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赣州地区可否种植枸杞

2.求《有福之州,希望海西》的小报内容

3.你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

4.去江西游客最喜欢的10大赣菜!道道经典,香辣,看你会喜欢哪几道

5.糖尿病人能不能吃枸杞,黑米

6.江西有四道鸭菜当地很出名,外地人很少知道,都是什么菜?

7.江西赣州怎么样

江西赣州地区可否种植枸杞

赣州枸杞油价格是多少钱_油货枸杞是怎么回事

2009年新枸杞上市,原产地,高品质,纯天然枸杞欢迎抢购。枸杞种植没有你的地方可能不适合种植的中国枸杞,枸杞适合种植,如盐碱地,-33度,冬季枸杞子树可能会冻死的地方,阳光期间,昼夜温差值,过少糖,和其他微量元素,没有药用功效,所以我个人不认为这是合适的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宁夏枸杞直接!

求《有福之州,希望海西》的小报内容

福州市 福州市

中国福建省省会。简称榕城,别名三山。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沿岸,来福铁路终点。辖闽侯、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平潭6县。市区面积1043平方千米。市区人口约130万。多归侨、侨眷,主要有汉、畲、满、回、苗等民族。汉初为闽越王都“冶城”所在地。西汉置冶县。东汉改名侯官县。隋改原丰县,后改为闽县,为建安郡治所。唐置闽州,后改为福州。五代改为长乐府,为闽都。宋为福建路治所。元末以后为福建省会。1912年置闽侯县,1946年设福州市。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丘陵,南部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市内温泉广布,有温泉城之称。年均温19.6℃,1月均温10.5℃ ,7月均温28.7℃,年降水量1342.5毫米,无霜期326天,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常受热带风暴(台风)袭击。境内有闽江、西湖等河湖。扩建后的马尾港与世界20多个港口通航,与50多个国家与地区开展经济贸易往来,年吞吐量达500 万吨。有高等院校12所,中等专业学校35所。年,被列为全国沿海14个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1985年,马尾被列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矿产有叶蜡石、硅砂、明矾、高岭土、花岗岩等。郊区产水稻、甘薯、小麦、茶叶、蔬菜、油菜籽等;工业以轻工、手工业、机械制造、基本化工为主。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150亿元。

有被列为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如建于964年的中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华林寺大殿;立于906年,被誉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赐琅琊政王德政碑;李阳冰亲书的马石山摩崖题刻;闽侯县的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遗址等。主要游览点有鼓山、乌山、于山、西禅寺、闽王祠、林则徐祠堂、西湖公园等。

基本概况

福州市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福建省省会。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20℃,年降水量900~2100毫米,平均日照数1700~1980小时。全市总面积1.20万平方公里,辖5区2市6县和1个经济区,总人口66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43万人。福州盛产龙眼、荔枝、橄榄、福桔、花卉、食用菌等,寿山石、温泉久负盛名。主要矿产资源有叶腊石、石英砂、花岗石、高岭土、明矾石等;主要旅游资源有鼓山、西湖、华林寺等旅游景点。

经济社会综述

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5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财政总收入达167.6亿元,增长21.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107.1亿元,增长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514.26亿元,增长23.1%。实际利用外资13.6亿美元,增长15.8%。出口总值达86.67亿美元,增长7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80.38亿元,增长18.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4.5%。全部工业总产值达2289亿元,增长1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670.90亿元,增长25.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69.97亿元,增长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436元,增长1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15元,增长9.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7‰。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2004年安排在建重点项目、计划新开工重点项目、预备重点项目及前期重点项目160项,总投资1199.94亿元。其中:2003年结转续建的46个市级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65.67亿元。京福高速公路福州段、闽侯闽江大桥、洋屿台泥码头、二环路三期、火车站站房改造、浮法玻璃一期、金山生活区三期、金山文体中心二期、肺科医院扩建等22项市级重点项目年内先后建成或基本建成。56项计划新开工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1.15亿元,开工率达60.7%。温福铁路福州段、湾边大桥及接线工程、浦上大桥、松下港区康宏码头、华擎发动机、华映TFT-LCM项目、福州软件园三期、金山工业集中区福湾片、金山生活区七期、福州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八一七路横街旧屋区改造、福州大学软件学院等34项正式或部分动工建设。

