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号汽油跌了多少_92号汽油价格吐槽会
1.首次突破8元每升的汽油型号是
2.汽车分别加哪几种油
3.下周二95号汽油或迎来10元时代
4.95号比92号更耐烧?是玄学还是科学?
5.能对抗合资品牌的国产皮卡?高品质的国产皮卡的长城炮值不值?
6.今日甘肃油价
7.丰田玩个性也挺“溜”,全车10个气囊,一公里3毛钱,解析C-HR
8.迈锐宝XL的1.3T能买吗,吐槽之前看价格:落地13.2万!
首次突破8元每升的汽油型号是
首次突破8元每升的汽油型号是92号汽油。
今年国内油价已经调整了10轮,每次调整几乎都是在上涨,很多车主不断吐槽油价太高,但是没办法,油价并不是我们随意制定的,到6月14号24时,国内油价将迎来今年第11轮调整,不出意外的话,这次油价依然呈上涨趋势。
在此之前,我省历史上最高油价出现在2018年10月下旬。2018年10月20日零时,国内汽柴油价格上调后,当时还是国Ⅴ标准(目前为国Ⅵ标准)的92号汽油曾逼近8元/升大关,达到7.95元/升;95号汽油达到8.46元/升。
6月14号,国内油价再次迎来大幅上涨!92号汽油或将突破10元/L,截止到6月7日,本轮10个计价工作日已统计过半,而当前第5日的原油变化率为6.41%,预测油价上调305元/吨,如果按照每升来计算的话,下一轮油价上涨可能为0.23元-0.26元/L,如果按照50L的油箱计算的话,加满一箱油需要多花12元左右。
对于油价上涨来说,新能源车主没有任何影响,因为新能源汽车充电就可以,而燃油车车主加一箱油又要多花12元,这难道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策略吗?不禁令人深思。
汽车分别加哪几种油
汽油的油号有92,95,有些是93,97。
90号、93号、97号是三种标号的无铅汽油,此外还有95号,100号等。不同的标号指的是此标号汽油辛烷值的大小,如:93号汽油,指汽油的辛烷值是93,而辛烷值又表示此标号汽油的抗爆性,汽油的标号越高,也就是辛脘值含量越高,越不容易发生爆燃,也就是说燃烧时发动机的抗爆性越好。
应根据发动机的压缩比选用汽油,压缩比高的车辆应该选用高标号汽油,从而保证在发动机不发生爆燃的情况下动力输出最佳、成本最低。
选择标准
汽车选择汽油标号的首要标准就是发动机的压缩比,也是当代汽车的核心节能指标。引擎的运行是由气缸的“吸气--压缩--燃烧--排气--吸气”这样周而复始的运动所组成,活塞在行程的最远点和最近点时的气缸体积之比就是压缩比。
降低油耗的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提高压缩比只是改变活塞行程,混合油气压缩得越厉害,它燃烧的反作用也越大,燃烧越充分。但压缩比不是轻易能动的,因为得有另一个指标配合,即汽油的抗爆性指标,亦称辛烷值,即汽油标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汽油标号
下周二95号汽油或迎来10元时代
下周二95号汽油或迎来10元时代
下周二95号汽油或迎来10元时代,业内认为,本轮国内油价将继续大概率上调,部分地区预计在经过6月14日调价窗口后将进入“10元时代”。下周二95号汽油或迎来10元时代。
下周二95号汽油或迎来10元时代1截至6月8日凌晨,国家油价持续高位运行,其中布伦特原油再次突破120美元/桶的高位。
按照国内成品油调价规则,新一轮的油价将于6月14日晚24时开启,预计油价上调幅度为0.23-0.26元/升,加满一箱将多花12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价之后,95号汽油离10元关口越来越近了,部分地区甚至会直接进入到10元时代。
在6月14日调整前,今年以来国内已经历了10次成品油价格调整,呈现出“9涨1跌”的趋势,国内汽、柴油每吨已累计分别上涨了2330元和2245元,这也意味着,一辆50升油箱的私家车目前加满一箱油要比年初多花93元。
业内分析认为,如果在本轮国内剩余的计价周期内,国际油价仍不能出现大幅下跌的趋势,本轮国内油价将继续大概率上调,也将成为年内的第10次上涨。
油价上涨带来的冲击是方方面面的,最直接的就是驾车出行的方式,不少网友吐槽称,再这样涨下去,自己真的开不起车了;还有人表示,是时候换一台插混或者纯电动车来开了。
