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遂宁哪些旅游景点好玩

2.新水浒扈三娘怎么死的

3.哪些景点是来遂宁必玩的地方

遂宁哪些旅游景点好玩

金华铜镀金价格多少钱_金华铜镀金价格多少

一、皇帝赐封著名观音道场——广德寺

寺园森林330余亩,庙宇建设规模之大名冠全川,明代原始建筑居于全省之首。始建于唐代年间(713-741),距今已有1280多年历史。唐大历十三年(788年)敕封为“禅林寺”,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敕名“广德寺”。

广德寺是唐代高僧克幽禅师出家之处。克幽乃唐中宗孙子,唐玄宗侄子。民间相传,克幽禅师是观音的化身。自克幽禅师开山阐教以来,历代高僧辈出,主领川、滇、黔300余山,曾获历代帝王11次敕封,被誉为“西来第一禅林”。据《历代法宝记》记载,木棉袈裟传于广德开山法师克幽。克幽禅师两度被引入宫讲经说法,被封为护国禅师,唐代宗赐名“克幽”,并赐予紫衣袈裟。广德寺能历久不衰,屡受帝王器重,除了克幽禅师的德行外,还与他的身世密切相关。

广德寺成为全国著名的皇帝赐封的观音道场时,南海的观音道场还未修建。寺内有目前国内尚存的规模最大的盛唐风格的寺庙建筑群,而珍藏于庙内的圣旨坊、九龙碑、宋明玉印、缅甸玉佛、善济塔等稀世之宝蜚声中外,无时不在昭示世人,这里是中国观音的著名道场。

进入广德寺山门,迎面可见圣旨坊屹立在十分级台阶之上,是寺庙迎接皇帝诏书的地方。坊形如冀,高18米,长12米,宽2.5米,由四根大红色圆柱支撑,两侧作五踩斗拱,中间为七踩斗拱,坊正中上端竖题“圣旨”二字。圣旨坊被专家定为全省独存。峨眉山奉迎圣旨,出庙门十里。广德寺却在庙中,可见位尊之极。寺中珍藏的九龙碑(宋碑)记录了唐宋时期前后九个皇帝对广德寺的赐封和褒奖,让人领略到什么是皇恩浩荡。皇帝御赐镇山法印,在全国屈指可数,广德寺独得两枚玉印,为稀世珍宝,足见地位之尊。宋代真宗赵桓,赐“敕赐广利禅寺观音珠宝印”。明代武宗赐“敕赐广德禅寺”,玉印用中文、缅甸文、僧迦罗文、巴利文四种文字刻成。

善济塔位于大雄宝殿之西,观音殿之后(俗称肉身塔),是一座方形塔,塔高22米,石结构,初建于唐宗德宗贞元三年(787年),系唐代高僧克幽禅师掩骨之所,虽经千年尘风俗雨而岿然无损。

广德寺因为是民间公认的著名观音道场,因而历代帝王赐予了它无与伦比的恩宠,它的禅林气象在西部独一无二。

二、中国最早的著名观音道场——灵泉寺

山顶观音殿内有一泉,泉中之水人们称做“观音圣水”,千百年来始终不溢不涸、绀碧甘美。民间传说此水可祛病延年,慕名前来饮之者络绎不绝,宋代苏东坡曾题“七泉”二字于岩壁,林则徐赠“香林德水”匾额悬于观音殿并流芳于世。

梵音亭一侧有三口相距不到1米的古井,水至井口的深度竟各不相同,其中最深的井终年泉水滴答,声音清脆而悠远,其余二井静默寂然,人们说,那是妙善公主在给两位姐姐娓娓讲着佛法。

连根树是三枝主干根部紧紧相连的古树,人们说它象征着本是同根生并于灵泉、广德修行的大姐、二姐与远在南海普陀山的三妹遥相呼应、息息相通。观音柏在离地面2米左右,分成了三枝,在人们心目中,她早已成为观音三姐妹形神不离、齐心向佛的形象化身。

寺庙前山门外为规模宏大的观音广场。观音广场呈巨大的圆坛形,上下共,每级之间的石壁上均镶嵌着陶制观音塑像,共计一万有余,故此广场又名万佛广场。圆坛正中央为三面观音镀金塑像,立于高高的莲台之上,仪态端庄,气象万千。

气势恢宏的观音阁,高48米,共7层,56个角。阁内供奉着净高18.6米、全国最大的室内观音。观音阁耗资2000万的建设资金,全部来自海内外特别是东南客的自发慷慨捐助,足见世人对灵泉观音道场的高度认同,寄托了人们对真、善、美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三、 各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丘壑无奇山自好,青山绿水任逍遥”。绵延起伏的红色丘陵,孕育了遂宁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和人文景观游。

子昂故里——金华山

金华道观位于金华山前山,又名玉京观,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已有1400多年历史,唐代重建时更名为大华观,宋英宗治平二年赐名玉京观。道观坐北面南,依山取景,层叠而上,有六殿、五楼、三洞、二院、二门,结构谨严,布局合理。山上有观音堂、药王殿、二贤祠,荟三教文化共处一山。山门石刻“蔚蓝洞天”四个字为宋代黄庭坚手书。玉虚阁石碑刻“蔚蓝胜景”回文诗一首,字形龙蛇飞舞,顺念倒念皆成诗句。其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千年来虽遭风雨剥蚀,仍然古貌犹存,声名愈显。穿过雕梁画栋的虹飞桥,就到了金华山前门。顺着石阶往上看,共有365级石阶,拾级而上,可依次参观灵祖殿、冥王殿、东岳殿、祖师殿。在宽敞的祖师殿,可看到石龙龙头、铁灯杆、长廊、古柏。石龙全长180米,堪称世界上最长的明代石龙。真武祖师是金华山供奉的正神,出道飞升的日子为农历三月三,因此有金华三月之庙会。

继续前行,可看到的六角亭就是玉虚亭,是陈子昂青年时代读书的地方。陈子昂家境富裕,十五、六岁还是一个任侠放纵的公子哥,十八岁慨然发奋,在这儿闭门苦读三年。

在后山梧岗岭上,乃是迁建的陈子昂读书台。门额蓝色框内用碎石镶嵌的四个大字“古读书台”。陈子昂青年时代塑像后面的木刻是陈子昂《感遇诗》38首和唐代卢藏用撰写的《陈柏玉先生别传》。陈子昂一扫六朝绮靡文风,创造了刚健、朴实清新的文风。大诗人杜甫晚年居蜀时,曾杖策远来读书台瞻仰,登金华山凭栏眺望,留下《野望》诗一首。今读书台门联所刻,“亭台不落匡山后,杖策曾经工部来”,记下了杜甫对唐代革新者的崇敬。

