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金价格是怎么得出来的?

2.请问黄金有没有纸币的职能?然后为什么黄金不用黄金作为主要流通货币? 谢谢

3.为什么说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息息相关?

黄金价格是怎么得出来的?

金价为啥下降这么快呀_金价为什么降价

呵呵,看到这些回答五花八门的,我正为这些同行们悲哀啊!!!

伦敦金的价格是由五大金商根据市场的经济/市场的需求情况/以及投资人的买卖动态所综合的价格(他们每家金商报一个价格,然后再综合一个价格报向市场).有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价格突然不动了(在网络畅通的情况下),这时是因为市场变化太快,他们一时也不知道该怎样报价出来.(比如一些突发,重大经济数据的公布,在一时间无法统计交易量)

这样的回答,不知道你明白了吗?若还有疑问

请问黄金有没有纸币的职能?然后为什么黄金不用黄金作为主要流通货币? 谢谢

黄金具有货币功能,在全球都可以用来支付,当一个国家的信用货币发生危机的时候,那么别国就不会要你国家的货币来支付,只会接受黄金。

我们大家都知道,其实在上世纪或者在我国古代,很多国家都利用黄金作为国家的法定货币,但是到后来,由于黄金的稀缺,和在流通中的损毫,多方考虑纸币更有利国家的发展,更适合,更方便。

货币首先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通性;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一切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具有与其他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

货币外在形式的变化不改变货币的本质,也不改变货币与商品的对立均衡关系。

黄金成为货币,稀有和获取不容易是一个方面,还有它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延展性是金属中最好的,良好的导电性,更重要的是外在形式的变化不改变本质(如切割/熔铸等),就说钻石吧,不要说切割困难,就是用火烧一下就没有任何价值了(构成元素为碳)。

古代时候,经济很简单、规模小,最高水平的科技也就是开冶炼黄金和铁铝了。货币金融处在混沌迷糊状态,选择最稀罕最不容易放坏的黄金做发行货币的基础,即高金本位制,是科学的。

二、黄金为什么逐渐退出了货币舞台

尽管黄金在历史上是主要的货币形式,但随着纸币的广泛使用而逐渐隐居幕后。英美等世界强国在资本主-义舍会初期,所发行的纸币与黄金挂钩,用黄金来保证持币者的信心。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流通加速、交易频繁等都要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则黄金的储备也要增加。证府开或购买黄金需使用一部分货币,因而还要额外多提供一定量的纸币,等于将纸币在正常的通货膨胀外主动贬值一定比例。同时,国家经济实力增强、证治稳定,持币者不必担心因战-争等因素导致证府垮-台,证府拥有了稳定、强大的信用。所以,黄金也就不再具备为纸币提供信用的作用。

世界证治局势由两极到一极,再到多元化。经济格局也发生着同样的改变,也将由美元独霸过渡到美元为主,欧元等其他主要大国货币为辅,同发挥作用的局面。世界主要大国的货币都为证府信用型,黄金等重金属将逐渐退出货币的范畴,真正还原为一种商品。

英国工业革命后,生产展,大量的廉价商品需要市场消化,且英镑与黄金挂钩,必须通过贸易换回黄金白银。中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品市场和白银,却紧闭国门。英国人为了白银贩卖,两国终于开战,史称“战-争”,实为“白银战-争”。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业成为英国的主导,伦敦也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在此背景下,英镑逐渐与重金属脱离。

三、黄金能否回到货币舞台

曾经风光的黄金,如今能否再回到货币舞台?答案是否定的。

黄金的用途相对狭窄,只不过它保值的时候,得到人们青睐,保值的东西其实很多,不能把黄金视为唯一的保值,很多贵金属甚至矿产原材料都可保值。

从历史来看,凡是黄金热炒的时候,一定意味着货币出了问题。现在美元贬值,金融市场动荡,所以金价才会飙升。金价涨得这么疯狂,如果中国还是盲目跟进,很可能接上最后一棒。黄金不像别的资产,不提供利息,不可能“生钱”,很多人企图说服中国证府多购买黄金,实际上到目前为止证府态度还是非常谨慎。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说,金本位制度不会回归,未来全球储备体系可以取多种形式,我们正在远离单一通货体系,达到全球储备通货还是有可能的。