此外,油价上涨不仅仅影响出行方式,还会引起物流、生产成本的增加,最终造成物价上涨,所以不要觉得自己不开车,就跟油价没有什么关联。
下周二95号汽油或迎来10元时代2本周以来,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Brent布伦特原油价格再度突破120美元/桶,创下三个月来的最高水平。
6月8日,受原油市场预期供应收紧消息的影响,A股油气开采及服务板块再度拉升。截至发稿,新潮能源(600777.SH)涨停,贵州燃气(600903.SH)、中海油服(601808.SH)、蓝焰控股(000968.SZ)、水发燃气(603318.SH)、
广汇能源(600256.SH)、成都燃气(603053.SH)、通源石油(3001.SZ)、国新能源(600617.SH)、德龙汇能(000593.SZ)等个股跟涨。
ICIS全球原油分析师巴尼·格雷(Barney Gray)今天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原油价格进入本周后开始上涨,并一度突破120美元/桶,主要是受到对欧佩克+集团决定增产持悲观态度及对俄罗斯石油进一步制裁的双重影响。”
“国际石油价格自欧盟上周同意禁止90%的俄罗斯石油进口后继续高位上涨,本周以来,沙特对亚洲客户的官方售价上调幅度超出预期。与此同时,欧佩克+集团决定增加产量比最初商定的目标增加50%。” 格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于一部分欧佩克成员国正在苦于完成现有的产量配额,因此欧佩克能否实现这个新的产量目标仍是个问题。”
6月2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在7月和8月将原油产量提高.8万桶/天,较此前计划的增产43.2万桶/日增加了50%。6月3日,欧盟各成员国达成一致,正式通过了对俄罗斯的第六轮制裁。
按照制裁方案,欧盟将在未来六个月内逐步停止成员国通过海运方式采购俄罗斯原油,并在年底前禁止九成俄罗斯石油的进口。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俄罗斯原油产量占全球原油供应的10%,出口量为500万桶/天。
值得注意的是,就市场反应来看,欧佩克+的增产决议未能抵消俄罗斯原油制裁带来的供应缺口。
本周开始,国际油价开启新一轮飙升,一举突破120美元大关。机构方面,基于欧盟对俄罗斯原油出口的进一步制裁、原油市场供应面趋紧等原因,6月7日起,花旗银行、巴克莱银行等大型投行及美国能源信息署先后调升油价预期。
具体来看,花旗银行将第二季度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测上调14美元,至113美元/桶,高于此前预测的每桶99美元。巴克莱预计,今年和明年布伦特原油价格平均为111美元/桶,分别较此前上调11美元/桶和23美元/桶。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方面,将2022年WTI现货原油价格预期从98.2美元/桶上调4.3%,至102.47美元/桶,将2022年Brent布伦特现货原油价格预期从103.35美元/桶上调3.9%,至107.37美元/桶。
全球第三大独立石油贸易公司托克集团首席执行官杰里米·威尔(Jeremy Weir)公开表示:“未来几个月油价将持续飙升,可能会在年底前达到每桶150美元甚至更高。”
格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近期欧盟对俄罗斯的.新一轮制裁可能会导致超过200万桶/天的石油被禁运,但是现在欧佩克+承诺的增加产量仅为21.6万桶/天。”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李绍先公开表示,国际原油市场的冷淡反应说明外界对欧佩克+增产计划所能取得的效果持悲观态度,本轮欧佩克+提出的增产量仅占全球石油需求的0.65%。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据欧佩克+官网公告,最近达成的“增产”计划是将9月的额度提前分摊到了7月和8月,本质上是“增产不增量”。
