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油价和美国油价_巴黎油价和美国油价差多少
1.油价暴跌俄罗斯依然表现出信心十足,他们究竟握有什么制胜“法宝”?
2.油价持续高涨及上升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
3.石油价格未来会反弹暴涨,还是持续下跌?
4.油价与经济的关系?
5.巴黎为什么车都疯狂了
6.美股全线收跌 纳指创近2月最大跌幅破8000点
7.石油美元的产生影响
8.油价调整时间表2022年6月
油价暴跌俄罗斯依然表现出信心十足,他们究竟握有什么制胜“法宝”?
油价暴跌,俄罗斯依然表现出信心十足,从目前表现来看,他们没有制胜的法宝,之所以信心十足,他们为了对抗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再加上有中国为依靠,所以俄罗斯在面对着油价暴跌的时候,依然没有签订减少生产量的协议,
一、对抗美国,
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纠葛,从冷战时期就开始,继承了苏联的俄罗斯,自然也就将这一纠葛继承了下来,虽然已经没有了冷战时期那一种火药味极浓的那种针锋相对,但是相互之间攻击一直在各个方面存在,所以才会有之前美国派指责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通俄门,在能源方面,美国在上个世纪开始研究页岩油气,随着水平井和压裂技术的不断成熟,自当选开始页岩油气的开采产量快速提升,特朗普当选之后?美国能源独立战略?成为其能源政策上的重点。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并彻底放开国内的石油生产,石油开采活动再也没有任何政策阻碍,大规模的热钱进入这一行业,美国主要的40多家页岩油公司在过去三年中现金流为负,再加上开采成本普遍在40~50美元每桶的情况下,油价要是跌到30美元每桶,足以让一大批中小规模公司面临破产的困境,2020年是特朗普的选举之年,如果能够造成油价跌破30美元,必然会对特朗普的选举造成巨大的影响,也会对美国的经济产生影响,而这一结果俄罗斯是乐见其成的,
二、对抗沙特阿拉伯,
虽然欧派克是由多个国家组成,但主要牵头的还是沙特阿拉伯,当需要减产的时候,也是沙特阿拉伯承担了更多的任务,这就导致了沙特阿拉伯被迫将市场部分占有额让给了俄罗斯,在沙特王子阿卜杜勒?阿齐兹担任石油部长后,他决定重新树立沙特在石油领域的权威夺回应有的市场占有,而俄罗斯已经尝到了甜头,当然不会进行退让,对于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派克提出来的协议自然会是反对,虽然普京的发言人一再表示,克里姆林宫对于必要时举行会谈一直敞开着大门,但什么时候才是必要的时间,恐怕只有俄罗斯心里才会清楚,
三、依靠中国,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但是他在中国占据的份额较少,在2014年开始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陡然加速:2014年开始一直到2018年,俄罗斯超越沙特,成为中国原油进口的第一大国。中国的经济在日益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是世界上能源需求最大的国家,而导致石油价格暴跌的原因在于新型冠状肺炎,而中国已经控制了新型冠状肺炎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现在中国的精力开始放到了经济发展上面,如果能够能在这个时候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中占据更多的份额,就算是油价再暴跌,俄罗斯也有信心在当中取得足够的利润,再加上俄罗斯为了摆脱对石油依赖的各种努力,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制造等基础产业,让俄罗斯最终拥有了在原油市场上进退自如的底气。
油价持续高涨及上升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
油价持续高涨及上升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以下影响:1. 成本上升:高油价意味着企业和消费者需要支付更高的燃料费用,这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进而推高物价。2. 经济增长放缓:油价上涨可能会削弱消费者的购买力,导致消费支出下降,进而影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3. 能源需求下降:高油价可能会促使企业和消费者减少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寻找替代能源,从而减少对石油的依赖。4. 通货膨胀加剧:高油价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加剧,从而降低货币的购买力,推高物价。5. 地缘政治风险增加:油价上涨可能与地缘政治风险增加有关,如冲突和战争等,这可能导致市场不稳定和经济增长放缓。
石油价格未来会反弹暴涨,还是持续下跌?
