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涨了油价不涨_房价涨了油价不涨了
1.CCTV2为什么要高调托市(楼市)
2.一面说要稳定物价,一面上涨油费,到底什么意思?
3.中国人天天谈论房价 油价 美国人天天谈论什么
4.最近为什么好多东西都在涨价?
5.为什么全世界的物价都上涨?
CCTV2为什么要高调托市(楼市)
最近CCTV2《经济半小时》一直在播出和房价有关的内容,记得6月中旬的几期节目,指出了深圳、北京等地楼市泡沫现象严重,房价下跌成必然趋势。就在这几期节目播出一周后,在6.22日CCTV2《对话》栏目中,节目组邀请了几位专家、业内人士对现在房价的走势展开了探讨。
新房频道的编辑菲菲在收看之后,在编辑部点燃了一根导火线:电视节目刚调到CCTV2,便一眼看到我比较熟悉的主持人陈炜鸿正在解说中国的房价如何如何,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期对话目前房价形势的节目,应该很精彩,于是坐定开始认真的看这个节目。
其中有一个女士站起来提问,问题是:我向在坐的各位请求帮助,我准备买房,是现在买还是再推迟一两个季度观察一下。这位女士的话还未完全落地,已经有几个人把手举的老高了,话筒最终被一位年轻的开发商代表抢得,他自信而面带微笑的说:你要想买,就现在赶紧买,不然房价还得涨,还套用某个学者说的话:自住性买房,什么时候买都是合适的。这一问一答使我想起了股神巴菲特的一句名言:永远不要问理发师你是否需要理发。
另一个人对此的观点是:你要买赶紧买,你想想在06,07年那些以地王价格拿地的那些开发商会把房子赔钱卖出去吗?形势从来比人强,有些形势不是人力所能控制和扭转的,到时候不降价销售你就自己住去,反正有便宜的。
还有一个人很热心,很善意的提醒她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不要再被那些下跌论所害了,还举出例子说04,05,06,07这么多年一直有人说房价会下跌,可是房价却一直在上升,害的最初想买房的人后来买了高价房,意思是说你千万不要再一次成为受害者了。我相说日中则仄,月盈则亏,商品房既然是商品它也就会遵守市场经济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规律。没有只涨不跌的,也没有只跌不涨的。涨到一定程度它就会跌的,涨的越高,跌的也就越狠。
还有徐教授徐滇庆,一张大嘴上下扇动着大抛国际热钱论,说这么多热钱流入国内,如果找不到投资的地方,只能买房,如果控制不好,房价还会暴涨,连“大”都不想用,用了一个“暴”字,我看他是丧心病狂了。实际上热钱对风险是最敏感的难道他们会去接盘吗?呵呵。
还有一个学者说:你看周围的人,他们买了你也买,他们不买你也不买。一副好好先生的样子,谁也不得罪。这也使我想起了一句网上的名言,中国的很多学者不是没水平,是没良心。
最后另有一位女士站起来坚定的说:不管我现在买房是了自住还是投资,我都会等等看再说,现在肯定不会买。是啊,我比较佩服这位女士,在各路鬼神的轮番夹击下,依然能坚持自己的看法和眼光,实际上商人对市场形势是最敏感的,因为他们才是利益和最攸关者,在自己的利益面前,他们比谁都更用心,也就比谁把市场都吃的透。他们的行为,也就说明了当前大势。比如目前温州炒房人大量抛售北京的房子就是最好的例证。
看完节目得出的结论:
1,房价很正常都是因为农民进城把房价买高了.
2,发展商都是好人,买的东西都是低卖(永远上涨的东西居然还卖给消费者,真高尚的情操)
3,国际热钱都是猪头,进来中国为了给开发商高价接盘让开发商发大财?/开发商都卖国,把不赔的好房子出卖给了国际,赤裸裸的卖国行为?
