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怎么控制国际油价

2.金融危机促使房地产和汽车业经济上调?

3.油价为何暴跌到负数意味着什么?

4.谁能分析一下中国石油这只股票?

美国怎么控制国际油价

中信证券最新价格_中信证券油价分析

国操纵石油市场有三种手段:

第一,美国政府说服本国石油公司限制开采量。最近5年尽管油价很高,但美国石油巨头的开采量一直保持在一个水平上。

第二,美国的忠实盟友沙特阿拉伯愿意执行美国的战略,没有表现出大量增加石油供给以打压油价的愿望。

第三,纽约期货市场的大量投机倒把行为是石油价格增长的推动力。

毫无疑问,在那里定调的是美国人,每天大量的期货交易推动着油价上涨。美国政府还有其它一些方法来操纵油价。例如在伊拉克战争之前说,推翻萨达姆政权1年后就可每天向市场提供300万桶伊拉克石油,3年之后可达到500万桶,而现在伊拉克石油的出口只有150万桶,甚至低于萨达姆执政时期的出口量。

美国还凭借金融优势在油价上涨中大赚了一把。如美国花旗银行在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前10天悄然进入欧洲美元市场,维持了110亿美元的空头头寸,大量对冲在石油价格上涨中做多原油期货做空美元。

金融危机促使房地产和汽车业经济上调?

自2002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超高速增长达6年之久,远远超过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今年这种超高速增长开始刹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统计,今年1~8月,全国乘用车市场总体表现低迷,我国乘用车产销463.24万辆和455.03万辆,同比增长13.67%和13.15%,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8.32个百分点和10.9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国内车市除1月、3月、6月增长外,2月、4月、5月、7月和8月均出现环比下降。主要是受雪灾及春节假日、汶川大地震、油价上涨、奥运会的影响,8月甚至出现同比负增长。这也是最近3年多来的首次月度销量下降。据了解,汽车销量最近一次出现月度同比下滑是在2005年2月,当时下降了26.3%,至31.86万辆。 对于今年乘用车市场的表现,来自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的报告认为,国内乘用车严重超前消费,造成市场超高速增长期已结束。该报告认为,从2008年开始,乘用车发展速度将放缓。中国乘用车市将告别20%以上的增长。从2009年~2015年,预计乘用车市场的年增长率约在10%~5%,这在国际汽车市场仍称得上是高速发展。 可以说,美国次贷危机的后续影响,无疑对中国汽车行业的消费和投资带来长远影响,我国汽车业的发展速度也将回落到理性范围。 预计:今年增长或在15%左右 业内人士预计,今年“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将大打折扣。除了经济大环境不乐观、信贷紧缩、政府与企业开支收缩等宏观原因外,燃油价格上涨也是重要原因。此外,股市的大幅下跌导致财富效应丧失,对轿车特别是中高级轿车消费影响较大。 业内人士预测,9月乘用车销售同比可能仍是负增长,乘用车行业短期低迷将至少持续约3个月时间。有人认为,今年我国的汽车销量将增长10%~14%,而去年的增速是21.8%,销量为879万辆。按这一预测,今年1000万辆的目标仍有可能实现。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销售增长将继续放缓,增幅会低于10%。 西南证券汽车分析师董建华告诉记者,美国金融危机短期内难以消除,这将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而我国经济也将面临增长放缓的迹象,这对我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影响较大,中国汽车消费的拐点将会到来。不仅是出口将受到很大影响,国内的需求也会下降,随着大盘下跌,投资也会受影响。今年全年汽车行业的增长可能会维持在15%左右,明年可能降到10%以下。 对外市场:出口首当其冲 国家信息中心资源开发部副主任徐长明表示,今年大事不断,国内汽车消费持续低迷,很多车企寄望在出口市场寻求突破,然而金融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我国汽车出口市场受重创,所以行业整体都比较艰难。 徐长明告诉记者,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市场主要是以间接影响、连锁反应的方式起作用。首先,出口会受到很大阻力。我国整车出口到美国的很少,但零部件很多,美国的汽车购买力下降,势必影响我国零部件出口。如果金融危机再加深、蔓延,对能源价格、资源型产品的冲击更大,比如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受到的影响更大,而这些国家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由此可见,出口对汽车产业的拉动作用不会那么明显了。 中信证券汽车分析师李春波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产业的直接影响不大,间接影响较多。美国国内汽车需求下滑,中国零部件出口会受影响。金融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全球,波及到俄罗斯、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的经济,影响到当地的汽车需求,那我国整车出口就会受到较大冲击。 欧美市场欧美持续疲软 目前全球车市已经出现“入冬”迹象。一些汽车巨头裁员、减产、调整年度目标的消息频频传来。从最近两个月汽车销量数据看,全球三大汽车市场状况都令人沮丧。美国汽车市场的颓势仍在继续,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的销量同比下滑幅度依然高达两位数;欧洲汽车销量下滑幅度在向美国看齐;“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中,仅有巴西一枝独秀,增长势头不减。 北美市场:继续“过冬” 北美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现在令几乎所有厂家都大感头疼。连续几个月下滑幅度都达到了两位数,北美车市俨然成为拖累全球汽车市场下滑的罪魁祸首。 8月,美国汽车销量下滑幅度高达两位数。根据各汽车集团最新公布的8月销量数据,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的销量同比下滑幅度仍高达两位数。有分析人士预计,该市场2008年销量将在1400万~1450万辆之间,滑落至10年前的水平。 欧洲市场:销量锐减 8月欧洲车市继续上演着持续下降的局面。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欧洲乘用车销量下降15.6%,而前8个月销量下滑3.9%。该协会认为,导致汽车销量大减的主要因素除经济不景气和通货膨胀加剧之外,当月比常年少两个工作日也是原因之一。统计数据显示,与7月相比,8月西欧汽车销量下滑16.5%。有人预计,欧洲很多大型汽车市场的低迷将持续到2009年。