有些人会认为回归金本位是解决危机的办法,这绝对不是办法,只会加重经济萧条。在大萧条时期,经济之所以能迅速回暖,是因为当时货币与黄金脱钩,后来货币与黄金挂钩,经济衰退才变得越发严重。

金本位很大的缺陷就在于不能创造信用,而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所以金本位退出历史舞台有其必然性。

顺便谈谈对马克思所说:“货币天然不是黄金,黄金天然是货币”这句话的理解。“货币天然不是黄金”,是说黄金只不过是自然界之中的稀有金属,它本身并不是货币,后来成为货币那是人为规定的,追究其根本当然不是货币。“黄金天然是货币”,是说货币是自然界中没有的东西,是人为创造出来的东西,人们用黄金等贵重金属来作为货币的形式,代表了一定的价值,因此说黄金天然是货币。

四、黄金的增量无法对应经济的增量,是黄金退出货币舞台的本质原因

货币必须对应商品,商品增量必须要求相对应的货币增量,如果货币无法对应商品,那就意味着货币持有者将无偿占有生产者的劳动,那意味着什么呢?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历史已经用埋葬黄金证明了以上逻辑链。

金融问题很复杂,一不注意,就自相矛盾。如果用黄金,白银作为货币,一旦丰收年,粮食多,白银固定,那么粮食价格就跌,就伤害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来年,大家不努力,粮食少,白银多,就涨价。舍会科技是进步的,如果不提供流动性,物质没有相应的货币对应,那粮食价格就跌,于是,就把银子藏起来,因为,银子可以换更多的物质,这样一来,就妨碍了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在满清快速发展,因为,商业贸易,欧洲的白银进入了中国,使市场有了流动性。

黄金在历史上曾经作为主要的货币形式,因为粮食和手工品的增长和黄金的开一样缓慢。工业化后,黄金还是那么缓慢的被开,而商品呈几何级数般增长。以前1两黄金值1辆汽车,然而瞬间1万辆汽车被生产出来,难道这1两黄金的持有者瞬间就该拥有这1万辆车吗?他们是想有,结果就是打-仗。

五、10年代黄金已非货币化,今天为啥还搞黄金神秘化?

黄金确实有储存价值,不承认这一点很无知。但是,16年牙买加体系诞生后黄金的储存价值与石油、粮食一样,黄金已经不是货币。大多中国人不懂对外支付,他们不清楚,7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贸易中已经不能用黄金做支付,你必须把黄金卖了,买回外汇才能对外支付。这与承认黄金确实有储存价值是两回事。不能因为黄金确实有储存价值而搞黄金神秘化。

经常看到一些有关黄金的封建迷信似的十分可笑的外行言论:有人说:“ 2009年欧美各国增发货币的主要目的是打压黄金价格”;有人说:“一国有多少黄金都是各国的最高国家机密”;还有人说:“中国2万亿美元国际储备全部变成黄金才能保值”。这些人难道不知道13年后黄金就非货币化了?这些人难道以为各国金融领袖是落后国家的农苠至今还把黄金当主要货币?按道理,16年黄金非货币化牙买加体系诞生后,黄金就已经已非货币化,可是30年后的今天,为啥还有很多人封建迷信似的发表这种可笑的黄金神秘化言论呢?其实,欧美各国增发货币目的是挽救金融危机与打压黄金价格根本无关,各国黄金储备量都是公开资料,中国2万亿美元国际储备如果全部变成黄金,那价值至少暴跌90%!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在13年前黄金是法律规定的世界馆方货币。但是,13年后,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破产,黄金已经彻底失去世界馆方货币的地位。目前,各国证府只是把黄金当准货币或习惯货币少量储存。啥叫准货币?啥叫习惯货币?意思是说:13年后黄金在法律上已经不是货币!世界各国发行货币时也不再与黄金挂勾。黄金也不能再在国际收支中充当直接支付工具,必须象石油、粮食等物资一样出售换回外汇才能对外支付。通俗说黄金已经不是钱。这就叫黄金非货币化。但是,习惯上各国在国际储备中仍然储存少量黄金,但这仅仅是习惯上储存一种不容易损坏的永久性贵重物资而已,所以,叫准货币或习惯货币。

