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69美元_国际油价突破60美元
1.企业该不该签订对赌协议,对赌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2.在**里看到一个美国加油站的油价牌是这么写的"regular 269 9/10 diesel 279 9/10"十分之九这是什么单位
3.油价还能回到6元时代吗
4.到底是谁在控制国际油价
5.蓖麻种植亩产多少
6.波音787「梦想飞机」介绍?
7.什么是国际金融炒家?
8.跌势加剧暴跌7%,美原油跌破17美元 ?
9.周一油价或将大涨
10.国际经济形势的现状与未来论文,请高手帮忙。急急急。
企业该不该签订对赌协议,对赌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对赌”分为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股东之间,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等几种。
对赌协议是在期权概念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种金融衍生品,对赌的双方对于未来不确定情况进行一种约定,约定的条件出现,一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约定的条件不出现,另一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
举例1:
甲公司转让矿产公司的股权给乙公司,双方签订对赌协议,如果1年后国际市场该品种的矿产商品价格低于某数字,则甲公司需要按约定价格购回已经转让出去的股权;而如果价格高于预定价格,则甲公司应将剩余未转让股权全部转让给乙公司。
举例2:
外资通过这种对赌,忽悠不懂相关知识的国企上当受骗的例子很多。
深南电与高盛旗下的新加坡子公司杰润订立的协议就很典型。
2008年3月12日,深南电与杰润签订了对赌协议。协议有两份,第一份协议有效期从2008年3月3日至12月31日。双方约定,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位于62美元/桶之上低于63.5美元/桶时,深南电每月可获杰润(油浮动价—62美元/桶)×20万桶的收益;高于63.5美元/桶时杰润需每月向深南电支付30万美元;如果石油价格低于62美元/桶,则深南电需要向杰润支付(62美元-浮动价格)/桶×40万桶。第二份协议约定从明年1月1日开始,为期22个月,红线抬高至64.5美元/桶,且杰润公司具有优先选择权。
协议签立时,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在108美元/桶之上,且油价呈上升趋势。但7月中旬油价见顶,10月下旬跌破62美元/桶,深南电的噩梦开始了。协议开始最初7个月,深南电每月收到杰润30万美元,总共不过210美元。油价跌破62美元后,每跌1美元,深南电就要赔出40万美元;以2008年12月原油价格收盘价44.60美元计算,差价17.40美元桶×40万桶,仅12月份深南电就要付给杰润696万美元!而7月份油价上升到145.78美元时,油价曾高出红线83.78美元,但深南电的收益钉死在30万美元。7个月的收益不抵一个月的亏损的1/3,其收益风险不对等如此!如果第二协议实行,深南电必陷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里看到一个美国加油站的油价牌是这么写的"regular 269 9/10 diesel 279 9/10"十分之九这是什么单位
regular是普通diesel是柴油,不同种的油价位不同。269就是269美分的意思就是2美元69美分。269 9/10是说2美元69美分再加10分之9美分也就是9美分,所以最后这油价不是2.69,而是要再加9美分的2.78美元。天啊,那时的油价好便宜啊!
油价还能回到6元时代吗
油价还能回到6元时代吗?短期内是不可能了。一、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油价是不可能回到6元时代的,毕竟决定油价的因素有三点,一是石油供应量,二是市场对油料的消费量变化,三是货币因素等。也就是说,想要重回6元油价时代是不可能的是。二、对于现在的油价调整来看,想要回到六元时代基本是不可能的,我国油价一直呈现涨多跌少的状态,虽然经历了六次的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也仅超过了一元每升,和上半年上涨的三元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所以,车主们与其等待油价彻底降下来,还不如从根本上解决汽车油耗问题。三、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这个重要的石油生产输出国被强行逐出了国际大宗市场,导致国际油价走高。美国虽然有着丰富的页岩油资源,一度依靠页岩油将国际原油价格上限降至每桶120美元。但美国国内目前通胀和加息压力高企,让页岩油生产商根本没有动力去进行扩产,不扩产就稳不住原油价格。中东的兄弟们手握着原油储备静观其变,欧佩克在石油减产计划上还没松口,就等着跟太平洋对岸谈条件。这样的国内国际形势条件下,想要国内油价回到6元时代,除非出现重大变故导致全球石油需求迅速大幅缩减,就像2020年疫情首次爆发时一样,进而国际原油价格重挫,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油价能回到6元时代吗
油还不能回到6块时代。自从进入了2021年,油就一直牵动着广大车主的心,因为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国内成品油整体处于上升的态势,这使得大家的出行成本提高了不少。
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统计,截止到2021年8月17日,我国的成品油一共调整了15轮,共呈现出10涨2跌3搁浅的格局。而且,东方财富网提供数据显示,在2021年年初之时,我国很多地区的95号汽油还维持在6点4每的水平。
根据新华网发布的消息,国际油在8月12日13日16日都呈现出下跌的状态,而且令人高兴的是,在8月16日,国际油迎来了显著下跌。
而10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则收于69点51每桶,下跌了1点08。可见,国际油的形势可谓是一片大好,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好消息,因为在国家油价连续挫败下,等到8月23日,我国相关部门可能就会对油进行下调。
对于国内成品油回归6时代的事情,很多人是想都不敢想的。毕竟在今年,广大的车主们已经经历过了太多次油上涨。在这种情况下,油能够不再涨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怎么还敢奢望油回归6时代。
到底是谁在控制国际油价
是欧佩克石油组织
1960年9月,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14日,五国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欧佩克”。随着成员的增加,欧佩克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欧佩克总部设在维也纳。
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时有5个成员国。后来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加蓬、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陆续加入,成员国一度达到13个。1992年1月1日,厄瓜多尔正式退出,1996年加蓬退出。目前,石油输出国组织共有11个成员国,它们拥有世界上已探明的78%以上的石油储量,并提供40%以上的石油消费量。
2003年该组织成员石油总储量为1191.125亿吨,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9%,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成员分别是沙特阿拉伯(355.342亿吨)、伊朗(172.329亿吨)和伊拉克(157.534亿吨),约占世界原油储量的39%。2003年该组织成员原油产量为13.218亿吨,约占世界年产油量的39%。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成员分别是沙特阿拉伯(4.215亿吨)、伊朗(1.865亿吨)和尼日利亚(1.060亿吨)。
欧佩克各成员国的代表(主要是代表团团长)在欧佩克大会上对其石油政策加以协调、统一,以促进石油市场的稳定与繁荣。欧佩克秘书处负责该组织的日常事务,接受理事会的指令,由秘书长直接领导。欧佩克下设的经济委员会、部长监察委员会等多个执行机构,则履行咨询、磋商、协调等多项职能。 欧佩克成员国对当前形势和市场走向加以分析预测,明确经济增长速率和石油供求状况等多项基本因素,然后据此磋商在其石油政策中进行何种调整。例如,在以往数次大会中,欧佩克成员国曾分别确定提高或是减少该组织的总体石油产量,以便维持石油价格的稳定,为消费国提供稳定的短期、中期乃至长期的石油供应。
蓖麻种植亩产多少
蓖麻亩产以前在300公斤左右,但致富经有期节目用先进的种植技术达到亩产过千公斤
蓖麻 编辑
蓖麻(拉丁学名:Ricinus communis L.),大戟科、蓖麻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热带或南方地区常成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单叶互生,叶片盾状圆形。掌状分裂至叶片的一半以下,圆锥花序与叶对生及顶生,下部生雄花,上部生雌花;花瓣性同株,无花瓣;雄蕊多数,花丝多分枝;花柱,深红色。蒴果球形,有软刺,成熟时开裂。花期5-8月,果期7-10月。
中文学名 蓖麻 拉丁学名 Ricinus communis L. 别 称大麻子、老麻了、草麻 二名法 Ricinus communis 界 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大戟目 科大戟科 亚 科铁苋菜亚科 族铁苋菜族 属蓖麻属 种蓖麻 分布区域 原产地在非洲东北部的肯尼亚或索马里,广布于全世界热带地区。
目录
1 形态特征
2 其他种类
3 生长习性
4 地理分布
5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种子选留 施肥方法 管理措施 病虫害防治6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工业 农业形态特征编辑
一年生粗壮草本或草质灌木,高达5米;小枝、叶和花序通常被白霜,茎多液汁。
叶轮廓近圆形,长和宽达40厘米或更大,掌状7-11裂,裂缺几达中部,裂片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顶端急尖或渐尖,边缘具锯齿。网脉明显;叶柄粗壮,中空,长可达40厘米,顶端具2枚盘状腺体,基部具盘状腺体;托叶长三角形,长2-3厘米,早落。
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长15-30厘米或更长;苞片阔三角形,膜质,早落;雄花:花萼裂片卵状三角形,长7-10毫米;雄蕊束众多;雌花:萼片卵状披针形,长5-8毫米,凋落;子房卵状,直径约5毫米,密生软刺或无刺,花柱红色,长约4毫米,顶部2裂,密生乳头状突起。
蒴果卵球形或近球形,长1.5-2.5厘米,果皮具软刺或平滑;种子椭圆形,微扁平,长8-18毫米,平滑,斑纹淡褐色或灰白色;种阜大。花期几全年或6-9月(栽培)。[1]?