川中西子湖——赤城湖

湖首东岸滨临县城,湖面广阔,群山环抱,巧妙利用山水、岛屿和湖岸建成各种景点,山光水色,繁花绿树,亭台桥榭,回栏曲桥,汇成了称胜一方的“川中西子湖 ”,人们赠之“赤湖溶金”来概括赤城湖全部景观,日本、德国、美国以及港澳台胞游客又以“小西湖”誉之。为纪念在蓬溪发动牛角沟起义,在川第一个竖起工农革命大旗的邝继勋烈士,景区内建有邝继勋烈士纪念馆。

川北迷宫——高峰山

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远离城镇的喧嚣,有“是一蓬莱”的赠匾。高峰山上对联、匾额甚多,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山上罗衣秀才的传说、王师祖仙说,极富神秘色彩。

高峰山,是得天独厚的灵岳福池,曾是以道为主,兼儒、佛文化的送佛场,今是龙门正宗的道教活动场所。始建于初唐,续建于晚清,扩建于民国。是得国民众多元老崇敬的宝刹,受国内十八行省朝拜的玄都。国民林森曾题匾额“为善最乐”誉之。

高峰山座西面东,有三大自然景观:山上树木葱茏,覆盖全山。全山上有上百年乃至上千年古柏500余株,均向寺生长,此为一;遥望高峰山,恰如绿色宝塔巍然屹立,环山有8条山系,恰似8条巨龙回首高峰,高峰山顶,又形似长龙,且以唐代古刹为龙头,有如九龙翘首捧太极,此为二;高峰山有东西南北“四道寨门”,方便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四寨门尤以东、西寨门看得最宽最远,现修建了一处观景台,可看日出、夕阳、云海、风景之美妙,丝毫不亚于五岳,此为三。三大自然景观,自然朴素,灵秀宜人,极富道存韵致,又多田园情趣,正是亲历传统、回归自然、休闲悟道的好去处。2003年底,高峰山被评为国家AA景区。

佛中之圣——宝梵寺

宝梵寺为蓬溪敕建古刹,位于蓬溪县城西15公里的宝梵镇境内。寺始建于北宋,称罗汉院。治丰元中(公元1064年),宋英宗赵暑敕赐为“宝梵寺”,意即佛中之圣,梵中之宝。明景泰元年重建。建筑面积为1852平方米,大雄殿气宇轩昂,蔚为壮观,建国后古建筑学者赞其“设计精细,结构严谨,形式美观,基础牢固”,中国绘画史》、《中国名胜词曲》、《中国建筑工艺辞典》、《艺苑掇英》、《世界美术集粹》(日本编著)等十余种辞书对此壁画均有文字记载。

中国死海

来自于一亿五千万年前地球的两次造山运动在大英县形成的地下古盐湖盆地,其海水(盐卤水)的储量十分丰富,目前已探明的储量就高达42亿吨。“中国死海”海水含盐量超过了22%,以氯化盐为主,类似中东“死海”,人在水中可以轻松的漂浮不沉。中国死海的海水中富含钠、钾、钙、溴、碘等4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经国家有关权威机构验证,对风湿关节炎、皮肤病、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具有显著的理疗作用,并且可以充分的舒缓疲劳、缓解精神压力,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研究资料显示,人在死海中漂浮一小时,可以达到八个小时睡眠的功效。

中国“死海”位于四川大英县境内,距离成都114公里,距重庆180公里达成铁路、成南高速公路傍城而过。

卓筒井

卓筒井位于遂宁市大英县城西卓筒井镇。大英发现盐卤有上千年的历史,经国家储委认定的大致有10亿吨盐卤储量。大英县境盐卤分布在蓬莱、象山、卓筒井、河边、玉峰等地。其深层盐卤矿上矿层食盐面积22300km2,盐层厚3.5~151.11m,下矿层面积34,000km2,盐层厚2.5~119.16m。四川是中国井盐的主要产区。县境内“大英卓筒井”和大英场积淀了千年盐卤文化。民国时期,川北多布有卓筒进,大英拥有108灶1711进,年产量达4000余吨。至今,还有“大顺灶”等18眼井保存着。

起源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的大英县卓筒井钻探取盐技术,比西方早七八百年,使地下深处的卤水第一次得到科学的开,在开卤水的过程中,人类发现了埋藏在地下的油气。其凿井工艺技术开西方近代蝇式顿钻钻井方法的先河,虽然经历了近1000年历史,其古老的工艺流程仍保存得相当完整。中国发明卓筒井技术甚至被《中国钻探技术史》、《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井盐科技史》三书誉为“中国古代第五明”和“世界石油钻井之父”。卓筒井是世界钻探深井的始祖和活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活着的恐龙”。

卓筒井工艺流程包括打井、取卤、晒卤、制盐等四个步骤。现仅在大英境内存有9灶41口为样的盐井,分布在关昌、青木、快活岭、三兴、英家桥、青和等六个村方圆6公里范围内,其凿井、吸卤、煎盐等生产工艺流程,基本上保持了宋代卓筒井的基本特点。它持续近千年,生产未中断,对研究中国盐业史和钻井史具有很高的价值,受到盐业专家的高度赞誉。

四川宋瓷博物馆

四川宋瓷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种类繁多,现有藏品11454件,以书画和宋瓷为大宗藏品。1991年,遂宁市金鱼村发现一处大型宋瓷窖藏,经清理发掘,出土完整和可复原器物1005件,其中瓷器985件、铜器18件、石雕2件。这是我国陶瓷考古的重现,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已发现的最大一宗宋瓷窖藏。出土宋瓷保存良好,器型丰富,制作精良,不乏精品、珍品、孤品,其中以龙泉青瓷荷叶盖罐、龙耳簋式炉、景德镇青白瓷梅瓶、各式造型的三足炉为代表的一批宋瓷精品最为珍贵,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四川宋瓷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专题宋瓷博物馆,现有大小展厅6个,陈列面积3300平方米,由“读瓷篇、听瓷篇、赏瓷篇、制瓷篇、篇鉴瓷”五大部分组成,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馆内设置有文物库房、文物修复室、资料室、监控室、学术报告厅、游客购物中心、斗茶坊、旅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 遂宁是四川新兴的发展中的中等规模城市,总人口385万,其中城区人口43万,是四川重要的区域通枢纽和纺织食品化工城。市委、市府提出了“文化遂宁”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神秘遂宁,八大奇观”的地方特色旅游文化品牌,宋瓷博物馆作为旅游文化品牌之一得到了高度重视和支持。2007年4—8月,仅仅四个月时间,投资1200物馆改造工程完工并投入了使用。改造后的博物馆展览面积扩大到3000多平方米,新增文物展品300余件、标本模型和仿制品200余件,增加了历史生活场景,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和中央空调系统,展览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展厅环境和文物展品的保存环境大为改观,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吸引了大批观众,在省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扩大了知名度,于2009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新水浒扈三娘怎么死的

第一百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乌龙岭神助宋公明

话说宋江因要救取解珍、解宝的尸,到于乌龙岭下,正

中了石宝计策。四下里伏兵齐起,前有石宝军马,后有邓元

觉截住回路。石宝厉声高叫:“宋江不下马受降,更待何时?”

