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 石油_中国卡塔尔油价多少美元
1.石油价格未来会反弹暴涨,还是持续下跌?
2.油价又涨了,大家有什么看法?
3.石油价格能够反映正确的供需方向吗?
4.油价再次暴跌!在经济不理想的情况下,会有哪些影响?
5.说说国际油价及其对上游人的那些影响
6.国际油价创五周以来最大周涨幅 | 20191028要闻
7.国际原油价格走低油价年内第5次下调是怎么回事?
石油价格未来会反弹暴涨,还是持续下跌?
未来石油价格肯定会反弹,但暴涨的可能性不大。随着疫情的发展,全球石油需求量大跌30%以上,油价自然会下跌。再加上,此前沙特、俄罗斯坚持不减产,又给油价重击。目前,油价已经在20美元/桶的区间上下徘徊。趣评之所以会认为油价必然反弹,主要原因有四点:第一,美国会极力保住页岩油产业,必然要抬升油价;第二,俄罗斯与欧佩克已经达成了减产协议;第三,新冠肺炎疫情过后,石油需求会反弹;第四,石油价格一直都是波动性的,有涨有跌。
第一,美国会极力保证页岩油产业。如果国际原油价格低于35美元/桶,美国的页岩油产业就要赔钱。页岩油开采成本比较高,约在35美元/桶-45美元/桶之间。美国传统能源行业是美国总统川普最重要的金主之一,川普为何要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就是为了这些传统能源行业的利益。所以,油价下跌以后,川普才不断呼吁沙特与俄罗斯。为了能够连任,为了继续争取能源产业的支持,川普也必然会出手提升油价。
第二,俄罗斯与欧佩克已经达成了减产协议。2016年,俄罗斯与欧佩克达成了减产协议。等到了2020年2月,俄罗斯拒绝继续减产,决定增加产量,也是导致油价下跌的重要原因。在俄罗斯拒绝减产以外,沙特也声明要提升石油产量。
现如今,俄罗斯与沙特达成了减产协议,两国每天减产110万桶原油。在两国宣布减产以后,国际油价有所反弹。未来,并不排除俄罗斯与沙特会继续减产,以保证原油价格反弹。毕竟,国际油价下跌,对于俄罗斯与沙特都非常不利。
第三,国际石油需求会有所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石油需求暴跌, 这是油价下跌的最重要原因。以美国为例,在3月6日-4月7日这一个月之内,石油需求由2180桶/天下跌到了1410桶/天。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减缓,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也会增加,国际油价自然也会回升。现如今,20美元/桶区间徘徊,确实属于不正常的低价。
第四,石油价格具有波动性。国际原油价格本来就是波动的,20美元/桶-40美元/桶根本就不是常态。在2010年之前,国际油价还曾经超过100美元/桶。趣评认为,等到新冠肺炎疫情结束,油价就会恢复到40美元/桶-50美元/桶的区间。
石油是世界最重要的贸易品,又关系到美元的霸权地位,价格既不会长期维持高位区间,又不会长期维持地位区间。
油价又涨了,大家有什么看法?
努苏勒博士目前是约旦投资委员会首席执行官,他于2005年5月担任这一职务至今。在此之前,努苏勒博士还曾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阿拉伯地区司高级项目顾问,同时也是2003年阿拉伯人类发展报告项目的协调员。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工作期间,他曾负责阿拉伯地区的多个项目,内容多涉及地区经济发展、贸易和投资。在投身联合国之前,他还曾担任约旦计划部政策发展部门的主管。此外,努苏勒博士还曾在约旦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等学府担任过教职,教授政治经济学和国际贸易与投资等课程。
11月2日,在约旦国王结束访华的一天之后,约旦投资委员会首席执行官马恩·努苏勒博士在约旦驻华使馆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后,就与中国政府的能源合作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此时此刻,中东地区的“贵客来访”,不由得引人关注。
面对记者,马恩·努苏勒不仅解读了近期国际油价快速上涨的原因,而且还就寻找石油替代能源的问题与记者沟通了自己的看法,他反复强调,希望能够和中国政府一起合作,研发非常规能源,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记者:国际原油价格上周四猛增至每桶96美元,中国也在10月31日午夜宣布上调油价,在你看来导致此次油价飙涨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马恩·努苏勒:此次油价上涨背后暗含了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东目前的状况,特别是美国和伊朗对抗和冲突,我们希望伊朗和美国能够和平相处。美伊的这种对抗令局势紧张,同样也对国际油价造成负面影响。考虑到目前的原油价格,我认为约旦和中国政府需要做的是研究开发非原油能源,如风能、核能和太阳能之类的能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同时对环境也可起到保护的作用。
记者:虽然地处中东,但实际上约旦并非石油出口国,对于解决国内的能源需求,约旦方面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段?
