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地震 利比亚局势对世界粮食 原油价格有影响吗

2.国际油价为什么连续下跌 阴谋论

3.利比亚人均gdp

4.当今利比亚的局势?

5.油价什么时候调整

6.利比亚局势(动荡不安的政治和军事局势)

7.现在利比亚局势怎样,联军会达到目的吗?

8.利比亚最大油田恢复产油,对全球石油产业有何影响?

日本地震 利比亚局势对世界粮食 原油价格有影响吗

利比亚石油质量有多好_利比亚最新局势石油价格

1、日本地震:对世界粮食价格影响不是很大,日本还不是太缺粮;对国际原油价格基本没有影响,日本不是石油出口国;

2、利比亚战争:对世界粮食价格不会有任何影响,利比亚不是粮食出口国;对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很大,因为利比亚的石油储量很丰富哟

国际油价为什么连续下跌 阴谋论

  主要是为了打击俄罗斯经济,以惩罚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强硬立场!

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国际油价大跌,美国汽油0.73美元/L,而水1美元/L,油比水贱。美国大妈的幸福时刻似乎到来了。

从今年夏天开始,国际原油价格狂泻30%至4年来最低点。截至北京时间17日晚21时,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每桶78.4美元上下徘徊,较前日继续下跌。分析师们仍在喊: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甚至有专家预测,此轮下跌将探至50美元/桶。

当地时间11月1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4.21美元,跌破每桶75美元关口,为2010年9月以来最低。1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7.92美元,也跌至四年来最低。

国际油价的“跌跌不休”传导至美国国内,美国成品油自2010年以来首次跌破每加仑(约3.8升)3美元。

经济学家们分析,本来这轮美国经济增长已经几乎走到了顶点,海外需求的放缓拖累了出口,可能会让经济转而向下;但突如其来的汽油大降价却可能是刺激国内消费的一个大利好。《纽约时报》预计,过去几周内汽油价格的陡降,会在马上开始的消费季给美国带来数十亿的额外零售收入。

分析称,对于那些中低收入的美国消费者来说,汽油价格的下降尤为重要。这部分人群还没有从过去几年的经济复苏中恢复元气。虽然近年来就业市场有所改善,但大部分工人在这几年获得的工资增长简直微乎其微。至于那些经济上最为拮据的群体,更是能从此次汽油降价中稍微松一口气,并将花费转移到其他日常生活或者服务开支上。

目前美国人每天花在汽油上的开支是10亿美元。汽油降价将让美国消费者们在今年11月和12月比去年同期总共省下84亿美元。按照一户典型的美国家庭每年购买1200加仑(约4542升)汽油计算,现在的汽油价格将让他们每年至少省下400美元。同时家用燃油的价格也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5%,这是另一笔会因为油价下调而带来的额外节省。

事实上,美国并不缺油。上周四美国能源部出具的当周库存报告显示,美国原油产量已经上升到了29年来的最高水平:每日900万桶。按照这个产量计算,美国已经快要追平日产量960万桶的沙特阿拉伯。

报道称,美国石油产量的攀升和新型能源科技的应用密不可分:页岩层中抽出了成百上千万吨的油气;几条关键输油管更新升级,重新布流了从美国中部平原向墨西哥湾的石油输送,这个变化让现在墨西哥湾附近冶炼厂们仓库里几乎塞满了原油库存。美国已经终结了从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进口原油的时代。

但火上浇油的是,面对此轮油价下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并未减产,利比亚石油产量的恢复加剧了供过于求;同时,虽然伊拉克局势依然动荡,但该国的石油出口已经创下了自伊拉克战争之后的最高纪录。

欧佩克成员国甚至趁机大打价格战,沙特阿拉伯日前就下调了向美国出口原油的官方售价,这一举动触动了争夺市场份额的敏感神经。但曾经“呼风唤雨”的OPEC正在丧失对原油的定价能力。约翰·科尔德福认为,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伊朗都把希望押在了中国和亚洲其他的原油大客户身上,但亚洲同样竞争激烈,今年9月,美国阿拉斯加北坡油田所产原油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往韩国。

一边是供应超预期增长,另一边却是需求却越发疲软。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国际能源署10月份发布的报告将2014年和2015年的全球原油需求日均增长预测值分别下调了25万桶和9万桶。此外,美联储10月底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美元新一轮走强,美元指数已于近期刷新5年高位,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受到打压。

而到了明年3月,美国石油产量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到950万桶/日甚至更高,随着届时寒冬逝去,全球石油消费市场亦会陷入萎靡,随之而来的是油价继续探底。上周五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俄罗斯已经准备好面对油价“灾难性”下跌。

油价的底在哪儿?左右油价的因素是哪些?