另一方面,欧佩克是否能实现定下的增产目标而不“缩水”值得持续关注。第一财经记者查阅欧佩克最近披露的月度石油市场报告(MOMR)发现,欧佩克4月未能达到生产目标。4月,受欧佩克+协议约束的10个欧佩克成员国的总产量为2446.4万桶/日,较2531.5万桶/日的集体配额,缺口超过80万桶/日。
4月的合计产量仅增加15.3万桶/日,成员国利比亚的产量减少了16.1万桶/日。欧佩克的数据显示,缺口主要来自于欧佩克成员国安哥拉和尼日利亚,这两个国家由于缺乏投资和产能,几个月来产量一直低于配额30万桶/日至40万桶/日。
在当前市场供应仍然紧张的情况下,即将到来的夏季用油需求增加预期进一步提振油价。“夏季出行的增加会对油价产生一定影响。目前正是欧美的驾车旺季,我们可能会看到夏季对汽油需求的增加,中国市场对于燃料的需求也可能在二三季度增加。” 格雷称。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下周二(6月14日)24时,国内成品油将开启今年以来第11次调价窗口。
业内认为,本轮国内油价将继续大概率上调,迎来年内“第10涨”,预计上调油价305元/吨,折合升计算为上涨油价0.23元/升至0.26元/升。届时,国内92号汽油将“全面”进入“9元时代”,部分地区如广东、广西、四川等本轮调整前95号汽油已超过9.7元/升的地区,预计在经过6月14日调价窗口后将进入“10元时代”。
下周二95号汽油或迎来10元时代3截至6月8日晨,国家油价持续高位运行,其中布伦特原油再次突破120美元/桶的高位。今年的第11轮油价调整日将在6月14日24时进行,预计油价上调幅度为0.23-0.26元/升,95号汽油离10元关口越来越近了。
在本轮10个计价工作日已统计过半,当前第5日的原油变化率为6.41%,油价预测上调约305元/吨。折合为升,当前预计下一轮油价上调幅度为0.23元/升~0.26元/升,按家用车油箱50升计算,加满一箱油将多花12元左右。
业内分析认为,如果在本轮国内剩余的计价周期内,国际油价仍不能出现大幅下跌的趋势,本轮国内油价将继续大概率上调,也将成为年内的第10次上涨,且国内95号汽油油价或将进入“十元”时代。
今年以来国内已经历了10次成品油价格调整,呈现出“9涨1跌”的趋势,国内汽、柴油每吨已累计分别上涨了2330元和2245元,这也意味着,一辆50升油箱的私家车目前加满一箱油要比年初多花93元。
95号比92号更耐烧?是玄学还是科学?
且注意油耗的朋友,基本都有一个感觉:加95号汽油似乎比加92号汽油更耐烧;也有人觉得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汽油耐烧程度也不一样。另外,很多人觉得现在的92号汽油真的越来越不耐烧了。前面两点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最后一点已经成了大部分人的共识。
▲什么是汽油?
要弄清楚上面几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汽油。汽油、柴油都是石油化工产物,是由多种烃类组成的混合物,如果从成分上加以区分,就是单位分子的含碳量差异,含碳量较低的是汽油,具有热值低、密度小、易挥发的特点,含碳量较高的是柴油,热值相对高、密度相对大、不易挥发。当然,石油化工还有很多其他产物,也是根据分子含碳量划分的,产物都是好东西,当之无愧的工业瑰宝。
说到这,我们应该都明白:汽油和柴油都不是纯净物,而是一种混合物,其碳含量也只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固定数值,这就导致,虽然都叫汽油,其成分往往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自然也导致了汽油的特性千差万别。
▲什么样的汽油更耐烧?
汽油是石油产物中分子较小的混合物组成,其烃基化合物的分子中含有的碳原子大约在5-10个(柴油是12-22个),也就是说,全都是5个碳原子的分子是汽油,全都是10个碳原子的分子,也是汽油。
有点基础化学知识都知道,单个分子中碳原子越多,充分燃烧后产生的热量越大(会冒浓烟那种,说明空气中氧气不够,碳已经烧不完了)。也就是说,10个碳原子的汽油会比5个碳原子的汽油更耐烧(这种纯净物汽油当然是不存在的),而且动力更猛。
这其中的“热值弹性”就是很多人觉得不同汽油耐烧程度不同的核心原因,这玩意还不好测,鬼知道自己加的汽油单位分子的平均含碳量是多少。石油三大亨也不会让你测,都搞得那么透明,他们还怎么“薅羊毛”?
