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油价下跌 对俄罗斯伤害有多重

2.什么原因导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逾3%?

3.石油市场不再过剩又怎样

4.欧盟对俄石油上限每桶60美元,G7配合,俄称宁可减产,乌称没啥用

5.西方对俄油限价俄罗斯油价为什么便宜

国际油价下跌 对俄罗斯伤害有多重

诺瓦克石油最新油价_诺瓦泰克油田

谁能料及,就在俄罗斯外遭国际制裁打击、内受经济下行巨大压力的同时,国际油价自今年下半年以来接连暴跌三成,至每桶仅80美元。这,让惯于坐拥世界储油宝库的俄罗斯大亨顿时愕然,措手不及。

对于严重依赖原料出口的俄罗斯来说,国际油价的严重缩水等同于财路被掐断,在内忧外困的环境下,俄罗斯只能等待国际油价尽快企稳回调,一面努力设法应付制裁影响;一面积极力求摆脱经济困境。

国际油价对俄罗斯有多重要,摊开俄联邦预算就知道。油价预测是俄罗斯制定预算收支的最重要依据之一,预算草案根据最近几年平均油价得出基准价格。上个月获俄议会批准的2015年至2017年联邦预算草案预计,俄主要出口石油品牌—乌拉尔原油未来的出口均价未来3年为每桶100美元。另据俄经济发展部预测,乌拉尔原油价格2014年将达每桶104美元。

而目前,乌拉尔原油价格也与国际油价一道,从年中的每桶110美元上方滑落至每桶80多美元。可见,俄罗斯作出的油价预测或许只是官方的一厢情愿,一路走低的油价势必将拖累俄预算。

多年来,俄罗斯始终没有摆脱经济增长对原料出口的依赖,俄罗斯一半多的财政收入来自油气出口。俄财政部此前作过一个令人不安的预测:国际油价每下跌1美元,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就会减少700亿卢布(约合15亿美元)。这表明,国际油价的下跌直接削减俄罗斯预算收入,造成赤字增加、预算项目无法执行,进而加剧经济下行压力。综合来看,在俄罗斯当前通胀率高达8%的背景下,加之多重不利因素,国际油价持续走低,极有可能致使俄罗斯经济陷入持续滞涨状态之中。

为了降低乃至抵消国际油价下跌对俄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俄罗斯不惜动用危险方式挽救预算,那就是放任卢布贬值。一年来,俄罗斯卢布贬值已近四成,成为全球贬值幅度最大的货币,俄罗斯国民经济运行和民众生活已遭受重大影响。然而,俄罗斯央行却在不久前宣布,结束卢布与一揽子货币的联系汇率机制,放弃对卢布汇率的自动干预。此举意味着俄央行允许卢布汇率自由浮动,可能进一步加大卢布下行的压力。

俄罗斯央行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国际油价以美元计算,而俄罗斯统计财政收入使用卢布。因此,在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同时,卢布也以相应幅度贬值。这样一来,俄罗斯石油出口所得的卢布收益就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稳定。

但是,用本币贬值对冲石油出口收入减少的做法风险极大。毋庸置疑,卢布贬值的最显著后果就是俄国内消费价格不断上涨,这将给俄民众生活带来更大负担,进而令执政者承受政治风险。不过,自乌克兰危机以来,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支持率一路飙升至85%以上,以这样的人气民意,他显然用不着担心其总统宝座与权力。正是如此,俄罗斯的决策者作出了“两害权衡取其轻”的无奈选择,用卢布作赌注,缓解国际油价下跌导致的不利影响。

诸多分析观点普遍认为,国际油价的大跌是西方对俄罗斯的隐性制裁。俄罗斯前财长库德林直截了当地说,美国正与原油输出国合谋压低油价,以此向俄罗斯施压,是美国的一个阴谋。但这在普京看来,尽管国际油价下跌的背后存在人为操纵的因素,但低油价也会给这些操纵者造成损失,因此国际油价当前局面不会长期存在。

在当前条件下,俄罗斯人应对国际油价下跌可用的手段不多。俄能源部长诺瓦克日前透露,正考虑以削减原油开量以稳定油价,但尚未作出正式决定。

事实上,俄罗斯能在多大程度上左右其他主要石油输出国的意志还是个未知数,尽管世界石油输出国都在对油价持续下跌表示忧虑,但毕竟世界主要石油输出国的背后的巨贾仍是美国。现在,俄罗斯只能寄希望于市场调节,坐等国际油价企稳回升,以期尽量减少一些石油美元的损失。

什么原因导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逾3%?