福州为什么被称为有福之州

满意答案 福州的由来 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秦置闽中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闽越王无诸都此,称东冶,武帝后为冶县,属会稽郡。三国吴永安三年 (260)属建安郡。晋太康三年(282)分建安郡立晋安郡,为郡治,属扬州,元康元年(291)属江州。南朝宋初领侯官、原丰、晋安、罗江、温麻5县, 泰始四年(465)改晋平郡,齐建元二年(480)复称晋安郡,梁天监(502-519)中分设南安郡,普通六年(525)属东扬州,陈永定元年 (557)属闽州,为州治。隋开皇九年(589)改为泉州,大业三年(607)州废,改为建安郡,领闽、建安、南安、龙溪4县,闽县为治所。唐武德元年 (618)改郡为建州,六年(623)复称泉州,八年(625)又改名丰州,置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又称泉州,属岭南道,景云二年(711)改为闽 州,唐开元十三年(725)始称福州,治福州,天宝元年(742)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 (758)复称福州,领闽、侯官、长乐、福唐、连江、长溪、古田、尤溪8县。唐末,地为闽王氏所有。五代梁开平三年(909)王审知为闽王。闽长兴四年 (933)闽王王延钧称帝,改福州为长乐府,领14县,闽天德二年(944)号为东都,析出顺昌,三年(945)闽亡,属南唐,五代汉乾佑元年 (948),地为吴越所有,称福州威武军,分出尤溪、德化2县,五代周广顺元年(951)改彰武军。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复称福州威武军,属两浙西南 路,六年(981)由闽县分立怀安县,雍熙二年(985)属福建路,为治所。景炎元年(1276)端宗即位于此,改福安府。元称福州路,领闽、侯官、怀 安、古田、闽清、长乐、连江、罗源、永福9县及福清、福宁2州,属福建行中书省。明洪武元年(1368)改福州路为福州府,属福建 布政使司,领闽、侯官、怀安、古田、闽清、长乐、连江、罗源、永福、福清10县,万历八年(1580)怀安县并入侯官县。清顺治三年(1646)仍为福州 府,属福建行省,领县仍旧,雍正十二年(1734)析古田县增置屏南县。1912年废府,设东路道(1914年改闽海道),领闽侯、长乐、古田、屏南、闽 清、永泰、连江、罗源、福清、平潭、宁德、霞浦、福鼎、福安、寿宁15县,为福建省省会。1925年废道。1933年11月20日“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 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及所属“闽海省”省会设此,为特别市。1934年为第一行政督察区(驻长乐),辖长乐、闽侯、福清、连江、罗源、永泰、平潭。 1935年永泰属二区。1938年一区迁驻闽侯。1942年4月成立福州市政筹备处,1946年元旦划鼓楼、大根、小桥、台江、仓山5警区,正式设福州 市。1949年8月17日解放后,为福建省省会、省辖市,市区仍设5区。1950年市区增设水上区,市郊设鼓山、洪山、盖山3区。1952年市郊增设新店 区。1955年撤鼓山、洪山、新店3区。1956年市区并为鼓楼、台江、仓山3区,市郊撤盖山区。1958年闽侯县划入,翌年划出。1960年市郊设鼓 山、新店、马尾3区。1961年市郊增设北峰、建新、琅岐、亭江及盖山区,1962年连江、罗源2县划入,1963年又划出。1968年9月鼓楼、台江、 仓山更名红卫、赤卫、朝阳区(1978年4月复原名),10月设郊区。1970年撤郊区,市郊设北峰、马江2区。1973年闽侯县再划入。1975年市郊 撤销北峰区,设郊区。1978年马江区并入郊区,增设环城区。1982年环城区并入郊区,另设马尾区。1983年闽清、永泰、长乐、福清、连江、罗源7县 划入。福清、长乐分别于1990年、1994年撤县设市,1996年郊区改晋安区。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

要算"三坊七巷"街区。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习惯上讲,我们都先说三坊后讲七巷,其实,从建筑位置来分析应该是先有七巷后有三坊。唐代的先民们先是沿着城市的轴线--南街,建起了一组排列工整的"新村"。然后,再隔一条南后街,向西发展,建起一组坊巷,成为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的"非"字形结构的街区。经过千百年的风雨变迁,大多于宋代定下坊巷之名,于明清时代形成今天建筑格局,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海西概述

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南通西藏,北达甘肃,西出新疆,是青甘新藏四省区交往的中心地带。海西州现辖三县两市三个行政委员会,分别是德令哈市、格尔木市、都兰县、乌兰县、天峻县、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冷湖行政委员会、茫崖行政委员会。东部三县一市基本为农牧区,西部一市三行委为工矿区。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市。海西古为西羌地,东晋后期、隋和唐时,先后为吐谷浑和吐蕃政权所控制。明初东蒙古诸部进入,明末为西蒙古和硕特部所统治。二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

海西州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南通西藏,北达甘肃,西出新疆,东临本省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是青甘新藏四省区交往的中心地带,更因扼内地进出西藏之咽喉,在稳藏援藏方面作用突出,是巩固祖国西南边防的后勤保障基地,战略地位重要。

历史概况

海西古为西羌地,东晋后期、隋和唐时,先后为吐谷浑和吐蕃政权所控制。明初东蒙古诸部进入,明末为西蒙古和硕特部所统治。作为“丝绸之路”辅道,这里曾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国家重点文化保护单位都兰热水吐蕃古墓群和诺木洪塔里他里哈文化遗址,是海西悠久历史和先民优秀文化的见证,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

海西州域主体为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北靠阿尔金山、祁连山,南依昆仑山。东西长约837公里,南北宽约486公里,总面积32.58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5.17%。州内大部分地区在海拔3000 米上下,最高点是昆仑山的布喀达板峰,海拔7720米;最低点位于达布逊湖区,海拔2675米。全州年平均气温为-5.6C-5.2C度,年平均降水量16.7—487.7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353.9—3526.1毫米,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

行政区划

海西州现辖三县两市三个行政委员会,分别是德令哈市、格尔木市、都兰县、乌兰县、天峻县、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冷湖行政委员会、茫崖行政委员会。东部三县一市基本为农牧区,西部一市三行委为工矿区。自治州首府德令哈市。

民族概况

海西州总人口36.91万人,有汉、蒙古、藏、回、土、撒拉等29 个民族;其中蒙古族、藏族为主体民族,人口分别是2.47万和4.11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6.7%和11.1%。州域大部分地区少有人烟,平均每方公里1.16人。

矿产资源

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的美称。全州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57种,矿产地281处,其中大型矿床72处,中型矿床61处。矿产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约15万亿元,占全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总量的90.78%。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原盐、钾、硼、锂、镁、锶、溴、碘、芒硝、自然硫、铬、铅锌、金、银、石棉、石灰岩等,其中原盐、钾、镁、锂、锶、石棉、芒硝等矿藏储量居全国首位,溴、硼等储量居第二位。矿产资源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资源组合好等特点。全州共有草原1.67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1.06亿亩;宜农土地553万亩,发展农牧业潜力较大。绿洲农业耕地72万亩,盛产小麦、油菜和优质牛羊肉等农畜产品。柴达木枸杞、山羊绒享誉海内外。

