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棕榈油价格大胀_为什么棕榈油便宜
1.市场缩量反弹人气回暖,短期密切关注成交量变化
2.近期A股存量资弈为主,操作不激进,合理把握节奏参与
3.像炒姜炒蒜是怎么去赚钱的,比如我觉得香蕉以后肯定会价格大涨,我如果要炒的话难道就是现在买一大堆的香
4.印度出口禁令导致国际小麦价格大涨,如何才能稳定小麦价格?
5.小麦再次大涨,玉米正在酝酿、大豆蓄势待涨,今年粮价有“谱”了
6.小麦玉米价格上涨,或刺激下游消费市场做出新一轮涨价
市场缩量反弹人气回暖,短期密切关注成交量变化
重点推荐
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
海关总署:11月我国进口猪肉同比增长151%
市场点评
市场点评:市场缩量反弹人气回暖,短期密切关注成交量变化
教育行业:考研热度持续提升,2020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
期货情报
金属能源:黄金343.68,涨0.81%;铜49510,涨0.45%;螺纹钢3513,跌0.26%;橡胶12865,涨0.67%;PVC指数6520,涨0.15%;郑醇2130,跌0.61%;沪铝14245,涨0.25%;沪镍112180,跌0.71%;铁矿641.5,涨0.23%;焦炭1848,涨0.16%;焦煤1153,跌0.13%;原油482.1,涨0.98%;
农产品:豆油6568,跌0.00%;玉米1899,跌0.00%;棕榈油6064,涨0.50%;棉花13370,跌0.19%;郑麦2400,跌0.04%;白糖5439,涨0.35%;苹果8013,跌1.14%;
汇率: 欧元/美元1.1090,涨0.13%;美元/人民币7.0036,跌0.06%;美元/港元7.7868,跌0.11%。
(以上期货数据来自上海期货、大连商品、郑州商品)
新股提示
1、 侨银环保,申购代码0023,申购价格5.74元;
2、 八亿时空,申购代码787181,申购价格43.98元;
3、 易天股份,申购代码300812,申购价格21.46元。
重点推荐
1、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
院24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对企业金融支持。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释放的资金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鼓励银行完善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增加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中长期和信用。
意见指出,挖掘内需带动就业。鼓励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消费,有力有序推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鼓励限购城市优化机动车限购管理措施。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支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购专业服务。
点评: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鼓励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消费,有力有序推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鼓励限购城市优化机动车限购管理措施等稳定就业的措施,对汽车、家电、消费电子等行业极其产业链个股构成利好。此前消费电子股和近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个股表现强势,预计板块中业绩真正向好的个股后市有望维持活跃表现。
(投资顾问? 蔡 劲?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 S0260611090020)
2、海关总署:11月我国进口猪肉同比增长151%
据央视新闻24日消息,从海关总署获悉,今年1至11月,我国进口肉类(含肝、肾、蹄等)548.5万吨,累计同比增长42%。11月我国进口肉类(含肝、肾、蹄等)64.4万吨、同比增长82%,其中进口猪肉23万吨、同比增长151.2%。数据显示,我国国内市场需求旺盛,肉产品进口增加显著。
点评:进口猪肉数量同比大增,有利于平抑国内猪肉价格,有望对宏观经济构成利好,但猪肉价格下跌对生猪养殖类股而言,则属于利空。
(投资顾问? 蔡 劲?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 S0260611090020)
市场点评
?
