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什么时候降价

2.阶梯电价你怎么看?

3.2022年土地改革3大要求!油价、电价突变?粮价、猪价最新分析!

4.油价为什么一直涨电价却很少涨?

5.为什么水价电价稳定而油价却大幅波动

6.新能源汽车要是普及后,充电的电价会不会涨成油价?

7.今日油价下调 明日油价上涨 油耗想说爱你不容易

油价什么时候降价

油气价差_油价电价煤气降价

 自去年年初以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国内成品油零售价连续三次上调。但去年11月后国际油价下降后,在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成品油出厂价跟进下调的情况下,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却始终居高不下。

从今年1月开始,海南、四川等地相继下调不同标号油价,国内成品油价格“坚冰”开始出现松动迹象。

成品油价格“只涨不降”?

翻一下近年来的“旧闻”便会发现,油价“只涨不降”的说法是不确切的。

2000年12月20日,原国家计委曾发出通知,汽、柴油出厂价格和零售中准价格每吨分别降低20元和300元。

2001年11月24日,汽、柴油出厂价格和零售中准价格再次降低。

最近的一次宣布调低成品油价格是在2003年5月10日,当时广东成品油批零油价全部下调了近一成,上海油价降幅在7.5%到8%之间。

那么,人们为什么还会有油价“只涨不降”的印象呢?

从总体上说,近几年油价是在涨落起伏中螺旋式攀升的。特别是进入2004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笼罩在供求紧张的阴影之下,油价一度出现大幅上升。从5月到8月,油价连续形成两个上涨高峰,国内成品油价格迅速跟进,在不足半年时间里连续上调三次。在北京,97号汽油涨至每升3.90元。

油价涨落究竟谁说了算?

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已突破1.2亿吨,创下历史新高。随着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上升,人们越来越有理由相信,没有一种商品能像石油这样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得如此紧密;同时随着私家车的快速增长,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国际石油的波动。

由于此次国际油价下跌未能传递到国内成品油零售市场。不少车主质询加油站,加油站的说法是“没有接到上级降价通知”。媒体采访到了加油站的“最上级”———中石油和中石化有关领导,得到的答复是:“成品油市场价格管理权在国家发改委。”而国家发改委给出的回答是:发改委物价管理部门正在密切关注国际油价走向,目前尚不做调价决定。

根据目前中国的价格管理体制,由国家发改委管理的不止是油价,还有电价、水价、农资价以及颇受关注的电煤价格等等。近年来,由于能源、水资源等全面紧张,价格呈增长之势,发改委正处在公众关注的“火山口”上。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蒋洁敏日前关于油价问题的解释,给了目前“沉稳”的成品油售价一个较好的“说明”。蒋表示,2004年8月即国内成品油第三次涨价以后,国际油价仍一路疯涨,到10月下旬,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原油价格突破了55美元/桶。但国家发改委当时从稳定市场出发,并没有第四次调高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两大石油公司也为保稳定而亏本经营。由于当时国内油价一度明显偏低,甚至出现从国内向境外走私油品的现象。

国内油价还会不会降下来?

国内、国际油价的“脱节”果真源于两大公司此前的“亏本经营”?

答案是否定的。来自国家发改委的声音说,目前国内油价虽然已与国际油市接轨,但为了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安定,国内油价的涨落一般要滞后于国际油价1到2个月。也就是说,影响油价涨落的最终决定因素还是市场。

来自市场的信息也证实了这一点:2005年1月5日,中石化在成都下调90号、93号汽油零售价,平均每升降价0.06元;1月6日,中石化海南省加油站93号和97号汽油零售价也悄然下调。2005年1月10日夜,中石油在四川全省范围内开始降价行动,成都地区90号、93号、97号汽油分别为3.37元/升、3.71元/升、3.99元/升。

现在,更大的期待是: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但总体分析国际油价走势可以发现,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空间很小。

首先,可以对国际原油市场做个回顾。2004年8月9日,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涨至44.98美元/桶;8月22日,又涨到49.40美元/桶,这个价格在当时是“继1983年原油期货推出以来的最高价”。国家发改委正是在此压力下于8月25日做出当年内第三次上调国内成品油的决定。

同时,再看看眼下国际原油市场的最新行情:从2005年1月油价止跌回升后,到1月14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又涨至去年11月末以来的最高价位,即48.38美元/桶。这个价格与国家发改委去年8月25日做出上调国内油价时的价格相差无几。“如果在国际原油价格几乎相当的价位上,期待国家发改委对国内成品油价格做出降价调整,这种可能性显然微乎其微。”一位业内研究人士说。

阶梯电价你怎么看?