自然景观

世界屋脊和深居内陆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海西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长江原头、雅丹地貌、茫茫戈壁、海市蜃楼、千年冰川、万丈盐桥、道教圣地昆仑山、西王母瑶池、二郎神洞、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唐代吐蕃墓葬群、都兰国际狩猎场等闻名遐迩,引起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向往。

基础设施

已经建成的龙羊峡至乌兰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正在建设的乌兰至格尔木330千伏输变电工程,使全州逐步纳入了西北大电网的覆盖范围。青藏、青新、敦格等国道干线公路在州内构成环形公路交通网;青藏铁路横贯州境536公里;格尔木机场开辟有格尔木至西宁——西安——济南——青岛航线。兰西拉和青新光缆贯穿州境,通讯实现自动化,并形成统一的本地电话网,城镇地区全部开通无线寻呼、移动通信业务。

经济发展

随着优势资源的开发,海西的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壮大起来。青海石油管理局、青海油田公司、青海盐湖工业集团公司、西部矿业公司、青海盐业有限公司、滩涧山金矿和内蒙古西联化工公司德令哈纯碱厂为主的工业企业成为海西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带动力量。青海钾肥二期工程和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重点项目正在实施。农村牧区水利、“四配套”建设步伐加快,农牧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格尔木和德令哈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西部工矿区和东部绿洲农业区的城镇建设也有了一定规模。城镇地区二、三产业发展迅速,非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人口和经济的城市化特征日益明显,海西州已基本形成以工业为主的工农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2000年,海西州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3.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2亿元,第二产业34.7亿元,第三产业15.5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5万元;海西州一般财政收入6.0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24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924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教育体系逐步完善。适龄儿童入学率98.5%,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92.3%,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78%。人口自然增长率12.51‰。州、市(县)、乡、村卫生医疗和防疫网络初步建立,全州“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基本实现。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工作取得进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环境保护等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发展目标

1、“十五”经济发展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按2000年价格计算,到2005年达到107 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全州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达到300亿元。

2、经济结构调整目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8%左右,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左右。

3、科技教育目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技术进步加快,各族人民科技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全州基本普通九年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5%以上。

4、可持续发展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5‰以内。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新进展。

5、人民生活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经济布局

1、东部经济区:以德令哈市为龙头,依托青藏铁路和315国道的交通优势,重点发展特色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盐化工业、建材业、中藏药加工以及商贸、房地产、旅游等产业,培育发展德令哈——乌兰——天峻和都兰经济带,德令哈——乌兰——天峻经济带,以培育和发展制盐业、盐化工、煤炭建材为主,同时发展绒山羊、藏系羊养殖与加工和中藏药材种植与加工。都兰经济带重点发展农牧业综合开发和肉食品加工业,实施香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开发有色金属、石墨、硅灰石等资源。

2、西部经济区:以格尔木市为龙头,重点发展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多金属加工、建材工业、煤炭工业、旅游业和商贸物资流通业。利用地区优势,培育发展格尔木——柴旦经济带,依靠自身优势,积极支持青海油田、盐湖集团公司、西部矿业公司和格尔木农场,推动龙头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大力发展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多金属加工、煤炭和建材工业,同时开发宝玉石、矿泉水、温泉等资源。冷湖——茫崖经济带,依托资源,大力发展盐化工业,开发芒硝、天青石等资源。

海峡西岸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人口约为6000~8000万人,预计建成后的经济区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

海西概况

“海西”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人口约为6000~8000万人,预计经济区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它面对台湾,毗邻台湾海峡,地处海峡西岸,是一个肩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历史使命的特殊地域经济综合体,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截止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扩张,包括福建周边的浙江温州、丽水、衢州、金华、台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汕尾、揭阳以及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共计23市。

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2004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七届七次全会批准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2005年1月福建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出了《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省第八次党代会对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内涵、意义和总体部署,进一步统一了全省人民的思想与行动,凝聚了全省人民的智慧与热情,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成果来之不易,充分反映了福建人民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强烈责任意识,充分展示了福建人民应对风险的气势、攻坚克难的精神、谋求发展的意识和服务全局的合力。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央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福建贯彻落实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伟大实践,是福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责任,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福建发展的战略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完善。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有力推进福建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协作,逐步形成从环渤海湾到珠江三角洲整个沿海一线的完整发展布局,凸显海峡西岸在东部率先发展、东中西部良性互动的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有利于在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福建优势。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助于福建在新一轮发展中树立新理念、拓展新思路、开辟新空间,充分发挥沿海港口、外向带动、对台合作、生态资源和对内联接等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更高水平、更优效益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上新台阶,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有利于形成服务中西部发展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构建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大型海港、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对外开放的“窗口”示范作用,为促进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提供一条快捷顺畅的对外开放战略通道,并不断拓展福建发展空间。

——有利于构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紧密联系、互动联动、互利共赢,使福建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结合部、先行区和重要通道,提高台湾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新贡献。

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认为,建设海峡西区展示了祖国大陆对台湾的最大的努力和最大的诚意。海峡西岸经济区不仅会促进周边的浙江、广东等东部地区发展,从全国布局来看,对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也有拉动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首次被写入中共党代会报告。

海西建设--造福人类

这个社会日月异,瞬息万变,每一‘变’都在无形中造福着人类。而海西建设,也给人类带来无数利益。

什么是海西建设呢?海西建设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奥的建设。

海西建设范围涵盖台湾海峡西岸,包括浙江南部。广东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与株江三角形和长江三角

形两个经济区衔接。他依托沿海核心,区福州、厦门、泉州等五大城市为中心,所形成的经济圈构筑地域分工

明确、市场统一。

海西建设在优化结构和提交效益的基础上,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保持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比全国提前3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行现代化。我国经济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区域间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发展是共生共荣的现象。因此,亟待有一系列的理念转换、体制变迁、对策措和规划指导,以资源整合来高城市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应该说,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是把海峡西岸放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上进行战略考量。几年前的“断裂带”之说曾弥漫在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发展

的忧患,深刻而又紧迫地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升到了海西地区上上下下追求的新目标。海峡西岸的建设,就是要通过整合、协调和优化长三角、珠三角和台湾的经济资源,力争产生1+3>4的经济效应。

不说国家大事,就说说身边的事。你看,就我们福清的变化,也是巨大的。几年的光阴,陈旧的平楼蜕变成了气派的摩天大厦;一个个高档小区破土而出;泞泥的土路整修成了柏油马路;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世界天天在发展,科技时时在进步,今天是海西建设,明天又有新的政策。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的好,更加的幸福!