▲汽油标号对耐烧程度有影响吗?
原则上,汽油标号只是代表汽油的辛烷值,评估的是汽油的抗爆震能力,95号汽油比92号汽油抗爆震能力更好,可以在压缩比更高、燃烧技术更先进的发动机上稳定使用,对是否耐烧并无影响。大部分媒体和工程师都是这么解释的,仅此而已。
汽油标号真的不会影响汽油耐烧程度吗?个人持有不同看法。首先,我们知道 汽车 内燃机的热效率基本都在40%以下,能超过40%的寥寥可数,剩下的60%都是热损耗、机械损耗...没法有效利用(冬天开暖气还有点利用)。其中的机械损耗自然也有部分被发动机的震动、噪音带走了,份额还不小。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加的是92号汽油,虽然也能开,也不会对发动机寿命造成影响,但毕竟抗爆震弱一些,也就导致机械损耗更大一些(震动、噪音),这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影响了发动机的热效率,能有效利用能量的少了,自然耐烧程度会被削弱。
除此之外,理论上92号汽油和95号汽油只在辛烷值上存在差异,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笔者也持怀疑态度。实际上辛烷作为汽油添加物,其热值是高于汽油热值的,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汽油的平均热值。
另外不同产地的石油,通过不同工艺生产的汽油/柴油,其品质也存在很大差异,包括含硫量、分子类型与分布,这不仅仅会影响耐烧程度,更会影响动力输出、尾气排放。中国油田产的石油,其品质就是不如中东、欧美,这涉及到烯烃、芳烃、苯类比例。至于工艺优化,设备升级,中国石油三大亨,呵呵,真的没法吐槽。
▲为什么汽油越来越不耐烧?
汽油越来越不耐烧,这已经成了国内大部分车主的共识,答案很简单,为了节能减排,现在国内汽油已经逐渐向“小分子化”靠拢,以前汽油中的单位分子含碳量平均值在5-10个,我敢说现在基本都在5-7个徘徊,这样的汽油要是耐烧才有鬼了。
甚至于,有些地区已经开始全面使用乙醇汽油,就是往汽油里加酒精,单位分子含碳原子只有两个,另外还有一个还是氧原子,这玩意的热值能跟烃类(只有碳氢的大分子)比?
最后,我们再多嘴说一说油改气的 汽车 ,大部分出租车都是这种,烧的的是天然气,省钱。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结构最简单的有机物,气体,单位分子只有一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天生的低热值,所以凡是油改气的车子,动力都会明显衰减,也不耐烧。当然也有好处,天然气不需要雾化,不需要什么高级喷射系统、高压缩比就能充分燃烧,燃料的利用率比汽油(液体)更高。
能对抗合资品牌的国产皮卡?高品质的国产皮卡的长城炮值不值?
提起长城汽车,让人耳熟能详的大多是SUV产品,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长城汽车最早是靠皮卡这个车型进入市场的,而且随着消费者消费需求升级,近些年政策对皮卡的逐渐放开,加上一些颇具美式风格的皮卡进入国内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正因如此,长城瞄准了这一市场需求,将从长城皮卡独立出来的长城炮被全面推向市场,产品线覆盖及乘用、商用、越野三大领域,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聊这款车,看看这个“炮”究竟有何实力。
长城炮是一款什么车?