1、市场点评:市场缩量反弹人气回暖,短期密切关注成交量变化
周二两市小幅高开后维持震荡走势,午后指数单边走强。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67%,报收2982点,深证成指涨1.32%,报收10189点,创业板指涨1.91%,报收1769点。从盘面上看,石墨烯、锂电池等板块全线大涨,科技股全线反弹,有色钴、稀土、海南等概念持续走强,ST板块超40余个股涨停。整体来看,个股呈现普涨走势,近百股涨停刷新近期新高,市场氛围开始转暖,赚钱效应明显回升,但市场交投较近期水平明显缩量。
大盘经过反弹后再度逼近3000点关口,面临前期重要压力位,成交量萎缩。今天是北向资金圣诞期的第一天,也正印证了我们之前的观点,本轮行情更多是源于场内资金和北向资金的带动,场外增量资金并未真正入市,结构性行情明显。在成交量并未显著放大的情况下,指数短期大概率维持震荡。
周一总理在出席中日韩***会议上释放出积极的政策信号,降准预期加强。随着中美第一轮贸易谈判的落地,外部国家环境也相对温和,有利于支撑反弹延续。接下来密切关注市场成交量的变化和金融板块的走势,耐心等待大盘异动,若明两天成交量不能放大,则大盘又再次调整风险。操作上,持股为主,若明日成交量不能有效放大,建议适当减仓,短期建议回避被大基金减持的高位科技股,以及年末面临大额解禁的个股。
(投资顾问 曾紫磊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 S0260613090015)
2、教育行业:考研热度持续提升,2020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
教育部称,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1日至23日举行,报考人数341万人,同比增18%,创历史新高。考研报考人数在2010年至2014年走势较为平稳,同比增速在2015年达到最低值。自2015年开始报名人数逐年递增,同比增速在2019年达到最高值。
投顾点评:当前学历贬值加速,研究生学历不断普及,考研人数也屡创新高。学历提升有利于提高我们整体国民素质,未来我国也将不断释放工程师红利。“考研热”有望推动相关培训机构业务增长,建议关注A股教培机构中汇集团、中公教育等。
(投资顾问 曾紫磊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 S0260613090015)
近期A股存量资弈为主,操作不激进,合理把握节奏参与
本期摘要
重点推荐
:今年中国经济有把握实现正增长
乘联会:11月份广义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加7.8%
市场点评
市场点评:近期A股存量资弈为主,操作不激进,合理把握节奏参与
宏观视点:5G渗透率提升带来需求,LTCC元件价格大涨
机械行业:预计挖机全年强势收官,制造业景气继续上升
期货情报
金属能源:黄金391.02,涨1.48%;铜56950,跌0.71%;螺纹钢 3918,涨0.75%;橡胶14570,跌1.95%;PVC指数7670,涨0.13%;郑醇2253, 跌0.%;沪铝15925,跌0.99%;沪镍121630,涨1.64%;铁矿924.0,跌0.22%;焦炭2488.5,跌0.88%;焦煤1504.0,跌0.50%;布伦特油48.75,涨0.31%;原油298.3,跌3.05%;
农产品:豆油7418,跌2.96%;玉米2580,跌1.30%;棕榈油6446,跌2.13%;郑棉14550,涨0.14%;郑麦2613,跌0.11%;白糖5022,涨0.18%;苹果6695,涨0.06%;红枣35,涨0.26%;
汇率:欧元/美元1.21,跌0.01%;美元/人民币6.53,涨0.02%;美元/港元7.75,平。
二、重点推荐
1、:今年中国经济有把握实现正增长
:院总理12月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前不久我同总裁女士和几位主要国际经济机构负责人举行第五次“1+6”圆桌对话会,各方都明确表示致力于维护多边主义,共同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推动自由贸易、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继续为推动形成多边共识作出努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愿为此作出应有贡献。介绍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指出今年中国经济有把握实现正增长,这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来说是十分不易的。当前世界经济朝着恢复的方向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不确定性。我们将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努力保持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点评:今年前三季度国内GDP实现正增长,这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是唯一一家,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多项宏观经济指标显示下半年国内经济复苏速度加快,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实现正增长的概率较大。在基本面向好的背景下,市场具备继续震荡走高的基础。