未来石油价格肯定会反弹,但暴涨的可能性不大。随着疫情的发展,全球石油需求量大跌30%以上,油价自然会下跌。再加上,此前沙特、俄罗斯坚持不减产,又给油价重击。目前,油价已经在20美元/桶的区间上下徘徊。趣评之所以会认为油价必然反弹,主要原因有四点:第一,美国会极力保住页岩油产业,必然要抬升油价;第二,俄罗斯与欧佩克已经达成了减产协议;第三,新冠肺炎疫情过后,石油需求会反弹;第四,石油价格一直都是波动性的,有涨有跌。
第一,美国会极力保证页岩油产业。如果国际原油价格低于35美元/桶,美国的页岩油产业就要赔钱。页岩油开采成本比较高,约在35美元/桶-45美元/桶之间。美国传统能源行业是美国总统川普最重要的金主之一,川普为何要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就是为了这些传统能源行业的利益。所以,油价下跌以后,川普才不断呼吁沙特与俄罗斯。为了能够连任,为了继续争取能源产业的支持,川普也必然会出手提升油价。
第二,俄罗斯与欧佩克已经达成了减产协议。2016年,俄罗斯与欧佩克达成了减产协议。等到了2020年2月,俄罗斯拒绝继续减产,决定增加产量,也是导致油价下跌的重要原因。在俄罗斯拒绝减产以外,沙特也声明要提升石油产量。
现如今,俄罗斯与沙特达成了减产协议,两国每天减产110万桶原油。在两国宣布减产以后,国际油价有所反弹。未来,并不排除俄罗斯与沙特会继续减产,以保证原油价格反弹。毕竟,国际油价下跌,对于俄罗斯与沙特都非常不利。
第三,国际石油需求会有所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石油需求暴跌, 这是油价下跌的最重要原因。以美国为例,在3月6日-4月7日这一个月之内,石油需求由2180桶/天下跌到了1410桶/天。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减缓,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也会增加,国际油价自然也会回升。现如今,20美元/桶区间徘徊,确实属于不正常的低价。
第四,石油价格具有波动性。国际原油价格本来就是波动的,20美元/桶-40美元/桶根本就不是常态。在2010年之前,国际油价还曾经超过100美元/桶。趣评认为,等到新冠肺炎疫情结束,油价就会恢复到40美元/桶-50美元/桶的区间。
石油是世界最重要的贸易品,又关系到美元的霸权地位,价格既不会长期维持高位区间,又不会长期维持地位区间。
油价与经济的关系?
高油价会导致经济增长的降低、引起通货膨胀、带来失业率的增加。
在相关行业中,交通运输业、石油产业链相关行业及化纤行业等受油价波动的影响较为显著,油价的走高或降低将直接影响着这些行业的运营及经济效益。另外,农业、纺织业以及一些替代行业也间接的受到油价波动的影响。
但是,近年来油价一直往下走,世界经济形势并未因此而好转。从中国当前经济形势来看,仍旧面临下行风险。
油价的下降虽然会利好一定产业。当前世界增速放缓,生产需求下降,对原材料的需求下降,导致石油需求量急剧减少,石油需求量减少,石油价格就会下降。
扩展资料
石油经济学:石油经济学是研究石油产业的部门经济学科。在本质上,石油经济学首先是一门经济学科,其次才是关于石油产业活动的学科;前者是石油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后者阐述的是石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国内石油经济学目前还存在诸多困惑与迷茫,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百度百科-石油经济学
巴黎为什么车都疯狂了
巴黎为什么车都疯狂了:分类: 社会民生
解析:
骚乱起因
10月27日,法国巴黎北郊克利希苏布瓦镇的两名男孩在躲避警察时不幸触电身亡,该市数百名青少年因此走上街头 *** ,焚烧汽车和垃圾桶,打砸店铺和 *** 机关,并与警方发生冲突。骚乱事件由此蔓延开来。
骚乱时间表
10月27日,巴黎北郊克利希苏布瓦镇两名非洲裔 *** 少年为躲避警察追捕,慌不择路,跑入一所变电站,触电丧生。该镇数百名青少年走上街头 *** ,与警方发生冲突,随后引发骚乱。
10月28日,骚乱继续,克利希苏布瓦街道多辆汽车遭到焚毁。两天的骚乱造成23名警察受伤,13人被捕。