那么其他几位编辑在看了之后又有什么感谢:
风言风语
新房频道编辑吕开来:
1,首先油价上涨带动几乎所有商品上涨,原材料上涨,房价上涨。
2,油价上涨引起通胀,使得很多单位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会涨工资,公务员国企垄断行业涨得会很多。
3,美国已经取措施,石油价格在未来有望降到百元以内,(但国内不会降,涨上去就不下来了)投机石油的资金会转投地产。
4,国外资金还在进入国内,他们是有目的的。
5,国家限制外资进入地产政策松动。
6,CCTV2赵赫唱衰楼市现在不出来了。
7,CCTV2在地产系列节目在中断两天后,一反前四集论调,在最后一集明确表态:我们栏目用了相当篇幅来报道房价,为什么?其实房价的涨跌仅仅是表象,国家的金融安全才是我们真正的着眼点,在国际上,房价下跌套牢银行的例子我们听得太多太多。说的再明白不过,稳定最好,但绝不允许下跌。
8,CCTV2前四集的已经取消。
9,6.13日中央工作会议总书记讲话:“稳定房地产市场,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会陆续出台。信总书记还是信所谓专家?信主要媒体还是街头小报?
10,根据目前国家经济严重下滑,下半年金融政策有可能松动。
新闻频道编辑上海小沈:实在是很委琐!房地产在中国从长远来看应该是个景气行业,但房价如果一直都象06,07年暴涨的话,不跌也要跌的。这里有个问题很容易发现:在房价只涨不跌的前提下,我们国家所有人(包括企业)可以放弃一切投资选择,专门买房子就OK了,因为有人说了要大涨!!周而复始,就如同传销,结果可想而知。
博客频道编辑欣然:在节目中,有一为佳宾痛斥了三年前预测北京房价要跌30%上海房价要跌50%的某专家.-----易XX.听那个徐教授的意思是,那么多热钱仍然会从股市流向房市,搞得好像国家对这些热钱一点办法也没有似的。
新房频道编辑六夜:我是着这节目,心里挺乐呵的!以前是控制房价过快上涨,CCTV有必要配合中央精神唱空。现在是稳定房地产市,面对即将崩盘的房地产,CCTV也完会有必要进行托市,对于CCTV他作的完全正确
问题是,即将崩盘的房地产,CCTV唱一下就行了吗?搞了几十年的经济,还不是得转回市场经济,也许CCTV能延迟崩盘的到来,却阻止不了他的到来,就象股市一样,降个印花税,吃个伟哥,总能挺一会的,但狂泻是免不了会到来的。不用把这种消息打作强心针,还是当作伟哥好一点!
博客频道编辑小葱:你们不知道ZF说的话要反着理解吗?去年当有人说股市要防止暴涨暴跌后,不是马上从6000点跌倒现在2800点吗。所以今年有人说要稳定房价,那就一定是房价要跌的信号。现在还找出一个CCTV2来乱叫,让大家去救市,太恶心了!
新房频道编辑乐乐:研究经济的就是这样,上学的时候去旁听经济课,很惊异的发现很多教授不过是纸上谈兵,有些人几乎从来不会到市场上转转,完全是拿着一些统计数字在自说自话。有一位最离谱的教授,据说也算是德高望重,大谈钢铁企业改制,却连本地赫赫有名的钢材市场在哪里都不知道,就是这些人在妄论经济,所以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危机。
策划部编辑多边形:徐先生说的这些还算是比较客观的.盯着让人家道歉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看国家相关政策的执行程度吧,现在观望不是观望开发商而是观望的相关政策~~~ 他不支持房价上涨,但他认为在当前的局面下房价有上涨的可能。可惜他关于银行和货币谈得太少了。我们应该多学一学经济知识,因为买房是我们人生当中的一大笔投资啊。其实他说的天下大雨,是可能在两年内气候突变的,变为大干旱。就看大家要不要给自己这个机会!