1、长城炮作为长城皮卡之下独立出来的一个全新品牌,与哈弗、WEY、欧拉等同级竞争。长城炮的品牌标识由英文字母P演化而来,内涵“POWER”、“PK”、“PERFECT”含义,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力量与实力、挑战与创新、完美与极致生活”。
2、长城炮是长城皮卡目前定位最高的的产品,长城亦是凭借长城炮作为进军全球化的皮卡车型。长城炮基于长城全新P71平台的成产加持下,车辆的舒适性、安全性、拓展性更加强悍。
3、 回望2019,可以说是长城炮的品牌元年,井喷式推出乘用皮卡、商用皮卡等多款车型,为了更进一步拓宽市场,越野皮卡也在不远的将来和大家见面,这让消费者有了更加丰富的选择。
4、 劲头十足的长城炮乘用皮卡也遇到了一众竞争对手,不仅有上汽大通T70和江铃域虎7这样的国产自主品牌,更有合资品牌中的日产纳瓦拉和五十铃D-MAX。
长城炮售价多少?
长城炮共推出乘用版、商用版、越野版三种,其中乘用版共推出了4款车型供消费者选择,指导价格为12.68-15.68万元。值得注意的是,长城炮乘用版动力上仅搭载2.0T汽油发动机+8速自动变速箱的动力组合。
推出乘用版后,长城炮商用皮卡也肯跟乘用版步伐,全系提供17款车型,指导价格为9.78-12.88万元。分别以两驱/四驱、汽/柴油发动机,手动/自动变速箱、以及标准货箱/长货箱等配置的不同来区别,在车型选择这一点上,长城炮商用皮卡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选择空间。
乘用、商用、越野三个版本的区别
乘用版、商用版、越野版三种不仅在动力上区别较大,外观上也有很大的差别。长城炮商用版的前脸与乘用版就完全不同,长城炮商用版在视觉上可以看出哈弗系脸谱的影子;而越野版则是在乘用皮卡的外观基础上换装了熏黑造型、熏黑大灯、铁质保险杠、铁质梁侧踏板、18寸全地形轮胎等一系列越野气息的配件,尤其是位于牌照框下方的前绞盘和车头右侧的涉水喉+集沙杯,为整车塑造了浓厚的越野气息,个人是比较喜欢越野版的造型。
货箱尺寸方面,商用版提供标准货箱和长货箱两个版本,二者长度差距为240mm;而乘用版和越野版仅有一种标准货箱尺寸,这一点也可以理解,毕竟选择商用的客户用车需求不同。此外,长城炮乘用版的车身尺寸相比日产纳瓦拉和五十铃D-MAX具有不小的优势。
内饰方面,这三个版车型基本大致相同,不过在配色以及用料方面略有差异,越野版采用的大面积黑红配色设计是越野爱好者比较喜欢的。三个版车型相比之下,配置方面售价较低的商用版另外两个版本车型更低。
配置方面,以乘用版为例,提供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多功能真皮方向盘配备换挡拨片、9英寸触摸屏、可开启天窗、真皮座椅、自动空调、后排空调出风口等舒适化配置一应俱全,打破消费者对皮卡配置低的印象。
不仅如此,长城炮还配备了L2级别自动驾驶系统,博世最新一代9.3版本ESP、ACC自适应巡航、AEB主动刹车、车道偏离、并线辅助、车道保持、半自动泊车、道路交通标识识别、百万级像素360环视系统等智能,这些配置在一些SUV车型上都未必能够见到,但你在长城炮的车里都可以看见。
动力方面,长城炮商用版为提供柴油2.0T、汽油2.0T两款动力,柴油2.0T最大功率为163马力,最大扭矩为400牛·米;汽油2.0T最大功率为1190马力,最大扭矩为360牛·米;传动方面柴油动力目前只有6挡手动变速箱与之匹配,汽油版车型则具备6MT、采埃孚8AT两种变速箱可选。
相比长城炮商用版丰富的动力系统,长城炮乘用版和越野版在动力系统方面则表现的比较单一,仅提供一款最大功率为190马力,峰值扭矩为360牛·米的2.0T,传动方面匹配来自采埃孚的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
悬架方面,乘用版采用的是多连杆整体桥式非独立悬架,而商用版采用的则是钢板弹簧。相比之下,钢板弹簧的优势在于可以承载更多重量的货物,缺点也很明显,后桥在过一些坑洼路段的时候颠簸感比较明显,当然成本也会更低。
长城炮的车主如何评价它?