关胜大怒,拍马抡刀战石宝。两将交锋未定,后面喊声又起。

脑背后却是四个水军总管,一齐登岸,会同王绩、晁中从岭

上杀将下来。花荣急出,当住后队,便和王绩交战。斗无数

合,花荣便走。王绩、晁中乘势赶来,被花荣手起,急放连

珠二箭,射中二将,翻身落马。众军呐声喊,不敢向前,退

后便走。四个水军总管,见一连射死王绩、晁中,不敢向前,

因此花荣抵敌得住。刺斜里又撞出两阵军来:一队是指挥白

钦,一队是指挥景德。这里宋江阵中二将齐出,吕方便迎住

白钦交战,郭盛便与景德相持,四下里分头厮杀,敌对死战。

宋江正慌促间,只听得南军后面,喊杀连天,众军奔走。原

来却是李逵引两个牌手——项充、李衮,一千步军,从石宝马军

后面杀来。邓元觉引军却待来救应时,背后撞过鲁智深、武

松、两口戒刀,横剁直砍,浑铁禅杖,一冲一戳。两个引一

千步军,直杀入来。随后又是秦明、李应、朱仝、燕顺、马

麟、樊瑞、一丈青、王矮虎,各带马军步军,舍死撞杀入来。

四面宋兵,杀散石宝、邓元觉军马,救得宋江等回桐庐县去,

石宝也自收兵上岭去了。宋江在寨中称谢众将:“若非我兄弟

相救,宋江已与解珍、解宝同为泉下之鬼。”吴用道:“为是

兄长此去,不合愚意,惟恐有失,便遣众将相援。”宋江称谢

不已。

且说乌龙岭上,石宝、邓元觉两个元帅在寨中商议道:

“即目宋江兵马退在桐庐县驻扎,倘或被他私越小路,度过

岭后,睦州咫尺危矣。不若国师亲往清溪大内,面见天子,奏

请添调军马,守护这条岭隘,可保长久。”邓元觉道:“元帅

之言极当,小僧便往。”邓元觉随即上马,先来到睦州,见了

右丞相祖士远说:“宋江兵强人猛,势不可当,军马席卷而来,

诚恐有失。小僧特来奏请添兵遣将,保守关隘。”祖士远听了,

便同邓元觉上马,离了睦州,一同到清溪县帮源洞中,先见

了左丞相娄敏中说过了,奏请添调军马。

次日早朝,方腊升殿,左右二丞相一同邓元觉朝见。拜

舞已毕。邓元觉向前起居万岁,便奏道:“臣僧元觉领着圣旨,

与太子同守杭州。不想宋江军马兵强将勇,席卷而来,势

难迎敌,致被袁评事引诱入城,以致失陷杭州,太子贪战,出

奔而亡。今来元觉与元帅石宝,退守乌龙岭关隘,近日连斩

宋江四将,声势颇振。即目宋江已进兵到桐庐驻扎,诚恐早

晚贼人私越小路,透过关来,岭隘难保。请陛下早选良将,添

调精锐军马,同保乌龙岭关隘,以图退贼,克复城池。”方腊

道:“各处军兵,已都调尽。近日又为歙州昱岭上关隘甚紧,

又分去了数万军兵。止有御林军马,寡人要护御大内,如何

四散调得开去?”邓元觉又奏道:“陛下不发救兵,臣僧无奈。

若是宋兵度岭之后,睦州焉能保守?”左丞相娄敏中出班奏曰:

“这乌龙岭关隘,亦是要紧去处。臣知御林军兵,总有三万,

可分一万跟国师去保守关隘。乞我王圣鉴。”方腊不听娄敏中

之言,坚执不肯调拨御林军马,去救乌龙岭。

当日朝罢,众人出内。娄丞相与众官商议,只教祖丞相

睦州分一员将,拨五千军,与国师去保乌龙岭。因此,邓元

觉同祖士远回睦州来,选了五千精锐军马,首将一员夏侯成,

回到乌龙岭寨内,与石宝说知此事。石宝道:“既是朝廷不拨

御林军马,我等且守住关隘,不可出战。着四个水军总管,牢

守滩头江岸边,但有船来,便去杀退,不可进兵。”

且不说宝光国师同石宝、白钦、景德、夏侯成五个守住

乌龙岭关隘。却说宋江自折了将佐,只在桐庐县驻扎,按兵

不动。一住二十余日,不出交战。忽有探道:“朝廷又差

童枢密赍赏赐,已到杭州。听知分兵两路,童枢密转差大将

王禀,分赍赏赐,投昱岭关卢先锋军前去了。童枢密即日便

到,亲赍赏赐。”宋江见报,便与吴用众将都离县二十里迎接。

来到县治里开读圣旨,便将赏赐分给众将。宋江等参拜童枢

密,随即设宴管待。童枢密问道:“征进之间,多听得损折将

佐。”宋江垂泪禀道:“往年跟随赵枢相,北征辽虏,兵将全

胜,端的不曾折了一个将校。自从奉敕来征方腊,未离京师,

首先去了公孙胜,驾前又留下了数人,进兵渡得江来,但到

一处,必折损数人。近又有八九个将佐,病倒在杭州,存亡

未保。前面乌龙岭厮杀二次,又折了几将。盖因山险水急,难

以对阵,急切不能打透关隘。正在忧惶之际,幸得恩相到此。”

童枢密道:“今上天子,多知先锋建立大功,后闻损折将佐,

特差下官引大将王禀、赵谭,前来助阵。已使王禀赍赏往卢

先锋处,分表给散众将去了。”随唤赵谭与宋江等相见,俱于

桐庐县驻扎。饮宴管待已了。

次日,童枢密整点军马,欲要去龙岭关隘。吴用谏

道:“恩相未可轻动。且差燕顺、马麟去溪僻小径去处,寻觅

当村土居百姓,问其向道,别求小路,度得关那边去。两面

夹攻,彼此不能相顾,此关唾手可得。”宋江道:“此言极妙。”