新闻频道编辑小杰:价值规律?中国没有纯粹的经济问题,房价、股市等等只能从政治的角度分析才能看清楚。正如地震能否预报不是个科学问题一样,像这样纯然的科学问题在当今中国成了不折不扣的政治问题。此前对所谓开发商投鼠忌器的态度有了一个转变,因为他们意识到了让他们脊背发凉的导致“不稳定”的动因了。我倒是希望去年的房价波动不要出现,让房价继续暴涨,期待否极泰来的结果。
最近CCTV2《经济半小时》一直在播出和房价有关的内容,记得6月中旬的几期节目,指出了深圳、北京等地楼市泡沫现象严重,房价下跌成必然趋势。就在这几期节目播出一周后,在6.22日CCTV2《对话》栏目中,节目组邀请了几位专家、业内人士对现在房价的走势展开了探讨。
电视节目刚调到CCTV2,便一眼看到我比较熟悉的主持人陈炜鸿正在解说中国的房价如何如何,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期对话目前房价形势的节目,应该很精彩,于是坐定开始认真的看这个节目。
其中有一个女士站起来提问,问题是:我向在坐的各位请求帮助,我准备买房,是现在买还是再推迟一两个季度观察一下。这位女士的话还未完全落地,已经有几个人把手举的老高了,话筒最终被一位年轻的开发商代表抢得,他自信而面带微笑的说:你要想买,就现在赶紧买,不然房价还得涨,还套用某个学者说的话:自住性买房,什么时候买都是合适的。这一问一答使我想起了股神巴菲特的一句名言:永远不要问理发师你是否需要理发。
另一个人对此的观点是:你要买赶紧买,你想想在06,07年那些以地王价格拿地的那些开发商会把房子赔钱卖出去吗?形势从来比人强,有些形势不是人力所能控制和扭转的,到时候不降价销售你就自己住去,反正有便宜的。
还有一个人很热心,很善意的提醒她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不要再被那些下跌论所害了,还举出例子说04,05,06,07这么多年一直有人说房价会下跌,可是房价却一直在上升,害的最初想买房的人后来买了高价房,意思是说你千万不要再一次成为受害者了。我相说日中则仄,月盈则亏,商品房既然是商品它也就会遵守市场经济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规律。没有只涨不跌的,也没有只跌不涨的。涨到一定程度它就会跌的,涨的越高,跌的也就越狠。
还有徐教授徐滇庆,一张大徐滇庆(徐滇庆博客,徐滇庆新闻,徐滇庆说吧)嘴上下扇动着大抛国际热钱论,说这么多热钱流入国内,如果找不到投资的地方,只能买房,如果控制不好,房价还会暴涨,连“大”都不想用,用了一个“暴”字,我看他是丧心病狂了。实际上热钱对风险是最敏感的难道他们会去接盘吗?呵呵。
还有一个学者说:你看周围的人,他们买了你也买,他们不买你也不买。一副好好先生的样子,谁也不得罪。这也使我想起了一句网上的名言,中国的很多学者不是没水平,是没良心。
最后另有一位女士站起来坚定的说:不管我现在买房是了自住还是投资,我都会等等看再说,现在肯定不会买。是啊,我比较佩服这位女士,在各路鬼神的轮番夹击下,依然能坚持自己的看法和眼光,实际上商人对市场形势是最敏感的,因为他们才是利益和最攸关者,在自己的利益面前,他们比谁都更用心,也就比谁把市场都吃的透。他们的行为,也就说明了当前大势。比如目前温州炒房人大量抛售北京的房子就是最好的例证。
看完节目得出的结论:
1,房价很正常都是因为农民进城把房价买高了.
2,发展商都是好人,买的东西都是低卖(永远上涨的东西居然还卖给消费者,真高尚的情操)
3,国际热钱都是猪头,进来中国为了给开发商高价接盘让开发商发大财?/开发商都卖国,把不赔的好房子出卖给了国际,赤裸裸的卖国行为?
风言风语
1,首先油价上涨带动几乎所有商品上涨,原材料上涨,房价上涨。
2,油价上涨引起通胀,使得很多单位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会涨工资,公务员国企垄断行业涨得会很多。
3,美国已经取措施,石油价格在未来有望降到百元以内,(但国内不会降,涨上去就不下来了)投机石油的资金会转投地产。
4,国外资金还在进入国内,他们是有目的的。
5,国家限制外资进入地产政策松动。
6,CCTV2赵赫唱衰楼市现在不出来了。
7,CCTV2在地产系列节目在中断两天后,一反前四集论调,在最后一集明确表态:我们栏目用了相当篇幅来报道房价,为什么?其实房价的涨跌仅仅是表象,国家的金融安全才是我们真正的着眼点,在国际上,房价下跌套牢银行的例子我们听得太多太多。说的再明白不过,稳定最好,但绝不允许下跌。
8,CCTV2前四集的已经取消。
9,6.13日中央工作会议总书记讲话:“稳定房地产市场,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会陆续出台。信总书记还是信所谓专家?信主要媒体还是街头小报?