10月29日,克利希苏布瓦镇数百名居民在市政厅和事发变电站间举行默哀 *** 。
10月30日,警方向克利希苏布瓦镇一座 *** 寺投放催泪弹,骚乱进一步升级。
10月31日,内政部长萨尔科齐到巴黎市郊的阿尔让特耶视察,遭 *** 人群 *** 。
11月1日,骚乱从克利希苏布瓦镇蔓延到欧奈苏布瓦镇,造成该地区30多人受伤。
11月2日,法国总统希拉克首次就骚乱事件发表讲话,呼吁民众保持冷静。
11月3日,骚乱进入第7天,冲突愈演愈烈。参与骚乱人员向警察和消防人员开枪,焚烧了约40辆汽车、两辆公共汽车、多个垃圾箱和一些巴士站。
法国巴黎骚乱暴露出错综复杂的政治纷争
发生在法国巴黎周边的骚乱3日出现新的不祥之兆,骚乱中有人向警察与消防员开枪。法国人担心,“40个夜晚”的宣言可能成为现实。
骚乱暴露出法国社会在移民与同化政策上的积弊,也带来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
骚乱升级
3日晚上,骚乱中响起了枪声。在巴黎北部的塞纳-圣但尼省,3处骚乱现场传出4声枪响,开枪者的目标是警察与消防员。所幸无人受伤。骚乱升级的苗头还表现在暴力方式与规模的扩大。骚乱参与者已不满足于纵火焚车、烧店、投掷石块。3日早上,两辆连接巴黎与戴高乐机场的通勤列车遭到石头袭击,一条线路被迫中止运行。袭击者威逼列车停下来,并打破了列车车窗,其中一名女性乘客被玻璃划伤。在骚乱破坏最严重地区的欧奈苏布瓦镇,青年们围攻了一所警察局,纵火点着一家雷诺车行、一家超市与当地的体育馆。仅在塞纳-圣但尼省,一周来的骚乱已造成9人受伤,315辆车遭到焚毁。
社会代价
此次骚乱的导火索看起来微不足道。10月27日,巴黎东北郊克利希苏布瓦镇的两名少年在躲避警察追赶时触电身亡。愤怒的当地青年开始纵火发泄不满,骚乱在一周内,迅速蔓延到巴黎周边十多个城镇。一些人把骚乱的扩大归咎于法国内政部长尼古拉·萨尔科奇的“暴言”。骚乱刚起时,这位内政部长声称要用高压水枪“清除”郊区的“乌合之众”。
但更多的人把骚乱归结到两个原因。其一是法国大城市与周边郊区贫富、治安、就业上的强烈落差;其二是法国一直以来寻求的种族、民族、文化同化政策反而加深了对立。这次发生骚乱的巴黎周边地区主要聚居着非洲与 *** 人移民。他们大多居住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房子里。法国 *** 当年为缓和巴黎城区住房压力,在郊区及周边省份集中兴建了大批住宅楼。
高人口密度,移民众多,高失业率,使这些地区逐渐成为贫困、犯罪、、被遗忘者与被损害者的代名词。尤其在 *** 提供的公共住宅区,15岁至25岁青年人的失业率甚至高达40%。
巴黎郊区埃夫里市市长曼努埃尔·瓦尔斯对德新社记者说:“我们正在为30多年来的社会、地域、种族隔离付出代价。”
政治纷争
欧洲媒体认为,作为法国2007年总统大选的有力候选人,法国内政部长萨尔科奇开始为他的强硬发言付出代价。英国《每日电讯报》说,“清除”郊区“乌合之众”的说法简直是极右翼的口气,“他毁了自己的机会”。
萨尔科奇的最大竞争对手、总理德维尔潘也因为其政策未能消除郊区的被边缘化趋势遭到抨击。
捷克《人民报》说,萨尔科奇与德维尔潘都想利用这次骚乱打击对手,并为自己的总统竞选捞取政治资本,“法国政治家视其为捞分的良机”。
一些欧洲右翼党人则把巴黎的骚乱视为“对欧洲的一个警告”,因为许多欧洲国家面临同样的移民与文化融合、经济差异问题。
冯武勇(新华社特稿)
巴黎骚乱折射欧洲移民政策缺失
虽然法国 *** 采取断然措施来平息骚乱,相信骚乱过后社会秩序很快会得到恢复,但如果我们以理性的眼光来深究这场骚乱的缘由,可以说是法国的移民政策和“共和同化”原则激化的结果。
———赵俊杰
肇起于10月27日的法国巴黎郊区骚乱持续至今,引起欧洲国家的高度重视,也折射出西欧国家近年来移民政策的缺失。
虽然法国 *** 采取断然措施来平息骚乱,相信骚乱过后社会秩序很快会得到恢复,但如果我们以理性的眼光来深究这场骚乱的缘由,可以说是法国的移民政策和“共和同化”原则激化的结果。