车主点赞:
"当时选择长城炮主要是因为这车的长相,独特的外观与同级其它车型与众不同,看着就很有气势,而且内饰做工也比较精细,车内布局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对比下来和同价位的SUV没什么两样,这在自主品牌皮卡圈里可以用豪华来形容了。"——广东车友
"在买车之前特意提前去试驾了一下长城炮,出色的驾驶感受是我选择这款车比较吸引我的一点,行驶过程中,悬架的支撑性很好,转弯时侧倾很小,在高速当中驾驶非常稳。"——江苏车友
车主吐槽:
"一点让我不满意的是方向盘比较轻,电子助力过多,开起来不能让我感受到整台车的状态,另一点是在高速行驶的时候风噪和胎噪还是比较大。"——山东车友
"其他方面我感觉还可以,主要还是优惠力度方面吧,可能是我买的早,新车的优惠力度很小,相比长城品牌其它车型基本算是原价了,而且买车的时候啥也没送。"——江西车友
长城炮的油耗表现如何?
油耗方面,长城炮乘用版的真实综合油耗为12.33L/100km,以一年行驶2万公里、每升92号汽油7元来计算,一年油费总开支为17200元,平均下来每月约为1433元,每公里约0.86元。作为一款皮卡车型,长城炮乘用版与同级当中搭载2.0T发动机的上汽MAXUS T60和搭载2.5L发动机的日产纳瓦相比,长城炮的油耗表现出色,完全可以接受。
总结:在各地陆续放宽皮卡政策的大背景下,外观个性,动力充沛的长城炮引领一波新的"皮卡热",虽然竞争对手遍布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但对于靠皮卡起家的长城汽车来说,战胜竞争者敢于一争的这份自信还是有的。而像长城炮这样,将乘用皮卡、越野皮卡、商用皮卡三剑齐发,不仅在长城皮卡发展史上迈出了一大步,也是中国皮卡行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今日甘肃油价
今日甘肃油价
今日甘肃省汽油价格
89号汽油--6.59元/升
92号汽油--7.13元/升
95号汽油--7.61元/升
98号汽油--7.98元/升
0号汽油--6.69元/升
今年,国内成品油调价已呈现“七涨一跌一搁浅”的格局,汽油价格累计每吨上调1005元,柴油价格累计每吨上调970元。很多人吐槽国内油价是,“原油涨,我也涨,原油对我有影响,原油降,我不降,我跟原油不一样”。
国内油价昂贵的原因:
1、我国的石油依赖进口
我国本身的石油储备有限,进口依赖度达到70%以上,进口原油再加上运输、储存的成本,决定了我国的油价不可能达到像中东国家那样,油比水还便宜。而且我国本身的石油储备开采难度大,开采成本高,也拉高了原油的成本。
2、我国的石油存在地板价
国家发改委在2016年公布“天花板价”和“地板价”机制,其中“地板价”设定为40美元/桶,也就是说原油哪怕降到了1美元一桶,两桶油购买原油依然还是按照40美元每桶计算,其中的差额上缴国库,作为风险储备金,当原油价格高于130美元一桶的时候,再拿出来补贴两桶油。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降低国际原油波动的风险,保护国内的石油开发产业,但是这两年,国际原油的价格一直暴跌,从未逼近130美元的大关,是否需要新的机制应对新形势呢?
