构成部分,逐渐拉高整体物价。随后,通货膨胀反过来作用于石油价格,带动油价进一步上涨。

而黄金具有良好的抗通胀性和保值性,是通货膨胀的对冲工具,在通货膨胀明显的时期,常被加入投资组合,因此高通胀时期,金价通常上涨。例如,19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印尼的金价在7个月内上涨了375%。而当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处于高通胀或者预期高通胀时,国际市场的金价就会上涨。

3.受石油价格影响的石油出产国对黄金的运作引发黄金价格同向波动

长期以来,油价被视为金价升降的信号指标。因为市场显示金价常追随油价的升降而波动,这和石油生产大国的运作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与这些石油生产大国手中巨额的石油美元有关。所谓石油美元,就是指石油生产国出口大量石油,从而导致了极大的顺差。而国际市场上石油通常以美元来结算,称为石油美元。由于大的石油生产国,如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科威特、伊朗等大多集中在海湾地区,多为阿拉伯国家,所以它们对石油美元的操作常具有同向性。这样一笔巨大的资金被集中操控,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非常大。

石油是几大产油国的支柱产业。虽然石油生产为它们带来了巨额利润,但是产业结构的单一也为它们带来了一定风险。为了转移风险,石油输出国往往将石油美元中极大的一部分投入到国际金融市场上去。而黄金作为规避风险、投资保值的优良工具,自然也在这些石油输出国的选择范围之内。

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后,产油国所持有的石油美元会迅速膨胀,于是这些国家提高黄金在其国际储备中的比例,从而增加了对黄金的需求。由于石油美元数额巨大,石油输出国操作集中性强,推动了黄金价格的上涨。石油价格低迷时的情况正好相反。更严重的是,若石油价格低到大大影响其整个国民经济时,如石油收入不足以弥补其进口支出,那么石油生产国能通过削减一部分黄金储备,确保本国经济正常发展。但这种削减无疑是扩大了黄金市场的供给量,从而影响黄金的价格,有时它们甚至低价抛售黄金,加剧了黄金价格的下跌。

这样的情况在2005年表现得尤其明显。2005年,金价与油价都大幅上扬,为石油输出国带来极其丰厚的收入,特别是中东地区国家的黄金需求也随着石油收入的大幅增加而增加。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统计,2005年中东地区的黄金投资需求同比增长了38%,其中几个重量级产油国对黄金的投资需求尤为强烈,阿联酋的黄金需求增长率达到33%,沙特的黄金需求增长率同比增加82%,埃及的增长率高达150%。由此可见,这些来自中东的石油美元推动了黄金投资需求增长,从而推动了金价的上升。

另一个敦促石油生产国购买黄金的动力来自于国际组织。除了中东地区比较富裕的国家外,还有一些处于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要产油国,如墨西哥、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中亚的一些国家,它们比较容易遭受石油低价的伤害,所以这些国家非常重视黄金储备。并且这些国家接受了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大量,一旦石油价格下挫,这些国家难以归还国际,容易引起国际债务危机。为此,一方面,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要求这些国家准备一定的黄金储备以抵抗风险,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为了减轻债务压力,其中央银行增发货币,同时降低利率,推动黄金需求增长,带动金价上涨。

金价和油价波动方向背离的分析

尽管金价和油价大体上呈正向关系,但需要补充的是,这种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大体上同向变动的现象,并非绝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各种复杂的原因。

例如:15年后,当油价维持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带来的高价时,金价却下滑了两三年才开始上涨,并突破了原来的最高价。从15年到16年初,通胀率高涨引发了高利率,加之石油危机重创,高失业率和破产风潮席卷西方世界,与通胀密切相关的金价,伴随着其他物价的跌落,也开始滑落。20世纪70年代初的金价飙升中不乏对黄金的投机需求。为了阻止对黄金的投机,美国财政部宣布拍卖部分黄金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取相同措施,并要求其成员国用特别权取代黄金作为记账单位,不仅增加了黄金市场上的供给,还减少了某些国家对黄金的需求,导致金价背离高油价,不升反跌。

另一次油价和金价比较明显的背离出现在世纪之交。其间,石油价格的涨势虽然不及上世纪70年代,但已明显开始上涨,走出了长达20年的低迷期。与此相反的是依然低迷的金价,1999年8月甚至达到了近20年来最低价位每盎司252美元。即使由于“9·11”短期急速上扬,价格仍很快回归低价位区间,大部分时间在每盎司255美元~300美元区间徘徊。这次金价和油价背离最主要的原因是多国央行抛售黄金储备,特别是欧洲国家的央行。继1999年世界银行与瑞士银行宣布抛售黄金后,英国央行也抛售了其储备的约715吨黄金中的415吨,黄金价格应声下跌2%。专家们经过研究认为,黄金市场每个月吸纳25吨黄金将影响不大,但是若各国央行或其他部门已认可和估算的出售黄金的数量加起来,则市场每年需吸纳450吨到550吨黄金,黄金市场上供大于求,黄金价格自然低迷。

其背后的原因则是上世纪90年代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淡化了黄金的价值,特别是各央行心目中黄金的价值。20世纪90年代,金融创新不断,黄金的收益率大大不及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而黄金的储备成本在国际储备中又是最高的。考虑到当时世界经济发展良好,各国央行纷纷把黄金换成更能获利的其他储备品种,形成抛售黄金的局面,自然打压了黄金价格。