众所周知,法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新一代本土法国人出生比例偏低,为给社会注入新的活力,并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近年来法国 *** 吸纳了一大批北非国家及土耳其移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信仰 *** 教,无论是在宗教信仰、价值观,还是在日常生活习俗方面,都同法兰西民族有明显的差别。新生的法国移民由于缺少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更因为得不到良好的教育,逐渐形成了城市边缘化的“社会弱势群体”。以这次骚乱为例,巴黎北郊的非洲裔移民居住环境恶劣,失业率为巴黎市的两倍以上,贫富悬殊大,犯罪率高,本来新生的一代移民就对法国 *** 的移民政策深为不满,如今,遇到他们的同胞遇害这样的悲剧,自然会产生社会群体发泄不满的骚乱现象。
因此,这场社会骚乱绝非偶然,它充分表明法国 *** 的移民及社会政策存在诸多弊端。
据法国内政部统计,目前在法国类似克利希苏布瓦市这样潜藏社会的敏感郊区多达751个,这类地区人口密度大,移民数量多,就业机会少,贫困和犯罪面广,存在暴力及种族歧视现象。法国 *** 对这类地区虽有一定的政策扶持,但往往把这类地区的移民视为对法国社会福利体制的一种威胁,特别是法国内政部长萨尔科齐一贯主张“选择性移民”和“清洗”郊区移民群体,他在处理这次骚乱中更发表一些强硬的言词,声称对骚乱者实行“零容忍”,自然引发众怒。
由于法国 *** 推行的移民政策存在诸多问题,加之城郊贫富差别过大,才引发了这场大规模的骚乱。骚乱过后,法国 *** 该认真坐下来想想,为什么“共和同化”原则得不到认可?为什么强硬的移民政策引起社会的反弹?法国社会党发言人对此声称,“对富人区实施安全政策,失去了普通大众。”此话言之有理,法国虽然一贯强调自由、平等、人权、博爱,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难以做到本土法国人与新生移民的平等,种族歧视及警察暴力现象的确存在,这一点美国也不例外。
痛定思痛,法国当局应以此为戒,高度重视法国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和贫富悬殊问题,而不应收紧移民政策,制造更多的社会不稳定。同样,其他欧洲国家也存在移民社会问题,也当以巴黎骚乱为戒。
□赵俊杰(社科院欧洲所研究员)
美股全线收跌 纳指创近2月最大跌幅破8000点
北京时间9月28日消息,贸易形势一波三折,美国三大股指集体收跌。道指在五分钟内由涨130点转跌,午盘跌幅加深,振幅达1.1%;标普500板块中,除金融股及能源股以外的板块全线下挫, 科技 股跌幅最大,一度跌超1.8%;中概股盘中集体跳水,拖累纳指跌穿8000点整数关口。截至收盘,道指跌0.26%报26820.25点;纳指跌1.13%报7939.63点;标普500指数跌0.53%报2961.79点。本周美三大股指连跌两周,道指跌0.43%,纳指跌2.19%,创8月2日以来最大周跌幅;标普500指数跌1.01%。
美国大型 科技 股全线收低,苹果跌0.49%,亚马逊跌0.83%,奈飞跌0.09%,谷歌跌1.32%,Facebook跌1.67%,微软跌1.3%。
美国金融股集体收涨,摩根大通涨0.61%,高盛涨0.38%,花旗涨0.52%,摩根士丹利涨0.54%,美国银行涨0.76%,富国银行涨3.8%,伯克希尔哈撒韦涨0.11%。
中概股多数收低,阿里巴巴跌5.09%,京东跌5.95%,百度跌3.67%;蔚来 汽车 跌11.73%,虎牙直播跌9.44%,欢聚时代跌6.66%,网易跌4.63%,拼多多跌4.2%,微博跌3.11%;搜房网涨6.7%。
蔚来 汽车 连跌六日,收盘跌幅10.7%,股价再创 历史 新低,市值18亿美元,相较高位119亿美元蒸发逾百亿美元。该公司重启投资者电话会议,CEO李斌澄清四年亏损57亿美元的传闻,称实际亏损30亿美元,预计今年毛利率仍会是负数,但有信心获得更多投资。
欧洲三大股指当天全线上涨。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27日报收于7426.21点,比前一交易日上涨75.13点,涨幅为1.02%。欧洲其他两大主要股指方面,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报收于50.58点,比前一交易日上涨20.01点,涨幅为0.36%;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报收于12380.94点,比前一交易日上涨92.40点,涨幅为0.75%。