(投资顾问 钟燕玲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13020024)
2、乘联会:11月份广义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加7.8%
:1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208.1万辆,同比去年11月增长8.0%,实现了连续5个月8%左右的近两年最高增速。今年1-11月的零售累计增速-8.3%,较1-10月累计增速-10.2%提升2个百分点,体现行业的稳步回暖态势。
点评:11月国内车市维持了较高的同比增长态势,随着春节临近和车企新车型的逐步推出,年底冲量及营销活动的开展,汽车销量同比增长态势有望延续。随着国内经济强劲复苏,预计将对汽车销售形成较好拉动,未来行业销量及业绩存在超预期空间。
(投资顾问 钟燕玲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13020024)
三、市场点评
市场点评:近期A股存量资弈为主,操作不激进,合理把握节奏参与
周二A各指数涨跌互显,创业板相对强势。盘面上看,酿酒、贵金属、汽车、材料行业、电子元件相对涨幅靠前,钢铁、农牧饲渔、公用事业、造纸印刷、农药等相对跌幅居前,板块炒作继续出现分化,接近年末A股存量资弈为主,预计短期内市场或延续震荡整理,操作不激进,合理把握节奏参与。行业配置方面可关注以下主线:1)、关注低估值银行、保险等大金融和交通运输蓝筹;2)、关注有色、化工、汽车等顺周期行业;3)、关注数字货币、半导体、新能源及高端装备等“十四五”主线。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顾问?古志雄?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宏观视点:5G渗透率提升带来需求,LTCC元件价格大涨
:据媒体报道,随着5G手机渗透率提升,以及WiFi应用日趋普及,射频前端关键元件低温共烧陶瓷(LTCC)供需缺口持续扩大。供应链透露,华新科交付经销商LTCC产品最新报价调升三成,经销商现货市场更大涨五成,是目前涨幅相对大的电子关键零组件。
点评:LTCC是以陶瓷作为电路基板材料,而陶瓷与硅的材质相当接近,适合与芯片连接,同具耐电流、耐高温、体积小等特性,特别适合应用在高频、短波的5G环境,以及讲究轻薄短小的便携式电子产品上。随着智能手机进入5G世代,LTCC用量从4G时代的约三至五颗增加到十至18颗,增幅达三成,加上网通、基站等需求升温,促使LTCC需求大增,相关受益龙头公司值得重点关注。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机械行业:预计挖机全年强势收官,制造业景气继续上升
预计挖机全年强势收官,制造业景气继续上升:分析判断,各大主机厂和零部件厂12月份排产环比向上,出口增速持续复苏,预计行业销量12月份将保持50%以上增速,全年有望强势收官,年度销量超32万台,再创历史高点,行业龙头整体受益明显。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像炒姜炒蒜是怎么去赚钱的,比如我觉得香蕉以后肯定会价格大涨,我如果要炒的话难道就是现在买一大堆的香
其实这是炒农产品期货,(什么是期货可以参阅百度百科)农产品期货主要有如棉花、大豆、小麦、玉米、白糖、咖啡、猪腩、菜籽油、棕榈油等。炒期货是一种金融衍生工具,实际上一种虚拟交易,往往交易双方一般都不会接触到商品。只是说你对一定数量的有价商品拥有所有权,而炒家交易的目的并非是想自销或者使用,只是想利用这种商品获得利润。
简单的举个例子吧,比如,你要炒香蕉预计香蕉在三个月后会上涨,于是你就以1000元每顿的价格购进一份三个月后交货的香蕉合同,三个月后香蕉上涨至1050元每顿,然后你在期货市场上就卖出这份合约,这样你每顿就挣到了50元。当然如果你预计香蕉会下跌,也可以炒,具体就是你先卖出一份三个月交货的合同,价格是1000元,三个月后香蕉下跌至950,你就买进一份同样数量的香蕉现货合同用于履约,这样你也挣了50元每顿。
总之,炒期货就是要贱买贵卖,说来简单,但是你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判断出市场的走势。建议你,不要轻易进入这个领域,一般利润和风险是成正比的。
印度出口禁令导致国际小麦价格大涨,如何才能稳定小麦价格?