油价为何暴跌到负数意味着什么?

美东时间4月20日,5月份交付的美国轻质原油期货WTI价格创历史新低,截至收盘55.90美元,报-37.63美元/桶,跌幅高达305.97%.接下来,金投小编介绍石油价格为什么暴跌到负?

原油价格为负值,这意味着将油运输到炼油厂或储存的成本超过了石油本身的价值.对此,网民嘲笑买桶送油的时代到了.

但期货合同每月交易,星期二5月合同期满后,WTI和6月合同价格回到20美元.

金联创能源高级分析师王晶表示,从数字上看,WTI即期合同价格下降到负面空间,意味着市场已经进入美国页岩油制造商们需要向原油购买者支付费用,处理生产的过剩原油的情况,但由于受到特殊交付背景的影响,以前原油市场投资者们已经比以往更早的时间节点完成了自己交付的即期合同向二线活跃合同的转移仓库操作,现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原油现货贸易的计价已经转移到6月合同,因此WTI6月合同的下跌幅度下降幅度

关于未来原油价格的动向,各方面的意见不同.美银美林评论说,美国原油再次达到平衡需要几周时间,如果需求不能恢复,WTI原油预计6月份期货合同价格也会下降.

RBCCapital的大宗商品战略世界主管Helima去Croft评论说,现在没有发现石油市场供应过剩,最近有什么缓和,最近的石油价格前景还很担心.

中信证券21日发表研究报告,海外国家4~5月份陆续达到疫情高峰,5月份OPEC减产落地后,随着需求的恢复,石油市场预计6月份前后平衡,下半年去库存,石油价格中长期恢复的拐点预计在第二季度出现,年底布油有可能恢复到50美元/桶以上.维持全年布油中枢45美元/桶的观点.

谁能分析一下中国石油这只股票?