你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

哈哈,起说食物没有最喜欢的,因为好吃的东西我都爱,我可是妥妥的吃货。下面就让我们谈谈喜欢的食物。

我个人口味比较重,喜欢酸辣酸辣的食物,我喜欢酸辣粉,酸辣面,麻辣烫,麻辣香锅。这些东西我觉得都是做起来很简单的,买一些食材,买点汤底,加上自己喜欢的蔬菜,丸子,豆腐啦,放在锅里炖一下就好,哇!想想就能流口水。

烧烤,夏天的路边,坐在烧烤摊旁边。满满一杯冰镇的啤酒,点一些羊肉串,烤鸡翅,烤鱿鱼,烤馒头片,烤黄花鱼,烤面筋,孜然味和烤料粉的味道,一口串一口啤酒,多爽。还有就是我家乡的辣子鸡,小块的鸡丁和辣辣的尖椒爆炒放上各种调料,如果你还想再加一点别的蔬菜,那么土豆片是最好的选择,说着说着就要流口水了。

粥类的,我比较喜欢喝紫薯粥,首先它很有营养,其次就是颜色很好看,色香味俱全。 还有玉米南瓜粥,皮蛋瘦肉粥,大麦粥,西红柿鸡蛋疙瘩汤。这些都是很好喝,也很好做的粥。

平常空闲的时候也喜欢在家做一些饼类的食物。家里餐桌最常见的就是葱油饼,然后就是西葫芦鸡蛋饼,土豆饼,青椒火腿饼。偶尔也会挑战一下自己做一些披萨。

我最爱的蔬菜就是西兰花,我觉得它不管怎么吃都非常好吃,感觉自己对西兰花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怎么吃都不腻。你可以把西兰花碾碎做汤,你也可以清炒西兰花,还有就是虾仁西兰花。当然也不只有这一种蔬菜,还有金针菇,香菇,小白菜,山药等。

甜类的食物,蛋糕,抹茶味的,哇咔咔,一勺蛋糕放入嘴里,绵绵的,浓浓的抹茶味在最里晕开,刺激着你的味蕾。还有就是蜂蜜小面包,面包的形状有很多种,小星星,小熊。小草莓等一些小卡通形状,小小的软软的,很可爱,吃起来很舒服。鸡蛋卷,脆脆的、酥酥的,很香很香。巧克力岩浆蛋糕,轻轻划开一个小口,里面的巧克力慢慢流出。每次吃着个的时候,内心都是很矛盾的,既抵抗不了蛋糕的诱惑,又心里想着减肥。但是减肥败给了美食 。毕竟吃完了有力气才能减肥,对吧,哈哈这是个很好的借口。甜品的饮料,红豆奶茶,芒果奶茶,总之对奶茶是抵抗不了的。

水果。芒果在我心里一直位居第一,其次就是火龙果,然后就是香蕉,青苹果,还有樱桃。多吃一些水果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好处,补充糖分,维生素。对皮肤也很好,有些水果可以抗氧化,抗衰老,祛斑美白的作用,所以对妹子来说,水果蔬菜是嘴安全健康的美白神器。?

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有的人喜欢清淡一点的食物,有的人喜欢酸辣咸一点的食物,有人喜欢甜食,而有的人讨厌甜。喜爱因人而异,所以对于食物没有什么是最喜欢,只能说在不同的种类上,我们都有不同的自己的最爱。但是也不能因为喜欢一个东西就一直吃一个东西,也不能因为讨厌一个东西就拒绝对身体好的东西,要饮食均衡。

去江西游客最喜欢的10大赣菜!道道经典,香辣,看你会喜欢哪几道

江西人杰地灵,是个美丽的地方。身处江南西道,有着千年古郡,地貌多姿,风景优美,自古以来就是富庶的 “鱼米之乡” ,也因此吸引了无数的游人墨客,使之流连忘返。江西,因境内大河以赣江为最,故简称 “赣”

有美景怎么能缺少了 美食 呢?中国地大物博、 历史 悠久,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习惯,因此在清代初期繁衍出了南食、北食各自的体系, 川菜、鲁菜、粤菜、苏菜 ,就是响当当的 “四大菜系” ,后来到了清末,又划分出, 浙菜、闽菜、湘菜、徽菜 ,新四大地方菜系,构成了如今较为出名的 “八大菜系”

但大家要知道,除了八大菜系之外,还有很多的地方菜系在中国也是很有影响的,如赣菜就是其一, 取八方之精华,巧避川菜的辣,苏菜的甜,鲁菜的实在,形成了独特风味的赣菜,备受南北游客们的喜欢,因此国人称“赣菜”为“第九大菜系”, 也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赣菜主要由豫章菜、浔阳菜、赣南菜、饶帮菜和萍乡菜等构成,特点是乡土味极浓,追求原汁原味的自然气息,但各地方口味杂乱,以香辣、鲜辣为主,难以形成统一味形印象,这些也不影响南北游人墨客对它的喜欢。 接下来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游客们最喜欢的10大赣菜!道道都是经典,看看大家都喜欢的原因,也看你会喜欢哪几道呢?