北京时间25日下午,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大幅跳水。美国原油持续走低,盘中最低至69.17美元/桶,创5月7日以来新低;布伦特原油盘中跌破77美元关口,最低至76.86美元,日内跌幅扩大到逾2.7%。因俄罗斯和沙特两国相继释放增加原油供应量的信号,从而对油价形成重大打压。

利雅得和莫斯科的能源部长周五表示,准备减缓产量削减,以平息消费者对供应充足的担忧。沙特阿拉伯的哈立德·法利赫和俄罗斯的亚历山大·诺瓦克都表示任何此类举措都将是渐进式的。

由于市场担心价格上涨过快,油品LCOc1已达到2014年底以来的最高点,本月为每桶80.50美元,因此提高产量将缓解17个月的严格供应限制。

欧佩克秘书长Mohammad Barkindo表示,在特朗普发布关键推文后,欧佩克开始讨论减缓减产。特朗普上个月在推特上称,欧佩克“人为”提振了油价。

“作为美国的朋友,我们感到自豪。” Barkindo在俄罗斯主要经济论坛上向圣彼得堡的沙特和俄罗斯能源部长表示。

以俄罗斯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和盟国已同意到2018年遏制日产量约180万桶(bpd),以减少全球库存,但库存过剩现在已接近欧佩克的目标。

4月份,协议参与者削减产量超过所需产量52%,受危机影响的委内瑞拉产量下降,帮助欧佩克实现了比预期更大的减产。

熟悉此事的消息人士称,每日上涨约100万桶将意味着达标水平将达到商定水平的约100%,而不是超过它。

Barkindo还表示,美国向欧佩克施加压力并不罕见,因为美国能源部长过去曾要求生产者集团帮助降低价格。

由于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表示他们准备好缓解供应限制,油价周五下跌逾3%至每桶76美元。

来源:搜狐财经

石油市场不再过剩又怎样

在没有完全消除全球石油供应过剩的情况下,OPEC和俄罗斯4月20日将在沙特吉达进行会晤,讨论进一步合作的问题。尽管迫在眉睫的政治危机可能会进一步收紧石油供应,但OPEC似乎决心继续削减石油产量。

OPEC及其合作伙伴实行减产协议已近16个月,布伦特油价一度飙升至每桶70美元以上的三年高点。

在经历了几十年最严重的石油危机后,油价反弹使这些产油国的国库得到了补充。尽管依赖石油的委内瑞拉经济崩溃,特朗普(Donald Trump)威胁要对伊朗实施制裁,油市情况还是鼓励着产油国继续减产。

OPEC和俄罗斯联合减产已经缓解了石油库存过剩的问题,但他们希望能持续进行减产。

如下图所示,石油过剩的情况已经有所缓解

法国兴业银行(601166,股吧)石油市场研究主管威特纳(Mike Wittner)认为,产油国不会认为已经取得胜利并停止减产,他们乐见库存继续缩减,油价升至每桶70美元-80美元的高位。现在的问题是,他们什么时候会对油价上升感到不舒服?

尽管分析人士警告称,油价上涨可能会对OPEC造成不利影响,因为这会刺激竞争对手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加大供应或抑制石油需求。4月20日在吉达召开的部长会议将重点讨论延长产油国合作的方式。这可能包括延长减产的新库存目标,并为持续数年的联盟奠定基础。本周的任何建议都必须在6月的全体会议上得到批准。

OPEC和俄罗斯几十年来一直是石油市场的竞争对手。双方在2016年年底建立了一个联盟,以对抗美国页岩油产量激增带来的库存过剩问题。尽管花费的时间长于预期,但这一战略正在取得成效。随着石油库存降至正常水平,国际能源机构表示,OPEC及其合作伙伴可以宣布,他们完成了减产任务。

OPEC最大的成员国沙特表示,这些减产措施应该至少持续到2018年底或2019年。沙特能源部长法利赫(Khalid Al-Falih)认为,这是确保市场获得适当平衡、油价高到足以鼓励全球石油工业向未来供应进行投资的必要条件。

坚持减产策略的背后还存在其他激励措施。国际能源机构估计,今年第一季度,由于油价上涨,OPEC每天的石油收入相比一年前增加了近4亿美元。根据俄罗斯能源部的数据,2017年俄罗斯的预算增加了1.2万亿卢布(195亿美元)。