其他种类编辑
中国国内培育的优良蓖麻品种有油蓖4号、油蓖5号、晋蓖2号、通蓖5号、通蓖6号、淄蓖5号等,从国外引进的蓖麻良种有法国杂交种CSR-6.181、CSR-6.190、CSR-63.268和泰国202等。[2]?
生长习性编辑
蓖麻
蓖麻
喜高温,不耐霜,酸碱适应性强,在中国广为栽培。平原地区均可种植。海拔20-500米(云南海拔2300米)村旁疏林或河流两岸冲积地常有逸为野生,呈多年生灌木。[1]?
蓖麻是深根作物。当气温稳定在10℃时即可播种。也可育苗移栽。[1]?
地理分布编辑
原产于埃及、埃塞俄比亚和印度,
蓖麻
蓖麻(6张)
后传播到巴西、泰国、阿根廷、美国等国。广布于全世界热带地区或栽培于热带至温暖带各国。中国作油脂作物栽培的为一年生草本。[1]?
中国蓖麻引自印度,自海南至黑龙江北纬49°以南均有分布。华北、东北最多,西北和华东次之 ,其他为零星种植。热带地区有半野生的多年生蓖麻。
栽培技术编辑
选地整地
蓖麻的适应性很强,各种土质均可种植,可利用沟边路旁、房前屋后的空隙地零星种植;也可利用荒山荒坡成片种植。在成片种植时,在播种前4~6周翻地,使其土壤熟化,零星种植的也同样提前翻地,并挖成深、宽各35厘米的穴。由于蓖麻怕水渍,因此,若在低洼地种植,事先要把地改成台地,台厢间开好排水沟。在荒地种植蓖麻,把斜坡改成环山带状梯台,以保持水土不流失和便于管理、采收。坡度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适宜开穴种植。
种子选留
在收获前选生长旺盛,分枝多,结果早,蒴果多的蓖麻植株。把结果最多、成熟最早的蒴果采下来,放在阳光下晾晒脱粒,晒干后,装入筐或袋里,放在干燥通风处保存。用户最好到科研、生产单位选购优良杂交种。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用40~50℃温水把种子浸泡24小时后捞出,埋在湿润的沙子里,种子一般需要5~7天发芽,发芽后就可立即播种。如要迟播的,可用温水浸泡种子48小时,使硬壳变软,籽粒吸足水分,以加快种子发芽速度,经过浸泡后的种子可及时播种,也可进行催芽,待一部分种子露芽时,即可播种。
精细播种
蓖麻一般在“惊垫”至“立夏”播种。华南和西南的一些省区播种较早些,华东、华北的一些省区一般在4~5月份。西南一些省区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华南热带地区冬天也可以播种。
播种方法有直播和移栽两种。直播每窝2~3粒种子,子粒间距3~5厘米,盖士2~3厘米厚。移栽的要选背风向阳、水源较便利、土质较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进行深翻施肥整平,做成畦宽1米的苗床,再进行播种、浇水、盖种。待苗出土长出3~4片真叶时,可带泥移栽。栽后要浇定根水。裁后每隔3~5天浇水一次,到成活为止。密度一般以1.7~2米见方栽植,亩栽植160株左右;宿根性蓖麻,可适当稍密一些,以亩栽植200~250株为宜。陡坡地、缓坡地种植也可适当稍密些。
施肥方法
因蓖麻的吸肥力强,前期需要氮肥多,开花后以施磷钾肥为主。因此,应多用堆厩肥或土杂肥等混合草木灰作基肥。施肥方法:大片种植的可实行开沟施肥,或在每窝内施两把堆肥盖好土再播种;零星种植的可穴施,播种后用草木灰拌细泥土盖窝。定苗时施稀薄人畜粪尿。若在开垦荒地种植,可在出苗后在蓖麻行间种上大豆、花生。
管理措施
间苗定苗、中耕除草培土:当苗高10厘米时进行间苗,拔除生长过密的细弱幼苗,并结合中耕除草一次。在苗高17~20厘米时即可定苗,每穴选留健壮苗一株。并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在荒山荒坡上种植的,定苗可推迟一些。在开花前可进行第三次中耕除草。当苗高30厘米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壅蔸,固定根部,起到抗旱、抗风、抗倒的作用。
打顶、摘心、整枝:当蓖麻长出7~8片真叶时,进行打顶(即把植株主茎的顶尖剪去),以后应根据菌麻的长势,可把各分枝长出的顶尖再剪一次,促进分枝,以增加产量。同时使植株矮化,便于采果。在植株长到55~60厘米时,进行整枝,把干枝、病虫枝剪去,以促进多抽新技和防病虫蔓延。整枝时要用剪子,动作要轻,不可用于掰,防止损伤蓖麻的茎皮、花穗。修枝后要及时追肥,天旱时要抓紧浇水抗旱。
越冬管理:多年生蓖麻收获后,应抓好越冬保护工作。霜雪较大的地方,在霜降前用稻草将蓖麻杆子包扎起来,到来年开春后除去。对已被冻坏的枝杈或主茎,可在离地面35厘米处锯断,并将锯口用牛粪糊好,开春以后,主桩可重新发芽生长。冻害严重的地区,在降霜前锯去主茎,离地面留20~30厘米的桩,并将锯口糊上牛粪,再用泥土把蓖麻桩盖封起来,翌年春天或不降雪时,将泥土扒开即能发芽生长枝梢。
病虫害防治
蓖麻苗期主要的害虫是小地老虎,以夜间出土啃食咬断幼苗,因此可在清晨将被咬的幼苗根际周围处表土扒开捕杀,或用毒饵诱杀。蓖麻苗期的病害主要有菌核病和白粉病。一旦发生,要及时清除病株,烧毁或深埋清除的病源物。可用25%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每间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或用1:120倍的波尔多液喷雾防治。
成熟期主要病害有枯萎病、叶枯病和细菌性斑点病等。主要害虫有棉铃虫、刺蛾和蓖麻夜蛾等。
黑斑病
蓖麻黑斑病是蓖麻上常见病害,危害严重,降低蓖麻产量和品质。主要危害叶片和果穗。严重时病斑融合致病叶枯死。果穗染病变黑腐烂。
防治方法
1.实行3年以上轮作。
蓖麻花
蓖麻花(3张)
2.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并用新高脂膜进行拌种处理,能有效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3.加强田间管理。适期播种,避开发病高峰期。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提高抗病力;在花蕾期、幼荚期和膨果期喷施菜果壮蒂灵,可强花强蒂,增强授粉质量,促进果实发育,提高优质商品率。合理灌溉,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收获后及时深翻,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来年菌源。
4.药剂防治。必要时可喷洒针对剂加新高脂膜进行防治。
主要价值编辑
药用价值
性味
叶:甘、辛,平。有小毒。
根:淡、微辛,平。[3]?