一、三杯鸡

三杯鸡可是江西省地道的传统名菜,后来流传至台湾,如今成了台湾的代表名菜,在2018年9月,被评为“中国菜”之江西十大经典名菜。 三杯鸡在烹饪的时候,讲究不用汤水,一杯米酒、一杯猪油、一杯酱油,故得名“三杯鸡”。 成菜后特点:色泽酱红油亮,口感肉香味浓、甜中带咸、咸中带鲜、滋味十足,游客们甚是喜欢。

做法: 三黄鸡切块,锅中倒油,微热后放入葱姜蒜炒香,随后放入切好的鸡块,翻炒至鸡块表面微黄,出油,再放入酱油、米酒、黄酒没过鸡块,然后加入麻油、辣椒、胡椒粉、盐、冰糖等,大火煮沸10分钟后,改小火焖15分钟左右,再大火收汁即可。

二、江西粉蒸肉

江西粉蒸肉传统叫法是 “鲊肉” ,特点有肥有瘦、糯而清香,口感酥而爽口,嫩而不糜,老少皆宜。因南北方人都好粉蒸肉这口,所以对于粉蒸肉的起源各有争执,但在古代的 美食 圣经《随园食单》就有记载,因此粉蒸肉属江西菜, 也被中国烹饪协会评选为“中国菜”之江西十大经典名菜。 在江西一带,每年立夏这天,吃粉蒸肉是他们的固定传统习俗,称之为“撑夏”,也是他们宴席上的必备菜之一,这也是去江西游客们必点菜之一。

做法:把猪肉切片,放入少许盐、酱油、腐乳、面酱、黄酒、白糖搅拌均匀,腌制20分钟。然后将稻米放入锅中,和桂皮、八角、花椒炒至微黄,用料理机粉碎或捣成带颗粒的粉末,这样口感更好,再把腌制好的猪肉和米粉混合均匀,笼屉下面放上芋头垫底,上面码放猪肉,上锅蒸至1个小时即可。

三、藜蒿炒腊肉

藜蒿产自鄱阳湖沿岸一带,在古时被平民老百姓用来食用,喂家畜,后来传入皇宫,受到皇宫贵族们的喜欢,因此被称为 “皇妃菜” 。藜蒿炒腊肉成菜后特点,腊肉金黄微白,藜蒿脆嫩爽口,被游客们所喜欢,后来还被江西 旅游 局评为 “游客最喜欢的十大赣菜” ,更是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国菜”之江西十大经典名菜。

做法:腊肉先用清水煮去咸味,然后切片,锅中倒油,放入腊肉,煸炒出油,再放入葱姜蒜、辣椒,翻炒片刻,随后放入藜蒿炒制断生,加入少许盐、味精即可出锅装盘。

四、老表土鸡汤

江西人热情好客,被戏称 “六门城廓收老表,江南西道郡南昌” ,也有了“江西老表”一说。而老表土鸡汤是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传统的汉族名菜,它以土鸡为原料,口感肉质细嫩,汤汁味道鲜美,讲究原汁原味,是游客们必点菜之一,因此被江西 旅游 局评为 “游客最喜欢的十大赣菜”

做法:土鸡清洗干净剁块,放入冷水中,烧开焯水,然后捞出用温水冲洗干净,重新放入锅中,倒入清水,加入葱姜、当归,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1个小时,挑出料头,放入枸杞、大枣、盐,继续小火慢煮20分钟。

五、余干辣椒炒肉

余干辣椒炒肉也被江西省 旅游 局评为 “游客最喜欢的十大赣菜” 。它是赣菜中的饶帮菜,属于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的一道名菜, 余干辣椒皮薄肉嫩,家乡味浓 ,与五花肉搭配炒制,鲜辣味美,既开胃又下饭,因此深受游客的喜欢,也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国菜之江西十大经典名菜”。

做法:五花肉先焯水20分钟,然后捞出放凉切薄皮,锅中倒油,放入切好的五花肉、黄酒,炒制出油,随后放入葱姜蒜、豆豉爆香,倒入去籽青椒翻炒均匀,放入适量的盐、生抽、老抽、味精炒匀即可。

六、莲花血鸭

莲花血鸭也被列为“十大赣菜”之一。是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的一道特色传统菜肴,属于赣菜中的萍乡菜。它在江西萍乡莲花县可是远近闻名,几乎每家饭店、酒馆都有,而且民谚道: “途径莲花不尝鸭,简直让人笑掉牙” 。这道菜米酒是它的“灵”,鸭血是它的“魂”,特点是色美味鲜、鲜嫩可口,因此外地游客对它也是赞不绝口,也被江西省 旅游 局评为 “游客最喜欢的十大赣菜”

做法:鸭肉切成小粒,备好鸭血。锅中倒油,放入鸭肉,煸炒出油后,然后倒入米酒、酱油,没过鸭肉的清水,适量的盐,等到鸭肉七分熟的时候,加放入葱姜蒜、辣椒,再大火收汁,等到快出锅的时候,倒入鸭血,翻炒均匀,2分钟后即可出锅装盘。

七、永和豆腐

永和豆腐是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的传统特色菜肴,也被誉为“十大赣菜”之一。具有入口嫩,有韧劲,无论水煮、煎炸,都是满满的豆香味,在江西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到江西永和,没吃过永和豆腐,你就没算到过永和,白看了吉州窖”, 永和豆腐在厨师的手里被烹饪成各种各样菜肴,百吃不腻,游客吃后也是欲罢不能,因此也被 旅游 部门评为 “游客最喜欢的十大赣菜” 之一。