纽约咨询公司Cornerstone Macro的石油经济学家斯图尔特(Jan Stuart)表示,产油国愿意过度收紧这个市场,他们想由此提振油价增加收入的话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如果他们想大幅增加收入的话,实行减产可能是正确的事情。

石油政治

据知情人士透露,沙特希望油价涨至每桶80美元,以弥补国内支出的巨大需求,并吸引投资者对沙特阿美IPO进行投资。

尽管俄罗斯对石油收入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但在推高油价方面,俄罗斯看起来更为谨慎。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Alexander Novak)表示,他支持延长减产合作。随着财务收入变得清晰起来,一些俄罗斯石油公司已经软化了最初对减产协议的反对立场。

这份协议还为俄罗斯提供了政治目标,巩固了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中东地区权力中间人的地位。俄罗斯与沙特和伊朗的敌对保持着联系,并支持叙利亚总统阿萨德(Bashar Al-Assad),反对西方列强支持的敌对势力。

莫斯科Raiffeisen Centrobank的能源分析师波利修克(Andrey Polischuk)称:“政治当然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俄罗斯需要与中东盟友保持良好关系。相比去年,现在更应如此。”

减产效果翻倍

不管减产能带来何种好处,OPEC一些成员国因为意外因素导致石油产量下滑。此外,其他破坏石油产量的威胁正在显现。在这种情况下,OPEC继续抑制石油产量可能是一项奇怪的政策。

由于委内瑞拉日益严重的经济衰退打击了其石油基础设施,相比原定每日减产120万桶,现在的减产幅度增加了60%。与此同时,特朗普总统发誓要放弃伊朗核协议,并可能重新对伊朗的石油贸易实施制裁。

如果委内瑞拉的经济继续恶化,特朗普真的执行针对伊朗的威胁,OPEC外的产量下降实际上将使其预期减产效果翻倍。

然而,产油国并没有填补这一空白,而是在保持严格的纪律。

减产协议或无限期持续下去

随着石油库存接近五年平均水平-OPEC声称的目标,沙特表示,有必要制定新的目标,以消除近年来过高库存造成的扭曲影响。OPEC正在考虑用其他指标,比如使用七年平均值作为新的库存目标。

法国兴业银行石油市场研究主管威特纳表示:“所有建议都将使OPEC有理由继续减产。”

在吉达,产油国还将致力于将过去一年的临时联盟转变为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称,他希望与OPEC的合作能无限期地进行下去。他还表示,目前的产量目标并不是永远的,产油国对此进行着认真的研究。

欧盟对俄石油上限每桶60美元,G7配合,俄称宁可减产,乌称没啥用

吵闹了多日的欧盟“对俄石油上限”终于在12月2日定下来了——每桶60美元,欧盟已要求27个成员国从12月5日开始执行,欧盟想借这个政策遏制俄石油收入,削弱俄战争资金,同时兼顾全球原油价格稳定。这一政策出来后,G7、OPEC+、乌克兰,俄罗斯纷纷给出态度,但利益着眼点不同,态度必然也是不同的。

每桶价格上限定在60美元将使俄油价格明显低于国际油价指标之一北海布伦特原油;布伦特原油12月4日每桶价格在85.57美元。

欧盟执委会冯德莱恩表示,设定上限将能大幅减少俄罗斯石油收入,她推文说“这将协助我们稳定全球能源价格,并让全球新兴经济体受惠”。

根据限价政策,将俄油运往欧洲以外的公司只能让油品售价在每桶60美元以下,才能获得欧盟的保险和仲介服务。

目前,七大工业国集团G7与澳大利亚表示将跟进这一政策,并称让制裁效果加乘。不过,这些国家表示,任何价格调整将“不溯及既往”,意味它们允许在价格更动前完成合规交易。分析人士认为,七国集团的决定将加剧能源市场的关系。

但是,这一政策或难如欧盟意愿。

有分析称,俄原油交易价格本就明显比布伦特原油低,且由于许多俄油买家回避相关机制,让市场俄油价格并不透明。

据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评估机构ArgusMedia指出,11月30日从波罗的海港口普里莫斯克出口的俄罗斯乌拉尔原油,每桶价格48美元,还低于西方设定的价格上限。