3、油价中的税收较高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我们每加的1L汽油中,有26.81%的消费税,14.53%的增值税,2.89%的城建税,1.75%的企业所得税,1.24%的教育附加税,0.83%的地方教育附加税,总计约48.05%,而据相关媒体报道美国油价含税22%。较高的税收导致国内的油价居高不下。
正是由于以上几个原因,在国际原油暴跌的情况下,国内的油价依然维持在一定的价格水平,并且经常出现原油降价,国内油价不降的情况,我国的石油能源安全形式非常严峻,这就是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原因。
丰田玩个性也挺“溜”,全车10个气囊,一公里3毛钱,解析C-HR
一直以来,丰田给国内消费者的印象都是平淡且中庸的,即便现在的卡罗拉、凯美瑞已经努力朝着运动化发展,但离个性还有一定的距离,其实丰田玩个性也挺“溜”的,比如广汽丰田的C-HR,作为对标本田XRV的小型SUV,它的外观显然更个性,并且标配10气囊,一公里的油钱才3毛。
丰田C-HR是丰田首款小型SUV,对于追求个性、时尚的年轻人来说,它的外观足够夺人眼球。它的前脸非常高调,虽说整体造型与雷凌比较相似,但包围的线条感更强烈,让人看起来更有力量感。大灯样式十分犀利,攻击性十足,不过一直以来来光源都是丰田的“软肋”,全系只有两款高配车型使用LED大灯,其他车型均为卤素远近光灯,不过除最低配之外,其他车型均提供了自适应远近光功能,自动头灯则是全系标配,表现还算不错,毕竟“加价大汉”都没没这样的表现。
丰田C-HR车身侧面比较紧凑,但比例十分匀称,线条也十分大胆,力量感也非常到位,溜背式造型营造出了强烈的运动气息,断开式C柱设计还营造出了悬浮式车顶效果,再加上高位后门把手的独特设计,C-HR的侧面足够个性,它的基础车身尺寸为:4405/1795/1565mm,轴距20mm,全系标配17英寸轮圈,入门车型的样式与其他车型略有区别。
车尾造型非常饱满,视觉重心较高,所以“翘臀”也使得它十分性感,丰富的线条使得细节也十分突出,大尺寸镂空式后扰流板拥有强烈的运动感,后风挡下方还有一个小鸭尾造型,形成了双扰流板造型。尾灯拥有不错的设计感,应该是丰田目前最大胆的设计了。后包围下方采用了大尺寸黑色护板,使得车辆也具有一定的野性,小剐小蹭也不至于心疼。
C-HR的内饰设计同样会颠覆你对丰田车的认知,大胆前卫且不失质感,非对称式中控台以及环绕式的装饰条都非常抢眼,并且中控台的用料也不寒酸,大部分部位都采用了软性搪塑材质包覆,中控屏采用了悬浮式设计,带有GPS导航、倒车影像、道路救援呼叫、手机互联、语音交互功能,不过两款低配车型只提供了简单的多媒体系统,单色小屏幕确实有些落后了。
丰田C-HR只有两款高配车型配备了自动空调,其他车型均为手动空调,并且全系车型均没有提供后排出风口,舒适性差点意思。C-HR的车内空间符合小型SUV的主流表现,后排的头部空间较小,并且横向宽度不怎么理想,坐三个人稍显局促。
最低配车型估计是厂家为了实现拉低售价的目的,整体配置较低,从次低配车型开始配备自适应巡航、电动天窗、无钥匙进入/启动,这些都是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功能。安全配置方面,全系标配主/副驾驶座安全气囊、前/后排头部气囊、前/后排侧气囊、膝部气囊、副驾驶坐垫式气囊,并且从次低配开始提供车道偏离预警系统、主动刹车功能,所以建议从次低配开始选购。
动力方面,C-HR全系标配代号M20C的2.0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171马力,峰值扭矩203牛·米,传动系统匹配能模拟10挡的CVT无级变速箱,而同级大多数车型都采用了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虽说C-HR上这台2.0L自吸发动机的低扭表现一般,但在高速上的表现会好很多,超车非常从容,CVT变速箱的平顺性也毋庸置疑,百公里综合油耗不足6升,按照现在的92#汽油价格,折合一公里的油钱才3毛。
丰田C-HR的价格区间为14.18-18.08万,价格并不算便宜,不过相比同级的那些小排量涡轮机,我更青睐于C-HR上的这台2.0L自吸发动机。有些人说它长得丑,但个性本就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事情,喜欢的人就是非常喜欢,讨厌的话也会非常彻底,所以对于外观这一点,无需过多吐槽,不喜欢的话看其他车型就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迈锐宝XL的1.3T能买吗,吐槽之前看价格:落地13.2万!