永和豆腐它的烹饪方式太多,如水煮豆腐、香椿炒豆腐、酒糟焖豆腐、酿豆腐、炸豆腐、豆腐鲤鱼锅仔等,喜欢怎么吃随你。

八、四星望月

四星望月俗称 “兴国粉笼床” ,有着 “天下第一菜” 的盛誉,它是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的一道传统名菜,起源于红色文化地的井冈山, 在蒸笼鱼粉边上绕着腊肉炒春笋、兴国鱼丝、素炒雪豆、腌菜扣肉,四蝶小菜,因此得名“四星望月”, 这道菜还被引入了中南海的国宴席上。其特点鲜香辣爽、色泽金红、鱼肉嫩滑,增加食欲,游客吃后大为称赞,也被江西省 旅游 部门评为 “游客最喜欢的十大赣菜”。

做法:把草鱼切成薄厚一致的鱼片,放入盆中,加入薯粉、辣椒酱、盐、味精、食用油、姜丝搅拌均匀备用,再把粉干、芋头片上锅蒸熟,上面铺上鱼片,浇上一层用辣椒、生姜、芝麻、薯粉调成的卤汁,继续上锅蒸制15分钟即可。

九、庐山石鸡

庐山是我国重点名胜景区,最有名的就是庐山瀑布,而庐山石鸡就是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的的一道特色名菜,属于赣菜系中的浔阳菜。 庐山石鸡选用的是石蛙,因发出的声音为“咕、咕、咕”,十分像鸡鸣声,故而得名“石鸡”, 其特点色泽金黄、肉质细嫩、香味浓郁,因此深受游客们的喜爱, 也被 旅游 局评为了“游客最喜欢的十大赣菜”。

做法:把处理干净的石鸡放入盆中,用适量的盐、酱油、料酒、味精、葱姜腌制30分钟,取出铁锅,放入米饭、白糖、茶汁搅拌均匀,上面放上篦子,把葱叶铺在上面,再放上腌制好的石鸡,加盖后文火焖制,大约20分钟左右,石鸡成熟,然后离火摆盘,淋上麻油就行。

十、鄱湖胖鱼头

鄱湖胖头鱼产自江西人民的母亲湖 “鄱阳湖 ”,是江西省九江市的一道特色名菜,属于赣菜系中的浔阳菜,特点鲜辣微酸、肥嫩鲜美、乡土味及浓,被江西人称为 “十大赣菜之首” ,吃过的游客无不称赞,回味无穷,也因此被江西省 旅游 部门评为 “游客最喜欢的十大赣菜”。

做法:胖鱼头清洗干净,从鱼头中间剁开,放入料酒、盐、生姜腌制10分钟左右,然后上锅蒸8分钟至成熟。锅中倒油,烧热后,放入萝卜干碎、小米椒末、姜末、蒜末炒香,再用盐、味精调味,随后均匀的淋在鱼头上即可。

#文化大拜年#

#红红火火过大年#

糖尿病人能不能吃枸杞,黑米

可以。

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最常见的是用枸杞泡水喝,但要坚持常用效果才好。

黑米的话给糖尿病人推荐富硒黑米

富硒食品,就是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品。一般分为天然富硒食品(又称植物活性硒食品),外源硒富硒食品(也称人工有机硒食品),比如黑山药 、黑芝麻,黑豆,黑花生,黑米、大蒜、加拿大猪肉等都含有硒元素。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参与合成人体内多种含硒酶和含硒蛋白。其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在生物体内催化氢过氧化物或脂质过氧化物转变为水或各种醇类,消除自由基对生物膜的攻击,保护生物膜免受氧化损伤;硒参与构成碘化甲状腺胺酸脱碘酶。国内市场上打着富硒旗号的食品有很多,但是每款产品的硒含量并没有明确的标注,这对消费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我到底要吃多少这样的食品,才能达到补硒的效果。

硒能提高人体免疫,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硒对结肠癌、皮肤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具有明显的抑制和防护的作用,其在机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甲基烯醇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硒与维生素E、大蒜素、亚油酸、锗、锌等营养素具有协同抗氧化的功效,增加抗氧化活性。同时,硒具有减轻和缓解重金属毒性的作用。

硒与它的同族元素硫相比,在地壳中的含量少得多。硒成单质存在的矿是极难找到的,全球唯一硒独立成矿的地区位于中国湖北恩施。

硒是从燃烧黄铁矿以制取硫酸的铅室中发现的,是贝齐里乌斯发现铈、钍后1817年发现的又一个化学元素。他命名这种新元素为selenium。他还发现到硒的同素异形体。他还原硒的氧化物,得到橙色无定形硒;缓慢冷却熔融的硒,得到灰色晶体硒;在空气中让硒化物自然分解,得到黑色晶体硒。

(1)抗氧化作用:

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组成成分,每摩尔的GSH-Px中含4克原子硒,此酶的作用是催化还原性谷胱甘肽(GSH)与过氧化物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可发挥抗氧化作用,是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是维生素E的50--500倍)。在体内,GSH-Px与维生素E抗氧化的机制不同,两者可以互相补充,具有协同作用。

正是由于“硒”的高抗氧化作用,适量补充能起到防止器官老化与病变,延缓衰老,增强免疫,抵御疾病,抵抗有毒害重金属,减轻放化疗副作用,防癌抗癌。

(2)增强免疫力:

有机硒能清除体内自由基,排除体内毒素、抗氧化、能有效的抑制过氧化脂质的产生,防止血凝块,清除胆固醇,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3)预防糖尿病:

硒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它能防止胰岛β细胞氧化破坏,使其功能正常,促进糖份代谢、降低血糖和尿糖,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症状。

(4)预防白内障:

视网膜由于接触电脑辐射等较多,易受损伤,硒可保护视网膜,增强玻璃体的光洁度,提高视力,有防止白内障的作用。

(5)防心脑血管疾病:

硒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对心脏肌体有保护和修复的作用。人体血硒水平的降低,会导致体内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减退,造成有害物质沉积增多,血压升高、血管壁变厚、血管弹性降低、血流速度变慢,送氧功能下降,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升高,然而科学补硒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都有较好的作用。

(6)预防克山病、大骨节病、关节炎:

缺硒是克山病、大骨节病、两种地方性疾病的主要病因,补硒能防止骨髓端病变,促进修复,而在蛋白质合成中促进二硫键对抗金属元素解毒。对这两种地方性疾病和关节炎患者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7)解毒、排毒:

硒与金属的结合力很强,能抵抗镉对肾、生殖腺和中枢神经的毒害。硒与体内的汞、铅、锡、铊等重金属结合,形成金属硒蛋白复合而解毒、排毒。

(8)防治肝病、保护肝脏:

中国医学专家于树玉历经16年的肝癌高发区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肝癌高发区的居民血液中的硒含量均低于肝癌低发区,肝癌的发病率与血硒水平呈负相关。她在江苏启东县对13万居民补硒证实,补硒可使肝癌发病率下降35%,使有肝癌家史者发病率下降50%。

综上所述,“硒”是人体必需的,又不能自制,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补充200 μg硒,可有效预防多种疾病的高发。世界营养学家、生物化学会主席,巴博亚罗拉博士称:"硒"是延长寿命最重要的矿物质营养素,体现在它对人体的全面保护,我们不应该在生病时才想到它。

更多相关黑米、富硒黑米、壹稻农业、稻口稻请进入壹稻农业了解黑米- 赣州壹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江西有四道鸭菜当地很出名,外地人很少知道,都是什么菜?

要说赣菜哪道菜出名,个人印象最深的爆炒肚尖。那肚尖一个猪肚子就那一点,可能要两个肚子能炒一碗。肚尖是生炒的,炒出来吃得又脆又嫩。我是赣州客家人,客家人喜欢吃辣,咸,除了红烧,清蒸,其他所有菜都是以辣!咸为主。赣州客家有名的菜系有:辣子鸡,粉蒸肉,板鸭,小炒鱼,啤酒鸭,血鸭,南康荷包咋,瓦罐汤,“荷包炸”是我们赣州特有的米粉配上上等猪肉,加上八角粉等各种香料,用大荷叶包起来,最后全部堆在一个大缸里面,用柴火蒸五个小时,把荷包炸里面的肥肉的油都蒸出来了。

江西大多是客家人,喜宴的最后一道菜,一般是:红枣枸杞莲子白木耳粥。含义是红红的早早的枸杞子莲子一起白木耳,对结婚的人是早生莲子,对新生儿弥月定是子子长生,是江西地方传统名菜,相传与民族英雄文天祥有关,制时不放汤水,仅用米酒一杯,猪油一杯,酱油一杯,而得名,这道菜通常选用三黄鸡等食材制作,成菜后,肉香味浓,甜中带咸。

酿豆腐,这到菜的话还属于比较出名的,基本上很多赣南地区的人去到外地,看到赣菜馆都会点。 还有一到就是腌菜扣肉,我们小的时候读书,自己带菜,基本上都是带的腌菜,没有肉的那种。我也是江西人,赣菜味道比较接近湘菜,所以要说特别出名或者好吃的菜,也只能是江西人自己认可的,想要外地人认可还需要加油。江西小吃比如米粉、瓦罐汤倒是名气比赣菜大,吃的人也多。

三杯鸡,永和豆腐,余干辣椒炒肉,啤酒烧麻鸭,鄱湖鳙鱼头,井冈烟笋炒肉,米粉蒸肉,莲花血鸭,景德镇泥煨鸡,黎蒿炒腊肉。

江西赣州怎么样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市总土地面积3931714.1公顷,由于地质构造关系和受成土诸因素影响,形成了土地类型地域性强,土地利用差异明显;山地多、平原少,耕地面积小、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的特点.2004年,全市农用地有3606969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75753.45公顷,园地79776.23公顷,林地3017359.5公顷,牧草地751.92公顷,其他农用地133328.02公顷;建设用地有145085.98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15846.2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1204.65公顷,水利用地18035.01公顷;未利用地179659.05公顷;全市有耕地后备资源面积31908公顷.除林地高于全国人均占有数外,其余均低于全国人均占有量。

水资源

境内大小河流1270条,河流面积14.49万公顷,总长度为16626.6千米,河流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42千米.多年年均水资源量为335.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3900立方米,略大于全省人均量,比全国人均2300立方米高出70%.赣州市基本属富水区.在水资源中,地表水资源为327.5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动量为79.13亿立方米,占河川总流量的24.46%.境内温泉53处,除章贡区、赣县、南康外,其余15县(市)均有分布,以寻乌最多,达14处.水温最高79℃的1处,最低21~23℃的3处,出水量最大的为崇义县分水坳温泉50升/秒,其次为安远县虎岗温泉24.89升/秒.温泉水已有一部分开发用来养鱼、育秧、养殖、洗涤、旅游等.

森林资源

赣南是我国商品林基地和重点开发的林区之一.植物区系具有种类繁多,成分复杂,起源古老等特点.保留了大量的第三纪植物区系,是古老植物种属的"避难所",是东亚植物区系的发源地之一,还是我国特有植物珍贵树种较多的地区.西南部的九连山,是我国中亚热带南缘东端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段,保存了一些野生动植物的活化石和珍贵树种.境内林区约有乔、灌木树种1500多种:其中乔木约500种、灌木约650种、竹类约30种.属于乡土树种的有1000余种,外地引进树种有100余种.按树种分类,用材树种有杉树、樟树、楠木等400余种;经济树种为木本粮油、芳香油、栲胶类树种如板栗、油茶、黑荆树、乌桕、南酸枣等200余种,药用类有银杏、八角、杜仲、枸杞、何首乌等190余种;庭院、四旁绿化树种有水杉、柳杉、雪松、苏铁等100余种.我国特有、珍贵、稀有而濒危的重点保护树种有70余种,其中一级保护树种有观光木、钟萼木、伞花木、香果树、福建柏等5种,二级保护树种有银杏、江南油杉、罗汉松等25种,三级保护树种有油杉、华南玉叶松、南方红豆杉等40种.有森林活立木蓄积7900万立方米,疏林地蓄积3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130万立方米,四旁树蓄积64万立方米,毛竹2.10亿株,森林覆盖率为74.20%.