功能主治
叶:消肿拔毒,止痒。治疮疡肿毒,鲜品捣烂外敷;治湿疹搔痒,煎水外洗;并可灭蛆、杀孑孓。
根:祛风活血,止痛镇静。用于风湿关节痛,破伤风,癫痫,精神分裂症。[3]?
镇静解痉,祛风散瘀。治破伤风,癫痫,风湿疼痛,跌打瘀痛,瘰疬。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脱肛,散瘰疬,外敷疮毒。
②《广东省医药科技资料选编》:有镇静解痉作用。
③《福建中草药》:化结下气。
用法用量
根1~2两,水煎服。[3]?
附方
①治破伤风:红骨蓖麻根四两至半斤,蝉退五钱至一两,九里香一两至二两。水一千毫升煮至二百毫升,分三次口服,每天一剂。儿童剂量酌减。另椎管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五千至一万单位(儿童三千至六千单位),一般只注射一次,轻型病例可以不用。为控制抽搐可使用少量冬眠药物。(《广东省医药科技资料选编》)
②治风湿性关节炎,风瘫,四肢酸痛,癫痫:蓖麻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③治风湿骨痛,跌打瘀痛:蓖麻干根三至四钱。与它药配伍,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瘰疬:白茎蓖麻根一两,冰糖-两,豆腐一块。开水炖服;渣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4]?
临床应用
①治疗癫痫
取红蓖麻根(红茎红叶者)2两,鸡蛋1~2个,黑醋适量。先将鸡蛋破壳煮熟,再放入黑醋、蓖麻根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数日。据38例观察,半数病例获近期疗效。有的按方服药3日即停止发作。
②治疗新生儿破伤风
用红蓖麻根每日1.5两,水煎至45毫升,3次分服;同时用穿心莲0.7毫升,每日2次,肌肉注射。较重病例加用破伤风抗毒素1~2万单位肌注。经治10例,8例治愈(体温正常,无抽搐,能吮奶),2例死亡。未见毒性反应及严重副作用,仅个别出现大便次数增多。
此外,红蓖麻根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3~5克),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脑炎等所致的烦躁不安或抽搐,对1~2岁患儿约每次肌注3毫升(止痉可用倍量),均有一定效果,亦未发现副作用。又可治疗慢性气管炎,取蓖麻根4两,切碎水煎。每日1剂,10天为一疗程。观察83例,控制23例,显效35例,好转25例。[4]?
毒性
蓖麻子中含蓖麻毒蛋白及蓖麻碱,特别是前者,可引起中毒。4~7岁小儿服蓖麻子2~7粒可引起中毒、致死。成人20粒可致死。非洲产蓖麻子2粒可使成人致死,小儿仅需一粒,但也有报告服24粒后仍能恢复者。蓖麻毒蛋白可能是一种蛋白分解酶,7毫克即可使成人死亡。蓖麻子中毒后之症状有:头痛、胃肠炎、体温上升、白细胞增多、血象左移、无尿、黄疸、冷汗、频发痉挛、心血管虚脱:中毒症状之发生常有一较长的潜伏期。蓖麻毒蛋白引起大鼠急性中毒,主要产生肝及肾的伤害,碳水化物代谢紊乱,蓖麻中的凝集素可与血球起凝集作用。湖州农村将蓖麻子炒热吃未见中毒,可能由于加热使蓖麻毒蛋白破坏。[5]?
工业
蓖麻种子可榨油,油粘度高,凝固点低,既耐严寒又耐高温,在-8~-10℃不冰冻,在500~600℃不凝固和变性,具有其他油脂所不及的特性。为化工、轻工、冶金、机电、纺织、印刷、染料等工业和医药的重要原料。
蓖麻种子含油量50%左右。蓖麻油为重要工业用油,可制表面活性剂 、脂肪酸甘油脂 、脂二醇、干性油 、癸二酸、聚合用的稳定剂和增塑剂、泡沫塑料及弹性橡胶等。并是高级润滑油原料。还可作药剂 ,有缓泻作用。饼粉中富含氮、磷、钾,为良好的有机肥,经高温脱毒后可作饲料。茎皮富含纤维,为造纸和人造棉原料。
产业规模
蓖麻
蓖麻
蓖麻种植在全世界30余个国家种植已经达到了工业化规模。在印度、中国、巴西、前苏联、泰国、埃塞俄比亚和菲律宾等国的种植产量约占全世界蓖麻总产量的近88%。历史上,巴西、中国、印度是主要的生产国来满足全球的需求。然而,在90年代初,巴西农民不再种植蓖麻而转向了更赚钱的植物,中国国内需求急剧增加使中国成为了净进口国,由印度来满足全世界蓖麻需求。全球蓖麻油的产量大约是每年50-55万吨,其中印度的产量占了一半以上。每年全球蓖麻贸易平均约在30万吨,主要的消费国家是欧盟、美国、日本。中国和印度增速也非常快,成为主要的消费国。印度作为主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全球蓖麻油业务中起着重要作用。蓖麻油及其衍生产品在法国、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波音787「梦想飞机」介绍?
波音787,又称为「梦想飞机」(Dreamliner),是波音公司最新型号的宽体中型客机,现时由波音民用飞机集团(BCA)负责开发,预计将于2008年投入服务。787可载200至350人,视乎座位编排而定。燃料消耗方面,787比以往的产品省油,效益更高。此外在用料方面,787是首款主要使用复合材料建造的主流客机。
2007年7月8日第一架波音787将下线。
787在拥有正式名称之前,被称为「7E7」。在2005年4月26日,即计划推出的一年后,波音在787客机的外观设计作出改动,包括机鼻长度被改短。
1990年代后期,767的销售量正逐步被空中巴士的A330-200所蚕食,波音遂研发其取代产品。随着747-400的影响力开始减少,于是便出现了两个计划,分别为「音速巡洋舰」(Sonic Cruiser)及「747X」。
「音速巡洋舰」主要为增加至接近音速的飞行速度(约0.98马赫),耗油量则与现有的767及A330-200相近;而「747X」则把现有的747-400机身及机翼加长,与空中巴士A380竞争。
航空市场普遍并不热衷于747X,但对「音速巡航者」的期望则高得多。美国有不少大规模的航空公司对此概念均表示乐观,认为把航程时间缩短可获不少乘客的好评。
九一一事件发生后,全球航空市场均受创,而美国的公司更是首当其冲,它们曾经大力支持研发该款音速客机的,对于突如其来的资金流失来个措手不及,在油价上升的情况下,它们认为效益比速度更重要,波音公司遂提供机身构架使用的选择给客户。由于所需成本过高,其需求也大大泡汤,因此波音另提供其它计划给客户,原有的747X计划被取消。
「音速巡航者」被一新计划取代,称为「7E7」,当中的E字可以有不少解法,例如「Efficiency」(有效)、「Environmentally Friendly」(环保)等,而波音方面则指是代表「Eight」(八)。后来该产品收到不少来自中国公司的订单,而中国人认为「8」是「发」的谐音,象征好意头,为迎合他们的需要,波音遂把7E7改名为「787」。
787使用了「音速巡航者」所提出的技术以及惯用的机体设计,波音声称787最多可比同类产品节省近两成的燃料,主要来自减轻了的引擎以及复合材料机身的重量。此外,787也使用了不少新科技,例如使用了以太网络作机内的信号传输,制动系统使用电动控制取代液压控制,从而把产品推动「电气化」。
2003年12月16日,波音于华盛顿州举行了座谈会,遨请了800至1,200人出席。
2004年4月6日,波音宣布787客机使用的引擎有两个选择,分别为通用电气的GEnx及劳斯莱斯的特伦特1000引擎,这使Pratt & Whitney引擎公司无法推出自家的787引擎。波音一向仅提供技术成熟的引擎型号予客户,而Pratt & Whitney引擎的风险较高,尤其近期连续出现的引擎故障问题,这也是波音对该公司引擎却步的原因。
不同厂商的787引擎均有着相同的标准接口,航空公司可把飞机的引擎互换,不存在不兼容的问题。而787飞机引擎的市场预计在未来25年间可达400亿美元。
每当有一款新型号的客机推出,其厂商所声称的产品特色均会受到竞争对手作出质疑的提问,例如波音对A380珍宝客机的怀疑,以及空巴模仿「音速巡航者」,787也不例外。空巴的John Leahy对波音787的特点作出种种驳斥,例如认为大量使用复合材料是「荒谬」的,而波音则响应这种技术已在军用飞机上证明是可行的。随着A380将投入营运,空巴并不无对波音的威胁。而空巴也将推出轻量版本的A330向波音的787作出迎击,该型号被命名为A350,将使用787的新一代引擎,但并不像787般广泛使用复合材料,取而代之使用了铝锂合金作机身[1]。至2005年10月13日,空巴已从十余间公司收到143架A350的订单。
面对A350的挑战,以及应付英航及阿联酋航空的订单,波音正在研发“787-10”型号,该型号是“787-8”的加长版本。
推出
2004年4月26日,日本的全日空航空公司宣布订购50架787客机(当时仍被称为7E7),于2008年起交付,成为了787的首名买家。在波音众多产品的首名买家中,以787的斥资金额最大,达60亿美元,反映了其概念在市场上的接纳程度。
在全日空的订单当中,有30架属于787-3型,仅提供经济客位,供内陆航线使用,可载300人;另有20架属于787-8型,设商务及经济客位,供跨国长途航线使用,可载230人。
787的第二名买家是纽西兰航空公司,于2004年6月28日宣布订购2部787客机,另拥有16架飞机的选择购买权。该批飞机将使用特伦特引擎,它们将被用作增加现有航线的班次,以及预留给日后开办新跨国航线使用。
意大利的蓝色全景航空及英国的首选航空之后在2004年7月7日分别购买四架及六架787-8。Primaris Airlines 同年10月21日购入20架,并有权再买15架。Primaris 是家购买7E7的美国航空公司。2004年12月22日,日本航空以四十亿美元购买30架787,另有权再买20架。12月29日,美国大陆航空购入10架787。
2004年12月31日,越南航空宣布购买4架787,成为第八家购入787的航空公司。2005年1月28日,代表六家中国航空公司的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宣布购入60架787,作价七十二亿美元。
同年4月25日,加拿大航空订购18架787客机,并选择购买60架,同时订购18架777客机。至6月18日,加航把以上订单取消。
4月26日,印度航空斥资69亿美元购买波音客机,包括8架777-200LR长途客机、15架777-300ER及27架787长途客机,现正等待政府批准。
2006年6月14日,新加坡航空宣布购买20架波音787-9客机,另外待订20架其有选择权的波音787-9客机。
至今波音宣布的787订单数量为255架。波音表示另外尚得到70架已表明意向的订单。787是波音发展的飞机中推出前销售得最快的。747在推出前只卖了92架。波音预计当787正式投入服务时会得到500架的订单。