身边有个朋友年前的时候盘算着买一辆车,总共就是十几万的预算,看了朗逸、轩逸和卡罗拉,每款车都挺好的,挑不出什么大毛病来,但就是感觉有点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这里的需求你懂的就是虚荣心,谁都想花少钱卖一个超值的汽车。
轩逸和卡罗拉换代之后车不错,但价格死贵死贵的,问了一下基本没有什么优惠,于是就给否了。大众朗逸比较街车,但是优惠力度还可以,在我们这里能够有2万元的让利,1.5升怕动力不够,于是让销售算了一下1.4T入门版朗逸的价格,一算落地价竟然要14万多,把这位哥们儿给吓跑了。
然后一个多星期没见这位朋友,再见他的时候已经提新车了,竟然买了一辆1.3T三缸迈锐宝XL,要知道这位朋友其实还是比较鄙视三缸发动机,当时英朗刚出三缸的时候,天天说英朗要凉凉。于是我们都嘲笑他,买啥不行,怎么买了一个三缸车?结果这位朋友非常高傲的说,吐槽之前请看价格。
这位朋友入手的是迈锐宝1.3t入门版本车型,叫做锐行版,官方指导价15.49万,他全款购买优惠了3.99万裸车,11.5万就拿到手了,除了店内上保险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强制消费。购置税花了1万出头,保险比较坑,交强险、车船税、100万者责任险,车损险和不计免赔钱共计7068元,上牌费200元,总落地才13.2万元。还送了三次小保养,贴膜,脚垫,发动机护板,竹炭包,抽纸等等。
好吧,吐槽之前看价格。13.2万落地买一款合资中级车,内饰和品牌稍微差一点,空间表现不错,带主动降噪,标配无钥匙进入、无钥匙启动,标配六安全气囊,标配远程发动机启动,电子驻车,标配双区空调后排出风。实际动力表现其实也可以接受,再看一遍价格,落地13.2万。貌似三缸这个缺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不行立场不能变!但它是三缸啊,于是这位朋友又领我们体验了一下,打火启动的时候稍微抖了一下,开起来的时候确实感觉不到抖动,隔音相当好,打开引擎盖,低配车型也没有省掉隔音棉,静音性出色。动力表现朋友展示了一下地板油,还是可以的,比1.6自吸的车好多了,跟紧凑级别1.4T车型动力还有点差距。
朋友这是新车开的公里数不多,目前清零之后平均百公里油耗7.5升,加92号汽油就可以,CVT变速箱没有一点顿挫感。朋友表示自己当时也没考虑三缸发动机,只是上雪佛兰店里转了转,问了问价格,随后就被价格拴住了。13万落地买个中级车,自己真没想到,而且开起来质感真的不差,绝对对得起这个价格。自己也有点担心,以后三缸发动机会抖,但感觉抖动最起码不算什么大毛病吧,比起发动机漏油或者机油增多,发动机抖动顶多和噪音大是一个级别的缺点,本来想反驳的,但想着落地13.2万,你说什么都对吧!
随后我们问这位朋友,目前感觉这款车有什么缺点,这位朋友说就是害怕别人的眼光,买三缸车就像做贼一样,现在还是要面对很多人质疑的态度,比如说我们这帮小伙伴。除此之外,这位朋友又吐槽了一下配置,最低配车型远近光灯是卤素的,尾灯也不是led的,最低配车型轮毂比较丑,虽然很粗壮。低配车型没有倒车影像,需要自己加装等等。但配置低,这是所有丐版车型的通病,不算车的毛病,属于钱包的毛病。
个人并不太推荐三缸车,因为三缸发动机的抖动无法根治。但现在我明白了,这其实也要看它的卖价,裸车11.5万的迈锐宝xl和1.3T的英朗都差不多一个价,在抓住三缸发动机这一个缺点不放,我们是不是太苛刻了?
以上内容就是小马的个人观点,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也欢迎各位网友在下方评论区点赞留言讨论。面对落地价已经低至13.2万元的三缸迈锐宝xl,你的内心真的毫无波澜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