例如:中国证府就是黄金非货币化的积极实践者。中国证府国际储备中约99%是外汇,高达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仅有650吨黄金,相当于200多亿美元。可见,黄金在中国国际储备中的比例微不足道。可见,中国证府只是把黄金当可有可无的补充货币或习惯货币使用。有人可能疑问:你知道美国证府的国际储备主要是黄金吗?你知道美国证府有8500吨黄金吗?这种疑问的关键是很多人忘记了世界各国包括美国的主要外汇是美元,从13年起美国印刷纸币就已不再与黄金挂勾,美元只不过是美国印刷的纸币,美国不用出口赚外汇,本国印刷的货币都是外汇!所以,计算黄金在美国证府国际储备中的比例必须把美元计算进去,8500吨黄金不过2000多亿美元,与美国证府可支配的美元数量做比较当然微不足道!所以,美国证府也是把黄金当可有可无的准货币或习惯货币使用。其他大规模储备黄金的国家,例如:德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本国货币也都是世界各国的外汇。由于这些国家本国印刷的货币都是外汇,所以,更显其储备黄金的准货币或习惯货币性质。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量黄金则属于历史遗留黄金,主要是73年以前世界各国缴纳的。黄金非货币化就是该组织成员国做出的决定。

中国外汇储备高达2万亿美元黄金储备却仅有650吨黄金,比30年前黄金数量差不多,有人疑问是不是国际市场黄金太贵不好买呀?不是!且不提国际市场黄金供大于求。只看国内就能打消这种疑问。过去30年来中国生产黄金几千吨!仅2007年黄金产量就达300吨!仅2008--1012年这5年就生产2000吨黄金!!只要中国证府愿意,很容易用人苠币在国内收购几千吨黄金。但是,谁敢呀?黄金在美国等国的法律上不是钱!危难时刻美国有权利说黄金不是钱,可以不接受黄金!所以,设中国把1.8万亿美元外汇都储备换成黄金5万吨黄金,到时候哭都哭不出来!5万吨粮食你能吃一阵,5万吨黄金在危难时连垃圾都不如。

不过,我并不反对证府少量储存黄金这种不容易损坏的永久性贵重物资。现在储存黄金的性质,与储存石油、储存粮食、储存铁矿石、储存煤炭等物资一样,主要是看重其使用价值和储存价值。说明黄金只是与石油、粮食、铁矿石、煤炭一样都可以赚外汇的重要物资,这进一步证明了黄金不是货币。当然,我也不是故意把黄金贬低的一无是处,我只是提醒有些人现在是21世纪了,不要再继续做农苠式的愚昧无知黄金梦。现在不是几百年前古代金本位时代,也不是13年以前黄金是世界馆方货币时代;现在是16年黄金非货币化牙买加体系的时代。30多年来,黄金在法律上黄金已经不是货币,通俗说黄金已经不是钱,不能直接充当国际收支支付工具。至今还封建迷信似地把黄金神秘化的人,应该三思。