最先推出的会是787-3 及 787-8 ,两年之后再推出787-9。由于现在787首两年半的生产期已被最初的型号排满,故此787-9的生产被稍为推迟。
787-8最初型号的价格约为每架一亿二千万美元,大幅低于业界最初预计。首名客户ANA 据闻得到了百分之五十的折扣,但消息未能证实。
宽体机,机内两行通道
巡航速度:0.85马赫(水平面速度约每小时561海浬或903公里)
续航距离:8,500海浬(15,700 公里),可由洛杉矶直飞伦敦,或纽约直飞东京
使用物料(按重量):61%复合物料,20%铝,11%钛,8%钢。按体积,787的 80%是复合物料。
生产线只要三天便可完成一架787的装配,而737则需要十一天
比其它民航机拥有更大的窗,窗的位置亦更高。乘客可以看见地平线。窗中以液晶体调较机舱的光暗,减少窗外射入的眩光及维持透明。
机舱内以发光二极管提供照明,取代荧光管。
机舱气压以电动的空气压缩机维持,不使用引擎放气带入的空气
机内用以太网提供驾驶室及各部分的数据通讯
无需放气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减少各式热空气管道,以电力系统取代。
[编辑] 型号
787 目前有三种型号:
787-3 是296座位(两级客舱)的短途客机。对象是亚洲的高密度航线。续航距离为3,500海浬(6,500公里)。预算2010年投入服务。
787-8 是基本型号,有223座位(三级客舱),续航距离为8,500海浬(15,700公里)。预算2008年投入服务。
787-9 是加长型,有259座位(三级客舱)。预算2010年投入服务。
787-3及787-8亦可能提早至2007年末正式服务。
什么是国际金融炒家?
“他们是非常非常非常聪明的一群人,他们的操控手段之复杂是你无法想象的,动用资金能力之强大更是你不可想象的。更可怕的是,他们与政府关系之暧昧,也是你不可想象的。”通过3个“非常”和3个“不可想象”,郎咸平(博客)进一步将“他们”的特征具化为,他们要么“是犹太人,或者是通通的白种人(英文叫WASP,WhiteAnglo—SaxonProtestant,即白种盎格鲁—撒克逊清教徒),通常在美国沃顿商学院金融系学习,非常讲究门第出身,就像我们魏晋南北朝一样讲究门派。”郎口中的“他们”,正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国际金融炒家”。“国际金融炒家通过对定价权的操控,大幅拉抬能源价格,而中国企业误判能源价格的上升源于需求上升,以为是常态。为了确保原料来源,避免进一步损失,从而被国际金融炒家误导进行国际收购以及签订各种形式的套期保值合同,最后,能源价格大跌,中国一家伙就被算计了几千亿美元。”郎咸平说。 日本的教训和亚洲金融危机为了说明国际金融炒家有多“大鳄”,郎咸平用了日本的教训和亚洲金融危机举例。20世纪80年代亚洲经济强国是日本。1982、1983和年,日本贸易盈余已经迅速从69亿美元剧增至205.3亿美元,之后又飙升至336.1亿美元,这其中绝大部分来自美国。当时,通过出口汽车、家电到美国,日本给美国创造了大量的贸易赤字;更让美国人感受到巨大经济压力的是,日本三菱公司还收购了洛克菲勒中心。如同国会山、自由女神像和麦当劳、肯德基一样,洛克菲勒中心也代表着美国精神。在这个时候,一场精心策划的“金融超限战”(超越传统限度的战争,本报注)发生了,即国际金融炒家和美国政府合谋攻击日本。1985年9月22日,美、日、英、德、法五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在美国政府的强烈要求下,由于上述4国均对日本存有贸易逆差,因此,在会后签署的联合声明——“广场协议”中约定,五国将联手实现主要货币对美元的有序升至,以矫正美元估值过高的局面。按照当时的普遍认识,广场协议主要是为了减缓日本对外收支盈余的急剧上升。而后来之所以将该协议称作阴谋,主要原因在于,只要日本政府一旦签字确认了协议条款,那无疑给国际金融炒家一个明确的信号——日元要大幅升值了。于是,大量国际热钱涌入日本炒日元,而日元则越炒越升值。 果不其然,在广场协议发布几小时后,美元开始了对日元的疯狂贬值,进而持续两年未见止跌迹象,高峰时期,美元兑日元一度贬值50%。更重要的是,美国财政部还对日本央行施压,要求其降低利率放宽信贷。 由此带来的后果非常可怕。由于利率降低、信贷放宽,日本信贷泛滥,日本各大商社都在借钱做大做强;日本老百姓则借钱炒楼炒股、买产品。于是,当这些钱流入什么市场就造成该市场的泡沫:炒楼,楼市泡沫;炒股,股市泡沫;买产品,通货膨胀。 在国际金融炒家和美国政府的合谋下,日本汇率上升、股市泡沫、楼市泡沫、通货膨胀,十分相似于我国2007年经济过热、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后来,当国际金融炒家将热钱撤离日本,负债率甚至高达四五百倍的日本企业财务风险泡沫随之破裂,日本经济的“虚假繁荣”在随后的20年内都未能完全走出萧条。 与此相似,1997年之前,亚洲“四小龙”、“四小虎”再次重蹈覆辙。从索罗斯1997年狙击泰铢开始,亚洲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中国香港为例,股指从危机前的18000点暴跌至6000点,房价平均下跌了6成。一直到2004年后,通过中央政府的自由行政策,香港才慢慢恢复过来。不止于此,2008年4月,外资非常有秩序、有规律地撤出越南,同样引起了越南经济泡沫的破灭。 做局关键:操控定价权统览中国企业的亏损案例,不难发现,这些合同几乎无一例外是在油价147美元/桶前签订的。难道中国的企业在做套期保值时都不知道风险而如此“大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据郎咸平的研究,上述亏损多数情况发生在如下情形。当油价从70美元/桶开始上涨时,一些国际金融资本,譬如雷曼兄弟、高盛等国际金融“马前卒”,开始找到这些公司游说,你是否要买矿产,要不要签订远期石油合同,因为油价很快就会上涨到90美元/桶,所以要赶快。当时,这些中国公司肯定都是不信的。但没过几个月,油价果真90美元/桶了。于是没有签订合同的中国公司开始心痒,虽然还是不敢签。于是马前卒们再次前来,赶快签吧,接下来会到100美元/桶。中国公司还是不敢签。于是国际金融资本再次把油价拉至100美元/桶。如此反复数次,未签的中国公司无不懊悔,毕竟,要签了的话,自己现在已经赚个盆满钵满了。而及至油价达到130美元/桶时,中国公司纷纷开始出手签约。郎咸平发现,就在此时,国际金融资本的“马前卒”罗杰斯等人开始站出来喊油价会达到200美元/桶。中计签约的中国公司越来越多。然而,当油价高至147美元/桶时,美国政府宣布要举行国会听证会,调查为何油价如此飙升;并将一些所谓美籍国际金融炒家喊过来进行一些所谓“处罚”。郎咸平将此称为“二人转”,也即美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炒家唱的“双簧”,毕竟,没有见哪个国际金融炒家被判刑。于是,国际油价开始暴跌。事实上,中国企业并非完全做多,对于可能的下跌他们也并非完全没有准备。据郎咸平的研究,深圳南方电力公司(下称“深南电”)曾在油价80~90美元/桶时与高盛对赌,如果油价低于62美元/桶,高盛赢;否则深南电赢。结果,就在如此局中,国际油价一度跌至35美元/桶。“30多美元一桶的油价是什么概念?30多美元一桶是1980年的价格。从1980年到2009年,这30年期间,难道没有通货膨胀吗?”但事实摆在面前,郎咸平据此指出,“国际金融炒家的最高战略指导思想就是取得定价权”,以后可以不要用供需关系原理来判断国际大宗货物的价格,因为这些价格往往都为国际金融炒家所操纵。事实上,国际金融资本通过操纵定价权大赚其利的例子数不胜数。以成为 建设银行(行情 股吧)最大外资股东的美国银行来说,通过压低价格获得股权、并在建设银行上市后获利,美国银行一举获利1300亿元。“每一位读者都亏了100元,乘以13亿人口,刚好等于1300亿元人民币。”
跌势加剧暴跌7%,美原油跌破17美元 ?
在上周崩跌近20%后,原油多头的噩梦还远远没有结束。
周一亚市开盘,据路透报价显示,WTI原油期货迅速扩大跌幅至逾5%,跌至2001年11月以来最低水平,随后更是跌势加剧暴跌7%失守关键的17美元关口。
上周美国原油连续5日下跌,周五更是遭疯狂暴击,油价一度跌破18美元关口,最低触及19年低位17.26美元。
石油价格亚盘继续下滑,目前处于近20年来的低点。此前,最大的几家石油生产商达成的减产协议几乎未对covid19造成的需求破坏产生任何影响,而且交易员越来越担心,原油很快就会失去储存的空间。
荷兰银行在报告中称:“有人原本可能预期,这个史无前例的减产协议将会导致油价跳涨。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该行并称,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预计4月初达成协议之后,市场已经消化了这个因素。
澳新银行(ANZ)研究部门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人们继续担忧,美国的存储设施将耗尽产能。自3月初以来,西得克萨斯中质油的定价点库欣的库存上涨了近50%。”
受产能过剩影响,美国上周公布国内原油库存量达到1900万桶,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原油库存量。目前美国石油钻井平台、钻机等相关产业链正在采取修整减产的方式,以度过供求失衡的市场危机。
与此同时,原油期货投资者一直在出脱5月多头仓位,因美国库存飙升幅度触及纪录高位,且今年夏天将面临储油设施用尽的考验。美国能源部的数据显示,位于俄克拉何马州库欣的储油罐的储存量目前达到69%,高于四周前的49%。
另外,WTI原油的期货价格已经远远高于现货市场价格,这种情况被称为期货溢价(contango),这可以鼓励交易商储存石油。
教师资格证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考点内容、不清楚教师资格证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周一油价或将大涨
周一油价或将大涨
周一油价或将大涨,受到国际油价整体上行影响,国内原油变化率坚挺延续,预测上涨幅度相当大,以此来看油价下跌基本无望,成品油零售价将会迎来开年第一轮上涨。周一油价或将大涨。
周一油价或将大涨1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将迎来新一轮调价