马恩·努苏勒:设法寻找替代能源。我们在解决对石油依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和平利用核能。约旦目前拥有世界4%的铀量。同时,我们还在设法研发非常规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面对油价上涨,约旦政府采取的一个最重要措施是有效利用石油等能源,以减少油价高涨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记者:欧佩克至今仍表示不会因此而增产,卡塔尔和伊朗方面均表示,市场并不存在原油短缺问题。对此你有何评价?
马恩·努苏勒:我同样也认为导致目前油价高涨的一个原因是市场预期和投机现象。正如我上面提到的那样,油价的飙涨与目前中东的紧张局势有莫大的关联。市场在心理层面上对原油的需求增加,从而致使原油价格上涨。
记者:卡塔尔能源部长上周初称,目前的原油市场超出了欧佩克的控制范围。你认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马恩·努苏勒:在很大程度上,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除了欧佩克成员国外,也有其他国家在生产石油。
记者:中国也是一个能源需求大国,不知约旦政府是否有考虑在能源方面与中方进行一定的合作?能具体说明一下吗?
马恩·努苏勒:约旦很希望与中方就能源方面进行合作,通过技术和投资合作来开发非常规能源。我们同样也希望中国能够成为约旦和平利用核能的伙伴。
石油价格能够反映正确的供需方向吗?
世界上有许多令人担忧的大事,随着能源供需矛盾的持续激化,石油价格很可能会在高位徘徊波动。我们的资源并不是已快用尽,但将能源送往市场的困难却不断增大,而且碳排放量也持续猛增。
2007年是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起因关注的一个转折点,2007—2008年资源消耗量增加最快的是煤炭,其消耗量比2006年度增加了4.5%,增长幅度最小的是石油,仅为1.2%,但这并没能阻止油价的暴涨,一直飙升到2007年底的100美元/桶。到2008年,这一纪录被再次刷新,油价一路飙升至147.25美元/桶。同时,即使在2007年就开始了向所谓的清洁能源开发技术进行投资——对这些新项目的投资高达1500亿美元,但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在全球发电量中所占的比例依然很少,不足1.5%。
“我们生活在一个商品和所有东西都处在高价位且价格波动极大的世界——油价会是个例外吗?”
能源的廉价时代结束了吗?布伦特原油价格已连续6年增长。这开创了石油工业历史的先河,以往的低价石油可以上溯到美国内战爆发时的1861年。很显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寻常的时代。目前,节节攀升的不仅是油价。自2003年1月以来,美国的石油价格上涨了23%,天然气价格上涨了130%,而且呈加速上涨状态。在石油与天然气价格中,我们看到了一种相背离的现象。当绝大多数国家的石油价格上涨时,全球的天然气价格并没有随着石油价格同步上涨。在美国,与燃料油相比,天然气的价格反倒有所下降。除美国之外,全世界各地的煤炭价格都上涨了。然而,这种油价的陡涨态势就是石油价格攀升到顶峰的标志,一些人会把这种涨价认为是一些短期因素——就是所谓的投机倒把商人,或者是美元的疲软所致。但实际上,其原因却可能是根深蒂固的:这是供需之间的一种非常严密的平衡状态。对能源需求的主要驱动力最强的时期就往往是经济增长最迅猛的时期。而且,非OECD成员对这种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能源需求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些国家的能源强度是OECD成员的3倍之多。2007年,生产1000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或称国内总收入(GDI)是对一个国家和一个特定区域的经济产出的度量。GDP的定义为所有最终产品总的市场价值和服务业产值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通常为年)的总和。还可以认为,GDP是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所有最终产品在生产阶段(中间阶段)的附加值与服务业产值的总和,以一种货币的数值表述。发展中国家用了4.1桶油当量(BOE),而OECD成员则仅用了1.4桶油当量的资源。