随即差遣马麟、燕顺引数十个军健,去村落中寻访百姓问路。

去了一日,至晚,引将一个老儿来见宋江。宋江问道:“这老者

是甚人?”马麟道:“这老的是本处土居人户,都知这里路径

溪山。”宋江道:“老者,你可指引我一条路径过乌龙岭去,我

自重重赏你。”老儿告道:“老汉祖居是此间百姓,累被方腊

残害,无处逃躲。幸得天兵到此,万民有福,再见太平。老

汉指引一条小路,过乌龙岭去,便是东管,取睦州不远。便到

北门,却转过西门,便是乌龙岭。”宋江听了大喜,随即叫取

银物,赏了引路老儿,留在寨中,又着人与酒饭管待。

次日,宋江请启童枢密守把桐庐县,自领正偏将一十二

员,取小路进发。那十二员是:花荣、秦明、鲁智深、武松、戴

宗、李逵、樊瑞、王英、扈三娘、项充、李衮、凌振。随行

马步军兵一万人数,跟着引路老儿便行。马摘銮铃,军士衔

枚疾走。至小牛岭,已有一伙军兵拦路。宋江便叫李逵、项

充、李衮冲杀入去,约有三五百守路贼兵,都被李逵等杀尽。

四更前后,已到东管。本处守把将伍应星,听得宋兵已透过

东管,思量部下只有二千人马,如何迎敌得,当时一哄都走

了。径回睦州,报与祖丞相等知道:“今被宋江军兵私越小路,

已透过乌龙岭这边,尽到东管来了。”祖士远听了大惊,急聚

众将商议。宋江已令炮手凌振放起连珠炮。乌龙岭上寨中石

宝等听得大惊,急使指挥白钦引军探时,见宋江旗号,遍天

遍地,摆满山林。急退回岭上寨中,报与石宝等。石宝便道:

“既然朝廷不发救兵,我等只坚守关隘,不要去救。”邓元觉

便道:“元帅差矣。如今若不调兵救应睦州,也自由可。倘或

内苑有失,我等亦不能保。你不去时,我自去救应睦州。”石

宝苦劝不住。邓元觉点了五千人马,绰了禅杖,带领夏侯成

下岭去了。

且说宋江引兵到了东管,且不去打睦州,先来取乌龙岭

关隘,却好正撞着邓元觉。军马渐近,两军相迎,邓元觉当

先出马挑战。花荣看见,便向宋江耳边低低道:“此人则除如

此如此可获。”宋江点头道是,就嘱付了秦明。两将都会意了。

秦明首先出马,便和邓元觉交战。斗到五,秦明回马便

走,众军各自东西四散。邓元觉看见秦明输了,倒撇了秦明,

径奔来捉宋江。原来花荣已准备了,护持着宋江,只待邓元

觉来得较近,花荣满满地攀着弓,觑得亲切,照面门上飕地

一箭。弓开满月,箭发流星,正中邓元觉面门,坠下马去,被

众军杀死。一齐卷杀拢来,南兵大败,夏侯成抵敌不住,便

奔睦州去了。宋兵直杀到乌龙岭上,擂木炮石,打将下来,不

能上去。宋兵却杀转来,先打睦州。

且说祖丞相见首将夏候成逃来报说:“宋兵已度过东管,

杀了邓国师,即日来打睦州。”祖士远听了,便差人同夏侯成

去清溪大内,请娄丞相入朝启奏:“现今宋兵已从小路透过到

东管,前来攻打睦州甚急,乞我王早发军兵救应,迟延必至

失陷。”方腊听了大惊,急宣殿前太尉郑彪,点与一万五千御

林军马,星夜去救睦州。郑彪奏道:“臣领圣旨,乞请天师同

行策应,可敌宋江。”方腊准奏,便宣灵应天师包道乙。当时

宣诏天师,直至殿下面君。包道乙打了稽首。方腊传旨道:

“今被宋江兵马,看看侵犯寡人地面,累次陷了城池兵将。即

日宋兵俱到睦州,可望天师阐扬道法,护国救民,以保江山

社稷。”包天师奏道:“主上宽心,贫道不才,凭胸中之学识,

仗陛下之洪福,一扫宋江兵马。”方腊大喜,赐坐设宴,管待

包道乙。饮筵罢,辞帝出朝。包天师便和郑彪、夏侯成商议起

军。

原来这包道乙祖是金华山中人,幼年出家,学左道之法。

向后跟了方腊谋叛造反,但遇交锋,必使妖法害人。有一

口宝剑,号为玄元混天剑,能飞百步取人,协助方腊,行不

仁之事,因此尊为灵应天师。那郑彪原是婺州兰溪县都头出

身,自幼使得枪棒惯熟,遭际方腊,做到殿帅太尉。酷爱道

法,礼拜包道乙为师,学得他许多法术在身。但遇厮杀之处,

必有云气相随,因此,人呼为郑魔君。这夏侯成,亦是婺州

山中人,原是猎户出身,惯使钢叉,自来随着祖丞相管领睦

州。当日三个在殿帅府中,商议起军。门吏报道:“有司天太

监浦文英来见。”天师问其来故,浦文英说道:“闻知天师与

太尉将军三位提兵去和宋兵战,文英夜观乾象,南方将星,

皆是无光,宋水江等将星,尚有一半明朗者。天师此行虽好,只

恐不利。何不回奏主上,商量报拜为上,且解一国之厄。”包

天师听了大怒,掣出玄元混天剑,把这浦文英一剑挥为两段,

急动文书,申奏方腊去讫,不在话下。史官有诗曰:王气东

南已渐消,犹凭左道用人妖。文英既识真天命,何事捐生在

伪朝?

当下便遣郑彪为先锋,调前部军马出城前进。包天师为

中军,夏侯成为合后,军马进发,来救睦州。

且说宋江兵将攻打睦州,未见次第。忽闻探来,清

溪救军到了。宋江听罢,便差王矮虎、一丈青两个出哨迎敌。

夫妻二人带领三千马军,投清溪路上来。正迎着郑彪,首

先出马,便与王矮虎交战。两个更不打话,排开阵势,交马

便斗。才到八九合,只见郑彪口里念念有词,喝声道:“疾!”