可以想一想:中国现在才600吨黄金,美国欧洲的黄金全卖给咱也就2.5万吨,谁敢买5万吨?买5万吨黄金意味啥意思?意味黄金死了。

因为美国欧洲的黄金主要是76年黄金非货币化以前积累的,现在黄金非货币化,它们的本币都是外汇,所以,它们要不要黄金无所谓,正巴不得咱买5万吨呢!等咱把全世界黄金都买下时,美国欧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只要宣布不再把黄金列入国际储备,贸易中禁止接受黄金,那时候世界黄金就不只是跌吓人,而是完全跌成石头价,中国2万亿外汇储备随之血本无归,不是垃圾是啥?更重要是你的外汇储备是买黄金后血本无归的,并不影响人家美元欧元的安全,所以,人家纸纸币还是各国争相储存的外汇,吃亏的当然是黄金。即使只谈将来设,可以设的本位多的是,怎么轮也轮不到黄金了。美国等国黄金多,主要是73年以前的历史遗留,包括中国至少半数黄金是1980年代前的历史遗留,并非后来买的。但也不能扔了。毕竟有各国家习惯上都承认黄金是可换外汇的高效金属,毕竟苠间在习惯还把黄金看成稀缺贵重物品。

所以,我觉得今后要特别强调货币与其他昂贵商品的区别,毕竟21世纪了,对货币和商品的探索应该更注重科学化:

1、货币是一般支付工具,本身不是具体商品,具有纸币、电子币等形式。

2、重视昂贵商品的换币能力,例如:继承并承认黄金具有的昂贵换币能力,但不能再认为其是货币。要认识到高科技条件下,有更多昂贵商品出现。它们比黄金换币能力更强,更耐储存。如果根据这一点就认为是货币,那货币就太多了,就复杂化了,就麻烦了。

3、重视昂贵商品与普通商品的区别。把一些换币能力特强的特殊贵重商品列为金融战略储备,即增加中央银行直接经营的昂贵商品种类,增加国际储备中的非外汇品种,即国际储备中除拉外汇,不能光有黄金,还要增加更贵重更实用的金融储备商品,以便在外汇用完后,仍然有一部分可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高效换到必要的外汇。

我相信,我们应该能看到美元崩溃的那天,但我同样相信,我们绝对不可能看到重新恢复黄金本位制的那天!

为什么说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息息相关?

黄金和石油价格联动的原因分析

金价与油价的正相关关系主要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美元汇率的波动(特别是贬值),通货膨胀,石油出产国的黄金运作,国际大的发生。

1.美元汇率波动,特别是美元的连年贬值引发了金价和油价的同向波动

由于黄金和石油在世界交易市场上都是以美元报价,而美元又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媒介,所以每当美元升值或贬值时,都会带动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的同向变化。当美元升值时,金价和油价降低;而当美元贬值时,金价和油价又往往升高。近年来,美国大量发行美元,造成美元连连贬值,人们纷纷转向其他风险小、可保值的资产,例如黄金。黄金是公认的硬通货,是保值避险的最佳资产之一,人们为避险而将更多资金转移到黄金上来,推动了黄金价格的上涨。与此同时,由于人们预计美元贬值,石油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上涨,而石油又是当今工业社会必不可少的,人们大量购进石油,又推动了石油价格的上涨。

近年来,在美元连连贬值的情况下,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节节攀升。研究者们认为,美国的双赤字是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鉴于美国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双双创下新高,短时间内难以消除,这影响了人们对美元价值的信心,美元因此仍处于疲势中。根据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报告,美国2005年贸易赤字连续第四年上升,达到725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时,美国贸易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创纪录的5.8%,高于2004年的5.1%。不仅如此,2005年美国的财政赤字达到4270亿美元,打破了2004财年4120亿美元的赤字纪录。这意味着美国的财政赤字连续4年上升,并再次创下新高。到2005年底,美国的双赤字已经超过1.15万亿美元。美国国会预算局估计,在今后10年里,美国的财政赤字总额将达2.58万亿美元,每年的赤字额均将超过2000亿美元。

实际上,2002年初到2004年底,美元指数由116.82下跌到80.57,下跌幅度达31%。尽管格林斯潘连连提高美元利率,2005年美元又有所反弹,但是由于提高幅度有限,远未达到人们的心理预期,在短期内刺激了市场后,美元又开始继续贬值。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以及庞大的军事支出,小布什取了放任美元贬值的政策,从而把美国国内的风险和压力转移给了国际上其他的国家。也就是说,无论是客观上的市场压力还是主观上布什的政策手段,美元一直处于巨大的贬值压力中,因此带动这几年金价和油价的飙升。