7月1日起,全国各地将全面施行阶梯电价调整实施方案。根据一家电力公司的数据,2000-2010年煤价涨幅远远高出电价涨幅。有评论称,电力企业保障了电力供给,履行了社会责任,但同时也在被迫透支着未来。长期研究电力体制改革的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叶泽说,这次居民阶梯电价调整,以居民现有承受力,应该“不在乎”。

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的电价销售(人们实际支付的电价)整体较国际低。据8月份全国工商联专家公布的《国有和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及效益状况比较》报告显示,2002年至2007年间,全球56个国家居民平均电价累计上涨76%、工业电价平均累计上涨84%,而同期中国电价涨幅为32%(该报告数据引自国资委发布的《2009年回顾》中提供的国际能源署数据)。2003年到2009年间,迫于能源价格上涨的压力,欧洲各国工业电价年均上涨约10.47%、居民电价年均上涨约8.05%;相比之下,中国电价可谓“慢慢涨”,自2004年起6次调价以来,年均上涨仅为约4%,累计每度上调13.43分钱。也许,正是基于上述事实,专家才放言称,“居民现有承受力应该‘不在乎’阶梯电价”。事实果真如此吗?美国人的平均年收入是中国的16倍,他们的电价是中国的1.5倍,美国的电价相当于中国的每度3分钱。也就是说,相对中国的平均工资而言,目前中国的电价已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电价水平。

表面上低于国际水平的绝对电价,一旦比照人均国民收入,便不难发现中国电价遥遥领先于国际水平。据报道,2008年各国居民电价(单位:千度)分别为:德国263美元、英国231美元、日本176美元、法国169美元、美国114美元、韩国89美元,而中国只有69美元。但将其与当年各国人均国民收入对比,德国(千度)电价占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仅为0.62%,美国为0.24%,而中国则为2.49%。这意味着,在相对价格上,中国电价是德国的4倍多,是美国的10倍左右,绝非“不在乎”所能表达。由是观之,阶梯电价水平的高低,不能听信电力公司的一家之言,也不能任由专家的言论代替居民的感受,“不在乎”或“在乎”的决定权应该还给更多的普通居民。

阶梯电价本意是“劫富济贫”,初衷是让居民“少用少花钱、多用多花钱”,通常还兼有保障低收入人群用电的作用,被业界称为“穷人电价”。世界上包括美国、日本、印度、韩国、马来西亚在内的不少国家早就开始实行阶梯电价方案。在个别国家,为了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用电需求,还特别设置了“生命线电价”,如日本中部和关西电力就分别对居民月用电量8度和15度以内的部分实行免费,以保障穷人的用电。就中国目前的阶梯电价方案而言,并不是人们想象的“用电少的比以前少花钱,用电多的多交钱,中间状态持平”,而是用电少的不受益,用电多的多交钱,“只涨不降”相当于一种变相涨价。所以,阶梯电价若只强调“价格合理化”,而不配合相应的降价措施来保障低收入者的权益,阶梯电价可能沦为电网企业在居民可承受的范围内“渔利”的工具。

由此出发,建立和健全利益表达机制,使行政主体和公民能够看见一切,知道一切,判断一切,让更多的人表达“在乎”或“不在乎”的心声,而不是由所谓的专家代言,才能提振社会对公平正义的信心,建立真正的公序良俗。

2022年土地改革3大要求!油价、电价突变?粮价、猪价最新分析!

站在农民角度、收藏三农!农民兄弟们大家好,我是三农老道!时光飞逝,2022年现在已经来到9月中旬!对于我们农民来说,农村土地确权完成之后,土地迎来增值咱们农民也格外收藏国家的土地政策!在中秋佳节开始之后,国庆节距离我们也是越来越近!进入到10月份之后,粮价、猪价会有哪些变化?现在已经达到高位的汽柴油价格有没有可能迎来下跌?国家针对电价调整方面又有哪些最新安排?今天老道就为大家重点收藏一下,土地承包、粮价、猪价、油价、电价的相关消息!具体情况,咱们一起说一说!

中央定调:土地承包最新消息!农村土地改革3大要求!

老道说:在2022年国家土地改革进入到全新阶段,在土地确权完成之后,进一步激活农村土地活力至关重要!很多地区已经开始加大力度推进一户一宅、一户一田等相关试点,为深化土地改革打下坚实基础!而涉及到土地承包方面,有3个土地要求咱们农民必须要心有数!