国际油价27日下跌。截至当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50美元,收于每桶55.91美元,跌幅为0.89%。11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83美元,收于每桶61.91美元,跌幅为1.32%。
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12月黄金期价27日比前一交易日下跌8.8美元,收于每盎司1506.4美元,跌幅为0.58%。
上游新闻综合中新经纬、第一 财经 等
石油美元的产生影响
西方经济专家非常关注巨额石油美元将如何在世界经济中进行周转。专家表示,石油美元要么消费掉,要么存起来。如果石油出口国使用石油美元,那它们就会扩大从其他国家的进口,从而维持全球的需求。但是,看来它们不会花费很多钱,而是倾向于保持比石油进口国更高的储蓄率。阿联酋和科威特储蓄率高达GDP的40%。因此,石油消费国收入向产油国的转移,将导致全球总需求的趋缓,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石油出口国将大量石油美元用于储蓄,投资全球资本市场,它们能为石油进口国的经常账户逆差提供资金,事实上等于是借钱让进口国消费高价石油。但这样增加了对外国金融资产的需求,会提高资产价格,压低石油进口国的债券收益率,有助于刺激石油进口国的经济活力。经验表明,大量石油美元对石油生产国的经济既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问题在于如何使用和储蓄这些美元。有专家认为,靠石油发横财会延缓产油国的经济改革。当前石油输出国的花费要比过去少,保留大量盈余,用以偿付债务,增持资产。
石油美元出现之后,对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为产油国提供了丰富的资金,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它们长期存在的单一经济结构,逐步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第二,使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收支发生了新的不平衡,国际储备力量的对比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比如石油大国俄罗斯由于油价上涨,赚到了更多的石油美元。预计2005年俄石油出口收入大约为900亿美元。截至2005年9月18日,俄不仅提前偿还了欠巴黎俱乐部的巨额外债,而且将黄金和外汇储备提高到了 1497.54亿美元。第三,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石油美元投放到国际市场之后,一方面充实了国际信贷力量,满足了许多国家对长、短信贷资金的需要;另一方面又造成大量游资在各国之间流动。时而投资于股票,时而投资于黄金和各国货币,导致股票、黄金和外汇市场更加动荡不定。 美国要惩罚伊朗,军事打击或经济制裁似乎迫在眉睫。但是,伊朗的态度非但没有软化,反而变得更为强硬。除了拒绝停止铀浓缩活动外,伊朗政府还宣布将于2008年3月20日成立石油交易所,并将以欧元作为石油定价和交易的货币单位。
伊朗想用“石油欧元”取代“石油美元”的决定,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广泛关注。因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与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达成一项“不可动摇”的协议,双方确定把美元作为石油的唯一定价货币,并得到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其他成员国的同意。从那时起,美元与石油紧密挂钩,二者之间被画上了无形的等号,任何想进行石油交易的国家必须要有足够的美元储备。如果“石油欧元”果真在国际石油市场出现,无疑会对“一家独大”的“石油美元”构成挑战。