2.高油价加剧通货膨胀,剧烈的通货膨胀引发金价上升

温和的长期通货膨胀,对石油和黄金的价格影响不大。但是遇到短期内程度剧烈的通货膨胀,物价普遍大幅度上升,货币购买力下降,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恐慌,引起市场激烈的反应,带动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的上升。

高油价常被视为通货膨胀的先兆。石油价格的上涨通常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高油价影响了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中的能源构成部分,逐渐拉高整体物价。随后,通货膨胀反过来作用于石油价格,带动油价进一步上涨。

而黄金具有良好的抗通胀性和保值性,是通货膨胀的对冲工具,在通货膨胀明显的时期,常被加入投资组合,因此高通胀时期,金价通常上涨。例如,19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印尼的金价在7个月内上涨了375%。而当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处于高通胀或者预期高通胀时,国际市场的金价就会上涨。

3.受石油价格影响的石油出产国对黄金的运作引发黄金价格同向波动

长期以来,油价被视为金价升降的信号指标。因为市场显示金价常追随油价的升降而波动,这和石油生产大国的运作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与这些石油生产大国手中巨额的石油美元有关。所谓石油美元,就是指石油生产国出口大量石油,从而导致了极大的顺差。而国际市场上石油通常以美元来结算,称为石油美元。由于大的石油生产国,如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科威特、伊朗等大多集中在海湾地区,多为阿拉伯国家,所以它们对石油美元的操作常具有同向性。这样一笔巨大的资金被集中操控,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非常大。

石油是几大产油国的支柱产业。虽然石油生产为它们带来了巨额利润,但是产业结构的单一也为它们带来了一定风险。为了转移风险,石油输出国往往将石油美元中极大的一部分投入到国际金融市场上去。而黄金作为规避风险、投资保值的优良工具,自然也在这些石油输出国的选择范围之内。

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后,产油国所持有的石油美元会迅速膨胀,于是这些国家提高黄金在其国际储备中的比例,从而增加了对黄金的需求。由于石油美元数额巨大,石油输出国操作集中性强,推动了黄金价格的上涨。石油价格低迷时的情况正好相反。更严重的是,若石油价格低到大大影响其整个国民经济时,如石油收入不足以弥补其进口支出,那么石油生产国能通过削减一部分黄金储备,确保本国经济正常发展。但这种削减无疑是扩大了黄金市场的供给量,从而影响黄金的价格,有时它们甚至低价抛售黄金,加剧了黄金价格的下跌。

这样的情况在2005年表现得尤其明显。2005年,金价与油价都大幅上扬,为石油输出国带来极其丰厚的收入,特别是中东地区国家的黄金需求也随着石油收入的大幅增加而增加。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统计,2005年中东地区的黄金投资需求同比增长了38%,其中几个重量级产油国对黄金的投资需求尤为强烈,阿联酋的黄金需求增长率达到33%,沙特的黄金需求增长率同比增加82%,埃及的增长率高达150%。由此可见,这些来自中东的石油美元推动了黄金投资需求增长,从而推动了金价的上升。

另一个敦促石油生产国购买黄金的动力来自于国际组织。除了中东地区比较富裕的国家外,还有一些处于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要产油国,如墨西哥、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中亚的一些国家,它们比较容易遭受石油低价的伤害,所以这些国家非常重视黄金储备。并且这些国家接受了世界银行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大量,一旦石油价格下挫,这些国家难以归还国际,容易引起国际债务危机。为此,一方面,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要求这些国家准备一定的黄金储备以抵抗风险,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为了减轻债务压力,其中央银行增发货币,同时降低利率,推动黄金需求增长,带动金价上涨。

金价和油价波动方向背离的分析

尽管金价和油价大体上呈正向关系,但需要补充的是,这种石油价格和黄金价格大体上同向变动的现象,并非绝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各种复杂的原因。