油价或大幅上涨
国际油价12日再上涨1.75%,本周累计涨幅达4.5%。
而下周一(1月17日24时)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将迎来新一轮调价,从当前走势来看本轮油价上涨已经没有悬念。当前原油变化率上涨幅度高达6.75%,累计涨幅高达300元,折算后上涨幅度已高达2.5毛。
1月13日,第8个工作日,预测油价累积上调300元/吨,折算为0.23-0.26元/升,按50升每箱计算将多花11.5-13元,调价时间为:2022年1月17日24时。
周一油价或将大涨2距离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还剩下5天,受到国际油价整体上行影响,国内原油变化率坚挺延续,预测上涨幅度相当大,以此来看油价下跌基本无望,下周一,成品油零售价将会迎来开年第一轮上涨。
#今日最新油价#数据显示:截至国内第七个工作日,综合原油品种变化率为6.15%,油价预测上调约290元/吨,很是接近每吨300元,折成升价约0.23元左右,以此计算车主们加满一箱50升92号汽油又要多花11.5元左右,调价详细时间为2022年1月17日24时,车主们可以提前去加油了。
冬季需求旺季,推动原油消费,虽然石油输出国+增产逐步放出40万/桶日的增速,但是内部动荡和预算紧缩的限制,全球供需关系变得更加紧张,看涨情绪升温,晚间收盘,美布双原油纷纷大涨,美油大涨3.82%,布油大涨3.52%,不止收复前2日跌势,更创2个月最高价位。
国际消息:截至1月11日原油收盘,美原油收于81.22美元/桶,上涨2.99美元,布伦特原油收于83.72美元/桶,上涨2.85美元,反弹相当强劲。
国内行情方面:昨日地炼成品油报价情况,均价继续呈现汽强柴弱状态,垦利石化,92号汽油7630元/吨,涨30元,-10号柴油6770元/吨,降30元,齐成石化,92号汽油7820元/吨,涨40元,95号汽油7920元/吨,涨40元,-10号柴油6820元/吨,降40元,汇丰石化,92号汽油7830元/吨,95号汽油7960元/吨,0号柴油6950元/吨,-10号柴油7000元/吨,供参考。
周一油价或将大涨3油价将在2天内达到本周期的新高峰。10个工作日的价格统计已经完成,我们将在下周等待最终结果。目前,油价预计将上涨310元/吨。以升为单位计算,预计油价将上涨0.24元/升-0.28元/升。2022年的第一次石油价格调整将在第2天进行。在上周国际油价上涨超过5%之后,本周继续上涨。这使得本统计周期的预期增长继续上升。到目前为止,预期的涨幅已经接近每升3原油。现在我们正在等待最终的结果。可以说,下周一晚上油价将大幅上涨。
按照目前的预期,下周油价将大幅上涨,到2022年时,油价将大幅上涨300元/吨以上,尤其是现在春节越来越近了。油价将上涨超过3毛/升,告诉他们的朋友和亲戚,油价将在2天内急剧上升。油价将在两天后的1月17日24:00完成。本轮10个工作日的油价统计已经结束,我们将在下周等待最终结果。目前,油价预计将上涨310元/吨。以升为单位计算,预计油价将上涨0.24元/升-0.28元/升。距离下周一晚上的油价调整还有2天多一点的时间,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几乎可以肯定油价将大幅上涨。
然而,你也应该注意,目前的国际油价继续上涨,这可能使下周的最终上涨更有可能。2022年第一次油价调整,油价大幅上涨。这两天没油的骑手可以提前准备加油,毕竟这次油价涨了不少。在目前的这组统计中,石油价格稳步上升,尚未下降,现在已经达到了目前这组统计以来的新高。预计增幅已超过2原油/升。在上次油价调整中,油价只上涨了0.11元/升-0.14元/升。再加上现在油价的预期上涨。那么,油价有望在年前大幅上涨0.35元/升-0.42元/升。可以说,油价在几年前就已经急剧上升了。欧佩克的国际油价与原油已增加纽约商品交易所2022年2月交货的轻甜原油期货已增加0.76美元至每桶82.88美元,增幅为0.93%。2022年3月交货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0.86美元,或1.02%,交易价格为每桶85.33美元。
石油即将连续第四周上涨,由于供应限制和需求强劲,前景仍然看涨。但有一位对冲基金经理甚至比这更看涨。去年获得了创纪录的回报,在2021年获得了74%的收益,并打破了之前在2014年创造的59%的记录--那是石油在萧条前的另一个繁荣年。但现在,预计油价将进一步上涨,说它甚至可能在未来五年达到每桶200美元。相信大多数人不会看到的结构性供应方商品通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金在接受采访时说,"只有欧佩克会对价格指标作出反应,而他们每个月都在低调处理。
欧佩克及其欧佩克+伙伴一直在努力生产其根据产量控制协议所同意的数量,该协议是为了应对2020年大流行病对石油市场造成的破坏。在这个庞大的卡特尔中,只有少数成员有能力按照配额提高产量,而其他成员则发现很难,这促使人们担心在需求强劲的情况下未来的石油供应。
据报道说,去年我国的原油进口量按年度计算下降了5.4%,这是二十年来的第一次。下降的原因是推动减少燃料供应过剩,但针对独立炼油商采取了各种措施,旨在遏制他们的石油需求。虽然去年原油的总体进口量下降,但来自受制裁的委内瑞拉和伊朗的进口量实际上是增加的。这些出口增加了53%,委内瑞拉和伊朗的原油总量达到3.24亿桶,是2018年以来的最高值。我国2021年的石油进口总量为5.1298亿吨,每天约为1030万桶。这比前一年的5.4239亿吨有所下降,当时我国的炼油厂正在尽可能多地吞噬廉价石油。
自从我国在2015年开始向私营炼油商分配进口配额以来,我国已经连续七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自那时起占全球石油进口增长的44%之多,并成为石油价格变动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同一时期,我国进口率的年增长率平均达到了10%。我国在石油市场的这种主导作用,使其容易受到我国任何冲击的影响。现在,这种冲击的潜力是相当大的。不断增长的债务泡沫和经济增长放缓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双重危险,将对整个全球石油市场产生直接和潜在的严重影响。
国际经济形势的现状与未来论文,请高手帮忙。急急急。
这个我们也要写耶,我正在写,不过我是广东的。你可以上国研网看看,前提是你们学校有买国研网的资源的话。我准备分析美国、欧洲、第三世界国家。用数据说话,然后总结。 下面贴的是百度文档的资源:
国际经济形势的现状与未来
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七个特点。
(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
2007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近4%的增速。美国经济稳中有落,2006年美出口额被德超越,信息化指标不及北欧,次贷危机使美经济优势不断被侵蚀和分解,其负面影响还在扩大。主要西方国家面临工业化以来最强烈的外部竞争。欧亚大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舞台。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欧亚大陆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2%,累积财富总量是美国的一倍,2006年“新欧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较2003年增加近一倍。同时,占世界人口80%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进入较快增长期,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得到加强,对世界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大,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30%。
(二)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推广,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
巨额国际资本的无序流动和投机,不仅给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很大损害,发达国家也难独善其身。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全球金融业的核心资产总额已达140万亿美元。资本市场进一步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主体。银行资产占全球金融资产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42%下降到2005年的27%,金融资产进一步向发达国家集中。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目前已平均跃升至330%。“经济金融化”趋势一方面促进了全球资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投机性和风险性。
(三)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更加成熟,资本流动形式也在增多。全球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未来10年,发展中国家将有7亿人口进入全球劳工市场。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资源配置中合理及不合理的部分进一步显现,不均衡的全球增长模式正在塑造新全球经济格局。从总体看,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进程使生产要素流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佳配置”。从国别看,全球化的收益分配和社会成本分布严重失衡,穷国与富国的差距在扩大,输家与赢家的两极分化加剧。资本回报连创新高,劳动回报则越来越低,导致国家间不平等。发达国家主导当前的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国际分工体系,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3/4,经济总量只占1/4。黑非洲至少要到2047年才能成功脱贫。在北方阵营,美欧日是国际经济三大支柱,但由于美国奉行经济单边主义,企图垄断国际经济决策,三方经济利益摩擦时有发生。南方阵营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诉求和利益关注点发生重大分化,多元化现象明显,南南合作呈现高度复杂性。