另一个促成银行抛售的原因是由于黄金长时间的低迷,很多黄金开商担心价格进一步滑落,纷纷与大型银行签订了套期保值协议,合同规定按当时的价格出售以后所产的黄金。因此大型银行向央行拆借黄金,在市场上抛售出去,将所得资金支付给开商,再用开商以后提供的黄金还给央行,这更刺激了当时对黄金储备的大肆抛售,进一步加剧了黄金市场的低迷。

金价与油价在伊拉克战争时也曾发生过一段短暂的背离。不同于海湾战争时黄金价格飙升,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金价始终低迷。原来,在战争前,美元兑主要货币继续走强以及美国道指和标普连续六天上涨打压了金价,使多数黄金市场人士离场观望。同时,黄金市场上的买卖双方普遍认同了美军宣传的速战速决、顺利取胜的预测,因而投资者不愿积极交易,而倾向于等待进一步的交易线索。在伊拉克战争开打后,金价上涨势头亦不明朗,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美英联军攻势猛烈,投资者预期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二是一部分黄金投资者获利回吐,打压了黄金的上涨,而另外的黄金投资者陷入困境,很难判断是做空还是做多,未能入市。不过这种短暂的背离,随着战事的不容乐观以及美国新发布的不佳的经济数据而结束,黄金价格追随着油价的上涨脚步逐渐上涨起来。

总结

综上所述,从历史数据来看,金价和油价的波动存在一种非确定数字比例的正向联动关系,原因主要是金价和油价都受美元汇率、通货膨胀、石油输出国的市场操作以及国际重大政治这几大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其中一种价格的涨跌,结合当时的主导因素,来判断另一个的价格走向。当然,这种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当某个独立的因素影响程度比较大,压过了金价、油价的共同影响因素时,黄金和石油价格的运动趋势可能会发生背离。但从长远来看,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同向运动的趋势比较明显,而且持续时间很长。

油价暴跌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你指的是今年年初这个油价暴跌吧?!

这个事情意味着什么?从国家大局来说有三大利好:

首先 国际油价下跌,利好于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原油的依存度非常高,无论是工业生产、交通运营还是家庭消费等方面,每天的油料消耗量都是惊人的。据美银美林估计,油价每下降10%,中国GDP增速将提高约0.15个百分点。所以,国际油价下跌,对中国经济恢复有利。

再者,因全球经济不景气,国际油价出现大跌,可以带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这样可对冲一下国内目前居高不下的物价,如果国际油价下跌,势必会拉低我国原油进口和转化成本,导致成品油价格下降,进而传导至各行业消费的方方面面,大幅拉低整体经济运行成本,

最后,国际油价下跌,促进国内消费增长。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原来我们的92汽油价格曾达到过8元/升,现在价格只是五块多,相比较下降了20-30%。当然,进口油价下跌,会使很多行业的生产成本降低,相关商品价格也会下降,这样有利于刺激国民消费。

当然,国际油价下跌虽然可以拉低国内经济运行成本和消费成本,但是短期对我国能源结构改革还是存在一些弊端:一方面,国际油价大跌,很多国人都会增加汽车出行次数,除了会增加道路堵塞,而且国内成品油质量不佳,大家都增加汽车出行次数,环境会受到严重影响。

另一方面,对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的快速应用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新能源车产业链,正是因为节能减排的大力实施,新能源车保有量稳中有升,这才推进了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发展,而油价下跌势必会提高人们购买燃油车的兴趣和需求。新能源车的前景不容乐观。

所以呢,综上所述,油价暴跌有好有坏,总体来说利大于弊,经济恢复正常后,油价也会慢慢上升?

国际油价跌至8个月来新低,油价是否能回到5元时代?

大家好,非常高兴,题主的问题,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下跌。国际油价也在八个月内达到了新低,那么油价能否重回五元时代呢?

对于这个问题小编认为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油价不可能重回五元时代。因为5元这个价格水平并不是一直不变的,他的社会购买力是在不断进行浮动的。因为几年前的5元跟今年的5元相比肯定是不一样的。从目前的通货膨胀率来看,我国物价水平不断上涨,通货膨胀利益每年7%的水平不断上涨,所以说即便世界油价不变,那么售价也是应该不断进行增加的。油价回到5元根本不可能。第二点原因就是由于疫情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大货车司机一直因为疫情问题,有很多需要隔离的情况,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司机师傅的投入,所以物流水平也是在不断上升。物流支出上涨的大背景之下,油价下跌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油价不可能回到五元时代。第3点就是目前我国油价的构成并不单纯包括油价,为了保障国家财政支出,我国油价包含养路费以及增值税费用。所以我国油价才一直比其他国家的油价高。

不过这也不代表我们不能享受低的油价。比如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汽油优惠软件,通过下载第三方软见,运营方可以给予补贴,最后终端油价基本在每升6~7元左右。这对于标价来说已经优惠不少了,消费者可以得到不小的实惠。其次,我们在选择车辆的时候,也尽量要选择燃油经济性比较好的车辆,这样综合来看可以减少不小的支出成本。

小伙伴还有什么不同看法呢?大家可以一起在评论区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