油气的供给无法满足能源需求量增加的渴求。在许多成熟的商业经济体中,油气产量一直在下降。对油气供应的另一个冲击来自俄罗斯——该国的油气产量在21世纪的前十年,首次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根据《全球能源统计》(Review of World Energy)2008年的统计,全球石油产量从2006年到2007年减少了0.2%(2007年的石油产量为8500万桶/日),这是2002年以来的首次减产。在同一时间段内,天然气的产量却增加了2.4%,其中尤以美国的产气量增加最为显著。中国与卡塔尔的天然气产量也显著增加。欧盟(EU)的产量下降了6.4%,英国的天然气产量下降了9.5%,这是全球连续两年最大幅度的下降。液化天然气(LNG)的供应量增加了7.3%,其中绝大部分贡献来自卡塔尔与尼日利亚。针对向市场提供新的能源就需要更多投资的呼声,笔者认为存在三大障碍:一些项目建设发展过快、资源的国有化进程与高税收政策。虽然能源工业的花费显著增加,但能源的供给链却依然热得烫手——那是一些“瓶颈”,设备的短缺和熟练工人的匮乏导致了油气供应增加缓慢和价格的大幅度波动。
消费者们通过调整自己的需求量来适应高油价的局面。比如,全球石油的消费主体是燃料,它是油价增加的最大刺激因素,也是化石燃料中最薄弱的环节。油价猛涨导致的消费下降至平均水平已是连续第二个年头了。实际上,全球石油消费的所有增加都集中在那些拥有价格补贴的国家中。在OECD成员中,2007年再次出现了能源消费量的下降,美国也出现了相同的情况。提供燃料价格补贴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和各产油国。这种补贴对消费者起到了保护作用,使他们得以免受油价上涨所带来的更大冲击,因此也会导致能源的恣意挥霍。然而,当油价维持当前水平时,许多国家的政府拒绝为所需的油气继续补贴拨款。
2007年,全球的一次性能源消费量为111亿桶油当量,比2006年增加了2.4%,2008年则达到了116.5亿桶油当量。欧盟的消费量下降了2.2%, OECD则增加了0.8%。其他一些经济体(即EME组织——由中东、非OECD的亚洲国家,非OECD的欧洲国家,非洲和中南美洲国家组成)的能源需求量平均增加了5.5%。全球石油消费量在2007年增加了1.1%,达到8500万桶/日,2008年则达到了8710万桶/日(不同地区的差别很大)。欧盟的消费量下降了2.6%,OECD成员下降了0.9%,而EME国家则增加了4.4%。中东、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石油出口地区的石油消费量达到了全球增加量中的三分之二。天然气的消费增加量异乎寻常地高达3.1%,为29220亿立方米。然而,仅在北美、亚太地区和非洲就出人意料地大幅度增加了天然气消费,EME成员的增加量高达4.1%。而在欧盟,天然气消费下降了1.6%,主要原因在于那里的暖冬气候。
“我们的世界并不是正在将油气耗尽。”
在可预见的未来,石油与天然气资源量足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受地缘政治(Geopolitics)的影响,尤其在那些国家主义盛行的地区,正在设立油气供给的壁垒。我们的研究坚定地认为,全球拥有充足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全球探明的石油储量按照目前的产能可以保证41年以上的供给,而且近来全球油气探明储量仍在不断地增加。然而,将这些探明储量投入开采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亚太经合组织的油气产量下降表明,油气资源在全球的开采并不是没有受到什么限制,一些油气公司所控制的油气资源往往会受到政策、贸易壁垒和高税收等因素的制约。换言之,当上述公司的石油开采量加大时,就会出现一系列与勘探作业无关的问题。统计结果表明,截至2008年底,全球探明的油气储量为1.195×1013桶(2007年底为1.238×1013桶,比2006年底的1.240×1013桶略有下降),储采比(R/P)为41.1年。天然气的资源量为175.9万亿立方米(2007年为177.4万亿立方米,比2006年的176.2万亿立方米略有增加),其储采比为60年。煤炭的资源量为8459亿吨(2007年为8457亿吨),储采比为132年。
燃料中增长最快的是煤炭,它们的价格也较便宜,而且产地也往往就是消费地。此外,煤炭资源量也是所有化石燃料中最大的。所以,虽然清洁燃料的增加异常迅速(风能以每年28.5%、太阳能以每年37%的速度增加),但在未来,我们的能源仍将主要依赖化石燃料。全球迫切地需要更多的能源投资,而笔者也一直强调对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等所有类型的能源进行投资。简言之,我们需要所有类型和多种来源的能源,同时也期待能源政策的调整,使石油的产量能得到实质上的增加。笔者乐观地认为,全球应该开采更多的石油,以满足日趋增加的需求量。
油价再次暴跌!在经济不理想的情况下,会有哪些影响?