(四)新兴市场经济体日益具体,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一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系日趋成熟,东亚、拉美、独联体国家经济全面提速,非洲、中东地区国家经济开始起飞,这些国家的国内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对外资的依赖明显下降,对自身能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强化,一些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贸易结构多元化。“金砖四国”、“新钻11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继续引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为未来最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影响全球化的发展。按汇率计算,今年,印度、俄罗斯、巴西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均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晋升世界经济12强。2001年~2007年,中、俄、印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引资、外汇储备和股市总值排行榜上的名次平均跃升四个位次。亚洲国家对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已从1993年的25.5%减少到目前的16.5%。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持续增大。发展中国家相互投资迅速增长,主要表现在亚洲内部以及亚洲对非洲的投资。目前,世界外汇储备总额高达5.4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掌握在发展中国家手中。近来,发展中国家开始将部分外汇储备以“主权财富基金”的形式对外投资,金额可能高达1.5万亿美元,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和跨国并购,有关动向将对国际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五)南北国家有关发展模式的交融与交叉增多,经济领域多边协调渐成趋势,新兴大国加速崛起,经济力量加速“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互利用,南北关系呈繁芜交织的状态。俄罗斯迅速复兴和印度加快振兴,打破了冷战后中国一枝独秀的局面,初步形成了新兴大国崛起的第一梯队。一批发展中国家迈入或走近经济次大国行列,对维护世界经济体系的稳定及贸易自由化的需要不断增强,与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有所增多,双方相互依存有所加深,在经济、金融等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增。“G8(八国集团)+5”成为促进南北对话的重要高端平台。G20(20国集团)涵盖当前世界上最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南北”代表性,近年来在协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等的立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拿大倡议在G20框架内成立“全球首脑论坛”,进一步反映出国际社会加强多边对话协调的趋势。
(六)各种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发展迅速,国际贸易、跨国投资重趋活跃,自贸区谈判方兴未艾,通过自贸协定等形式,新兴力量与传统大国结成经济联盟成为时尚。
区域经济合作既是各国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产物,也是有关国家以区域发展为依托,为减缓经济全球化无序冲击而采取的合理选择。区域经济合作、区域集团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并行不悖。这种总体上良性的经贸互动推动了政治上的良性发展,大国重启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东亚、拉美、非洲等地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区域合作蓬勃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合作势头加强,成为联系不同地区之间合作网络的重要纽带。巴西、印度、南非已建立三国合作框架,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拉美,拉美与中东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国均试图通过强强联合、强弱互补的模式加快区域集团建设,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谋求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美国全面推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借东扩之机加快区内金融、服务一体化进程,拉美两大经济组织南方共同市场和安第斯共同体宣布加快自由贸易谈判,东亚10+3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亚洲两个支柱性机制深入发展。未来国际经济关系将逐渐由国家之间的较量和竞争转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角逐,围绕全球经贸政策、金融体制的斗争与协调将主要在经济集团之间展开。
(七)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大幅上涨,国际能源格局调整步伐加快,对能源等战略资源的争夺成为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一些资源大国特别是油气资源富集的国家把握了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的良机,不仅从中获取巨额收益,同时提升了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近年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朗、委内瑞拉和阿联酋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序中平均前移了三个位次。一些石油生产国加强了对国内石油资源的控制,减少了发达国家对其石油资源的掌控。伊朗、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将能源作为国际斗争的主要筹码,公开向美“叫板”。美国目前控制着中亚、中东、西非和北美的世界近70%的石油资源。全球能源战略格局明显向美倾斜,但在世界能源市场格局方面,俄罗斯影响举足轻重,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战略影响不可低估。日本努力稳定传统石油来源,并积极拓展新渠道。欧盟等国积极增加石油战略储备,并寻求能源合作。随着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和繁荣,各方对能源的依赖将与日俱增。围绕油气资源、运输管道和市场价格等,美、欧、日等大国还将展开激烈的国际能源争夺战。同时,随着新兴发展中大国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及对能源安全的追求,相关能源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打破了发达国家企业在国际能源产业中的垄断地位
一、世界经济的复苏迹象