另一方面,“石油欧元”也绝非天马行空的臆想。这是石油出口国的进口和出口结构所决定的。例如,1998~2002年间,OPEC国家的石油出口中,22.4%出口到了美国,21.1%出口到了欧盟,其中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伊朗出口到欧盟的比例分别比出口到美国的比例高55、97和36个百分点,而印度尼西亚、科威特、卡塔尔和阿联酋的石油则主要出口到了日本。与之对应,同期OPEC国家有37.2%的进口来自于欧盟,仅有13.6%的进口来自于美国。既然如此,石油出口国就有更灵活多样地采取进出口计价货币,规避货币错配的经济冲动。从长期趋势看,全球石油定价和结算中的美元垄断地位除了对美国有利,对美国以外的各国几乎都未必有利,这决定了石油出口国集团必然存在采用符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货币定价和结算的基本战略。因此,除了美国,各国对石油欧元的构想也并不排斥。 类似于金本位,但是不同于金本位的货币时代,黄金作为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任何人都可以向国家造币厂申请将其所有的黄金铸造成金币或将金币溶成金属块。黄金的输入和输出在国与国之间可以自由进行转移。它的权利义务是对等的,欠债还钱是无法逃脱的。唯一就是黄金本身价值波动罢了。
但是石油美元不对称性导致其权利和义务分离,美国制造权利(美元),维护美元信用和威慑力(美元武力),石油生产国提供义务(石油),只要美国的武力仍然可以征服世界,你持有美元就可以兑换任何人的石油资源。
通过锁定石油,美国人享受欠债填写美元支票的权利,负有维护美元信用和美元武力的义务。
只要世界的原油还在用美元交易,石油本位的美元就不会垮。
一旦美元换石油的权利受到侵害,美国有义务维护美元武力(震慑力)。所以尽管科威特、伊拉克战争让美国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但是凡事挑战石油本位的活动必须严厉打击,所以美国不是无缘无故打击他们。
美元要么因为美国武力不足以保护石油本位失败,要么美元信用不足失败,在实际国际活动中,武力失败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只要有石油本位,美国有集合全球的力量打击任何挑战石油本位的一切活动。
所以美元很难迅速崩盘,最可能是长期风化,美元信用不断挑战大家容忍的极限,但是任何人都没有能力动用全球力量,但是逐渐走弱是可以预期的后果,所有的美元都不会有人对其作最后的偿付义务。美元走完全弱之后,几乎不大可能再出现统治世界的虚假信用支票。世元是人们普遍期望的一种构想而已,如何下一步实践,我们拭目以待。 正常关系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净进口国,石油价格上涨无疑会给美国的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并导致美元实际汇率的波动。从历史情况来看,历次石油危机都造成了美国经济的衰退,并且是导致美元实际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但是对美元实际汇率走势的分析将不同于前述对一般石油进口国的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国际石油交易都是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油价的上涨意味着对美元支付需求的上升,因而美元仍有可能继续保持强势货币的地位,从而使分析变得复杂。
学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均表明石油价格的波动是导致美元实际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概括而言,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对美元名义汇率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美元实际汇率水平的波动。