10,根据目前国家经济严重下滑,下半年金融政策有可能松动。
一面说要稳定物价,一面上涨油费,到底什么意思?
世界各国都经历过这个阶段,你这句国之将亡,就太没经济水平了...
物价的高低,是和工业水平成反比、和人口消费规模成正比的.
工业越发达,成本就越低.人口越少,物价也就越低.
然而我们中国,在这两方面都吃亏了.我发现网上很多人的思想相当可笑.认为发达国家什么都是高,物价也应该高.这种北极很冷南极就很热的想法让人很无语.但依然很多人在网上把中国物价和美国物价发出来对比,而且乐此不疲.SB
以工业实力来比较的话,我国每生产一件商品,发达国家就能够生产十件甚至百件.成本上我们就吃了大亏.因为所谓的发达国家,也就是工业发达.生产力发达.而不是说发达国家的国民有钱,那商品一定更贵,这样说的人,的确对不起高一政治老师.设没上过高一,那就对不起父母的栽培.
接着说人口.以美国的生产力,满足4亿人的消费完全没有问题.但中国呢?中国是要以比美国更低的生产力去为更多的人生产商品.这就必须涨物价.
大家都说房价高.的确高.但不高行吗?不行.
10年前50万的房子,如今卖150万.10年前百万富翁都稀罕,现在千万富翁满街跑.
如现在的房子,还是50万,你们猜猜看会怎么样?70后的富翁绝对把钱投资到房产上,现在家境好的人,一般能拿出100-200万买房子,按10年前的物价,那他们就能买3-4套房.家境很好的人,那能拿出500万买房子,那就是10套.而那些非常好的,现在可以花一亿买汤臣一品房子的呢?他们可以买上百套房子.
所以,如果房价没涨,那就根本轮不到80后买房子,90后买房子更是扯谈.这样一来,那房价是多少对我们还有什么意义没有?反正都是买不到的
也就是说,消费规模增加,而物价没涨,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大家有钱买不到东西.通货膨胀一旦爆发,那就和国民时期一样了,货币贬值,十几万一斤的猪肉...
知道为什么了吗?国家的是有限的是固定的,但人口在不断增加,购买力也在不断增加.提高物价是控制消费规模的一种手段.这是经济常识,不涉及政治问题.
中国人天天谈论房价 油价 美国人天天谈论什么
哪里都差不多,
美国人的软实力比中国高很多,
他们更关心生活质量,
对房价一般吧,
美国已经经过了房地产泡沫,房价比较稳定,
至于油价他们也经常谈论的,
美国的油价变化比中国多多了,
完全的市场化标价,
其他的就是生活质量了,
比如吃喝玩乐享受一类的,
上述仅个人臆想,穷人,没去过美国,没出过国。
最近为什么好多东西都在涨价?
一、物价好像又涨了为啥东西在变贵?
1月,农夫山泉表示每桶水增加2元,涨幅10%;
麦当劳随心配从12.9元上涨到13.9元,肯德基的多款产品也有0.5-2元的不同程度的涨价;
共享单车价格上调到每15分钟1.5元。
这一场从机票到共享单车的涨价使得许多人惊呼生活成本也太高了。
物价上涨,在我们以往的概念里往往与通胀所绑定。但这一次,我们要警惕的是通缩。
2020年以来,代表市场上有多少钱的M2,增速长期保持在8%以上,今年2月末,M2余额高达275.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创近7年新高。去年11月末,央行释放了约5000亿元的流动性,3月17日央行再次降准。
二、物价上涨是好事还是坏事?