不过,美方官员认为,由于市场混沌,个别单位估算出的价格未必准确,他们坚信俄原油目前市场交易价格每桶仍高于60美元。

而在此时,OPEC+也开会了,面对欧盟的政策,OPEC+决定维持当前产能政策不变。不过,但鉴于对经济成长与石油需求的担忧,不排除进一步减产的可能性。

对“欧盟对俄石油实行限价”的政策,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这项措施对俄罗斯来说“并不严重”,也无助阻止俄对乌的军事行动。

他称,制定价格上限的决定是一项“软弱的表态”。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动用更强力的工具,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很可惜,西方国家将错过这次机会。他说,逻辑显而易见:如果俄油价格上限是60美元,而不是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讨论的数字,比如30美元,那么俄罗斯每年仍将赚进约1000亿美元。这笔资金还将用来进一步破坏现正试图避免做出重大决定国家的稳定。

乌克兰咨询组“A-95”谢尔盖·库云主任表示,欧盟对俄油实行价格上限将对乌克兰燃料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将引发价格上涨和燃料严重短缺。他说,“未来会有两三个月的动荡,直到欧洲市场首先适应石油,然后适应石油制裁。而现在,乌克兰最先感受到了这些制裁。问题甚至不是价格,而是根本无油可用,我们将同时获得短缺和天价”。

对于欧盟的政策,俄副总理兼能源部长诺瓦克4日表示,俄罗斯宁愿减产也不会出售石油给实施价格上限的国家。对俄油行价格上限违反自由贸易规则,可能引发石油供给不足,造成全球能源市场不稳定,同时也会扰乱油市,波及俄罗斯以外的其他国家。诺瓦克指出,俄罗斯只会将石油和石油制品出售给基于市场条件、与俄罗斯合作的国家,即便俄罗斯得稍微降低产量。

对俄油实行价格上限,一些观察家及分析人士并不看好。

英国政治家和传统党领袖大卫考滕曾表示,西方强加价格上限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与此同时,俄罗斯仍将保留大部分石油买家,国家杜马对此深信不疑。

WTRGEconomics经济学家威廉斯分析师指出,由于俄油目前卖给中国与印度的交易价位已接近该上限,因此对俄伤害不大。

研究公司Asoects的分析师沈恩指出,无论欧盟如何设计价格上限,俄罗斯都会找到欧盟以外的其他买家,设定这个石油价格上限意义不大。他称,承接俄油的大多数亚洲买家没有参与欧盟祭出的俄油价格上限,不少非欧盟的石油市场参与者也能为俄原油提供保险或金融服务,为俄油价格设上限可能只是欧盟内的一场秀,尤其俄罗斯已放话“不为参与设价格上限的国家供油”,整个机制最后恐沦G7的内部游戏。

西方对俄油限价俄罗斯油价为什么便宜

历经近半年拉锯,欧盟成员国就对俄罗斯海运石油出口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达成协议,12月5日,俄油“限价令”正式生效。G7和澳大利亚随即也表示跟进。

根据这一限价机制,如果俄罗斯向第三方国家出售原油的价格高于上限水平,那么欧盟和七国集团的企业将被禁止为俄原油运输提供保险、金融等服务。欧盟还每两个月审查一次该限价机制运作情况,以应对市场变化,确保价格上限比俄罗斯石油产品平均市场价格至少低5%。

为何是60美元/桶?

价格上限是西方对俄制裁锁链的最新一环,也是核心举措。然而,围绕限价标准应设在何种水平,欧盟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

G7最早提议将价格上限定为每桶65至70美元,这在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看来“太过慷慨”,他们提出应限价每桶30美元甚至更低。但这一主张遭到希腊、塞浦路斯和马耳他等国的反对,这些国家拥有庞大海运业务,他们要求将价格上限设在每桶70美元。

最后阶段磋商超过24小时,经过艰难谈判,12月2日,欧盟终于就对俄海运石油出口限价达成一致,包括“”波兰在内的27个成员国同意将价格上限定为每桶60美元。爱沙尼亚总理卡娅·卡拉斯表示,虽然爱方希望更低的上限,但60美元已是目前能取得的最好结果。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晨指出,60美元/桶的价格低于外界此前预估的65至70美元/桶,显然,这是欧盟在经过一番博弈和妥协后,不得不取的折中方案,而在弥合内部分歧的同时,欧盟也希望在限制俄罗斯石油出口收入和不减少俄罗斯对全球市场的出货量之间取得微妙平衡。

对俄罗斯杀伤力几何?