国家针对土地承包的明确要求:

土地要求1:《土地管理法》指出,土地承包二轮到期之后,承包期还将继续延长30年;(按照土地二轮承包期情况来看,现在农民土地承包期预计将达到2057年)

土地要求2:2022年开始之后,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设立,严查任何乱占耕地建房、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农业农村部在此前已经发布“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规定)

土地要求3:严格保障农民在土地上的相关权益,涉农拆迁征地不仅要给农民发放征地补偿金,还要下发社会保障金和地上附着物补偿金;(这也将最大程度保障,每一个农民都能分享到农村土地增值带来的时代红利)

涉及到农村土地方面,除了以上3大要求之外,无地农民依然有机会申请土地!虽然农村土地不会打乱重分,但是对于咱们无地农民来讲,《土地承包法》已经给大家指明了方向,起码有3块地咱们无地农民可以申请!

第1块地:村集体预留的机动地,无地农民可以申请;

第2块地:同村集体成员之间,可以流转土地承包权;

第3块地:无地农民可以依法依规开垦荒地获得土地;

以上3块地,咱们无地农民一定要多多收藏!相信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之下,未来农村土地改革必将普惠更多农民!也希望大家能够用行动支持国家的土地政策,特别是一户一宅、一户一田等相关土地试点政策,对于咱们农民来说意义重大,大家一定要积极配合!

油价暴跌?电价大改!10月1日起:粮价、猪价冰火两重天!

老道说:当然除了土地承包的相关消息之外,随着10月份的日益临近,大家也同样很关心油价、电价以及粮价、猪价的相关消息!未来油价、电价有哪些新变化?进入到10月份之后粮价、猪价是否会迎来上涨?下面老道分别说一下,油价、电价、粮价、猪价的具体趋势!

油价趋势:9月21日成品油价格调整即将启动,按照现在国际原油价格走势来看,油价已经开始迎来下跌!目前,纽约商品交易所10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4.94美元,收于每桶81.94美元,跌幅为5.69%;11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4.83美元,收于每桶88美元,跌幅为5.2%。

由此可见,油价下跌已经成为未来趋势!

电价趋势:今年下半年开始以来,国民家庭的用电需求持续加大!尤其是南方一些地区,受到高温天气的影响家庭日常用电花销持续加大!现在全国多地已经正式启动用电缴费试点机制,分时用电制度已经开始推进!而且供电结构当中,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农村太阳能发电的占比正在提高!

粮价趋势:随着10月份的正式开始,粮价迎来上涨的可能性非常大!一方面是因为今年种地成本较高,农户端卖粮预期提高!另外一个方面现在全球粮价上涨,国内粮价上涨空间客观存在!最为关键的是,为了保障粮食安全,让种地农民收入有保障是核心,现在中粮、中储粮等国有粮食企业已经开始涨价收购!价格利好已经确定,今年玉米、大豆价格在10月份迎来上涨不成问题!

猪价趋势:而相较于粮价趋势来说,国内生猪价格走势并不理想!现在全国多地发文指出,将在中秋、国庆节启动储备肉投放,避免猪价上涨过快!而且国家级的储备肉投放已经在日前正式启动,总计3.77万吨的冻猪肉投放入市,基层生猪价格已经有所回落!预计在10月份,在储备肉投放的影响之下,国内猪价还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

综合以上情况来看,老道认为进入到10月份之后,粮价、猪价或将再次呈现冰火两重天的行情格局,希望广大的种养殖户们能够心中有数!虽然价格挑战客观存在,但是老道相信有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也将为农民的种养殖收益保驾护航!在这里,老道还是恳请大家一起行动,点击文末右下角在看,一起为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价格调整举措点个赞

油价为什么一直涨电价却很少涨?

油价一直涨电价却很少涨的原因如下:

1、电力市场供需关系平衡,政策法规保持稳定,电价上涨的幅度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控制;

2、自2013年国家电力基调大改革方案开始实施的以来,各级财务部门纷纷调整了相关政策,加强了对各地区的公用事业服务开支限制,并出台了关键性补助政策,以保证用户继续用得起电力;

3、我国电能体系发展进入初期市场化改革时已经明确规定:各个省市的电价由单一的富民到全面转变为向社会公开收费的机制。

为什么水价电价稳定而油价却大幅波动

①价格是受供需关系直接影响的。油价主要看国际产量,经常出现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的轮流影响,而这种特性容易在国际市场上被热钱推动,国际市场的油价跟国内的油价相挂钩,所以经常波动。

②而我国的民生水电是主要受政策性影响。因为水电在我国是很丰裕的,基本不受供需影响,所以它的价格趋向稳定。

新能源汽车要是普及后,充电的电价会不会涨成油价?