例如:15年后,当油价维持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带来的高价时,金价却下滑了两三年才开始上涨,并突破了原来的最高价。从15年到16年初,通胀率高涨引发了高利率,加之石油危机重创,高失业率和破产风潮席卷西方世界,与通胀密切相关的金价,伴随着其他物价的跌落,也开始滑落。20世纪70年代初的金价飙升中不乏对黄金的投机需求。为了阻止对黄金的投机,美国财政部宣布拍卖部分黄金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取相同措施,并要求其成员国用特别权取代黄金作为记账单位,不仅增加了黄金市场上的供给,还减少了某些国家对黄金的需求,导致金价背离高油价,不升反跌。

另一次油价和金价比较明显的背离出现在世纪之交。其间,石油价格的涨势虽然不及上世纪70年代,但已明显开始上涨,走出了长达20年的低迷期。与此相反的是依然低迷的金价,1999年8月甚至达到了近20年来最低价位每盎司252美元。即使由于“9·11”短期急速上扬,价格仍很快回归低价位区间,大部分时间在每盎司255美元~300美元区间徘徊。这次金价和油价背离最主要的原因是多国央行抛售黄金储备,特别是欧洲国家的央行。继1999年世界银行与瑞士银行宣布抛售黄金后,英国央行也抛售了其储备的约715吨黄金中的415吨,黄金价格应声下跌2%。专家们经过研究认为,黄金市场每个月吸纳25吨黄金将影响不大,但是若各国央行或其他部门已认可和估算的出售黄金的数量加起来,则市场每年需吸纳450吨到550吨黄金,黄金市场上供大于求,黄金价格自然低迷。

其背后的原因则是上世纪90年代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淡化了黄金的价值,特别是各央行心目中黄金的价值。20世纪90年代,金融创新不断,黄金的收益率大大不及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而黄金的储备成本在国际储备中又是最高的。考虑到当时世界经济发展良好,各国央行纷纷把黄金换成更能获利的其他储备品种,形成抛售黄金的局面,自然打压了黄金价格。

另一个促成银行抛售的原因是由于黄金长时间的低迷,很多黄金开商担心价格进一步滑落,纷纷与大型银行签订了套期保值协议,合同规定按当时的价格出售以后所产的黄金。因此大型银行向央行拆借黄金,在市场上抛售出去,将所得资金支付给开商,再用开商以后提供的黄金还给央行,这更刺激了当时对黄金储备的大肆抛售,进一步加剧了黄金市场的低迷。

金价与油价在伊拉克战争时也曾发生过一段短暂的背离。不同于海湾战争时黄金价格飙升,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金价始终低迷。原来,在战争前,美元兑主要货币继续走强以及美国道指和标普连续六天上涨打压了金价,使多数黄金市场人士离场观望。同时,黄金市场上的买卖双方普遍认同了美军宣传的速战速决、顺利取胜的预测,因而投资者不愿积极交易,而倾向于等待进一步的交易线索。在伊拉克战争开打后,金价上涨势头亦不明朗,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美英联军攻势猛烈,投资者预期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二是一部分黄金投资者获利回吐,打压了黄金的上涨,而另外的黄金投资者陷入困境,很难判断是做空还是做多,未能入市。不过这种短暂的背离,随着战事的不容乐观以及美国新发布的不佳的经济数据而结束,黄金价格追随着油价的上涨脚步逐渐上涨起来。

总结

综上所述,从历史数据来看,金价和油价的波动存在一种非确定数字比例的正向联动关系,原因主要是金价和油价都受美元汇率、通货膨胀、石油输出国的市场操作以及国际重大政治这几大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其中一种价格的涨跌,结合当时的主导因素,来判断另一个的价格走向。当然,这种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当某个独立的因素影响程度比较大,压过了金价、油价的共同影响因素时,黄金和石油价格的运动趋势可能会发生背离。但从长远来看,黄金价格和石油价格同向运动的趋势比较明显,而且持续时间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