就头盔顶上,流出一道黑气来。黑气之中,立着一个金甲天神,

手持降魔宝杵,从半空里打将下来。王矮虎看见,吃了一惊,

手忙脚乱,失了枪法,被郑魔君一枪,戳下马去。一丈青看

见戳了他丈夫落马,急舞双刀去救时,郑彪便来交战。略战

一合,郑彪回马便走。一丈青要报丈夫之仇,急赶将来。郑

魔君歇住铁枪,舒手去身边锦袋内摸出一块镀金铜砖,扭回

身,看着一丈青面门上只一砖,打落下马而死。可怜能战佳

人,到此一场春梦。

获那郑魔君招转军马,却赶宋兵。宋兵大败,回见宋江,

诉说王矮虎、一丈青都被郑魔君戳打伤死,带去军兵,折其

大半。宋江听得又折了王矮虎、一丈青,心中大怒。急点起

军马,引了李逵、项充、李衮,带了五千人马,前去迎敌。

早见郑魔君军马已到。宋江怒气填胸,当先出马,大喝郑彪

道:“逆贼怎敢杀吾二将!”郑彪便提枪出马,要战宋水江?。

李逵见了大江,掣起两把板斧,便飞奔出去,项充、李衮急

舞蛮牌遮护,三个直冲杀入郑彪怀里去。那郑魔君回马便走,

三个直赶入南兵阵里去。宋江恐折了李逵,急招起五千人马,

一齐掩杀,南兵四散奔走。宋江且叫鸣金收兵。两个牌手当

得李逵回来,只见四下里乌云罩合,黑气漫天,不分南北东

西,白昼如夜。宋江军马,前无去路。但见:阴云四合,黑雾

漫天。下一阵风雨滂沱,起数声怒雷猛烈。山川震动,高低

浑似天崩;溪涧颠狂,左右却如地陷。悲悲鬼哭,衮衮神号。

定睛不见半分形,满耳惟闻千树响。

宋江军兵,当被郑魔君使妖法,黑暗了天地,迷踪失路。撞

到一个去处,黑漫漫不见一物,本部军兵,自乱起来。宋江

仰天叹曰:“莫非吾当死于此地矣!”从已时直至未牌,方才

黑雾消散,微有些光亮。看见一周遭都是金甲大汉,团团围

住。宋江见了,惊倒在地,口中只称:“乞赐早死!”不敢仰

面,耳边只听得风雨之声。手下众军将土,一个个都伏地受

死,只等刀来砍杀。须臾,风雨过处,宋江却见刀不砍来,有

一人来搀宋江,口称:“请起!”宋江抬头仰脸看时,只见面

前一个秀才来扶。看那人时,怎生打扮,但见:头裹乌纱软角

唐巾,身穿白罗圆领凉衫。腰系乌犀金鞓束带,足穿四缝干

皂朝靴。面如傅粉,唇若涂朱。堂堂七尺之躯,楚楚三旬之

上。若非上界灵官,定是九天进士。

宋江见了失惊,起身叙礼,便问秀才高姓大名。那秀才

答道:“小生姓邵名俊,土居于此。今特来报知义士,方十三

气数将尽,只在旬日可破。小生多曾与义士出力,今虽受困,

救兵已至,义士知否?”宋江再问道:“先生,方十三气数,何

时可获?”邵秀才把手一推,宋江忽然惊觉,乃是南柯一梦。

醒来看时,面前一周遭大汉,却原来都是松树。宋江大叫军

将起来,寻路出去。此时云收雾敛,天朗气清,只听得松树

外面发喊将来。宋军兵从里面杀出去时,早望见鲁

智深、武松一路杀来,正与郑彪交手。那包天师在马上见武

松使两口戒刀,步行直取郑彪,包道乙便向鞘中掣出那口玄

天混元剑来,从空飞下,正砍中武松左臂,血晕倒了。却得

鲁智深一条禅杖,忿力打入去,救得武松时,已自左臂砍得伶

仃将断,却夺得他那口混元剑。武松醒来,看见左臂已折,

伶仃将断,一发自把戒刀割断了。宋江先叫军校扶送回寨将

息。鲁智深却杀入后阵去,正遇着夏侯成交战。两个斗了数

合,夏侯成败走,鲁智深一条禅杖,直打入去,南军四散。夏

侯成便望山林中奔走。鲁智深不舍,赶入深山里去了。

且说郑魔君那厮,又引兵赶将来,宋军阵内,李逵、项

充、李衮三个见了,便舞起蛮牌、飞刀、标枪、板斧,一齐

冲杀入去。那郑魔君迎敌不过,越岭渡溪而走。三个不识路

径,只要立功,死命赶过溪去,紧追郑彪。溪西岸边,抢出

三千军来,截断宋兵。项充急回时,早被岸边两将拦住,便

叫李逵、李衮时,已过溪赶郑彪去了。不想前面溪涧又深,李

衮先一交跌翻在溪里,被南军乱箭射死。项充急钻下岸来,又

被绳索绊翻,却待要挣扎,众军乱上,剁做肉泥。可怜李衮、

项充到此,英雄怎使!只有李逵独自一个,赶入深山里去了。

溪边军马随后袭将去,未经半里,背后喊声振起,却是花荣、

秦明、樊瑞三将,引军来救,杀散南军,赶入深山,救得李逵

回来。只不见了鲁智深。众将齐来参见宋江,诉说追赶郑魔

君,过溪厮杀,折了项充、李衮,止救了李逵回来。宋江听

罢,痛哭不止。整点军兵,折其一停,又不见了鲁智深,武

松已折了左臂。

宋江正哭之间,探道:“军师吴用和关胜、李应、朱

仝、燕顺、马麟,提一万军兵,从水路到来。”宋江迎见吴用

等,便问来情。吴用答道:“童枢密自有随行军马,并大将王

禀、赵谭,都督刘光世又有军马,已到乌龙岭下。只留下吕

方、郭盛、裴宣、蒋敬、蔡福、蔡庆、杜兴、郁保四,并水军

头领李俊、阮小五、阮小七、童威、童猛等十三人,其余都

跟吴用到此策应。”宋江诉说:“折了将佐,武松已成了废人,

鲁智深又不知去向,不由我不伤感。”吴用劝道:“兄长且宜

开怀,即日正是擒捉方腊之时,只以国家大事为重,不可忧

损贵体。”宋江指着许多松树,说梦中之事与军师知道。吴用

道:“既然有此灵验之梦,莫非此处坊隅庙宇,有灵显之神,

故来护佑兄长。”宋江道:“军师所见极当,就与足下进山寻

访。”吴用当与宋江信步行入山林。未及半箭之地,松树林中

早见一所庙宇,金书牌额上写“乌龙神庙”。宋江、吴用入庙

上殿看时,吃了一惊,殿上塑的龙君圣象,正和梦中见者无

异。宋江再拜恳谢道:“多蒙龙君神圣救护之恩,未能报谢,

望乞灵神助威。若平复了方腊,敬当一力申奏朝廷,重建庙

宇,加封圣号。”宋江、吴用拜罢,下阶看那石碑时,神乃唐

朝一进士,姓邵名俊,应举不第,坠?而死。天帝怜其忠直,

赐作龙神。本处人民祈风得风,祈雨得雨,以此建立庙宇,四

时享祭。宋江看了,随即叫取乌猪白羊,祭祀已毕。出庙来

再看备细,见周遭松树显化,可谓异事。直至如今,严州北

门外,有乌龙大王庙,亦名万松林。古迹尚存,有诗为证:忠

心一点鬼神知,暗里维持信有之。欲识龙君真姓字,万松林

下读残碑。

且说宋江谢了龙君庇佑之恩,出庙上马,回到中军寨内,

便与吴用商议打睦州之策。坐至半夜,宋江觉道神思困倦,伏

几而卧,只闻一人报曰:“有邵秀才相访。”宋江急忙起身,出

帐迎接时,只见邵龙君长揖宋江道:“昨日若非小生救护,义

士已被包道乙作起邪法,松树化人,擒获足下矣。适间深感

祭奠之礼,特来致谢,就行报知睦州来日可破,方十三旬日

可擒。”宋江正待邀请入帐再问间,忽被风声一搅,撒然觉来,

又是一梦。

宋江急请军师圆梦,说知其事。吴用道:“既是龙君如此

显灵,来日便可进兵,攻打睦州。”宋江道:“言之极当。”至

天明,传下军令,点起大队人马,攻取睦州。便差燕顺、马

麟守住乌龙岭这条大路,却调关胜、花荣、秦明、朱仝四员

正将,当先进兵,来取睦州,便望北门攻打。却令凌振施放

九厢子母等火炮,直打入城去。那火炮飞将起去,震的天崩

地动,岳撼山摇,城中军马,惊得魂消魄丧,不杀自乱。

且说包天师、郑魔君后军,已被鲁智深杀散,追赶夏侯

成,不知下落。那时已将军马退入城中屯驻,却和右丞相祖

士远、参政沈寿、佥书桓逸、元帅谭高、守将伍应星等商议:

“宋兵已至,何以解救?”祖士远道:“自古兵临城下,将至濠

边,若不死战,何以解之!打破城池,必被擒获,事在危急,

尽须向前!”当下郑魔君引着谭高、伍应星并牙将十数员,领

精兵一万,开放城门,与宋江对敌。宋江教把军马略退半箭

之地,让他军马出城摆列。

那包天师拿着把交椅,坐在城头上,祖丞相、沈参政并

桓佥书皆坐在敌楼上看。郑魔君便挺枪跃马出阵。宋江迎阵

上大刀关胜,出马舞刀,来战郑彪。二将交马,斗不数合,

那郑彪如何敌得关胜,只办得架隔遮拦,左右躲闪。这包道

乙正在城头上看了,便作妖法,口中念念有词,喝声道:

“疾!”念着那助咒法,吹口气去,郑魔君头上滚出一道黑

气,黑气中间显出一尊金甲神人,手提降魔宝杵,望空打将

下来。南军队里,荡起昏邓邓黑云来。宋江见了,便唤混世

魔王樊瑞来看,急令作法,并自念天书上回风破暗的密咒秘

诀。只见关胜头盔上,早卷起一道白云,白云之中,也显出一

尊神将,红发青脸,碧眼撩牙,骑一条乌龙,手执铁锤,去

战郑魔君头上那尊金甲神人。下面两军呐喊,二将交锋,战

无数合,只见上面那骑乌龙的天将,战退了金甲神人。下面

关胜,一刀砍了郑魔君于马下。

包道乙见宋军中风起雷响,急待起身时,被凌振放起一

个轰天炮,一个火弹子,正打中包天师,头和身躯击得粉碎。

南兵大败,乘势杀入睦州。朱仝把元帅谭高一枪戳在马下。

李应飞刀杀死守将伍应星。睦州城下,见一火炮打中了包天

师身躯,南军都滚下城去了。宋江军马,已杀入城,众将一发

向前,生擒了祖丞相、沈参政、桓佥书,其余牙将,不问姓

名,俱被宋兵杀死。

宋江等入城,先把火烧了方腊行宫,所有金帛,就赏与

了三军众将,便出榜文安抚了百姓。尚兀自点军未了,探马

飞报将来:“西门乌龙岭上,马麟被白钦一标枪标下去,石宝

赶上,复了一刀,把马麟剁做两段。燕顺见了,便向前来战

时,又被石宝那厮一流星锤打死。石宝得胜,即日引军乘势

杀来。”宋江听得又折了燕顺、马麟,扼腕痛哭不尽。急差关

胜、花荣、秦明、朱仝四员正将迎敌石宝、白钦,就要取

乌龙岭关隘。不是这四员将来乌龙岭厮杀,有分教:清溪县里,

削平哨聚贼兵;帮源洞中,活捉草头天子。直教宋江等:名标青

史千年在,功播清时万古传。

毕竟宋江等怎地迎敌,且听下回分解。

扈三娘的结局,我在这里做一个交代。都知道,尤其电视连续剧播了以后,人最终死于江南。在征方腊这一战里边,梁山好汉一共折了59位,战死59位。但是别人的战死都是正常的交战,当阵阵亡,中伏兵遇难,重伤不治而死,或者是被俘而杀。只有扈三娘夫妻死得莫名其妙,为什么呢?她遇到了一个做妖法的,郑魔君。王英是跟郑魔君做战,郑魔君使出妖法,王英一看云中有一个金甲神人,王英大惊失色,一不小心就被对方一刀砍于马下。扈三娘一看要给丈夫报仇,拍马冲上前去,被郑魔君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镀金铜砖,砸在面门上,倒下马死去。我们现在可以说死得不值。为什么作者对59位好汉里边,57位都是正常的战争死亡,而就他夫妻两个人是这样一种结局呢?莫名其妙。不管《水浒传》写扈三娘英雄了得,用了如何重笔浓彩,作为人物形象,作为艺术形象单薄的,没有性格可言,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是什么?能征惯战,美貌佳人。所以呀,连她的死都写得如此潦草,那么从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出,作者对女性的一种态度。

哪些景点是来遂宁必玩的地方

一、皇帝赐封著名观音道场——广德寺

广德寺,坐落在遂宁城西2公里处的卧龙山间,是皇帝赐封的中国观音的著名道场,是遂宁独具魅力的旅游品牌。寺园森林330余亩,庙宇建设规模之大名冠全川,明代原始建筑居于全省之首。始建于唐代年间(713-741),距今已有1280多年历史。唐大历十三年(788年)敕封为“禅林寺”,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敕名“广德寺”。

广德寺是唐代高僧克幽禅师出家之处。克幽乃唐中宗孙子,唐玄宗侄子。民间相传,克幽禅师是观音的化身。自克幽禅师开山阐教以来,历代高僧辈出,主领川、滇、黔300余山,曾获历代帝王11次敕封,被誉为“西来第一禅林”。据《历代法宝记》记载,木棉袈裟传于广德开山法师克幽。克幽禅师两度被引入宫讲经说法,被封为护国禅师,唐代宗赐名“克幽”,并赐予紫衣袈裟。广德寺能历久不衰,屡受帝王器重,除了克幽禅师的德行外,还与他的身世密切相关。

广德寺成为全国著名的皇帝赐封的观音道场时,南海的观音道场还未修建。寺内有目前国内尚存的规模最大的盛唐风格的寺庙建筑群,而珍藏于庙内的圣旨坊、九龙碑、宋明玉印、缅甸玉佛、善济塔等稀世之宝蜚声中外,无时不在昭示世人,这里是中国观音的著名道场。