新能源汽车无污染,用车成本低等特点,使得在买车的时候多了一种选择,新能源汽车的以纯电动汽车为例,通过电能的方式来对于车辆工作的时候所产生的能量需要通过电能来进行补充,根据现有的充电费用来看,公共充电桩费用在1.8元,家用充电的费用在0.6元左右,对于养车的成本来看是大大的降低,而新能源汽车而言要是普及后,充电的电价会不会涨成油价?

对于电价会不会涨成油价?这个问题来看,是不会涨成油价的,答案是否定的,主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第一个方面,电价与油价的不同点在于,首先电作为生活的必须品,不管是车用电也好,还是居民用电也好,都离不开,而油价却不同,在生活生产当中,油不像电一样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关乎民生民计,要是对于电价涨价油价来看的话,对于国民生产都会带来影响的。

第二个方面从能源来源的结构上面去看,电能的来源方式远远要多于化石燃料,对于我国地大物博的地理特点来看,电能可以为火电,水电,甚至是核能发电等,所以从电价的保障上面也是不会使得因为新能源汽车多了以后,就涨成油价那样的,毕竟对于电而言,不是单一能源来源。

总的来说,对于电价而言,基本上是比较稳定的,关乎国民生计的东西,就算是新能源汽车的汽车增加,对于电价的影响也是不会变大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今日油价下调 明日油价上涨 油耗想说爱你不容易

最近纯电动汽车关于电耗的话题热度不减,类似冬天电量缩减、未来充电桩电价提高等等持续成为大家关心的热点。说到电耗,不得不提燃油车的油耗,消费者买燃油车时同样非常关心这个问题,而油耗带来的后期使用成本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电动车得以推广的一大民生问题,每每提到油价上涨,大家都群起激愤、怨声载道......

油耗肯定是大多数人买车考虑的一个方面,因为每当加油时,你都能目睹加油机上不断飙升的油费数值,绝对是你能亲眼看得到的直接利益相关点。你可以自己做主,在买车前就剔掉一些高油耗的车,避免自己吃亏。

不过,油耗是否处于优先考虑范围,还要取决于车辆其他方面对你的吸引力大不大,比如外观、配置、安全性等。毕竟汽车仍属于大宗物品,大部分人还做不到像买衣服那样想换就换,说扔就扔。许多人一辈子辛辛苦苦攒钱,也就够买一辆车,所以大多数人会把车当做另一半,选车就像相亲,特别谨慎,方方面面都要权衡。

当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称,现在新车的油耗发展到什么水平,大家还是清楚的。毕竟现在网络这么发达、透明,消费者在买车前总会上网了解了解。如果10万元的1.5L排量小汽车,行业油耗通常在8L/100km,那么一辆20L/100km的同级别、同排量的汽车,就容易被市场及政策所淘汰。

对于油耗,大多数人可能认为一台车一箱油贵几十元钱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事,然而实际计算下来也并非小数,按18年全年油价变动的平均数1.5元/L来算,50L油箱加满要多花75元,按平均百公里耗油10L、一年累计15000km的行驶里程计算,一年则需要为油价上涨多花2250元…

如今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富裕了,不大会纠结于微不足道的油耗差异,同样的价位下,官方平均油耗8L/100km的A品牌,跟8.1L/100km的B品牌、7.9L/100km的C品牌,油耗差别真的大吗?我想不会有多少人在乎。在乎的人,可能都不会去买车,而更倾向于如骑车、坐公交地铁这种绿色出行。因为只要买了车,后期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哩,油耗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以20万元的车,每年行驶2万公里,百公里9升油耗来计算:

每年油费约:20000公里÷100×9升/百公里×7.4元/升=13320元

每年保养费约:500元×4次=2000元

每年保险费约:6000元

每年停车、过路费约:3000元

每年折旧费:200000×(100%-50%)÷5年=20000元

因此很多人忽略的折旧费才是大头,而油费只占30%而已,油耗涨跌假设有10%的差距,对于整个用车费用的影响也就是3%而已。10万元级别的汽车,年行驶2万公里,按8升油耗计算,油耗也不过占总用车费用的42%。