物价上涨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坏事,具体情况取决于物价上涨的原因以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方面,物价上涨可能是一个好事,因为它可能意味着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生产成本上升等积极因素的存在。例如,当经济扩张和需求超过供应时,物价上涨可能是一种自然反应,这也可以反映出经济繁荣和稳健。此外,对某些产业和产品的价格上涨也可能是必要的,因为它们需要更高的价格才能维持其生产和运作。
另一方面,物价上涨也可能是一个坏事,因为它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等不良影响。例如,如果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导致通货膨胀,那么消费者购买力将下降,经济不稳定性增加,甚至可能导致经济危机。此外,对一些必需品如食品、能源等的价格上涨也可能导致社会不公和贫困问题。
因此,物价上涨是否好事还是坏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需要考虑物价上涨的原因、影响范围以及应对措施等因素。
相关新闻:
凤凰网财经原标题:最近好多东西都在涨价
也是没想到,有一天连咱们喝的水都开始涨价了。
自2022年上海将农夫山泉19L天然水零售价由26元/桶调整到28元/桶后,
来源:网络
今年1月杭州也紧随其后将每桶增加了2元的价格,涨幅10%。
并且从这次动作来看,农夫山泉很可能先在一二线城市涨价试试水,不久后就可能会推广全国。
当我正在感叹连“大自然的搬运工”都开始涨运费了,不久前我老家的县城朋友又给了我重磅一击。
据她所说,就好比开店较多的上岛咖啡,招牌单品“上岛咖啡”定价约40元一杯,要是再点些甜品,没个小一百肯定下不来。
没想到有一天,能打败星巴克的居然是县城咖啡。
从矿泉水到县城咖啡,有没有发现,最近身边涨价的东西真的越来越多了。
01
让我们先从迪士尼说起
试问,谁没有一个迪士尼的粉红少女梦呢?
记得经常看见有迪士尼粉丝会这样留言,“所有人都在催着你长大,而迪士尼还在守护你的童心”。
听起来很美好是吧,但是谁来告诉我这份“守护童心”居然是要付费的,甚至它还要不断涨价付费。
没错,迪士尼门票又又又开始涨价了。
从今年6月23日起,上海迪士尼即将迎来第四次涨价。
数据来源:上海迪士尼度区
可以看到,四种门票基本都有至少30元以上的价格上涨。
其中最贵的“特别高峰日”门票价格涨至799元,最便宜的“常规日”门票价格也涨到475元。
但是这还没完。
紧接着在前几天,迪士尼又出来刷了一波存在感。
表示自2023年3月17日上午8:00起,上海迪士尼度区将在各销售渠道暂停发售上海迪士尼乐园年卡。
而迪士尼对此给出的原因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客流和保障乐园内游客体验。
显然对于这样的解释观众们并不买账,不少小伙伴纷纷表示这样的操作无疑代表的是新一波的涨价。
一连两次调整,很夸张吧,但是各位知道吗,其实在全球迪士尼六大乐园里,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基础票价其实还是最低的那个。
据数据显示,过去50年间,迪士尼世界和迪士尼主题公园的价格增长了3871%,攀升将近40倍。
夸张到自家CEO都忍不住发声,迪士尼乐园门票涨价可能“过于激进”。
可以说自从2023年开放,迪士尼就开始逐渐热闹了起来,而这股氛围可不仅仅带动了乐园的活跃。
02
连带着机票、酒店,也开始大量上涨
最近我正好要回成都老家一趟,本以为就一普通工作日,大不了七八百块搞定。
直到我打开订票网站,真的是彻底傻眼了。
来源:飞猪,2023年3月24日票价
从虹桥机场到双流机场的机票基本保持在1500元以上,稍微贵点的能有1900元,这还是不包含机建燃油费的情况。
粗略算下这一来一回,三四千没了,快赶上我春节的机票价了。
而这样的涨价还是在不断变动的。
给大家看两张今年2月从上海到北京的机票对比。
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段,2月3日查询时该航线价格还不到500元,短短5天内,机票价格就普遍超过了2000元。
机票价格上涨已经极大增加了出行成本,而另一边的住宿用的酒店,也开始涨价了。
据我一常到上海出差的朋友反应,如今虹桥机场附近的酒店,年前咨询的时候大概500元的房价,今年2月居然开始涨到700元。
要是遇上个时间紧张的时候,房间很可能还预订不到。
而不止在上海,同样的情况还在北京、广州等其他一线城市上演。