进入广德寺山门,迎面可见圣旨坊屹立在十分级台阶之上,是寺庙迎接皇帝诏书的地方。坊形如冀,高18米,长12米,宽2.5米,由四根大红色圆柱支撑,两侧作五踩斗拱,中间为七踩斗拱,坊正中上端竖题“圣旨”二字。圣旨坊被专家定为全省独存。峨眉山奉迎圣旨,出庙门十里。广德寺却在庙中,可见位尊之极。寺中珍藏的九龙碑(宋碑)记录了唐宋时期前后九个皇帝对广德寺的赐封和褒奖,让人领略到什么是皇恩浩荡。皇帝御赐镇山法印,在全国屈指可数,广德寺独得两枚玉印,为稀世珍宝,足见地位之尊。宋代真宗赵桓,赐“敕赐广利禅寺观音珠宝印”。明代武宗赐“敕赐广德禅寺”,玉印用中文、缅甸文、僧迦罗文、巴利文四种文字刻成。

善济塔位于大雄宝殿之西,观音殿之后(俗称肉身塔),是一座方形塔,塔高22米,石结构,初建于唐宗德宗贞元三年(787年),系唐代高僧克幽禅师掩骨之所,虽经千年尘风俗雨而岿然无损。

广德寺因为是民间公认的著名观音道场,因而历代帝王赐予了它无与伦比的恩宠,它的禅林气象在西部独一无二。

二、中国最早的著名观音道场——灵泉寺

灵泉寺位于遂宁城东4公里,始建于隋朝开皇初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寺中胜迹不胜枚举,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印证着观音三姐妹在此修行的美妙传说。

山顶观音殿内有一泉,泉中之水人们称做“观音圣水”,千百年来始终不溢不涸、绀碧甘美。民间传说此水可祛病延年,慕名前来饮之者络绎不绝,宋代苏东坡曾题“七泉”二字于岩壁,林则徐赠“香林德水”匾额悬于观音殿并流芳于世。

梵音亭一侧有三口相距不到1米的古井,水至井口的深度竟各不相同,其中最深的井终年泉水滴答,声音清脆而悠远,其余二井静默寂然,人们说,那是妙善公主在给两位姐姐娓娓讲着佛法。

连根树是三枝主干根部紧紧相连的古树,人们说它象征着本是同根生并于灵泉、广德修行的大姐、二姐与远在南海普陀山的三妹遥相呼应、息息相通。观音柏在离地面2米左右,分成了三枝,在人们心目中,她早已成为观音三姐妹形神不离、齐心向佛的形象化身。

寺庙前山门外为规模宏大的观音广场。观音广场呈巨大的圆坛形,上下共,每级之间的石壁上均镶嵌着陶制观音塑像,共计一万有余,故此广场又名万佛广场。圆坛正中央为三面观音镀金塑像,立于高高的莲台之上,仪态端庄,气象万千。

气势恢宏的观音阁,高48米,共7层,56个角。阁内供奉着净高18.6米、全国最大的室内观音。观音阁耗资2000万的建设资金,全部来自海内外特别是东南客的自发慷慨捐助,足见世人对灵泉观音道场的高度认同,寄托了人们对真、善、美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三、 各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丘壑无奇山自好,青山绿水任逍遥”。绵延起伏的红色丘陵,孕育了遂宁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和人文景观游。

子昂故里——金华山

金华山位于射洪县城北20公里的金华镇,因其山贵重华美而得名,被誉为川中名山,是开初唐一代诗风的杰出诗人陈子昂少年时代的读书之所,留有读书台古迹。金华道观位于金华山前山,又名玉京观,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已有1400多年历史,唐代重建时更名为大华观,宋英宗治平二年赐名玉京观。道观坐北面南,依山取景,层叠而上,有六殿、五楼、三洞、二院、二门,结构谨严,布局合理。山上有观音堂、药王殿、二贤祠,荟三教文化共处一山。山门石刻“蔚蓝洞天”四个字为宋代黄庭坚手书。玉虚阁石碑刻“蔚蓝胜景”回文诗一首,字形龙蛇飞舞,顺念倒念皆成诗句。其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千年来虽遭风雨剥蚀,仍然古貌犹存,声名愈显。穿过雕梁画栋的虹飞桥,就到了金华山前门。顺着石阶往上看,共有365级石阶,拾级而上,可依次参观灵祖殿、冥王殿、东岳殿、祖师殿。在宽敞的祖师殿,可看到石龙龙头、铁灯杆、长廊、古柏。石龙全长180米,堪称世界上最长的明代石龙。真武祖师是金华山供奉的正神,出道飞升的日子为农历三月三,因此有金华三月之庙会。

继续前行,可看到的六角亭就是玉虚亭,是陈子昂青年时代读书的地方。陈子昂家境富裕,十五、六岁还是一个任侠放纵的公子哥,十八岁慨然发奋,在这儿闭门苦读三年。

在后山梧岗岭上,乃是迁建的陈子昂读书台。门额蓝色框内用碎石镶嵌的四个大字“古读书台”。陈子昂青年时代塑像后面的木刻是陈子昂《感遇诗》38首和唐代卢藏用撰写的《陈柏玉先生别传》。陈子昂一扫六朝绮靡文风,创造了刚健、朴实清新的文风。大诗人杜甫晚年居蜀时,曾杖策远来读书台瞻仰,登金华山凭栏眺望,留下《野望》诗一首。今读书台门联所刻,“亭台不落匡山后,杖策曾经工部来”,记下了杜甫对唐代革新者的崇敬。

川中西子湖——赤城湖

赤城湖位于蓬溪县城西8公里,因县城为赤城镇而得名。有长堤晨雾、赤霞蔚起、湖山揽月、青幽花雨、画阁迎春、烟波戏鳞、彩虹连珠、画舫集萃、汀洲听鹤、西苑夕照等二十余处景点。湖首东岸滨临县城,湖面广阔,群山环抱,巧妙利用山水、岛屿和湖岸建成各种景点,山光水色,繁花绿树,亭台桥榭,回栏曲桥,汇成了称胜一方的“川中西子湖 ”,人们赠之“赤湖溶金”来概括赤城湖全部景观,日本、德国、美国以及港澳台胞游客又以“小西湖”誉之。为纪念在蓬溪发动牛角沟起义,在川第一个竖起工农革命大旗的邝继勋烈士,景区内建有邝继勋烈士纪念馆。

川北迷宫——高峰山

高峰山位于蓬溪县北二十五公里,海拔547米,有“川中第一峰”的说法。因独特的八卦迷宫建筑,又有“川北迷宫”的美称;因方方面面求之者的应验率很高,还有高峰神灵的传说;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远离城镇的喧嚣,有“是一蓬莱”的赠匾。高峰山上对联、匾额甚多,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山上罗衣秀才的传说、王师祖仙说,极富神秘色彩。

高峰山,是得天独厚的灵岳福池,曾是以道为主,兼儒、佛文化的送佛场,今是龙门正宗的道教活动场所。始建于初唐,续建于晚清,扩建于民国。是得国民众多元老崇敬的宝刹,受国内十八行省朝拜的玄都。国民林森曾题匾额“为善最乐”誉之。