印度境内出现了出现罕见的高温天气,导致小麦大面积减产,印度为了缓和国内的状况,避免出现国内粮食价格大幅度的上涨;另外因为局部地区出现了冲突,国家粮食价格上涨,为了维护粮食安全。所以印度对小麦的出口实施临时禁令。包括其它的因素的影响,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很快就会出现。稳定小麦的价格也将是全球性的话题。本人觉得还是要从增加全球粮食产量;寻找粮食的替代品;增加国际间的合作等三个角度来稳定小麦的价格。
增加全球粮食产量。全球三大粮食作物分别是小麦,玉米,水稻和大豆。全球十大产粮大国分别是中国,美国,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乌克兰,阿根廷,法国,加拿大等。这是十个国家占据了全球粮食产量的一半以上。因为局部的冲突问题,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粮食作物减产已经成为定局,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不但禁止出口粮食,就连棕榈油等商品也禁止出口。增加粮食生产的中小国家的产量,培养他们的种植粮食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这样稳定粮食价格还是比较科学的。包括孟加拉国,越南,澳大利亚,巴基斯坦,泰国,土耳其等。
寻找粮食的替代品。全球粮食作物除了以上几种外,土豆,红薯,芋头,山药等也可以提供给人类充足的营养。中国,孟加拉国,波兰,法国,德国和荷兰等国都是全世界土豆种植和出口大国。土豆对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增加土豆的种植面积,短期内替代三大粮食作物还是可行的。
增加国际间的合作。以上的两点都必须建立在增加国际件合作的基础上。各个国家必须要放下身段,提供优良的农作物,管理和种植技术,人才间的交流等。这样不但可以度过本次危机,对人类长远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小麦再次大涨,玉米正在酝酿、大豆蓄势待涨,今年粮价有“谱”了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今年国际粮食价格走势已然飞起,虽然国内市场相对独立,但主要也受2方面影响而波动:一是国内的市场供需情况,二是国际市场的情绪以及间接影响。
国际粮食市场的走势比较明朗,受前两年疫情对市场供需的扰乱以及俄乌纷争等影响,利多明显大于利空,于是国际粮食基本都在高位震荡,甚至有些机构认为,后期仍有继续上涨的空间。
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波动,国内市场也渐渐地走出了些“趋势”来。
1、小麦刚跌又涨,“顶”“底”已现?
前两年是玉米带头疯涨,今年风水轮流转,转到了小麦的身上。
从去年底开始,小麦就显露出了强劲上涨的势头。
在去年时就一度跨上了1.5元/斤的大关,结果到了今年,更是“箭”步如飞,相继跨越1.5元、1.6元甚至1.7元,虽然后来有所回调,但当前来看,麦价也在1.5元以上。
前几天小麦突然全面下跌,引发了市场短期的恐慌,不过对于小麦来说,市场支撑还是比较明显的。
首先就是“量”的问题。
去年替代消耗了不少小麦,而冬播延迟部分新小麦长势偏弱,于是这个“量”就受到了不少人的收藏。
“量”的问题远不至于影响到口粮,我们的口粮一直充足,但是会影响替代。
其次,市场消费今年应该是有所增长的。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转变,对于面包、蛋糕等食品需求增长较快,面粉消费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人们开始有了囤货的意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面粉的需求量。
第三,俄乌两国的小麦出口占到全球的29%,而乌克兰受港口关闭以及冲突影响,小麦的出口量以及种植大概率都会下降,且降幅可能不小。