第一,中石油股价为什么跌跌不休?中石油开在48元没有往上做,完全不是价值高估的原因,为什么这么说?你只要看看中国神华开在什么位置上,然后又连续拉高,你再看看200元的山东黄金、贵州茅台,300元的中国船舶,就明白并不是高开而演绎价值回归才使中石油绵绵下跌的。关键是散户抢筹导致的,散户的抢筹,使得机构反手做空,想在低位捡回筹码。于是,一些机构推荐的08年十大优质股票的名单里,居然也把“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去掉了,然后又雇了几个股评家,说中石油不值这个钱……机构也确实厉害,上面放上大卖盘压住,在关键点位打压,使得股价如瀑布般直下,破40再破30,创造了全球股市奇观,“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一个半月股价腰斩! 但买入中石油的散户都是受机构“价值投资”洗脑比较彻底的,在解套无望的情况下低位买进降低成本,成了散户补进的充分理由。另外,股价跌破36和30以后,散户出现了抢购潮,这从交易数据可以看出来,主力在这个阶段不得不和散户抢筹,然后机构用抢来的筹码再行打压……而股价越低,参与抢筹的人就会越多。像楼主本人也开始在30元以下开始每隔1元翻倍加仓,我的申购新股的一些朋友甚至扬言,中石油跌到25,将停止申购满仓待涨。于是,机构的打压,会将一部分高位套牢的筹码吓出来,但是越打压越低,坚信中石油的投资价值与股指期货价值的投资者就会潮水般涌来抢筹……而机构得不到筹码会气急败坏再打,散户再抢——这就是股价跌跌不休的原因!

第二,打压中石油造成的结果。打压中石油与打压任何股票不同,因为中石油占的指数权证太大,又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所以打压中石油就是打压大盘,就是打压机构在“5.30”之后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价值投资理念,最终的结果就是机构一方面在中石油上赔钱(打压的代价),一方面在其他股票上严重地把自己套住,有29元的中石油,谁会去买60元之上的中国神华、200元之上的山东黄金、贵州茅台和300元之上的中国船舶呢?最近“价值股”跌得凶“题材股”涨得凶,就是机构打压中石油导致“价值投资理念”崩溃的结果,影响所及,也波及到地产股与银行股,有人评论地产股与银行股是紧缩政策的结果,但是什么时候不在打压房价,房价降下来了吗?人民币不是在继续升值吗?房地产股与银行股的下跌,实质上是打压中石油导致“价值投资理念”崩溃的结果。

第三,中石油打压的极限。中石油破40与30的时候,几乎“各省人民”都发了“贺电”,这些网民的恶作剧实际上是表示震惊和愤慨!于是,有的网民要求彻查做空中石油的帐号,有的网民把愤恨发泄到中石油公司身上,有的甚至在网上表示要有极端,这都影响到中石油加油站的保安工作了。中石油是部级单位,在上层很有影响,所以中石油破30的时候,连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出来挺中石油了。再往下砸会出现什么情况谁也不好猜测。更重要的是,抛开中石油作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的投资价值不谈,仅就其权重价值而言,也是机构必须重仓配置的,除非机构不想掌握沪深大盘的指数,不想做股指期货。散户也很聪明:既然打压是为了买入,让我在低位给你,就是不给,反过来我还要在低位摊低成本——既然你把它打得那么低了!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使得中石油进一步打压的空间有限,所以楼主是以25元为建仓目标位的。

第四,机构打压中石油面临的更大挑战。中国的机构大致可分四种,一种是公募的基金,一种是私募的基金,一种是保险公司,一种是券商,在中石油上市之前,这四种机构要想左右沪深大盘都不容易,但是,中石油上市之后,那一种机构只要取得了相当的中石油的筹码,都可以左右沪深大盘,进而左右股指期货。因为中石油虽然占了上证指数20%还多的权重,但是流通市值却在沪深两市排在10名左右,不但不如中信证券,招商银行等,连他的兄弟中石化都不如!所以,下一步,不但是散户和机构之争,更是机构与机构之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最近批准了QFII 300亿额度,相当于2000多亿人民币,这些资金足以借道中石油控制中国股市的涨跌进而在股指期货上获取暴利!他们可以通过打压中石油的H股,进而在A股的中石油上吸货建仓。如果国内机构继续打压中石油,那么QFII 就不但是抄底而且是控制中国股市的涨跌的问题了。所以我和我申购新股的朋友,才想在30之下每隔1元加倍建仓,既爱国又可以赚钱,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