首先,油价的上涨会全面提高生产资料成本和生活成本,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水平的上升,而通货膨胀又会提高名义货币需求从而导致国内信贷需求水平的上升,进而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美国。国外资本的流入将导致美元汇率的上升。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货币政策又常常会加强美元的升值过程,联储往往在石油价格上升的初期采取提高利率等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这样利率水平的升高会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流入从而导致美元名义汇率的上升。
其次,油价的上涨使得石油输出国的贸易出现盈余,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增加,产生所谓的”石油美元”,这些石油美元出于逐利的需要会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大量购买美元资产,进而导致美元名义汇率的上升。
第三,油价的持续上升会导致世界经济的衰退,使得石油进口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不确定性,因而这些国家纷纷提高他们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比率来维持汇率的稳定,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对美元的需求,导致美元名义汇率的上升。在上述三方面影响机制的综合作用下,美元在面临石油价格上涨时出现名义汇率水平上升的情况。在名义汇率上升的情况下,实际汇率水平的变化取决于美国国内的物价水平与国外价格水平之比。由于美国的石油消耗比其他国家要大,因此油价上涨对美国一般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要比其他国家大。这样相对物价水平的上升与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化方向一致,因而在油价上涨时,美元的实际汇率水平将会上升。
当因为需求或者政治因素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时,由于高度依赖进口原油的美国经济会出现衰退。为了保护国内利益,作为世界货币,美金可以透过贬值促进出口以刺激国内经济增长。但专业的投资者为了避免美金贬值所带来的损失,会选择在期货市场上买进大宗商品,如原油,黄金或者农产品以抵消货币贬值所带来的价值损失。而这种投机又会进一步推高大宗商品期货价格,而过高的期货原油价格又会加剧生产者的忧虑并进一步打压美国经济,造成投资者预期降低和经济环境恶化,反映在股市上就是股市下跌。而下跌的股市又会进一步加剧恶性循环,资金逃离,推高期货,最终导致通胀。为了避免这种恶性循环,各国央行往往要采取行动已控制货币的供应来避免货币汇率过分波动。
非正常关系--美元走弱反向推高油价
美国经济下滑,用油减少,需求减少,油价下跌。但是另一方面,美国经济下滑,美元贬值,石油以美元计价,所以,美元跌,油价涨。
分析人士认为,油价涨势主要因美元走弱,而非供求关系变化。截至10月13日北京时间19:00,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主力11月合约报82.62美元/桶,上涨0.95美元,涨幅为0.66%;伦敦布伦特(IPE)原油期货11月合约报84.30美元/桶,上涨0.78美元/桶。
美元持续贬值是幕后推动力量。分析人士认为,受益于美元走弱,大宗商品作为替代投资品的吸引力逐渐增加,国际油价与美元也越发明显地呈现负相关走势。
(拓展)
作为一种世界货币,美元的升值与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市场经济,即由货币的供应和需求所决定;而原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没有其它有效能源可以替代。那么,美元和石油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如果有的话,又是何种因素在潜意识地作出主导呢?
