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项整顿成品油价格_2021江苏省成品油
1.江苏省价格管理监督条例
2.中石化投资2000多亿打造的成品油质量升级完成得怎样了?
江苏省价格管理监督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体制和价格运行机制,规范价格行为,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和收费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必须遵守本条例。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价格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称物价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价格管理、监督工作。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自职责,积极配合价格管理、监督。第四条 价格管理按照间接管理为主、直接管理为辅的原则,对少数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定价,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生产经营者定价。行政性、事业性收费由国家和省规定。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建立健全价格调控体系,加强管理、监督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保持价格总水平的相对稳定。第六条 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价格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服从价格管理、监督,诚实信用,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价格竞争,不得进行价格欺诈和牟取暴利。第二章 定价的管理第七条 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少数重要商品和服务实行定价。定价包括制定、调整价格和规定作价办法。第八条 定价的项目和权限,以国家和省颁布的价格分工管理目录为依据。定价的主要项目有:
(一)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少数稀有金属等重要工业生产资料;
(二)国家收购和供应的粮食、油料(脂)、棉花、蚕茧等农产品;
(三)食盐、自来水、民用燃料、部分常用药品等生活资料;
(四)部分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
(五)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电力和教育、医疗等公用事业;
(六)基准地价、居民商品房价格和公房租金;
(七)其他应当由定价的项目。第九条 省、市、县的价格分工管理目录,由省物价部门拟定,或者提出修订意见,报省人民批准后公布。
省有关部门和市、县人民可以对价格分工管理目录提出调整建议。第十条 省、市、县物价部门可以对分工管理的价格适时适度调整,但不得越权定价。调整价格,应当遵循价值规律,兼顾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市、县物价部门调整商品和服务价格,应当报省物价部门备案。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者必须执行定价。对少数基本生活必需品因执行定价造成的政策性亏损,应当给予适当的补贴或者取政策性补偿措施。第十二条 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实行申报审批、收费许可证和收费年检制度。
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单位必须执行国家和省的收费管理规定,不得擅自立项收费和提高收费标准。第三章 生产经营者定价的管理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者自主决定定价以外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享有下列价格权利:
(一)适时调整商品和服务价格;
(二)制定新产品和新兴服务的价格,可以对高新技术产品实行加价;
(三)制定合理的购销差价、批零差价、地区差价;
(四)制定合理的质量差价、牌誉差价、款式差价;
(五)按批量优惠定价;
(六)对季节性商品和服务,可以实行季节差价;
(七)灵活制定、调整鲜活商品价格;
(八)对处理商品实行降价;
(九)对制定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提出调整意见;
(十)法律、法规赋予的其他价格权利。第十四条 生产者应当以正常生产经营成本为基础,结合行业平均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合理定价。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者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陈列样品或者公布质量标准,保证质量价格相符。第十六条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以及收取费用的,必须按照规定明码标价。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者及其行业组织就当加强内部价格管理,共同维护市场价格正常秩序,不得垄断价格。第十八条 禁止下列不正当价格行为:
(一)蓄意串通,联合提价、压价,以垄断价格的;
(二)凭借自身有利条件,强行服务获利的;
(三)虚削价或者标价过高的;
(四)故意散布涨价信息,诱骗对方交易的;
(五)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囤积居奇,以哄抬价格的;
(六)冒充名牌、混充规格、掺杂使、以次充好和短尺少秤,以变相提价的。
中石化投资2000多亿打造的成品油质量升级完成得怎样了?
当下,中国公众从来没有对能源、环保如此关注过。其实,中国缺能源,更缺清洁能源。为了碧水蓝天,身处石油石化行业的企业一直都还蛮拼的。
“碧水蓝天”环保,3年投入228.7亿元实施803个项目。这是中石化史上规模最大的环保治理行动,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一次性投入最密集、涉及范围最大的环保专项治理行动。中石化能源管理和环境保护部主任耿成辉透露,2014年,已经投了115.7个亿,已经开展的环境治理项目是533个,分别占整个投资的52.9%和 71.7%,这些真金白银都投下去了。而且,碧水蓝天环保专项行动产生的社会效果和环境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国内率先启动“能效倍增”,2025年能效提高100%。将分3步走取6大措施,到2025年将能效提高100%。这是继碧水蓝天之后中石化绿色低碳发展又一重大举措,也是中国企业首次推出类似。达成后可节约标煤4200万吨,相当于植树9亿多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00万吨,相当于两千多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