另一方面,俄罗斯因为制裁等原因,小麦出口受阻,已使得哈萨克斯坦近一半的面粉厂因原料不足而停产,这无疑又将加剧全球小麦价格的波动。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小麦在下跌了几日后于近日再次大幅反弹上涨,那么可以预见,至少在新麦上市之前,小麦价格的底部基本已筑。
而同样,小麦想要继续突破之前的高点也有较大难度,除非另有新的刺激因素,所以基本上小麦的价格顶部也依稀可见。
2、玉米不急不徐,蓄势待涨
玉米的情况要比小麦复杂,主要复杂在3个方面:
一是玉米产需缺口虽然存在,但需求不强劲。
尤其是生猪市场依旧低迷,养殖业持续亏损的情况下,对饲料需求大幅减弱。
另一方面,淀粉等也走势偏弱。
二是替代悬而未定。
在小麦退出替代以后,谁来“接棒”,这将直接影响玉米的市场需求。
三是虽然今年进口玉米价格高企,国际市场动荡,进口数量明显下降。
截至3月底,我国累计从美国购了1210万吨玉米,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
但是去年玉米的进口量惊人,所以两相对冲,使得缺口也不那么大了。
不过,即便如此,我们认为今年的玉米总体仍是上涨趋势,主要原因也有3个:
一是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抑或是需求量,玉米都是佼佼者,其产需结构基本已固定,并不会轻易发生改变。
而且今年玉米在产量上没有明显地增加,所以玉米大跌的几率也就不大。
二是国际玉米方面,尤其是乌克兰玉米减产已是大概率。
根据摩根大通分析,乌克兰今年的玉米产量可能会下降40%之多,还有一些机构预计得更多,可能产量下降会达到50%。
这就更加加剧了全球玉米的供给,所以国际玉米价格易涨难跌。
三是今年化肥价格一路上涨,种植成本明显增加,尤其玉米对于化肥的需求量较大,全国来看,种植玉米的农民也最多,所以在保障农民收益的大前提下,玉米也很难大跌。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玉米可能与小麦不同,在小麦大踏步上涨的时候,玉米可能更多的是继续在震荡中缓缓抬高,就像玉米已在不知不觉中接近了购销尾声一样。
3、大豆难跌
大豆的走势其实也挺扑朔迷离的,毕竟当前豆价正在下跌,再加上今年要“扩大豆”,意味着产量将增加。
而另一方面,美国的种植意向报告也显示了,美国农民对于大豆的种植意愿明显增强,这也使得国际大豆价格陷入阴跌。
虽然如此,但是有2个消息对大豆来说却是强有力的支撑:
一是大豆一直是我们的短板,与小麦、玉米不同,我们的大豆对外依赖度一直在85%以上,这意味着即便扩种,也很难大幅度弥补这个缺口。
而在南美各国纷纷减产后,进口来源开始向美豆倾向,而美豆的天气炒作是惯用伎俩,在后续的生长季中大概率是不会一帆风顺的,这就使得全球豆价难跌。
二是今年植物油价格纷纷大涨,从葵花籽油到棕榈油,到菜籽油再到豆油,全线上涨。
豆油的主要原料就是大豆,试想豆油价格大幅上涨,大豆价格又能跌到哪去呢?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小麦玉米价格上涨,或刺激下游消费市场做出新一轮涨价
今日仍是五一期,但对于大宗商品市场,在俄乌局势和印尼突然暂停棕榈油出口业务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市场走势并未因期而变得平稳。
最新消息显示,周一开盘的芝加哥期货交易市场,小麦期货价格出现大幅下跌行情,跌至近三周低点,并带动玉米和大豆类商品价格走低。
消息称,自俄乌冲突以来乌克兰为保障谷物出口,一直在寻求通过多瑙河运至罗马尼亚黑海港口的途径。
就在上周,一艘装载7.1万吨乌克兰玉米的货轮在罗马尼亚黑海港口康斯坦察完成,这表明该出口渠道将重启乌克兰的谷物出口市场。
消息还称,另有8万吨谷物也在运输过程中。
另外,来自巴西的数据也显示,今年前4月份该国玉米出口将达到85万吨,远高于去年同期的2万吨水平,也令市场对全球谷物供应的担忧有所缓解。
而在棕榈油市场,在印尼宣布禁止棕榈油出口业务之后,欧洲方面与另一棕榈油出口国马来西亚就棕榈油和菜籽油在生物燃料用途方面进行了交流。
最新消息称,鉴于目前全球植物油供应的紧张局面,欧洲有可能限制菜籽油和棕榈油在生物燃料中的用量。
受此消息影响,欧盟菜籽油报价大多每吨小幅下跌15-50欧元,芝加哥豆油期货价格也小幅回落至每磅82.84美分。