首先对于能源出口国来说,油价下跌肯定不是好的事情。
目前全球有不少原油出口国,原油出口占这些国家的外汇比例非常大,而且这些国家大部分财政收入都是靠原油出口来支撑的,比如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等。一旦原油出口价格下降了,他们的原油收入肯定会相应的减少。只不过目前原油只是小幅度的下降,相对而言,目前原油仍然处于高位,这些国家的原油利润空间仍然很大,比如中东的原油开采成本也只不过是每桶10美元到15美元之间,如果原油维持在100美元左右,相当于每桶原油的利润达到85美元以上。所以即便原油持续下跌,哪怕跌到60美元左右,对这些原油出口国来说仍然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只不过他们的收入减少了而已。
对我国的三桶油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目前我国三桶油有很大一部分业务是靠原油开采贡献的,过去一年多时间,在油价持续处以以高位的背景下,三桶油的原油开采利润空间也非常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原油开采的利润率高达35%左右,这个利润率位居所有工业行业的第1位。假如未来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了,对应的国内的原油售价也会跟着下降,不排除到时三桶油又开始喊亏了。
其次、对于全球主要原油进口国来说,原油暴跌有很多好处。第一、降低生产生活成本。能源价格跟一个国家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除了出行成本之外,很多工业产品也会用到原油,另外各种运输也跟原油息息相关。过去一年多时间,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全球各个国家的生产生活成本都有了明显的上升,尤其是对原油进口依赖度比较大的国家而言,随着能源成本不断上涨,生产生活成本上涨更加明显。即便有些国家能源进口并不太多,但是在全球能源价格纷纷上涨的背景下,他们也受到影响,比如美国本身的原油产量也非常大,但是在国际原油不断上涨的背景之下,美国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也一路不断走高,这大大增加了大家的生产生活成本。如果未来国际原油价格能够进一步下跌,最终这个价格会传导到终端消费上,如此一来终端生产生活就可以降低成本。
第二、缓解通胀压力。目前很多国家都面临比较大的通胀压力,比如美国的CPI已经接近9%,欧洲的CPI也达到8%左右。这一轮全球通胀既有货币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有能源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进入2022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跟去年年初相比,原油最高峰时期涨幅超过50%,这也大大拉升了各国的能源成本。在能源成本不断飙升的背景下,各国的CPI涨幅也一路上涨,欧美很多国家都面临很大的通胀压力,为此他们也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原油的供应,以此缓解能源价格上涨的趋势,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只不过最近几天在全球进入加息周期,再加上大家对未来全球经济增长不太乐观的影响,很多资金都从原油等大宗商品撤出,这暂时导致原油价格下跌。如果未来原油继续下跌,对应各国能源成本会跟着下降,这有利于各个国家控制通胀压力,再配合加息,就有可能把CPI控制下来。
第三、延缓经济衰退,促进经济有序恢复。当前全球各个国家的经济表现都不太乐观,尤其是在全球进入加息通道的背景下,很多国家都有可能进入衰退,比如目前有些经济机构就预测到2024年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已经达到50%以上。在全球经济增速不太理想的背景下,如果国际原油价格能够下跌,生产生活成本有所下降,这有利于促进消费,同时降低很多原材料成本,从而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总之,原油价格下跌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有好处的,只是按照当前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来看,未来原油价格是否还能够进一步下跌,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说说国际油价及其对上游人的那些影响
转眼间,离开油气勘探行业已三年有余。这期间,国际原油价格起起伏伏,近期受到疫情影响更是令人乍舌的低到10多美元一桶,甚至在过去的4月期货市场中梦幻般跌到负值,真是活久见。被誉为工业血液的石油,竟然会比水还便宜!原油是否还会回到曾经辉煌的时代(100多美元/桶,巅峰接近150美元/桶)?从事石油勘探开发是否还有好的前景?相信很多人,尤其是石油人心中都存有这些问题。国际油价的急剧波动,时刻会牵动大家紧张的神经。自己的求学、职业经历也深深地受此影响,有必要扒一扒、扯一扯影响国际油价和石油人的那些来龙去脉。