尤其是一些较为热门的地段。
汉庭、全季3月21日价格,截图来自华住会
类似如家、汉庭突破500元,全季、桔子酒店基本600元以上,亚朵等更是普遍涨到700元以上。
再比如最近伴随港澳政策开放,对于想去港澳shopping的小伙伴来说,
同样一家酒店,疫情期间仅仅200多元就能入住了,如今平日都要1700多一晚,翻了7倍不止。
如果说动辄几百上千涨价的机票、酒店还是显而易见,那么还有一些东西正在以几毛几块的价格,改变着你的生活。
03
食品的价格,也在悄悄涨价
从今年1月5日起,本打工人的快乐就少了一半。
因为就在这一天,我最心爱的麦当劳穷鬼套餐居然又背着我悄悄涨价了。
其实这已经不是这家伙第一次涨价了,早在2021年12月,麦当劳就曾对“随心配”套餐进行过提价,从最初的12元调整至12.9元。
而现在,它居然又来涨到了13.9元,整整贵了1块。
要说打工的难真都不算啥,但就是唯独这一块钱,成年人的崩溃真就在这一瞬间。
不过听说这次对价格下手的可不止麦当劳一家,就在2022年12月,另一家西式快餐连锁巨头肯德基也对旗下多款产品进行了调价,包括多款早餐套餐、薯条、汉堡均有0.5元-2元的不同程度的提价。
大家可别小瞧这几块几毛的涨价,各位知道这20年内涨价最多的食物是什么吗。
涪陵榨菜,一个靠着几毛钱的微涨,以一己之力干过一线城市房价涨幅的榨菜品牌。
是的,就是这家榨菜龙头公司,在14年间提价十次,总涨幅高达600%。
更有意思的是,每当这家公司面临人员薪资增长、设备折旧等不可控成本因素时,这家公司就通过涨价来解决。
且每次就涨五毛。
而看似微薄的价格提升,再加上稳坐龙头后
销售净利率从15%一路走高到30%,也让这家榨菜公司成了整整20年来的涨价之王。
04
药品涨价,真是一波接一波
还记得不久前,有一则关于上百盒布洛芬被扔垃圾桶的新闻被广为传播。
当时看到这张图,我还在感叹曾经一药难求的布洛芬竟然也变成了垃圾。
要知道巅峰时期的布洛芬,那可是药界涨价顶流。
在公立医院,华北制药的布洛芬缓释胶囊0.3g*30粒/盒的价格大概在8元,而在某些网上买药平台上,一盒芬必得0.4g*24粒/盒的价格要到22-26元,每盒贵了10多块不止。
眼见着曾经高价疯抢的布洛芬被市场淘汰了,人们还没缓过来多久呢,又要开始准备对抗甲流的药物了。
今年3月1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称,近4周流感阳性率呈上升趋势。
在2月5日至3月5日的28天内,流感阳性率从0.7%激增到了41.6%,翻了近60倍。
流感的肆虐,也带动了药品价格的增加。
据统计,今年3月的前13天中,奥司他韦在淘宝和天猫的销量累计达到约53万3100件,日平均交易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9倍,也比2月的数据增加了近两倍。
甚至许多城市2月开始出现奥司他韦断货现象,价格也翻了一倍至一盒80元左右,有的甚至能涨到100元以上。
药物的上涨,其实也是之前疫情囤药留下的影子,而还有一样物品,从疫情期间直到现在,已经连涨了好几波了。
05
黄金,再次来到历史高位
就在这周一,金融市场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是瑞银集团以30亿瑞郎收购瑞士信贷银行。
从黑石违约,到硅谷银行刹那间宣布破产,再到如今欧洲银行业巨头瑞士信贷集团被打包出售。
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当银行们还在岌岌可危担心什么时候这股风波扇到自己身上时,
第二件大事发生了,黄金时隔1年突破2000美元大关。
目前交投于2006美元/盎司,而在此之前金价一度跌破10美元/盎司。
此外还带了不少连锁效应,在国内的股票市场上,黄金概念股也开始集体大涨。
来源:同花顺,截止时间3月20日20:00
截至3月20日收盘,据wind数据统计,中润、四川黄金近5日股价涨幅超过60%,盛达、西部黄金、金贵银业、赤峰黄金涨幅均超10%。
而这已经不是今年黄金的第一次涨价。
早在3月13日当周黄金就大幅收涨6.5%,创近两年最大单周涨幅,紧接着在3月17日,在银行业危机带来的避险需求刺激之下,黄金又再次惊人地上涨近70美元,涨逾3.5%。
没想到,正是这段时间来自全球金融风险担忧,让资本市场恐慌情绪不断升温,反而让部分聪明资金会流进黄金避险。
不得不说,黄金果然还是那个最稳定的硬通货。
06
最后,我们再来反观一下当下涨价的商品
首先是矿泉水、麦当劳之类的食用产品,这类产品涨价往往是因为原材料的影响。
就拿农夫山泉来说,2022年上半年,农夫山泉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60.9%下降至59.3%,而这是由于去年国际油价维持高位,导致了集团PET(一种塑料材质)购成本提高。
