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化肥价大涨全球粮价涨个不停,哪些国家出现了粮食危机?

2.澳洲汽车费用的问题

3.历史原油最高价147.91的背景?

油价化肥价大涨全球粮价涨个不停,哪些国家出现了粮食危机?

澳大利亚最新消息油价新闻报道_澳大利亚最新消息油价新闻

随着油价化肥的价格大涨,全球的粮食价格也在持续的攀升,以下这些国家都分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粮食危机:

非洲一共有17个国家出现粮食危机。根据联合国的粮食组织和世界粮食的调查报告,显示在非洲的尼日利亚,中非,乍得等17个国家都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粮食匮乏,粮食危机。例如尼日利亚大约有230万人口,每天都吃不饱,这样的人数占到了全国总人数的9%。之所以非洲出现粮食危机,主要原因是因为整个非洲的国家经济发展很不好,仍然有一些原始部落和原始社会国家在对抗国际冲突和国际动荡的能力比较脆弱,很容易出现粮食危机,经济危机或疫情危机等。

巴西也遭遇了严重的粮食危机。在巴西的粮食局的统计报告显示,有大约15%左右的家庭出现了没有钱购买粮食,整个国家的饥饿人数已经达到了73%左右,主要原因是因为美国的制裁加上俄乌之间的冲突战争导致粮食的危机向全球进行蔓延。此外巴西的相关机构已持续的发出警告,整个国家即将陷入一种饥饿状态,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人口的贫富差距过大,大量的资金财富流向少数人的口袋,而大多数人因为没有钱购买粮食导致饥饿。外加粮食的价格不断上涨,使得穷人将会面临更加危险的境地。

美国和中国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粮食影响,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美国的粮食价格持续攀升,导致很多贫穷家庭出现了粮食不够或粮食短缺的风险。而在国内的粮食情况来看,影响较少,粮食的价格上涨比较微弱,仍然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在接下来的国际社会中,中国将持续的减少粮食危机带给我国的影响,努力让粮食恢复平价。

澳洲汽车费用的问题

很贵,下面得文章你可以参考下: 汽车在澳大利亚是必备的交通工具,也是澳大利亚人除了住房之外的第二大支出。2001年的统计数字显示,澳全国总人口虽然只有1940万,却拥有汽车将近1200万辆。与中国情况不同,澳大利亚没有汽车在若干年内必须淘汰一说,只要能通过年检,时间再长也一样上路。不过,由于车价相对于国民收入来说并不昂贵,所以澳大利亚人常常过几年就会换辆新车,主动把原来的坐骑淘汰掉。统计表明,去年澳大利亚的新车销售超过65万辆。相对其人口来说,这个数字不算小。 目前,澳大利亚本地生产的汽车有福特、丰田和三菱。不过,从奔驰、宝马到奥迪、尼桑、本田等国外品牌在澳大利亚都有销售。澳大利亚目前普通轿车的进口关税为15%,到2005年降到10%,到2010年降为5%。由于关税不低,相对于美国和日本的汽车价格,澳大利亚的车价有相当的竞争力。 澳大利亚的汽车交易业十分发达,车行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二手车买卖尤其兴旺。当地报纸的分类广告中,每天(特别是星期六)都有大量售车广告。 人们可以自行电话联系,然后上门看车、议价购买。车行还提供服务,可以为你办理好所有手续,包括申请、办保险、上牌照等等。 记者的好朋友王小珊5年前从国内移民到澳大利亚。不久前,他选中了一辆自动挡的丰田佳美CSI,排气量2.2升。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小王最终和人谈妥以2.58万澳元(1澳元约合4.5元人民币)成交。车价中包括征收的10%的消费税,法例规定的印花税及汽车代理商的费用1295澳元。总税费约占车价的15%。 价格敲定,小王马上申请了2.6万澳元的。在澳大利亚,很少有人一次付清车款,小王更是选择了零首付,年息9%,5年付清,平均每个月还512澳元。前后只花了两天时间,小王便办完了所有手续,开上了这辆宽敞漂亮的丰田车。美滋滋的他马上给我算了一笔账:这辆车每年的养路费约为400澳元,保险费约600澳元,维修保养费约500至1500澳元;此外,每星期的汽油费约20至30澳元(油价约为0.85澳元/升),停车费约5至30澳元。一年的花费约为6000澳元,再加上还,总计约1.2万澳元。澳大利亚每个家庭的税后年平均收入为3.5万至4万澳元。这样算下来,养一辆车的花费占到年收入的1/3

历史原油最高价147.91的背景?

我给你一篇2007-08原油最疯狂时候的一篇分析报道,里面详细的写出了原油疯狂的背后原因,仅供参考。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创下历史最高价的背后

国际原油期货收盘价创下历史新高,与前两次有很大不同。2005年的主要因素是飓风给墨西哥湾沿岸美国石油开和炼油业带来的巨大损失。2006年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中东政局恶化引发的“政治溢价”。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今年油价上涨,主要动力则是基本面的支持——市场供需不平衡。

2003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率已连续四年超过4%,是二战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尽管油价持续走高,但在经济强劲增长的基础上,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上升。

国际能源机构最新发表的报告预测,今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量将达到8600万桶,比去年增加2%,而2006年较2005年的增速仅为0.9%。

国际能源机构还预计,未来几年,受世界经济增长强劲的推动,世界能源需求将继续走高。到2011年,全球每天所需原油为9580万桶。

与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石油供给能否及时跟上?国际能源机构的报告认为,非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产油能力已接近峰值,未来增产空间不大。报告预计,今后5年内,非欧佩克产油国年均增产速度不会超 过1%。为此,国际能源机构呼吁欧佩克将日产量增加100万桶,以实现全球 原油市场的供需平衡。

欧佩克目前的日产量比去年同期少170万桶。由于2006年第四季度国际油价大幅回落,欧佩克在2006年11月初将原油日产量削减了120万桶,2007年2月再次削减50万桶。在欧佩克实行限产保价措施之后,目前的油价已经较欧佩克第二次减产时上升了将近五成。

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负责人盖伊·卡鲁索近日呼吁,欧佩克今年下半年应提高原油产量,以避免油价过高。如果欧佩克无所作为,美国和全球的石油库存就会太少,这将导致油价继续上涨。

面对各方的增产建议,欧佩克却拒绝增产限价。欧佩克第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和矿产大臣纳伊米近日表示,目前油价持续走高并非由于供应短缺,而是全球性炼油能力不足以及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造成的。欧佩克轮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能源部长哈米利也表示,油价走高与欧佩克无关,到目前为止欧佩克还没有理由增加产量。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原油供给增长放缓是本轮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但炼油能力不足也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3年和2004年,在全球石油需求分别增长2.4%和3.2%的情况下,炼油能力仅分别增长0.4%和0.3%。

市场分析人士还指出,尼日利亚局势不稳、伊朗核问题、伊拉克局势动荡、北大西洋飓风季节的风险、资金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对冲基金进行投机交易活动等因素,也是油价上涨的动力。

综合上述因素,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际油价将在高位运行,一些机构也纷纷调高对油价的预测。

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是9月11日将在维也纳举行的欧佩克部长会议。虽然一些欧佩克成员国拒绝增产限价,但欧佩克秘书长巴德里近日接受澳大利亚媒体访时暗示,欧佩克并不希望油价上涨失控,如果油价涨至每桶80美元,欧佩克可能做出增产限价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