那么,这样一个充满妥协的限价之举究竟能否达到美欧预期?舆论对此普遍持质疑态度。

比利时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能源政策专家西莫内·塔利亚彼得拉表示,60美元/桶很接近俄罗斯乌拉尔原油最近的市场价格,不会对俄财政产生太大影响。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则指出,“限价令”看似很精明,但俄方完全可以使用不受限价令影响的非西方油轮和保险公司。

在赵晨看来,欧盟出台限价举措,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对俄罗斯的能源打击范围,使其无法获得更多的原油出口收益并用于俄乌冲突中,同时,欧盟也是为确保石油进口价格的波动形势得到稳定,维护自身经济利益。

“但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实际效果都会大打折扣”,赵晨指出,从价格因素来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俄石油生产的成本盈亏平衡价约为每桶30至40美元。眼下,俄罗斯运往一些欧洲地区的乌拉尔原油交易价已跌至每桶60美元以下,远低于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每桶85美元的价格。因此,尽管西方设置了价格上限,俄罗斯仍有盈利空间,至少在短期内影响十分有限。

赵晨还注意到,相较于此前,欧盟的态度已经出现软化迹象。根据此前禁令,自12月5日起,欧盟将停止进口俄海运原油,欧盟将全面禁止向俄油轮提供服务。但是,最新达成的价格上限放宽了限制,允许欧盟公司为遵守价格上限的俄油轮提供服务。此外,欧盟还给予价格上限45天过渡期,并表示只有“故意”运输超过价格上限的俄原油,才会受到禁运90天的处罚。

“对俄油限价的制裁举措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反而为俄石油禁运打开了‘后门’”,赵晨说道。

俄罗斯的反制“工具箱”里有什么?

欧盟已经出牌,俄罗斯的回应则是寸步不让,誓言将进行反制。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3日重申,俄罗斯不会接受西方的油价上限,克里姆林宫正在评估当下的情况,会在快速分析后取行动。

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4日也表示,俄针对“油价天花板”政策的态度一直没变,哪怕减产也不会接受对俄石油“限价令”。同时,他还指责西方的做法是野蛮干涉市场,违背了世贸组织制定的所有规则。

赵晨表示,俄罗斯的政治考虑优先于经济考量,因此必然会对“限价令”展示出强硬态度。这也意味着,俄罗斯将为此作两手准备,一方面,要调整能源出口方向,从需求侧寻找更多的新的原油销售地。事实上,俄罗斯早有绸缪,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自5月以来,俄罗斯向西方国家输送的石油以每天220万桶的数量逐日递增,其中三分之二已转移至中国、印度和土耳其。截至今年10月,印度已经成为俄海运石油的最大买家。

与此同时,为了突破封锁,俄罗斯还在组建自己的独立系统,买方可由俄罗斯实体安排保险,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开制裁。

赵晨进一步指出,除了减产和减少向欧盟国家出口石油,俄罗斯的反制工具箱中还有液化天然气,石油、天然气双管齐下,无疑将加剧欧洲国家的能源危机。

西方将遭到何种反噬?

针对“限价令”给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欧佩克+也表示了不满。路透社援引几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几个欧佩克+成员国认为这一反市场措施最终可能被西方用来对付任何生产商。

印尼财长穆里亚尼此前也提出过同样看法。她表示,沙特和欧佩克决定大幅减产石油,是为了阻止美国“将大宗商品价格用作地缘政治目标”,因为一旦开创这个先例,将加剧全球经济焦虑,且没人知道西方的下一个目标会是谁。

欧佩克+还在“限价令”生效前一天举行会议,决定维持第33次部长级会议确定的减产目标,即在8月产量的基础上将月度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在会后发表的声明中,欧佩克+表示,这一减产决定“纯粹是基于市场考量”,是“正确且必要的做法,以让全球石油市场迈向稳定”。

赵晨注意到,相关会议一般是在工作日时间举行,但这次会议被安排在西方对俄石油实施“限价令”前的周末,且从线下面对面会议改为了线上会议,使得这场会议显得“非同寻常”,而此前曾主张增产的代表也就此形成共识,认为当下并不是加大石油产量的好时机。

“这一轮原油供给侧同需求侧之间的博弈,最终会给欧盟和G7国家带来反噬,相比天然气,石油市场全球化程度更高,若该市场重演欧洲天然气危机,波及范围会更广,不仅欧盟国家这个冬天的日子会很难熬,世界经济的复苏脚步也将受到拖累“,赵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