再加上同期纸箱、标签、收缩膜等包装材料成本占比31.5%,光是这两项成本就占到了农夫山泉销售成本的63.1%。
随着上游成本上涨,我们也看见瓶装水早已告别了1元时代。
此外,还有迪士尼门票,机票及酒店等旅游出行类产品,其实也是因为供需关系的转变。
对于任何行业来说,只有需求上去了,也才有了提升价格的资本。
换个角度说,从他们身上其实我们也能看到餐饮业及旅游行业的复苏。
为什么全世界的物价都上涨?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物价都在不断上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品和服务,它们的价格普遍上涨:
1.食品:由于气候变化、供应链问题、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许多食品的价格上涨。例如,肉类、奶制品、面包、鱼类和新鲜蔬菜的价格都在上涨。
2.能源:原油价格上涨导致了能源成本的上升,使得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价格上涨。
3.房地产:房价在全球范围内普遍上涨,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地区。这可能是由于住房供应不足、土地成本和人口增长等因素导致的。
4.交通运输:由于运输成本上升和供应链问题,汽车和公共交通的票价和成本都在上涨。
5.医疗保健:医疗保健服务的成本普遍上涨,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和医疗设备成本上升,以及医生和护士的劳动力成本上升。
6.教育:学费和教育费用也在上涨,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这可能是由于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工资上涨,以及教育设施和设备的成本上升。
7.消费品:消费品价格也在上涨,主要是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和供应链问题导致的。例如,衣服、鞋子、家具和电子产品等消费品价格都在上涨。
总的来说,物价上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价格上涨程度和原因可能也不同。
物价涨跌与供需关系密切相关。当需求增加,供给量不变或者供给减少时,物价就会上涨;相反,当供给量增加,需求不变或需求下降时,物价就会下跌。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物价上涨的因素:
1.生产成本上升:生产成本的增加是导致物价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能源成本等。当这些成本上升时,制造商可能会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物价上涨。
2.供给减少:当供给量减少时,市场上的物品价格也会上涨。例如,天气恶劣可能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进而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3.货币发行量增加:当货币发行量增加时,货币的购买力就会下降,导致物价上涨。这是因为货币的增加会导致货币的价值下降,而物价上涨是货币价值下降的反映。
4.地缘政治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和政治不稳定可能会导致一些商品的供给量下降,从而导致物价上涨。例如,战争和自然灾害可能会导致原油供给下降,进而导致油价上涨。
5.垄断和不公平竞争:垄断和不公平竞争可能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因为供给量不足以满足需求。垄断企业可能会设置高价,而不公平竞争可能会导致竞争者退出市场,导致供给量不足,价格上涨。
综上所述,物价上涨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为了应对物价上涨,可以通过控制通货膨胀、稳定货币供应量、加强市场监管等措施来稳定物价。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消费理性、节约用品等方式来降低个人生活成本。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