或许有些人认为油价涨跌对于私家车日常用油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整个商业环境来看,每日不停跑在路上的货车、卡车、客车都才是用油大户,而它们作为联动整个消费体系的细胞,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为客运、货运用车的成本在增加:快递、水果蔬菜等物流、建材货运、而这些成本最终也会转嫁到每一个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成本。一切需要燃油的行业都会面临成本增加,成本增加的结果就是要提高利润收益来平衡,最终受到影响的可不仅仅是车主本人。油价俨然已经代表了民生产品的基础价格,尤其在食品农产品这些大量的低价值货物运输中,运费占比较高(运输成本中油比例也很高)。

拿前几个月的国内成品油价出现“三连降”来说,汽、柴油标准品最高零售价格累计分别下降1425元和1375元,相当于92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下降1.12元和1.18元。汽、柴油价格连续三次下降,明显减轻了消费者用油负担,从而也可以客观推动GDP的增长。

对于私家车主而言,按油箱50升测算,三次降价后加满一箱油可省钱56元;按出租车每天运行300公里、百公里耗油8升测算,每月可减轻出租车司机负担800元以上;按重型卡车每天运行600公里、百公里耗油30升测算,每月可减轻重卡司机负担6000元以上。

油价下调,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降低,对于普遍依靠货运输送商品的消费者来说,购买响应物品也将付出更少的钱。正因为每个消费者的吃穿用度都是物流运输带来的,高油价自然会带来连锁反应。也正因为如此,油价升降对生活方方面面都有影响,所以国家对每一次油价的涨跌都非常慎重。

对于那些由燃油车更换为纯电动车代步的普通车主来说,虽说燃油车日常费用较高,也并不是负担不起,不过想想换了电动车以后,每年光省下来1-2万元的加油费似乎就已经够开心一阵子了。然而纯电动车续航里程限制了车辆的使用半径,几百公里的远途行驶依然离不开燃油车,因此我们对于油价上涨依然保持着敏感。

因为经常需要补充燃油,尤其是在车主开的是一台比较费油的车,那么加油开销是一直存在心理影响的,甚至见过很多人,每次即将去加油的时候,都要感慨一下:车太费油了。一年开一万公里基本算是上下班代步,偶尔出门也不远。但是这仅仅是用车群体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人,每年的行驶里程在两万,三万,四万。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价位不同的车还好说,如果同价位的车,你发现每个月总是比同事多花几百块钱的油费,那就很别扭了。如果出个远门自驾游,加油频次都会不一样。不仅仅是油耗,在购买第二台车的时候,车主们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选购需求,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结合自身进行考虑,再也不用像买第一台车那样迷茫了。

现在汽车技术越来越发达,几乎所有车企在宣传家用车时都会用到"省油",什么缸内直喷、小排量趋势,最后几乎全部指向节油性好。省油几乎成了家用车的标志,那么我们买车时考虑油耗考虑的究竟是什么呢?

1.实用性

影响汽车油耗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车重(车重与油耗的关系成正比,据说车重每下降10%,油耗也会相应下降若干个百分点。),风阻,发动机热效率等等。

以上几点都会影响汽车的设计,而在这点上,主机厂比消费者刚在乎油耗,三缸化,小排量化都朝着省油的方向发展。而通常我们日常的城市行驶不会涉及极端情况,所以市面上的家用车除了极个别车型之外,油耗差别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2.驾驶性

对油耗影响最大的不是车,而是人。同样一款车,工信部油耗是一个数值,你自己跑出来的又会是另一个数值。与其考虑油耗,不如多考虑一下自己的驾驶习惯。当然一味的追求省油驾驶,开起来油耗可能会低一些,但是牺牲驾驶体验且影响其它交通参与者就不好了。

所以买车时究竟要不要考虑油耗的问题就很清晰了,如果是追求驾驶体验,空间大等等因素,买SUV之类的车型肯定是不在乎油耗的;但是如果你追求的是家用省心,日常代步,那么市面上的车型油耗差别其实并不大。所以想省油除了买混动车型、纯电动车型外,也可以从日常驾驶习惯做起,实在不行,少开车多坐公共交通+步行岂不是更强身健体!

乐淘车事

淘你所爱

视觉?/?阳仔

撰文?/?阳仔

编辑?/?阳仔

校对?/?阳仔

审核BOSS?/?Mr.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