野生动物资源

境内野生动物有短尾猴、大灵猫、云豹、华南虎、穿山甲等兽类55种;鸟类有喜鹊、家燕、山斑鸠、白鹇、翠鸟等189种;爬行类56种;资源昆虫类,经济价值大的主要有紫胶虫、白蜡虫、五倍子等3种,天敌昆虫类131种,害虫类242种.其中控制捕猎种类有小麂、黄鼬、豹猫等;严禁捕猎种类有水獭、金猫、狐、猕猴、穿山甲;濒临灭绝种类有华南虎、云豹、金钱豹、水鹿、黄腹角雉、白鹇、平胸龟、大鲵、棘胸蛙、蝾螈等.

矿藏资源

赣南是全国重点有色金属基地之一,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美誉.已发现矿产62种,其中有色金属10种(钨、锡、钼、铋、铜、铅、锌、锑、镍、钴),稀有金属10种(铌、钽、稀土、锂、铍、锆、铪、鉫、铯、钪),贵重金属4种(金、银、铂、钯),黑色金属4种(铁、锰、钛、钒)、放射性金属2种(铀、钍),非金属25种(盐、萤石、滑石、透闪石、硅石、高岭土、粘土、瓷土、澎润土、水品、石墨、石棉、石膏、芝硝、重晶石、云母、冰洲石、钾长石、硫、磷、砷、碘、大理岩、石灰岩及白云岩),燃料5种(煤、石..焰、泥炭、油页岩、石油).以上矿产中经勘查探明有工业储量的为钨、锡、稀土、铌、钽、铍、钼、铋、锂、鉫、锆、铪、钪、铜、锌、铁、钛、煤、岩盐、莹石、硫、白云岩、石灰岩等20余种.全市有大小矿床80余处,矿点1060余处,矿化点80余处.全市保有矿产储量的潜在经济价值达3000多亿元.境内发现的砷钇矿、黄钇钽矿为我国首次发现的矿物.赣南——客家人的大本营

提起客家,不能不涉及赣南。赣南是与闽西、粤东相提并论的全国三大客家人聚居地之一,而其“客家人”占总人口比例之大,绝对的人数之多,历史之悠久和活动之频繁,自非闽西和粤东可比。赣南现辖2市16县,总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10多万,而客家人就有680余万,占总人口的95%以上。据统计,原籍赣南客家的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有20多万,其中华侨分布在东南亚及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赣南,古称“虔州”。在客籍人迁入之前,赣南除有少量当地土著——“赣虞人”居住外,几乎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原始的蛮荒之地。宋代名臣、文学家王安石描写得最为形象:“大山长谷,荒翳险阻”,“地旷人稀”,荒凉闭塞,人迹罕至。赣南的开发,得益于秦始皇。据学者考证,秦代兴国上洛山居有“木客”,他们是秦始皇为建阿房宫,派来伐木的降卒。这便是最早进入赣南,开发赣南的客家人。赣南客家人的主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的七次人口迁徙潮流。第一次,是秦汉时期,大多是秦始皇派遣来的“谲徒”、“遣民”,如兴国上洛山的伐木客之类;第二次,是在魏晋“五胡十六国”的“时期”;第三次,是在唐中叶及五代十国动荡时期;第四次在宋末,现赣南北部的宁都、石城、兴国及于都、瑞金诸县北部之居民大都源于这四次南迁或闽西的回迁;第五次是在元明时期,南康、赣县、于都北部、上犹东部、信丰、安远北部,属这时期从赣中客家先民而迁来的;第六次,是清代江、浙、闽、粤居民的内迁,赣南南部和“三南”、寻乌诸县属此时期从闽粤回迁的。最近一次,是在民国至抗日战争时期粤东、北的难民涌向赣南谋生,也属“回迁”性质。这多次的迁徙,大多是迁出地发生战乱、灾难,“人满为患”,而赣南凭它的地理、人文等方面的条件,恰好为熙熙攘攘寻家觅舍的“徒人”提供了一个去处,一块生活的土壤,一个可以繁衍生息的空间,如同物理学上的“总量平衡”定律。

“客家”作为一个民系,有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心理素质的规范。赣南客家最为突出的特点,除地域等外,就是它的语言——客家方言。赣南的客家方言与其主体的来源及长久繁衍生存有着原本关系。总体上说,它来自北方,有着明显的唐宋古音特点,过程上它又有许多迁自长江流域的客家先民,又带有江西等地方言的熏染,南部由于近邻闽粤,受闽粤客家话影响;因此,赣南客家土话基调、基音、基本词汇大体相同,但由于个体各别,各县、市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常常是相互之间能“听得懂”,能“对话”,但“不和谐”。

赣南客家人的另一个共有的突出特点是心理上的进取精神、乡土意识和淳朴务实精神。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曾多有称道。苏轼曾以“亢志厉节”概括,李太初用“劲健尚义”赞叹;而文天祥则形容得更为深刻具体:“山川之稠缪,人物之亢健,大概去南渐近,得天地之诲,不可以形威慑,而可以礼义动。”赣南的客家文化孕育了不少英才,他们是赣南客家人的代表,赣南客家人的骄傲。如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盛唐诗人綦毋潜、北宋名医陈恕、宋代诗人曾几、散文家魏禧、书画家徐思庄和罗牧、孙中山先生的先祖孙勰以及近代经济学家郭大力等。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赣南客家人民为争取翻身解放,献出了几十万人的生命,也产生出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将军,如古柏、肖华等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产生了54名将军的兴国县,素有“将军之乡”的称谓。