高峰山座西面东,有三大自然景观:山上树木葱茏,覆盖全山。全山上有上百年乃至上千年古柏500余株,均向寺生长,此为一;遥望高峰山,恰如绿色宝塔巍然屹立,环山有8条山系,恰似8条巨龙回首高峰,高峰山顶,又形似长龙,且以唐代古刹为龙头,有如九龙翘首捧太极,此为二;高峰山有东西南北“四道寨门”,方便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四寨门尤以东、西寨门看得最宽最远,现修建了一处观景台,可看日出、夕阳、云海、风景之美妙,丝毫不亚于五岳,此为三。三大自然景观,自然朴素,灵秀宜人,极富道存韵致,又多田园情趣,正是亲历传统、回归自然、休闲悟道的好去处。2003年底,高峰山被评为国家AA景区。

佛中之圣——宝梵寺

宝梵寺为蓬溪敕建古刹,位于蓬溪县城西15公里的宝梵镇境内。寺始建于北宋,称罗汉院。治丰元中(公元1064年),宋英宗赵暑敕赐为“宝梵寺”,意即佛中之圣,梵中之宝。明景泰元年重建。建筑面积为1852平方米,大雄殿气宇轩昂,蔚为壮观,建国后古建筑学者赞其“设计精细,结构严谨,形式美观,基础牢固”,誉为明代中期建筑的佳作。大雄宝殿内87幅、181.5平方米壁画中外驰名,宗教界尊此画为禅宗秀迹,绘画界赞美有画圣吴道子笔意,文博界誉为蜀中明代壁画代表作,群众敬之为仙画。《中国绘画史》、《中国名胜词曲》、《中国建筑工艺辞典》、《艺苑掇英》、《世界美术集粹》(日本编著)等十余种辞书对此壁画均有文字记载。

中国死海

来自于一亿五千万年前地球的两次造山运动在大英县形成的地下古盐湖盆地,其海水(盐卤水)的储量十分丰富,目前已探明的储量就高达42亿吨。“中国死海”海水含盐量超过了22%,以氯化盐为主,类似中东“死海”,人在水中可以轻松的漂浮不沉。中国死海的海水中富含钠、钾、钙、溴、碘等4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经国家有关权威机构验证,对风湿关节炎、皮肤病、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具有显著的理疗作用,并且可以充分的舒缓疲劳、缓解精神压力,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研究资料显示,人在死海中漂浮一小时,可以达到八个小时睡眠的功效。

中国死海旅游度区依山傍水而建,规划控地5000亩,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2003年十一黄金周推出的景区一期工程总投资约6亿元人民币,占地2000余亩。“中国死海”旅游度区主要利用了大英县盛产的该种独特盐卤,以“死海漂浮”为主,结合了现代水上运动、休闲、疗养、保健等要素,建设形成的一个集新颖性、时尚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旅游度胜地。

中国“死海”位于四川大英县境内,距离成都114公里,距重庆180公里达成铁路、成南高速公路傍城而过。

卓筒井

卓筒井位于遂宁市大英县城西卓筒井镇。大英发现盐卤有上千年的历史,经国家储委认定的大致有10亿吨盐卤储量。大英县境盐卤分布在蓬莱、象山、卓筒井、河边、玉峰等地。其深层盐卤矿上矿层食盐面积22300km2,盐层厚3.5~151.11m,下矿层面积34,000km2,盐层厚2.5~119.16m。四川是中国井盐的主要产区。县境内“大英卓筒井”和大英场积淀了千年盐卤文化。民国时期,川北多布有卓筒进,大英拥有108灶1711进,年产量达4000余吨。至今,还有“大顺灶”等18眼井保存着。

享誉世界的大英县卓筒井已向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卓筒井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卤的盐井,“凿地植竹,为之卓筒井”。起源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的大英县卓筒井钻探取盐技术,比西方早七八百年,使地下深处的卤水第一次得到科学的开,在开卤水的过程中,人类发现了埋藏在地下的油气。其凿井工艺技术开西方近代蝇式顿钻钻井方法的先河,虽然经历了近1000年历史,其古老的工艺流程仍保存得相当完整。中国发明卓筒井技术甚至被《中国钻探技术史》、《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井盐科技史》三书誉为“中国古代第五明”和“世界石油钻井之父”。卓筒井是世界钻探深井的始祖和活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活着的恐龙”。

卓筒井工艺流程包括打井、取卤、晒卤、制盐等四个步骤。现仅在大英境内存有9灶41口为样的盐井,分布在关昌、青木、快活岭、三兴、英家桥、青和等六个村方圆6公里范围内,其凿井、吸卤、煎盐等生产工艺流程,基本上保持了宋代卓筒井的基本特点。它持续近千年,生产未中断,对研究中国盐业史和钻井史具有很高的价值,受到盐业专家的高度赞誉。

四川宋瓷博物馆

四川宋瓷博物馆位于四川省遂宁市明月花园小区西山路,占地12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博物馆立足于本馆特色,通过实施改造工程,以全新的建筑外观、精致高雅的陈列展览吸引了大批观众,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文化设施,被评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校外活动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四川宋瓷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种类繁多,现有藏品11454件,以书画和宋瓷为大宗藏品。1991年,遂宁市金鱼村发现一处大型宋瓷窖藏,经清理发掘,出土完整和可复原器物1005件,其中瓷器985件、铜器18件、石雕2件。这是我国陶瓷考古的重现,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已发现的最大一宗宋瓷窖藏。出土宋瓷保存良好,器型丰富,制作精良,不乏精品、珍品、孤品,其中以龙泉青瓷荷叶盖罐、龙耳簋式炉、景德镇青白瓷梅瓶、各式造型的三足炉为代表的一批宋瓷精品最为珍贵,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四川宋瓷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专题宋瓷博物馆,现有大小展厅6个,陈列面积3300平方米,由“读瓷篇、听瓷篇、赏瓷篇、制瓷篇、篇鉴瓷”五大部分组成,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馆内设置有文物库房、文物修复室、资料室、监控室、学术报告厅、游客购物中心、斗茶坊、旅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 遂宁是四川新兴的发展中的中等规模城市,总人口385万,其中城区人口43万,是四川重要的区域通枢纽和纺织食品化工城。市委、市府提出了“文化遂宁”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神秘遂宁,八大奇观”的地方特色旅游文化品牌,宋瓷博物馆作为旅游文化品牌之一得到了高度重视和支持。2007年4—8月,仅仅四个月时间,投资1200物馆改造工程完工并投入了使用。改造后的博物馆展览面积扩大到3000多平方米,新增文物展品300余件、标本模型和仿制品200余件,增加了历史生活场景,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和中央空调系统,展览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展厅环境和文物展品的保存环境大为改观,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吸引了大批观众,在省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扩大了知名度,于2009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