此外,我们还收到消息显示,由于印尼限制了棕榈油出口,反而间接给马来西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劳动力,约有3.2万名印尼工人会迅速补充到当地棕榈链条中,缓解当地的一直存在用工荒。
但这并不代表市场的走势就此明确。
目前韩国已经明确表示将对棕榈油供应实施监控措施,而作为受影响最大的印度,正在考虑进一步下调食用油的进口关税问题。
而在乌克兰葵花油和印尼棕榈油的双重冲击下,也令全球最大的植物油豆油价格出现飙升。
上周四南美地区阿根廷豆油的出口报价已经高达每吨1900美元,约合人民币12500元,同比上涨57%,并创下历史新高。
同期土耳其葵花油招标购收到的报价更是达到2010美元,一个月的时间内上涨了115美元。
此外,目前北半球最主要的谷物出口国美国,近期由于铁路车皮以及劳动力紧张,导致谷物和食品运输延迟,这将给近期的谷物贸易带来不利影响。
另外,近期对缓解国际小麦供应局势起到重要作用的印度,目前其等待收割的小麦正遭遇连续第二个月热浪天气,气温飙升至接近40摄氏度,这令市场对新季小麦产量的预期大幅降低。
监测数据显示,截止目前美国小麦出口报价依旧位于439-4美元/吨,法国小麦交货价格为437美元/吨,阿根廷上河的二等小麦价格则为450美元/吨,均处于历史高位区。
而在国内市场,去年受原料价格上涨影响,甘源食品棕榈油购价格大涨43.25%,金龙鱼棕榈及月桂酸油购价格增幅也超过30%。
自去年年底以来部分食品企业已经出现了一波大范围提价行情,但今年这波强势上涨可能还会导致市场出现进一步的提价。
在我们重点收藏的玉米和小麦市场,近段时间小麦价格因新粮面临上市,价格出现高位回落的行情,但主流价位仍位于1.6元附近,部分企业的新小麦预定价格也高达1.4元左右。
据悉,一般意义上而言,新小麦上市后不会立即投入到消费领域,需要有一个1-2月的后熟期,这意味面粉市场的主流成本价仍会以1.6元的小麦为基准。
当然,对于很多普通消费者而言,馒头价格从1元涨至1.5元,对家庭的日常开支并不会增加很多,食用油同样如此,但玉米价格的走高可能会影响的更广泛一些。
与小麦即将迎来新粮上市不同,国内玉米目前正是青黄不接时,并且随着贸易商为收购小麦所做的腾仓行为的结束,国产玉米的流通量即将正式进入下降通道之中,这也是近段时间国内玉米价格整体以小幅上行为主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从进口渠道来看,虽然4月我国买家共计四次出手买入百万吨级别的玉米,累计买入454万吨,但美国玉米进口玉米理论成本已经相当一段时间位于3100元上方的位置,高粱大麦等替代品的价格也在3000元左右。
因此,当前华北主流的1.4元玉米价格显然仍有上涨的动能。
好消息是,目前国家对五一节后的稻谷拍卖底价做出小幅下调,预计会让稻谷和玉米替代方面有所增加。
此外,另有传闻五一节后关于稻谷的定向拍卖会重启,但拍卖底价可能会小幅上调。
整体来看,玉米市场在进口及替代品的支撑下,市场供应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唯有成本方面会面临较大的上行压力。
据悉,国内鸡蛋价格已经开启上涨,而且玉米油价格近段时间也跟盘提价,在玉米消费的主流领域的生猪养殖市场,猪肉价格也似乎迈入了上行通道之中。
据悉,尽管市场目前对于生猪价格仍存有疑虑,认为尚未到反转时间,但从价格来看,近段时间价格持续走高却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新牧网发布的猪价指数显示,5月1日广东猪价全线突破9元/斤,惠州等地更是达到了9.5元/斤,5月2日全国猪价也是几乎全线飘红,浙江福建等地的均价也已突破8元。
最后我们对一位网友提出的问题做一简单答复。
有网友提问,“今年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下降、以及当下养殖业低迷,是否说明玉米消费在下降”。
我们说,这种市场表现低迷更多的是一种相对行情,比如5年前我国玉米深加工产能可能是3000万吨,但现在市场需求量增加到了8000万吨,即便当前开工率不到50%,其市场的消费量依旧要远超往年。
而在生猪养殖业同样是这样的道理,不过,就我们从各方拿到的数据来看,2019-2021年我国生猪养殖业产能到底扩张了多少,目前市场并未有统一的数据。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