一、极简国际油价史
让我们以布伦特原油为例回顾国际原油价格历史(布伦特原油产自北大西洋北海布伦特地区,低硫、轻质、品质佳)。上世纪70年代之前,世界石油主要受西方国家石油公司七姊妹控制,原油价格长期稳定在2美元/桶以下。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机涨至12美元/桶,70年代末第二次石油危机时快速涨到40美元/桶。
80年代中期,沙特低价出售石油,非OPEC产油国产量增长,市场需求低迷,油价整体上回落,到1998年底跌至10美元/桶。
1998年金融危机过后,随着以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金砖四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开始快速发展,对原油的需求大增。原油价格从十几美元一桶,一路高歌猛进涨到2008年接近150美元/桶。话说“爬的高,摔得惨”,紧接着的金融危机,将油价从巅峰快速拉入深渊,不足5个月,跌落至近40美元,如过山车一般。
随后,通过OPEC几次减产保价,各国政府积极救市,经济逐步趋稳,需求回升,油价反弹。殊不知,这期间半路杀出了程咬金——美国页岩油(从生油的泥岩、页岩中压裂采出来的原油)。美国页岩油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膘肥体壮了。2011年,美国页岩油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2012年达到1亿吨,2014年达到2亿吨,2018年突破3亿吨(占美国当年原油9亿吨消费量的1/3),俨然成为原油市场的“杠把子”。原油供给大量增加,加上OPEC拒绝减产(意在通过低油价扼杀不具成本优势的美国页岩油),布伦特原油于2014年中6月从115美元左右跌至2015年底12月30美元左右。2018年,由于OPEC、俄罗斯的减产,油价曾一度回升突破80美元/桶。
谁也不曾想到,2020年突然肆虐的新冠肺炎,会对原油的需求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生产停摆、运输阻滞,数十亿人居家隔离,天上的飞机稀疏了,地上的道路通畅了……,原油价格也跌到了冰点……,现正缓慢艰难的回升之中。
二、油价的影响因素和未来几何?
从国际原油价格的历史来看,本质上仍受供需关系的控制。影响供需关系的因素众多,主要有产油大国的增减产措施、消费大国的经济发展、相关技术的进步(勘探开发技术进步、燃油效率提升、新能源的发展等),其他的诸如战争、石油工人大罢工、异常天气、近期的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也会造成油价的急剧波动。
未来的国际油价会如何?
个人愚见,短期内新冠肺炎的影响下,生产和经济活动的萎缩,人们的出行活动大幅减少导致对原油需求快速下降;另一方面,原油的生产不能迅速减少(原油生产不是水龙头出水那样可随开随关),市场上原油供大于求的状况持续加大。后续随着各国生产的恢复,尤其是中国逐步取得抗疫的胜利,生产经济活动正迅速恢复,会加大马力将耽误的生产追回,原油的需求将逐步回升。相信疫情过去后,油价会迅速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甚至会冲到一定的高位。
中长期看,油价应该会回到五六十、六七十美元/桶的合理范围,这是符合多方利益的。即使OPEC通过价格战逼迫不具成本优势的美国页岩油退出(目前已有公司破产),但这将是暂时的,因为谁也无法忍受长期的成本价或亏本出售原油。就算是产油成本极低的中东各国如沙特、科威特、卡塔尔等(生产一桶原油成本在几美元到十几美元),也难以为继。毕竟,以上诸国的财政、经济高度依赖原油出口,一向挥金如土的壕们因油价过低、收入减少而去吃土,是万万不能的。必定会通过适当减产,好让油价回到相对高点的位置,维持较好的财政状况。一旦油价回归较高水平,页岩油也就很快恢复繁荣,并且越来越顽强(技术不断进步生产成本会逐步降低),如打不死的小强一般。
另一方面,虽然各国环保政策的趋严、各种新能源的蓬勃发展,会挤压煤炭、石油等碳高排放能源消费的空间。当前及较长一段时期内,尽管煤炭、石油占能源消耗比例将逐步降低,但绝对消耗量仍将缓慢增加。毕竟人口众多的中国、印度等国经济仍在较快发展,对能源的消费仍有较大的增长需求,2018年中印两国石油消费量增长占据全球增长的2/3。其他东南亚、非洲国家的GDP增长近几年表现也比较抢眼(如果没有水分的话)。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就会增加,众多发展中国家石油人均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缺口。
……
原油价格过低,不全是好事。油价过低,除了对油气勘探开发行业带来沉重影响外,还会对已经发展势头良好的清洁能源产业带来严重的打击,遏制其发展。而清洁能源是将来我们降低甚至摆脱原油高对外依存度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们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70%,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已成当务之急。