近来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呈现不同程度的复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严重的世界经济衰退结束迹象初显。从统计数据看,2009年第二季度,德国、法国和日本经济环比均已恢复正增长,美国和英国经济的下滑速度也明显放缓(见表1)。其中,美国房地产销售连续上涨、二季度私有部门投资以及实际货物和服务出口的规模下降幅度显著收窄,净出口和投资已对GDP做出积极贡献。德国2009年8月份服务业信心指数创出2006年1月以来最高,投资者信心指数也创三年多来最佳。日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9%,按年率计算增长3·7%,为5个季度以来首次呈现正增长,在发达国家中增长最快。另外,日本采购经理人指数、商业环境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均已止跌回升。在资本市场方面,自2009年3月主要发达国家二季度GDP增长6·1%。巴西二季度出现自2003年以来的最强反弹, GDP增长6%;而二季度经济创纪录萎缩10·9%的俄罗斯, 8月份制造业也出现止跌回升的信号。面对经济逐步向好和金融市场形势继续好转的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近来纷纷调整之前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测,就连北欧联合银行的经济预测报告也认为全球经济衰退已经结束,世界经济将开始复苏。各主要国家政要也发表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IMF 2009年10月1日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预计, 2009年世界经济萎缩1·1% (见表2),下降幅度将低于之前的预计, 2010年全球经济可反弹至3·1%,较7月份预计的2·5%明显提高。
二、世界经济复苏的脆弱性
尽管世界经济呈现明显复苏迹象,但主要国家贸易大幅回升的局面尚未显现。这一方面说明,尽管发达经济体经济有所恢复,但受制于政策性引领复苏的局限、金融市场信心修复尚需时日、失业率居高不下对需求恢复形成的障碍、不断加重的政府巨额财政预算赤字给再融资带来的困难以及新一轮经济复苏中的通胀压力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全球经济即使复苏,未来增长速度也将是缓慢的,同时不排除中间有所反复。IMF预计, 2010—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仅略高于4·7%,低于危机前几年的平均水平。
(一)政策性复苏的局限性
面对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主要发达国家政府大多采取了财政刺激手段,且效果明显。这种依靠政府政策手段挽救危机,或刺激未来复苏的做法带有明显的政策性复苏特征。政策性复苏的后果就是政府脱身时机难以把握,而企业和市场对政府政策产生依赖,长此以往,市场扭曲,的市场秩序较难恢复。而政府如何、怎样退市成为未来经济走向一个重要因素。政府介入加深、过晚退出,可能导致恶性通胀;政府过早退出,前期刺激计划的实施出现折扣,又会影响经济复苏。如何在促进经济复苏和遏制恶性通胀方面取得平衡,这意味着政府有效的退出将成为未来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主要经济体对是否继续对市场给予支持暂时达成共识,但并不意味着未来没有矛盾,或某一方单独退市的可能。
(二)金融业修复的复杂性
本次经济衰退源于金融危机,因此,金融业受到的打击最大,一是泡沫破灭、财富减少;二是金融领域的去杠杆化,资金相对减少,未来修补非常困难,也需要时间;三是金融业破产、利润下降、投资和就业下降趋势尚未逆转。即便考虑到部分金融机构开始偿还政府的救助资金,但金融机构的“疗伤过程”仍需时日。因此,当前刺激经济的主要资金来源仍然来自政府的扩大支出,金融部门惜贷现象依然严重,并且可能要持续一定的时间。目前贸易融资困难已成为抑制贸易增长的障碍之一。
(三)解决高失业的困难性
金融危机给各国就业形势蒙上巨大阴影,自2008年失业人数迅速上升以来, 2009年以来全球就业形势日趋恶化(见表7)。历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在经济开始复苏后,通常还需要4~5年的时间失业率才能逐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联合国报告预计, 2009—2010年全球失业人数将达5000万。发达经济体到2010年的失业率会高于10%。鉴于全球国际经济形势最乐观估计也将在2010年才开始好转,而大部分国家只有在2011—2015年间实现经济加速增长,才可能缓解金融危机导致的失业状况。国际劳工组织预计,就业率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估计要花4~5年的时间。这意味着全世界可能要迎来一场持续6~8年之久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危机。大规模就业增长如果无法恢复,消费的真正增长就只是一个愿望,经济增长的动力明显受到掣肘。
(四)政府再融资的艰巨性
自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使经济尽快摆脱衰退恢复增长,各主要国家均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助计划,其中包括不断加大力度的政府财政安排,这使得政府开支迅速增加,财政赤字水涨船高。据美国政府的预计,未来10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总规模将达到7·1万亿美元。未来几年,欧元区和欧盟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将从2008年的69·3%和61·5%分别升至77·7%和72·6%,远超60%的上限。日本的国家债务已经高居发达国家之首,经济危机导致的税收减少以及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预计未来几年日本财政状况将进一步趋于恶化。继续融资的难度相当大。
(五)新一轮全球性通货膨胀的长期性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央行大幅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印钞票,放松信贷。这无疑为新一轮通货膨胀埋下祸根。美联储已释放和承诺了12万亿美元来拯救金融系统,约占美国GDP的83%。这一大笔货币供给如果不能及时退出,将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刺激经济,无疑使流动性泛滥,也为新一轮全球性通货膨胀奠定基础。正如大量研究机构所预测的那样,世界经济将在短期出现增长回落和通胀抬头的现象。但是,这种增长的回落和通胀的抬头并不是一种临时的短期现表而是一种十分深刻的周期性调整。2009年之后世界经济核心特征很有可能是,经济增长缓慢复苏而通货膨胀开始抬头。
三、国际贸易竞争的严峻性
鉴于经济恢复步伐不会太快,进口需求的增长也不会非常明显。与此同时,目前不但新兴市场希望通过尽快恢复出口保证本国经济增长,发达经济体也试图利用增加对于外部市场出口,扩大或保持经济复苏的局面,因此,目前国际贸易环境较过往更加严峻,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贸易逆差国,还是传统的贸易顺差大国,都依然寄希望于将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
资料来源:各国海关统计暖势头,但下降幅度仍保持两位数。WTO预计, 2009年全年全球贸易(剔除价格和汇率影响后)将萎缩10%,其中发达国家减少14%,发展中国家减少7%。IMF预计, 2009年世界贸易将下降11·9%,其中,发达国家实际进口、出口将分别下降13·7%和13·6%,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分别下降9·5%和7·2%。2010年均将恢复增长,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四、贸易保护主义是最大祸害
值得关注的是,与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的IT革命和21世纪初的房地产繁荣的带动下较快摆脱衰退迅速反弹的愿望一样,目前政府也提出了将以新能源、环保等新兴产业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张。目前许多国家都开始重视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优先发展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等,似乎把新能源当成了救命稻草。但研究和现实表明,目前新能源技术,还处在发展阶段,新兴产业完全走向市场化仍显遥远。在“保增长”仍然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主题压力下,各国的政策基本上仍属于急功近利型的,并没有彻底建立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决心和动作。而目前最能显现政策效果的首要任务是抓住复苏的机会,扩大出口,把东西卖给别人。当每个国家都如法炮制,只想把东西卖出去,而当市场新增需求依旧有限、经济复苏缓慢且非常脆弱时,守住自己的市场又成为本能,近来形形的保护主义手段的出现,无不表明贸易保护主义的猖獗。
五、中国挑战依旧严峻
中国作为持续的顺差国, 2009年以来出口贸易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没有经历过的最大降幅。与此同时,尽管世界经济呈现复苏迹象,但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市场的消费仍在萎缩、储蓄率仍在上涨,显示消费领域的“去杠杆化”仍然在持续,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好转的势头是有限的。更为重要的是,全球经济的复苏将使得流动性更加活跃,过剩流动性将推高国际商品价格,这不仅会使得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也将加大国内制造业的成本压力。IMF数据表明, 2009年以来,发达国家的贸易条件在改善,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贸易条件逐渐恶化。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今后5年~10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将快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先后崛起,将加速国际经济关系调整与格局演进,多极化趋势将日趋明显。美国经济“双赤字”,使世界经济发展失衡。美元贬值、油价飙升,使全球经济风险加大,但世界经济整体趋势依然向好。