据华夏能源网的分析,目前能够左右国际油价的因素不外乎五个:

1、欧佩克的产量

自6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开始步入下行通道。其中具体来源有三:第一,OPEC增产约60万桶/天,其中主要来自于利比亚,其余国家大体增减相抵;第二,美国原油增产近30万桶/天;第三,三大能源机构持续下调需求预期,下调幅度约30万桶/天。而供应过剩造成的油价下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出口国,尤其是欧佩克。

因此,近段时间原油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消息层面均指向于欧佩克的产量动向。11月27日欧佩克会议将召开,但目前市场言论不一,最终是否会减产尚无定论。

而目前国际油价已经导致欧佩克大多成员国财政出现问题,因此,分析认为欧佩克最终限产保价可能性偏高。即使欧佩克不对3000万桶/天的产量配额进行下调,只需要求成员国严格遵守该配额同样也可达到减产效果。因为目前欧佩克整体产量约为3080万桶/天,超出配额近百万桶。

如果欧佩克11月会议上宣布限产,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状况将得到极大改善,长期压制原油的一座大山将移除,国际油价将会迅速反弹,有望重返90美元/桶上方。

2、美国页岩油的产量

从原油生产成本角度来看,非常规油气资产属高成本之列。其中美国页岩油开采的平均成本约为65美元/桶。但对于一些中小型页岩油公司而言,成本可高至75-80美元左右。因此,美原油价格跌破80美元/桶,将会令部分生产公司面临经济性考验,随之而来的则是减产问题。

3、欧美对伊朗的制裁

11月24日将迎来伊朗核谈的最后期限,双方将继续围绕核问题展开交锋,以决定双方是否相互作出让步。但近日表示“分歧依然很大,恐怕达不成目标”。此前,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实施四轮制裁,欧美也单方面对伊深化制裁,目前欧美允许伊朗日均出口不多于100万桶的石油。而谈判结果达成最终成果的可能性不大。

4、期货市场的动作

近五个月来,由于原油市场利空消息不断释放,期货市场看空氛围也随之不断升温,并出现了罕见的做空浪潮。以美原油期货为例,自7月份开始,交易商在美原油期货和期权中持有的净多头寸减少53%,其中多头头寸减少32%,而同期空头头寸暴增111%!虽然目前原油期货市场看空氛围仍未有得到实质改观,但有一现象需要警惕。

5、产油国的局势

俄乌军事冲突,ISIS中东暴力行径以及利比亚内部等地缘紧张局势依旧活跃于石油市场。俄乌双方关系陷入拉锯战,而且随着冬季来临,天然气供应问题将为俄罗斯增加谈判筹码,领土及能源贸易争端预计仍难以根除;近来,虽然中东紧张气氛有所缓和,但ISIS仍在间断性的挑动市场神经,其潜在的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利比亚内乱问题趋于长期化,内部分裂势力干扰下该国油田及港口频繁开与关,致使产量增长仍面临较大挑战。

油价大跌、领土纠纷、内乱等因素存在令上述地缘风险大范围升级的可能。一旦局势升级,原油期货价格将会迅速反应。不过,由于市场供应整体相对过剩,将弱化地缘局势紧张所造成的供应紧张的担忧,所以,其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阴谋论流行:美国和沙特要把俄罗斯“弄死”

石油行业内发生的任何事情,很多都可以用阴谋论来解释。最近油价暴跌也不例外。

据凤凰财经的报道,最近《纽约时报》社论刊登了汤玛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讨论阴谋论的文章。这位前中东记者最近一篇专栏中发问:“这是我的幻想?还是一场全球石油战真的已经爆发?一方是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另一方是俄罗斯和伊朗。”接着他自问自答:“是的”,并认为美国和沙特阿拉伯正试图将主要依赖石油收入的对手伊朗和俄罗斯置于死地。与此同时,阴谋论这一观点在俄罗斯也很流行。

俄罗斯《真理报》的重要新闻就是:《希望沙特摧毁我们的经济》。

事实上,沙特是剩余产能最多的产油国,历来都是左右石油市场的力量。油价出现泡沫,沙特就增产遏制价格升势,价格下跌就减产支撑市场。今年夏天结束时油价开始暴跌,市场普遍预期沙特如往常一样减产。但事与愿违,沙特上月宣布将致力“维持市场份额”,不会减产支持油价。

虽然人们不禁会从政治角度去解读沙特的做法,但它这个战略也可以多个经济理由去解释。最明显的理由就是,对沙特来说,美国不再是一个极度尴尬的政治盟友了。以往,美国一直大量进口沙特原油,但现在出现“叶岩油革命”了,美国从沙特的大客户变成了主要竞争对手。