影响国际油价的因素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三、对上游石油人的影响
好了,我们来看看国际油价的变动对上游(勘探开发)石油人的影响吧。
曾经,怀着那份热爱,自己报了这个行业的“黄埔军校”。印象中,那些高耸的井架、庞大的平台、如网的管道、机器的轰鸣,加上“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式的豪(教)言(育)壮(宣)语(传),很能让人热血澎湃。的确,你会感到这个行当搞的都是战天斗地的大事情,瞬间觉得很“荣光”。
十几年前,油价高涨红遍天,勘探开发如火如荼,石油主干专业(地质、物探、石油工程、储运等)的毕业生异常的抢手。就业根本不愁,愁的是该去哪家。大家找工作就是凑一个简历,去百货大楼淘一件穿起来人模人样的廉价西服,就静候三大油招聘军团的到来。主干专业毕业生供需比往往1比几,甚至1比10。在供不应求的关系下,主干专业的学生可带非石油类通用专业的男女朋友一同签约。优秀的甚至听说可以一带三(不限男女朋友);还听说有玩游戏挂了几门课的同学,在招聘会快结束时冲进体育馆,把证明自己是主干专业的学生证往招聘官面前一扔,也能签约。那时,石油主干专业学生走在路上都是春风得意、洋洋洒洒,用走路带风形容也不为过。多少通用专业学生梦想着转入石油主干专业……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近年来,原油价格的惨淡、人员的饱和,三大油已不再组团进校招聘,和众多其他公司一样,采用网投、测评、择优组织面试,需求数量也大幅减少。学生们必须要下苦功夫,极尽展现自身才华,才有可能获得青睐,谋得一个岗位。部分石油主干专业学生要么转到通用专业和各种考证,要么在外找寻互联网、金融行业实习机会,为转行提前准备。那些光鲜亮丽的石油外企已纷纷撤出中国,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大厂成了学生们的理想雇主,趋之如骛。
职场中的上游石油人日子也不好过。各油气公司纷纷资产重组、削减支出、优化人员,部分人员被迫离开上游行业。国企虽然不裁员,但课题项目明显减少了很多,很多人闲了下来。外资油服公司,如斯伦贝谢、哈里伯顿更是项目大量减少,收入、利润大幅下滑,不断裁减人员。
相比传统行业的步履维艰,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迅速崛起,一片欣欣向荣景象,迭代速度越来越快。这些新兴技术也逐渐不断地融入到传统行业,促使传统行业不断提升效率,迎来再次发展的机会。油气勘探开发也不例外,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可视化技术(VR)、精准压裂、智能化海底工厂等,改变着传统的勘探开发认识和手段,“数字油田”、“智慧油田”的建设方兴未艾。认识的转变很关键,这个行业有时太过于注重经验,依靠惯性选择,历经了低油价的“洗礼”,想必会更加热情地接纳新思潮、新技术、新方法。正如在校生们的求职由过去的“等、靠、要”,到如今的“闯、干、拼”,正是一个积极的改变。
……
这是一个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不只是油气勘探开发,无论哪个行业,唯有迎接它、适应它,提前做好准备,或许才会有凤凰涅槃。毕竟,时代的快车停靠时间很短,隆隆驶离后,没人愿意还留在站台。
国际油价创五周以来最大周涨幅 | 20191028要闻
周日国际油价创五周以来最大周涨幅
报道,由于供应紧缩,油价创下一个多月来最大的周涨幅。纽约期货连续第四天上涨。EIA周三表示,美国原油库存六周来首次下降,上涨关键因素还包括北海输油管道周四短暂关闭。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份交货的西德克萨斯中质油上涨0.43美元,收于56.66美元/桶,周上涨5.4%。
2019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在佛山开幕
中新网报道,以“氢联世界 氢创未来”为主题的2019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樵山文化中心开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副助理署长兼亚太局代理局长Valerie Cliff在大会致辞时称,16年来,开发署一直致力于在中国倡导低碳经济并 探索 以氢能为基础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通过开展氢能经济与燃料电池商业化示范,为中国国内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搭建广阔的国际合作平台,促进中国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工作组第七次会议召开
国家能源局网站消息,10月16日至19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凡荣率团访问巴基斯坦,主持召开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工作组第七次会议,双方就电力和油气领域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