去年,世界经济增长5%,为近30年来最好。今年,受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疲软的影响,全球产出增幅将放缓。 美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引擎。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将持续稳健扩张。虽然受到高油价冲击,又面临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但美国经济的内生性强,增长势头不会改变。原因是:1.企业投资强劲复苏,居民消费持续增长。2.低利率时代虽然结束,但宏观环境依然宽松。3.“新经济”虽然缺乏新动力,但活力再现。加之布什政府的持续减税、弱势美元和油价适度回落等等,均有利于美国经济持续扩张。 日本经济意外衰退复苏步履维艰。去年,国际机构普遍看好日本经济。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将处于停止状态,下半年可能恢复增长。然而,日本经济复苏依靠的不是内需而是外贸。因为,目前仅靠内需尚难支撑日本经济复苏。可见,当前日本经济基础依然脆弱。一是油价飙升对经济影响开始显现;二是国内需求依然不旺;三是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 欧元区经济增长缓慢,但复苏势头尚能维持。欧元区经济在连续两年低迷后,去年增长2%,虽低于IMF估计的2.2%但仍是近4年来最好的欧元的被动持续升值。油价居高难下,开始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 亚洲经济增长触顶回落,但仍是全球最快的地区。该地区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区内合作效应凸显,互利共赢格局正在形成,发展趋势是:东亚地区将持续较快增长,“四小龙”则适度扩张;东南亚经济将稳步复苏,越南和泰国成为佼佼者;南亚经济增长势头不弱,印度成为地区领头羊;中亚经济恢复性高增长,但资源型经济风险将增大。在未来数年中,亚洲将在全球经济中保持较高增长,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 发展中国家经济将进入稳定增长期。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中长期前景普遍乐观。目前,发展中国家具备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1.宏观经济环境普遍改善。2.国际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3.南南经贸合作明显加强。亚洲与拉美、亚洲与非洲,亚、非、拉区域合作步伐加快,带动发展中国家间的泛区域、区域和双边合作蓬勃发展。4.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加速发展,在区域经济中起着空前的示范效应和领头作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1、世界经济保持增长,我国外贸市场空间仍较大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我加工贸易影响显著,一般贸易保持高速增长。。3、主要经济体失业率高企加剧了世界经济摩擦的风险,欧美等国对我发起的贸易摩擦多由失业部门发起。4、油价高企加剧了我国的进口成本,可能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5、顺应世界FDI大潮,调整引资政策重点。将重点转向有针对性地发展部分服务行业,优先发展为生产服务的服务贸易以及重点发展与货物贸易相关的运输和商业分销服务业等出口导向性服务业。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五个突出问题
——粮食进一步增产、农民进一步增收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粮食收购价格继续上升的空间有限。化肥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洪涝灾害偏重发生。
——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仍然较多,投资结构仍不合理。由于产生投资膨胀的体制性原因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一些地方投资增长仍然过快。
——工业企业利润增幅有所回落。行业效益出现明显分化,煤炭、石油开采、黑色和有色金属等采掘业利润增长较快,建材、石油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化纤行业利润下降较多。
——煤电油运总体形势仍然偏紧。由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资源约束的矛盾仍然突出。——安全生产形势仍比较严峻。顶风违规生产的现象依然存在,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事故多发。
节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目前,我国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今后,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增加。
因此,能源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节能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我国富煤少油。在替代石油的化石资源中,煤炭在近中期内可以满足与千万吨数量级的油品缺口相匹配的需要,即通过煤液化合成油实现我国油品基本自给,是目前最现实可行的途径之一。煤可经直接或间接液化两种方法转化成汽柴油。煤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苛刻,对煤种的依赖性强。煤间接液化是将煤首先经过气化制成合成气,合成气再经催化合成转化成汽柴油。煤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温和,几乎不依赖于煤种。 核裂变能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相关技术日臻完善,是未来百年内解决能源紧缺问题可行、且可靠的方案。建设、运行、维护核裂变电站及对核材料的开采和核废料的处理等将在未来百年内形成巨大的产业链。核裂变能源的利用受制于地球上有限的核材料蕴藏量和人类对核废料处理的艰难和危险。利用核聚变能可能是人类最终解决能源问题的一种最重要途径。太阳光即是太阳中的氢核聚变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聚变的主要原料是浩淼的海水中所蕴藏的用之不竭的氘,其产物是惰性气体氦,因此,核聚变既无原料短缺问题亦无核废料或核泄漏等污染问题。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是影响和平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例如: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核武器扩散,自然灾害,跨国犯罪,疾病,走私贩毒等。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
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做出判断,应酬好与大国的关系,对我国的外交有重大的意义。当前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呈现出合作与竞争,依赖与牵制等关系。国际局势的总体稳定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国要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尤其是与美、俄、欧盟、日的关系。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受挫,正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但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并未改变。我国一方面要扩大合作,增加两国外交中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要坚持原则,维护我国利益。? 北约不断东扩,严重影响了俄在欧洲的扩展,俄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亚洲。同时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能源供应与边境问题上对我国有重要的意义。?
欧盟在积极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加强与中国的对话,在大国问题上谋求与中国的协作,同时也看到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得巨大市场。由于日本不能正确面对历史问题,同时在积极扩展和建立其大国地位,积极配合美国牵制中国。中日抗衡比较明显,处理好中日关系决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中日关系的长期僵硬将不利于我国的发展。与此同时,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