由于叶岩油的生产成本高于沙特采油成本,应对竞争的战略之一就是压低油价,迫使叶岩油生产商退出市场。目前,沙特一直不能使用这一战术,因为基于许多供应和政治因素,油价一直高于叶岩油生产成本。就在最近几个月,全球石油市场供应意外大增,但需求锐减。从6月份以来,油价已经下跌大约25%,上周更跌破每桶80美元。

如沙特现在减产支撑价格,美国就可以扩大叶岩油生产攻其要害,阿拉伯半岛势必落得原油收入减少的下场。沙特目前可以采用的战略,就只有迫使美国成为另一个原油供应国。若这个说法是对的,它的意义将非常重大。这意味着油价下跌不会是昙花一现的现象,而全球两大原油供应国之间将爆发频繁的价格战,成为全球石油市场的基本格局。

当然,也有人表示所谓的阴谋论之说有些牵强附会。

据网易财经的报道称,很多人自然相信金融与政治格局的关系深厚,但供求关系的变化才是所有外围因素的最终落脚点,经济复苏不力以及世界对原油能源的依赖度下滑才是其步步跌向80美元/桶的推手。

报道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将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由3.4%调低到3.3%,经济疲软之势依然明显;国际能源署(IEA)10月14日将今年石油需求日增长预期由70万桶调低到20万桶,为五年来最低。但需要看到的是,较低的能源价格带来的不会仅是负面影响,在经济复苏困难期,能源成本的降低对工业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技术发展,目前世界对原油的依赖程度远没有上世纪石油危机时那么重要,加之各国开采能力的提升和替代能源的飞速发展,以及美国长期投资开发的页岩石油开始进入产量高速增长期,导致今年美国日均原油产量同比上涨13%至9月份的880万桶,即将超过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因此OPEC对全球油价的垄断控制能力早已大打折扣。数据显示,目前非OPEC国家生产的原油占世界原油贸易的比重超过50%,而在1970年代只有不到30%。此外,不仅是OPEC与非OPEC国家难以协调行动,OPEC内部成员也经常意见相左。

众所周知,俄罗斯财政对石油收入十分依赖,俄罗斯向国际市场出售原油720万桶/天,构成俄罗斯财政收入的45%,其财政盈利线约为102美元/桶。如果原油价格维持在90美元/桶,2015年俄罗斯财政收入将因此减少1.5%,油价下跌的伤害确有体现。但据85美元/桶的美国页岩石油成本来看,美国的页岩石油生产企业陷入亏损几乎是必然的,受到牵连的还有200万人的就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并不是政府愿意看到的。

油价八连跌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受国际油价持续大跌影响,发改委昨日再次宣布下调成品油价格。自今年7月22日起,国内油价实现罕见的“八连跌”。本次调价落实后,7月22日以来90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价格每升累计分别降低了1.11元和1.25元,国内汽柴油零售价格普遍回落至“6元时代”。

那么,“八连跌”能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1。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私家车油耗成本明显下降。以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8L为例,本次调价后私家车主每月将减少23元左右的用油成本。如果综合“八连跌”累计降幅计算,每月出行总油耗累计降低185元左右。

2。降低物价,刺激消费。低油价使出租车、航空、旅游等行业都深受其益,减少普通消费者的出行成本,间接刺激消费。

3。国家原油进口成本降低。纽约每桶油价创下2011年10月以来的收盘新低;伦敦布伦特每桶油价创下2010年9月以来新低。2013年10月,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据专家分析,国际原油年平均价格每下降10美元,中国就将节省200亿美元进口成本。

4。间接刺激经济增长。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际,油价下跌可以降低经济运行成本,进而刺激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

利比亚人均gdp

7998美元。根据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官网显示,于2022年,利比亚人均gdp为7998美元;利比亚的局势一直不太稳定,但是不影响其是一个石油大国,该国的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利比亚是北非的一个国家,位于地中海南岸。

当今利比亚的局势?

1、反击是肯定有的,正面激战的次数有限,因为法国、美国,英国不把利比亚的军事目标轰个稀巴烂是不敢出兵的。

2、游击战必定会发生的,范围和规模可就更小了,顶多局部巷战,因为利比亚大部为沙漠地区,可以隐藏的地方不多呀。

3、地面部队进入后,伤亡是肯定的,因为利比亚人民会认为这是入侵行为,所以地面部队进入后可以当做是第二伊拉克了,美国人知道这一点所以不派地面部队,只有一头水的萨科奇想表现一下。

油价什么时候调整

油价的调整时间如下:

1月油价调整时间:1月17日24、1月29日24时。

2月油价调整时间:2月17日24时。

3月油价调整时间:3月3日24时、3月17日24时、3日31日24时。

4月油价调整时间:4月15日24时、4月28日24时。

5月油价调整时间:5月16日24时、5月30日24时。

6月油价调整时间:6月14日24时、6月28日24时。

7月油价调整时间:7月12日24时、7月26日24时。

8月油价调整时间:8月9日24时、8月23日24时。

9月油价调整时间:9月6日24时、9月21日24时。

10月油价调整时间:10月10日24时、10月24日24时。

11月油价调整时间:11月7日24时、11月21日24时。

12月油价调整时间:12月5日24时、12月19日24时。

利比亚局势(动荡不安的政治和军事局势)

利比亚,一个位于北非的国家,近年来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政治和军事局势之中。自2011年利比亚内战爆发以来,该国政权多次更迭,各种政治派别和武装势力争夺权力,导致国家陷入混乱和分裂。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冲突原因、国际干预、局势发展等方面对利比亚局势进行分析。

历史背景

利比亚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由于历史上的殖民统治和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该国一直存在着政治和宗教上的分歧。20世纪初,意大利殖民统治下的利比亚经历了长期的抵抗战争,直到1951年才获得独立。然而,独立后的利比亚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和国家统一,政权更迭频繁,国家治理一直存在问题。

冲突原因

利比亚局势的动荡主要源于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矛盾。首先,利比亚的政治体系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机制来解决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分歧和争端。政府的腐败和权力滥用使得民众对政府失去信任,各种力量得以抬头。

其次,利比亚是一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由于政府的不透明和腐败,石油收入并未真正惠及民众。这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经济的不稳定,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国际干预

面对利比亚的混乱局势,国际社会也加大了对利比亚的干预力度。2011年,北约对利比亚进行了军事干预,推翻了卡扎菲政权。然而,随后利比亚陷入了更加混乱的局势,各种武装势力和政治派别争夺权力,导致国家分裂。

此后,国际社会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利比亚的问题,举行了多次和谈和调解会议。然而,由于各方利益的复杂性和矛盾的加剧,这些努力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局势发展

利比亚局势的发展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各种武装势力和政治派别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民众的生活困境。国家的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经济陷入停滞,人道主义危机日益严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解决利比亚局势的关键是找到各方的共同利益点,推动政治和解和国家统一。国际社会应加强对利比亚的支持和援助,帮助利比亚建立有效的政府机构和治理体系,推动国家的重建和发展。

结尾

现在利比亚局势怎样,联军会达到目的吗?

利比亚战事逆转 反对派连续攻克三座重镇

从3/26日反对派在西方联军的攻势下,占领了东部石油重镇艾季达比亚。这也是联军轰炸行动后,首个被反对派武装夺回的重镇!

利比亚政府军开始在米苏拉塔做重点防御,争取在米苏拉塔重挫反对派武装力量。这是西方开始空袭利比亚后,反对派武装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同时这也谕示着:卡扎菲的形势是转攻为守势了!

现在还无法预测战争局势后面是什么样的,但是西方的目地肯定是会达到的,从阿富汗、伊拉克、甚至是海地救灾等一系包含各种目地的行动都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利比亚最大油田恢复产油,对全球石油产业有何影响?

利比亚的动荡一直没能解决,给这个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如今油田复产,这个国家总算迎来了一丝曙光。这次复产具有重大的意义,利比亚作为一个产油大国,对于全球的石油产业是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的。首选,这件事使得利比亚能够给全球提供更多的石油。这种变化是顺理成章的。其次,这件事将有利于国际油价的下跌。更多的供给使得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价格自然也就下降了。最后,这件事将提高全球的原油质量。利比亚的石油质量是非常高的,对于石油产业及相关产业具有重大意义。接下来,我就从上述三个方面详述一下这件事对于全球石油产业的影响。

一、增加石油供给

石油供给量的多少直接由石油产地的产量决定,因此利比亚油田的恢复,对于国际石油供给量的增长是有重大意义的。该地区一直以出口原油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在这方面有较高的经验,复工后产量将有望迅速维持稳定。

二、降低石油价格

石油供给量的增加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全球石油价格的下降,这对于众多石油需求量巨大的国家而言等同于雪中送炭。石油资源是非常宝贵的,并且在人类的不断消耗下,其在世界范围的储量正日益减少。利比亚油田的复工将给困扰于高昂油价的人们减轻不少压力。

三、提高石油质量

尽管利比亚由于自身动荡的局势,以及国家落后的工业导致产油量无法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该国的石油质量非常的好,这是他们最大的资本。高质量石油既为他们国家带来巨额收入,也为世界供给了优质原油,可谓一举两得。

你认为这件事还将带来哪些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