美元与原油关系的由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随着法国、德国、英国在战争中受到重创而走向崩溃的边缘。而与其相提并论的美国不仅毫发无伤,还在此次战争中受益匪浅。在布雷顿?林体系会议上,他以“雄霸天下”的姿态独裁地将传统抵御通货膨胀的贵金属——黄金的价格固定在了每盎司35美元,从而掌握了世界贸易体系。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经济危机的蔓延,美元开始大幅度地贬值,而美国在出现贸易赤字的时候却无法履行此前会议上的承诺——兑换黄金的业务。但各国政府和主要银行之间还是将黄金的结算货币定位在美元身上,这使得美元汇率与黄金价格的走势出现了负相关性——作为各国外汇储备的美元一旦贬值,就会使得各国政府抛出美元换回具有保值性的黄金,从而使得金价上扬。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汇率终于无法再实施下去了。1975年,“以自我为中心”的美国又寻觅到了符合自己利益的关系——与原油挂钩,于是与欧佩克(包括伊拉克、伊朗、沙特、委内瑞拉等原油出口大国)进行多次磋商,终于达成了只以美元进行原油贸易的协定。也就是说,美元成了国际原油计价和结算的货币,原油价格的上涨会增加市场对美元的支付需求,从而使得美国的名义汇率上升。而与此同时,美国也同样是世界上的原油消耗大国,所以,美元的实际汇率也会跟着上涨。这就使得市场上产生了以下情况:买入美元→买原油→原油支付需求增加→汇率上扬。这本是一件利好美元的事情,可物极必反,事实上,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却为美元汇率的上涨带来了压力,即原油价格上涨→各行各业的运营成本增加→其它商品价格上涨→居民的消费成本加大→尽量减少消费需求→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美国经济呈现放缓乃至衰退迹象→汇率下降→美元贬值。
而美元的贬值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美国的出口以及刺激市场的投资活动,但却降低了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生产国增产来抑制油价的意愿,并带高油价,即美元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下挫→原油生产国减少产量(市场需求不曾降低)→原油供不应求→油价上涨→刺激市场的投机活动→推高油价→美元汇率走强。为此,美元与原油的关系在不经意间开始了类似“跷跷板”似的负相关征程。
如今的美元与原油
对比以上欧元/美元与原油价格的走势图,我们可以发现:2008年2月初,原油价格和欧元/美元汇价双双出现下跌的行情;此后,当原油开始形成多头,且全力上冲的时候,欧元/美元也不甘落后,均线系统呈多头排列,汇价持续了一个多月的上扬行情;直至近4月份的时候,原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整理过程,而无独有偶,欧元/美元的汇率也跟着进入了休整期;但当原油整装待发、一飞冲天的时候,欧元/美元的汇率也开始蓄势前行,创下新高。一波又一波,一浪又一浪,原油价格和欧元/美元的汇率总是处在“如影随形”的状态中。
7月中旬,在原油价格冲高的带动下,美元的汇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而“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公司的巨额亏损,又给了深受伤害的美国经济重重一击,美元也再次沦落于被大幅抛售的境地。正当市场猜测美国经济是否能够“绝处逢生”之时,原油价格的冲高回落让美元汇率再次回归原有区间,兑欧元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斗,直至笔者截稿为止,这场战斗仍未分胜负。看来,在油价这匹“野马”还未脱缰之前,美元反弹或许还存在一线生机。 纵观当前的美元和原油,两者之间“此起彼伏”的关系已经相对固定,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原油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而与之相生相克的美元,是否会随着“对手”的消失而长居跷跷板的底座或是高峰?同样,如果美元持续贬值,使得原油生产商们不再受制于与美国的协议,采取以欧元等货币来对原油进行计价的话,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将很可能被其它货币取代。为此,美元要想继续被万人所躬,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一方面让低迷的美国经济重振雄风,再展辉煌;另一方面,美国必须明白“先知先觉”的道理,在原油并未真正消耗殆尽之时,寻觅一种新的资源来取而代之,就像1975年原油代替黄金那样。
油价调整时间表2022年6月
油价调整时间为:2022年6月28日24时。
国内成品油“第12轮”价格调整,将于6月28日晚上开启。当前统计周期已过半数,原油变化率为-2.52%,折算下调,如果后期能保持着降势,本轮油价将有机会出现下调。
国际油市常见机构和简称汇总:
1、OPEC:成立于1960年的石油输出国组织,现有12个成员国,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77%,是对国际油价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
2、IEA:全名叫做国际能源署,是协调和指导国际能源工作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74年,总部设在法国巴黎。
3、EIA:美国能源信息署,是美国能源部下属的一个统计机构,其目的是向原油投资者提供准确独立的判断、预测和分析。
4、API:美国石油学会,是一家提供美国石油消耗及库存水平重要的每周数据的美国石油业机构,成立于1919年。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