我国核技术应用产值超3000亿元
中电新闻网消息,中核集团总工程师、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理事长雷增光表示,近年来,我国核技术应用产值年均增长率均超过20%,产值已超3000亿元,但仅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0.4%左右,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数据显示,初步统计,目前全球已有近 150 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核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开发,核技术应用产业化规模已接近万亿美元,发达国家的经济效益大多已超过国民经济总规模的2%,有些国家核技术产值甚至已超过核电。
韩国9月液化天然气进口量下滑
世界天然气网站报道,韩国是全球第三大液化天然气买家,9月获得249万吨液化天然气,较上年同期的332万吨减少24.8%。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生产国卡塔尔仍然是韩国进口的主要来源,上个月从卡塔尔进口的燃料达70.8477万吨,但与去年10月相比,这一数字下降了36%。9月,澳大利亚是韩国第二大液化天然气供应国,出口量为42. 73 49万吨,其次是马来西亚,为29.2 73 0万吨,美国为23.7786万吨,俄罗斯为19.2249万吨。
德国确定部分行业碳排放定价机制
新华社报道,德国 政府 内阁23日通过一项法律草案,对建筑业和交通业的碳排放定价做出规定。据了解,这次定价涉及的两个领域此前未被纳入德国参与的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将纳入新的德国国家排放交易系统。根据草案,相关企业碳定价将从2021年起以每吨10欧元开始,至2025年时逐步升至每吨35欧元。从2026年起,价格将按市场供需,以拍卖确定,但规定每吨限定在35欧元至60欧元间。
国际原油价格走低油价年内第5次下调是怎么回事?
根据“十个工作日一调整”的原则,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于今日24时开启。近期受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低、原油供应过剩、中东局势紧张等因素影响,多家资讯机构预测,本轮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或成定局。
本轮计价周期内,尽管近期欧佩克会议决定延长减产协议,美国原油库存连续下降,但由于美国页岩油钻井量持续增加,卡塔尔断交危机对减产行动产生威胁,市场对欧佩克减产有效性、美元原油库存以及成品油需求仍存有较大质疑,国际油价一路猛跌,WTI和布伦特先后跌破50美元关口。
受此影响,截至本轮计价周期第9个工作日,中宇资讯测算的原油变化率为-2.91%,预计成品油零限价下调120元/吨;金联创测算的原油变化率为-3%,对应的汽柴油零售价应下调130元/吨左右。
如果本轮油价下调成行,则是年内第5次下调。截至目前,今年以来,我国成品油零售价格已经历10次调价窗口,其中4次上调,4次下调,2次因幅度不足50元/吨而搁浅。截至上轮调价,2017年汽油零售价格累计下调175元/吨,柴油零售价格累计下调165元/吨。
对于国内成品油市场,从5月份开始,两桶油加油站的汽柴油零售价格战就悄然打响,优惠幅度空前,多数在每升1元至1.5元。其中,山东、河南、浙江、广东等地区的价格战力度较大。民营、社会加油站被迫跟进,引发市场份额之争。
对此,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董秀成表示,本轮降价其实是为了消化库存进行的价格战,属于正常市场竞争。中石油中石化主要目的是通过此次价格战增加市场份额、消耗内存。
金联创成品油分析师王延婷指出, 加大促销力度是中石化中石油增加销量、抢占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之一,而现在正值成品油高利润时期 ,油企降价仍有利可图。同时,近年来,地炼进口原油市场份额的放开,成品油供应量大幅攀升,成品油市场竞争激烈。
董秀成认为,本次降价持续的时间,主要取决于中石油中石化自身的特点,以及市场状况和总体经济形势整体的走势,通过此次价格战,市场份额得以上升并且库存得以有效的消耗,油价将回到正常价格。
由于此轮成品油零售价格下调几成定局,私家车用车成本将小幅下降,考虑到两桶油价格战短期内不会停息,社会用油成本下降幅度较大。
对于油价后期走势,中宇资讯分析师许磊表示,由于国际原油上行动力受限,美国原油产量继续增长,欧佩克减产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国际原油暴跌以及供应过剩的疑虑仍难以消除,下轮成品油价格下调幅度初步预测在140元/吨,有望迎来两连跌。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