十年投入2000多亿成品油质量升级,已向北京等7省区市提前供应国五油品。概括地讲,过去十年,中石化在炼油板块累计投入了2000多亿元,用于成品油质量升级。我国2013年发布国五油品标准,要求自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执行。新标准的硫含量指标限值由第四阶段的50ppm降为10ppm、降低80%,超越美国相应标准、主要指标与欧洲现行标准水平相当,达到国际最高水平。中石化已分别于2012年5月向北京、2013年9月向上海和江苏沿江8市,2014年7 月向广东14市,2014年10月向陕西全省、2014年11月向浙江杭嘉湖地区、2015年1月起向天津等7个省区市供应国五油品。今后,中石化每年还要投入300亿元进行升级改造,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减少环境污染。
根据《中国石油[0.37% 资金 研报]报》2月10日报道,仅在过去8年就投入500亿元以上用于油品质量升级。目前,中国石油在国Ⅳ车用汽油标准升级中已累计投入超过200亿元。欧洲国家从欧Ⅲ标准升级到欧Ⅳ标准,整整用了5年。而中国石油从国Ⅲ标准升级到国Ⅳ标准仅用了不到一年。
根据中国海油《201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旗下的惠州石化已完成国Ⅴ标准的升级改造,中海油的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位居全国第一。
小时候,小黑板曾跟在汽车后面奔跑,闻汽油味。而如今,路上的车多了,但汽油味却越来越淡。在浓与淡之间,中国人、中国企业用10年走完了欧美国家二、三十年的油品升级路。
汽油标准:
第一步:2000年1月1日起,汽油质量升级为国标GB17930-1999,汽油中硫含量由不大于1500ppm降低至1000ppm以下(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于2000年7月 1日起执行硫含量不大于800ppm,到2003年1月全国汽油中的硫含量全部都执行不大于800ppm);
第二步:2005年7月1日起,全国执行汽油中硫含量不大于500ppm(即国二);
第三步:2010年5月1日,全国升级为国标GB17930-2006,即国Ⅲ汽油标准,汽油中硫含量降低至150ppm以下;
第四步:2014年1月1日起,全国升级为国标GB17930-2011,即国Ⅳ汽油标准,汽油中硫含量降低至50ppm以下。
第五步:将是2018年1月1日起,汽油硫含量将降低到10ppm,即国Ⅴ标准。我国2013年1月发布国五油品标准,要求自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执行。
柴油标准:
2000年,相当于欧I柴油标准的GB 252-2000国家轻柴油标准开始实施,硫含量2000ppm以下;
2003年10月1日,相当于欧Ⅱ标准的GB/T 19147-2003国家车用柴油标准开始实施;
2011年7月1日起,执行相当于欧Ⅲ标准的GB 19147-2009国家车用柴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350ppm;
2015年1月1日起,执行相当于欧Ⅳ标准的GB 19147-2013国家车用柴油标准,硫含量不大于50ppm;
硫含量小于10ppm、相当于欧V的GB 19147-2013国家车用柴油标准,将于2018年1月1日实施。
页岩气勘探开发率先取得重大突破,明年建成百亿方产能。2014年3月,中石化宣布涪陵页岩气田提前进入商业开发。国土部2014年7月评审认定,涪陵页岩气田是典型的优质海相页岩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067.5亿方,标志着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诞生。目前,涪陵页岩气田今年已建成产能20亿方,相当于800万户居民一年生活用气需求,重庆地区率先受益。小黑板去看过,有一口功勋井,每天产气6万方,可供12万户人家使用。2014年11月5日在美国达拉斯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页岩油气峰会,授予中石化“页岩油气国际先锋奖”,以表彰北美以外世界首个页岩气重大商业发现,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继美国、加拿大之后)实现页岩气商业开发的国家。清洁低碳的页岩气开发对我国能源变革具有战略意义。百亿方涪陵页岩大气田建成后,环境保护方面,可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2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1.1亿棵、80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同时减排二氧化硫30万吨、氮氧化物近10万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仅为5.5%,远低于同期世界平均24%的水平,对外依存度也已超过30%。随着页岩气规模开发,我国天然气自给能力将进一步提高,能源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
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突破 200亿立方米。其中,川气东送辐射中国70多个城市、数千家企业、近两亿人口.2014年,元坝气田一期工程、大牛地气田新建产能投产,中石化第一个 LNG接收站建成投运,广西、天津LNG接收站项目加快推进。可以预见,中石化将迎来天然气展的新阶段。
国内首家自主研发的生物航煤成功试飞,将地沟油送上天。2013年4月,中国自主研发的1号生物航煤首次试飞成功,成为国际上第4个拥有生物航煤生产技术的国家,中石化在国内独家拥有此技术,可将棕榈油、餐饮废油变为生物航煤,让航空离绿色近一点,餐桌离安全近一点。2014年2月,中国第一张生物航煤生产许可证落户中石化。美国联邦航空局高级代表Collins说:“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绿色低碳是世界航空业发展的趋势,生物航煤作为低碳燃料,未来的应用肯定越来越多。祝贺中石化!”
地热供暖面积3千万平方米,成功打造“中国冰岛”。中国地热约占全球量的六分之一,潜力巨大。目前,中石化地热开发区域已扩展至14个省市,供暖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约占全国常规地热供暖面积30%,年可替代标煤4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4万吨。成为国内地热开发利用规模最大的企业,并成功打造了“中国冰岛”—雄县。到2020年,我国地热能开发年利用量要达到5000万吨标煤。开发利用地热对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已投入80多亿元发展新能源。近年中石化积极拓展新的能源领域,发展油砂、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探索清洁利用煤炭,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生物质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地热等。2007-2012年中石化在煤化工、生物质、地热等新能源发展上已累计投入82 亿元。
中石化已郑重承诺:只要环境保护需要的投资一分不少,不利环境保护的事情一件不做,伤害环境带来的效益一分不要。目前,中石化已基本形成包括技术开发、工业生产和产品销售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低碳能源业务产业链。到2020 年,中石化低碳能源将形成规模化产业,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但这些肯定还远远不够,在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方面,要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满足公众要求,中石化还在路上,必须用更环保的技术去开、加工和供应更多绿色低碳能源,同时接受社会的监督,与大家共同行动,为你我的美好生活加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